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效果及意义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效果及意义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效果及意义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效果及意义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效果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按入院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组48例行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及2例行保乳术,术中尽量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对照组10例也行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但不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结果保留组均有效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术后观察出现上臂麻木感3例,腋窝疼痛1例;胸肌萎缩现象几乎没有。随访1.5~2.5年,未见复发及转移。对照组10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及胸肌萎缩现象;随访1.5~2.5年,发生对侧转移1例、骨转移2例。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

【关键词】乳腺癌;肋间臂神经;胸前神经;改良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癌是常发生在女性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一般采用改良根治手术进行切除治疗,但淋巴结清扫术仍为术中的重要部分,但往往由于损伤了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导致患者上肢及腋后侧皮肤感觉障碍以及胸肌萎缩,影响术后生活质量[1]。所以,本研究保留组48例均采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2例保乳术,同时50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60例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43.5岁;肿物位于左侧的有28例,位于右侧的有32例;按国际抗癌联盟(ULCC)临床分期标准分为:Ⅰ期25例,Ⅱ期29例,Ⅲ期5例,Ⅳ期1例;其中行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58例,保乳术2例。其中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物大小以及术式选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研究中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保乳术均按常规步骤进行。术中寻找肋间臂神经的途径有3种[2]:①起始部途径:肋间臂神经位于前锯肌的位置恒定于第2肋间与胸小肌外侧缘后方交界处。②背阔肌途径:肋间臂神经远端从背阔肌上部前方进入上臂内侧,可循背阔肌由下往上找到该神经。但其分支及走行部位不恒定及该部致密的淋巴脂肪组织常导致该神经被损伤。③腋静脉下途径:于腋静脉前方切开腋筋膜后剥离腋静脉下方的脂肪和淋巴组织时,常可在胸背神经。胸前神经与血管并行,清扫胸大、小肌间淋巴及脂肪组织采用锐性剥离方法[3]予以保留:清扫胸肌间淋巴结时,拉开胸大、小肌间隙,分离保护穿过的胸前神经;游离胸小肌的内侧缘,保护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及胸前神经的内侧支,即肋间臂神经;沿此神经自内向外剪开其浅面的软组织,游离至上壁内侧,将应切除的组织自神经深面清除。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intercostal nerve block)自1907年首先由Braun等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胸腹部手术及疼痛治疗[1]。剖胸手术后剧烈疼痛是阻碍呼吸功能恢复和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阿片类药物、持续硬膜外镇痛常导致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尿储留等并发症,并非理想的镇痛方法,而肋间神经阻滞因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较少的副作用,逐渐成为剖胸术后镇痛方法的首选[2]。本文将肋间神经阻滞从应用解剖、阻滞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简要阐述。 1.应用解剖[3、4] 胸神经(thoracic nerve)的前支称肋间神经,与颈、腰、骶、尾的前支不同,不组成葱丛,故皮支比较明显。T1-2分布于上肢和上胸部,T3-6只分布于胸壁,T7-11分布于胸腹壁,T12神经前支走行于肋下称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起自胸椎旁神经的前支,典型的肋间神经有四个重要分支,第一支为成对的灰白交通支,从前面穿过与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相接。第二支为后皮支,支配椎旁区的皮肤和肌肉。第三支为外侧皮支,向前恰到腋中线,支配大部分胸腹部皮肤。第四支为前皮支,支配中线部位的胸腹部皮肤。有时,一些肋间神经的终末支会跨越中线,支配对侧的胸腹壁的感觉。肋下神经和L1的一些神经纤维共同构成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上6对胸神经的前支(图1)[1]: 第1胸神经:有交通支与交感神经节相联系,并接受第2肋间神经的交通支。第1胸神经的前支在第2肋横突前韧带处分为大小两支。大支向外上加入臂丛,小支为第1肋间神经,穿行于肋间肌之间,并支配该肌,近胸骨时穿出至皮下,为胸前第1皮支,此支常无或细小。第1胸神经也常无外侧皮支。 第2-6肋间神经出椎间孔后,位于胸膜和肋间韧带之间,在胸骨旁穿出支配皮肤称前皮支。肋间神经肌支,走行于肋间肌发出小支支配肋间内外肌及腹横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行至肋骨角附近分出,与主干伴行,到达腋中线,向外穿过肋间外肌及前锯肌至皮下,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分布于胸外侧皮肤,还发出乳房外侧支至乳房,后支向后分布于肩胛骨下部的皮肤。前皮支分布于相应肋间隙前皮肤。在女性第2、3、4肋间神经前皮支分支至乳房,称乳房内侧支。第2肋间神经,发出外侧皮支,分为前、后两支后,前支细小或无,常与锁骨上神经相结合,后支粗大称肋间臂神经、或与臂内侧皮神经及第1、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相结合,至臂后内侧皮肤,甚或替代臂内侧皮神经。 当第1、2肋间神经均无前皮支时,锁骨下窝、胸上部、肩胛骨上缘、腋窝的皮肤由锁骨上神经(C3-4)支配,有时可至乳头以下。第1、2肋间神经解剖上特殊,在上述部位定位诊断和选择阻滞部位时,应灵活多变。 第7-12肋间神经在肋间行走与前6对相同,在腹部,斜向前下进入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再穿腹直肌鞘至皮下。 肋间神经与肋骨解剖关系:肋间神经可分为后部、中间部、前部三部分,后部为出椎间孔至肋角之间,此部由于肋沟消失,肋间神经和肋间血管位于肋间隙中间,肋间神经紧贴胸膜。中间部为肋角至肋骨骨部末端部分,上端肋角距后正中线约6cm,下端(第10肋角处)约10cm,第11、12肋,无肋角。此处肋间神经开始位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此处肋沟最宽最深,神经与血管排列顺序为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神经。前部肋间神经走行各有差异,但一直沿肋骨下缘

(完整版)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精)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受机械牵拉压迫刺激,引起神经远端分布区疼痛,肌肉痉挛,临床以腰痛或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称脊神经后支(下称后支)综合征(spinal dorsal ramus syndrome). [诊断] 一、临床症状特征: 1.以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 2.可因搬放物体,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 3.疼痛部位多为腰骶部,骶髂关节,臀部,椎旁、髂嵴等处,并局部压痛, 偶有股外侧和股后痛; 4.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缓慢,慢 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或直不起来,行 走不受影响; 二、检查特征: 1.体见病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2.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髋膝关节弯屈,用足尖着地,足不能 踏平,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 感觉、肌力、反射改变等神经体征; 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弯腰可加重疼痛; 三、腰痛定位方法: 1.是在主诉疼痛部位上方,后支分支处,先找到患侧棘突旁压痛点,然后检查该平面横突和小关节,如压痛向主诉疼痛部位放散即可确定为 疼痛原发部位。 2.痛点局麻与后支阻滞实验,用1%甲紫在原发部位相应皮肤上画出标记,皮肤消毒后内注射2%利多因卡0.1-0.2ml,改用心内针垂直穿刺 至横突上缘(在C型臂膀X线透视下进行更为准确),如主诉疼痛在中 线附近,穿刺至横突根部,如疼痛在小关节连线以外,穿刺稍偏外2

-3mm,针尖触及内或外侧支时,会出现麻木,疼痛向主诉痛区放散,注射利多卡因2ml,腰痛即刻消失,活动恢复正常。而在主诉痛点注射,多数疼痛和肌肉痉挛不能完全缓解,活动也不能恢复正常,即使当时改善,半小时后多数疼痛再发。 四、X线检查: 1.脊椎旋转移位:正常人两侧椎弓根、小关节和横突对称,正位片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重叠,小关节间隙等宽、横突等长,侧位片两侧 椎弓根相互重叠,只见一椎体后缘。脊椎旋转移位后,椎弓根关节 突连同椎体旋转,一侧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不再重叠,部分椎体边 露出,小关节间隙也不对称,一侧变窄或消失,下关节突关节面朝 向对侧,关节面外露,横突旋转后一侧变短,侧位片旋转椎体由单 一后缘变为双边重影,两侧椎弓根上下缘不再重叠,露出对侧下缘, 有重影。 2.陈旧脊椎压缩骨折:椎体楔形变,多发生在胸12-腰2,局部后凸可能是造成后支在横突上受压引起腰痛的原因。 3.肥大性脊柱炎:中老年腰椎X线照片多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退变,几个脊椎或一个脊椎几处增生并非致痛原因,增生和腰痛定位一致 进才有临床意义,常规X线片对排除峡部裂、脊柱结核、肿瘤、强 直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老年性骨质疏松等同样有重要参考意义。[治疗原则] 一.脊神经后支阻滞先在腰痛定位点做皮丘(2%利多卡因0.1-0.2ml皮内 注射),在C臂X线透视下换9号心内注射针,穿刺至横突上缘或横突根部,无C臂设备可按后支体表投影,穿刺点在定位平面相当上位棘突下缘外2cm处,垂直刺入3-4cm至横突上缘,病人有触电感或麻痛传至主诉痛区,注射局麻药3-4ml(2%利多卡因),可使疼痛立即解除,腰部活动恢复正常。急性腰痛多一次治愈,部分慢性腰痛病人药物作用过后仍痛时,可作冷冻治疗或射频电凝治疗。 二.经皮穿刺冷冻脊神经后支为达到长期止痛目的,冷冻较为理想,定位 准确通常只冷冻一处。本法操作安全,止痛完善,无副作用。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 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 (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穿刺成功后,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5ml。5~7d治疗1次。 (2)病人坐位,头部端正微前屈,在C↓2棘突(枕下第一个突出的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处(相当于风池穴),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并标记之,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在此点上穿刺,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上约45°缓慢推进,当出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若针尖已触到骨质仍无放射痛,则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稍加调整再重新进针,直至出现放射痛为止。抽无回血,注入配制的合剂5ml。为取得长期的效果,也可先注入2%利多卡因液2ml,再注入95%酒精1~2ml。 因为椎动脉就在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尖与C↓2棘突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故在做枕大神经多次调整方向的穿刺时,勿靠外方,以免损伤椎动脉。 二.枕小神经阻滞疗法 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 nerve)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前支。 1、解剖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出现后,沿该肌后缘向上,穿过颈深筋膜与跨过胸锁乳突肌止点到头颅外侧浅筋膜,在此分出耳支、乳突支与枕支,管理耳大神经与枕大神经中间区域的感觉。枕小神经自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点处穿筋膜浅出,受嵌压时,可产生枕后外侧痛。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一组症状,指胸神经根(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如: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纵膈、胸膜病变,肋间神经受到上述疾病产生的压迫、刺激,出现炎性反应,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 目录 基本概述 病理病因 诊断要点 分类 临床表现 症状 治疗和预防 (一)体针 (二)皮肤针 (三)拔罐 (四)电针 (五)其他措施 (六)中医中药治疗

保健 按摩手法 食疗方 中医认识 中医验方 预防护理措施 饮食调理 展开 基本概述 病理病因 诊断要点 分类 临床表现 症状 治疗和预防 (一)体针 (二)皮肤针(三)拔罐 (四)电针 (五)其他措施(六)中医中药治疗保健

按摩手法 食疗方 中医认识 中医验方 预防护理措施 饮食调理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发生的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继发性者多与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机械损伤及异物压迫等有关。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并沿肋间神经分布。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根或几根肋间神经支配区的经常性疼痛。它是老年人常见的胸痛原因之一。我们知道,肋间神经共有12对,由胸髓发出后经前根和后根联合而组成。胸神经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前支位于肋间内、外侧肌之间叫做肋间神经,走行在肋间动脉的下 肋间神经痛

面。临床上通常见到的是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而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是由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引起,如胸腔器官的病变(胸膜炎、慢性肺部炎症、主动脉瘤等),脊柱和肋骨的损伤,老年性脊椎骨性关节炎,胸椎段脊柱的畸形,胸椎段脊髓肿瘤,特别是髓外瘤,常压迫神经根而有肋间神经痛的症状。还有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肋间神经炎,也可出现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主要为一个或几个肋间的经常性疼痛,时有发作性加剧,有时被呼吸动作所激发,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同侧的肩部或背部,有时呈带状分布。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的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压痛,于肋间神经穿出椎间孔后在背部、胸侧壁、前胸穿出处尤为显著。有些病人可发现各种原发病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另外,带状疱疹病毒性神经炎引起的肋间神经痛是指疱疹病毒侵犯皮肤及背根神经节,在其神经支配区的皮肤上产生成群的水疱和丘疹,而以水疱为多见,按肋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同时伴有一个或几个邻近肋间神经分布区的神经痛。发病时有低热、疲倦、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继而局部出现感觉过敏、烧灼感或程度不等的胸腹壁深部疼痛。 继发性肋

神经阻滞定位

常用神经阻滞 ▲额神经阻滞: 定位:眶上缘内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上神经阻滞: 定位:眶上缘内侧1/3处额上孔。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下神经阻滞: 定位:眶下缘下1cm,距鼻中线3cm处的眶下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上颌神经阻滞: 操作: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两点中点作一连线,取连线内1/3作为穿刺点,用10cm长、7号腰麻针垂直穿刺进针3.5-5cm到翼突外板,将标记距离皮肤1.5cm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

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 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 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ml。 面神经阻滞: 定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乳突前缘外耳道下方。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定位:枕骨大粗隆与乳突连线分三等份,从内向外依次为枕大、枕小神经。 药量:消炎镇痛液各3ml。 ▲星状神经节阻滞: 定位: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内侧触摸到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3-4cm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临床上最好选择颈中神经节阻滞以策安全(定位在环甲膜外侧气管旁,胸锁乳突肌肉内侧缘)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 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

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导语:肋间神经痛又称为前胸壁综合征,是前胸部疼痛常见的原因,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但往往会对患者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这种疼痛一般是经常 肋间神经痛又称为前胸壁综合征,是前胸部疼痛常见的原因,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但往往会对患者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这种疼痛一般是经常性的,时有发作性加重,有些患者甚至在呼吸时都会加剧疼痛,咳嗽、喷嚏时疼痛更为严重。而且肋间神经痛目前没有特殊治疗,一般是通过止痛药或理疗的缓解,也可以通过食疗、针灸等方法治疗。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依靠各种激素类药物实现镇痛效果,但只能暂时性缓解疼痛症状,对于疾病治疗意义不大,更不可能对肋间神经痛实现根治。而且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副作用,进一步影响机体免疫力,使疾病更加迁延难愈。 2、手术治疗:采取手术治疗是西医药物治疗无效的无奈之举,但肋间神经痛并非能够“一切了事”,手术切除一方面创伤大、风险高,对患者机体正气损伤极大;两一方面,手术后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如各种肺炎、软组织坏死、脓肿等,更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患者自身痛苦。 3、外敷治疗:思华堂骨科的舒肋消肿膏选用一系列具有活血行气、通滞化瘀之功效中药成分,针对疾病病源之风寒湿邪、气血瘀滞,可达驱风除湿、调和气血之功效,外治之法直接敷贴,药性渗透作用强,从而快速治愈肋间神经痛顽疾。 4、饮食疗法:应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和不易消化制品。如辣椒、香烟、烈酒、生食、冷荤及含大量动物脂肪的食品。宜多吃增强免疫作用的食物:甲鱼、乌龟、海龟、沙虫、青鱼、鲨鱼、水蛇、虾、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 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 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 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 ?眶上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 【适应征】 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 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 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一节概述 2008-10-23 【字体:大中小】【打印】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作为一种介于有创手术疗法与无创药物疗法之间的一种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药物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和手术疗法常出现并发症且不易为患者接受的缺点,成为现代疼痛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药物研究开发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对疼痛机制的更新认识,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中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节神经阻滞疗法分类

肋骨疼痛是什么原因_肋骨疼怎么办

肋骨疼痛是什么原因_肋骨疼怎么办 下面由小编为你解决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肋骨疼是怎么回事: 肋骨疼可能是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或者岔气,岔气时,呼吸肌痉挛,刺激呼吸肌里的感受器,而产生疼痛。可以按摩或热敷胸部,贴上膏药也可以。如果不管用,到呼吸内科就诊,做血常规、胸透等项目,排除气胸的可能。 另外,右肋疼痛很可能与肝病和慢性劳损、伤风引起的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关系。患者出现右肋疼痛首先要做的就是到医院进行检查肝脏B超、肝穿刺和CT进行检查才能确定病情。 肋骨骨折怎么办: 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为镇痛、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固定胸廓、恢复胸壁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1.单处闭合性肋骨骨折的治疗 骨折两端因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支撑,发生错位、活动很少,多能自动愈合。固定胸廓主要是为了减少骨折端活动和减轻疼痛,方法有:宽胶条固定、多带条胸布固定或弹力胸带固定。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可口服或必要时肌注止痛剂。 2.连枷胸的治疗 纠正反常呼吸运动,抗休克、防治感染和处理合并损伤。当胸壁软化范围小或位于背部时,反常呼吸运动可不明显或不严重,可采用局部夹垫加压包扎。但是,当浮动幅度达3厘米以上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当超过5厘米或为双侧连枷胸软胸综合征时,可迅速导致死亡,必须进行紧急处理。

3.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应及早彻底清创治疗。清除碎骨片及无生机的组织,咬平骨折断端,以免刺伤周围组织。如有肋间血管破损者,应分别缝扎破裂血管远近端。剪除一段肋间神经,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胸膜破损者按开放性气胸处理。术后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和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肋骨骨折多可在2~4周内自行愈合,治疗中也不像对四肢骨折那样强调对合断端。单纯性肋骨骨折本身并不致命。 肋骨骨裂的症状是什么: 肋骨骨裂主要症状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呼吸时及活动时加重,有时伴有呼吸困难。感谢您的阅读!

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由总住院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二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掌握病情,进行评估,行ASA分级,预测麻醉危险程度。介绍麻醉方案、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和麻醉前病人的准备并麻醉前谈话和签字。行术前用药。 三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 回路备用、全套气管插管用具. 2、药品:局麻药(略)静脉麻醉药(略)急救药品(略)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 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 5、核查病历 6、查对: A.三方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诊断、手术方式及 部位、术前用药及麻醉方法等 B.药品查对:名称、剂量等

C.麻醉机等器械的再次检查。麻醉医生的手部消毒。 四麻醉操作 (一)臂丛神经阻滞 1、锁骨上径路 ①病人体位:仰卧,患肢自然平放在躯干旁,头稍向后仰并 转向对侧(呈45) ②穿刺点定位:锁骨中点上方1cm。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 针头的注射器,经穿刺点向后、内、下缓慢进针,寻找易 感;出现异感后,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注射器无血 或气体,则注射局麻药。倘若多次寻找,不见异感,可找 第一肋骨;碰到第一肋骨表面,同样回抽注射器,无异常 发现,即注局麻药。退出针头,轻轻按压注射区。 ④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血管,刺破肺尖;慎用双侧阻滞。 2、肌间沟径路 ①病人体位:头转向对侧,肩贴床面,其他同上。 ②穿刺点定位:显露胸锁乳突肌,其后依次为前斜角肌和中斜 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有一上窄下宽的间隙,即斜角肌间隙 (肌间沟)。该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线的交点,是为穿刺点。 ③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持内装局麻药带6G或7G针 头的注射器,垂直皮肤进针,针尖指向对侧足尖推进,刺破 椎前筋膜时有突破感,再稍推进则出现异感,回抽无血或脑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发表时间:2017-08-03T15:00:43.1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黃开伦 [导读] 支持她们勇敢战胜癌症,乐观配合手术及后期恢复。尽最大努力提升癌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使她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南川宏仁医院普外科重庆 4084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选择适宜手术方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乳腺外科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因病情需要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获益的。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95-03 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率的榜首。目前,最适宜的诊疗方式仍旧是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乳腺癌根治术、乳 腺癌扩大根治术、保乳手术和微创手术等。而患有该疾病的老年人的个体情况不甚相似,为她们制定的诊疗方案也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综上,如何为老年患者安排合理的手术方式成为重中之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采取了便利的方式,把我院已经入院并排期进行手术的230位乳腺癌患者选取为采样目标,纳入标准: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 腺癌;肿瘤单发,直径<3cm,与乳头距离超过2cm;准备进行手术治疗;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慢性疾病感染者;肝肺肾等器官功能损伤者;精神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量表由我院专家自行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年龄大小、生育现状与婚否、医保情况、 文化水平与收入、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以及家属手术方式选择的意向等。 1.3 研究方法 调查方式为面对面调查,调查形式为发放调查表,发放人员为受过专业训练的的调查员。资料收集时间为患者确定手术前1d。调查表 一律采取尊重知情权和一切自主自愿的原则,被调查的患者填写问卷全凭自主意识,问卷在获得调查者准许的前提下进行,在答题过程中,采用统一指导用语,患者提出问题,调查员的答案遵循一律保持相同的原则。问卷答完后立即收回,并对回答的完整性进行核对,对于自主填写问卷有问题的患者,可由研究者代为完成,所有问卷要求在规定的10分钟内必须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2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排除错填等无效问卷,最后剩余有效问卷209例,有效率为90.87%。调查对象年龄20岁~83岁,来自不 同行业,其中文职、技术职业人员116例(55.50%);207例(99.04%)已婚;206例(98.56%)已生育;130例(62.2%)初中以上学历;收入水平较低(低于3000元/月)137例(65.55%)。 2.2 单因素分析 在保乳手术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生育情况和医保情况在保乳手术 和非保乳手术选择上无明显差异(P>0.05)。 2.3 多因素分析 将是否选择保乳手术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布以及经济 收入水平是影响患者选择保乳手术方式的相关因素。见表。 表 209 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是否愿意选择保乳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之势,渐渐成为笼罩我国女性健康生活的阴影,甚至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医学临 床研究在不断发展,在乳腺癌症的诊疗方面也随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癌细胞众多特点中最显著的就是转移模式不固定,遵循这种特点,在早期对乳腺癌的诊疗方法多是选择放射结合保乳术。通过临床研究,多年来统计学数据显示,在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期两项指标的对比中,保乳术和切除术是没有差别的。 对于那些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来说,社会大环境、自身身体状况、个人对医学的认识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她们去选择 何种手术方式。其他国家的治疗数据表明,西欧和美国保乳率可达到50%,新加坡为70%~80%。但是我国目前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在确保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保乳术的成功率不到2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乳腺癌症的治疗上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判断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时,患者会受到来自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社会环境等原因的影响。鉴于此种原因,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在术前以及术后对癌症患者进行以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宣讲教育。这个环节不能忽略,因为它不仅可以缓解癌症患者紧张情绪,使手术达到最佳效果,帮助疾病治愈;更是一种最直接的预防疾病和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的方法。 根据对乳腺癌患者的跟踪调查以及肿瘤病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可能成为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催化剂。在住院期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 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和运动纤维,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和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和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和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 (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穿刺成功后,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5ml。5~7d治疗1次。 (2)病人坐位,头部端正微前屈,在C↓2棘突(枕下第一个突出的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处(相当于风池穴),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并标记之,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在此点上穿刺,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上约45°缓慢推进,当出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若针尖已触到骨质仍无放射痛,则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稍加调整再重新进针,直至出现放射痛为止。抽无回血,注入配制的合剂5ml。为取得长期的效果,也可先注入2%利多卡因液2ml,再注入95%酒精1~2ml。 因为椎动脉就在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尖与C↓2棘突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故在做枕大神经多次调整方向的穿刺时,勿靠外方,以免损伤椎动脉。 二.枕小神经阻滞疗法 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 nerve)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前支。

肋间神经痛鉴别诊断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根或几根肋间神经支配区的经常性疼痛。时有发作性加剧,有时被呼吸动作所激发,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同侧的肩部或背部,有时呈带状分布。检查时可发现相应皮肤区的感觉过敏和相应肋骨边缘压痛,于肋间神经穿出椎间孔后在背部、胸侧壁、前胸穿出处尤为显著。有些病人可发现各种原发病变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它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胸痛原因之一。 按发病原因临床上通常将肋间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两种。因感染性或中毒性原因而致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者则属少见。其中的大多数人是因邻近器官和组织发生病变引起胸神经的刺激、压迫所致,如:胸膜炎、慢性肺部炎症、主动脉瘤、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老年性脊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因此,出现以根性肋间神经痛为主的病理形态。肋间神经痛一般根据症状即可诊断,普通X线平片只对鉴别诊断有用。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有必要进行胸透、胸椎X线摄片、腰穿等。另外,需作B超、心电图检查以排除肝胆、心血管、肺脏疾病。 临床表现: 1、疼痛表现为发作性的沿某一肋间神经走向的刺痛或灼痛,咳嗽、喷嚏、深呼吸时疼痛加剧,以单侧单支为最多。 2、疼痛范围局限于病变肋间神经分布区,多见于一侧5~9肋间。患部呈弧型剧痛,并有固定痛点,呈阵发性加剧。 3、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及其相当皮肤部位有压痛点,特别是在其外侧皮神经的起点处。最恒常的压痛点在脊椎旁、腋线及胸骨旁。 4、X线检查及其他检查无形质异常发现。 5、经B超、心电图及X线摄片检查排除肝胆、心血管、肺脏疾病及外伤病史 肋间神经痛鉴别诊断2--胸肌内筋膜炎 文章来源:神经疼治疗网2008-9-18 14:58:30 胸肌内筋膜炎也可继发肋间神经痛,胸肌内筋膜炎的表现有: ⒈胸弥漫性疼痛,多以前为主,疼痛较剧烈者,可影响运动及睡眠。 ⒉点状压痛及皮下结节,患者多能用指明确指出其痛点;压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该痛点处所分布的神经末稍传导,反射地出现该处邻近部位痛感,有时可在痛点处触及结节样硬块。 ⒊颈椎及双上肢活动受牵感。由于肌筋膜炎使深部肌肉的舒缩活动受限制,当颈椎及双上肢活动时,患者有受牵拉之僵硬感或使疼痛加剧。 一治疗原发病胸肌内筋膜炎为主.

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在肺癌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

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在肺癌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10-19T13:22:00.8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作者:刘芳1 徐微2 赵墨1 查灵芝3 李轶聪1 [导读] 改良的肋间神经阻滞法,用于肺癌患者的镇痛,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且镇痛时效更长。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二四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3,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拟探讨传统和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用于缓解肺癌患者疼痛的效果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中晚期肺癌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Ⅲ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记录患者24小时的VAS评分、镇痛持续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的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肋间神经阻滞法,用于肺癌患者的镇痛,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且镇痛时效更长。 【关键词】罗哌卡因;镇痛;神经阻滞;肺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more traditional and modifi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method for pain relief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effect.Methods 60 cases of advanced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and the ASA grade was grade I ~ III,and the two grou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improved group.The VAS score,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in patients with 24 hours.Results the analgesic score of the improve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modified intercostal nerve block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pain,its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and the analgesic time longer. [keyword] analgesia;ropivacaine;nerve block;lung cancer 神经阻滞以其确切的镇痛效果、对患者全身生理影响较小的特性,广泛用于疼痛的治疗,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顽固性疼痛,也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拟探讨,经改良后的肋间神经阻滞法,与传统的肋间神经阻滞法相比,其在肺癌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如何。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肺癌中晚期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Ⅲ级,年龄54~73岁,体重43~76kg,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n=30。 1.2 麻醉方法选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的混合溶液,每10ml加入舒芬太尼10μg。对照组选取患者疼痛最剧烈处所对应的肋骨,该肋骨下缘与腋后线交点处为第一进针点,第二进针点选取第一进针点下一肋骨下缘与腋后线的交点。改良组第一进针点选取同对照组,第二进针点的选取依据患者胸部疼痛放射范围:放射向上(近锁骨侧),选取第一进针点上一肋骨下缘与腋前线的交点;放射向下(近肋弓侧),选取第一进针点下一肋骨下缘与腋前线的交点。各点给药量5ml。 1.3 观察指标以注药结束为起始点,观察患者24小时(0h,2h,4h,8h,12h,24h)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指标的比较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改良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改良组在时间点8h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在时间点12h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改良组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2.4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如局麻药中毒反应、血胸、气胸和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肋间神经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多用于胸科手术术后的镇痛[1],近几年,作为癌症患者缓解癌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之一[2]。 常用的镇痛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虽镇痛效果确切,但长期应用,易出现消化道出血、耐药性、成瘾性、镇痛效果减弱等不良反应。神经阻滞法,其作用于局部,镇痛效果确切,对患者全身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具有无成瘾性、效果可逆、时间可控等优势。 本文中,主要对比了传统肋间神经阻滞和改良后肋间神经阻滞方法的镇痛效果。肺癌患者胸部疼痛往往呈多点放射状,传统的肋间神经阻滞法,其阻滞范围有限,不能完全覆盖患者疼痛的部位。 改良后的肋间神经阻滞法,可覆盖患者胸廓前后范围,阻滞范围较广,镇痛效果满意。此外,改良后的肋间神经阻滞法,其镇痛效果长于传统方法,这可能和其镇痛效果完善,从而降低患者疼痛阈值,增加了患者对疼痛耐受能力相关[3]。 综上,改良肋间神经阻滞法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疼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晓辉,廖燕凌,陈彦青.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

脊神经后支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 发表者:冯智英 (访问人次:526) 脊神经后(背)支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受机械牵拉压迫刺激,引起神经远端分布区疼痛,肌肉痉挛,临床以腰痛或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称脊神经后支(下称后支)综合征(spinal dorsal ramus syndrome). [诊断] 一、临床症状特征: 1. 以主诉疼痛部位在下腰部,病变部位在上腰部为主要特点; 2. 可因搬放物体,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发病; 3. 疼痛部位多为腰骶部,骶髂关节,臀部,椎旁、髂嵴等处,并局部压痛,偶有股外侧和股后痛; 4. 急性腰痛时疼痛剧烈,不能起床,翻身及上、下床困难,步态缓慢,慢性者主要表现为腰痛,屈伸活动受限,不能持久弯腰,或直不起来,行走不受影响; 二、检查特征: 1.体见病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2.急性期腰痛僵硬前倾,腰肌痉挛,活动受限,可有腰椎侧弯,一侧骶棘肌,闊筋膜张肌痉挛,站立时髋膝关节弯屈,用足尖着地,足不能踏平,直腿抬高,被动弯屈髋膝关节均加重腰痛,但无下肢放散痛及感觉、肌力、反射改变等神经体征; 3.慢性体征少,疼痛部位压痛局限,主动、被动弯腰可加重疼痛; 三、腰痛定位方法: 1.是在主诉疼痛部位上方,后支分支处,先找到患侧棘突旁压痛点,然后检查该平面横突和小关节,如压痛向主诉疼痛部位放散即可确定为疼痛原发部位。 2.痛点局麻与后支阻滞实验,用1%甲紫在原发部位相应皮肤上画出标记,皮肤消毒后内注射2%利多因卡0.1-0.2ml,改用心内针垂直穿刺至横突上缘(在C型臂膀X线透视下进行更为准确),如主诉疼痛在中线附近,穿刺至横突根部,如疼痛在小关节连线以外,穿刺稍偏外2-3mm,针尖触及内或外侧支时,会出现麻木,疼痛向主诉痛区放散,注射利多卡因2ml,腰痛即刻消失,活动恢复正常。而在主诉痛点注射,多数疼痛和肌肉痉挛不能完全缓解,活动也不能恢复正常,即使当时改善,半小时后多数疼痛再发。 四、 X线检查: 1.脊椎旋转移位:正常人两侧椎弓根、小关节和横突对称,正位片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重叠,小关节间隙等宽、横突等长,侧位片两侧椎弓根相互重叠,只见一椎体后缘。脊椎旋转移位后,椎弓根关节突连同椎体旋转,一侧椎弓根外缘与椎体缘不再重叠,部分椎体边露出,小关节间隙也不对称,一侧变窄或消失,下关节突关节面朝向对侧,关节面外露,横突旋转后一侧变短,侧位片旋转椎体由单一后缘变为双边重影,两侧椎弓根上下缘不再重叠,露出对侧下缘,有重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