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

3.1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②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③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④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②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②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②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2 教学难点

①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②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3 专家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

这一节课,从寻找等量关系,到列一元一次方程,及用估计的方法寻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4 教学方法

问题引入——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等量关系——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课程小结——巩固练习

5 教学用具

无特殊教学用具

6 教学过程

6.1 问题引入及方程概念

问题一: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怎样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用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说明】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算术方法为:502

70

503++?

,如果用方程解答,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下列路程,王家庄距青山 x-50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x+70 千米. 根据时间表得知,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 3 小时,王家庄到秀水行车 5 小时.而整个行驶过程中车是匀速的,所以可列方程为:3

50-x =

5

70+x 。

说明什么是方程。

【板书】3.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问题】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什么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怎样的方程? 【教师说明】

3

50-x =

570+x 等式中,350-x 的意义是从王家庄到青山的车速;5

70

+x 的意义是从王家庄到秀水的车速。汽车是匀速前进的,所以两段路程的速度相等,从而得到方程。 6.2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1.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2.想一想列方程的过程?

【教师说明】首先要设字母表示数------->然后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6.3 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

(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2)用一根长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3)某校女学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教师说明】观察上述所得方程(1)1700+150x=2450 (2)2(x+1.5x)=24

(3)0.52x-(1-0.52)x=80 像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次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6.4解方程情景引入

练习2 天平左盘中放置两个小球和一个1克的砝码,右盘中放置一个5克的砝码,天平处于平衡。你能列出恰当的方程吗?

【教师说明】设一个小球的质量为x,可列方程为:2x+1=5

6.5 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分别把0、1、2、3、4代入2x-1=5,哪一个能使方程成立:

【教师说明】x=0时,方程的左边=-1,右边=5.

x=1时,方程的左边=1,右边=5.

x=2时,方程的左边=3,右边=5.

x=3时,方程的左边=5,右边=5.

x=4时,方程的左边=7,右边=5.当x=3时,方程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3是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例如:2x-1=5的解是x=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6 巩固练习:

练习3 判断对错

⑴ x=2是方程x-10=4x的解。(错)

⑵ x=3和x=-3都是方程 x2-9=0的解。(对)

⑶方程12﹙x-3﹚-1=2x+3的解是x=3。(错)

【教师说明】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3)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6.7课程小结: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次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解决实际问题中,要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合理设定未知数,列出方程。

4.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关键是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6.8 巩固练习: 1.填空

(1)某数x 的1/2与3的差是7,列方程为:_ 1

2x -3=7

______

(2)某数y 的25%与15的和等于它的45%,列方程为__ 25%y +15=45%y _______ (3)爸爸今年37岁,是儿子年龄的3倍还多1岁,设儿子为x 岁,列方程为:3x +1=37 ______ 2.解答

(1)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解:X=1000时,左边=40,右边=80,左边≠右边,所以x =1000不是方程的解。 X=2000时,左边=80,右边=80,左边=右边,所以x =2000是方程的解。

3.方程 2

x

=-6 的解是( D )

A. -3

B.-3

1

C. 12

D. -12

4.某班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捐书活动,捐的书比平均每人捐3本多21本,比平均每人捐4本少27本,求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如果设这个班有x 名学生,请列出关于x 的方程。 3x +21=4x -27

7 板书设计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 ,未知数x 的次数是1(次) 方程的解: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提示:板书可以适当增加演算过程)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薛俊龙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掌握整式的基本性质以后,本章利用整式的性质和基本运算对方程求解,建立方程模型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从算数到方程正是本章第一节,它是本章的一个窗口,理解方程的列法及列方程的必要性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时期,从算式到方程正好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另外,学生有求知的需求,有独立思考,协作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来合理的引导,并且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问题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上述问题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问题2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途中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和王家庄、青山、秀水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解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9课时解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三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 x + 3 = 6 + 3 = 9 =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 1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 【典型例题】 类型一、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1.解下列方程 -5x+6+7x=1+2x-3+8x 类型二、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类型三、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3.解方程: 434343 1 623 x x x +++ ++=.类型四、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4. 解方程: 112 [(1)](1) 223 x x x --=- 类型五、解含绝对值的方程 例5.解方程|x|-2=0 类型六、解含字母的方程 例6.解方程ax-2=0 ()() 1221107 x x +=+()()() 232123 x x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解相同的是 ( ). A .方程536x +=与方程24x = B .方程31x x =+与方程241x x =- C .方程102x + =与方程102 x += D 方程63(52)5x x --=与方程6153x x -= 2.下列解方程的过程中,移项错误的是( ). A .方程2x+6=-3变形为2x =-3+6 B .方程2x -6=-3变形为2x =-3+6 C .方程3x =4-x 变形为3x+x =4 D .方程4-x =3x 变形为x+3x =4 3. 方程 11 43 x =的解是 ( ) . A .12x = B .1 12 x = C .43x = D .3 4 x = 4.对方程2(2x -1)-(x -3)=1,去括号正确的是 ( ). A .4x -1-x -3=1 B .4x -1-x+3=1 C .4x -2-x -3=1 D .4x -2-x+3=1 5.方程1 302 x -- =可变形为( ). A .3-x -1=0 B .6-x -1=0 C .6-x+1=0 D .6-x+1=2 6.3x -12的值与1 3 - 互为倒数,则x 的值为( ). A .3 B .-3 C .5 D .-5 7.解方程21101136x x ++-=时,去分母,去括号后,正确结果是( ). A .4x+1-10x+1=1 B .4x+2-10x -1=1 C .4x+2-10x -1=6 D .4x+2-10x+1=6 8.某道路一侧原有路灯106盏,相邻两盏灯的距离为 36米,现计划全部更换为新型的节能灯,且相邻两盏灯的距离变为70米,则需更换的新型节能灯 有( ) A .54盏 B .55盏 C .56盏 D .57盏 二、填空题 9.(1)方程2x+3=3x -2,利用________可变形为2x -3x =-2-3,这种变形叫________. (2)方程-3x =5,利用________,把方程两边都_______,把x 的系数化为1,得x =________. 10.方程2x -kx+1=5x -2的解是x =-1,k 的值是_______. 11.如果式子2x+3与x -5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 =________. 12.将方程 11111 24396 x x x x +++=去分母后得到方程________. 13.在有理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a -b .根据这个规则,求方程(x -2)※1=0的解为________. 14.一列长为150m 的火车,以15m/s 的速度通过600m 的隧道,则这列火车完全通过此隧道所需时间是________s . 三、解答题 15.解下列方程 (1)4(2x -1)-3(5x+2)=3(2-x ) (2)12 323 x x x ---=- (3) 0.10.21 30.020.5 x x -+-= 16.式子12-3(9-y )与5(y -4)的值相等,求2y (y 2+1)的值.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县城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 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精品文档 初一下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1.(每题5分,共10分)解方程组: (1)? ? ?=+=-1732623y x y x ; (2 2.解方程组 ??? ??=-+=++=++12 32721323z y x z y x z y x 3.解方程组: (1)3 3(1)022(3)2(1)10x y x y -?--=?? ?---=? (2)04239328a b c a b c a b c -+=?? ++=??-+=? 4.解方程(组) (1)32 21+=-- x x x (2)???-=+=+12332)13(2y x y x 5.?????? ?=++-=+--34231742 31y x y x 6.已知x ,y 是有理数,且(│x │-1)2+(2y+1)2=0,则x -y 的值是多少? 7.二元一次方程组437(1)3x y kx k y +=?? +-=? 的解x ,y 的值相 等,求k . 8..当y=-3时,二元一次方程3x+5y=-3和3y -2ax=a+2(关于x ,y 的方程)?有相同的解,求a 的值. 9.??? ??=---=+-=+-.44145 4y x z x z y z y x

10.若 4 2 x y = ? ? = ?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8和ax+2by=-4 的公共解,求2a-b的值. 11.解下列方程: (1).(2) (3)(4) 12.(开放题)是否存在整数m,使关于x的方程2x+9=2 -(m-2)x在整数范围内有解,你能找到几个m的值? 你能求出相应的x的解吗? 13.方程组 25 28 x y x y += ? ? -= ?的解是否满足2x-y=8?满足2x -y=8的一对x,y的值是否是方程组 25 28 x y x y += ? ? -= ?的解? 14.甲乙两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原计划两车间共生产300 件产品,实际甲车间比原计划多生产10%,乙车间比原 计划多生产20%,结果共生产了340件产品,问原计划 甲、乙两车间各生产了多少件产品? 15.(本题满分14分) (1)解方程组 25 211 x y x y -=- ? ? += ? , (2)解方程组? ? ? = - = + )2 .( 6 3 3 )1(,8 4 4 y x y x 16. ?? ? ? ? = + + - = + - - . 6 ) (2 ) (3 1 5 2 y x y x y x y x ? ? ? ? ? = - + = + - = + 3 2 1 2 3 6 z-y x z y x z y x 精品文档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认识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学教案-方程的认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understanding of equatio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方程的认识 方程的意义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

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认识等式 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认识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初一下册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1.(每题5分,共10分)解方程组: (1)? ? ?=+=-17326 23y x y x ; (2 2.解方程组 ??? ??=-+=++=++12 32721323z y x z y x z y x 3.解方程组: (1 (2)04239328a b c a b c a b c -+=?? ++=??-+=? 4.解方程(组) (12)?? ?-=+=+12332)13(2y x y x 5 6.已知x ,y 是有理数,且(│x │-1)2+(2y+1)2=0,则x -y 的值是多少? 7.二元一次方程组437(1)3x y kx k y +=?? +-=? 的解x ,y 的值相 等,求k . 8..当y=-3时,二元一次方程3x+5y=-3和3y -2ax=a+2(关于x ,y 的方程) 有相同的解,求a 的值. 9.??? ??=---=+-=+-.441454y x z x z y z y x

10.若 4 2 x y = ? ? = ?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8和ax+2by=-4 的公共解,求2a-b的值.11.解下列方程: (1 ).(2) (3)(4) 12.(开放题)是否存在整数m,使关于x的方程2x+9=2 -(m-2)x在整数围有解,你能找到几个m的值?你 能求出相应的x的解吗? 13.方程组 25 28 x y x y += ? ? -= ?的解是否满足2x-y=8?满足2x -y=8的一对x,y的值是否是方程组 25 28 x y x y += ? ? -= ?的解? 14.甲乙两车间生产一种产品,原计划两车间共生产300 件产品,实际甲车间比原计划多生产10%,乙车间比原 计划多生产20%,结果共生产了340件产品,问原计划 甲、乙两车间各生产了多少件产品? 15.(本题满分14分) (1)解方程组 25 211 x y x y -=- ? ? += ? , (2)解方程组? ? ? = - = + )2 .( 6 3 3 )1(,8 4 4 y x y x 16 ? ? ? ? ? = - + = + - = + 3 2 1 2 3 6 z-y x z y x z y x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从算式到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4.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5.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树林中有杨树124棵,比柳树的棵数的2倍少1吨,树林中有柳树多少棵? 示意图: 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列出算式:×(13?10)+50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①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②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③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方程中,的意义是从王家庄到青山的车速,的意义是从王家庄 到秀水的车速 二、例题讲解:

4.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大5,周长为36,求长方形的宽。 以上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归纳: 而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当我们列出方程后,还必须解这个方程,也就是要求出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三、课堂小结: 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习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小学数学教案:简易方程

解简易方程(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例2、例3,完成第109页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ax ±b=c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新课。 1.教学例2。 投影片出示例2的图,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道题的第一个要求是“看图列方程”。怎样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呢。 问:我们学过方程的含义,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那么,要列方程就是列出什么样的式子呢?(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观察这幅图,从图中看出每盒彩色粉笔有多少支?(X 支。)3盒彩色粉笔有多少支?(3X 支。)另外还有多少支?(4支。)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粉笔?(40支。)那么,怎样把这幅图里的数量关系用方程(也就是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表示出来呢?(3X +4=40) 谁能再说一说这个方程表示的数量关系?(每盒彩色粉笔有X 支,3盒彩色粉笔加上另外的4支,一共是40支。)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如何解这个方程。 问:如果方程是X +4=40,可以怎么想?根据什么来解?(可以把原方程看作“加数+加数=和”的运算,因此,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解。) 讲解:同样,我们可以先把3X 看作一个加数,(板书:加数3X +加数4=和 40)这样也可以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解,得出:3X=40-4,再得出3X=36。 教师在黑板板书也解此方程的前两步,下面的解法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结例2:解答例2,先要根据图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然后解这个方程。解方程时,关键是要先把3X 看作是一个数,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3X 等于多少,再求出X 等于多少就得出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 2.教学例3。 尝试练习:解方程18-2X=5。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做完后,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问:这个方程你是怎样解的?先怎样做,再怎样做,根据是什么?(先把2X 看作一个数,再根据“减数=被减数-差”得出2X=18-5,2X=13,X=6.5)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把解方程的过程板书黑板上。接着,出示例3:解方程6×3-2X=5。 问:例3的方程与我们刚才解的方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题大全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7)

《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题大全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 解方程231x x -+-=. 2. 解下列方程: 3(1)2(1)6x x -++=- 11143 x x -+=+ 3x-7+4x=6x-2 3. 解下列方程 (1)()()()x x x -=---1914322; (2)37615=-y ; (3) 5 12152x x x -=--+; (4)3.15.032.04-=--+x x 4. 解方程 (1))6(21)12(4--=-x x (2) 52221+=--y y (3)16 .015.03.012-=--+x (4)23)5(312=--+x x (5)22554-=+-+x x x 5. 解方程 (1)x x -=+212 (2)3)3 1(35=--y (3) 421312+=+-y y 6. 解方程4325532x x x x ++--+=- 7. 解方程 (1)70%+x (30x -)×55%=30×65% (2)511241263 x x x +--=+

(3)1122(1)(1)223x x x x ??---=-????; (4)432.50.20.05 x x ---=. 8. 解方程 325(2)x x -=-+ 2(2)3(41)9(1)y y y +--=- |2x -1|=2 15%x +10-x =10×32% 9. 解下列方程 (1))20(75)20(34x x x x --=-- (2) 14 32312=---x x (3)38316.036.13.02+=--x x x 10. 解方程:321123x x -+-= 11. 解下列方程 (1)7x+6=8-3x (2)4x-3(20-x)=6x-7(9-x) ②216131=+x (5)2)31(35=--y ③794 1=+-x 12. 解下列方程 ①x x 524-=- ②436521x x -=-- ③)52(3)3(x x -=-- ④)20(75)20(34x x x x --=-- 13. 解下列方程: 3x=6(5-2x) 2(x-2)-3(4x-1)=9(1-x)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授课教师: 金树芊 指导教师:张义民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前面学段中已经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要优于算式方法,也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做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方程建模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本节课《从算式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自己设计了许多“做数学”的内容,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从而体现本套教材“做数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简单方程已经有所认识,教学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淡化概念教学。课上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体验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不多作理论讲授,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体验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3、能够利用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简单方程.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引导发现法和启发讲授法相结合”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曾经年轻过,上初一时是13岁,你们现在多大呀? 生:13岁,12岁,….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现在的年龄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算一下老师的年龄. 问题1. 老师的年龄减去10再除以2就是小明的年龄13 岁.你能求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36岁. 师:怎么算的? 生:13×2+10=36(岁). 师:没错,老师的年龄是36岁,大家算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再计算一个问题,想想怎样解决? 问题2.小明今年13岁,老师今年36岁.请问几年后小明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二分之一?师:(稍加停顿)不如上个问题好算吧,没关系,本章学习后老师相信大家也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方法. 师:板书课题3.1从算式到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 问题1用算术解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新旧知识上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案

小学数学解方程教案 【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解方程教学设计 晓塘小学戴叶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 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 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 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汇报预设:①因为9-3=6②因为6+3=9 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追问:两边都拿掉3个,天平还能平衡吗,两边还相等吗?(贴图展示) 为什么要减3个?(可以方程的一边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个) 生活动:我们看着板书来说说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3个) 你学会了吗?赶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 2、强调格式: 师:这个求解的过程和以前递等式有什么区别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号对齐;等号两边都要写;最前面要写解字 3、练习一: 师:按照大家借助天平运用等式性质的想法,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解:33+x○()=65○() x=()那么x-4.5=10 呢?(学生独立尝试,一个学生板演) 生完成填空和独立节解方程。(课件中校对) 4、介绍概念:像这些(课件中圈出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举例:x=3是方程x+3=9的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