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马媛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马媛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马媛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马媛

抚河流域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由来 水文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公益事业。水文工作不仅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全面服务,而且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等水安全问题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文工作,特别是“十五”、“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全国水文水资源工程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大江大河上建成了一大批水文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建设使大江大河的水文测站、水文巡测基地和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测报能力与手段、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为大江大河防洪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保障。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条件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水文的基础地位更加重要,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中小河流的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当前中小河流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文站网布局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监测能力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基层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等问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强降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非常严重,集中暴露了我国中小河流治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2011年7月8日至9日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要求突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并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并要求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 1

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要求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明确要求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加强水文测站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监控河流汛情,提高水文监测和预报精度。 2011年6月17日,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和水文局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前期工作会议,分解各省、区、市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部署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程序、时间进度以及相关要求。 会议指出,一要充分认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广大中小河流沿岸和山区人民保安全、谋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三是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我国水文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求。二要准确把握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国务院对《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出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批复精神,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以充实完善水文监测站点为重点,着力加强监测能力、应急机动巡测能力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水平。三要切实加强对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前期工作的组织领导。前期工作就是《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作会议于6月21日至22日在南昌召开,会议确定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并进行了分解,依据《水文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报批稿)及《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等规程规范,由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牵头,江西省水文局及抚州、南昌水文局协作,于2011年7月编制完成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抚河流域)》。 2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技术探讨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12-24T10:16:57.9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2期作者:张勇强[导读] 通常位于山丘地区的中小河流具有预见期短、分布范围广、突发性强以及洪水汇流时间短等特点摘要:通常位于山丘地区的中小河流具有预见期短、分布范围广、突发性强以及洪水汇流时间短等特点,所以,信息的及时预报与预警就是预报中小河流洪水的首要任务。在实时预警过程中,可通过自动预报实现,这样不仅能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还能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条件,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小河流;洪水预报 前言:我国地质地貌南北差异较大,地处季风区,所以,受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频繁发生山区洪水灾害,不仅逐年增多了伤亡人数,还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中小河流洪水自然灾害在此背景下,已经成为对我国山区人民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快速发展制约的主要因素。本文围绕我国山区洪水地域地质概况及实际特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为了实现准确预报与监测区域中小河流洪水,建立了科学的数据模型,以供参考。 1构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条件 1.1对需要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收集 在对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构建过程中,有效的收集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地形坡度、当地地形地貌、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土地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土壤类型等数据资料就是最为核心的工作环节。 1.2应有效分析相关情况 应有效分析中小河流水位、水位流量关系、大断面资料以及当地降雨量等情况,为了对当地中小河流断面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根据河道行洪能力,对河道防洪技术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分析与收集资料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分析降雨日资料与洪水日资料,通过数据总结对比,形成科学的产汇流特征参数及流域降雨径流关系。 1.3应对流域洪水汇流时间进行确定 构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前提条件就是准确的汇流时间。因为目前较为缺乏水情遥测站的长系列历史水文数据资料,所以,在对中小河流汇流时间进行确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暴雨洪水与汇流速度公式响应关系的地区规律进行分析计算,详细的计算公式如下: T=0.278 式中:Qm--设计洪峰流量,该值在中小河流水预报预警中,可定为警戒流量或洪水预警特征值,可由流量关系线和断面水位查算而得,m3/s;m为汇流参数,在各地《水文手册》中,通过运用其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可得;J--小河流主河道比降,可通过对谷歌地图或高比例尺地形图查算得到;L--小河流主河道长度。 1.4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要适用于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所以需要科学的进行选择。根据中小河流实际特点,采用临界雨量预警方式,对汇流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流域进行了数据分析。另外,对分布式的临界雨量预警模型进行了科学构建,临界量采用降雨量指标和前期影响雨量的两大因素,并采用土壤饱和度表示结果。临界雨量在模型构建中,主要通过分析确定的时段包括6小时、3小时、1小时以及30分钟。除此之外,若建有水库,那么在分析中小河流洪水预报过程中,采用分布式模型进行,并对水库调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水库出库与入库流量预报节点进行增加,进而对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模块和调度模块进行构建。 2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 2.1数字流域可采用DEM技术自动生成,对中小河流径流应用现有概念性集总模型进行推算的方式要应用在每个子流域中,然后在汇流演算时,采用地貌单位线法,最终对中小河流的断面流量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松散性耦合模型就是这一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别称。 2.2测算地形空间变化信息过程中,应用DEM技术,结合地形指数信息,可以模拟当地水文环境的特性。在此前提下,对中小河流断面流量的计算,可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实现。 2.3在合理划分中小河流流域的网格单元过程中,通过DEM技术,可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邻网格单元的时空关系进行构建。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此过程中,能实现对中小河流流域的洪水预报,在此过程中,子流域单元和汇流拓扑关系流向及水系等在内的数字流域应采用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N自动生成,并采用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模型在每个流域中,推求对中小河流的径流。另外,也可进行汇流演算,通过马斯京根及等流时线进行,最后,对中小河流每个子流或网格出口断面的洪水预报数据进行科学的得出。 3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以汉江河流域为主,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TOPKAPI,充分收集了此流域内降雨、水文气象、河流流量、土地利用情况及植被类型、数字高程、土壤及相关地理信息等数据资料。此次分析数据资料的收集,从全国数字高程数据库中,采用1:25万比例,提取相关数据资料;由原始比例尺寸为1:5百万及通过FAO —UNESCO的数字地图提供土壤数据资料。1km的网格为该模型分析数据测量精度,按照USGS标准进行模型分析数据指标分类,将水文模型中的土地类型共分为24种。并采用MapWindo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此基础上,科学提取了流域一千米尺度上的FAO土壤分类、USGS土地利用分类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最终通过科学模拟,充分利用DEM模型,对中小河流流域水系进行了自动生成。在计算该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情况时,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本流域近10年水情遥测站的相关数据资料和汛期4至10月的数据资料,利用模型TOPKAPI对该水域近两年的汛期数据资料进行了科学的验证,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了网格内的实际降雨量,网格时间和长度分别是一小时和500米。流域面积与汇流历时关系详情如表1所示。河流域实际汇流时间 4-6 4 2.0-3.5 1.1-2.4 0.8 0.4 河流域实际流域面积 900-1250 500-900 200-500 100-200 50-100 50 表1 统计汉江流域面积与汇流历时关系计算结果(h,km2)

基于的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比较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山西运城人教授 主要从事水文预报研究 基于的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比较 李致家 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采用 对 建了基于 并将个模型应用 于黄河支流洛河卢氏以上流域的水文模型的参数率定和模拟比较 以探讨 个模型都能很好地进行水文过程模拟 其中基于 更好的效果 新安江模型 自世纪后半叶许多水文模型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 利用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考虑流域空间变异性的分布式水 赵人俊 改进作者曾在产流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 栅格和地形的分布式物理模型 模型 本文将 最后将 模型 如图所示将流域划分成栅格图中流域有模型以 基础提取水系划分子流域 进行单个栅格产流计算再以流向为基础生成河网采用 产流计算 将单元汇流带内的栅格通过土壤缺水量建立联模型的部分产流理论

单元汇流带示意 式中是单元栅格的地 形指数 关系 黏 壤 式中 和 指在沙 植被及根系截留计算 认为同类土地覆盖参数 在单元栅格上时段的降水量 植物截留 蒸散发计算 在 植被及根系截留层蒸散 蒸散发先发生在植被及根系截留层当植被及根系截留层的水分蒸发完毕 式中上上时段的植被及根系截 是单元栅格上的植被及根系截留层最大截流量 式中上 上 土壤水流计算 式中?

图 ? 汇流计算 由 格演算次序矩阵 采用 如图 栅格水流都流入 由 得 则 出流量 为 之及自身产流量 其中 基于子流域的模型和基于子流域的新安江模型 图? 新安江模型计算流程模型结构 将模型和新安江 模型与构建了两个分布式水文模 型 分别采用 入流进行河网演算得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 图 基于子流域的等流时线汇流法基于子 的面积 或面积 设时刻子流域出口断面的流 量为 时刻子流域的平均产流量为 的水流才对出口断面的 时刻流量 由于至时刻的产流量对出口断面 时刻流量 从而通过积分可以得到将子流域根据平均水流路径划分成个汇流区第个汇流区累计以上汇流区的面积和占流域总 面积百分比为 个汇流区距离出口的平均水流路径为 个汇流区的平均水流速度为

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

附件一 《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 工作大纲 水利部水文局 2003年9月

目录 1工作目的 (1) 2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 (2) 2.1 工作任务 (2) 2.2 工作步骤 (3) 3第一阶段工作:站网普查 (4) 3.1 水文测站和巡测基地基本情况普查(表1—表9) (4) 3.1.1 基本水文站、辅助站、实验站、专用水文站普查(表1) (4) 3.1.2 水文部门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调查(表2—表4) (5) 3.1.3 其他非水文部门水文站、水位站调查(表5) (5) 3.1.4 地下水观测井(表6) (6) 3.1.5 水质站调查(表7) (6) 3.1.6 墒情站调查(表8) (6) 3.1.7 勘测队(巡测基地)调查(表9) (6) 3.2 水文站网变迁调查(表10) (7) 3.3 水文报汛站网满足需求程度调查(表11) (7) 3.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界间水文(水质)控制需求和测站情况调查(表12) (7) 3.5 水资源服务需求调查(表13) (9) 3.6 河流情况调查(表14) (9) 3.7 水文区划和区域代表站关系调查(表15—表16) (9) 4第二阶段工作:站网评价 (10) 4.1 水文站网发展历程评价 (10) 4.2 水文站网基本情况分析评价 (11) (1)全社会水文测站基本情况分析 (11) (2)国家基本水文站、辅助站和专用站关系分析 (11)

(3)水文测验方式改革与站队结合基地建设问题 (12) (4)水文站受水利工程影响评价 (12) (5)单站开展测验项目情况分析 (13) (6)水文站网资料收集技术现状评价 (13) 4.3 站网密度评价 (13) 4.4 站网功能评价 (13) 4.5 站网目标评价 (14) 4.5.1 省际与国界水资源管理 (14) 4.5.2水资源服务需求 (14) 4.5.3 流域水资源计算 (15) 4.5.4 防洪 (15) 4.5.5 水质 (15) 4.6 水文站网布局评价 (15) 4.7 水文分区与区域代表站分析 (16) 4.8 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设站年限检验 (17) 5第三阶段工作:站网调整原则 (18) (1)稳定发展基本站,补充完善专用站和辅助站 (18) (2)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拓展水文服务功能 (19) (3)积极调整受水利工程影响地区的水文站网,建立多功能、多用途的水文站网 (19) (4)加强基地建设,促进站队结合水文工作改革 (20) (5)提高水文站网资料收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20) (6)调整部分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的设站年限 (20) (7)站网布局的完善 (20) 6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 (21) 6.1 组织分工 (21) 7.2 进度安排 (21) 7提交成果 (23)

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与解决方案探讨_欧阳如琳

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与解决方案探讨 欧阳如琳 (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53) 摘要: 从时空分布、成因、过程、后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河流洪水的特点,归纳了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有别于大江大河的洪水预报的难点,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解决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问题的方案,探讨了在中小河流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过程、建模方式以及模型的结构和参数,重点讨论了基于模块化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块化 1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水文、气象条件差异较大,关于大、中、小河流的定义,至今尚没有明确的规定。考虑到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山洪治理主要针对200km2以下的小流域,而《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使用范围为流域面积大于3000 km2的河流,从这一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流域面积小于3000 km2的河流为中小河流。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为100~1000 km2的河流有5万多条,覆盖了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我国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洪灾损失极为严重。据统计,一般年份中

小河流的水灾损失占全国水灾总损失的70%~80%,近十年水灾造成的人员死亡中有2/3以上发生在中小河流[1]。 长期以来,中小流域洪水预报一直是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的难点。相比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体系,当前我国中小河流的防洪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仅3~5年一遇,有的甚至没有设防,多数中小河流仍处于“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局地强降水造成中小流域突发性洪水频繁发生,加之人类活动对中小流域的开发进一步助长了山洪灾害的威胁。因此,开展我国中小河流洪水分布特征、形成机理、演进规律及预报调控研究,建立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体系,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需求,同时也是我国水文情报事业科技现化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011年,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全面实施,计划到2013年,实现有防洪任务的5186条重点中小河流发生洪水时能及时预警[2],因此,我国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工作任务艰巨,面临巨大的挑战。 2中小河流洪水特点及预报难点 2.1中小河流洪水的特点 与大江大河的洪水相比,我国中小河流的洪水在时空分布、成因、形成过程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

第五章 河道洪水演算及实时洪水预报

第五章 河道洪水演算及实时洪水预报 河道洪水演算,是以河槽洪水波运动理论为基础,由河段上游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预报下游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本文着重介绍马斯京根洪水演算方法以及简化的水力学方法。 5.1 马斯京根演算法 马斯京根演算法是美国麦卡锡(G . T. McCarthy)于1938年在美国马斯京根河上使用的流量演算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应用形式。下面介绍主要的演算形式。 该法将河段水流圣维南方程组中的连续方程简化为水量平衡方程,把动力方程简化为马斯京根法的河槽蓄泄方程,对简化的方程组联解,得到演算方程。 5.1.1 基本原理 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入流和起始条件,通过逐时段求解河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和槽泄方程,计算出流过程。 在无区间入流情况下,河段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122121)(21 )(21W W t O O t I I -=?+-?+ (5-1) 式中:1I 、2I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入流量;1O 、2O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出流量;1W 、2W 分别为时段初、末的河段蓄量。 河段蓄水量与泄流量关系的蓄泄方程,一般可概括为 )(O f W = (5-2) 式中:O 为河段任一流量O 对应的槽蓄量。 根据建立蓄泄方程的方法不同,流量演算法可分为马斯京根法、特征河长发等。马斯京根法就是按照马斯京根蓄泄方程建立的流量演算方法。 5.1.2 马斯京根流量演算方程 马斯京根蓄泄方程可写为 Q K O x xI K W '=-+=])1([ (5-3) 式中:K 为蓄量参数,也是稳定流情况下的河段传播时间;x 称为流量比重因子; Q '为示储流量。 联立求解式(5-2)和(5-3),得到马斯京根流量演算公式为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技术指导意见

水利部水文局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目的意义 (4) 二、适用范围 (4)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原则 (5) 五、防洪与测洪标准 (6) 六、雨量、水位、水文站设备通用要求 (7) 七、雨量站建设 (8) 八、水位站建设 (9) 九、水文站建设 (12) 十、水文巡测队和巡测基地建设 (20)

十一、水文应急(机动)监测队建设 (22)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技术指导意见 一、目的意义 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统一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技术标准,规范水文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处理流程,加快水文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兼顾公共服务和管理、决策需求,特制定《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所涉及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巡测基地、应急监测队等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配置及规范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亦可作为系统设计、审查和验收的技术依据。 三、建设目标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应以先进测报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

撑,通过系统建设达到提高水文测报自动化水平,改善测验人员的工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确保设施设备先进可靠,测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水雨情信息采集及时准确。 中小河流新建或经过改建后的雨量站应全部实现自动测报,水位站、水文站水位监测应95%以上实现自动测报,水文站应优先采用自动化测流。测站数据传输以公网为主,公网未覆盖地区采用卫星通讯方式,国家重要站或本地区防洪特别重要的站可以采用公网和卫星双保险传输模式。数据接收处理应建立统一的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据平台。 四、建设原则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应遵循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统筹兼顾的原则。 1、实用可靠原则 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的确定,测验方式的选择和仪器设备的选型,应因地制宜,功能完善,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实用可靠。系统建设应选用实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2、技术先进性原则 新建和改建的中小河流测站在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储存等各环节,应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先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水文测报技术和自动化仪器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时效性,力求做到技术先进,

全国水文情况统计报表

全国水文情况统计 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4年12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一、总说明 (一) 为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水文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水文行业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指导水文现代化建设、开展水文行业管理提供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全国水文统计年报报表》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全国水文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二)统计内容: 本报表为年度报表制度,11张综合报表,内容涵盖水文站网、水文设施设备、机构人员以及经费投入等情况。 (三)统计范围: 全国各级水文机构及各类水文测站。 (四)本报表制度由水利部水文局制定,统一布置、逐级填报。由各级水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内部分工协调,承担报表下发、汇总、上报等职责,人事、财务、技术、装备等部门协助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于每年2月20日前,审核、汇总完成上一年度各项统计指标,报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文局对上报数据进行复核,形成《全国水文统计年报》,作为政府信息刊印并公布。 (五)本报表制度未指定的其他统计调查项目,将采用经国家统计局或水利部统计机构备案(或审批)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方式进行统计。 (六)本报表通过“全国水文统计年报管理系统”进行上报。 各单位必须于每年2月20日前将统计数据录入系统,正式年报表须经单位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水利部水文局。具体报送时间与方式要求以当年下发的有关水文统计工作的文件为准。

说明书-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使用说明书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使用说明书 四川晨光信息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 二零一一年四月

目录 1. 概述 (4) 1.1. 硬件环境 (4) 1.1.1. 服务器 (4) 1.1.2. 工作站 (4) 1.1.3. 通信设备 (5) 1.2. 软件环境 (5) 1.2.1. 服务器 (5) 1.2.2. 工作站 (5) 2. 安装说明 (5) 2.1.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安装 (5) 3. 使用说明 (7) 3.1. 运行本软件 (7) 3.2. 主窗口 (9) 3.3. 用户管理 (11) 3.4. 用户登录 (12) 3.5. 退出登录 (13) 3.6. 原始信息 (14) 3.7. 日志查询 (14) 3.8. 数据召测 (14) 3.9. RTU参数操作 (16) 3.10. 系统设置管理 (18) 3.10.1. 本地设置 (20) 3.10.2. 测站基本信息管理 (20) 3.10.3. RTU参数管理 (22) 3.10.4. 报警参数设置 (23) 3.10.5. 水位流量关系 (24) 3.11. 洪水预报参数管理 (27)

3.11.1. 洪水传播时间管理 (27) 3.11.2. 水文预报发布单位编码 (28) 3.12. 洪水预报 (30) 3.12.1. 降水量预报 (30) 3.12.2. 河道水情预报 (31) 3.13. 信息检索查询 (32) 3.13.1. 河道水情信息查询 (32) 3.13.2. 其它要素信息查询 (35) 3.13.3. 畅通率统计 (35) 3.13.4. 人工置数处理 (35) 3.14. 软件信息查询 (35) 3.15. 权限管理 (36) 3.16. 退出系统 (36)

应用模型

解决方案开发准则:应用模型 综述 简介 介绍本单元的主题。问听讲者是否愿意增加一些主题。把这些主题增加到活动挂图上并张贴起来。 必要时,要涉及这些主题。 ●应用模型定义 ●基于业务的体系结构 ●共享资产、资源和技能 ●在开发过程中实现平行性 目的 在本单元结束时,您将能够: ●说明MSF应用模型的目的。 ●命名和描述业务的三个类别。 ●说明这三类业务如何协作构成业务网络。 ●对基于业务的体系结构如何提高效率进行说明。 ●描述业务何时同步化。

应用模型定义 定义 把应用模型定义为协作业务网络。对其目的和特征进行描述。 说明 应用模型是应用的概念,它确定构成应用的定义、规则和关系。概括地说,应用模型对什么是一般应用进行描述。随着应用模型的特征逐渐影响到应用的建立方式,深入理解企业的应用模型对项目组有效地开发成功的应用至关重要。 应用模型 是协作业务网络; 确定构成应用的定义、规则和关系; 影响应用的建立方式。 应用模型定义 应用模型是应用的概念,它确定构成应用的定义、规则和关系。它是在应用的逻辑设计过程中交换意见的基础。应用模型是一种简单而又直观的加强交流的方法。它强调的是逻辑上的应用,而不是物理上的应用。应用模型说明的是应用是怎样构成的,而不是应用是怎样实现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加深对模型概念的理解。当有人提到一所房子的时候,我们想都不用想就可以肯定房子有门、卧室、浴室、厨房等等。即使特定的房子与这个模型相差甚远(例如,这所房子可能有一个阁楼,而不是卧室),模型仍然是探讨形状和功能的起点。 同样,应用模型概括地描述什么是应用,或者更确切地说,人们认为一个标准的应用是什么样的。 MSF企业应用体系结构强调的是应用模型的需要,因为应用模型对应用开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就什么是应用达成共识,并为描述应用设计以及向应用设计和开发提供一致的方法定义了工作词汇。 企业可以采用一个以上的应用模型来适应正在开发的不同风格的应用。

全国河流湖泊基本情况

汇报内容 ?普查目的 ?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 ?普查原则和重要约定 ?技术路线 ?清查表式 ?普查表式 ?汇总表式 普查目的 通过对我国给定标准以上河流和湖泊基本情况的普查,编制全国给定标准以上河流和湖泊名录,建立河流和湖泊主要特征基础数据库,全面查清我国河流湖泊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河流湖泊的基本国情资料。 普查难度 第一次,可供直接借鉴的成果少 工作量巨大,包括内业和外业 协调的关系复杂 河湖本身关系 普查与管理要求关系 河湖自然特征与历史文化关系

普查对象、范围和内容 ?普查对象和范围 全国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给定标准以上的河流和湖泊 ?普查内容 普查内容包括河流湖泊名称、位置和数量以及河流湖泊的主要特征(流域水系自然特征、水文特征和湖泊形态特征) ?河流和湖泊的主要特征 (1)河流和湖泊基本特征:名称、位置、面积(河长)、编码 (2)水系自然特征:河源、河口、河流平均比降 (3)流域水文特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水位站和水文站基本情况、实测和调查最大洪水 (4)湖泊形态特征:平均水深、最大水深、容积 ?普查的标准和具体内容 (1)普查流域面积为50km2及以上河流的名称、位置、流域面积和数量 (2)普查流域面积为100km2及以上河流的流域水系自然特征、水文特征 (3)普查常年水面面积在1km2及以上湖泊的名称、位置、常年水面面积和数量

(4)普查常年水面面积在10km2及以上湖泊的形态特征 (5)有些河流干流的不同河段具有专用名称并为社会广泛使用,本次普查可作为区间流域按照河流普查标准要求开展普查工作,但不作为单独河流统计 ●如长江干流的金沙江河段,按区间流域处理; ●如唐白河(流域),白河河口以上称唐河, 以下河段称唐白河,唐河和白河河口以下 的唐白河河段可按区间流域处理。 (6)一些不符合普查标准或达不到普查湖泊形态特征标准的特殊湖泊,可按照湖泊普查标准要求开展普查工作 ●如已经干涸的罗布泊可按照常年水面面积在1km2 及以上的标准开展湖泊普查工作; ●如水面面积小于10km2的杭州西湖,可按照常年水 面面积在10km2及以上的标准开展湖泊普查工作。 普查原则和重要约定 ?普查原则 1、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相兼顾 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是一项基本国情资料,又是与生产应用关系密切的基础资料,因此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应做到全面、系统和科学,同时兼顾实用,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内业与外业相结合 在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中,有些指标进行野外普查比较困难或

水文监测仪器

水文监测仪器 ---产品概述--- 水文监测仪器是一款低功耗、多功能、适用于恶劣安装环境的综合遥测设备。该设备针对水文遥测点多分布在野外、无电源的特点而专门设计,可广泛应用于水位、水质、流量、降雨(雪)量、蒸发量、泥沙、墒情等遥测项目。 ---产品外观--- ---产品特点--- 1、行业认证:唐山平升水文监测仪器通过水利部“水文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L651-2014)、水文遥测终端机(SL 180-2015)、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RTU追加测试”等行业标准检测;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超低功耗:核心设备选用GPRS低功耗测控终端,平均工作电流仅10mA,大大降低太阳

能供电设备成本和施工难度。 3、兼容性强:兼容各种类型的水位、水质、流量、降雨等计量仪表或传感器。 4、性能稳定:采用防雷、防雨、防潮、输入信号隔离等多项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5、维护方便:可远程设置工作参数、远程升级程序。 6、接入灵活:可接入我公司配套的水文监测系统软件平台,也可接入组态软件或用户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 ---产品功能--- 信息采集:水位、降雨量、流速、流量、电池电压等数据采集;传感器状态、箱门状态采集。数据存储:监测数据自动存储,实现现场设备、监控中心双备份。 多中心通信:支持多中心上报或多中心召测,数据同时上传给县、市、省多个中心。 远程拍照:定时自动抓拍、远程手动抓拍现场照片。 智能报警:监测数据越限、箱门打开、传感器异常等自动报警。 远程维护:远程修改设备参数、上报频率;远程升级设备程序。 对外供电:定时为变送器供电,降低现场设备整体功耗。 ---产品参数---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

-100-科学技术创新2019.07 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及对策 李永志 (黑龙江省绥化水文局,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要:为了进一步保证中小河流监测能力,要加强洪水预报能力,通过实践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与对策。希望通过有效分析,能够提高工作认识,从而进一步促使相关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洪水预报;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P331.1.P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7-0100-02 加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能力是必要的,也是新时期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要科学分析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 在实际河流洪水预报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难点,对此可将其总结为:第一,缺少官方、权威的中小型河流数据统计资料,难以有具体参考依据绘制、制作相关监测预报体系;第二,缺少有效的监测点,战网之间缺乏高效精密的联系,现有中小河流监测点存在遗漏,难以保证对暴雨降水等进行严密、标准的测量,缺乏预报的精确度;第三,我国地势广袤多变、气候复杂多样,中小河流区域降水差异性较大,洪水多发生在河流某区域段内,未在河流出口处,导致难以勘测精确的降水量,同时因部分河流洪水期较短,数据缺乏普遍性,难以落实标准规定的报讯勘测原则;第四,部分监测、预报人员依据经验绘制模型或图形,为避免麻烦常采用简单的绘制方法,导致技术层面难以到达标准要求,难以发挥勘测的时效性,数据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受技术层面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高效预测工作;第五,部分模型模版属于通用类型,因此难以确实的反应部分特殊中小河流的真实情况,导致洪水预报准确、精度不高。 2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策略 2.1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过程 中小型河流洪水预报过程中,常采用构建分布式模型的方式进行勘测、分析,在构建模型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水文的循环运作流程,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判断,确定构建、利用模型的必备过程。当充分了解、明确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后,需要针对关键性、重要的环节进行控制,利用计算机语言对相关数据、数字信息进行转化,对控制过程进行针对性编程操作,开发并运营模型,对不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有不同的水(转下页) 应商的信誉程度,还要保证管材具备相关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并进行相关的检测,比如对管材进行敲击时是否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管材表面是否存在蜂窝麻面,这些都能够反映出管材的质量是否合格,在管材的安装过程中,正式安装之前,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其包装和缝都是干净的,在进行管壁连接工作时,必须要保证砂浆和抹灰的配比是合理的,以此增强管道的防渗作用。 2.6严格控制地基处理技术 2.6.1灌浆法的应用 灌浆法的施工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在借助气压的作用下进行注浆工作,很多时候也会选择液压的方式进行注浆工作,注浆工作是将不同材料制成的浆液注入到地基当中去,之所以要进行注浆工作,是为了能够将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排出来.增强地基的强度.灌浆法适用于各种地基处理工程。 2.6.2旋喷法的应用 旋喷法比较常用于含有多种土质的地基处理工作中,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旋喷机来完成的,旋喷机的放置位置直接影响着选喷嘴的喷入方向,只有控制好选喷嘴的位置,才能够保证水泥固化液能够实现有效硬化,进而达到强化地基的作用。 2.6.3搅拌法的应用 搅拌法具有工期较短,固化效果较强的特点,通过将水泥等固化剂加入地基中进行搅拌的方式来强化地基,搅拌法较其他地基加固处理方式相比,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2.7改进过渡技术 在进行过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填充材料的选择,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具体的调查,然后才能够选择出最为合适的填充材料,一般情况下,填充材料都会选择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获取,这不仅考虑到资金问题,也能够避免由于其他材料的使用为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同时,在进行填充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控制压实强度,填充工作不是一次性就能够完成的项目,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顺序来进行,只有保证道路桥梁的压实度,才能够保证道路桥梁的稳固性,避免出现其他安全问题。 结束语 随着道桥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为了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在技术应用过程要结合具体实际,选择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从而才能保证工程施工效率,进一步为其质量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雷艳鹤.雷金鹤.探讨道桥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J].价值工程,2018,37(33):215-216. [2]于德才.道桥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 2018(28):209. [3]王慧龙.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J].交通世界,2018(28):54-55. [4]曾宪伟.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07):99-100.

分布式水文模拟模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分布式水文模拟模型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促进我国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效益的提升,需要根据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模型展开分析,以实现对其内部模式总体结构的深入应用,促进其特点的深入了解,保证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效益的提升。为了实现对流域水文模拟模型的有效应用,需要流域水资源的相关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分析工作。 标签:水文模拟;管理应用;研究深化;探究 1 关于分布式降雨径流模拟模型及其TOPMODEL模型的分析 1.1 国外的分布水文模式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的,其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逐渐实现了该模型分析理论系统的健全。该模型的研究理论起源于一篇关于物理基础数值模拟理论的文章。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的关于SWAT模型的理论体系不断得到健全,出现了THALES模型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分布式的参数模型,其具备一定的矢量高程数据。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化,国际科学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分布式水文模式诞生,该模式实现了对各个环节的综合比如空间参数校准、河流演算环节等。无论是PRM模型还是SLURP 模型其都属于分布式水文模型。比较典型的地表分布式水文模拟模型包括SWAT 模型及其TopModel模型。 TopModel模型的发展是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的,该模式是以变源产流是基础条件的。通过对地形空间变化的深入了解,来实现其结构模式的优化,促进其DEM推求地形指数的有效应用。在地形指数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应用,来剖析流域水文的循环现象,实现其水流趋势的深入分析,该模式可以实现对相关环节的水源面积变动情况的模拟。TOPMODEL模型结构和概念比简单,优选参数少,充分利用了容易获取的地形资料,而且与观测的物理水文过程有密切联系。模型已被应用到各个研究方面,并不断发展、改进,反映了降雨径流模拟的最新思想。但TopModel并未考虑降水、蒸发等因素的空间分布对流域产汇流的影响。 1.2 SWAT模式是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流域水文模型,该模式具备比较常的物理机制性,在某些发达国家中实现了广泛的普及,比如加拿大及其相关北美洲地区。该模式通过对相关空间数据信息的应用,促进其各个流域各个水文运作过程的模拟,比如化学物质的变化情况等。通过对模式的应用,促进其流域离散化环节的优化,实现其蒸发环节、降水环节等的优化,从而深入剖析人类行为和流域水文循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SWA T运作模式的研究,实现对流域情况的有效模拟,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SWA T模拟的流域水文过程被分为两大部分:陆面部分,它控制着每个流域内主河道的水、沙、营养物质和化学物质等的输入量;水循环的水面部分。它决定水、沙等物质从河网向流域出口的输移运动。SWAT 采用现代Windows 界面,是一个模型和GIS 的综合型系统,它模拟了水和化学物质从地表到地下含水层再到河网的运动过程,可以用于几千平方英里的流域盆地的水质水量模拟。它适用于具有不同的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监理实施细则修改版

目录 第一节总则 ----------------------------------------------------------------------------- 2 第二节质量检测、控制监理实施细则 -------------------------------- 6第三节投资控制监理实施细则 ------------------------------------- 8 第四节进度控制监理实施细则----- 16 第五节安全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20 第六节土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22 第七节混凝土路面施工监理实施细则29 第八节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31 第九节建筑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34 第十节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监理实施细则37 第十一节砼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41 第十二节工程验收监理实施细则 -- 46 第十三节屋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第十四节栏杆安装监理实施细则第十五节装修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第十六节仪器设备安装监理实施细则第十七节埋件预留监理实施细则第十八节工程验收监理实施细则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节总则 1.1 编制依据本细则根据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技术要求及图纸、业主与承建单位合同文件、监理规划、有关监理规范等要求编制。 1.2 本细则使用范围 本细则使用于:河北省2011 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1.3 工程主要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改建水文站20处,新建水位站38 处,改建水位站2 处,新建省水文信息中心1 处,水文信息分中心3 处,组建水文应急机动测验队1 个,工程仪器设备购置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3.1项目土建部分:设置断面标志牌54个,设立观测水尺334 处,计 1160m,新建水位平台69处,修建观测路3008m2,新建雨量观测场2个,架设测流缆道15座、测桥3座,设立水准点129个,新建站房405 m2、操作室651m2,硬化院落4295m2,修筑护岸3处,架设供电线路1250m等。 1.3.2 项目仪器设备购置部分:购置巡测车1 辆、桥测车4 辆、测船5 艘、ADCP8 套、雷达波测流仪8 台、浮子式水位计及传输设备20台(套)、雷达水位计及传输设备7 台(套)、电子水尺水位计防伟输设备39套、普通流速仪49架、手持式电波流速仪13台、测深仪3 台、多波速水下测量系统1 套、振动测沙仪2 台、翻斗式雨量计及传输设备35台(套)、电子天平11 架、全站仪2 台、水准仪16架、北斗通讯终端8 台、GPS 12套、台式计算机39台、便携式计算机27台、服务器5 台,发电机6 台等。 1.2 监理机构职责项目监理机构应依照监理合同中项目法人授予的职责与权限,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密切协作,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工程施工合同的职责和义务,通过认真、谨慎、勤奋与高效的工作,促使工程建设合同目标得到实现。 项目监理机构应履行施工措施计划审批、工程开工(停工、返工、复工)与完工指示、施工质量签证、工程施工合同文件解释与合同争端调解、有限施工变更、合同支付签证、安全生产与施工环境保护监督、施工关系协调、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资质审查等各项必需的职责与权限。 1.2.1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监理工作,保证项目监理机构高效有序运转;负责对项目监理工作分解,指定相关项目监理组对相关项目监理工作负责。对监理人员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组织监理人员上岗培训、业务考核、岗位管理、内部协调和对外公共关系处理等项工作。 1.2.2 项目监理机构综合部门应做好文件收发登记及文件、资料、记录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1.2.3 项目各级监理人员直接负责相应工程项目现场的施工准备、资源投入、合同履行等全过程的跟踪监理和信息(记录)处理;承担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合同支付三项目标控制和合同商务管理等监理业务;负责工程施工控制目标与对策措施的指定、进展跟踪、过程分析与目标调整。 1.3 监理工作程序 1.3.1 工程建设监理的一般程序:组建项目监理机构,确定监理人员,编制监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