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引领,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考试制度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们需要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1. 注重引导性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而在新高考改革下,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向更加注重引导性教学转变。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导者,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课堂讲授和笔头作业为主,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接触知识和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实践性学习新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而语文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例如写作、独立调研、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思考和探索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新高考改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赋予了更大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通过课前导学,让学生自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然后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如何拓展教学手段和课堂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课堂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拓展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堂资源。
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经验,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浅谈教师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作用作者:李冰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32期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书育人者共同的愿望。
构建高效课堂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经常翻新,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愿意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但是,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是起引领作用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导师”,是学生的引领人。
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学生将群龙无首,教学将引向歧途,偏离了教学目标,也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该如何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本人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设性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本几易其变。
语文课本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性,语文课的情感性也随之更加强烈了。
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的逐步扩大,许多80后、90后教师纷纷走上了讲台,他们的心理、生理年龄和学生的距离并不遥远,更容易和学生的心灵贴近。
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高高居上的位置,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更加平等。
这些良好的先天有利条件对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自己带入角色,学会和学生置换位置,将自己想象成“学生”。
同时,教师应该把教育当成一门神圣的事业来做,积极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多开拓思路,让自己的课堂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刚刚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学生自律性还有待完善,初中生是最令教师头疼的学生。
引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有更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教师发展走向专业化,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改革的共同趋势。
但是,教师专业化并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也是教育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从教育管理者角度来阐述如何引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性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的整体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有更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教师发展走向专业化,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改革的共同趋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讨和交流活动层出不穷,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述也很多。
但一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多活动传播的理念和很多研究论述阐述的观点都是从教师的自身出发,以不同的说法要教师自己“多读书”、“多写教学反思”等。
难道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自己的个人问题吗?当然不是。
这也是教育管理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的努力,但是教育管理者处在更高一层的位置上也要给教师一些有效的帮助。
作为教育管理者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应该怎样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呢?一、让小学语文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享受自己的职业生活我们都知道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好好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来转变,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教育学生如是,引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如是。
一个人要在自己的职业上有精彩的表现,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依赖强烈的内部动机,满足生存发展需要。
心里的愉悦,幸福的体验,是个体成长不可缺少的主体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中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及价值。
所以,从语文教师的内心需要为出发点的意识发展才是最根本的。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2022年工作总结时间飞逝,繁忙有序的20某某学年悄然而过。
某某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教育局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以立足语文课堂改革、向更高层次专家型教师大幅迈进为目标,紧紧围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主题,通过导师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开展为宗旨,根据学期初名师工作室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工作室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在读书中提升理论水平二、在交流中丰富实践经验10月31日在耕民初中召开虞慈两地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命题交流和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两地26位教师交流试题,谈观点,举实例,效果很好。
上虞名师孟海明作《语文试卷的命题思想与编制技术》的专题讲座,大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开拓了命题的新视野。
11月10日在育才高中召开全市中语会年会暨名师工作室活动,特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来上初高中两个公开课《美丽的颜色》《神的一滴》,课堂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另外还有一场学术报告《我就要浅浅地教语文》,与会老师们收获颇丰。
在交流中提升了工作室老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三、在聆听中汲取前沿信息11月20日在实验中学召开初三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暨名师工作室活动,特邀请正高级教师张霞儿老师评课并讲座,题目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聆听大师的教导,学员们表示受益很多。
四、在制作中提高现代技术能力每个学员还承担某某市智慧云课的微课制作任务,共47节微课,均在第一期上展播。
李文秀老师在于2月初开通直播课,共六节,主要针对初三复习的内容。
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每个学员都在提高自己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
五、在规划中确定今前方向每个学员均制定每一位学员三年开展规划,列出已经取得的成绩,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措施的方案,交给导师,由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2022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参加何少萍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已有三年了。
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3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通用3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篇1【教材分析】《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最想去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能力目标:尝试完成一篇写景作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有条理的介绍。
【教学难点】描写有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景物之美。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景物美在哪?2.课件出示好词、好句。
刚刚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这里有很多描写景物的好词送给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引导归纳:1.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1)师:这节课,我们要要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那大家想想,怎样写能让人读着像看到了一样美呢?我们先回忆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想一想那些句子写的好吗?用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段落)(2)师小结:写特点(板书):颜色: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形状:一块块,一条条,互相交错。
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用方法(板书):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写一处景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观察、讨论、修改、学以致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
(1)出示图片(桂林漓江象鼻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你想到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这样的美景?(2)师:有一位同学也去过桂林漓江象鼻山,他写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你觉得这段话写得美不美?能不能让它更美,吸引其他游客呢?运用什么方法,你觉得怎么加句子会更生动?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讨论后指名答。
(3)老师请同学们帮他改一改。
(课件出示段落)(4)师指导和讲解。
(5)挑选一篇改得好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研修总结(精选7篇)今年5月12日至22日我很荣幸地参加“广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十天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这次活动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为期2天的全区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有名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听、评课。
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
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参与。
因此,这十天来的学习,带给我的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
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
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喜悦的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一、怎样使教学更有效。
沈大安老师的《让阅读教学更有效》让我明白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举的一个真实例子使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他说有一个小学生因病段考后没多久就因病一直在家休息,结果期未时他语文还是考了80多分,这说明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智力因素的作用,但仅仅是这个原因吗?那么非智力因素呢?导致我们进行“无效教学”的原因有三:(一)、没有明确“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以往我们的教学总是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比如很多课都是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受制于此目标,教师“急、赶”结果不但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连课文都读不通、读不透。
于是多数情况下教师便在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方面去挖,结果却是越挖越迷茫,有点走进死胡同的感觉。
沈大安老师那句“把目标精细,环节粗放,不是奋教案,要关注学生,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让我释然,让我知道症结所在。
(二)、没有处理好“怎样到哪里去”(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是直奔主题还是细细体验?很多教师都知道要细细体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缺少那种从从容容教学的风范,没有考虑到学生看某一问题时的真实状态,过多地进行文本的讲解,结果是教师讲得慷慨激昂,直到下课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过程虚同摆设。
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也远矣——记被带教心得林倩倩今年是我参加“导师带教”活动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我独立进行语文教学的第二年。
回想当初初登讲台时的紧张惶恐,再看看如今能在61个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讲上一节课的自己,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
从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算起,距今也有四年的时间了。
那时还是个未毕业的大学生,带着在课堂上听来的零星不成系统的教学理论和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懵懵懂懂地便站在了中学的课堂上,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这是我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角色变化,一开始并不适应,在学生面前连简单的自我介绍都说得语无伦次,更不用提上课了。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也只勉强学会书写教案和按部就班地对着教案上完一节课的内容而已,可当时我对自己的这点小收获,还觉得十分志得意满呢。
现在看来,也只不过学到了语文教学的凤毛麟角,而当时那股沾沾自喜的劲,此刻看来净是自己无知的表现。
大学毕业后,我到启明中学应聘。
起初,学校并未安排我上课,而让我在教务处帮忙,同时跟着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林凯老师学习。
导师带教协议签订完毕,意味着我在学习语文教学的这条大河中正式扬帆起航了。
我很庆幸,在初涉语文教学领域时遇到了一位既有耐心又很细心的导师。
第一堂语文课试上结束后,林凯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肯定,这让那时极度缺乏自信的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顿时有了信心。
慷慨的鼓励之后,林凯老师便拿着我的教案从“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逐条点评到最后的“板书设计”。
拿着这份被勾画得“面目全非”的教案,我心里虽然觉得汗颜,但又不可遏制地萌生出一股满满的信心。
当然,除了热心地安排我上课,细心地给我评课,林凯老师在为我示范课堂教学时也总是准备得非常充分,即使当时我不一定能领会其中的奥妙,可在一节又一节精彩生动,引人入胜的课堂的熏陶下,我潜意识里似乎明白了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好课堂。
第一年导师带教活动结束,我学会了简化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单元目标和教参建议设置课文的重难点。
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本次网络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并且听了全县优秀教师的展示课,老师们精彩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那么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呢?一、要有目标意识及落实目标的意识。
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后的练习,。
我想: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谈教学效率,把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就是有效教学。
除此之外,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及落实目标意识——过关意识。
每个年级段的写字和朗读一定要落实,要过关,教学中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该默写的一定要默写,该背的一定要背。
二、要做好对话中的“首席”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
这一环是关键。
课堂上要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的,少问,少讲,多示范。
示范是最好的老师,要惜时如金,尽可能减少课堂时间的损耗。
三、莫把课堂当讲堂,莫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
课堂是学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的、激励的语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另外,语文课上有些讨论并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给学生留下的是字词、是语感,是不可言传的感受。
讨论得太多,开掘得太远,就会使语文教学变“胖”,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声光电一起上,弄的学生头晕目眩,就会使语文味儿少了。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
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
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
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教学生不懂的知识,一定要有过关意识。
五、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新罗区“名师工作室”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上学期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本着以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工作室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教育教学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辐射作用,着力于工作室结对子教师的培养,着力于“三送”下基层活动,努力把本工作室办成“名师成长的园地,资源辐射的中心,师生对话的平台”,使其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使工作室成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和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二、工作目标1.提升工作室成员的素质。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使本室成员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独立承担教育科研的能力,能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熟练撰写教学案例并进行反思,形成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特色的教师。
2.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
使本室成员具备指导和示范本地区其他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及研究的能力,完成新罗区“名师堂资源库”的作业,充分发挥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一)立足研修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本学年我们继续根据名师工作管理条例,合理规划,搭建平台,着力于工作室成员专业的成长,从以下三方面抓实研训活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抓实教育理论学习。
2.抓实外出培训学习。
工作室将尽量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参赛、参会,带回新的教育信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赴外学习的教师要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确保学有所获。
返校后要按照工作室外出学习的规定,做好“三个一”工作(即一篇学习心得,一个讲座或一节山寨课,一份照片),实现一人外出多人受益,共享学习成果。
3.抓实“结对子工程”。
本学期将持续贯彻落实新罗区有关工作室成员结对子培养活动的要求,以上学期制定的师徒结对名单,师徒要确实按协议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开展培养对象教师的培养工作。
【领雁小语一日总结】导师引领,让语文教学更有效
陈利芳
今天是第二次进林学院附小的微格教室,早上我们观摩了东天目小学黄贤文老师演绎的《伯牙绝弦》和城南小学周炤莹老师的《作文课》,更有幸的是聆听了语文大师沈大安老师深入浅出的点评。
听课结束后已近11点,可是大家还是静下心来围坐在一起,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气氛异常热烈,大家都忘了给自己倒杯水,忘了吃饭的时间。
课堂上黄贤文老师抓住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注重对孩子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在前,教师给予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重视朗读,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适度拓展,更加深孩子对伯牙绝弦原因的理解;教学风格亲切平和,不骄不躁。
周炤莹老师教学风格活泼、自信。
教学目标制定集中,通过三个片段赏析作铺垫;以环境、言行、幻觉描写为训练点;以活动体验,感悟盲人为载体,分“闭眼瞬间”→“转三圈”→“离开座位”三个过程层层递进,使学生有感而发。
让我们领略活动体验作文的要义。
沈大安老师在评课中要求我们做个有思想的人,学会在听完别人的课后思考问题。
把老师教的过程慢慢变成学生领悟的过程,变“先发制人”为“后发制人”,成为“教林高手”。
下午,我们和林学院附小互助共同体的名师培养对象以及城南、於潜基地的学员在报告厅聆听了沈大安老师关于《让语文课堂更有效》的专题讲座。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在沈老师的侃侃而谈中很快过去
了,一个个鲜明的教学有效性观点,一段段清晰的课例分析萦绕耳畔。
阐明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三个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目标);
2.“怎样到那里去”(过程和方法);
3.“我们有没有到那里去”(评价)。
教学目标设定要“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强调让语文课堂更有效必须做到: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适度、要具体、要全面;教学内容要明确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要走向生本,要注重人文熏陶和语言的习得;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学习,倡导探究和优化练习;评价反馈更要注重其有效性。
末了,沈老师以许地山在《落花生》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课要上有用的课,不要上只讲体面而对学生没有好处的课”。
语言质朴,意味深长!
沈老师不愧为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他的讲座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贯穿始终,让我们深刻领会到有效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