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把握管理学发展的动向和前沿问题,理清管理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本章重点: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

本章难点:系统管理理论

时间安排:8节

一、管理

1、组织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管理的定义

有关管理的定义很多,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早期的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给管理下了一个经典的定

义:“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Follett,1942)。

●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 :“管理这一术语指的

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Lewis,Goodman and

Fandt,1998):“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沃伦·R.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阿特纳(Plunkett and Attner,1997)把管理者定义为“对

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把管理定义为“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要给管理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困难。从管理活动至管理思想到管理理论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至少有几千年以上。因为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

周三多: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我们给出的定义:

管理是运用科学艺术方法,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理解管理含义的要点

它包含:

1)存在于组织之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任何组织都必须。

2)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的活动构成。是过程而不是瞬间。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资源是一个组织运行的基础,也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传统意义上的资源主要是指人、财、物,强调的是那些内部的、有形的资源。现代意义上的资源远不只是这些,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都是组织的资源。组织的管理工作要把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给资源赋予更大的价值,以此实现组织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说,组织间的管理实际上是资源利用效果的较量,资源是流动的,不能给资源赋予更高价值的组织将会减少对资源的拥有量甚至无法获取资源。

4)“有效地”指的是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

二、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那些最基本的职能?至今仍众说纷纭。

A、最早是在20世纪初,法国的工业家亨利·法约尔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所有管理人员都行使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1950年代中期,美国的两位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内尔把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职能用作管理学教材书的理论框架,这本权威的教材畅销了二十年。

不同的学者对管理的职能作出了不同的划分。如今的管理学教材仍然是围绕管理职能来加以组织的。

C、我们使用的周三多的教材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以上职能是带有普遍性的。所有的管理人员不论其什么头衔,在何岗位,处于哪一管理层次,都须执行这些基本管理职能。但不同层次对不同职能的时间精力分配不同。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1、管理者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铁路公司最早采用“受薪经理”代替所有者行使管理职能。开始由懂业务技术的“硬专家”管理转变为“软专家”管理。

2、管理者的含义及分类

(1)管理者的含义

管理者是组织中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或对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有下级的人)。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2)管理者的分类

组织中的成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业人员(直接从事某项工作,不具有监督他人工作的职责);另一类是管理人员(指挥别人活动并为其工作好坏负责任的人,在组织中有一定的职权)。在组织中区分管理者和操作者并不难,因为管理者一般都有某种头衔。

A、从纵向上看,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可分为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直接监察实际作业人员的管理者。如生产线线长、工长、领班、小组长。

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着基层管理者,贯彻和执行高层管理部门制定的目标和政策。如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地区经理

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的责任,以及为整个组织制订计划和目标的责任。(战略、对外的“官方”身份)如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

B、横向上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综合管理人员:小企业的总经理;跨国公司各事业部经理

专业管理人员:按不同的业务领域来分类。在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次中,都可能有市场营销、财务、生产、人事、行政及其他各类管理人员。

3、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着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角色:作出抉择的活动。包括四种决策制定角色,即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

①技术技能。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成为业务内行是作为有效的管理者的前提条件,指导下属并回答有关具体问题。

②人际技能。有时称为人际关系技能,与组织内外上下左右打交道的能力,包括A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B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C正确的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这项技能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善解人意,而且能创造一种使下级感到安全并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

③概念技能。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尤其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层次管理者对几种管理技能的重要程度不同:

高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

四、管理的属性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

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引申出来--连续的、永恒性概念

?社会属性

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体现了由一定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性、短暂性概念

2、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3、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1、中国。

中国有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如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包含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世界,特别是对东方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出现过一批像孔子、管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商鞅、诸葛亮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称得上是伟大的管理学家。在他们当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最具有影响力。

与儒家思想同样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和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日美管理学者研究《孙子兵法》者较多。孙子兵法格言被日本应用到企业管理,在美国作为基层军人的格言。

2、外国。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作为古代文明古国的埃及和巴比伦。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平均每座要动用230万块石料,10多万劳动力,建筑工期在20年以上,而且采用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

古代欧洲的希腊和罗马帝国,曾经是奴隶制高度发达的国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

的管理思想。公元前370年,希腊学者色诺芬曾提出过制鞋生产流水化作业的设想,还出现过像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一批思想家和哲学家。古罗马帝国最早采用职能式的组织形式并建立了分级管理的中央集权等级制度。15世纪,意大利著名思想家马基埃维利(Machiavelli Niccolo)在他的著作《君主论》中,最早提出了有关领导行为和素质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1)领导者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有两层含义为:一是群众要拥护他作为领导者;二是领导者做事要征得群众的同意。(2)领导者必须维持组织的内聚力。领导者必须有能力把组织的成员团结在一起,使自己和组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3)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精神意志。领导者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能为组织和自己的生存不断努力奋斗。(4)领导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非凡的能力。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西方世界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社会关系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诸如效率和效益问题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对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影响的的思想应运而生。代表人物有:

a、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他出生前八周,其父即去世,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亚当?斯密终生未娶,与母亲相伴。在1776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提出了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以制针为例说明了劳动分工的好处。书中写到:如果—名工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恐怕工作一天也难以制造出一枚针来(每个人都得拔丝、矫直、切断、敲针头、磨针尖、将针头和针尖焊在一起)。如果把制针程序分为若干项目,每个工人只分工负责其中一项,这样一来,平均一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枚针,生产效率提高的幅度是相当惊人的。作用体现在:①分工能增强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②分工减少了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③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高效率的机器。此外,他还提出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即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支配,人人追求个人私利,而这种追求客观上也会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利益的发展。这种个人私利的追求者,就是“经济人”。这种所谓的“经济人”观点认为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足点的。这种观点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反映,后来成了整个西方管理的理论基础。

b、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是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一名企业管理改革家。欧文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了人事管理方面的实践与理论。他曾经为工厂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一系列试验。他倡导在企业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反对将人视为机器。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的住宅等。希望通过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并使工厂获得很高的利润。他认为:只要对工人加以训练和指挥,就可以取得50%-100%的报酬,从而使工厂主的收入大大增加;而花在机器上的支出只能赚到15%的报酬。而且他的改革实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由于欧文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率先在人事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c、查尔斯?巴布(贝)奇(Charles Babbage 1792一1871)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发明家。其性情暴躁,以至于为了回敬英国街道上比比皆是的管风琴演奏者,他就在他的住房外面吹起了喇叭,造成一片噪声,以便把他们赶走。他的最著名的发明是1822年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机械计算机――差分机。他将技术方法应用于管理当中,代表作是1832年发表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除进一步阐述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外,同时提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主张;劳资关系的协调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设计并发明了一些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的机器、工具。巴布奇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提出工人的工资应有三部分组成:①固定工资;②利润分享部分;③奖金。后两项是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直接相关联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分配制度

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以上所介绍的这些有代表性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虽然主要反映在某一个人、某一个企业的单一的管理实践和个别论述之中,尽管比较混乱,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它对促进当时企业生产的发展、加强对早期企业的有效管理和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理论概述

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形成了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人又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概括,找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一种假设,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形成了管理理论。

二、古典管理理论

我们学习的管理理论主要是西方的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建的管理理论,人们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由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构成。它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其出发点是经济利益是驱动职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其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人, 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的父亲一心指望他日后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律师,希望他子承父业。年轻的泰罗不负众望,终于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但不久因开夜车得了眼疾而被迫辍学(泰罗学习刻苦,时常开夜车,是他的健康和视力受损)。1875年,他进入费城一家小型水泵制造厂当学徒工。22岁转到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先后当过技工、工长、总机械师、总绘图师。1884年(28岁)被提升为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在业余学习的基础上,于1883年获得机械工程学位。1898年,它独立开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演讲,宣传他的—套科学管理方法。泰罗自幼才华横溢,善于思考。在生产技术方面,他所完成的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不胜枚举,先后获得100多项专利,在机械制造的高速切削和精密切削方面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1915年因肺炎去世。他一生的研究硕果累累,著作很多,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车间管理》、《计件工资制》等,其代表作是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泰罗在该书中提出的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此被西方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作定额原理

泰罗一生大部分时间所关心的主要事情就是提高生产率。在19世纪末之前工厂的管理主要是凭业主的个人经验。企业主为了赚得更多的利润采取的手段不外乎是延长劳动时间或增强劳动强度。这种方法必然使劳资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工人怠工,资本家制定严格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人工作时间。分配问题上工人想多拿,资本家想少给。工人不知道“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应该300件,可工人认为150件就可以了),资方不知道“一天合理的报酬”(如应该300元,可给了305元,那么就亏了5元)。泰罗认为必须先解决好以上两个问题。为了发掘工人们的劳动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即所谓的“合理的日工作量”。为此,泰罗进行了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时间:选择合适而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耽误的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总时间。动作: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后,去掉多余动作,改善必要动作)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该公司有75名工人负责把92磅重的生铁块搬运

30米的距离装到铁路货车上,他们每天平均搬运12、5吨,日工资1、15美元。泰罗挑选了一名叫施密特的工人进行试验,试验搬运的速度、行走速度、持握的位置对搬运量的影响,以及多长的休息时间为好。经过分析确定装运生铁块的最佳方法和57%的时间用于休息,使每个工人的日搬运量达到47吨至48吨,同时使工人的日工资提高到1、85美元。通过研究,找到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工人的工作量,使资本家和工人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测出了成本和利润,从而测出了报酬。这样以上两个问题得以解决。

(2)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作过一个铁锹试验。当时公司的铲运工人每天上班时都拿着自家的铁锹,这些铁锹各式各样,大小不等。堆料场中的物料有铁矿石、煤粉、焦炭等,每个工人的日工作量为16吨。泰罗经过观察发现,由于物料的比重不一样,一铁锹的负载大不一样。如果是铁矿石,一铁锹有38磅;如果是煤粉,一铁锹只有3、5磅。那么,一铁锹到底在多大才合适呢?经过试验,最后确定一铁锹21磅对于工人是最合适的。根据试验的结果,泰罗针对不同的物料设计不同形状和规格的铁锹。以后工人上班不用自带铁锹,而是根据物料情况从公司领取特制的标准铁锹。这种做法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16吨-59吨)(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泰罗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包括两个方面,—方面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另一方面是该工人必须愿意做这种工作。也就是说,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对一个人适合,而他又愿意努力去干,他就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例如身强力壮的工人干重活可能是第一流的,但干精细活就不一定是第一流的。而心灵手巧的女工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干精细活却是第一流的。所以要根据人的能力和天赋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

(4)差别计件工资制

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泰罗提出了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在工时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理的定额或标准,根据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如果没有完成定额,即以正常工资的80%付酬;如果工人超过定额,则全部以正常工资的125%付酬。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后效果很明显,使产量增加2-3倍。

(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经验工作方法的特点是工人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方法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定。所以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操作方法与使用的工具是否合理,以及个人的熟练程度与努力程度。科学工作方法就是在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标准操作方法和采用标准的工具、设备。泰罗认为,工人凭经验很难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应该把计划同执行分离开来。优点:由于职能工长只承担某项职能,所以培训花费时间少;职责明确,效率高。缺点: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领导(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这一原则没有得以推广,但对组织结构划分有相当大的影响。

(6)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必须运用例外原则,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层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特别好或特别坏的重要事项;超过常规或标准的各种例外情况,如重大政策的决定,重要人员的任免等)的决策和监督权。例外原则对于避免高层管理人员陷入繁琐的日常具体事物,以集中精力作出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是非常必要和有利的。―――――――为以后管理上的分权原则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另外,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泰罗认为,雇主和工人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因此,雇主和工人都必须进行一场精神革命,即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资本家关心的是低成本高利润,工人关心的是高工资,因此双方就争吵、对立。为了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他认为劳资双方必须在思想上进行合作。他论述道:“劳资双方在科学管理中所发生的精神革命是,双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看成头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增加盈余的量上来,直到盈余大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不必为如何分配而进行争吵。……他们共同努力所创造的盈余,足够给工人大量增加工资,并同样给雇主大量增加利润。”这就是泰罗所说的精神革命。泰勒提出要进行一场精神上的革命,其核心是劳资双方必须把精力从利益争夺转向共同合作多创利益上,用合作取代对立。遗憾的是,泰罗所希望的这种精神革命一直没有出现。

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泰罗在管理理论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开拓性工作,为现代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由于他的杰出贡献,他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理论不免有其局限性。泰罗自身条件、背景,使他对较高层次的研究相对较少,理论深度也相应的显得不足。泰罗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其理论偏重于基层管理。最大的不足是,他把工人看成为“经济人”,视为一个仅仅能够用金钱刺激的群体,工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当然,人是有感情、有自尊心的,在很多情况下,金钱不是万能的,可采用激励鼓励,增强其集体荣誉感等方法。

时势造英雄,在泰罗的同代人当中还有一些人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出现了一批他的弟子及追随者。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 吉尔布雷斯夫妇在管理发展史上就像居里夫妇一样显得光彩夺目。他受泰罗学术演讲的激发,成为其最真诚的追随者。他长期从事动作研究与疲劳研究(省略砌砖动作研究,将砌外墙砖动作从18个减少到5个,将砌内墙砖动作从18个减为2个),力求精简动作,降低疲劳,提高生产率。他把基本动作定义为动素,每一个动素称之为“Therblig”,这是Gilbreth字母次序倒过来组成的,只是“th”这两个字母次序不变。为了获得进一步的研究资料,他把当时刚刚出现的电影摄影技术用来进行动作摄影,然后放映,研究分析哪些是不必要的动作切加以消除。他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微动计时器”。把一个大钟装上一枚长的大秒针,可以录下二千分之一秒,置于拍摄现场,用来测定工作所需时间的长短。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为动作研究开辟了道路,现代体育竞技中的动作研究基本上源于此。因其在动作研究上的成就,被后人誉为“动时研究之父”

?亨利·甘特(Henry Gannt)甘特是泰罗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工作时的助理,长期与泰罗合作,也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科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计划和管理技术方面。他设计了一种生产计划进度表,被称为“甘特图”,有效地控制生产和计划。(即把工作的种类、工作所需设备、工作进度等放置在一张以时间为坐标的图上,进而使对工作计划的检查和控制更加直观、形象)他还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即除了按日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外,超额完成定额的部分另给奖金;完不成定额的,也可以得到原定的日工资。这种制度比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好,可以使工人感到收入有保证,劳动积极性因而提高;他还注意到职工的培训工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在以泰罗为代表的一些人在美国倡导科学管理的时候,欧洲也出现了一些古典的管理理论及其代表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法国的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他是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重点。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第一次对管理的职能作了明确的划分,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实际创始人,被

誉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企业活动类别和管理的五种职能

法约尔发现,无论一个企业是大是小,它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划分为六类:

1)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

2)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等

3)财务活动——指资本的筹集和运用

4)安全活动——指财产和人员的保护

5)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

6)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

管理不同于经营,管理只是整个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法约尔首次把管理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②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为了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履行管理的职能,法约尔总结出管理的十四条一般原则:

(1)劳动分工原则。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权力与责任原则。管理者必须拥有权力以发布命令,但权利与责任必须对等。

(3)纪律。纪律是企业领导人同下属人员之间在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方面所达成的一种协议。纪律的实质是遵守企业内部各方面达成的协议。纪律是领导人创造的,所以领导人要以身作则,赏罚分明。

(4)统一指挥。统一指挥原则是指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并向这个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

(5)统一领导。指凡目标相同的活动,仅应有一个领导人和一套计划。

5是4的必要条件。区别:人们通过统一领导来完善组织,而通过统一指挥来发挥人员的作用,统一指挥不能没有统一领导而存在,但并不开源于它。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一个企业中,个人或个人利益不能置于企业利益之上。做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集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报酬制度要公平、合理,但要和良好的管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8)集权与分权。法约尔认为,在管理上应保持适当的集权于与分权,即掌握好集权与分权的尺度。认为下属的工作很重要就分权,认为下属的工作不重要就集权。

(9)等级链与跳板原则。等级链是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管理人员之间应建立关系明确的等级系列,以保持上下沟通灵敏。但在紧急情况下,平级之间跨越权力而进行的横向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既能维护统一指挥原则,又能避免信息的延误和失真问题,法约尔提出了一种“跳板”原则,该原则可以使两个部门的沟通更便利。即在需要沟通的两个部门之间建立一个“法约尔桥”,以这个桥做跳板,就可以建立沟通的渠道。

(10)秩序。法约尔指出秩序是指“凡事各有其位”。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员,都应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11)公平。“公平”原则就是“善意”加“公道”。公道是执行已订立的协定。“公平”就是“公道”原则加上善意对待职工。

(12)人员的稳定。把一个人培养成胜任目前的工作,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所以,人员的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对于企业来说关键是要掌握好人员流动的适合尺度,保持企业中人员工作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13)首创精神。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智,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发明就是人们的首创精神,它是刺激人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之一。

(14)团结(集体)精神。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和谐与团结是这个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领导者有责任尽一切可能保持和巩固企业内部人员的团结。

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的基本原则,法约尔认为,原则是灵活的,可以适应一切需要,问题在于懂得如何去使用这些原则,这是一门很难掌握的管理艺术。领导者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经验与判断力去运用这些原则。

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的评价:

?法约尔研究了管理的一般性(普遍性),为管理理论的形成构筑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具有一般性、有效性的特点。

?理论缺乏弹性。如在他的统一指挥原则中,他认为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这与劳动分工原则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一个分厂的会计人员隶属这个分厂,总厂财务部的人不能指挥分厂会计人员(统一指挥原则),但这样的话就无法开展工作。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和泰罗、法约尔是同时期人。出身于德国一个有着广泛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的富裕家庭,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读法律,以后又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哥丁根大学。他受过三次军事训练,并于1888年参加了一次军事演习,因而对德国的军事生活和组织制度有相当的了解,这对他日后建立组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一生中担任过多所大学的教授,他还担任过政府顾问、编辑、著作家等,对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宗教等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他的代表作是《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因而被后人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权力(权威)论。韦伯认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权力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权力,组织就不能实现目标。指由权利才能是混乱变秩序。韦伯将社会所接受的权力划分为三种:合法合理的权力、传统的权力、个人魅力性权力。

A、合法合理的权力。它是由社会公认的法律规定的,基于法律和社会契约。它要求人们的服从是绝对的,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领袖官员,对这种权力的服从就等于对确认的职务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

B、传统的权力。它以对传统习惯的信仰与尊重为基础,它是由历史沿袭下来的惯例、习俗而规定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绝对的服从与统治者。因为它具有沿袭下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地位,例如对神权、族权、皇权的崇拜。

C、个人魅力型权力。它是以对个人的迷信和崇拜为基础。因为领导者具有神圣特殊的英雄主义或卓越非凡的特质,使人们对他们的服从是正当的。如对宗教先知、军事和政治领袖的崇拜。

韦伯把上述三种类型的权权力称为“纯粹的”,此外,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混合的形式。在这三种权力中,他认为只有合法合理的权力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②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核心是组织活动主要是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进行管理。所谓“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现代社会中最有效、最合理的组织形式。

特点:

(1)明确分工。对每个职位上的组织成员的权力、责任都有明确规定,并作为正式职责使之合法化。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组织内的所有职位都按照权力自上而下形成等级系统。韦伯把理想的组织形态分为三个层次:高、中、低。(最高领导层,主要职能是决策;行政管

理人员即中层管理者,主要职能是执行上级决策并拟定实施方案,将下层的意见反馈给上层;一般工作人员,主要职能是做实际工作)

(3)人员的任用。所有组织成员都是通过正式考试的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加以录用的。

(4)实行任命制。只有个别职位才实行选举制,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管理员是专职的。他们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遵守纪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7)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组织中的人员关系应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是一种不受情感影响的关系。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可归纳是一种“官僚政治、官僚主义”管理体系的思想,而这里的官僚,并非平常意义上的官僚,没有贬义。它的原意是通过职位而非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这是针对当时德国的家族式企业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是一个有关集体活动理性化的社会学概念。

韦伯认为这种高度集中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成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绩效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工作和各种大型组织,如军队、国家机构、教会和各种团体。韦伯的这一理论也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的一种补充,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管理学家,特别是组织理论家产生很大影响。三、行为管理理论

(1)三位先驱者

?雨果·芒斯特伯格(1863-1916)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德国人,他的专业是心理学和医学,1885年在莱比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又学习医学,在海得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当时年仅27岁。29岁时,被邀请去哈佛大学主持心理学实验室工作,并担任实验心理学教授。以后他把兴趣转向了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使心理学进入了产业界)。1912年出版了著名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在这本书中他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最为适应;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使每个人达到最高效率;3)用什么样的方式刺激,诱导工人进行生产以达到最满意的产量或最高效率。

?玛丽·福莱特(1868-1933)是美国的一位社会工作者,女管理学家。虽然她生活在科学管理时代,但她认为有必要理解组织中行为的作用,并走在行为管理理论的前面,为此,她做了不少开拓性工作。她相信科学管理方法能应用于人际关系,并相信人们只有通过群体,才能把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有人把她誉为“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之间的桥梁”。

?莉莲·吉尔布雷斯(1878-1972)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是弗兰克·吉尔布雷斯(1868-1924)的夫人,也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女士,被称为“管理第一夫人”。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英语系。1924年,当弗兰克·吉尔布雷斯(56岁)辞世后,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并且使自己也成为工业界的一个榜样。她之前的许多心理学家研究的是群体行为,而莉莲·吉尔布雷斯则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并对在管理中如何理解心理学的作用和重要性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此外,她还把管理风格分为三类:①传统的管理风格:管理者为严格的驱动型,相信统一命令和使用集中权威。②过渡的管理风格:介于传统的和科学的管理风格之间。③科学的管理风格:管理者仔细甄选人员,全面关心工人的福利,使用各种诱因来激励职工,使雇员得到充分的发展。她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的。行为领域实际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提出人力资源这一管理哲学,并出现了全面开发职工潜能的研究热点。实际上,其中许多观点,莉莲·吉尔布雷斯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就提出来了。在1938年评选的“有行使美国总统权力才能”的12位妇女中,莉

莲·吉尔布雷斯榜上有名。1944年,《加利福尼亚月刊》评论道:“莉莲是一位天才。”

(2)梅奥与霍桑试验

背景:进入20世纪,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主流,资本家把工人当作机器一样看待,把分配给工人们的任务和工作设计得非常简单,让工人们仅做简单易懂的工作,同时赋以物质刺激,以此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理论取得了成就,同时也带来了问题。20年代,位于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出现了令许多管理工作者感兴趣的现象:这个工厂有2、5万人,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本应使该厂的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事实上工人并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成绩也不佳。这无疑是对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巨大挑战。为探明原因,由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于1924年在该厂实施。其目的是考察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管理学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试验--霍桑试验(Hawthorne Studies)。试验历时8年之久,从1924-1932年。

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 ,原为澳大利亚人,后移居美国。出生于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在当地获得逻辑和哲学硕士学位,后到苏格兰的爱丁堡学习医学,从事精神病理学研究工作。一战期间,他首先运用心理疗法治疗伤员。1922 年移居美国,1926年到哈佛大学任教,1929年成为哈佛大学工业研究终身教授。1927 年应邀参加了霍桑试验。梅奥在参加霍桑试验之前,还做了一项有影响的试验。费城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员流失率高达250%,他研究后认为应改变工作时间,引进了工间休息这个概念(中间休息),进而把工人的流动率从250%降低到5%,并提高了工作效率(看来是工人受不了繁重的劳动)。他认为,工间休息减除了工人的悲观情绪,从而提高了士气和生产率。

霍桑试验的初衷是想通过改变工作条件和环境,找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试验分照明、继电器装配小组、大规模访谈和接线板工作室四个阶段。

a.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 -1927)

该试验是选择一批工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先后改变工场照明强度,让工人在不同照明强度下工作;另一组为"控制组",工人在照明度始终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工作。两个组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单调而高度重复性的工作。试验者希望通过试验得出照明度对生产率的影响。开始时,两个组的照明条件一样,以后逐渐把试验组的照明亮度减弱,并一直减弱到近似月光的程度,两个组的工作条件的差距拉开了,但试验记录表明,两个组的工人产量却相同,并都一直在上升。这表明照明情况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之后,他们又试验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每日工作长度、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但试验结果也看不出对生产效率的直接影响(试验表明照明度与生产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至此,试验者认为试验失败了,准备放弃试验。

1927年,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纽约的哈佛俱乐部给一些公司的人事经理作报告,曾参与第一阶段试验的西方电器公司的监察部主任乔治·潘诺克前来听报告,他向梅奥介绍了试验的情况,并邀请梅奥前去做试验。梅奥对这项试验很感兴趣(他意识到这是他正在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便以极大的兴趣参加并领导了以后的试验),于是率领一些人进入了霍桑工厂,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试验工作。

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 )

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梅奥等人挑选了6名继电器装配工人,让他们脱离工头而独立工作,进一步试验改变工资支付方式和改善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一开始试验引入了各种变化:改变工间休息时间、缩短工作日、缩短工作周等。在试验过程中,生产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后来突然取消试验措施回到试验前的工作条件,以为这种剧烈的改变会给职工带来一种极大的消极心理影响而降低产量。然而产量却仍然上升。梅奥等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问题在于人的方面,在于试验组

成员精神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职工由原来工头监督改为由研究人员领导,并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广泛注意,他们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并觉得自己很重要。另外,试验小组内部有一种自由而愉快的工作气氛,职工能自由发表意见,职工之间、职工与研究人员之间互相协作,所有这些是促使职工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原因。揭开了这一现象之后,梅奥等人进一步实施“访谈计划”。

c.大规模访谈(1928-1931 )

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梅奥等人又进行了一个为时两年的大规模访谈调查,涉及的对象约2 万多人次。刚开始调查人员提出了有关督导管理和工作环境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发现职工的回答往往是带有防卫性的或是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因此,他们决定改变直接提问的方式,允许职工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话题、提建议、发牢骚(采取各种办法让职工“发泄”不满),许多人的建议被接受,结果是职工心情舒畅,感到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得到了大量有关职工态度的第一手资料。

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 -1932)

研究人员选择连接线板小组作观察,以研究职工在工作中的群体行为。在观察了相当一段时间后,调查人员认识到有许多行为准则会影响工人的行动。这些准则包括了工作的干多干少、与管理人员的信息交往等等,如不应干太多的活,也不应做太少;不应向上级告密等。采取以集体计件工资制刺激,企图形成"快手"对"慢手"的压力以提高效率。公司当局给他们规定的产量标准是焊合7312个接点,但他们完成的只有6000-6600个接点。试验发现,工人既不会为超定额而充当"快手",也不会因完不成定额而成"慢手",当他们达到他们自认为是"过得去"的产量时就会自动松懈下来。其原因是,生产小组无形中形成默契的行为规范,即工作不要做得太多,否则就是"害人精";工作不要做得太少,否则就是"懒惰鬼";不应当告诉监工任何会损害同伴的事,否则就是"告密者";不应当企图对别人保持距离或多管闲事;不应当过分喧嚷,自以为是和热心领导等等。(存在派系或派别)根本原因则有三:一是怕标准再度提高;二是怕失业;三是为保护速度慢的同伴。这一阶段的试验,还发现了"霍桑效应",即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足以导致较佳的成绩,至少在初始阶段是如此。

通过四个阶段历时近8年的霍桑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个结论的获得是相当有意义的,这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修正。

(3)人际关系学说

根据霍桑实验,梅奥于1933 年发表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作为复杂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影响。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包括我们的班集体,几个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如都爱打球、逛街,慢慢固定下来,吃饭总在一起。“小集体、小团体”以前是打击的对象)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这是很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同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管理人员应正视其存在,利用其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意度(满足度),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生产率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协作精神,

而士气的高低,则取决于社会因素特别是人群关系对工人的满足程度,即他的工作是否被上级、同伴和社会所承认。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生产效率也就越高,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但要考虑职工的物质需要,还应该考虑职工的精神需求。关键要找准需求点(如一个副总,想实现他的经营理念,但领导一味加薪,用金钱刺激,不知道放权,从而使副总跳槽。这时老总很纳闷:给他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走?主要是需求点没找对)。

除了梅奥,为人际关系运动作出贡献的还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问世,开辟了管理和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并且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更为以后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行为科学的产生

霍桑试验引发了大量学者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等问题。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办的一次有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等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大家对这门研究人的行为的一般性理论采用什么名称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主张用“社会科学”这个名称,但由于担心引起有人将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这两个词联想在一起的情况发生,而决定采用“行为科学”这一名词,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产生了。这一学派的管理理论包括了人际关系学说和之后产生的各种有关人的行为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学说。

行为科学从其发展阶段看,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大时期。早期就是人际关系学说。后期的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又发展为研究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组织中人的个性,非正式组织和群体行为,组织中的领导方式等问题。

四、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战之后,a、企业技术环境上的巨大变革。科技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运筹学、系统理论的不断传播,迫使管理者必须从新角度、新高度探索管理理论。b、企业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如20世纪60年代后期企业经营向多国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c、管理学领域研究主体的变化。战后,多门学科的研究人员进入了管理领域,如数学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政府官员等。这些人由于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看法和形成不同的思路,从而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这些学派大大小小说起来可能不下100余个。已故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将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为“管理理论丛林”。1961年,他提出了六个学派,到1980年,孔茨又认为,这一“丛林”又枝叶繁生,至少可划分为十个学派。不同的学者的归纳也不一样。应该说,所谓的“学派”,主要指从什么角度或方面,运用什么样的理论去研究管理问题。本书介绍了4个,我们介绍7个。

1、管理过程学派

它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推崇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Cyril O’ Donnell)。代表作是他们合著的《管理学》。

管理过程学派在西方很有影响力,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这个学派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2、该学派认为各个企业和组织所面临的内部条件及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管理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2、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各种组织和组织理论的。这一学派把企业及组织视为一个人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协调和影响的社会协作系统,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其代表作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人物简介: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全部经济学课程,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

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他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1948-1952年担任渃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种人的行为和活动相互作用的社会协作系统,只有依靠管理人员的协调,才能维持一个“努力合作”的系统。他认为管理人员有三个主要职能:1)制定并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作出重要的贡献,包括职工的选聘和合理的激励方式等;3)阐明并确定本组织的目标。

巴纳德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认为一个组织要存在和发展必须具有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组织成员要有协作的意愿;组织要有良好的沟通。这些思想构成了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

3、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这一学派是二战之后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 S 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主要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进行定量分析。该学派认为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来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几个方面都可以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计算和分析,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管理中正确地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但是,该学派提出的方法和观点大大增加了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某些领域避免了定性决策的含糊性和随意性,意义十分重大。

4、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是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职能。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卡斯特(F. E. Kast)罗森茨韦克等人,其代表作是《系统理论和管理》。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这些要素可以被称为子系统。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的。系统的特征有整体性(要素与系统关系要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必须要有全局观点、整体观点,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先看整体,再看局部)、相关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组织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取得动态的平衡。外界对企业的投入有人力、资金和管理才能以及技术知识和技能。此外,产出时,不同的人对企业提出种种要求:雇主要求高工资、福利和就业保障;销售商要求保证产品适销;股东要求企业高收益;政府要求企业依法纳税,遵守法律;地方政府要求企业提供就业机会越多越好,环境污染越小越好。管理的转换过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把投入变成产出。反馈是一些产出重新变成投入。这就是雇佣人员的满意状况成为重要的人力投入。同样的,利润重新以现金和资本的形式进行再投资。

5、经验学派(案例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案例学派,这个学派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管理的实例和案例的研究,来分析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及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提炼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这样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彼德?德鲁克(Peter Drucker),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还有欧内斯特?戴尔(Ernest Dale),其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等。

6、决策理论学派

赫伯特·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人,出生于威斯康星州。194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芝加哥大学、伯利克大学和伊利诺伊工业学院任教。1949年后一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长期讲授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课程,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曾数次来中国访问讲学。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他还对决策过程、决策准则、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决策过程的联系等作了分析,他的代表作是1960年出版的《管理决策新科学》。

7、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形成的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学派。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为环境是复杂而多变的,管理方式或方法应该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其代表作为《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权变理论学派目前的影响很大,许多管理学派及实际管理人员不仅接受了权变理论学派的思想,而且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中积极地采用权变的管理思想及方法,如领导的权变理论、组织理论中的弹性组织原则等。

五、当代管理理论

1、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企业再造也译为"公司再造"、"再造工程"。美国人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于1993年出版了一本著作,名为《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在书中阐述了这一理论: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着“大企业病”,应变能力极低;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BPR,英文全称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它是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与生存活力的有效途径;BPR 的实施又需要两大基础,即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素质的人才,以BPR 为起点的“企业再造”工程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工作世界。所谓"再造工程",简单地说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出发点是解决组织流程的欠缺效率,不顺畅。

2、学习型组织

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Peter 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美国的AT&T、福特汽车(Ford)、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onic)、摩托罗拉(Motorola)、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欧洲的ABB等都正在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认为这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技能。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深入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通“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于艺术一样,全心投入、锲而不舍,并不断追求超越自我。有了这种精神动力,个人的学习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永无尽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而组织学习根植于个人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也会不断学习。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炼是把镜子转向自己,发掘自己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并客观地审视,借以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更利于自己深入地学习。(将自己胸怀扩大,克服原有习惯所形成的障碍,不断改善它,最后还要突破它。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建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如果任何一项理念能够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凝聚一群人,那么这个组织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就能够长久不衰。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 )。团队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法,现在正风靡一时。团队中的成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仅使团队整体的绩效大幅提升,而且使团队中的成员成长得更快。团队学习的修炼从“对话”( dialogue ) (深度汇谈)开始。所谓“对话”,指的是团队中的所有成员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进入真正统一思考的方法或过程。另外,“对话”也可以找出有碍学习的互动模式。团队学习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非个人。除非团队能学习,否则组织就无法学习。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Systems Thinking )。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企业与人类社会都是一种“系统”,是由一系列微妙的、彼此息息相关的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因素通过各不相同的模式或渠道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立杆见影、一一对应的,而常常是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身处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关注系统中的某一片段(或局部),而无法真正把握整体。系统思考的修炼就在于扩大人们的视野,让人们“见树又见林”。

3、6σ

σ是希腊字母西格玛,这是统计学里的一个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6σ可解释为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机会,即合格率为99、99966%,而3个σ的合格率为93、32%。6σ是帮助企业集中于开发和提供近乎完美产品和服务的一个高度规范化的过程。六西格码的中心思想是,如果你能“测量”一个过程有多少个缺陷,你便能有系统地分析出,怎样消除它们和尽可能地接近“零缺陷”。6σ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顾客满意度。6σ理论实际上是从全面质量管理(TQM)演变而来的理论。(戴明与朱兰--质量管理理论双子星座。一、戴明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不太出名,可在日本,他很快成了英雄。1960年日本天皇授予他杰出人才奖。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世界才认真地对待戴明。他提出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察;action-行动、处理。特点: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周而复始等。戴明博士有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二、朱兰写过12本关于质量的书。“80/20原则”。朱兰博士尖锐的指出了质量责任的权重比例问题。他依据大量地实际调查和统计分析后认为,在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中,追究其原因,只有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而恰恰有80%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在国际标准ISO9001中,与领导职责相关的要素所占的重要位置,在客观上证实了朱兰博士的“80/20原则”所反映的普遍规律性)TQM是一种综合途径,可以涉及所有人所有事。它涵盖了公司所有(如人力资源、财务等)而失去了聚焦点。与之相比,6σ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在于6σ是一种理念,它追求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所在的企业或组织往往有着许多领域需要或值得改进,然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分清主次,将重点放在客户最关心、对企业或组织影响最大的方面。6σ在近些年取代全面质量管理。

4、企业文化:(最高阶段)

现代企业发展到企业文化阶段已达到了顶峰。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通过企业独特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的确立,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本章思考题:

1、描述明茨伯格的十种管理角色,以及怎样用它们解释管理者做什么。

2、描述卡茨所主张的管理者的三种基本技能。

3、描述泰罗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4、描述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并将其与泰罗的原则进行比较。

5、韦伯对组织管理理论的贡献是什么?

6、描述霍桑研究及其对管理实践的贡献。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四种道德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什么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社会责任、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时间安排:4节

1、道德定义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决策人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道德。在商业道德方面,有四种道德观:

2、四种道德观

在商业道德方面有以下四种观点:

(1)道德的功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功利观通过考察如何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这种量化的方法来制定道德决策。按照这种观点,一个管理者会认为解雇20%的工人是合理的,因为这将增加工厂的利润,使余下的80%的工人的工作更有保障以及使股东获得最佳收益。功利观鼓励效率和生产力,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但是,它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尤其当那些受影响的人们缺少代表或没有发言权时更是如此。此外,还会造成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道德的权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生命与安全及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的前提下作出。例如,当雇员告发他们的雇主违法时,应当保护雇员言论自由的权利。即使发现财务丢失也不得对雇负搜身等。它的积极的一面是保护了个人自由和隐私,缺点是把个人保护看得比工作更主要。

(3)公平理论道德观

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如对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当然,,实行公正标准会有得有失,它保护了那些可能缺少代表或无权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也会助长一种使雇员降低风险和创新的意识。

(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商业道德,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遵守两种“契约”:一种是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社会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另一种是一个社区中特定数量的人当中较特定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具体)。将一般道德标准和组织现有道德标准结合起来,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一家新建的工厂在支付工人工资时,持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可能根据该地区当前的工资水平制定政策。

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生意人对道德行为持功利主义态度。这不足为奇,因为功利主义与诸如效率、生产率和高额利润之类的目标相一致。例如,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从容地争辩说他正在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更多的好处。

第二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层次和六个阶段如表所示。

1)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作出道德判断。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2)惯例层次:道德价值存在于维护传统的秩序以及不辜负他人的期望之中。

3)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权威之外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

通过对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得到几个结论:人们一步一步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多数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个阶段(第二个层次)上(他们局限于遵守社会准则和法律,其行为往往是符合道德的)。只有少数人,如文革中的张志新能顶住社会压力坚持反对左的那一套,临上刑场北割断喉管都不屈服,其道德水平才处于第三层次。

2、个人特征

每个人在进入组织时,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研究表明有两种个性变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它们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自我强度是衡量个人自信心强度的一个个性尺度,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信念的可能性就越大;控制中心是衡量人们相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程度的个性特征。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自己的命运;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们认为他的命运是由运气和机会决定的。后者不大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前者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其行为。

3、结构变量

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组织的结构设计对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具有主要作用,很多官员的腐败都是由于权利过大又缺乏制约机制造成的。另外,正式的规章制度、职务说明书、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也对管理者道德行为产生主要影响。

4、组织文化

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

力的组织文化。例如,波音公司有一种长期强调与顾客、雇员、社区和股东建立合乎道德的商业往来关系的强文化。为了灌输道德的重要性,该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启发思想的海报。5、问题强度

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最后一个因素是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它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1)某种道德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有多大或对受益者的利益有多大?例如,使1000人失业的行为比仅使10人失业的行为伤害更大。―――――危害的严重性

(2)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例如,较多的美国人认为对得克萨斯州的海关官员行贿是错误的,而较少的美国人认为对墨西哥海关官员行贿是错误的。――――――对不道德的舆论

(3)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把枪卖给武装起来的强盗,比卖给守法的公民更有可能带来危害。――――――危害的可能性(4)在行为和其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例如,减少目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比减少目前年龄在40~50岁雇员的退休金带来的直接后果更加严重。―――――后果的直接性

(5)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例如,自己工作单位的人被解雇,比远方城市的人被解雇对你内心造成的伤害更大。――――――与受害者的接近程度

(6)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例如,担保政策的改变——拒绝给10人提供每人10 000元的担保,比担保政策的另一种改变——拒绝给10 000人提供每人10元的担保——的影响更加集中。――――――影响的集中性

第三节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概括起来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主要有8条: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体系和个性上的差异,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挑选过程通常包括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把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

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

在一些组织中,员工对“道德是什么”认识不清,这显然于组织不利。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道德准则应符合两个要求:一方面,道德准则应当尽量具体,从而向雇员表明他们应以什么精神从事工作;另一方面,道德准则应当足够宽松,以允许雇员有判断的自由。针对各种道德准则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这些内容可分为三类:1)作可靠的公民;2)不做任何损害组织的不合法或不恰当的事;3)为顾客着想。

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高层管理人员在道德方面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他们所做的比所说的更为重要,他们作为组织的领导者要在道德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做错事要付出代价,行为不道德不是你的利益所在。

4、设定工作目标

员工应该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如果目标对员工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目标的是明确的,也会产生道德问题。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们积极采取各种方式

浙大管理学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选择或判断(15)简答题6(30)论述题(30)案例(25) 1、管理内涵 ?管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人们为了有效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2、管理的特点 ?管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协调; ?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欲望的无限与资源有限间的矛盾; ?管理的功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目标; ?有效管理要求既讲究效率又讲究效益; ?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一个系统过程; ?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管理者的水平。 ?面对管理问题,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兼容并蓄的思维方式,从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着手解决管理问题。 3、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下属完成具体任务的人,操作者是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工作的人。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 ?管理者拥有指挥下属的特权,但也负有要对下属的工作承担责任的额外责任 ?无任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如何,其所担负的基本任务是一样的,即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工作,以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4、 5、组织文化的特点 组织文化: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文化理念),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实质上是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组织文化的特点:客观性、个异性、民族性、稳定性 6、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他们各自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所面对的问题的类型、决策时所处的环境和决策者的个性是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是从决策的目的出发,可将问题分为“需改变”的问题和“需实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根据问题是否重复出现可分为“经常性”问题和“例外”的问题;从问题的性质出发,可将问题分为“紧迫”的问题和“重要”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决策者采取不同的决策方式。 主要的决策环境影响因素是信息的可得性和组织文化。决策环境从确定型环境、风险型环境、不确定型环境到模糊环境,信息的可得性也不断下降。而组织文化则不仅影响着决策方式、

公共管理学作业册答案

电大《公共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本科)形成性考核册参考参考答案(2010) 案例分析答案在最后一页 一、填空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内涵?P2 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那几个阶段?P34 (1)限制政府干预 (2)主张政府干预 (3)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P45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P49 (1)非政府性 (2)公益性 (3)正规性 (4)专门性 (5)志愿性

健康管理师第2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健康管理师第2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第1节《概述》理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医学,根据其研究内容、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分为(D) B预防医学 C临床医学 D 以上都是 2.循征医学的定义,是指应用最多的有关信息(最佳的证据),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做出(A )的实践活动. A医学决策 B临床治疗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 健康干预 D 医学观察 3.我国正式成为一个临床医学专科的是( C )A家庭医学 B临床医学 C 全科医学 D 预防医学 二、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属于临床医学主要特征的有:(ABCD ) A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B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成果 C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 D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2.以下选项属于临床医学发展趋势的有( ACD )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A微观深入与宏观发展 B 医学研究启动 C 学科体系分化与综合 D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益密切。 3.临床医学的分科分类包括:( ABC ) A 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 B 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 C按治疗对象和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 D按治疗症状建立的学科 4.循征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 ABCD ) A医生对患者建议 B实施任何诊断 C治疗 D预防保健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三、判断(对的打V,错的打X) 1.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直接面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一组基础学科、如诊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都属于临床医学.( X ) 2.循征医学的代表性成果是大量“临床指南”的制订和实施.(V) 3.医学发展史上,对疾病的认识通常是从临床上先总结出的这些疾病的表现规律,然后才进行医学研究。(V)第2节《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方法和技术》理论习题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视诊的概念是:( A ) A是医师用眼睛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B通过观察病情变化来检查结果来分析病情的方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浙江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院本科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2、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B) 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 3、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B) A信息系统管理员B高层管理者C一线员工D主管人员 4、进行了霍桑试验并导致人际关系学说问世的管理学家是(D) A罗伯特·欧文B亨利·法约尔C泰罗D梅奥 5、战略决策的特点是(D) A非常规性、风险性、进行的难度大B非常规性C风险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D非常规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6、领导工作的领导者(A) A为实现本群体目标尔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 B为实现其领导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C 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 D对被领导者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活动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C)

A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B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的因素 C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觉的因素 D哪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8、授权的基本过程是(C) A规定职责、授予权力、进行监控、兑现奖惩 B分派任务、授予权力、规定奖惩、确立监控权 C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D规定职责、授予权力、确立监控权、兑现奖惩 9、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直接监督下属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 A厂长 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 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C)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产生的严重程度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1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在:(D)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2、一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的企业内,对于其上层管理的描述(与中层管理相比),哪? 项是恰当的:(C) A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小B管理难度较小,但管理幅度较大 C管理难度较大,但管理幅度较小D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大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健康管理师第3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健康管理师第 3 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 1 节《预防医学概述》理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 , 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C ) A个人 B健康人 C个人和群体 D病人 2.预防保健目的消极方面表现不包括:( ) A减少疾病罹患、伤害及残障 B 降低整体罹患率及病死率 C减少早发性死亡 D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 3 预防医学是( A ) A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B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C综合独立的学科 D预防为主的学科 4.预防医学的学科体非常丰富, 下面哪项不是其体系( B ) A流行病学 B康复医学 C环境卫生学 D社会科学和卫生管理学 5.下列不属于健康危险因素的是( C ) A喜欢吃腌制食品 B 经常食用油炸食品 C 适量运动 D大量饮酒 二、多项选择( 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预防医学体系包括: (ABCD ) A行为与社会科学 B卫生管理学 C环境卫生学 D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 2.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有( ABCD ) A社会经济因素 B 物质环境 C个人因素 D卫生服务 3健康的个人因素包括( ABCD ) A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 B 个人的卫生习惯

C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D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物质环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有害物质的性质分为( C ) A空气,土壤,水,食物 B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心理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建筑因素 D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5.三级预防策略包括:(ABC ) A 一级预防 B 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 全面预防 三、判断(对的打V, 错的打X) 1.卫生服务是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和质量保证的服务网络,一定 的经济投入, 公平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 以及保证服务的可及性, 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 用.( V ) 2.第一级预防是指: 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 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 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V ) 3.高血压预防是二级预防,脑卒和冠心病是三级预防。(X ) 第 2 节《预防医学概述》理论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在题目后人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临床服务的概念是指:(C ) A临床环境下的第三级预防服务 B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服务 C临床环境下的第一级预防与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D 由公共卫生人员负责执行。 2.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对象是(C)A患者 B 健康者 C 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 D健康者和亚健康者 3.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它天然物质作为(A)措施,提高群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预防某些疾病。 A 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综合预防 4.健康咨询是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良(_A)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A健康行为 B临床预防 C心理行为 D药物治疗 二、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浙大管理学试题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计划 2、管理者 3、管理职能 4、管理环境 5、权利 6、保健因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15空,共30分) 1、根据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所处地位的不同,管理者可分为_____管理者、_____管理者、_____管理者。 2、有效的管理,要求既讲究_____,又讲究________。 3、计划有多种类型,按计划对执行者的约束力的不同,计划可分为______计划和______计划。 4、 ______的存在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5、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将各项工作按工作的相同或类似性进行分类的部门化方法,属于_______部门化。 6、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为______组织模式。 7、在一个组织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权力,它们分别是直线权力、______权利、_______权利。 8、在一个组织中,沟通可分为两大类:______沟通和______沟通。 9、动机是由人的______所引起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8分,共48分) 1、列举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主要管理理论学派,简述其基本观点。 2、简述理性决策的基本过程。 3、描述领导者的职责。 4、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控制的基本过程 6、描述组织工作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 1、请举例说明组织目标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 2、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归纳总结激励他人的基本方法 五、情景分析题(本题满分18分) 究竟是谁的责任 某天深夜,总经理偶尔发现加油站员工在值班期间违规睡觉。第二天他便把企管部经理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责怪企管部监督不力,制度执行不严。企管部经理感觉很委屈:相关公司制度企管部已经认真制定完成,向公司各个部门交代沟通也很清楚,并且企管部也在认真的监督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深夜里发生这种事,企管部也没有办法避免;况且加油站作为企管部的平级部门,企管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 《公共管理学》作业一 简答题 1、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就是: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 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答:(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3、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与选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与沟通问题、员工福利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则、技术、方法)、 《公共管理学》作业二 简答题 1、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答:(一)资源配置的职能: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调节贫富差距);(三)稳定经济职能: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 2、简述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 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瞧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公共管理学》作业三 论述题 1、谈谈您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组织改革的动力 (一)组织改革的外部动力 首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组织改革最深层的动力。改革的本质动力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市场化的驱动,改革的目的与任务就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与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履行宏观调配职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必然要先对自身的职能与机构进行改革。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行政改革的直接动力。中国的战略改革系统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同时展开。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观念与理论研讨阶段,并没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可以说就是暂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其改革必将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对我国的政治改革的深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轨道交通装备健康管理五次作业

Homework_1 Data Preprocessing--Wavelet Transform 题目: Original raw signal is provided. Choose an appropriated wavelet function with levels. Then conduct signal preprocessing using wavelet de-noising. Post your Matlab code and plot a result figure such as: Matlab 程序: clear all clc s = load('sta_ch1_1.txt'); % 加载原始信号 dn = length(s); % length of vector or largest array dimension [C,L] = wavedec(s,6,'db5');% Help file, C: the wavelet decomposition vector , L: the bookkeeping vector A6 = wrcoef('a', C, L,'db5',6); % a: approximation (基本信号)低频部分(尺度系数,逼近系数) D1 = wrcoef('d', C, L, 'db5',1); % d: detail (细节信号)高频部分(小波系数,细节系数) D2 = wrcoef('d', C, L, 'db5',2); D3 = wrcoef('d', C, L, 'db5',3); D4 = wrcoef('d', C, L, 'db5',4); D5 = wrcoef('d', C, L, 'db5',5); D6 = wrcoef('d', C, L, 'db5',6); subplot(811); plot(s,'k','LineWidth',1.5); ylabel('s','FontSize',12,'Fontweight','bold'); title('sta_ch1_1'); subplot(812); plot(A6(1:dn/2^1),'k','LineWidth',1.5); ylabel('a6','FontSize',12,'Fontweight','bold') subplot(813); plot(D1(1:dn/2^1),'k','LineWidth',1.5); s sta c h1 1 a 1 d 1 d 2d 3 d 4 d 5d 6

浙大《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一(带答案)

单选题(共30 道试题,共60 分。)V 1. 全球战略管理,是指管理主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定面向全球的经营决策的发展战略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_A___ A. 是 B. 不是 满分:2 分 2.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C )的科学 A. 人与物的关系 B. 物与物的关系 C. 人的行为规律 D. 隶属关系 满分:2 分 3. 战略联盟是合作的主要形式。_B___ A. 不是 B. 是 满分:2 分 4. 人员招聘中,费用高,质量好的招聘方式是(C )A. 广告招聘 B. 劳动力市场招聘 C. 猎头招聘 D. 员工推荐 满分:2 分 5. 是不是有超阶级的管理学(B )A. 是 B. 不是 满分:2 分 6. 目标管理使“作业”和“人性”两个方面得到较好的统一和综合。A____ A. 正确 B. 错误 满分:2 分 7. 为了避免产生错误和尽量减少以后的纠正活动,防止资金、时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这种控制活动称为(D) A. 事前控制 B. 事中控制 C. 事后控制 D. 预防性控制 满分:2 分 8. 管理层次的多少与__C__的大小密切相关。 A. 管理目标 B. 管理内容 C. 管理幅度 D. 管理方式 满分:2 分 9. _C___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A. 计划 B. 规划 C. 预算 D. 目标 满分:2 分 10. (C )是把组织各方面工作纳入到统一计划中 A. 计划 B. 控制 C. 预算 D. 预测 满分:2 分 11. 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性质相结合。__B_ _A. 正确 B. 错误 满分:2 分 12. 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包括地区人口、(C)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因素。 A. 物质资源状况 B. 生产技术 C. 家庭文化教育水平 D. 国民消费水平 满分:2 分 13. 马斯洛提出了(B) A. 人群关系理论 B. 需要层次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期望理论 满分:2 分 14. 控制的目的就是使可能性空间尽可能(B) A. 扩大 B. 缩小 满分:2 分 15. _C___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A. 统一指挥原则 B. 经济原则 C. 分工协作原则 D. 弹性结构原则 满分:2 分 16. 领导授予的权力不仅要求明确还要履行一定的手续,按照一定的程序办事,并必须进行档案式管理。__B__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百分之百地依赖一种业务量编制预算的方法叫(A) A. 固定预算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 ??????????? ????? —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 —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公共管理学作业

1.第1题 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行政法学 您的答案:C 2.第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3.第3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4.第4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5.第5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您的答案:A 6.第6题 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 A.政府万能理论 B.政府失败理论 C.市场万能理论 D.市场失败理论 您的答案:B 7.第7题 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阶段的特征为 A.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您的答案:A 此题得分:0.0

8.第8题 目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A.彼得?杜拉克C.泰勒 B.帕金森D.法约尔 您的答案:C 此题得分:0.0 9.第9题 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半公共产品 D.半私人产品 您的答案:A 10.第10题 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您的答案:B 11.第11题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您的答案:A 12.第12题 1、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您的答案:D 13.第13题 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公共组织 您的答案:C 14.第14题 关于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统一 B.绩效评价与管理是分权化改革的迫切要求

最新兰大健康教育课程作业及答案汇总

2015兰大健康教育课程作业及答案

1. 促进人们健康必须实现战略转移,首先应立足于()。 学校 医院 社区 企业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学校 标准答案:社区 2.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最根本的措施是()。 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 深化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改善康复治疗条件,提高康复水平 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患于未然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改善康复治疗条件,提高康复水平 标准答案:动员全社会参与,防患于未然 3. 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或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是成本中的()。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边际成本 无形成本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边际成本 标准答案:无形成本 4. 健康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 确定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进一步确定优先项目 进一步确定目标 有助于制定策略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有助于制定策略 标准答案:确定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5. 职业健康促进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关键在于()。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指标的量化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 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指标的权重大小 评价指标的可信性与指标的量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评价指标的可信性与指标的量化 标准答案: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 6. 健康教育中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因果关系 趋势关系 依存关系 必然关系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趋势关系 标准答案:依存关系 7. 香烟燃烧可产生_____余种化合物,可产生致癌作用的有_____余种。 2000 20 3000 30 4000 40 5000 50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3000 30 标准答案:4000 40 8. 属于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中过程评价的内容是()。 发放宣传册的数量

浙大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部分★ 浙江大学 二00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管理学编号 477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浙江大学 二OO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矩阵制组织形式的采用容易破坏管理的 D ; A、分工原则 B、权责一致原则 C、跳板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2、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 D 。 A、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 B、企业的审计主管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C、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 D、医院的外科主任支持会诊 3、决策者的个性对 C 决策影响最大。 A、风险型 B、肯定型 C、不肯定型 D、程序化 4、某人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奖金,这对他的同事来说是何种性质的强化? 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除 5、某公司财务经理授权会计科长管理应付款,会计科长由于太忙,不能亲自处理,便授权属下一位会计负责此事。会计科长对应付款的管理 B : A、不再负有责任 B、责任与原来相同 C、责任减轻 D、不再负有主要责任 6、有些人从某一职位退下来后,常抱怨“人走茶凉”,这反映了他们过去在单位中拥有的职权是一种 C : A、专长权 B、个人影响权 C、法定职权 D、信息权 7、为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推出哪种管理措施较为有效。B A、改善住房条件 B、职工持股计划 C、星级晋升制度 D、合理化活动 8、 b 对管理学的最大贡献是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 A、科学管理学派 B、管理科学学派 C、系统管理学派 D、权变管理学派 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应该适应其下级的成熟度而逐渐调整。因此,对于建立多年且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的高科技企业的领导来说,其领导风格逐渐调整的方向应该是D : A、从参与型向说服型转变 B、从参与型向命令型转变 C、从说服型向授权型转变 D、从命令型向说服型转变 10、某仓库主任根据许多钢材堆在露天的情况,提出搭建简易仓库计划,经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搭建仓库可减少钢材损失,同时节省因钢材生绣而产生的预处理成本,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面对这份报告,作为总经理的选择是 D : A、批准实施 B、不批准 C、视资金情况而定 D、进一步明确问题 二、名词解释 1、授权 2、预算 3、技术技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应对个人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我体验、讨论自省、游戏测试、实践模仿和团体训练等方式,形成大学生心理和谐、心理平衡、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的能力技巧,建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提高心理素质。 二、具体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理解和掌握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 2、技能目标:体验、领悟和训练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技能 3、综合素质目标:实践、学会和养成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情绪情感、创业人生等必备的心理健康能力与素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形成相关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难点:设计相应的情景,引导大学生对相关心理知识、技能技巧的体验、感悟、理解和实践模仿,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心理素养和能力。 解决办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认真探讨,努力设计;加强活动,加强沟通,尊重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教学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四、课题教学步骤与实践环节设计: v 诗情画意心灵曲 v ……跃跃欲试游戏操 v ………你说我说身边事 v …………心有灵犀一点通 v ……………体验感悟X X乐 v ………………学会X X并不难 v …………………放飞心灵你最美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测试法,比较法,示范模仿感悟法,实践训练体验法,图表统计展示法等。用得最多、最受学生欢迎和科学实用的方法是示范模仿感悟法和实践训练体验法。这是跟学科性质有关联的。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健康管理学试题

健康管理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小空0.5分,共计20分) 1、健康管理是一种对_____________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______。 2、人与自然之间的三个发展阶段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心理评估是对________的某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性进行____或____ 描述, 4、大气污染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及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成立于1986年,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设立健康教育处,_____、______、_____全国的健康教育工作。 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康复的三种服务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合理运动可加快改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康复。 10、泌尿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1、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渥太华宣言》将健康促进概括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 关于健康的定义,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即健康 B、生理功能正常即为健康 C、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心理健康即健康 D、心理、生理状况达到完好状态即健康

浙江大学管理学真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修订稿

浙江大学管理学真题答 案及评分标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使用说明: 本群是由馒头师兄(2009年考上浙大企管)所建,目的在于为广大报考浙大管院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因为考上的先辈都或多或少得到他们师兄师姐们的帮助,所以本群也意在将师兄师姐们的帮助和支持传递下去。因此本群会收集前辈们一些考研心得、珍贵学习资料及学习网站等,希望可以为大家考研提供些指导。但是,对于加入此群的同学,请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尽可能把自己的备注名修改成以下格式:哪年考+考的专业+网名或绰号。比如对于馒头来说,就是“9企管馒头”,9代表2009. 对于2011年考浙大管理科学与工程张三来说就是“1管工张三”。此意在方便大家识别身份。 2.如果有什么特别问题请尽可能写成邮件发给你们的学长或学姐,只有你们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学长或学姐才会针对性的给予你们意见与建议哦。 3.希望可以在考研休息时间上群聊会儿,本群不是很欢迎加入之后下载完资料就溜的童鞋。希望大家可以进行双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4.最后,要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可以跟群里朋友一起讨论商量。经过一年努力考上之后的朋友也记得帮助下一届的学弟学妹。 希望大家可以做到以上几点。本群先上传2010真题答案及评分标准,日后还会上传后续资料,敬请关注! 2010年4月5日 ZJU管院考研终极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一个管理者组织制订公司战略以寻求企业进一步发展时,他扮演的管理角色是明茨伯格所说的(): A、领导者 B、发言人 C、企业家 D、混乱驾驭者 2、对于一个生产儿童饮料的企业,下例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其具体环境因素?( ) : A、人口数量 B、儿童口味 C、家庭收入 D、计划生育政策 3、小刘的领导要求她解释其所属部门的实际开支与公司预算数额不符之处。在此,这位领导执行的是哪种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公共管理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作业 选择题 1 . (3分) 下面哪一项不是西方新公共治理的差不多理念?(C) A.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划浆” B.引进私营部门的治理手段和体会 C.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 D.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2 . (3分) 公共治理与企业治理有(ABCD)等方面的差别。 A.限制因素不同 B.物质基础不同 C.治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D.绩效评估不同 3 . (3分) 在进行政策规划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阻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是(C)原则的表达。 A.优化原则 B.变化原则 C.权变原则 D.系统原则 4 . (3分) 依照公共政策对社会有关群体的阻碍来分,公共政策可分为(AB)等 A.分配性政策 B.调剂性政策 C.元政策 D.差不多政策 5 . (3分)

以下属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间接主体的是(B)。 A.政党 B.智囊专家 C.立法机关 D.行政机关 6 . (3分) 公共治理者要紧是指(ACD)。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治理人员 7 . (3分) 界定政府职能的要紧依据是(C) A.财政赤字 B.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C.市场失灵 D.政府干预 8 . (3分) 公共治理者的职业能力要紧包括(ABC)方面的能力。 A.治理认知能力 B.治理诊断能力 C.治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9 . (3分) 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要紧活动领域有(ABD)等方面。 A.环境爱护 B.扶贫救困 C.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 D.社会公益 10 . (3分)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差不多特点有(ABCD)。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理想性 第2 大题 简答题 1 . (10分)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表达在哪些方面?答: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 2、强化社会治理,保证社会公平、公平。 3、实现宏观调控,稳固经济进展。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 . (10分) 公共政策规划的差不多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差不多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政策目标。 2、拟订政策方案。 3、评估政策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