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苏东坡传(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90.50 KB
- 文档页数:7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后知能检测5 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玄.虚(xián) 臃.肿(yōnɡ)一隅.(yú) 酗.酒(xù)B.轻佻.(tiāo) 废圮.(qǐ)吝啬.(sè) 缄.默(jiān)C.给与.(yù) 踌.躇(chóu)一阕.(què) 深邃.(suì)D.麻痹.(bì) 讴.歌(ōu)裨.益(bì) 狂飙.(biāo)【解析】A.玄xuán虚;B.废圮pǐ;C.给与yǔ。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
B.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
C.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残而残暴的斗争。
D.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玄耀。
【解析】A.狂野;C.悲惨;D.炫耀。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孩子是天真________的,不肯拘束自己。
他活着整个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________和规矩暂时都不在他眼里。
________年龄的增长,涉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俗物。
A.烂漫利益由于B.浪漫利害随着C.烂漫利害随着D.浪漫利益由于【解析】四个选项,共给出六个词语,三个一组。
考生解题时可采用比较分析法。
“烂漫”,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颜色鲜明而美丽。
“浪漫”,指富有诗意;充满幻想;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多就男女关系而言)。
结合句意可知,第一空应填“烂漫”,答案范围缩小为A、C两项。
“利益”指好处。
“利害”指利益和损害。
结合句意可知,第二空应填“利害”。
这样就可选出C项。
当然,考生若仍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或者想验证一下,可以再分析一下第三空应填的词语。
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苏东坡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商贾训诂桎梏呱呱坠地B.炽热不啻鞭笞摧山坼地C.症状正月蒸腾狰狞可畏D.滞留投掷对峙栉风沐雨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B.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劲敌痉挛不胫而走曲径通幽B.和面霍乱豁然开朗祸起萧墙C.峭拔讥诮翘首以待七窍生烟D.孝悌剔除醍醐灌顶风流倜傥4,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自言本是京城女。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高下之势其曲中规B.觉而起,起而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为之文以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柳宗元)物我两忘.出世超尘的句子是( )A.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苏东坡传阅读答案【篇一:苏东坡传阅读考级题库】>1、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由。
()2、苏东坡去世后,孝宗时溢号文忠公。
()3、苏轼为纪念求雨成功而把后花园亭子改名为“喜雨亭”。
()4、“王安石变法”中,苏轼因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而遭罢免。
()5、“东坡居士”别号由来:苏轼被贬徐州务农开垦了城东一块坡地。
()6、苏东坡上湖州任职因《谢恩表》中关心农人无粮食而入京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7“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杭州像苏轼的第二故乡。
()8苏堤是苏轼在疏浚西湖挖出的泥筑成的一道堤坝。
()9、在王安石变法政争中反对派之首是苏东坡。
()10、“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飞蓬”象征了苏东坡一生漂泊。
()11、苏轼最难过而又写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是在任密州太守时。
()1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东坡用的是“八面受敌读书法”。
()1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
()14、雄心万丈的神宗皇帝信任苏东坡,反对变法。
()15、苏东坡在惠州白鹤峰的住所经后人辟为“小住胜地”。
()16、苏东坡认为养生须卫生环境、运动锻炼。
()17、苏轼为农民祈福,但妻子朝支却染疫而亡。
()18、苏东坡到海南岛时,宋朝统治下的大多是汉人。
()19、苏东坡到海南设法改变了当地人杀牛祭神治病的风俗。
()20、读《林语堂》苏东坡传让我们感受到苏东坡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心灵。
()21、苏东坡调到河中府的任命取消,改任徐州太守。
()22、苏东坡喜爱徐州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为“小住胜地”。
()23、王安石曾花巨资疏浚黄河水道,却以失败告终,苏东坡指导有方,最后取得了治水的大胜利。
()24、苏东坡喜欢炼瑜珈,还赋给了瑜珈几项中国要素。
()25、苏东坡迷恋炼丹,他曾到道观闭关七七四十九天。
()26、苏东坡在徐州治水成功。
()27、苏东坡曾与程颐结怨。
()28、自从苏轼兄弟在雷州罗湖醉游之后,罗湖改为西湖。
苏东坡传-苏教版传记选读教案一、前言《苏东坡传》是一个广为传颂的传记,由苏轼的儿子苏迈所写。
该书记述了苏轼(字子瞻)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之一。
本教案为苏教版的《苏东坡传》选读教案,旨在通过对苏轼的传记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和探究苏轼的文学、历史与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和分析《苏东坡传》这一经典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发展,并理解苏轼思想和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审美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苏轼的作品和思想,我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1.苏轼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2.《苏东坡传》的背景和基本情况;3.选定的课文和独特之处。
2. 阅读教学1.要求学生阅读选定的文本,并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讨论故事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状况,以及苏轼思想和文学特点的体现。
3.学生还需要分析作者选材和文学写作手法的特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3. 讨论和思考1.学生将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并讨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2.老师将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以及它如何在历史和文化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们将被要求思考苏轼的影响和文学增值,以及我们今天阅读和欣赏苏轼作品的原因。
四、教材参考1.苏教版《苏东坡传》。
2.中国文化大典。
3.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Alice Munro的短篇小说集。
五、评估方式针对此课的评估方式为:1.答题笔记;2.课堂讨论;3.阅读报告;以上评价方式将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本节课旨在通过《苏东坡传》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苏东坡传简介林语堂(1895-1976),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日生于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龙海)。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著有《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读》、《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斐.然(fěi)携眷.(juàn)唾.弃(tuò)两颊.(jiá)札.记(zhá)戏谑.(xuè)鹤唳.(lì)咫.尺(zhǐ)醇.甜(chún)杀戮.(lù)惝怳..(chǎnɡ)(huǎnɡ)袅.袅(niǎo)荆棘.(jí)不啻.(chì)颧.骨(quán)(2)多音字泊错误!度错误!差错误!舍错误!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错误!错误!错误!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显示·展现“显示"①明显地告知,明显地表示;②显现.“展现”指展示显现。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足以显示(显示/展现)他的心境。
②这本书将为读者展现(显示/展现)经济思想的新远景。
(2)行径·行为①他那篇“牛肉与酒”的小文,记的就是一件异乎寻常的荒唐夜游行径(行径/行为).②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年轻人,举行一场与现场顾客互动的行为(行径/行为)艺术演示活动。
(3)监视·窥视①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监视/窥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
②让我们一起从学生的造句中窥视(监视/窥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吧!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在这场国际化的巅峰大战中,我们能同时领略原汁原味泰国泰拳的凶狠霸道、美国职业搏击的简洁实用、巴西无限制格斗的狂放不羁....以及体验中国职业搏击明星们的“中国力量"。
语文专题五苏东坡传知能优化演练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生用书 P59~P61]一、根底考查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斐.然/翡.翠盘桓./煊.赫覆.盖/狂放不羁.B.杀戮./指戳.戏谑./虐.待歉.疚/不慊.之心C.湫.隘/龙湫.蹶.然/蹶.子醇.甜/纯.洁无瑕D.鲈.鱼/泸.州缆.绳/橄榄.毛嫱./帆樯.如林解析:选D。
A项,fěi,huán/xuān,fù/jī;B项,lù/chuō,xué/nüè,qiàn;C项,jiǎo/qiū,jué/juě,chún;D项,lú,lǎn,qiánɡ。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项( )A.携眷颧骨匀亭推心置腹B.唾弃戏谑鹤唳夜阑风静C.窥探桂淖临皋余音袅袅D.徜怳颍河清宴无以侑解析:选B。
A项,“匀亭〞应为“匀停〞。
C项,“桂淖〞应为“桂棹〞。
D项,“徜怳〞应为“惝怳〞。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项(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解析:选D。
A项,“步履维艰〞形容行走困难。
B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已经有了结果,成为定局。
C项,“妙手偶得〞形容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D项,“指日可待〞是个褒义词,表示不要等多久或迅速就可到达目的。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的战略课题。
高中语文5披沙拣金全用弘传记素材的选择苏东坡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传记蚜简介林语堂(1895-1976),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日生于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龙海)。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著有《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读》《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斐.然(fěi)携眷.(juàn)唾.弃(tuò)两颊.(jiá) 札.记(zhá) 戏谑.(xuè)鹤唳.(lì) 咫.尺(zhǐ) 醇.甜(chún)杀戮.(lù) 惝怳..(chǎnɡ)(huǎnɡ) 袅.袅(niǎo)荆棘.(jí) 不啻.(chì) 颧.骨(quán)(2)多音字泊⎩⎪⎨⎪⎧bó淡泊pō湖泊度⎩⎪⎨⎪⎧dù共度duó忖度差⎩⎪⎨⎪⎧chā差别chāi差遣舍⎩⎪⎨⎪⎧shè农舍shě舍弃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木nè讷接nà纳⎩⎪⎨⎪⎧ānɡ肮脏土kēnɡ坑⎩⎪⎨⎪⎧诙xié谐kǎi楷书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显示·展现“显示”①明显地告知,明显地表示;②显现。
“展现”指展示显现。
①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足以显示(显示/展现)他的心境。
②这本书将为读者展现(显示/展现)经济思想的新远景。
(2)行径·行为①他那篇“牛肉与酒”的小文,记的就是一件异乎寻常的荒唐夜游行径(行径/行为)。
②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年轻人,举行一场与现场顾客互动的行为(行径/行为)艺术演示活动。
写作·序列训练五一、课内素材1.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所以他内心中的冲突总不会太大的。
他那伟大的天才不断自由流露而一发不可抑制。
(《苏东坡传》)【应用指南】苏东坡面对世俗社会,能够坦然地选择保持英雄本色,足以证明其个性的自由,胸怀的豁达。
可以用于“人生中的选择”、“学会坚守自我”等相关话题。
2.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
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像、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已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
(《苏东坡传》)【应用指南】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人陷害而罪贬黄州,可以说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他人生的最低点。
然而他过的是神仙般生活,生活的睡梦丰足,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足以表明他的乐观豁达情怀。
可以用于面对“人生中的困境应学会坦然、学会乐观”等相关话题。
3.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
凭我们的生命和血肉之躯,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无私,一切供人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
(《苏东坡传》)【应用指南】苏轼是睿智之人,七情六欲自然丰富于常人,对景生情,触发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时消极情绪,亦属自然。
最为可贵的是,他能从此消极情绪中跳出来,转入理智和超然。
这实在是常人难及的。
可以用于“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尽人事而顺自然”等相关话题。
二、课外素材1.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虽然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所处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东坡居士林语堂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
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植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
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阴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
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他转向了宗教。
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余二月至黄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谢。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像然,无所附丽。
私窃乐之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
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
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若是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
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
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
因为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
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吾济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憬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
苏东坡传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斐.然/翡.翠盘桓./煊.赫覆.盖/狂放不羁.B.杀戮./指戳.戏谑./虐.待歉.疚/意犹未慊.C.湫.隘/龙湫.蹶.然/蹶.子醇.甜/纯.洁无瑕D.鲈.鱼/泸.州缆.绳/橄榄.蔷.薇/帆樯.如林解析:选D。
A项,fěi,huán/xuān,fù/jī;B项,lù/chuō,xuè/nüè,qiàn/qiè;C项,jiǎo/qiū,jué/juě,chún;D项,lú,lǎn,qiá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携眷颧骨匀亭推心置腹B.唾弃戏谑鹤唳夜阑风静C.窥探桂淖临皋余音袅袅D.徜怳颍河清宴无以侑解析:选B。
A项,亭-停;C项,淖-棹;D项,徜-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苏东坡留恋在湖山之美的杭州,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将心中之所感,尽情歌唱出来。
B.辛亥革命前后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在谣言、炮火中经历了痛苦和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城市街头风云际会....。
C.与傅雷夫妇素昧平生的江小燕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鸣冤叫屈,却被打成反革命,十几年过着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活。
D.4月4日苏州西山景区发生快艇撞船事故,该事故已造成4名大学生殒命太湖,清明节竟成了孩子们的祭日,人们纷纷对此评头论足....。
解析:选A。
A项,狂放不羁:指任性豪放,不受约束。
形容性格豪爽,蔑视世俗礼法。
B项,风云际会: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C项,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
用在此处,属适用对象不当。
D项,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
现也比喻任意挑剔。
用在此处,属误用贬义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希伯来,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把神的意义贬低了。
②这是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我们的文明都不太喜欢神话,甚至想把这东西去掉。
③我们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文化中,神秘性和幻想性都很高,但到了周朝,很快就进入理性思想中。
④当我们满足于人的世界时,怎么会愿意去尝试飞起来呢?⑤缺少了神话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少掉了丰富,少掉了对宇宙更大的好奇。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①③②⑤④D.②③①④⑤解析:选B。
②是对题干的总括性回答;①是对③情况的原因分析;⑤④是推论,④是⑤的假设递进。
二、阅读理解(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两兄弟熙宁四年(一0七二)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
……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淡泊自甘。
陈州位于国都东南七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有时会住上七十几天。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和家人悠闲团聚,共度时光,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
……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
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
……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
……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
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
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子由说:“有一件事你知道吗?你留意过没有?一日空闲长似两日。
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
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
”……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
……在文学风格上,也有一种差异——就犹如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由各自的才气上看,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
可是威廉·詹姆斯却把他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通常干燥无味的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而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
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
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
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
我们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
……以苏东坡的情况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元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
佩服苏东坡的人和批评苏东坡的人,就常说到他这种至大至刚之气。
孟子在自己本身觉察到有此力量,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在苏东坡一生的官宦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所以他内心中的冲突总不会太大的。
他那伟大的天才不断自由流露而一发不可抑制。
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共度中秋。
……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决定送兄长至颍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颍州……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
……5.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这句话形象地突出了苏东坡好辩、喜欢不顾后果发议论的特点。
B.“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中的“幻想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苏东坡天真的一面。
C.“这对世界的文化反倒有益而无损”一句中的“这”指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推理小说为世界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文章第一节巧妙地借情况介绍将两兄弟性格进行了对比,这样不仅突出了两人的不同性格,更为下文作了铺垫。
解析:选C。
“心理推理小说”的说法无中生有。
原材料只说“亨利·詹姆斯则在小说的天地中注入了他人性的思想和观察这样充实的内容”。
“这”应指代威廉把写小说的才华和诙谐注入了心理学和哲学教科书,亨利在小说天地中注入人性的思想和观察。
6.两兄弟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两兄弟分别像文中提到的哪一位西方作家?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威廉原应当写小说,而亨利应当写心理与哲学性的论文”和“子由没有哥哥才气的一半,但是他的文章内容充实,具有深度,使他在这一类文章之内,足称大家”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1)外貌、性格、文学才华。
(2)东坡像威廉,子由像亨利。
(3)相对而言,东坡没有把他的全部才气倾注到文学创作上,而更多地关注时事;子由虽然才华不敌东坡,但是他专注于一类文章而成大家。
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两兄弟各有什么样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苏东坡性格中“闲不住”的特性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全文中整合答案即可。
答案:(1)子由沉稳实际,恬淡沉静,才华不及东坡;东坡开朗天真,直言无隐,才华出众。
(2)作者高度肯定了苏东坡“闲不住”的性格,认为那是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绍兴的陆游梁君陆游一生,志在报国,恢复中原。
他的生涯设计是“上马击狂虏,下马草军书”,非以诗词为旨。
可惜,那个扭曲的时代给中华民族造就的,不是收复失地、横扫狂虏的军事统帅、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报国无门、屡受排挤打击、一腔悲愤的爱国诗人。
是幸也非幸也?陆游出生于风光旖旎的山阴(今绍兴)乡间。
当时强敌压境,山河坼裂,在家人的教育下,他自幼研读兵书,练习击剑,立志从戎。
28岁赴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竟被除名。
秦桧死后陆游虽被赐进士出身,终因坚持恢复中原的政治主张而不得重用,多被贬谪,最后怀着一腔遗恨,“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的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多少年来成为激励人们倾心社稷的至理名言。
陆游壮志难酬,只好把满腔热血倾注在诗作上,作震天的呼号,作动地的悲鸣,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因而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主张北伐,虽屡遭投降派谗毁打击,但始终矢志不渝。
68岁时已退居乡间,依然心系国事,渴望统一,写出了传世名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谁人读来不感慨万分!直到85岁临终前,还写下了“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言,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泯的爱国情怀!陆游以一生的追求及其诗作,集中表达了激昂深重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激励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宝贵精神财富。
步出鲁迅故居,向南寻沈园走去,边走边观赏着小桥流水,边议论着那两首传闻天下的《钗头凤》,不经意便看见了郭沫若手书的“沈氏园”匾额——这里便是当年为陆游魂牵梦绕的沈园。
据说,现在保存下来的沈园仅为南宋时之一角了。
园中树不繁,花不艳,亭榭亦不奇,但游人纷至,接踵摩肩,实为陆游唐琬而来。
人们不仅为陆游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激励,也深为陆游唐琬真挚的爱情所感动。
陆游20岁与表妹唐琬结婚,相爱甚笃,却被母亲因故强行拆离。
四年后的1155年春,陆游偶游沈园,意外邂逅唐琬,唐琬置酒赠与陆游。
陆游怅然久之,情之所至,神来笔到,在粉墙上题下《钗头凤》。
唐琬归去亦和《钗头凤》一首,不久便因病而逝。
陆游辗转任职,几十年风雨生涯,却无时不怀念着唐琬,此后多次来沈园凭吊、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