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新人教版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新人教版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新人教版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习新人教版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练

习新人教版3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给加粗的字注音。

灵()案牍()陋室()

德馨()鸿儒()调()素琴

2.下列选项中有错字的是()

A无案牍之劳形 B谈笑有鸿儒

C何陋之有 D台痕上阶绿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

(3)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4.解释下列词语。

鸿儒:白丁:

丝竹:劳形:

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鲜:蕃:

5. 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阅读理解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

..之劳.形

..之乱耳,无案牍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何陋之有”中“之”的用法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文: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③何陋之有?

译文:

4.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给加粗的字注音。

líng dú lòu

xīn hóng rú tiáo

解析:根据字典查找正确的字音即可。

2. 下列选项中有错字的是D

解析:D项中台应该是苔。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首先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填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描写的是写陋室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突出交往之雅。

4.解释下列词语。

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劳形:使身体劳累。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鲜:少。蕃,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我们首先理解所在语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5.文学常识填空。

《全唐文》唐代刘禹锡

解析:根据自己的文学积累填写即可。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解析:本题是考查语句停顿,划分停顿时,结合语句的意思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划分停顿。A项应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项应该是: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C项应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阅读理解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3)素:素朴;金经:佛经。

(4)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5)名:著名。

解析:本题是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们要注意特殊的用法。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名,名词做动词,著名。

2.E

解析:本题是考查“之”字的用法。“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该是“有何陋之”,“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3.①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②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③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析:本题是翻译句子,我们首先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式,然后翻译语句。①句中名,名词做动词,著名。③句中“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

4.A

解析:本题是理解文章的内容,A项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所以应该是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

5.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本题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我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是托物言志。

16.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

1.周敦颐是代著名的家,《爱莲说》是一篇(写法)的古代散文名篇,作者以自况,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起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说”是

2.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其《陋室铭》一文中,多用字数相同、意思相连的对句,这种句子被称为。这种句子以外的,统称。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陋室铭》

1.给文章分层次。

2.作者采用手法引出题旨,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的人。全文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4.文章结尾提出了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各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

能力提升

《爱莲说》

1.作者写出了莲哪些优点?

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3.用原文回答“予独爱莲”的原因。

4. 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始龀,跳往助之D.无丝竹之乱耳

5.将菊、牡丹、莲—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曲批判

《陋室铭》《爱莲说》

1.宋哲学托物言志具有高洁品格的“莲”一种文体,它往往通过描绘事物来抒情议论,说明道理。

2.骈句散句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1.…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2.比兴品德高尚惟吾德馨何陋之有3.陋室的环境,陋室中的人和陋室的生活三个方面4.用类比的手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5.从建筑和屋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爱莲说》

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2.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3.出淤泥……亵玩焉。4.A 5.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课外拓展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惧。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无案牍之劳.形(2)斯.是陋室

(3)或陈.于前(3)辄.自笑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19.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请从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句主人喜欢自己的居室的句子。(2分)

20.有同学认为,如今党中央号召人民要大力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住房条件,而《陋室铝》却宣扬住陋室,这与时代精神不符,因此应把这篇文章从初中课本中去掉。对此,请你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8.(1)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分)

2)俯视仰视环顾四周到处都是书(2分)

19.何陋之有?此非吾所谓巢者邪!(2分)

20.我觉得不可行。(1分)《陋室铭》一文作者之所以住陋室是因为条件所限,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精神情操;如今党中央提倡改善住房条件,是为了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二者并不矛盾,我想如果刘禹锡生活在现在,也一定会期望老百姓能生活得幸福安康。(2分)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重点字词句翻译(有答案)

第十六课《古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 ..()。无丝. ()竹.()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翻译下列语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 (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

最新初中语文《陋室铭》原文译文及鉴赏

初中语文《陋室铭》原文译文及鉴赏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鉴赏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

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两句同样延续了“比”的手法,只不过由类比变成了反向的对比。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测试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小测(满分: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 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德馨() 淤()泥洗濯()清涟()亵( )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无案牍() 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花之君子这也()不蔓不枝 ( )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 .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4 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3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六、阅读训练(39分) (一)(18分)原文略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名:(2)灵:(3)德馨:(4)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 2?《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 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交 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趣之 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 ,是时 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 句子是。6分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 为。1分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最新初中课文陋室铭翻译

初中课文陋室铭翻译 陋室也就是简陋的屋子,简陋的屋子会怎样呢?从《陋室铭》中小编读出作者认为屋子简陋不重要,关键在于屋中的人,以下便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的原文以及翻译,供大家品读。 《陋室铭》原文: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鉴赏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整体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把握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

探究练习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 ) 鲜有闻(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3)可爱者甚蕃(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亭亭净植 ( ) (6)宜乎众矣 ( ) (7)无案牍之劳形( ) (8)无丝竹之乱耳( )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7.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3)可以,。无丝竹之乱耳,。 (4)菊之爱,。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代哲学家 (2)《陋室铭》作者是朝。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3)“说”“铭”是古代一种文体,请你再举出二例与之相类似的文体。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16 短文两篇 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初级中学张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铭”与“说”两种古代文体的特点,同时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简评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今天,我们的居室也变得越来越宽敞。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市里、在我们的身边,可能还存在着“蜗居”现象,然而,住房小不等于志向小,下面,请让我们一起听听《陋室铭》的作者是怎样说的吧。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进步思想家。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三、知识小窗 1.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参与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实是欲界 ..之仙都 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 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 一、导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明确:刘禹锡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一个特别有性格的人,因为诗气豪迈,有诗豪之称,曾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而被贬为地方官。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3、写作背景 气出来的千古第一铭 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 4、解题:如何理解“陋室铭”三个字?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陋室铭》。 第一课时 本课学习分两个课时,首先来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能准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1、读正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脚。 2、3分钟后检测。 (一)自学指导 节奏划分大致方法: 1、句首表示领起词、关联词、时间词、地点词等词之后,应当停顿。 2、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3、“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4、并列结构之间要停顿。

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16、《短文两篇》复习要点及练习 (加粗的内容记诵过关) 《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重点词语翻译 水陆草木之 (助词,“的”)花,可(值得)爱(喜爱)者甚(很,非常)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从)李唐来,世人甚(多)爱牡丹;予(我)独(只)爱莲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淤泥而(表转折)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水波)而(表转折)不妖(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不蔓(名词作动词,生出枝蔓)不枝(长出枝节),香远益清(香气传的越远,越发清幽。益:越发,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洁净)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焉(语气词)。 予谓(认为)菊,花之(助词,的)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同上)富贵者也;莲,花之(同上)君子者也。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陶后鲜(少)有闻(听说);莲之(同上)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同上)爱,宜(应当)乎众(多)矣!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媚。它的茎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3、原文: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钟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自然就很多了。

人教版《陋室铭》原文及课下注释

陋室铭I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 。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谈笑有鸿儒6, 往来无白丁 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无案 牍II 之劳形1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3。孔子云:何陋之 有14 ? 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 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雨的 神奇的动物。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 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 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舍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舍青葱,映入帘里。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公事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 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 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 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 学家。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8 9 10 11 12 1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⑴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⑵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⑶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⑷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⑴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⑵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4、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入领会文章的诗情画意。 五、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之劳形.。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6)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 2、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 是,。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 是,,。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答: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二、语言运用 4.班级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为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办好手抄报,小明前

往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图书馆他遇到了管理员王老师,他该怎样说?(3分) 答: 5.李容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林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李容请张林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语文老师赵老师,并请张林代自己向赵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赵老师能批改好,让张林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林把李容的作文交给赵老师时,对赵老师说: 根据语境,写出张林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45个字。 答: 三、课内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7.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8.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3),。 四、课外阅读 《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22 短文两篇 教学要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内阅读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植】立。【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人都十分喜爱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

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录音范读。 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 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参考:山不在高:在,动词,在于。 苔痕上阶绿:上,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鸿,通“洪”,大。 可以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是弹奏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庐:简陋的房屋。 无案牍之劳形:劳,劳累,形容词用作动词,即“使……劳累”的意思。

亭:形状像亭子的小房子。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名粗译课文 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理解中心、写法。 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句?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本文是从哪些来表现作者的“唯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清静。 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陋在何处?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启发:①联系“铭”这种文体,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称述功德。 ②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本文的主题。 (3)了解铭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背诵全文。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描述陋室和莲的情怀 (2)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法学法】 1.释义法:积累文言词句。 2.品读法:理解本文的主题。了解铭文的特点 3.模拟写作: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提高认识并尝试写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陋室铭) 刘禹锡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

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1.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2.给下列字注音并解词。 德馨( ) 案牍( ) 鸿儒( ) 乱耳(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1)文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写陋室中人的句子是: (3)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