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鼓包技术在超临界翼型上的减阻特性研究

多鼓包技术在超临界翼型上的减阻特性研究

2013年8月第31卷第4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of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Aug.Vol.312013No.4

收稿日期:2012-10-18

作者简介:李盈盈(1990—),女,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飞行器设计研究。多鼓包技术在超临界翼型上的减阻特性研究

李盈盈,周 洲,甘文彪

(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针对超临界翼型的流动特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典型算例开展了对多鼓包技术流动机理与减阻特性的研究。首先对超临界翼型的绕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流动发生转捩的前缘区域布置鼓包,改善翼型前段的压力梯度,减小湍流粘性,达到减阻的目的。然后在典型超临界翼型RAE2822上,研究了前缘鼓包与激波鼓包分别单独作用时,其几何外形和位置参数对减阻的影响。最后对前缘鼓包、激波鼓包的位置和形状参数进行了协同调整,研究了前缘鼓包对常用激波鼓包的减阻效果的影响。经计算,前后鼓包共同减阻的效果确实优于单独激波鼓包,最大减阻量可达11.5%。关 键 词:飞行器,翼型,CFD,减阻,升阻比,压力分布,流动机制,多鼓包

中图分类号:V2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8(2013)04-0517-05

超临界翼型前缘是流动发生转捩的区域,湍流

粘性增长迅速,同时翼型前缘曲率变化大而压力梯

度较高。因此,在翼型前缘布置鼓包有望改善翼型

前部的压力梯度,减小湍流粘性,达到减阻的效果。

而激波附近的鼓包[1-4]可以控制翼型上表面激波位

置与强度,也可能起到减阻的效果。通过协同调整

翼型前缘和激波附近的鼓包有望进一步改善翼型的

阻力特性。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翼型[5]多鼓包减阻技术。

在超临界翼型RAE2822的前缘和激波位置附近修

改外形形成鼓包,讨论多鼓包技术对翼型绕流特征

和阻力特性的影响。1 RAE2822气动特性计算

以RAE2822作算例进行验证,选取k-kl-ω三方

程湍流转捩模型,空间离散采用Roe格式,粘性通量

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计算网格采用C-H型。选取文

献[6]中case6进行计算,计算状态:马赫数Ma=

0.

73,迎角=2.82°,雷诺数Re=6.5×106。计算结

果见图1,可见本文选取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翼型

表面压力分布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激波强度及位

置捕捉比较准确,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流动计算。下文将全部采用相同的计算状态。

图1 压力系数对比2 鼓包减阻机理2.1 后缘鼓包减阻在激波位置附近叠加鼓包。由图2可见,气流在鼓包开始处形成一道较弱的斜激波,相当于对原始强正激波进行波前预压缩,接下来鼓包使气流再次膨胀加速为超音速,产生第2道弱激波,即形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