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doc

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doc

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doc
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doc

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

邓春旺

( 2013年10月8日)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服务的内容、行业的特点、政府的责任等综合分析,总结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五个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五个规律,对于保证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健词:医疗卫生发展规律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尊重和把握规律就会推动事物的发展,反之,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就是存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必然联系。通过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服务的内容、行业的特点、政府责任等综合分析,总结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公益性、公平可及性、医学技术落后于疾病谱变化、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费用增长成正比、个人经济能力难于承担疾病风险等五个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五个规律,对于保证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卫生公益性规律

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规律。主要体现在:

1、它是维系人类健康和社会恃续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平均寿命延长,人群从事劳动年限增加,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专家测算:过去4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大约8%-10%归因于健康。哈佛大学研究的结论:亚洲经济奇迹大约30%-40%都源于健康的改善。

2、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保健和医疗保障是“市场失灵”比较普遍的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是不行的,国外很多研究证明医疗市场结构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福利的发展,都是从自由市场调节到集中社会统筹的发展过程。政府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这是“人人需要,共同受益”。必须由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全民提供[注1]。

3、我国实践证明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路子行不通。我国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政府不投入或少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医院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防疫等公共卫生单位也是依靠扩大业务收入来解决人员工资和卫生防疫,以一个单位的业务创收来解决当地防病问题,这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最终导致“看病难,看病贵”这个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

医疗卫生领域的公益性规律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卫生事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它维护了健康权益和公平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20xx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

见为标志的新医改启动,从改革方案的设计,卫生制度的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医疗卫生发展公益性规律,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卫生公平可及性的规律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就是根据人各自卫生需求的不同,都有同等机会享受到相应基本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注2]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个人获得适当的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注3] 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最基本权益之一,保护人的健康权益是政府的责任,医疗卫生的公平可及性就是不分老幼、贫富、贵贱、民族人人享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权益的公平可及性:一是医疗保障。政府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全民医保,解决有钱看病的问题。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目的。我国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即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注4]

但是健康权益的公平可及性受到医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足以解决全民免费医疗问题,个人还要负担部分医疗费。我国建立了政府投入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公费医疗、企业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等医疗保险为主和商业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险制度。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将是最终的选择。医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性,还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很多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城乡差别、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医疗卫生的公平可及性产生影响。

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性规律,要求政府努力降低社会人群在健康和卫生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公正和不应的差距,力求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达到生存的标准,这是衡量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指标。

三、医学技术落后于疾病谱变化的规律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为生存而与疾病不懈斗争的历史。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过程。医学发展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在远古时代,人类茹毛饮血,寿命很短,大概20岁左右,一旦患病基本等于死亡,而这一时期人类数量很少。而古代医学的发展将人类的寿命大大提高,基本为40-60岁。而近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更是将人类寿命延长到了80岁左右。医学的发展让人类能够治愈大多数疾病,使人类减轻病痛的折磨,减少患病时间,使人类长期保持健康的状态。医学不仅只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也成

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然而,由于医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对疾病谱的变化,还不能充分认识和掌握,对已经发生的部分疾病还没有找到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如流感病毒(病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经流行了20xx 多年,尽管已经研制出流感疫苗、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但是,由于流感病毒(病菌)的不断变异,还不能有效地控制其流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因流感并发症死亡的人数高达25-50万。全球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感染结核菌,结核病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每年夺取140多万人的生命。人们记忆犹新的20xx年,肆虐全球的非典疫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它的病源是什么。还有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疾病,没有能力提前认知,时刻威胁人类的健康。

医学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它落后于疾病谱的变化。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医学无止境,无论是基础理论、临床技术、服务模式,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医学具有高风险性,我们不能因它的风险性而放弃对医学科学的追求,从事医学职业的人员要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国家和社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医务人员在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中,只要遵循医疗原则、方法,而产生的过错,都应给予应有的宽容和免责。

四、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费用增长成正比的规律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广泛应用,在结合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建立了现代医疗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手段。医疗保健服务中采用现代技术的后果,不但不会因劳动效率的提高而降低医疗成本,反而因服务项目内容的项目增加充实、服务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医疗卫生成本,从而引起卫生费用的增长。

医学技术发展增加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主要体现在:

1、新型诊断治疗设备的引进,快速检验方法等的应用;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如人工胰岛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3、医疗服务的结合形式,如对病人实施手术,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提出各种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要求麻醉师、主刀医师、护士各司其职及默契地配合,并及时处理各种应急情况;

4、医师年资各有高低,其临床经验各有差别,诊疗病人的熟练程度及效果也各不相同;

5、医学新材料的应用等。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疗卫生费用增长成正比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带来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加大卫生资金的投入,让更多的患者分享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二是合理设置诊疗项目和价格,保证医学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三是制定严格的诊疗规范,防止过度医疗,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五、个人经济能力难于承担疾病风险的规律

风险是人类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疾病风险是人们因疾病而丧失收入能力、无法履行个人家庭责任、缺乏生活费用来源的可能性。[注5]

健康决定着个人劳动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疾病则对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种极大的威胁,它会使劳动者的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贫困又难以抵御疾病的风险,这样就会陷入“贫困循环”。

疾病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很难掌握谁可能生病,谁不会生病。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总体上可以确定人群中发生疾病的慨率,在某一时段的发病率, 20xx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门诊达69.9亿人次,住院达1.78亿人次,人平均门诊5.1人次,住院率13.2%左右。从数据上分析,医疗服务与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的区别在于由于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和经济风险在人们之间的分布是不平均的,在任何一个时段上,人群中的一小部分人(13.2%住院病人)存在严重疾病而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从而产生医疗的经济上的负担。如果依靠个人的经济能力来直接支付医疗费用,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会直接感到日益增大的医疗费用的负担,而对于一小部分人最需要使用医疗的人来说,则根本无法靠自己的收入来直接承受这种经济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发出看病贵看病难呼声的根本原因。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联系日益加强,防病治病,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一种社会的公共需要,

具有社会性。但是,疾病又具有个人的随机性和差异性,它不取决于个人欲望和个人收入,而往往是取决于随机事件,有人多病,有人少病,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小孩一般多病,青壮年一般少病,老弱病残多且收入低的家庭和个人,往往越病越贫,越贫越病,无法承担医疗费用。卫生服务这种社会公益性质和个人随机性及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医疗卫生保健费用不应由个人负担,而应由社会共同承担,由国家或社会团体去筹集,通过免费、减费、救助等形式分配给社会成员。[注6]

政府卫生政策的目标应包括缓解和消除因收入差距对健康形成的不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迅速提高了人们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人均寿命的增加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这都使得个人的医疗经济风险相应增大,也使得医疗经济风险分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应增长。[注7]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经济风险的问题,就要探索和建立起一种与我国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经济风险的社会分担机制。

政府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由政府承担,消除因疾病风险而导致的贫困。

作者单位:广东省廉江市卫生局461337011@https://www.doczj.com/doc/8d9212762.html,

参考文献:

1、[注1]百度文库20xx.04.12《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

2、[注2]百度百科20xx.11.02

3、[注3]https://www.doczj.com/doc/8d9212762.html,《美国健康学会20xx年卫生保健术语词汇表》

4、[注4]百度知道2013.05.18。

5、[注5]百度文库《风险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20xx.11.12。

6、[注6]《卫生经济学简明读本》P20,叶煜荣黄大白主编,新世纪出版社

7、[注7]蔡江南:〈〈看病贵不在于市场化风险分担才是症结20xx.12.16 新浪财经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精选)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基本卫生状况。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目前提高到71.8岁(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7、6l、49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期为200%o,目前下降到25.5%o。(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o、30%o、112%o);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期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50.2/l0万(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8/10万、410/l0万、700/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事业成绩突出。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个人经济利益不挂钩。而且,当时的医疗保障体制基本上能惠及全民。这一时期的不足主要在于:投入有限,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收入分配制度僵化。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也开始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几十年来,政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有关医改的争议也日渐增多,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了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间接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基本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中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投入、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调研报告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和《中共XX 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了解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课题组及时组建了课题工作班子,并分4个调研组于XX年5月25日至30日,深入到全市八县15个乡镇、28个村、13个县级医疗机构对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截至到X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51个,其中:综合医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监督所9个,县区级中医院5个,市精神病专科医院1个,市中心血站1个,县级佤医佤药研究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卫生院83个,农场医院4个,民营医院15个,个体诊所和学校厂矿医务室2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村委会卫生室925个。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69人,其中:有执业医师1578人,执业助理医师536人,注册护士1278人,其它卫技人员977人,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1.8人,较XX年增加0.17人;共有病床4562

张,千人口拥有病床1.9张,较XX年增加0.5张。2927名卫技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67.09%;347人取得卫生高级技术职务资格,687人取得卫生中级技术职务资格、占15.72%,3017人取得卫生初级技术职务资格、占69.05%。全市有乡村医生 1774人,其中有1556人获“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 87.7%。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具有1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1276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下的1187台套、11-50万元的56台套、51-100万元的32台套、1000万元以上的1台套。 二、“十一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将卫生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巩固 我市于XX年5月在云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八县全面推行,提前3年实现中央提出的“到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目标。XX年,全市参合人数达188.5万人,参合率达96.2%,较全省平均参合率高1.65%,筹资标准从XX 年的人均30元提高到14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5000元提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陈竺新中国成立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精心整理 陈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2009年09月08日10:34来源:中国经济网[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陈竺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目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与建国前的35.0岁相比,大幅提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万下降到有上世纪60上世纪到3.1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进,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新农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四是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婴保健法》等11部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7部行政法规;卫生部制定印发了《处方管理办法》等200余件部门规章;现行有效卫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息息相关。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深化医改中必须面对并切实予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医改成效、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好体现。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新医改政策的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和辖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发展之间的平衡。近日,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水平方面开展了工作调研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能力建设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和落实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农合和基药制度的政策意义。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区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儿科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料

勇于改革开放,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摘录) 严祥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简要回顾近三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兰大一院发展道路的足迹,使我深深感到,在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发展思路和落实措施等方面需要不断地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才能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医疗卫生改革三十年的回顾 在座各位同志长期耕耘在教育战线,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讨论非常多,说法不一,就不再引述了。近三十年来,医疗卫生改革依附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下来。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政府逐步减少投入,医院逐步独立经营。1980年开始,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1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将已实施近三十年的“全额管理、差额补助”的医院财务管理办法改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新办法,鼓励医院增收节支。在同期其他商品逐步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严格控制,造成医院亏损增大,1979年全国医院亏损5.8亿元。 1983年,医疗系统开始实施“两种收费标准”,即自费病人价格不变,公费和劳保病人的部分项目按成本收费。未能实现医院从根本上扭亏。1984年全国医院亏损达9.5亿元,形成卫生部门提供服务越多,亏损越严重的状况。 1985年,国家允许医疗机构对某些高新技术实行按成本定价,之后相应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各级医疗机构开始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医疗收支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1989年,国家对医院实行“定额投入,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允许医院通过扩大服务范围获得更多的收入,收入在一定比例内可用作职工福利或奖金。 这些重大卫生政策的实施,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各级医院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同期医疗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留下了隐患,如在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卫生事业公益性等。 第二阶段(1992-20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实行部分的市场化运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事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并指出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了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指导方针,认识到了卫生投入不足,但未对卫生经费不足及医疗机构补偿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划。医疗体制改革的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百姓健康幸福,反映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根据县政协常委会____年工作安排,7—9月,县政协组成课题组,围绕卫生事业发展主题,先后到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开展座谈走访,同时赴省内部分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基本掌握了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XX家,其中:公立综合医院2家(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71张,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XXX人,执业护士XXX人。全县平均千人拥有病床2.61张、卫生技术人员2.8人、执业(助理)医师1.XXX人、执业护士1.XXX人。全县共有规范化乡村卫生室XXX个,持证乡村医生XXX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联系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发展战略,围绕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____0年我县制定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利药品差价达4XX.X 万元。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XXX个,实施公共卫生单位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了基层卫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从____1年的XXX元提高到____3年的XXX元,全县共有95.XXX万参合农民受益,受益金额达XX.X亿元。制定出台《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社会资本在我县办医的用地、税收、审批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医疗机构,目前,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已进入选址环节。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逐步建立起“省县乡村”四级双向互动网络,为患者及时接受专家诊治、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创造条件。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累计投入XX.X亿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先后对新昌、白石、宋畈等XXX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和XXX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施城乡医疗机构设备技改项目,县人民医院先后引进了1.5t核磁共振、腹腔镜、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试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试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会跟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其从根本上影响到农村事业未来的发展,同时还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本次研究总结主要立足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在上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实际情况,并且针对其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标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实现进一步深入,在上述的环境影响下,因为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水平非常显著,药品价格目前逐渐走向一个逐渐上涨的趋势,医疗服务价格也逐渐趋于上升趋势,同时还存在东、西部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象以及农村交通不完善等。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频频出现,同时因病导致其家境贫困等一系列问题也频频出现,想要有效啊的解决上述实际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例如:在2002年,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该项制度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新型制度。开始试点于2003年,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得到,超过8亿农民参合,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农村居民全面的覆盖情况,该项制度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覆盖最多医疗的保障制度类型[1]。 1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政府投入经费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实现高速的发展,虽然卫生经费目前已经走向一个逐年上涨的趋势,但是跟需求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以及住房支出等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只占政府总支出的41.40%,发展至2007年,我国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只占政府总支出的25.10%,我国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明显少了55.00%。虽然,在卫生投入方面,政府投入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是经费用于农村卫生费用所占据的比例却明显在降低,同时,县乡财政相对较为困难,导致乡镇卫生院投入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明显缺乏发展支持的推动力。建设基础医疗设施需要资金,没有资金是做不成的,如果缺乏场地,缺乏设备那么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还会导致技术人才的外流,在上述的基础上,会直接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1.2缺乏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目前医保覆盖面积逐渐扩大,但是完善的全国医保制度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来说,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重大疾病的应急机制以及其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在面对重大疫情发生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防保机构应对能力薄弱,处理能力不够[2]。同时,监管体制以及基本药物制度严重缺乏科学性,同时不合理配置相应的卫生资源配置等问题,不仅如此,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医院没根据胡乱收费、医生医德欠缺收小费、吃回扣,甚至私自接诊等。上述管理混乱问题随处可见。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地处成都市的东郊,距离成都市中心10公里,与锦江区的三圣乡、龙泉驿区的大面镇、柏合镇、高新区的中和街办以及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白沙镇、万安镇等相邻。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核心枢纽,承担着农村一半以上的门诊服务量和住院服务量,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承担着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提供防疫、保健等服务的职能。乡镇卫生院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设立7个行政村、1个社区,辖区人口31702人,建有7个村卫生站,共 有乡村医生7人,其中村医生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执业医师2人,卫生覆盖率87%。镇卫生院于2012年4月迁至***凉水村5组,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开放床位50张,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型乡镇卫 生院,承担着全镇三万多人口及周边乡镇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卫生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中医生22人,护士8人,药剂师4人,放射医师1人,检验医师2人,后勤2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2人,占职工总数7%,大专以上学历22人, 占职工总数65%,中专学历9人,占职工总数27%,中专以下学历4人,占职工 总数8%。 卫生院开设了公共卫生科和中西医结合科、内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为辖区群众提供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年门诊人次4万人次以上,住院500人次左右,辖区7个村卫生站均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签订了服务外包合同。 与五年前相比,可以说卫生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健康保障。 但是,作为分管卫生的负责人,我也清醒的看到,目前的乡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等要求还相差甚远,甚至连满足老百姓最根本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卫生院工作的重点应向何处转移、怎样在新医改形势下发展乡镇卫生事业,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基层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2,经营状况急剧衰退;3,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医疗卫生事业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卫生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农村卫生、行业管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等各项工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科学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二级医疗机构2处,乡镇卫生院8处,民营医院2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妇幼保健机构各1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6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38处,村卫生室、诊所312处,建成全市统一调度的120急救中心3处、医疗救护车21辆。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共有业务用房63303平方米。配备医疗设备2169台件,价值万元,总固定资产达亿元。全县开设病床853张。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在职在编干部职工867人,专业技术人员816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43,中级职称173人,初级职称575人,其他25人;研究生5人,本科418人,专科306人,中专73人,高中以下14人。全县有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57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007年,全面完成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撤销了县卫生防疫站,组建了县卫生监督执法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3月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上划县财政管理,同年,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2010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组织实施。2011年启动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2009年确定了100种常用药品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零差率销售,2010年将零差价销售药品扩大到422种。2010年12月31日起,在全县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将523种药品纳入新农合药物目录实行零差率销售,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10个百分点。 2.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一是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定了6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处乡镇卫生院和138处村卫生室具体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万人份,规范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32117人、高血压患者16498人、糖尿病患者3391人、重性精神病患者434人。二是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预防免费项目逐步扩大,将原来收费接种的7种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对儿童实施免费接种,一类疫苗扩大到12种,近年来共完成万针次。三是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自2010年启动实施了农村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来,至今共免费补服5651人;为35—59岁农村妇女和城镇下岗无业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近年来共筛查6万人,确诊宫颈癌58人、乳腺癌4人;共有7148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到人均500元的住院分娩补助,为15岁以下人群免费接种乙肝疫苗4040针次,为17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3.深入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全县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实施公开选拔,通过民主测评、笔试、面试等程序确定了聘任人选,全部签订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二是积极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三是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了财政补助办法,明确了财政补助标准,完善了财政补偿政策。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卫生基本状况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五、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 六、中医药发展 七、卫生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围绕宪法,中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多年来,中国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不懈努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为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卫生基本状况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从反映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8岁,其中男性72.4岁,女性77.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29.2‰下降到2011年的1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34.9‰下降到2011年的15.6‰,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

2021年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

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些腐败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之一是由于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出现制度性的真空和漏洞造成的。

关于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的卫生工作目标,指明了新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县卫生工作扎实推进,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从总体上讲,卫生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赴县卫生局及有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有县级综合医院2家,即县人民医院、县二院,中医院1家,民营专科医院4家,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各1家,中心卫生院3所,建制乡镇卫生院21所,卫生分院20所,20XX年初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服务站38个,村卫生室190个,个体诊所78家。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605人,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19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252人,民营医院医生405人,乡村医生151人,个体医生78人,村级公共卫生信息员642人。全县每千人床位数张、卫技人 员人,每 千人拥有医生、护士分别为、人。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

10637万元,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308台。 近年来,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稳运行,社区卫生工作迈上新 高。通过政策调整和各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大为提高。20XX年底,全县共 有万名农民参合,参合率达%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全年 共报销医疗费1800万元。去年初,对现有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了整合,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新确定了303 名驻村责任医师,分225个服务点片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服 务。去年底,我县责任医生进村入户率达%共为万名农民 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72%;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梳理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象21035人,年上门随访人均4次以上,上门随访率达% 2、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爱国卫生工作扎实深入。 建立了县乡两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乡镇防保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强化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与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初步建立了快速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以“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促进 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20XX年底,孕产妇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汉英对照版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 White Pape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如下: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Wednesday published a white paper o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Following is the full text of the white paper: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December 2012)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目录 Contents 前言 一、卫生基本状况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五、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 六、中医药发展 七、卫生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Foreword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Good health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And it is a common pursuit of human societies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and ensure their right to medical care. For China,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 medical and healthcare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its population of over 1.3 billion, and is a major issue concerning its people's well being. 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围绕宪法,中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和未来发展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处长雷海潮 今天谈谈我国社会医疗卫生改革的进展情况,包括对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将来一些改革走向的分析与判断,话题围绕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形势所展开。政府以前更多地讨论的是如何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何坚持两个基本点,但是最近,尤其是本届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力度。SARS 在中国的爆发,以及在一定地区的流行,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我们的执政理念。把这件事情扩展一下,SARS发生以后我们反思为什么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会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我们在整个执政理念中应如何认识过去20多年的政策。2003年末至2004年初,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讨论,实际上和公共领域中发生的SARS疫情是有密切联系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发展评论》,有一个专刊讨论对中国医疗改革20多年的回顾,流传到社会上,大家都记得一个响亮的结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是不成功的。但被媒体炒作以后,就成为“中国医疗改革是失败的”。实际上“基本不成功”和“失败”不是一回事:基本不成功表示还有成功的地方,只是总体上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失败是带有很强的批判性色彩的。无论如何,可以看出对于当前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社会上是普遍关注的。这里也提出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执政党应向什么方向努力的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搞了社会主义建设,但最后出现的结果是,虽然GDP在快速增长,但大家对公共服务普遍不满意,显然社会是在畸形地发展,用政治化的语言讲就是没有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公平地惠及老百姓。医疗卫生服务实际上是公共服务中最突出的一部分,当今社会上对医疗卫生服务问题普遍关注。 今天讨论的内容框架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从投入产出看中国居民的健康改善,二是医疗服务的供给分析,三是医疗服务的需要、需求,四是医疗服务改革问题探讨。 一、中国的卫生投入和健康水平 首先看我们国家和社会用在卫生、健康方面的花费变化情况。我们中国常用的一个词“卫生”,在外国和“健康”是同一个词——“health”。健康好理解,就是提高一个人的生存质量,不得病,心理、生理、社会适应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但是卫生到底是什么呢?卫生就是保卫生命。但是通常来讲,我们做长了卫生工作都不知道卫生是什么。卫生的工作领域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还是在于保卫生命。中文的“卫生”在以往多年的卫生事业发展中,没有几个人能够正确理解。因此就出现了一个情况,行业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往往更多强调的是卫生本行业的自身发展,却忘了一点,即我们发展卫生事业的目的是什么。发展卫生事业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养活600万卫生行业的职工,而是为了保卫生命。为了这个理念我们苦苦奋斗了2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出台的许多重大的卫生政策都是强调行业自身发展的。不光卫生领域是这样,包括教育、体育、文化许多公共事业都把本行业的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之所以出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老百姓不能够充分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摆正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卫生总费用在国外有个专用的名词叫做“卫生帐户”,用来反映我们在维护百姓健康方面花费了多少资源。从1978年到2003年连续26年间卫生总费用的变化趋势看,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从1978年至九十年代中期卫生费用增长速度相当和缓。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一年用在健康方面的花费是100亿人民币左右,政府的投入,加上个人的投入,再加上工矿企业及全社会的投入,一共才100亿。到2003年全社会用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已经达到6600亿。用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用于健康方面的投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197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是3%左右,到1995年也只有百分之三点几,到2003年上升到5.62%,最近8年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而且从1995年以后卫生总费用的增幅远远压过GDP的增幅。从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我们的物价水平是相当低的,曾连续18个月物价都是负增长,卫生总费用还是以这样的快速度增长,就会带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