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的重叠构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新词或术语。
在汉英两种
语言中都有重叠构词的出现,但是在构成和意义上存在一些不同,本文将对这些差异进行
探讨和比较。
一、构成方式
二、词义区别
在词义方面,英语的重叠构词常常具有比较明确的含义,往往是用来表示某种情感、
感觉或状态。
例如,heartfelt(由heart和felt组成)表示“真诚的”,roundabout
(由round和about组成)表示“迂回的”,bigwig(由big和wig组成)表示“权贵”。
而在汉语中,则重叠构词更多的是用来表示时间、空间、方式等的词义,例如:上上
下下、左左右右、日日夜夜等表示时间的词组;边边角角、左前右后、中中外外等表示空
间的词组;各式各样、慢慢腾腾、一筹莫展等则表示方式的词组。
三、用法与表达
在使用上,英语的重叠构词通常是一个形容词或副词,可以修饰名词或作状语。
例如:sleepwalk(梦游的),halfhearted(不热情的),willfully(故意地)等。
而汉语中
的重叠构词通常是一个副词或动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名词。
例如:在考试上草草了事(草率);他边边角角地画了一个正方形(粗略)。
总之,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重叠构词都是一种较为生动、形象的词汇表达方式,但在
构成方式、词义区别和用法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和理解。
汉英叠词用法研究
李庆照;陈典港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14)006
【摘要】汉语和英语都存在许多叠词,在文学创作和各类体裁中广泛运用.那么找到它们在运用中的共同之处会对我们在翻译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叠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汉语和英语叠词用法上的共同之处,以期能有所裨益.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李庆照;陈典港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公外部,安徽,宿州,234000;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2
【相关文献】
1.汉英叠词对比及古诗中的叠词英译 [J], 赵娴
2.汉英叠词对比及翻译研究 [J], 于连江
3.汉英叠词对比及其英译——以《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为例 [J], 陈波慧
4.论唐诗中叠词的英译——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为例 [J], 雒靖雯
5.汉英叠词对比及其英译——以《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为例 [J], 陈波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汉语叠词及其英译英本2047班舒菲200407264[摘要]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次重叠使用,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其英译颇为不易,本文试就汉语中的叠词及其翻译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汉语叠词;翻译〇引言叠词(Reduplication)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叠词的使用也是汉语的特色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强调指出,叠词的使用是形象描写客体,反映主观情感的需要。
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的修辞效果。
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
一、汉语叠词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
从汉语类型学角度看,有单一重叠、双重叠和部分重叠;按重叠形式叠词可以分成AA型,AAB型,AABB型,ABAB型,AABC 型,BCAA型,ABAC型等;按词性可以分成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副词重叠、数词重叠、代词重叠、象声词重叠等等。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类。
1.AA型:想想年年蓝蓝人人2.AAB型:洗洗脸梳梳头练练字毛毛雨3.ABB型:热烘烘光溜溜笑咪咪一袋袋4.AABB 型:白白胖胖恭恭敬敬三三两两日日夜夜5.ABAB 型:活动活动潇洒潇洒一双一双飞快飞快6.A一A 型:学一学聊一聊瞧一瞧找一找7.A 了(一)A 型:唱了(一)唱看了(一)看讲了(一)讲亲了(一)亲8.A 呀 / 啊 A 型:笑呀笑跳呀跳打呀打跑呀跑9.A 着 A 着型:听着听着找着找着说着说着读着读者10. A里 AB 型:怪里怪气俗里俗气糊里糊涂罗里罗嗦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型(振振有辞)、BCAA型(衣冠楚楚)、ABAC型(一点一滴)、A都AB不型(吃都吃不饱)、A是A型(说是说,做是做)、A就A型(去就去)、A+动词+A型(手挽手,肩并肩),等等。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中英语言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相似或者相同的构词方式。
这些构词方式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重叠构词。
重叠构词是指构词时,在一个单词的基础上,重复该单词的一部分或者全称,形成一个新的单词。
比如,汉语中的“公公”,“妈妈”“爷爷”等。
而英语中,“go-go”“night-night”等也是典型的重叠构词。
这种构词方式虽然在两个语言中都存在,但是在使用和表达上的差异却很大。
一、构词方式在中文中,重叠构词的构词方式较为简单,通常选取一个单词的一部分或者全称,进行重叠即可。
比如,“公公”就是由“公”和“公”两个字组成的,再叠起来而成的。
这种构词方式简单明了,易于识别和理解。
而在英语中,重叠构词的构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选择前缀或者后缀来配合使得新单词的词义更鲜明。
比如,“go-go”就是由“go”和“go”这两个字构成的,而“night-night”则是将“night”重复了一遍,形成的词语表示“安睡了”。
二、词义表达在中文中,重叠构词的词义通常是形容一个人的身份或者生活状态,比如“妈妈”代表母亲,“公公”代表祖父,“大学”代表较高水平的学位等。
这种词义在英语中并不常见,英语中的重叠构词通常表示一些动作或者状态,如“swing-swing”表示荡秋千,“knock-knock”表示敲门等。
三、文化差异重叠构词的使用还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中文中,重叠构词较为常见,因此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重复的重视。
中国文化认为重复可以带来好运和好兆头,因此在取名或者表达准备去做某些事情时,会使用重叠的方式来表达。
而在英语中,由于文化的不同,重叠构词的使用次数较少。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说法,重叠构词是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和应用是受到语言的基本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英两个语言中重叠构词的对比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汉英叠词对比及古诗中的叠词英译作者:赵娴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对叠词进行了探讨,首先明确汉语和英语中叠词的概念,然后从类型和功能两个角度分析汉语中的叠词和英语中的重叠现象,最后以唐诗为例,探讨汉语叠词的英译问题。
关键词:叠词;重叠;中英对比;古诗;叠词英译一、引言汉语叠词(或称迭字、叠字、重叠词、叠音字),就是用重叠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其中一部分属于象声词。
在《当代汉语词典》中有“叠字”这一词项,解释为:“把同一个单字重叠使用。
既是一种构词方式,也是一种修辞方式。
”英语词典中reduplication的定义是:a: an often grammatically functional repetition of a radical element or a part of it occurring usu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nd often accompanied by change of the radical vowel.b:(1) a word or form produced by reduplication;(2)the repeated element in such a word or form.(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可见,英语中的叠词也体现为音素和词素层面的重叠,这与汉语中重叠的定义不谋而合。
但是英语叠词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单词构成,如coca-cola,willy-nilly,也存在通过重复单词形成的叠词,如fifty-fifty。
这一类词兼具单词和重叠两种特征,是一种具有重叠形态的单词。
笔者认为,如果要进行汉英对比研究,使用“英语中的重叠形态”这个概念比使用“英语叠词”要更加准确。
二、汉语叠词分析从汉语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汉语中的叠词有三大类,即单字叠词、双叠词和附加型叠词。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汉英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
名词在语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概念的基本单位。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是指由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名词,其中一个词既是汉语的词又是英语的词,例如手机、互联网、电子邮件等。
本文将以汉英名词重叠构词为研究对象,探讨汉英两种语言在名词构词方面的异同。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多个单词组合而成的。
手机由“手”和“机”两个汉字组成,表示可以用手拿着的电话机;互联网由“互”和“联”两个汉字组成,表示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联接;电子邮件由“电子”和“邮件”两个汉字组成,表示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发送和接收的邮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组合的方式和习惯用法上。
汉语的名词构词多采用字词的简单组合,而英语的名词构词则更倾向于使用词根和后缀的组合。
汉语中的“手机”是由“手”和“机”简单组合而成的,而英语中的“mobile phone”则采用了词根“mobile”和后缀“phone”的组合。
汉语中的名词重叠构词往往以名词在前,动词在后的形式出现,例如“打电话”,“写字”,而英语中常常顺序相反,动词在前,名词在后,例如“phone call”,“write letter”。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使用频率和构词范围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汉语中,名词重叠构词较为常见,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构词模式。
而在英语中,名词重叠构词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合成词或短语来表达。
这可能与两种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有关。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体系不同,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
汉语中的“盖房子”表示建造房屋的意思,而英语中则常常使用“build a house”的表达方式。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构词方式、习惯用法、使用频率、意义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研究和比较汉英名词重叠构词的异同有助于增进汉英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
汉英叠词比较初探作者:曾宪华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9期【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有使用叠词的习惯,本文从汉英比较和翻译的角度对汉英叠词进行探究,归纳了汉英叠词的类型及语法意义。
汉语的叠词形式:完全重叠,部分重叠;英语的叠词形式:英语中的许多单词是双音节以上的词,可分为头韵词、尾韵词、双韵词、双声叠韵词和叠词。
都是用来加强言词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叠词;比较研究;语义;翻译一、引言叠词(Reduplination)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指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
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表达美的典型艺术手法,汉语大多数词类都会有重叠形式。
许多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都很关注汉英语言中的重叠现象及其翻译问题。
丹麦的英语语法学家Jeopersen认为这类词和词组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喜欢某些音节的天性,是用来加强言词的一种手段”。
二、汉英叠词的类型1、汉语的叠词形式一般来说,汉语的叠词可以随说话人的需要随意构成,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其主要形态格式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完全重叠:①AA式:常常稍稍恰恰刚刚白白哗哗潺潺渐渐②AABB式:熙熙攘攘寻寻觅觅空空荡荡密密麻麻漂漂亮亮③ABAB式:雪白雪白研究研究痛快痛快考虑考虑一天一天(2)部分重叠:①AAB式:写写字散散步聊聊天梆梆硬团团转步步高②ABB式:红艳艳水汪汪亮闪闪天苍苍绿油油凉丝丝③BCAA式:波涛滚滚白雪皑皑得意洋洋风尘仆仆④AABC式:斤斤计较楚楚动人心心相印步步为营⑤ABAC式:一举一动尖声尖气晃头晃脑成双成对⑥A一/了(一)A式:谈了(一)谈拍了(一)拍看了(一)看摸了(一)摸试了(一)试⑦A呀/啊A式:唱啊唱跳呀跳走呀走游啊游读啊读⑧A着A着式:听着听着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⑨A里AB式:肮里肮脏怪里怪气糊里糊涂娇里娇气罗里罗嗦⑩A都A不B式:爬都爬不动听都听不完(够) 站都站不起做都做不完(11)AB又AB式:一遍又一遍一瓶又一瓶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12)A是A式: 说是说做是做我是我他是他(13)A就A式: 走就走来就来离就离行就行2、英语的叠词形式英语重叠词利用不同方式的重叠构成,而音韵的重叠又各不相同。
汉英叠词比较及汉语叠词翻译策略探究作者:许婷婷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13期汉语中的叠词以典型的艺术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故其使用频率很高。
汉语如此,英语亦然。
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
翻译汉语中的叠词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构成具有多韵形式的词和词组,也不可能产生像汉语中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叠词形式。
一、汉英叠词比较众所周知,语言在人们交际过程中都注重声音美,英语和汉语二者皆是如此。
为达到此效果,经常采用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大量叠词或叠词词组的使用。
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它的实质是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诠释了语言形象美、音韵美、表达美,通过叠词的使用达到唯美的效果。
国内外的修辞学家及语言学家都很关注英汉语言中的重叠现象和与之相关的翻译问题。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fifth edition,2011)对“reduplication”的解释是:“an often grammatically functional repetition of a radical element or a part of it occurring usu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nd often accompanied by change of the radical vowel.”词汇是把声音与意义有机结合在一起。
叠词的使用使得词语的声音和谐、优美,从而把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从语法的角度说,叠词的构成是构词法的一种;从修辞的角度说,叠词和词组能够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
二、汉英叠词的类型(一)汉语的叠词形式叠词,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是汉语语言学家通过对声音的反复琢磨研究,经过锤炼的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
汉字里的每个字都是单音节字,没有辅音连缀的使用,因此可以经过简单地重复后构成叠词;元音占优势是汉语另一个显著特征,汉语音节的长短配合与声调的平仄变化,组成的叠词富于节奏感,宛若音乐一样。
汉英叠词对比及其英译摘要: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叠词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运用广泛。
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
该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叠词;对比;英译方法叠词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存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魏志成,xx:366)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
相比较而言,英语因为是多音节语言且音节参差不齐,所以使用叠词远远不及汉语普遍。
1汉英叠词功能对比1.1汉语叠词功能“汉语的叠词功能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
”(陈宏薇,1998)从形式角度来看,叠词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同时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叠引起意义的增加、减少或减弱。
具体而言,通过重叠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叠词的衔接功能。
胡壮麟(1994)指出:最直接的词汇衔接手段就是意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其中包括词素的重复使用。
2)叠词的修辞功能。
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
在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叠词的美学价值很高。
叠词的使用可以创造非常形象生动的意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果。
1.2英语叠词功能相比较于汉语叠词而言,英语叠词多属于随意问题(casu-al style)或亲昵文体(intimate style),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朋友、熟人间的闲谈,处于自然、不拘礼节的一般性互访,也用于家庭成员或亲爱者之间,感到说话亲切,无任何拘束,表露内心的感情。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对比研究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是指一个名词由相同或相近的汉英词组合而成的现象。
在中英两种
语言中,都存在着这样的构词方式,但是由于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的不同,这种重叠构词
的方式在中文和英文中表现得不尽相同。
从构词的频率来看,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中文中比较普遍,而在英文中相对较少。
这
是由于中文中一个词汇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字构成,而英文中的一个词汇通常由一个词根和
一些前缀或后缀构成。
中文中更容易出现重叠构词的现象。
从构词的方式来看,汉英名词重叠构词与英文的构词方式有一些区别。
在中文中,重
叠的方式通常是由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组合,例如“叮当”、“忽忽”、“喜喜”等。
这
种重叠的方式在中文中常常用来表示增强语气或重复的意思。
而在英文中,重叠的方式通
常是由同一个词根重复组合而成,例如“bitter-bitter”、“chitchat”、“go-go”等。
这种重叠的方式在英文中常常用来表示重复的动作或状态。
从语义的表达来看,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中文和英文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
重叠构词常常用来表示对事物的形容或特征,例如“叮当”表示声音清脆,“喜喜”表
示喜悦的心情等。
而在英文中,重叠构词通常用来表示某种特定的动作或状态,例如“chitchat”表示闲谈,“go-go”表示快速行动等。
汉英名词重叠构词在中文和英文中都存在,但是在频率、构词方式和语义表达上存在
一些差异。
研究这种重叠构词现象有助于加深对中英两种语言的了解,并为跨文化交流提
供参考。
英汉叠音词的语用阐析
方德娟
【期刊名称】《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2)002
【摘要】英语、汉语词语重叠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相对而言,汉语叠音(叠字)多于英语叠词.叠词和叠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较常见.词语重叠这种修辞手法为英汉两种语言增添了节奏美和韵律美.词语重叠的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而语用规律又体现其修辞功能.本文通过对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名家的英语译作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网络英语口语词汇的观察分析,概括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语用规律: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具有相对的自由性,英语叠音词和汉语叠音词之间的语码转换唯有在一定语境中方能完成,且具有不对等性,即:不完全解码.
【总页数】2页(P188,196)
【作者】方德娟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广东广州51045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内涵的阐析
2.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3.《诗经》篇题单音化取字命名艺术及相关意义选析r——兼论词语生成期诗歌中叠音词的释读纠偏
4.英汉叠音词的特点与翻译
5.析论《诸病源候论》叠音词的运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英叠词比较及汉语叠词翻译策略探究汉语中的叠词以典型的艺术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故其使用频率很高。
汉语如此,英语亦然。
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
翻译汉语中的叠词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构成具有多韵形式的词和词组,也不可能产生像汉语中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叠词形式。
一、汉英叠词比较众所周知,语言在人们交际过程中都注重声音美,英语和汉语二者皆是如此。
为达到此效果,经常采用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大量叠词或叠词词组的使用。
叠词是语言常见的修辞手段,它的实质是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诠释了语言形象美、音韵美、表达美,通过叠词的使用达到唯美的效果。
国内外的修辞学家及语言学家都很关注英汉语言中的重叠现象和与之相关的翻译问题。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fifth edition,2011)对“reduplication”的解释是:“an often grammatically functional repetition of a radical element or a part of it occurring usu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nd often accompanied by change of the radical vowel.”词汇是把声音与意义有机结合在一起。
叠词的使用使得词语的声音和谐、优美,从而把意义表达得淋漓尽致,以此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从语法的角度说,叠词的构成是构词法的一种;从修辞的角度说,叠词和词组能够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
二、汉英叠词的类型(一)汉语的叠词形式叠词,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是汉语语言学家通过对声音的反复琢磨研究,经过锤炼的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
汉字里的每个字都是单音节字,没有辅音连缀的使用,因此可以经过简单地重复后构成叠词;元音占优势是汉语另一个显著特征,汉语音节的长短配合与声调的平仄变化,组成的叠词富于节奏感,宛若音乐一样。
汉语叠词和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摘要:通过汉语词汇重叠概念和英语Reduplication(重复/重叠)概念的对比分析,对汉语的叠字叠词从功能上加以分类,对有重叠形态的英语词汇按不同重叠成分进行分类,以一个新的角度和层面审视汉英重叠词汇的异同并寻找一条传递目标语语言美的途径。
关键词:重叠形态;叠字/叠词;双声;叠韵;首尾辅音重叠;拟声;摹绘一、引言近几年来,英汉对比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版了一些有质量的语言、语法、词汇、句法、文化等方面的英汉对比论文和丛书专著,但由于理解上的片面,以及对比研究层面的选择不当,有些对比分析或有失偏颇,或没有很大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以陈宏薇主编的《汉英翻译基础》一书为例,对汉英叠词做了这样的对比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而英语中的叠词却较少,且多属拟声词,如tom—tom(打鼓声)、bubble—bubble(沸腾声)等,口语中也有少量回声词如talkee—talkee(喋喋不休)、hush—hush(秘密的)、chow—chow(混杂的)。
”? 显然撰写者把汉语的叠字叠词现象的概念套在了英语叠词现象上,而英语词汇研究中没有与叠字/词相对应的概念,常见的是reduplication和repetition。
而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对reduplication重叠做了这样的注释:repetition of a syllable,a morpheme or a word,指一个音节、词素或单词的重复。
显然汉语的重叠与reduplication在概念上并非完全一一对应。
因此,仅做汉英叠词的对比分析意义不大,而从词汇的重叠形态层面上做对比分析才具有对比的共同基础。
申小龙教授曾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态做过较详尽的分析,但也有概念上的模糊。
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
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
叠词词组是指具有多重意义的短语或单词,其特点是其中的一些部分可以嵌套,从而丰富文本的表现力。
英汉叠词词组是指由英文成分和汉语成分组成的叠词词组,也可以被称为中英文叠词。
英汉叠词主要用于媒体、文化出版物,如广播、电视等以充分表达其文化特征。
例如,“潜移默化”就是一个英汉叠词词组,它在英文中意为“gradually work one’s influence”(逐渐地施加影响),在汉语中意为“secretly and gradually work one’s influence”(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英汉叠词词组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并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叠
词词组不仅能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还能使文章更具象征性,向读者传达文化信息。
例如,“白茫茫”可以用来描述一片无际的草原,并将写者带入内心的温暖意境。
此外,英汉叠词词组还能用来向读者表达书写者的情感,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
和互动。
例如,“心痒难耐”用于描述一种极端的不安全感,表达作者的无助情绪,这种情绪也可以用英汉叠词词组“刻骨铭心”来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情绪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另外,英汉叠词词组还能增强文章的节奏,给读者以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英汉叠词词组为文章添了更多的语言表述手段,拓展文章的可读性
和表达能力。
它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并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内涵,增加文章的美感和表达力,它也是作者将文字与情感有机结合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文章中运用英汉叠词词组有助于营造一种深具含义的语言环境,让文章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和温度。
浅谈汉语叠词的英译王艳荣 王长江(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英语系 湖北 武汉:430065)摘 要 在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叠词韵律紧凑,在文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故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汉语为此,英语亦然。
但是由于中英文间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
通过对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叠词;翻译;分析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524(2008)0320048206 汉语中的叠词以典型的艺术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故汉语叠词使用频率很高。
汉语如此,英语亦然。
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
鉴于此,本文通对过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除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中叠词的英译方法外,还列举了一些古典诗词和散文中使用的叠词现象以及它们现有的翻译作品,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1 叠词的一些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叠词叠词是由一个或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短语。
它的特点是构词新巧有序、节奏轻快优美、读之琅琅上口。
它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能够含蓄蕴藉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1.2 叠词的主要形式1)AA式:天天看看红红2)AAB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3)ABB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4)AABB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滴滴答答5)ABAB式:一个一个雪白雪白漆黑漆黑6)A一A式:看一看试一试猜一猜7)A了(一)A式:看了看试了试(看了一看) (试了一试)8)A呀/呵A式:唱呀唱游呀游走呀走9)A着A着式: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10)A里AB式:糊里糊涂傻里傻气娇里娇气1.3 叠词词义变化的三种情况(1)“增义”,即增加语意。
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了它本身的数量,及不单指“一个”,而是它的复数。
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摘要]:英语和汉语都有使用重叠和重叠词的习惯。
通对过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两者在构词、修辞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英汉叠词;叠词词组;英汉翻译;比较一、引言语言都讲究声音美,汉语为此,英语亦然。
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重叠词和重叠词组。
丹麦的英语语法学家Jeopersen O 认为这类词和词组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喜欢某些音节的天性,是用来加强言词的一种手段。
”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
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和谐,会有助于意义的表达。
从语法的角度说,重叠词和词组的构成是构词法的一种;从修辞的角度说,重叠词和词组能够表达不同的附加意义和感性色彩。
二、在构词方面,英语和汉语都利用双声和叠韵的形式来构成叠词或叠词词组(一)利用双声构成的叠词和叠词词组英语汉语seasaw(跷跷板) 慷慨spick-and-span(崭新的) 辉煌black and blue(青肿) 陆离game and glee(心满意足) 留连weal or woe(祸福) 鸳鸯neither fish nor flesh(非驴非马) 芬芳在英语语汇中,有一类叠词或叠词词组不但因其前辅音相同形成了双声,而且其后辅音也相同,这样更加强了韵味。
Zigzag(蜿蜒曲折)Flip-flop(拍答拍答)Wish-wash(淡而无味)Bric-a-brac(小古董)Feast or fast(饥饱)Fif for fat(针锋相对)因为汉字大多都由元音结尾,不是以辅音结尾,因此不可能构成类似于上述前后辅音都相同的英语双声叠词和叠词词组。
(二)利用叠韵构成的叠词和叠词词组英语中的许多单词是双音节以上的词,经过仔细分类,利用叠韵构成的词和词组又可分为头韵词、尾韵词、双韵词、双声叠韵词和叠词。
比较而言,汉语中只有尾韵词和叠词。
这是因为汉语的单字都是一字一音的单音节词,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构成具有多韵形式的词和词组,也不可能产生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汉词和词组。
1、头韵构成的叠词词组part and parcel(重要部分)bag and baggage(全部家当)kith and kin(亲属、朋友)time and tide(时间,岁月)sum and substance(要点)fit as a fiddle(非常健康)2、尾韵构成的叠词和词组英语汉语 to and fro(来去)堂皇hubbub(喧闹声)猖狂alpha and omega(始终)灿烂rough and tough(粗野)徘徊high and dry(孤单)吐露linsey-woolsey(棉毛织品)人参3、双韵(female rime)构成的叠词holus-bolus(一下子)miming-piminy(过分讲究的)fuddy-duddy(古板人)hugger-mugger(胡言乱语)jingle-jangle(丁丁当当)higgledy-piggledy(杂乱无章)4、纯粹的叠词bla-bla(饶舌)pooh-pooh(表示轻蔑)crack-crack(劈拍声)fifty-fifty(对半)all in all (最心爱的)shoulder to soulder(并肩)相比之下,汉语的叠词非常丰富,其形式之繁多,数量之庞大非英语所能企及。
汉语中的几种主要词类都有叠词形式。
(1)名词AABB式:沟沟洼洼、星星点点、口口声声、日日夜夜(2)数量词AA式:一一AABB式:三三两两、千千万万ABAB式:一口一口、一双一双ABB式:一个个、一袋袋(3)副词AA式:刚刚、频频(4)代词AABB式:你你我我、卿卿我我(5)形容词AA式:红红、冷冷AABB式:大大方方、漂漂亮亮ABB式:白茫茫、亮晶晶A里AB式:罗里罗嗦、慌里慌张A不A式:热不热、美不美AB不AB式:明白不明白、高兴不高兴(6)动词AA式:说说、跳跳AA式:洗洗手、刷刷牙AABB式:来来往往、商商量量ABAB式:学习学习、讨论讨论A了A式:试了试、摸了摸A一A式:瞅一瞅、想一想A了一A式:翻了一翻、笑了一笑A着A着式:走着走着、看着看着次外,还有AABC式(楚楚动人)、BCAA(风雪茫茫)、ABAC(一举一动)和A 都A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
汉语所以会有如此大量的单纯性重叠词,是与汉语的语音特点分不开的。
汉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每个字都是单音节字,没有辅音连缀的使用,因此很容易简单地重复后构成叠词;汉语的另一个特征是元音占优势,再加上声调的平仄变化和音节的长短配合,组成的叠词富于音乐感。
一般来说,汉语的叠词可以随说话人的需要按上述方式随意构成;而英语中的叠词,除了少数的拟声词可以临时构成外,一般都可在词典中找到。
这也是为什么就总量而言,汉语的重叠词大大地超过英语了。
三、叠词和叠词词组常起的修辞作用(一)英语和汉语的双声叠韵词都有能加强语言的乐感。
而汉语由于是方块字的缘故,还能借助形式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And we hear ay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T.Nash我们倾听鸟儿的欢鸣,咕咕、唧唧、吱吱、嘤嘤!2、There came the jingle-jangle of metallic objects in the cart.车上传来金属品的丁丁当当声。
3、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杜甫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上述例子中的jug-jug,to -witta-woom,jingle-jangle以及“辚辚”、“萧萧”都是拟声的叠词,比抽象的sound(声音)显得具体、生动得多了,增加了句子的声音美。
而“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中双声叠韵词的乐感很强而且对仗。
(二)用来表达反复连续的动作或杂乱不规则的状态。
1、The awning flip-flopped in the gusty wind.布篷在阵风中拍答拍答地响着。
2、Everything was heaped higgledy-piggledy on the luggage racks.——Leonide Zarine3、Away they ran,pell-mell,helter-skelter,yelling-screaming,knockingdown the passenger as they turn the corner.——Dickens他们乱七八糟;慌慌张张,大喊大叫着逃走了,转弯时撞倒了行人。
4、宋师父家里,三三两两的男人女人进进出出,有的还送来些鸡蛋和各种蔬菜。
——马烽5、高坡上下来的那群黑影摇摇晃晃的,要往司芬克斯跟前凑。
——杨朔上述例子中的flip-flop表达了单调的反复连续的动作。
而higgledy-piggledy,pell-mell,helter-skelter,yelling-screaming表达了杂乱无章,混乱不堪的情形。
“三三两两”、“进进出出”、“摇摇晃晃”表达了动作的不规则性和不稳定性。
(三)能够表达特殊的感情色彩,如厌恶、亲切、轻蔑、滑稽等。
1、What linsey-woolsey hast thou to speak to us again. ——Shakespeare你又要对我们讲什么乱七八糟的混帐话了。
2、For a month the governer had dilly-dallied over the choice of a successor.州长对于选择继任者磨磨蹭蹭了一个月。
3、She was so round and roly-poly I used to wonder how she ever movedfast enough to catch hold a bird.——Aseduid peters她生得这样矮矮胖胖,我总奇怪她怎能快速行动捉住小鸟的。
4、He just listened for a while and pooh-poohed her idea.他只听了一会儿就对她的意见嘘嘘地表示反对。
5、A baby book——a scrapbook…filled with pictures, and sentimental asheduays,and other such bric-a-brac like dried flowers and crayon drawings,and other relics and records of my childhood.——RichardLemon一本小孩的书——一本剪贴本……充满着图画和富有感情意味的各种小古董,像压干的花朵、蜡笔画以及其他我儿时的纪念物和记录。
6、这些问题上你少操点心。
拿着个男子大汉,偏这么婆婆妈妈蝎蝎螫螫的。
——李英儒7、这个青年脸红红的,眉眼很俊。
8、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
——李清照上述例子中的linsey-woolsey,dilly-dally以及“婆婆妈妈、蝎蝎螫螫”表达了厌恶的感情,roly-poly表达了滑稽可笑,bric-a-brac和“红红的”表达了亲切可爱,李清照词中的七个叠词表达了孤寂哀伤。
(四)用来表示夸张或加重语气1、Love pit -a-patted in their hearts. ——Donn Byrne2、This week a record is being made in the output of blah-blah,bunkum,and hypocrisy.——Raymond Moley本周之内人们听到的瞎话、废话和伪善的言辞将是创记录的。
3、Existing economic system was taken over holus-bolus.现存的经济制度被一古脑儿全盘接收了过来。
4、His cottage was spick-and-span spotlessly clean.他的小别墅一尘不染。
5、这几天,人人都在谈论着张拴卖地的事情了。
6、真没见过,男男女女,一齐出马。
——沙汀上述例句子中的英汉语叠词都起着夸张的修辞作用(五)有时能使词义变得轻微,时间显得短暂。
1、(People)had always had the impression that sex was sin…here itwas edueated without any hugger-mugger or snickling.人们总是有这样的印象,认为性行为是罪恶,而在这里都把它看得毫不神秘,也无可非议。
2、He is not a bit fuddy-duddy professor in a classroom of rowdy boys.在一间学生吵吵闹闹的教室里,他一点也不像一位一本正经的古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