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案例

《认识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案例

案例

“认识身边的垃圾”主题活动

番禺区市桥螺山小学梁红霞

第一部分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主题活动背景

一天,班上一个女生对我抱怨说:“梁老师,我发现同学们都不讲卫生的,有的同学随便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有的甚至在垃圾筒前几米就随手将垃圾往筒内扔;就算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也没有按垃圾分类扔,真是不自觉!”

听了这个女生的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甚至我们的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困扰。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学生能够发出这种感慨,说明学生对这个感兴趣。

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说:“是啊,有些同学的卫生意识还真是淡薄啊!我建议我们不妨做个‘认识身边的垃圾’的实践活动,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赞成,于是我们确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认识身边的垃圾”。

二、活动规划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围绕“认识身边的垃圾”这一主题活动,学生通过上网、社会调查、参观、制作、宣传等方式,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参观、访问、探究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最基本

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社会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实践、应变、合作、反思、写作等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耗费,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活动方法

1、行动研究法: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2深入访谈法:学生访问周围的亲人、邻居、老师和同学等。

3、调查统计法: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相关数据。

4、知识推广,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产生过多的垃圾会带来危害,懂得垃圾分类的好处,养成分类扔垃圾的习惯。

(三)活动过程计划

1、总体设计:我们五(1)班共42人,已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独立处理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老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多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2、单元设计:

(1)开题活动

本单元计划用2课时完成。

(2)实践活动单元

本单元计划两周课外活动,2课时课内指导。

(3)交流评价活动单元

本单元计划2课时完成。

(4)成果展示活动单元

本单元计划2课时完成。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第一课时主题生成课

一、问题导入

(一)激趣导入

(二)创设情景

1、激情导入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

师配乐描述: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地球上,是地球妈妈孕育了一切生命。看看我们的周围多美!小鸟在歌唱,花儿在微笑,小朋友们在欢快地做游戏……但是有些人只顾着为自己,不顾对地球妈妈的保护,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画面。(2)播放情景:让我们看看人们乱丢垃圾的图片吧!

让我们来看

看人们乱丢

垃圾的图片

吧!

2、引发问题

(1)组织谈话讨论。

看到街道上,小区里垃圾成堆,校园里纸片飞扬,工厂前浓烟滚滚,这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怎能不让我们心痛!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又怎么能忍心看到她备受摧残呢?面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情况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指出池塘边、马路上、公园里等都有乱扔垃圾的情况。

二、生成主题

(一)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我们可以就这方面进行一个调查活动。同学们讨论一下,看用什么主题好。

(二)提炼主题

经过师生讨论:最终形成本次调查活动的大主题:“认识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这个大主题,还可以分成哪几项小主题进行调查呢?学生们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学生1:我想知道垃圾是怎么来的。

学生2:垃圾可以分成哪几类呢?

学生3:这么多垃圾,该怎么处理呢?

学生4:学校的垃圾情况是怎样的呢?

……

学生们热烈讨论,非常踊跃。

三、分解话题

(一)列举

同学们围绕刚才生成的主题,根据自己生活与知识经验,四人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调查一下,各组把自己可以想到的方面写出来,并在黑板上展示。(有意识类似的放在一起)

(二)分类

由于学生提出的专题太多,有些是重复的,有些概括性不大,所以我们只能进行归类。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能想出这么多点子来,但我们总不能分成10多个小组去活动吧?而且同学们注意看看,有没有发现有些问题或想法是相近?我们想办法归归类,筛选出几个方便操作的小主题来进行活动。

(三)归纳出小主题

经过师生的讨论,最后定出了以下四个小主题:

1、校园垃圾的来源;

2、侦察家庭垃圾;

3、垃圾的分类;

4、校园分类垃圾箱的设计

(四)全班讨论填写小组专题介绍的资料。

1、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专题小组

蔡炜程等同学对校园垃圾的来源很感兴趣,想对这方面进行调查。

张姗等同学很想了解家庭垃圾的情况。

蔡俊远等同学想知道垃圾分类的情况。

潘婉婷等同学想了解校园垃圾箱设计是否合理。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了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介绍资料。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指导。

我结合垃圾的来源这一专题,在全班进行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做好分工。

(3)小组初拟方案

各小组讨论设计小主题活动方案,教师巡视给予一定的指导。

(4)简单交流方案

(有的小组已想出几项小组活动内容,而有的小组还在争论与思考中。)教师在巡视中选择了两个较完善的方案作全班交流,适时地对活动的内容,活动方法的进行点评和指导,对于一些不太可行的活动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四、组织活动

(一)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二)反馈交流,梳理问题。板书:(1)校园垃圾的来源;(2)侦察家庭垃圾;(3)垃圾的分类;(4)校园分类垃圾箱的设计。

(三)以“校园垃圾的来源”为例,通过具体途径初步了解校园垃圾各方面的有关情况。

1、了解校园垃圾的来源。

(1)校园垃圾的来源,你们能通过哪些方法来了解呢?

(2)出示身边的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确了解的途径。

(3)师小结:实地调查法、访问身边的同学。

2、前面我们知道了用实地调查法来了解校园垃圾的来源,那么关于侦察家庭垃圾;垃圾的分类;校园分类垃圾箱的设计等方面,你们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1)引导反馈交流,随机出示有关内容:

实地调查,采访老师和同学,亲自动手实践。

(3)教师小结:除了实地考察法,我们还可以运用调查采访、上网查询、收集数据等方法。

(4)出示活动方案表。

“认识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5)组长领取活动记录表,落实各组分工。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活动过程安排,布置课后活动要求和安全事项。

3、初定方案。

4、简单交流方案。

五、做好以下准备:

(一)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

(二)精心策划,合理选择活动地点,并提前与村委取得联系。

(三)提供获取信息的相关渠道,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提供学生所需的相关工具,如照相机等。

(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并做好详细的分工。

(六)时刻注意活动的安全保障问题,长期备有常见药品和药具。

第二课时完善计划、提出设想

一、确定班探究活动规划如下:

班级各组分工情况

1、小精灵组

组长;蔡炜程组员:蔡华生蔡梓恒苏振贤苏翠萍蔡乐彦马炜文刘钧婷梁嘉文胡发濠

2、恐龙组

组长:蔡俊远组员:蔡溢烽蔡梓晴蔡梓锋蔡炜晴蔡展强蔡永升蔡嘉颖蔡思婷曹静

3、花仙子组

组长:潘婉婷组员:蔡博贤蔡紫筠蔡婉霞蔡俊豪苏梓源蔡颖湘蔡纪亮蔡炜霞蔡舜文陈建勇

4、海啸组

组长:张姗组员:诸晓媚韦韩陈乐怡薛嫦婧周煜涛黄鑫陈彦帆曾丽娜李娇曾伟琪

二、教师指导交流小组探究方案,完善方案。

1、小组介绍本组方案。

2、同学评价并提出建议。

3、教师指导评价。

4、各小组制定修改完善方案。

小精灵组的活动方案表

“认识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小组内要团结合作,如有分歧,要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实地考察时要小组统一行动,不能单独行动。

3、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并做好详细的分工。

4、时刻注意活动的安全保障问题。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第三课时各小组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一、小精灵组调查校园垃圾的来源

2、全校十二个班,每班随机抽出五名同学进行访问。

(1)苏振贤负责采访低年级的同学;

(2)苏翠萍负责采访中年级的同学;

(3)胡发濠和梁嘉文负责采访高年级的同学。

二、恐龙组侦察家庭垃圾

1、明确侦察内容,制订侦察计划

(1)开展小组讨论:怎样能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情况?

①、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垃圾及其危害的照片或报道,引起学生关注,提出侦察家庭垃圾的任务。

②、提示:怎样能将家里每一个人每天扔掉的垃圾都记录下来?需要记录哪些内容、请家人配合完成记录工作,从垃圾的种类、数量或重量等方面反映家庭垃圾的产生情况

③、安排专人记录每位同学的发言

(2)、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家情况,确定个人侦察行动如何进行。

2、开展侦察行动

(1)、督促家人每次扔垃圾时在登记表填写好。

注意观察家人处理垃圾时行为习惯,查阅有关书刊、上网或采访有关人士,了解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知识。

(2)、对每天的垃圾产生情况作统计。

按垃圾的性质或自定分类标准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3)、总结一周情况,并对所产生的垃圾作归类。

3、分析家庭垃圾的产生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1)、分析垃圾的种类、数量等情况以有家人是否存在一些不好的做法。

(2)、针对发现的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

提示学生解决办法应该容易实现,而且家里人也容易接受。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各自家中的垃圾情况。

三、花仙子组搜集垃圾分类的资料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堆肥、资源返还。

2、小调查汇报交流

(1)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

师: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有哪些危害?

(A)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B)全班交流:

(C)师小结:

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我们每天都以非常可观的数量生产着垃圾,而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被堆放在垃圾场。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多种处理措施,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那么你知道垃圾可以怎样分类?怎样处理吗?

(2)小组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垃圾的处理方法。

(A)学生讨论: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B)小组代表发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为三类:

一类是有机垃圾:又称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二类是无机垃圾:又称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三类是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废油漆桶等。

师:垃圾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是被邀请的管理员,你认为垃圾该怎样处理?生:A、把垃圾丢进大海里。B 、把垃圾烧掉,用它来发电。C、用垃圾制作工艺品。

师小结:过去处理垃圾的最好办法是垃圾填埋沤肥,可是现在有一些垃圾有毒,一些垃圾分解时间太长,不能沤肥,最好是先将垃圾分门别类处理。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碟吃掉。

四、海啸组进行校园分类垃圾箱的设计调查。

1、调查校园垃圾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各处垃圾箱里都有哪些垃圾。

(2)、观察校园现有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处。

3、设计分类垃圾箱

(1)、思考分类垃圾箱的设计方案

(2)、完成设计图

4、完善设计

从实用性、美观性方面对设计作进一步完善。

第四至六课时主题队会和垃圾分类大行动

一、我们班开展了“认识身边的垃圾”的主题队会

1、小精灵组

组长;蔡炜程组员:蔡华生蔡梓恒苏振贤苏翠萍蔡乐彦马炜文刘钧婷梁嘉文胡发濠

我们组介绍了可回收垃圾的知识。

2、恐龙组

组长:蔡俊远组员:蔡溢烽蔡梓晴蔡梓锋蔡炜晴蔡展强蔡永升蔡嘉颖蔡思婷曹静

我们组介绍了不可回收垃圾的知识。

3、花仙子组

组长:潘婉婷组员:蔡博贤蔡紫筠蔡婉霞蔡俊豪苏梓源蔡颖湘蔡纪亮蔡炜霞蔡舜文陈建勇

我们组介绍了厨余垃圾的知识。

4、海啸组

组长:张姗组员:诸晓媚韦韩陈乐怡薛嫦婧周煜涛黄鑫陈彦帆曾丽娜李娇曾伟琪

我们组介绍了有害垃圾的知识。

各小组纷纷发表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二、垃圾分类大行动

垃圾收购场面

时间:2012年9月22日地点:学校回收场地

热闹,却秩序井然。.

中队长:“请大家自觉排好队伍,按顺序一个一个来。”

回收干事:“同学们,我们们班今天真不错,送来的全都是可回收垃圾,真棒!”

计量员:“是啊,真了不起,又送来了1纸篓可回收垃圾,这周的冠军班级肯定是我们班了!”

学生:“耶!如果我们保持住这样的回收质量,这周的冠军就属于我们了,我马上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学生:“啊?看来我们班可要加油了,回去我得动员我们班的同学去校园里收集垃圾,今天回家也给家里的垃圾分分类,明天可以把回收垃圾拿到学校里来。”

“好主意!好主意!”

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我们排着队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箱。

有害垃圾放到这。

我们小组手上的属于可回收垃圾。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单元

第七课时各小组交流评价

一、校园垃圾的来源:主要是同学们早上吃早餐的垃圾袋、饮料瓶,书写的废纸等。

二、侦查家庭垃圾:对每天的垃圾产生情况作统计。

1、按垃圾的性质或自定分类标准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2、、总结一周情况,并对所产生的垃圾作归类。

3、分析家庭垃圾的产生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1)、分析垃圾的种类、数量等情况以有家人是否存在一些不好的做法。

(2)、针对发现的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

提示学生解决办法应该容易实现,而且家里人也容易接受。组织全班同

学交流各自家中的垃圾情况。

三、校园分类垃圾箱的设计:总结调查校园现有垃圾箱时发现的问题,并从

此出发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1、校园现有垃圾箱发现的问题有:

(1)、垃圾箱容积太小,很容易就装满了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快就

会垃圾散落一地,很不雅观。

(2)、垃圾箱没有盖子,垃圾的恶臭味会满天飞。

2、设计校园垃圾箱

参考别人设计的垃圾箱(美观实用的垃圾箱)

四、垃圾分类:我们懂得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触目惊心的画面

一、我们搜集到的垃圾分类知识:

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玻璃、金属、塑料等;澳大利亚一般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等等。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堆肥、资源返还。

2、小调查汇报交流

(1)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

师: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有哪些危害?

(A)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B)全班交流:

(C)师小结:

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我们每天都以非常可观的数量生产着垃圾,而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被堆放在垃圾场。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了多种处理措施,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那么你知道垃圾可以怎样分类?怎样处理吗?

(2)小组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垃圾的处理方法。

(A)学生讨论:垃圾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B)小组代表发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为三类:

一类是有机垃圾:又称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二类是无机垃圾:又称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三类是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废油漆桶等。

师:垃圾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是被邀请的管理员,你认为垃圾该怎样处理?生:A、把垃圾丢进大海里。B 、把垃圾烧掉,用它来发电。C、用垃圾制作工艺品。

师小结:过去处理垃圾的最好办法是垃圾填埋沤肥,可是现在有一些垃圾有毒,一些垃圾分解时间太长,不能沤肥,最好是先将垃圾分门别类处理。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碟吃掉。

二、垃圾分类大行动

各小组纷纷发表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我们排着队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箱。

有害垃圾放到这。

我们小组手上的属于可回收垃圾。

(附)《认识身边的垃圾》活动评价表

年10月

附:学生的活动感受:

有趣的“认识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

螺山小学五(1)班张姗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认识身边的垃圾”。它,就像一扇天窗,让我们拥挤着探出小脑袋,看一看窗外繁华的世界。

这次活动主题是“认识身边的垃圾”,我们从中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垃圾,懂得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当我们看到一些乱扔垃圾不好的现象,不单影响了环境卫生,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开展这次有趣的“认识身边的垃圾”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虽然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在整理我们调查数据时,面对一大堆的纸条我们不知从哪里下手……可是同学们都努力克服了。

这个活动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地球,就要从垃圾分类开始,从我做起。

第四部分反思建构

这次“认识身边的垃圾”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几个环节“侦察家庭垃圾”、“校园分类垃圾箱”、“主题队会和垃圾分类大行动”,锻炼了老师的指导能力。最重要的让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锻炼,能力的培养与测试自我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个性得到张扬,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人类制造出来的垃圾有多庞大,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有多严重,并意识到合理处理垃圾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立了“认识身边的垃圾”的

观念。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的新型课程,“合作学习”作为它的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现在非常时髦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个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求实现“合作学习”。可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合作更多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很少真正实现“合作学习”。这使我想起一个人人都熟知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直以来从成人到孩子都缺乏合作的意识。但是现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二、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没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总是想一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总是让他们学到许多学科知识,但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做的太少了。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要一味地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更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的,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访问、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以及怎样处理垃圾等。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