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藻简介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硅藻简介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硅藻简介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硅藻简介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硅藻简介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硅藻是广泛存在于水域中的一类微小植物,它们有硅质组成的细胞壁,能够在细胞死后长期存在,也是鉴定硅藻种类的重要依据。环境可以对生物产生影响,而生物也可以改变和反映环境。硅藻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极其敏感,现已查明有相当多的硅藻种只能生存在狭小的水环境条件(温度、酸碱度、营养盐、金属离子浓度等)下,并发现了一些指示环境的硅藻代表种类。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环境因子对硅藻群落的影响机制,建立硅藻组成与水环境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最终用硅藻组成变化来指示相关环境因子,进而判断水质好坏。本文提借鉴了八种以硅藻为指示生物的常用指数方法,运用数学公式用来定量分析和指示水体的健康状况。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硅藻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硅藻;水环境监测;指示生物;指数方法;富营养化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Diatoms

Abstract: Diatoms are a class of small plants and widespread in the waters, they have cell walls composed of silica,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diatom species. Environment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 biology, and organisms can also reflect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 .Diatoms are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pecies can only survive under special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temperature, pH, nutrients, metal ion concentration, etc.), and some diatoms are representative species as indic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mechanism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can influence diatom community ,to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state of diatom composi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condition,we use the changes of the composition of diatoms to indicate rela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n to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This article provides eight common methods with biotic index ,using mathematical formula to do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o evaluate water health. In addition, it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other applications of diatoms.

Keywords: diatoms;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dicator organism; index method; eutrophication

1 硅藻在生物学中的分类

硅藻是藻类中的一大类,隶属植物界硅藻门,它们由硅质细胞壁组成的上、下壳嵌套形成。硅藻细胞壁,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硅藻细胞壁上都具排列规则的花纹:点纹、线纹、孔纹、肋纹等[ 1 ]。一般鉴定硅藻标本时,依据壳面观和带面观特征,主要是壳面观形状,壳缝纹饰及角或刺等[ 22]。淡咸水中均有分布,营浮游或底栖生活。它们可分为中心纲和羽纹纲。

中心纲(Centricae)

细胞壳面多有辐射状射线或边缘有装饰,内含多个叶绿体,无壳缝,可形成休眠孢子和游动精子,精子有单条华而不实的鞭毛,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中心纲以细胞主体为一级分类特征,细胞突出物为二级分类特征[ 22 ]。

细胞圆盘形,鼓形,无角状突起——圆筛藻目(Consinodiscales)

细胞长圆柱形,小盒形,有角凸或刺突—长圆柱形,具长角/棘刺——根管藻目(Rhizoleniales)

小盒形,具两个以上明显的圆形隆起或角状突起,具长棘刺——盒形藻目(Biddulpiales) 羽纹纲(Pennatae)

细胞壳面呈羽纹状多无装饰,内含一到两个叶绿体,有壳缝,游动精子无鞭毛,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分类主要依据壳缝的形态和纹路[ 22 ]。

无真正壳缝,仅具假壳缝——无壳缝目(Araphidinales)

一面有壳缝,一面无或具假壳缝——单壳缝目(monoraphidinales)

两面都有壳缝,但壳缝不发达,很短,仅位于壳面两端的一侧——短壳缝目(Raphidinales) 两面都有壳缝,壳缝发达成线形——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

两面都有壳缝,壳缝为管壳缝——管壳缝目(Aulonoraphidinales)

2 硅藻的采集和鉴定

硅藻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类植物,采集难度不大。但由于它们有特殊的硅质外壳,加之种类繁多,鉴定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经过较负责的处理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分类鉴定[ 1 ]。

2.1硅藻的采集

浮游硅藻用浮游生物采集网(25号为64 μm ,自制网为20 μm )在水体表层拖网,也可用采水器。底栖硅藻采集时要靠近水体的底部,在浅的溪流中选取一定量底质刮取,也可以使用挂片悬浮于水中进行采集[ 22 ]。

2.2硅藻的鉴定观察

有的硅藻的纹饰大而明显,如羽纹藻、双菱藻等,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基本可以看清,但大多需要处理后才能高倍显微镜(用100倍油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和计数[ 2 ]。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硅藻水样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破坏和去掉细胞内含物,然后加一滴水或稀甘油,即可观察,虽然这种方法不能把内含物去净,但比不处理时要好得多。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对硅藻细胞进行酸化处理,然后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和计数:

1.水样摇匀后定量注入试管中

2.先加等量浓硫酸后滴加等量量浓硝酸

3.加热至样本变白液体无色,冷却后沉淀或离心

4.吸出上层清液,加入重铬酸钾饱和溶液

5.蒸馏水重复洗4~5次,每次换水时必须沉淀24h,或离心5min

6.用pH试纸测试,直至中性,吸出上清液,可加95%的酒精保存,以待观察。

7.欲作永久封片,可吸1滴标本液的标本于干净的盖玻片上,并在酒精灯上烤干,再加1

滴二甲苯于其上,随即加1滴加拿大树胶或苏合香脂等封片胶。将有胶的一面反转,贴于载玻片上,待胶干后即可观察和长期保存。

3 生物的环境指示作用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可以对生物产生影响,生物也可以改变和反映环境[ 3 ]。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水体健康状况及水生态系统供养生物的能力。而常规的化学监测手段难以从整体水平对水质进行客观监测和评价。因此,需要发展快速、高效的生物监测技术, 实现由污染监测向生态监测的转型。其中选取合适的环境指示生物很关键[ 4 ]。

3.1 为什么选择硅藻作为指示生物?

硅藻是一种光自养型藻类, 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且对水环境条件变化极其敏感,现已

查明有相当多的硅藻种只能生存在狭小的水环境条件(温度、酸碱度、营养盐、金属离子浓度等)下。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环境因子对硅藻群落的影响机制,建立硅藻组成与水环境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最终用硅藻组成变化来指示环境因子的改变情况,进而判断水质好坏。

一方面,污染物对硅藻的影响可发生在各个生物组建水平,如亚细胞和细胞结构、形态、生化和生理、种群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方面[5]。另一方面,水环境化学状态的变化会使一些种类的增长受到限制,甚至消亡,如一些种类的生长增殖得以加速, 成为优势种,而使另一些种类退化甚至消失[ 6 ]。因此,某一种类的消失或增殖都对应着环境条件某一方面的变化。

4 硅藻中的一些环境指示种

目前,硅藻群落组合特征在指示和监测湖泊营养演化方面的重要性已被古湖沼学研究结果所证实[ 7 ]。 2000年欧盟水框架指导委员会将硅藻推荐为水环境整治决策中确定营养水平的生物指标,法国则以硅藻生物指数为标准方法来监测水体质量[ 8 ]。

4.1 清洁指示种

微小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 、圆瘤棒杆藻( Rhopalod iagibba) 、结膜窗纹藻( Epithem iaadnata) 、念珠等片藻(Diatom amoniliformis)等则生活在总磷浓度低的水体中, 指示贫营养状态[ 1 ]

4.2 污染指示种

沟链藻(Aulacoseira alpigea) 、梅尼小环藻(Cyrclotella meneghiniana ) 、极小异极藻( Gomphonem aparvkulum ) 、微型舟形藻(N avicula subminiscula) 、普通菱形藻(Nitzsch iacommunis) 、小型冠盘藻(S tephanodiscus parvus)等[ 1 ]。

4.3 特殊环境指示种:

如广缘小环藻则是酸化水体常见的硅藻种,箱形桥弯藻、尖针杆藻等为清洁带指示生物,对污染敏感。亚平滑曲壳藻、冬季等片藻为中污带指示生物,具一定的耐污性。微小异极藻、谷皮菱形藻为多污带指示生物,且耐污性强。冬生等片藻和等片藻可作为净泉水的指示生物。肘状针杆藻和草鞋形波缘藻分别是重金属锌和酚污染的指示生物。普通等片藻为油污染的指示种[ 1 ]。

5 以硅藻为指示生物的各种指数方法

近30年来,大量以硅藻为指示生物的指数方法相继被提出并不断改进,如特殊污染敏感指数(SPI) 、水生环境腐殖度指数( SI) 、生物硅藻指数(BDI) 、硅藻模型相似性指数(DMA) 、硅藻属指数(GI) 、硅藻组合有机污染指数(DAI) 、富营养化硅藻指数(TDI) 、湖泊富营养化硅藻指数(TDIL)等,广泛应用于水体质量评价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判定[ 9 ]。

总体而言,这些指数方法分为两类,一类为综合评价水体清洁状态的指数,另一类为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数[ 10 ]。

5.1 富营养化硅藻指数 (TDI)(trophic diatom index)(Kelly & Whitton, 1995)

TD I通过统计硅藻种对富营养化的敏感程度来评价水体富营养状态

a: abundance or relative abudance

v: indicator value (1-3) (can omit this parameter)

i: pollution (nutrient) sensitivity (1-5)

TDI=[1,5],最大值显示是富营养水体。

TDI/100指的是100进制的营养状态指数,利用Zelinka and Marvan方程得出加权平均敏感度(WMS: Weighted Mean Sensitivity),然后通过公式TDI=(WMS*25)-25即可以得出来100进制的营养值。由于指示种的赋值意义不是太大,因此可以将其忽落不计[ 11 ]。公式:

5.2特殊污染敏感指数SPI (specific polluosensitivity index) or IPS (indices of pollosensitivity)

其中a代表丰度,v代表指示种权值,i代表对污染的敏感度。超过1300种硅藻都可以使用此指数,最大值5显示是清洁水体[1-5] [ 12 ]。

DES/5 (Descy, 1979) ,此公式与SPI使用同样的计算公式,仅仅是specific sensitivities (i)和Indicator value (v) 有所不同。

5.3 斯氏指数(斯拉第赛克)SLA (Sladecek’s Index) (Sladecek, 1986)

而改良斯氏指数(SID) (saprobic index)(Rott et al., 1997) 改变各个物种的污水值。

其中a代表丰度,v代表指示种权值,s代表污水值

勒(克莱赫)-马(肯特)指数 LMI (Leclercq and Maquet Index) (Leclercq and Maquet, 1987) or L&M/5这个指数从Sladecek的SLA指数发展而来,只不过使用了不同的Saprobic value and indicator value。以上各个指数反应的是有机污染(organic pollution) [ 13]。

5.4 硅藻属指数( a generic index of diatom assemblage, GI)

GI需鉴定曲壳藻属(Achnan thes) 、卵形藻属Cocconeis) 、小环藻属( Cyclotella ) 、桥弯藻属( Cym bella ) 、直链藻属(M elosira ) 、菱形藻属(N itzschia) 6个优势属,并计算出各自的丰度值, GI值即前三者与后三者的丰度比[ 12]。

前三者喜欢生活在清洁水体中,而后三者偏向于生活在受污染的水中。因此,指数值越高说明水体受污染程度越轻,反之水体污染越严重[ 12 ]。

GI只适用于亚热带、热带地区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有明显的地域限制。 GI只需将硅藻鉴定到属这一级别,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且与其他的硅藻水质指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数据可信度较高。

5.5 硅藻模型相似性指数( diatom model affinity, DMA)

DMA通过模拟自然状态下的硅藻群落组成,计算现实水体的硅藻群落组成与模拟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来评价水体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m 为模拟群落中种i的百分比; r为现实群落中同一种的百分比; n为硅藻种数目。相似百分比越高,表明水体所受污染越轻,反之水体污染越严重[ 14]。

DMA没有地域限制,但只适用于气候条件稳定的地区,主要用于监测点源排放的营养物和有机污染物,指数中建立的模拟硅藻群落只适用于特定地区。在使用DMA之前,需要调查清楚整个地区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时水体中存活的硅藻种类和丰度,难度较大,为该方法的主要不足[ 15]。相比其他生物指数,DMA适用于多变量分析,以及在不同等级尺度评价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干扰程度[ 16 ]。

5.6 生物硅藻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BDI)

Coste等提出的BD I依赖于838 种污染敏感度不同的关键种,通过计算各种类的丰度及在7级水质梯度中出现的概率,推导指数值,评价水体质量。计算过程如下:BD I = 1 ×F(1) + 2×F(2) + 3 ×F(3) + 4 ×F(4)+5 ×F( 5) + 6 ×F(6) + 7 ×F(7)式中F( i) 为给定种x在i级水质中出现的概率,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Ax 为种x的丰度; Px ( i)为i级水体中种x存在的概率; Vx 为种x的生态幅大小; n为丰度>0. 75%的属种数量。

式中, Pclass( i)为i级水质环境中各种存在的概率; N ( i)为i级水质中各种出现的数量; A( i) 为各种的堆积丰度; N sites( i)为i级水质中采样点的数目。

BD I涉及的硅藻种类丰富,包括不同pH 值、盐度及热带地区水体中生存的硅藻种类和一些常见种类的异常形态] ,因而适用范围广,涵盖温带、热带地区,可用于酸化严重、盐度高的水体,且对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物变化有明显指示作用[ 17 ]。另外,BD I还包含14种水质参数 ,为目前最稳定的指数之一,已被法国当作标准方法定期监测水体质量[ 20 ] 。

但是BD I指数需将硅藻鉴定到种,工作繁琐,难度大,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

5.7 湖泊富营养化硅藻指数( Trophic Diatom Index for Lakes, TDIL)

基于浮游硅藻呈现出来的对总磷浓度生态最佳值和忍耐值特征的指数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水体生态位值来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k 为种k的丰度; sk 为种k的敏感度; vk为种k的营养指数。TD IL值在0~5之间变化,值越高,说明水体生态状况越好,富营养化程度越轻[ 21 ]。

TD IL值分级及营养化程度见下表:

TD IL只适用于海拔低、水浅、盐度及营养物本底值高的湖泊,不适用于淡水湖泊,目前仅在较小范围内应用,方法可靠性还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内验证[ 18 ]。

5.8. 营养指数( diatom index or trophic index,DI)

D I为一种通过权重来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 i 为种i的丰度; Gi 为种i的权重; Ti 为种i的营养状态; n为硅藻种总数。

D I值在1 ~5之间变化,与湖泊营养程度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D I主要用于小型湖泊的短期监测,可得到水体营养状态空间的高分辨率变化情况,与大型水生植物指数法得到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不适用于水体的长期监测[ 19 ]。

6 硅藻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因为硅藻在水体中广泛和大量的分布,加上它们具有能够长久保存的玻璃状的硅质外壳,使他成为在研究化石和活体生物方面的理想工具,并且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8]。‘硅藻得到广泛应用的例子包括:环境指示物、石油勘探、法庭检验、古湖沼学、生物地理学等。然而,它们最为重要的应用表现在分析生态环境方面,诸如气候变化、土地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8]。

结论:水环境化学监测结果随时间会发生起伏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化合物发生分解、

沉积等反应,以及降雨、蒸发等引起污染物浓度变化[ 1 ]。这一系列复杂变化给采用化学方法监测水体质量带来了困难,而且每个化学指标所反映的仅仅是采样这一时间点的情况[ 2 - 4 ] ,因而常规的化学监测手段难以从整体水平对水质进行客观监测和评价[ 4 ]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水体健康状况及水生态系统供养生物的能力[ 5 ] ,需要发展快速、高效的生物监测技术, 实现由污染监测向生态监测的转型[ 6 ]。硅藻为单细胞藻类群落,对水体温度、pH值、电导率、营养盐浓度等变化极敏感[ 7 ] ,在判别水体污染程度、评价水体富营养状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8 ] ,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均有相关报道[ 2 - 3, 9 - 12 ] 。目前,硅藻群落组合特征在指示和监测湖泊营养演化方面的重要性已被古湖沼学研究结果所证实[ 13 ] , 2000年欧盟水框架指导委员会将硅藻推荐为水环境整治决策中确定营养水平的生物指标[ 12, 14 ],法国以硅藻生物指数为标准方法监测水体质量[ 12 ] ,而国内的相关报道较少[ 15 - 16 ]。文章介绍了将硅藻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有代表性的硅藻指数法的计算过程、适用条件等,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及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此外,硅藻在环境指示、石油勘探、法庭检验、古湖沼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俊琢,张成君.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

术,2009,21(5):12-16.

2)丁蕾,支崇远. 环境对硅藻的影响及硅藻对环境的监测[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006, 24 (3) : 13-16.

3)房英春,田春,肖友红.苏子河浮游藻类多样性与水质的生物评价[ J ].水利渔

业,2007,27(1):57-93.

4)胡胜华,高云霓,张世羊,周巧红,徐栋,吴振斌. 武汉月湖水体营养物质的分布与硅藻的

生态指示[ 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3): 856-864.

5)齐雨藻,黄伟建,骆育敏,等. 用硅藻群集指数(DA Ipo)和河流污染指数(RP Id)评价珠江

广州河段的水质状况[ J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6 (4) : 329 - 335.

6)董旭辉,羊向东,王荣.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硅藻指示性属种[ J ].中国环境

科学, 2006, 26 (5) : 570 - 574.

7)张宁红. 太湖流域生态安全监测体系的构建[ J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8, 20 (3) :

1 - 5.

8)EDITED BY E.F.STOERMER AND JOHN P.SMOL. The Diatoms: Applications for The

Enviromental and Earth Sciences[M].Americ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9)TAYLOR J C, VAN2VUUREN M S J, P IETERSE A J H. The app lication and testing of

diatom2based indices in the Va al and Wilge Rivers, South Africa [ J ]. Water SA, 2007, 33 ( 1 ) : 51- 60.

10)BATE G, SMA ILES P,ADAMS J. A water quality index for use with diatoms in the

assessment of rivers[ J ]. Water SA, 2004, 30(4) : 493 - 498.

11)TAYLOR J C, PRYGIEL J,VOSLOO A, et al. Can diatom2based pollution indices be

used for biomonitoring in South Africa: A case study of the CrocodileWest andMarico watermanagement area[ J ]. Hydrobiologia, 2007 (592) : 455 - 464.

12)HARD INGW R,ARCH IBALD C GM, TAYLOR J C. The relevance of diatoms for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n South Africa: A position paper[ J ]. Water SA, 2005, 31 (1) : 41 - 46.

13)BRENT J B, COCQUYT C, CATHER INEM. Benthic diatoms as indicators of

eutrophication in trop ical streams[ J ]. Hydrobiologia, 2006 (573) : 75 - 87.

14)POTAPOVA M G, CHARLESD F. Benthic diatoms in USA rivers: distributions along

spatial and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J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2002 (29) : 167 - 187.

15)DESCY J P. A new app roach to water quality estimation using diatoms[ J ]. Nova

Hedwigia, 1979 (64) : 305 - 323.

16)WU J T. A generic index of diatom assemblages as bioindicator of pollution in

the Keelung River of Taiwan[ J ]. Hydrobiologia,1999 (397) : 79 - 87.

17)WU J T, KOW L T. App licability of a generic index for diatom assemblages to

monitor pollution in the trop ical River Tsanwun,Taiwan[ J ].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02 (14) : 63 - 69.

18)COSTEM,BOUTRY S, ROSEBERY J T, et al. Imp rovements of the BiologicalDiatom

Index(BD I) : Descrip tion and efficiency of the new version (BD I - 2006 ) [ J ].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9(9) : 621 - 650.

19)KOVACS C S, BUCZKO K, HAJNAL E. Ep iphytic, littoral diatoms as bioindicators

of shallow lake trophic status: Trophic Diatom Index for Lakes( TD IL) developed in Hungary[ J ]. Hydro biologia, 2007 (589) : 141 – 154

20)辛晓云,杨文杰,张红,等. 内蒙古岱海水质的硅藻生物指数评价[ J ]. 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23 ( 3 ) : 263- 266.

21)吕亚红,顾泳洁. 苏州河沉积物中的硅藻及其污染指示作用[ J ]. 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 (10) : 633 - 637.

22)XXX,等.暨南大学水生所,硅藻教学课件.

水环境保护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1)水环境的监测、调查与试验,已获得水环境分析计算和研究的基础资料; (2)对排入研究水体(称受纳水体)的污染源的排污情况进行预测,称污染负荷预测,包括对未来水平年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域径流污染负荷的预测; (3)建立水环境模拟预测数学模型,根据预测的污染负荷,预测不同水平年研究水体可能产生的污染时空变化情况; (4)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全面认识环境污染的历史变化、现状和未来的情况,了解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为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5)进行水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最优化原理与方法,提出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最佳方案; (6)环境保护的最优化管理,运用现有的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 2.污染物: 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包括能量),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他们造成了水体污染,于是他们被称为污染物。 水体污染: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造成了水体污染。 3.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1)按污染物的属性分类:物理性的、化学性的和生物性的。 (2)按进入水体的污染来源分布情况分类:点源的和非点源的。 点源污染:指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他们有固定的排放口; 非点源污染:指来自流域广大面积上的降雨径流污染,如泥沙、农药、化肥等污染,常称面源污染; 线源污染:如航行的船舶的污染。 4.水污染危害 耗氧有机物污染、可溶性盐类和酸碱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比重大于4)、有毒化学品污染、水中悬浮固体、油类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 5.水体污染原因 自然污染:特殊的地质构造或者其他自然条件是一个地区的化学元素富集,或天然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某些有毒物质。 人为污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如工业污水不加处理排放,农药化肥随径流进入水体等。 纳污:污染物在水文循环中不断进入水体的现象。 自净: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地减少、消失或无害化。 6.水体自净过程: (1)物理净化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体中混合、稀释、沉淀、吸附、凝聚、向大气挥发和病菌死亡等物理作用下使水体污染浓度降低的现象; (2)化学净化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中由于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酸碱反应等化学作用下,致使污染浓度降低或毒性丧失的现象; (3)生物净化过程:是水体内的庞大的微生物群,在他们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使污染物不断发生分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的现象。 7.水的自净能力:水的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而恢复到较清洁的能力。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城市及工业企业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和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达到一定的英文水平,较熟练地运用、处理本专业的中英文资料。 2)掌握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具有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 4)掌握本专业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5)具有对水、大气、固体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6)具有对城镇和工矿企业的给排水和“三废”排放的监测、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对“三废”所造成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的基本知识与初步能力。 7)具有开展环境工程工作的初步能力。 8)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和有关标准,具有一定的执法和管理能力。

2、知识和能力结构表(含技能考核指标) 职业能力能力要素课程设置考证考级 要求 基本素质1、懂得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会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 3、具良好的身体素质; 4、具有基本的数据处理、 信息收集与处理及自学 能力。 毛泽东思想概 论、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形 势与政策、就业 指导与职业道 德教育、高等数 学、体育 国家体育 锻炼标准 达标测试 合格 外语及计算机运用能力1、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 力; 2、具有熟练运用、处理 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 能力; 3、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 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 能力。 实用英语、计算 机应用基础 江苏省应 用能力考 试A级 全国计算 机等级考 试一级B 化学分析能力1、具有化学分析的基础 理论和实验方法; 2、具有化学分析的基本 技能。 基础化学、分析 化学 监测与评价能力1、具有对水、大气、固 体和噪声污染进行调查、 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的 能力 2、具有对城镇和工矿企 业的“三废”排放的监测、 评价的能力; 3、对本专业常用分析仪 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环境化学、环境 监测、仪器分 析、环境影响评 价、室内空气污 染检测与治理 化学检验 工中级工 考核 环境治理能力1、具有对城镇和工矿企 业的“三废”所造成污染 的预防和治理的基本知 识与能力 2、具有工程制图与读图 能力; 环境微生物、水 /大气污染控制 技术、固体废弃 物处理与处置、 化工设备、化工 仪表及自动化、 环境工程CAD、 环境专业综合 废水处理 工考核 (选)

水环境治理论文水环境监测论文

水环境治理论文水环境监测论文: 永春县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摘要阐述永春县水环境现状,分析其污染原因,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以期推动生态永春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治理对策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麓,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侯,年均气温17-21℃,年均降水量1660~2100mm。水资源量十分丰富。全县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主要溪流有桃溪、一都溪、坑仔口溪、湖洋溪等4条溪流,在境内总长度168,9公里,流域面积1652.85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为9.68~20.53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4.84亿m3(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全县地表水总量8.5~18.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84亿m3,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01.4万m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9个百分点,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000m3,但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县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种水利设施累计1030处,可供水资源量为9.5亿m3。全县各行业(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牲畜用水及其它卫生绿化用水等)为2.916亿m3,占总可供水资源量的30.7%,占平均水资源量98.44亿m3(其中境内35.89亿m3,入境62.55亿m3)的3%左右。 1水环境现状

2009年5月1日,永春县环境监测站对全县10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7个断面有5个断面超过我县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执行标准,超标率为71%,其中蓬壶壶口桥、达埔东园、留安桃溪桥3个监测断面受到污染尤为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属V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生化需氧量。桃溪流域面积占全县52.38%,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全县90%的工业废水排人流域,年排放量1216万吨,以及沿溪乡镇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1440万吨;全县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全部在流域边沿,规模畜禽饲养的排泄物直接排入流域;加上农民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也增加了流域的污染,使得流域水不能再作饮用水,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另外生态环境破坏的历史欠账,至今恢复缓慢,流域水量减少,根据水文资料,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仅0.659m3/s,降低了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1工业污染 据统计,全县排人河溪的工业废水,占全县工业废水总量的90%,年排放量达1216万吨,工业废水中CODcr年排放量为2362吨。排水大户主要有永春县化肥厂、联盛纸业有限公司、宏益造纸有限公司、汉口造纸厂、穗丰、欣绿罐头厂、逢源饮料厂,还有东园、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认识资料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认识资料《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项目辅助设计、环境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环保业务推介及售后服务能力,能在环保产业和基层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一)专业服务面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工矿企业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生活和生产供水及污水处理部门、污染防治工程设计单位及各类专业环保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范围有: 1.区县市级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城镇建设单位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2.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3.企事业单位的“三废”控制与治理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4.环境管理、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工作。 5.环保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及营销工作。 (二)职业能力 1.一般职业能力亠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咼技能人才除了具备本专业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等一般职业能力,包括基础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 基础能力:在学习和自我感悟中,学会学习的方法,以便在工作中应用;逐步提高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能完成实验和运行资料的办公自动化记录和实验的设计与数据分析;能运用外语翻译工程技术文件或设备说明书,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方法能力:在学习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在诸多的信息资料中筛选有用信息,并可以把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以便于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运用;逐步掌握工作任务计划的制定能力或策划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形成与企业和单位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中,要积极与团队成员交流,尊重成员,听取成员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要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在实现自我过程中,积极奉献服务于社会。 个人能力: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形成遵纪守法、严谨自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在合理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准确剖析自我,认清社会发展形势,选择合适自己工作岗位,尽可能兼顾职业的拓展型和可持续发展性。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 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污水处理工考证试题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污水处理工实践试卷(A 卷) 1.考试时间:240分钟 2.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单位名称 3.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实验数据和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1)引起活性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哪些,其原因如何?如何克服?(10分) 答:因素:(1)水质:1)如含有大量可溶性有机物;2)陈腐污水;3)C:N 失调; (2)温度:t ﹥30℃,丝状菌特别易繁殖; (3)DO :DO 低或高都不行,丝状菌都能得到氧而增长; (4)冲击负荷:由于负荷高,来不及氧化。丝状菌就要繁殖。 (5)毒物流入; (6)生产装置存在死角,发生了厌氧。 原因:1)大量丝状菌的繁殖;2)高粘性多糖类的蓄积; 克服办法:1)曝气池运行:DO ﹥2mg/l ,15℃≦T ≦35℃,营养比注意; 2)沉淀池要求不发生厌氧状态; 3)回流污泥活化; 4)调整好MLSS; 5)变更低浓度废水的流入方式; 6)不均一废水投入方法; 7)对高粘性膨胀投入无机混凝剂,是他相对密度加大些。 (2)有一工厂的污水量Q=200m 3/h ,BOD 5为300mg/l ,NH 3-N 的含量为5mg/l ,问需要补充多少氮量?(以含N20%的工业用(NH 4)2SO 4计算(10分) 解:BOD 5:N=100:5,则N= BOD 5×5/100 所以所需N 量为300×5/100×200=3000g/h=3kg/h 由于废水中已有N 量为5×200=1000g/h=1kg/h 所以每小时需补充2kg 的N 量。 换算成(NH 4)2SO 4为2/20%=10 kg/h 地区 准考证号 姓名 单位名称 …………考………生………答………题………不………准………超………过………此………线……………

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水环境监测与分析 班级:水环境监测与分析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水环境监测与分析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水环境监测与分析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竞赛工艺设计试卷

“2014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任 务 书 二O一四年四月

选手须知 1、任务书共4页,附录2页。如出现任务书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裁判示意,并进行任务书的更换。 2、参赛团队应在1 小时内完成任务书规定内容;选手在给定答题纸上完成设计及计算内容。 3、选手提交的答题纸用工位号标识,不得写上姓名或与身份有关的信息,否则成绩无效。

1、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已知某污水处理厂,格栅设计工艺参数如下:最大设计流量0.25m3/s,总变化系数1.50,栅条间隙20.0mm,格栅倾角60°,过栅流速0.8m/s,栅前水深0.40m,栅条采用Φ=0.01m圆钢,栅前渠超高0.3m,进水渠宽0.70m,栅渣量0.06(m3/103m3污水)=6×10-5(m3/m3污水)。 试计算该格栅的:(1)间隙数(取整数);(2)有效宽度(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3)水头损失(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4)栅后槽总高度(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有效数字);(5)总长度(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有效数字);(6)每日栅渣量(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有效数字)。

2、斜流式沉淀池设计及计算 已知某污水处理厂除沉池采用升流式导向流斜管沉淀池,其设计参数如下:最大设计流量710m3/h,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1.50,斜管斜长1m,斜管倾角为60°,设计表面负荷4m3/(m2·h),进水悬浮物浓度为250mg/L,出水悬浮物浓度为125mg/L,污泥含水率为96%,斜管区上部水深0.70m,污泥斗中污泥储存时间为2d,污泥容重为1.0t/m3,污泥斗底边长为0.80m,泥斗倾角60°,超高为0.30m,斜板区底部缓冲高度为0.764m。 试计算沉淀池以下参数:(1)沉淀池水面面积(取整数);(2)池子边长;(3)斜管高度(保留小数点后是三位有效数字);(4)池内停留时间(取整数);(5)污泥区所需容积(保留小数点后是二位有效数字);(6)污泥斗高度(保留小数点后是二位有效数字);(7)污泥斗容积(保留小数点后是二位有效数字);(8)沉淀池总高度(取整数)。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专业代码:600101 所属院系:化学工程系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始建于2004年,同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2005年开始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学生,现有在校生127人。生源全部来自江苏省内。 本专业拥有一支双师素质高、梯队完善、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名,校内兼课教师1名,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名,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的57.1%,讲师3名;中青年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3人,占中青年教师的75%。现有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6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100%;行业、企业专家、一线能工巧匠在内的兼职教师7名,占50%;专兼教师总人数14人。 本专业团队教科研水平较高,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院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项,编写校内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5本。教学设施完备,处于同行领先水平。 本专业建有较为齐全完善的校内实训室,包括建设有一个省级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分中心、化学物料识用与分析实训分中心、工业分析实训分中心、化工模型展示及管道拆装实训分中心、化工单元过程实训分中心、化工设计实训分中心、化工仿真实训分中心等8个校内实训分中心,共65个实训室,总资产达1443.67万元,总面积6720平方米,完全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其中校企合作共建的省级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分中心为本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实践平台。2009年以化学及分析检验主干实训平台为主的“应用化学实训中心”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改善办学条件,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在行业企业规模及性质等方面基础上,我院先后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扬州联环药

( 公司治理)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规程

(公司治理)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规程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GZ-2017007 赛项名称: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英语翻译: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Water Environment 赛项组别:高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环保产业 二、竞赛目的 为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提升作用,促进高职学校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进程,以满足社会对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本赛项,考核学生的水环境的监测、水样配制与测定、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污水处理设备装调、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污水处理装置的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环保水、气、声、渣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安全意识、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引领作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社会培养水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人才。 三、竞赛内容 本竞赛由理论、技能、职业素养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理论部分 占权重25%,技能部分占权重65%,职业素养部分占权重10%。竞

赛时间为5小时,其中理论部分2小时,技能部分3小时。具体见表1。 竞赛项目在一个通用的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训平台上实施,使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实现监测与治理的综合实训,能够熟练掌握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水质监测和治理工程方案选择和工艺设计;水处理设施的施工安装;水、气、声、渣污染因子的监测;水处理系统整体的调试、运行与维护。 (一)理论竞赛 理论竞赛为2小时,在标准化计算机教室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计算 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工艺和相关技术要求,选用并设计合理的水处理系统(任务书会给出A/O、A2/O、SBR、MSBR等其中一个系统),按照我国相关设计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经验数据,运用Office2003-Excel软件进行各构筑物设计计算,高程计算。 2.工艺流程图及高程图绘制 (1)启动制图软件,绘制工艺流程图,不同管路分别用不同的线型代号绘制,并标相应管径,文件名另存为“机位号+流程图”。 (2)启动制图软件,设定一个给定图幅,文件名为“机位号+高程图”,按一定比例绘制高程图,并在高程图上进行高程标注,要求所绘制的高程图在图中比例适中。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摘要:水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水体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水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成所进行的鉴定分析与动态监测, 依靠科学的实验方法对水环境质量作出系统的评价判断。随着人们对于水环境安 全的日益重视,对于水环境监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水环境监测管理,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掌握水资源质量与污染情况,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 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环境监测。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重要的手段和技术前提,通过对水中污染物 的监测分析,寻找污染源,并进行水污染程度分级,对保障人们用水安全有着重 要的意义。 1 水环境监测发展 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国家,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以及水污染给我 国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南方水 资源相对充足,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用水紧张。合理用水对水环境的监测工作有 着很高的依赖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各大江、大河和 湖波等水源区的监测网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详尽的技术规范,在监测点布置、水样采集和运输等工作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动 化水环境监测系统也已经开始运行发挥作用。 2 水环境监测现状 2.1 不满足环境预警相关要求。通过水环境的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质的自动监控,在高科技的协助之下让监测信息技术整合得以实现,同时将水文和气 象特征对环境的利用空间和承载能力进行科学预警,如此一来便需要保证管理能 够实现高效运行。但由于现在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系统不是非常完善,加上部门责 任义务不明确,使得在监测范围之内所形成的信息并不科学。 2.2 无法适应监测分析形式以及水环境情况。目前,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时,其监测标准里面还并无对废水监测的分析方式进行逐项的规定,同时也没有满足监 测分析标准化最低的要求。现如今,在污水排放和水环境质量相关要求里面对近 百余项污染物展开了控制,然而现在的分析方式并不配套。在国家重点控制的水 污染物中欠缺快速、简单的分析方式,导致应急监测不能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的 分析和判断。 2.3 不统一的监测体系管理。环境监测把同一生态流域由多个部门进行管辖,进而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水资源管理人员太过重视辖区范围内的利益, 而对全流域利益欠缺考虑,并未深人流域管理概念。使区域控制和流域控制实现 有机结合,还需要确保水资源的监管系统具备长期性,按照不同河段、流域以及 不同水利工程影响经济的程度来对流域内管理任务和权限进行统一,并尽可能做 到权利、责任、利益的统一。 2.4 较少的水环境评价和监测指标。水环境监测开展的依据便是水污染的排放标准和水环境的质量标准,它的标准限值和监测项目是监测体系建立的导向和依据。现如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包括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以 及基本项目。事实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在全国渠道、水库、运河、湖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手册

毕业顶岗实习手册 专业:____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__ 班级:__ 12级(1)班 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实习单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指导教师:(学院) 指导教师:(企业) 起止时间:2014 年月日至2015 年月日 安全技术与环境工程系

◎填表说明◎ ◎ 本手册人手一份,由学生打印后根据下面规定填制、使用: 1.封面的填写内容“成绩”一栏不填,最后由教研室填写; 2.“基本情况”页面:其中“岗位职责”栏应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填写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 3.实习日志及周小结:每周至少各1页(可附页);各项内容(含指导教师签署)均必须填写清楚;其中“第X周”不是校历周次,系指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际周次,如遇假期或实习企业、施工工地暂时停工经实习单位批准而超过一周不在岗,记录的日期可不连续但周次必须连续。周小结是一周工作的专业总结,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感受,相同的职业岗位也应从不同的视角联系专业知识阐述,严禁千篇一律和流水账式的总结。 4.“综合评价”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校内专业指导老师及教研室填制。企业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离开实习单位前进行评价,并必须加盖实习单位公章;校内专业指导老师及教研室必须在收回本册后1周内作出评价。 5.实习报告:每人均须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选做“岗位技术总结(暂定名)”者也不例外。实习报告是学生整个实习工作的全面汇报,它反映了学生实习的深度和质量,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归纳和分析问题能力,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进行总结。实习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1)简述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2)概述参加实习和完成任务的基本情况; (3)详述个人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思想和业务上的收获和体会,检查自己的实习态度、遵守纪律的情况及存在的缺点; (4)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及自己存在的差距、未来的职业规划。 1.本实习手册为实习生永久保存的档案,需如实填写。 2.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注意保持手册的整洁。 3.实习结束后,认真写好毕业实习总结,由企业指导老师签字,返校后交安全技术与环境工程系。

水环境检测和遥感

摘要: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不同含量和类别的水质参数的水体光谱特征不同, 这使得遥感影像能用于水体水质的监测。简要介绍了水体水质监测中遥感应用研究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水质遥感监测原理与方法、常用的遥感数据和几种主要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进展,讨论了目前遥感在水质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遥感; 水环境监测; 水污染 1.引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江河湖海的各种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它们包括生活废水污染、泥沙等悬浮固体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和热污染等。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对这些污染进行监测非常重要。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遥感监测在水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已引起环境保护等部门较广泛的重视。国内外通过各方面的努实践认为,各种水体污染在遥感图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除有的不清晰外) 。因此目前,遥感已成为我们用以监测水环境的依据,而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是一先进的技术途径。2.水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资料表明,近10 年来, 我国的水污染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无机污染减少,有机污染上升;工业污染下降,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增加。总之目前,我国水环境面临三大问题: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 ②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 ③生态用水缺乏,水环境恶化加剧。水污染的现状可以表明,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因此,加大保护水资源的力度,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的工作势在必行。 水环境是由地球表层水圈所构成的环境,它包括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数量、空间分布、运动状态、化学组成、生物种群和水体的物理性质。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土壤-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乃至宇宙空间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水环境的遥感监测多是对地表各种水体进行空间识别、定位、及定量计算面积、体积或模拟水体动态变化。随着遥感基础研究的进展,对水体本身的光谱特性有了深入研究,同时进行许多水质光谱数据测试。对水体的遥测也转换到水体属性特征参数的定量测定,如水深的控制、悬浮泥沙浓度的测定、和绿素含量的测定,以及污染状况的监测等。[1.2] 3.遥感水质监测方法 水体因为各组分及其含量的不同造成水体的吸收和散射的变化,使一定波长范围反射率显著不同,是定量估测内陆水体水质参数的基础。水质遥感监测常用的方法有3种:物理方法、经验方法和半经验方法。 3.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以由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上行辐射与水体中光学活性物质特征吸收和后向散射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利用遥感测量得到的水体反射率反演水体中各组分的特征吸收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并通过水体中各组分浓度与其特征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相关联,反演水体中各组分的浓度[3]。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由于物理方法所要求的数据源难以满足,物理方法中的很多模型都只能采用经验的关系,基于物理方法得到的水质参数算法精度并不是很高。 3.2 经验方法 经验方法是伴随着多光谱遥感数据应用于水质监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经验方法基于经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第二章___水和废水监测课后答案[1]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各类水体: 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地下水,废水和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1)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2)对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监测项目:指影响水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 原则: 水体被污染情况;水体功能;废(污)水中所含污染物;受各国重视的优先监测污染物;经济条件等。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的保存方法有: (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 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 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 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那些内容? 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8、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质?各举一例。 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挥发酚时,如果含量低,则经预蒸馏分离后,需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DDT时,需用石油醚萃取。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测定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时,可用三氯甲烷从水中萃取后测定。 12、简要说明ICP—AES 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该方法有何优点? 测定原理见书。 水样的预处理→配制标准溶液(试剂空白溶液)→调节仪器参数→试剂空白值的测定→水样的测定→读数→计算。 优点:准确度和精确度高、测定快速、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应用广泛。 14、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示意其流程。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李静珍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李静珍 发表时间:2019-08-05T16:49:55.1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李静珍 [导读] 摘要:地下水是我国城乡发展与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已成为我国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作用已不可取代,其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稳定发展和生存。 济南金航环保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摘要:地下水是我国城乡发展与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已成为我国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的作用已不可取代,其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稳定发展和生存。本文从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方面,进而对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作以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研究 1 概述 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社会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地下水环境污染逐渐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但是,由于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巨大和地下水污染很难被直接发现等原因,我们对地下水认识不足,相对于地表水,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水监测数据非常匮乏。为了更好的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不断提升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其不仅对我国人口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2.1 地下水监测相关法律不完善 地下水监测就目前而言,也算是相对较新的行业,因此相关的法律条文不能及时对其进行保障,影响着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发展,也使得在这方面的相关部门监察力度相对较低,难以与地下水环境监测相同步,不仅导致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下水监测的发展。 2.2 地下水监测单位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在从事地下水监测的工作人员,由于在部分地区的监测项目不能够很好做到全面发展,不全面的监测项目,从而导致部分工作人的责任意识也相对较薄弱,而在单位管理上并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下水环境监测的不稳定性,从事该工作的单位和相关部门也没有得到考核与认证。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 2.3 地下水监测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 由于相关单位的职责不明确,地下水监测工作管理水平低,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地下水监测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值得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4 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不及时 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不仅依赖于先进的监测技术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同时离不开一定的信息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够,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方面存在着共享不够及时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目前已经成为了限制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进展的限制性因素和瓶颈所在。 2.5 地下水环境监测经费不足,设备陈旧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经费存在的严重的不足,设备购置能力较差,监测的技术手段十分落后。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站建设和运行存在的明显的不足,缺少正常稳定运行的设备,此外,在一些改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中设备监测十分的落后并出现了老化现象。由于设备和经费的不足,导致了一些正常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 3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3.1 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中,明确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配套法规和规范应尽快颁布。修订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明确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要求,落实企业地下水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要求。严格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要求,建立健全我国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3.2 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管体制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具体而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监测由水利部门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由环保部门管理,地下水的地质勘查和资源监测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相互交叉的情况,同时,各部门之间缺乏综合协调机制,导致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混乱体制。 3.3 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 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评价是管理和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的前,通过全国性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对地下水进行中长期的跟踪监测,可以从整体和局部准确掌握地下水资源水质和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地下监测井网,建立全国性的地下水监测网络。 3.4 全面增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准与能力建设 汲取欧美发达地区在地下水先进经验,学习借鉴他们的地下水环境样品分析、运输、采集及监测井废井等经验、技术,和国内地下水环境监测需要及既有的经济、技术特点相结合,打造出和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引进国外人才,加强技术交流,提升国内地下水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监测技术综合实力。 3.5 提高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水平 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应该将科学技术当成基础,环境自动化监测也是未来监测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自动化监测系统当中,应该包含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遥测技术等诸多内容,这样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给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信息,让相关人员开展更好的分析评估工作,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越大,其应用效率就更高。 3.6 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在地下水网监测过程中,结合已有的良好的区域水网再根据现有的地下水监测,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监测,方便资料收集和管理。

浅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问题

浅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问题 发表时间:2018-07-16T15:34:00.5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付毓玮[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东阿县环境保护局山东聊城 252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下文中笔者将就如何提高环境的检测和治理技术,更好的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其能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发展;问题;对策;分析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推行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工业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工业企业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物等被大量的排入空气、河流、土壤中,严重污染了城市的自然环境,也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整体环境水平迅速下降, 由于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逐年攀升,所以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作为能够给城市提供准确环境信息的环境检测和治理技术,也逐渐成为了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下文中笔者将主要就这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和提高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技术,从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浅析。 1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要想对环境污染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措施,首先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都要靠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来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环境状况反馈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于待测对象的污染指标的监测不够准确。同时,由于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监测过程中的我频次较低,所以无法得到较为详实的待测区的具体环境情况,更加无法监测出企业的排污状况。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各种单项污染指标的检测,对于全方位的环境状况描述还有待提高。 1.2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水平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我国对于不同的污染物的检测要通过不同的采样分析才能完成,而且整个环境监测和治理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制度性,一些器具和检测系统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因而也就无法同国际上的一些先进国家相提并论,无论是检测结果还是检测过程都相对落后。 1.3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所谓应急措施,就是指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对于突发污染状况的处理措施。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来看,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形的应急预案。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在采样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对现场动态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应,给突发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多变,应急措施的不完善也会给环境监测的采样工作增加难度。 2 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上文中笔者对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下文中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谈谈如何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环境监测好治理的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所谓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就是要在环境状况监测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采用科学的手段,以使得所测结果更加的趋近于待测区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首先,要认真分析待测区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选择该区内的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进行重点监测,以准确描述待测区的污染特点;其次,要制定一个周期性、综合性强监测模式,以便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测区的受污染状况,对污染动态进行掌握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待测区的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再次,从人体危害的角度,对污染物质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正确描述该污染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对有毒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最后,对所得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比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要知道实现真正的统筹规划,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2.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2.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