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四、课堂小结: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

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万以内数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导学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重难点提示 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五、学法提示

1.抓住重要活动,突出重点,切实解决难点。 2.抓住核心概念,掌握数的意义。 3.利用认数工具,培养数感。 4.注意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六、学时安排 建议教学12课时。 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重难点提示: 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难点:拐弯数。 学情分析

最新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整理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读出下面各数: 3089 4908 5120 7009 6010 1000 10000 987 2910 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 (1)只读一个零(2)读两个零(3)一个零也不 二、写出下面各数: 五千八百零九七千零八十六千五百一十一千 八千零八三千零一十二六千零六十六一万 2个百、5个十和6个一() 4个百和8个一()二千八百() 三最大数和最小数的问题 1、用 2、0、0、8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成数字: (1)只读一个零()()()() (2)一个零也不读()() (3)最大的四位数()最小的四位数() 2、用 3、0、5、9、四个数字可以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可以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3、用2、3、8、5、可以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4、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6、用一个1,一个7和两个0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最大的四位数是(),它比10000少()。 8、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相差()。 (1)90 (2)900 (3)9000

四、基本概念 (一)大数的认识 1、十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二)、数位 1、八百五十写作(),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2、2356是由()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3、94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4、5800里面有()个千和()个百。8900里面有()个十。 5、七个百加八个百是()个百,是()、 6、3900里面有()个百。 (三)按要求写数 1、3个千、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2、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由3个千,8个百,4个一组成的数是()。 4、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5,十位上是4,百位和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5、由6个千,5个百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6、由6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7、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6,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四)数位表、最高位、几位数、计数器认数 1、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百位 3、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4、3986是()位数,最高位是()。 5、8203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2在()位上,表示()个()。 5、这个数是()位数,最高 位是()位,它是由()个千、 ()个百和()个一组成的。 、读作()。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解读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三、单元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提高的,所以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进行探索。 教材的例题和练习题充分展示给学生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掌握数的概念。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万以内的数,所以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注重知识的迁移和铺垫,使新旧知识连贯,教学情境也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会把知识自然的运用于生活中,也就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再运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读一读、比一比、猜一猜、写一写等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活动,使教学落到实处,这样也降低了数的抽象程度。 1.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体育馆召开运动会的情境图,教学时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正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学生“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的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让学生通过猜猜体育馆大约能装多少人,引起学生的估计意识,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做准备。 2.例1、例2的教学。 例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数体会: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正方体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个”“十”“百”“千”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问:如果这样的小正方体还有很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学生就会想到一百一百的数,然后由学生亲自来一百一百的数到一千,同时用计数器帮学生理解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在数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到数数的方法很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认识“千”后,注意引导学生讨论“聪聪”提出的问题“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导学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20以内各数的认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入认数学习的第三个阶段,也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大数的认识”做铺垫。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一个完整的数级。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照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段编排;教材提供各种直观模型:几何模型、点子图、小棒、带数位的计数器、数轴等,从直观到半直观半抽象到抽象,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专门安排了例3;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查漏补缺,更是对本单元知识学习的提升,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学习的铺垫。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体会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生活意义。 2.巩固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思想;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它们的组成;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掌握万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语言表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读数、写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课时:第5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主动参与复习,对知识有个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法:组织指导。 学法:独立练习,回忆交流。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16页第4题,第117页第5、6题,第118页第13题和第119页第15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

8469=()+()+ ()+ () 5030=()+()+ ()+ () 4106=()+()+ ()+ () 1、数的写法。 六千写作:() 二千九百写作:() 七百八十写作:() 五千零六写作:()四千零九十三写作:()七千七百零三写作:() 3、问题: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万以内数 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三)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万以内的数 的认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复习读数:你认为读数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追问:“10000”怎么读?为什么读作“一万”? “ 6006”怎么读?四位数中间的两个0怎么读? (1)在汇报的过程中,巩固了读数的方法。在追问中,结合实例复习读数。 (2)你能读一读下面各数吗? 长江全长6300米,实验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6405元。 一个果园有果树3994棵,一本故事书有305页。 小华3分钟踢毽子294个,一台健身器的价格是2950元。(3)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填空: 读数时,从()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百位上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2、3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2、3. 一、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听到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 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四、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 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五、教法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 2、3。 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秤菜,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像勺子来盛汤,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教案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页 二、教学准备:课前调查家里的电器,查一查“我国之最”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比较能力和估数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两个意思: 1、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小时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往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我让学生调查家中的电器价格、猜猜手机的价格等几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比较数的大小,体验近似数,发展数感。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充分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学生思维活跃,充满热情,有时教师也作为学习的伙伴投入讨论中,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促进互补互联,是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异位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㈠教师从口袋中出示一只手机:猜猜这只手机的价格?(学生从几百猜到几千不等) 1、看来,手机的价格差别较大不好猜中,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这只手机大约1800元,你们能猜猜我的手机准确的价钱是多少钱? 2、猜一猜,可能:1801 1810 1823 1832 1843 1868 1885 1798 1789 1776 ①师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价格: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1868元、1885 元是不可能。因为手机的价格大约是1800元,而它们反而跟1900元近些。 师:你认为大约1800元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跟1800元比较接近。

第1课时 数的认识(1)(导学案)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分5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和综合与实践。教材在安排时,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把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同时,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思想、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导学案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估算的作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会解学过的方程;理解比和比例的相关意义,会判断两个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会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相关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2.使学生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使学生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运动的基本方法;能根据有序数对或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并能应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和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基本的步骤和方法;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数的认识(一)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一、数与代数 第1课时 数的认识(一) 【学习目标】 ⒈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⒉能叙述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合理转化。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根据课前对数的知识整理,你能完善下列内容吗? 整数 自然数( ) 负数( ) 分数 真分数:分子 分母(小于1) 假分数:分子 分母(大于或等于1) 小数 循环小数 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大于1的 小于1的 有限小数 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百分数相当于 的分数。

二、专项训练 1.将面的数填在适当的( )里。 1.65 -15.7 5 6 1240 96% (1)冰城哈尔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 (2)六(2)班( )的同学喜欢运动。 (3)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家庭电视机拥有率高达( )。 (4)杨老师身高( )m 。 (5)某市今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数是( )人。 ⒉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原价的( )%。 3.说出下面各数中“2”表示的含义。 23 0.52 2 3 203.7 ⒋ 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写一写。

三、课堂达标 ⒈填空。 (1)0.4=( )/( ) =10/( ) =( )/35 =( )% (2)13628中的“6”表示( );70.6中的“6”表示( );611 中的“6”表示( )。 (3)某班5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小军23kg ,小强21kg ,小兵25kg ,小丽24kg ,小红22kg 。如果把他们的平均体重记为0,那么这5名同学的体重分别记为:小军( ),小强( ),小兵( ),小丽( ),小红( )。 (4)循环小数0.1234512345……用简便方法记作( ),它的小数部分第19位上的数字是( )。 ⒉判断题。 (1) 2.22是循环小数。 ……( ) (2)因为0.3=0.30,所以0.3和0.30的计数单位相同。 ……( ) (3)0是整数,而不是自然数。 ……( ) (4)期中考试有49人及格,1人不及格,及格率是98%。 ……( ) (5)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全长的15 。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导学案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习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学习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近似数》教案(两篇)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近似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近似数”的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学生学过的精确数而言的。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猜老师的年龄?通过了解生活中的近似数的应用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我利用课件出示猜年龄游戏,目的在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让学生深切地感知数学来自生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讲授】亲身实践感知探究 (一)引用情景引发疑问 出示书P91主题图,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两个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不同?) 活动3【活动】(二)合作学习探究疑问 1.明确合作学习要求 讨论:为什么这两个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不同?后半句将近10000人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研究结论(比较两种说法中的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知道的?)

3.小组汇报,师生总结 小结:通过讨论、总结我们解开了近似数的奥秘,归纳总结近似数以及准确数,再适当举例。 4.说成大约是9980人可以吗?为什么?明确:近似数不止一个, 5.但那个更好一些为什么? 【设计说明:以现实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提出疑问,提前数学信息。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多种思维的共同发展。能够做到提出疑问。适当的举例能够让学生在刚刚掌握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对其的理解。】 活动4【讲授】(三)出示数轴数形结合 1、给出数轴让学生试说其上所表示的数值 2、指出接近9500的数 3、让学生试着标出,总结寻找近似数的方法(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千、整百数) 【设计说明:通过数轴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逼近”的数学思想,同时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四)举例理解联系生活 师举例,让学生求近似数 例:一件商品392元,大约要带多少钱呢? 【设计说明:让学生试举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近似数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更方便】 活动5【练习】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在下面是近似数的数据后面画“√” (1)从家到餐厅约有100米远。 (2)学校最新购买了482把椅子。 (3)学校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5300元。 (4)3月份交纳的水费是5300元。

《100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知识归纳与总结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顺序,并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认识近似数,并会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 5.能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 学习重点1.掌握万以内的读、写法及数的组成。 2.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4.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知识点具体内容认识万以 内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1.常用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的顺序: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1.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10000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10000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数位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用算盘数数和记数1.算盘上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2.用算盘记数时,要先定位再拨珠。 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万以内的大小比较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2)位数相同时,就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整百、整 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直接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1)把整百、整千数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2)可以不看整百、整千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未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 数的0。

《11~20各数的认识》导学案1

《11~20各数的认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数11~20各数,知道数的组成。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三、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数一数? 2.读数。(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3.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一些比10大的数。 4.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5.出示学习目标(师带读。) (二)自学互动 活动1:数一数 (1)图上有()张水果图片,()个正方体()个,()根小棒,()个球。 (2)学生自由数。小组讨论后汇报填数。 活动2:用小棒摆11~20各数的组成。 (1)学生用小棒操作“10个一合成一个十”,并把它绑成一捆。

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2)用小棒摆一摆11~20各数, (3)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0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活动3: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示尺子图,学生完成填空。 (2)生集体读数:顺读、逆读。 (3)大小比较:17 15 20 18 15 12 (三)课堂测评 1.我会数数。 (1)11、()、()、()、()、16、()、()、()。(2)()、19、()、()、()、()、()、13、()。2.读一读,写一写。 12读作()16读作()20读作()。 十九写作()二十写作()十七写作()。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2)(最新整理)

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 1、填空题 (1)2070 读作: (2)五千八百零三写作: (3)375 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从996 往后接着数5 个数是()、()、()、()、()。(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如:5431=5000+400+30+1 286=()+()+()7560=()+()+()2048=()+()+() 8009=()+()3070=()+() 3、80 里面有()个十 1 90 里面有()个十>>> 4、(1)10 个一百是(),10 个一千是(),10 万里面有()个一万,一千里 面有()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位,千位是第()位。(3)8008 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 表示8 个(),第四位上的8 表示8 个()。 (4)892 是()位数,最高位是()位,10000 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5、写出下面各数 二千零六写作()五千八百七十二写作()

5 个百和8 个十是() 1 个千、2 个百、3 个十和4 个一是()六个一、八个千是()一个万是() 6、在里填上“>”或“<” 532 523 3769 4006 6020 6007 2305 2310 1014 998 7645 7647 7、“我们学校有24 个班,80 位教师,大约有1200 名学生”。这句话中,()和()是准确数,()是近似数。 8、(1)342 < 4350,里最大能填。 (2)580 > 5402,里最小能填。 (3)80 4 < 8071,里可以填。 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二)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用 2、7、0 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 ;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用5、0、 3、9 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3、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100、、97、。 190、、、160、、、、120、、。 5000、、6000、、7000、、、、、9500。 二、直接写出得数。

最新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0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 教学准备: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数一数。 (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2)下面共有()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 (1)8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68由()个()和()个()组成。 3、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估一估,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激发他们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看看刚才估得准不准。 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 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 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 (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怎样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摆3捆,剩下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课件出示:

《100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知识归纳与总结

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数的顺序,并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目标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4.认识近似数,并会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 5.能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 1.掌握万以内的读、写法及数的组成。 学习重点 2.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4.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点认识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用算盘数数和记数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 具体内容 1.常用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数位的顺序: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万以内数的组成: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10000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10000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数位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 1.算盘上的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2.用算盘记数时,要先定位再拨珠。 万以内的大小比较方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2)位数相同时,就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直接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1)把整百、整千数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2)可以不看整百、整千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未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是数学课,但我们先来看两句成语,一起来读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成千上万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学生自由说) 看到了一十百千万,你会想到什么?(数位顺序表) 谁来说说数位顺序表,(生边说边出示数位顺序表) 看来知识是相通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把数学学好。 二、整理复习 1、这节课两颗珠子也与我们一起来上课,(出示两颗珠子) 黄珠子和红珠子分别去闯数学王国(出示数学王国) 在数学王国里,他俩看到了两排座位, 2、他俩忙抢着坐了下来,(黄珠子坐在个位,红珠子坐在万位) 听,红珠子在嘲笑黄珠子,黄珠子哭了,这是为什么呢? (红珠子认为黄珠子太傻了,坐到个位上去,只有1,是最小的一位数,而他自己坐在万位上,表示10000,比他大多了,大了多少?)(打了9999,这4个9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是呀,同样是一颗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它的大小也就完全不一样。 现在老师把这两颗珠子送给你,让你帮他俩找座位,你乐意吗? 读数写数

要求:用两颗珠子,在计数器里表示出不同的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画、写、读(2000、1100、1010、1001) 1)同桌交流:检查同学写了几个,写全了吗?想一想怎样做才能 不重复不遗漏。 2)全班交流: 1、读数写数 先出示写得不全的,再出示写全的,板写:(2000、1100、1010、1001)这4个数有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数都有零),读有零的数时应注意什么?(板出:读数)师小结,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零都不读。那写数时应注意什么呢?(板出写数)小结,从高位起,要一位一位往下写,碰到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要用零来占位。 2、你最喜欢哪个数,介绍给大家听听,看我们能不能猜出来。 3、大小比较(检查摆法) 把4个数全表示出来了,你们是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呢?把这4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了,你呢?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怎样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大小比较) 4、数数 2000>1100>1010>1001 1001<1010<1100<2000 现在从1001数到1010,你打算怎样数,一个一个地数,我们一起来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近似数》研讨课教案_21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学情分析: 本班男生较多、有许多留守、外出打工子女,孩子自控能力不是很强,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教学时从现实的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真实的数据和复习中的“记忆大比拼”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有关近似数的知识。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发现总结、小游戏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还以奖励“小星星”的方法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1、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 数轴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一数。 2、记忆大比拼。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 师:老师调查了一下,我们学校二年级一共有157名学生,我们学校一共有773名学生。 那二年级一共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呢?全校大约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

生活中和计算时,有时我们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近似数。 2、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 (1)请你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个别汇报。 明明听到电视里的播音员阿姨说,有998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爸爸却说将近10000人。 (2)参加运动会的到底有9985名还是10000人呢?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播音员说:有9985名是什么意思?爸爸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10000前面有一个什么词语?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 A、参赛运动员实际的人数是9985名,因为播音员告诉我们参赛运动员实际的人数就是9985名,爸爸说的是将近10000人,是说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和100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有参赛运动员的人数是9985名,爸爸说将近10000人是大概10000人的意思 (4)师小结:我们把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的数字叫做“准确数”,而10000这个和9985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而且10000前面有“将近”这个词语,它就是“近似数”。将近 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3、观察数据、比较这组数据有什么关系?近似数都比较接近准确数 4、出示数轴,(拿准确数帮助学生体会)了解近似数都比较接近准确数。 那什么样的数叫是近似数呢PPT 5、揭示近似数的概念(结合数轴说)全班齐读 6、请你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近似数和准确数。 你碰到过哪些近似数,学生举例说试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通过学习你能说说近似数有什么特征、优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吗? 8、得出:近似数的特点和优点。全班齐读 9、那我们来写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判断 2、选一选 3、游戏:说一说 4、做一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