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7 数组函数和变量类型

实验7 数组函数和变量类型

实验7 数组函数和变量类型
实验7 数组函数和变量类型

实验7 数组函数和变量类型

1.实验目的

(1)掌握数组函数的定义和参数传递的方式;

(2)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

(1)编写将n个数从小到大排序的函数,并要求函数返回排序过程中交换的次数。

在主函数中定义一个数组,并让用户输入该数组的值,通过调用自定义的函数,对数组排序,在主函数中输出排序后的数组和交换次数。

(2)写出程序的输出结果,并在程序语句的旁边以注释的形式说明原因。

(3)写一函数,输入一个十六进制数,输出相应的十进制数。

要求:补充程序。

#include

int change(char s[])

{

int i;

int n=0;

for(i=0;s[i]!='\0';i++)

{

if(s[i]>='0'&&s[i]<='9')

n=n*16+s[i]-'0';

if(s[i]>='a' && s[i]<='f')

n=n*16+s[i]-'a'+10;

if(s[i]>='A'&&s[i]<='F')

n=n*16+s[i]-'A'+10;

}

}

int queren(char s[])

{

int i,flag;

flag=0;

for(i=0;s[i]!='\0';i++)

if (!(s[i]>='0'&&s[i]<='9'||s[i]>='a'&&s[i]<='f'||s[i]>='A'&&s[i]<='F'))

{

flag=1;

break;

}

return flag;

}

void main()

{

char t[10];

printf("请输入一个16进制数:");

gets(t);

if ( ==1 )

printf("输入的非法");

else

{

printf("%d", );

}

}

3.实验结果

4.实验体会

实验7数组1

C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___数组 ____ ______ 专业:______网络1602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1602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201658080213______________ 报告人:_______蔡序兵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易禹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 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例如排序算法)。 实验题1: 1.实验内容与要求: 已有一个已排好序的数组(int a[10]={3,5,7,9,11,13}),今输入一个数,要求按原来排序的规律将它插入数组中。 输入:1 输出:1,3,5,7,9,11,13 输入:8 输出:3,5,7,8,9,11,13 2.程序设计过程分析(自然语言或伪代码或流程图或N-S图): 3.程序源代码(含注释): /*已有一个已排好序的数组(int a[10]={3,5,7,9,11,13}) 今输入一个数,要求按原来排序的规律将它插入数组中。*/ #include main() { int a[11]={3,5,7,9,11,13},i,k,n; printf("插入的数字为:"); scanf("%d",&n); if(n0;i--) a[i]=a[i-1]; a[0]=n;

} else{ for(i=0;i<6;i++){ if(n>=a[i]){ k=i+1; } } for(i=6;i>k;i--){ a[i]=a[i-1]; } a[k]=n;} for(i=0;i<7;i++) printf("%d ",a[i]); printf("\n"); } 4.实验结论(截图)及心得: 实验题2: 1.实验内容与要求: 设计一个程序,从键盘输入指定个数的数据,按选择排序方法,将其

数组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程序设计报告 程序名称:数组程序设计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1103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设计日期:2011年11月26日

数组程序设计 题目: 编写一个程序,其功能如下:输入n(n<50)个学生的姓名和C语言课程的成绩,将成绩按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序,姓名同时作相应的调整,输出排序后的学生姓名和C语言课程的成绩。然后输入一个C 语言课程成绩值,用二分法查找进行搜索。如果查找到该成绩,输出该成绩同学的姓名和C语言课程的成绩;否则输出提示“not found !”. 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3 void main() { int i,j,k,t,x,a[n]; int top=0,bottum=n-1,mid; char b[n][10],str[10],c[20]; for(i=0;i

printf("input the name of the %dth student:",i+1); gets(b[i]); printf("input the score of the C language:"); scanf("%d",&a[i]); printf("\n"); gets(c); } for(i=0;i

实验七EXCEL 公式与函数

实验七EXCEL公式与函数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Excel中公式的应用。 2熟练掌握Excel中函数的应用。 二﹑基本知识 Excel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处理数据功能。在工作表中无论输入简单的公式还是复杂的公式,应用内部函数,在瞬间得到计算结果,为用户估算和分析数据提供结果和解决方案。 三﹑实验内容 1打开工作簿文件table.xls,将下列要求处理数据表格。 表7.1 职工号姓名入公司时间基本工资补贴 200201宋大纲1991-3-440050 200202黄惠惠1983-6-760030 200203翁光明1986-7-770060 200204钱宝方1999-12-154093 200207周甲红1994-7-570056 200208叶秋阳1997-4-468954 200209方昌霞1988-12-422925 200210张之刚1989-9-555998 200211王胜平1987-7-755455 200212傅海英1989-9-845650 200213骆程琳1986-10-378960 2在工作表中添加一列“工龄”,工龄计算公式:2012-year(入公司时间)。 3在工作表中添加一列“奖励后工资”,奖励办法:基本工资>500者,加200,否则加150。提示:利用IF函数。 4在工作表中添加一列“实发工资”,实发工资=奖励后工资+补贴。 5在D15单元格计算出最低工资值。 6在Sheet3中根据下列已知数据建立表。 表7.2 元亨简单科技产业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统计表(万元) 公司名称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北京分公司256.56240.56195.83310.5 上海分公司185.45205.45172.85250.68 天津分公司150.46180.62140.87215.52 深渊分公司225.55255.45197.68265.56

实验八 公式、序列及函数的使用

实验八公式、序列及函数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序列填充及公式复制的方法; 2.掌握常用函数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能用它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在Excel环境下完成以下各操作: (一)序列填充及公式的使用 1.在Excel中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 2.利用Excel提供的数据填充功能,在Sheet1工作表中输入以下数据: ⑴在区域A1:A9中从上到下填入:2,4,6,8,10,12,14,16,18 ⑵在区域B1:B9中从上到下填入:1,2,4,8,16,32,64,128,256 ⑶在区域C1:C12中从上到下填入: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 ⑷在区域D1:D7中从上到下填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3.在Sheet2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二次函数ax2+bx+c的值,其中a=2,b=3,c=5,x从-3到4变化,每隔0.5取一个函数值。操作方法写出如下: 4.把工作簿以E81.XLS为文件名存入D:\EX8中。 (二)函数的使用 在Excel环境下打开D:\EX8\E82.XLS文件,依次完成以下各操作后按E83.XLS为文件名存入D:\EX8中。 1、统计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统计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F3:G8中用“统计函数”计算出各分店的统计值。 操作方法是:先在F3单元及G3单元输入的计算公式,然后选定区域F3:G3后双击其填充柄。其中F3单元的公式为,G3单元的公式为。 ⑶在区域B9:E12用“统计函数”计算出各季度的统计值。 2、条件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条件函数”工作表。 ⑵计算出各学生的平均分; ⑶给定各学生的成绩等级,规则如下:平均分≥90为“A”,80≤平均分<90为“B,70≤平均分<80为“C”,60≤平均分<70为“D”,平均分<60为“E”。以此规则在区域F3:F62用IF函数确定各学生的等级。 ⑷用FREQUENCY函数在区域I2:I5中统计出平均分0~59,60~79,80~99,100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3、文本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文本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A2:F32给出的数据清单中,编号的前3位为系别信息,101为数学系,102为物理系,103为化学系,据此在区域B3:B32用函数求出每位教师的系别。其中B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⑶已知身份证号的第7至第10位数为出生年份,据此在区域F3:F32用函数求出每位教师的出生年份。其中F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4、日期函数的使用 ⑴单击“日期函数”工作表; ⑵在区域A2:F32给出的数据清单中,在区域E3:E32用日期函数求出每位职工的工龄。其中E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⑶在区域F3:F32用日期函数求出每位职工的工作天数(即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过的总天数。其中F3单元使用的公式为。 5、财务函数的使用 使用 PMT 函数完成以下有关的操作: ⑴单击“财务函数”工作表; ⑵某企业向银行贷款5 万元,准备4年还清,假定当前年利率为 4 % ,在 B5 单元 计算每个月应向银行偿还贷款的数额,根据条件在 B2 : B4 补充所需内容。其中单元格B5 使用的公式为。 ⑶假定当前年利率为 5 %,为使 5 年后得到 10 万元的存款,在 D5 单元计算现在开

实验7 数组

实验7 数组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组的作用、特点; 2、掌握一维数组、二维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能够与循环结合实现批量数据处理(如输入、输出,比较大小,交换等); 3、掌握字符数组、字符串的使用; 4、熟悉打擂台等典型算法。 二、实验内容 1、(基础题)有一个数列,它的第一项为1,第二项为2,第三项为3,以后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前三项之和。使用一维数组编程实现功能:计算该数列的前20项并赋值给数组,然后以逆序方式输出,每一行5个数据。如下图所示: 2、(基础题)青年歌手大奖赛,有7名评委进行打分,分数取值范围:0.0~10.0,试编程实现如下功能:从键盘输入7位评委给某一选手的评分,之后计算、输出该选手的平均得分(计算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出剩余5个得分的平均值)。如下图所示: (提示:使用一维数组来保存7位评委的给分,先计算所有评委给分总和,并找到最高分、最低分,然后用给分总和-最高分-最低分,再除5得到选手的平均得分,最后输出。)

3、(基础题)计算矩阵之和: 先输出这两个矩阵,再输出求和后矩阵。 (提示:(1)可第定义两个二维数组分别存储两个矩阵中的元素;(2)矩阵之和是对应元素相加,如c[0][0]=a[0][0]+b[0][0],c[2][1]=a[2][1]+b[2][1],可用一个二维数组保存两矩阵对应元素的和)。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4、(基础题)输入一个字符串,请编程统计其中的字母、数字、空格(含制表符)、标点符号的个数并输出。如下图所示: (提示:在教材的p221中有字符和字符串函数,可以直接引用。如isalpha()判断字母函数、isdigit()判断数字函数、isspace()判断空格函数、ispunct()判断标点函数等) 5、(提高题)已知学生成绩如下表,要求用二维数组保存学生成绩,并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以及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提示:(1)可定义一个二维数组存储学生成绩;(2)定义两个一维数组分别存储学生的平均成绩和课程的平均成绩;(3)某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是二维数组中某行元素的平均值;某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是二维数组中某列元素的平均值)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四 方法及数组实验报告

**大学 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 1: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y4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t,bbk=0; int []a; a=new int[10]; Scanner chm=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十个数"); for(int i=0;i<10;i++) { a[i]=chm.nextInt();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要找的数"); t=chm.nextInt(); for(int j=0;j<10;j++) { if(t==a[j]) bbk=1; } if(bbk==1) System.out.println("有"); else System.out.println("无"); } } 2: package syyyy; import java.util.*; class first {

System.out.println("输出排序前"); f.printarray(a); f.sort(a); System.out.println("输出排序后"); f.printarray(a); f.delelement(a, 2); System.out.println("输出删除第2个数后"); f.printarray(a); } } 3):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yyyyyyyy43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canner bbk=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一个十进制数:"); int a=bbk.nextInt(); int pok=a/2; int shu[]=new int [pok+1]; if(pok<3000){ if(a%2==0){ shu[0]=1; System.out.print(shu[0]); for(int i=1;i

实验7 函数——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C语言程序设计A 》 题目:实验7 函数 ——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班级:软嵌151 学号:2015123349 姓名:陈正宁

1、实验内容或题目 (1)编写函数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并在main主函数中调用该函数。 (2)编写函数fac(int n)求n!,并在main主函数中进行调用,输出6!的值。 (3)写一个判别素数的函数,在主函数中输入一个整数,输出是否为素数的信息。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要求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熟悉函数返回值的使用。 (2)熟悉函数调用的方式和过程。 3、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⑴实验步骤 (1)、

N

⑵源代码 (1)、 #include #include void root(float a,float b,float c) { float delt; delt=b*b-4*a*c; if(a==0) printf("该方程不是一元二次"); else if(delt>0) printf("x1=%f,x2=%f\n",(-b+sqrt(delt))/(2*a),(-b-sqrt(delt))/(2*a)); else if(delt==0) printf("x1=x2=%f\n",-b/(2*a)); else printf("此方程无实数根\n"); } void main() { float a,b,c; printf("请输入方程的实系数[a b c enter]\n"); scanf("%f %f %f",&a,&b,&c); root(a,b,c); } (2)、 #include long fac (int n) { int i; long f=1; for(i=1;i<=n;i++) f=f*i; return f; } void main() { int n;

JAVA实验报告_实验7_数组_

Java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Experimental Report

3.2 Grading Quizzes (Choose to do) 3.3 Reversing an Array(Choose to do) 3.4 Adding To and Removing From an Integer List(Choose to do) 3.5 A Shopping Cart (Choose to do) 3.6 Averaging Numbers (Choose to do) 3.7 Exploring Variable Length Parameter Lists

3.8 Magic Squares(Choose to do) 3.9 A Shopping Cart Using the ArrayList Class (Choose to do) 3.10 A Polygon Person(Choose to do) 3.11 An Array of Radio Buttons \ 3.12 Drawing Circles with Mouse Clicks

3.13 Moving Circles with the Mouse(Choose to do) 3.14 Moving a Stick Figure(Choose to do) 4.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ata processing 5.Analysis and discussion Score: 6.Teacher Reviews Signature: Date: Experimental Report List 1 Tracking Salee package test_java_07_01;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数组)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数组) 1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输入、输出方法; (2)熟练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查找、排序等)。 2实验内容 编写函数catStr(char str1[],char str2[])用于进行两个字符串的连接,编写函数lenStr(char str[])用于统计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并在主函数中调用。 要求: 1、不允许用strcat()和strlen()字符处理库函数; 2、在主函数以直接初始化的方式输入两个字符串str1和str2.调用函数 strlen()计算并返回两个字符串的长度; 3、调用函数catstr()连接两个字符串(将str2连接在str1后面); 4、调用函数lenstr()计算并返回连接后字符串的长度; 5、在主函数中输入两个原始的字符串及几个字符串的长度,以及处理后字 符串及其长度。

3算法描述流程图

4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catStr(char str1[],char str2[]) { int i,j; for (i=0;str1[i]!='\0';i++); for(j=0;str2[j]!='\0';j++) str1[i+j]=str2[j]; str1[i+j]='\0'; } lenStr(char m[] ) {int i;

for (i=0;m[i]!='\0';i++); printf("%d",i); } void main() {char s1[50]="forever",s2[50]="more"; printf("s1=%s,s2=%s",s1,s2); printf("\ns1的长度:"); lenStr(s1); printf("\ns2的长度:"); lenStr(s2); catStr(s1,s2); printf("\n连接后的字符:"); printf("%s\n",s1); printf("连接后字符的长度:"); lenStr(s1); printf("\n"); } 5测试数据 s1=forever, s2=more 6运行结果 7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输入程序时,少写了半边引号,调试时发现存在错误,找到了错误并加以改正。无论什么事,细心都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对于函数的定义和声明,数组以及循环语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以及与数组有关的常用算法。此次实验不是调用strlen()和strcat()函数,而是通过自己设计程序来进行字符串的连接以及计量字符串的长度,由此我学会了如何去理清自己的思路来设计程序。

实验(7)-函数-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7) 【实验目的】函数是C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习函数的设计和调用是很重要的。实验目的是掌握函数的定义、变量的作用域和函数的调用。 【实验要求】实际应用程序通常是由多个函数构成的,要求将常见的功能模块用函数形式实现,并学会在主函数或其他函数中调用定义的函数。要学会函数声明。 【实验课时】6.0 【实验内容】 编写函数fun(n),n为三位自然数,判断n是否为水仙花数,是返回1,否返回0。编写main 函数,输入一个数num,调用fun(num)函数,并输出函数的返回值。 #include "stdio.h" int fun(int n) {int a,b,c; a=n%10; b=n/10%10; c=n/100; if(a*a*a+b*b*b+c*c*c==n) return(1); else return(0);} main() {int num; scanf("%d",&num); while(num<100||num>=1000) {printf("please enter the num again! (num>=100&&num<1000) \n"); scanf("%d",&num);} if(fun(num)==1) printf(" yes \n"); else printf(" no \n");} 编写函数ss(n), 判断n是否为素数,是返回1,否返回0。编写main函数,输入一个数num,调用ss(num)函数,并输出函数的返回值。 #include "stdio.h" int ss(int n) {int i; for(i=2;i=n) return(1); else return(0);} main() { int num; scanf("%d",&num); if(ss(num)==1) printf(" yes \n"); else printf(" no \n");} 编写一个函数fun(n),计算n!,并编写main函数测试,在main函数中输入num,调用fun(num),输出计算的结果。 #include "stdio.h" long fun(int n) {long s=1; int i; for(i=1;i<=n;i++) s=s*i; return(s);}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

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实验7-2-函数调用

实验7-2 函数(二) 1 【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的方法 (2)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方法 (3)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概念和用法 【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的方法 (2)熟练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的方法 【实验环境】 (1) Microsoft XP操作系统 (2) Microsoft VC++ 6.0 【实验内容】 1、素数https://www.doczj.com/doc/8d7844741.html,/acmhome/problemdetail.do?&method=showdetail&id=1098描述:输出100->200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所有的素数。 输入:无 输出:100->200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所有的素数。 样例输入:无 样例输出:

21 101 103 ... 197 199 2、字符串逆序https://www.doczj.com/doc/8d7844741.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499 题目描述:写一函数,使输入的一个字符串按反序存放,在主函数中输入输出反序后的字符串。 输入:一行字符 输出:逆序后的字符串 样例输入:123456abcdef 样例输出:fedcba654321 3、字符串拼接https://www.doczj.com/doc/8d7844741.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500 题目描述:写一函数,将两个字符串连接 输入:两行字符串 输出:链接后的字符串 样例输入: 123 abc 样例输出 123abc 4、输出元音https://www.doczj.com/doc/8d7844741.html,/JudgeOnline/problem.php?id=1501

Python 实验8 函数1

实验8 函数(一)实验目的: 1、理解自定义函数过程的定义与调用方法; 2、掌握自定义函数的定义与调用方法; 3、理解函数中的参数的作用; 实验内容: 1、编写一函数Fabonacci(n),其中参数n代表第n 次的迭代。While循环 def fib(n): if n==1 or n==2: return 1 a=1 b=1 i=2 while True: c=a+b a=b b=c i+=1 #第i次迭代,也就就是第i个数 if i==n: return c break def main(): n=input("Enter a number of generation:") print fib(n) main() 或者用for循环 def fib(n): a=1 b=1 c=0 if n==1 or n==2: return 1 else: for i in range(3,n+1): c=a+b a=b b=c return c def main(): n=input("enter n:") print fib(n) main() 2、编写一函数Prime(n),对于已知正整数n,判断该数就是否为素数,如果就是素数,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 def prime(n): if n<2: return False a=0 for i in range(1,n+1): if n%i==0: a+=1 if a>2: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def main(): n=input("Enter a number:") print prime(n) main() Or: def prime(n): if n<2: return False if n==2: return True for i in range(2,n): if n%i==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def main(): n=input("Enter a number:") print prime(n) main()

实验七 一维数组的应用

实验七一维数组的应用 实验时间:2010年11月19日 【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能用循环处理数组,用数组存储数据; 3、掌握与数组应用有关的算法(例如求最大值、最小值算法,冒泡法排序算法、选择法排序算法等)。 【实验内容】 1、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输入和输出; 2、用循环处理数组,数组元素的引用; 3、数组的应用: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冒泡法排序,选择法排序。 【实验步骤】 一、在E或F盘上建立以自己的学号命名的文件夹。 二、上机验证题 1、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 文件名:ex7_1.c */ #include #define N 10 main ( ) { int k; float a[N],av,s; s=0.0; printf("请输入10个数:\n"); for (k=0; kav) printf("%.0f\t",a[k]); } 2、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 文件名:ex7_2.c */ #include main ( ) {

int a[10],i,max,min,maxpos,minpos; printf("请输入10个整数:\n"); for(i=0;i<10;i++) { scanf("%d",&a[i]); } max=min=a[0]; maxpos=minpos=0; for(i=0;i<10;i++) { if(maxa[i]) { min=a[i]; minpos=i+1; } } printf("max=%d,pos=%d\n",max,maxpos); printf("min=%d,pos=%d\n",min,minpos); } 3、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 文件名:ex7_3.c */ #include main ( ) { char str[20]; int i,num; gets(str); if(str[0]!=' ') { num=1; } else { num=0;

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doc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报告 ≡≡≡≡≡≡≡≡≡≡≡≡≡≡≡≡≡≡≡≡≡≡≡≡≡≡≡≡≡≡≡≡≡篇二:c语言实验报告本(数组函数) 《c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2010年 5 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1 )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任课教师签名: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2 )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任课教师签名:篇三:c语言实验报告数组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高级c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数组 年级 09 级 专业数学 学生姓名李军 学号 0907010170 理学院 实验时间: 2010 年 4 月 22 日 学生实验室守则 一、按教学安排准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打闹、喧哗、吸烟、吃食物、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准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事,非实验用品一律不准带进实验室。 三、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或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未做预习者不准参加实验。 五、实验中要节约水、电、气及其它消耗材料。 六、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不得抄袭或随意更改原始记录和数据,不得擅离操作岗位和干扰他人实验。 七、使用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有害物品或接触带电设备进行实验,应特别注意规范操作,注意防护;若发生意外,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向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和损坏,应立即停止实验,并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自行拆卸查看和拼装。 八、实验完毕,应清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并放回原位,清扫好实验现场,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并将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去。 九、无故不参加实验者,应写出检查,提出申请并缴纳相应的实验费及材料消耗费,经

实验7 过程和函数

《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之实验七 PL/SQL过程和函数 1、实验目的 1.掌握正确使用异常处理的方法。 2.掌握局部(本地)过程和存储过程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局部(本地)函数和存储函数的正确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一个显示EMP表中雇员总人数的存储过程。然后在程序块 中和SQL*Plus环境中调用该存储过程。 执行结果: 雇员总人数为:17 2. 编写一个存储函数函数,用于判断DEPT表中某一编号的部门是 否存在,若存在此部门编号,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3. 编写一过程,调用第2题的函数判断某一编号的部门是否存在, 存在则输出该部门员工的姓名、工作,否则提示不存在此部门 或此部门无员工。 4. 调用第2题的存储函数,查询并显示30号部门的人数。要求函数 体内有对不存在部门的异常处理,给用户的错误指示信息是: 该部门不存在! 5. 有一个权限控制的表中有三个字段,分别存放用户姓名、密码 和权限级别。创建一个用户登录存储函数,用户登录时核对用 户名和密码,正确则函数返回真,否则返回假。要求有适当的 异常处理,还要求进行适当的测试以验证函数的正确性。Create table login(uname varchar(12), pw varchar(12), right_lel varchar(12)); insert into login values('xiaoli','12345','DBA'); insert into login values('zhangsan','zzz','GUEST'); --登录函数测试 输入 user_name 的值: xiaoli 输入 password 的值: 12345 登录成功! PL/SQL 过程已成功完成。 6. *阅读、理解并执行以下程序,并在注释处完成填空,指明当条

实验7-指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序号:7 实验项目:指针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指针的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 2、掌握使用指针对数组和字符串进行操作; 3、掌握函数中指针类型参数的使用; 4、要求采用指针方法完成。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使用Turbo C 或Visual C++ 6.0;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环境。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输入运行下面这个程序,观察并分析结果: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2,3,4,5,6}; int *p1; char *p2="computer\n"; p1=a; printf("%d\n",p1+2); printf("%d\n",*(p1+2)); p1=a+2; printf("%d\n",p1+2); printf("%d\n",*(p1+2)); printf(p2+2); printf("%s",p2+2); } 运行结果截图:

2.以下程序调用invert 函数按逆序重新放置a 数组中的值,a 数组中的值在main 函数中读入,请填空。 #include "stdio.h" void invert(int *s,int i,int j) { int t; if(i

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 谭洪强)实验7 答案

实验七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sy7-1.c )请编写函数fun ,它的功能是:计算并输出n (包括n )以内能被5 或9 整除的所有自然数的倒数之和。例如,若主函数从键盘给n 输入20后,则输出为s=0.583333。 注意:n 的值要求不大于100。 算法分析: 使用for 循环i ,遍历n 包含n 以内的所有整数,逐一判断每个i ,是否满足条件(能被5 或9 整除),如果满足,则把它的倒数累加到累加器里。注意:i 的倒数要表示成:1.0/i; 参考子函数如下: double fun(int n) { double sum=0; int i; for(i=5;i<=n;i++) if(i%5==0||i%9==0) sum=sum+1.0/i; return sum; } (2) (sy7-2.c ) 请编写函数fun ,其功能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s ,并计算结果作为函数值返回,n 通过形参传入。 n s ?++++?++++++=321132112111 例如:若n 的值为11时,函数的值为1.83333 算法分析: 等式右边从第二项(i=2)开始,其分母等于前一项的分母加上i ;一共有n 项;求出每项的分母,然后把每项进行累加。 参考子函数如下: float fun(int n) { float sum=1; //sum 中已经累加了第一项的值 int i,m=1; //m 表示每项的分母; for(i=2;i<=n;i++) { m=m+i; sum=sum+1.0/m; } return sum; }

(3) (sy7-3.c)请编写函数fun,其功能是:将两个两位数的正整数a、b 合并形成一个整数放在c 中。合并的方式是:将 a 数的十位和个位依次放在c 数的十位和千位上,b 数的十位和个位数依次放在c 数的个位和百位上。 例如,当a=45,b=12,调用该函数后,c=5241。 算法分析: 对一个两位数n,它的各位可以通过n%10求的,它的十位数可以通过n/10求的;所以分别用上述方法求的a和b的个位和十位,同时按照要求累加到c里。 参考子函数如下: long fun(int a, int b) { long c=0; c=a%10*1000+a/10*10+b/10+b%10*100; return c; } (4) (sy7-4.c)请编一个函数fun,函数的功能是使实型数保留2位小数,并对第三位进行四舍五入(规定实型数为正数)。例如:实型数为1234.567, 则函数返回1234.570000;实型数为1234.564, 则函数返回1234.560000。 算法分析: 先把这个数乘以100,然后再加0.5(实现四舍五入),再把这个数存放到一个长整型变量中,目的是把小数点后的小数去除,最后把这个数转换成浮点型数除以100,即可得出所的结果。 参考自定义函数如下: float fun ( float h ) { long w ; w = h * 100 + 0.5 ; return (float) w / 100 ; } (5) (sy7-5.c)请编写一个函数unsigned fun ( unsigned w ),w 是一个大于10的无符号整数,若w 是n (n ≥2)位的整数,函数求出w的低n-1位的数作为函数值返回。 例如:w 值为5923,则函数返回923;w 值为923 则函数返回23。 算法分析: 首先应求出w的位数,有一位,i就乘以10(如果有4位,i就等于10000);然后通过求模运算舍弃最高位; 参考子函数如下: unsigned fun ( unsigned w ) { int i=1;//i用来存放整数的位数

实验八 函数含答案

实验八函数 【目的与要求】 1.掌握C语言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的声明及函数的调用方法。 2.了解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方式。 【上机内容】 【一般示例】 【例1】将打印18个"*"组成星形线定义为一个返回值和形参列表都为空的函数,通过主函数调用它。 #include void Star(void) //画星形线。函数没有返回值,形参列表也为空 { int i; for(i=1;i<=18;i++) printf("*"); //18个"*"组成星形线 printf("\n"); return ; //返回值类型为void,return后不带表达式,此句可省略 } int main() { Star( ); //单独的函数调用语句,实参表为空,但必须保留括号 printf("I love C language!\n"); Star( ); return 0; } 【例2】调用prime 函数以每行5个素数的格式输出100到200之间的所有素数。

#include #include int prime(int m) //判断素数函数定义 { int i,k,f=1 ; //函数内定义3个变量 if (m==1) //形参若为1 f=0 ; //形参若为1,非素数 k=(int)sqrt(m); for (i=2; i<=k;i++) if (m%i==0) //m被某除数整除 f=0 ; //则不是素数 return f ; //用return语句返回 } //函数体结束 int main( ) { int i,count=0; for (i=101;i<200;i=i+2) //用i作为循环控制变量,从101开始,步长为2 if (prime(i)) //对每一个i,调用prime函数判断它是否为素数 { printf("%5d",i); //如果是素数,输出该素数i count++ ; //素数个数加1 if (count%5==0 ) //每输出5个素数换一行 printf("\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