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投资回报收益率

教育投资回报收益率

1.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平均收益率与民办高等教育合理回报

赵彦志

【摘要】: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扶持与奖励"原则,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对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在广泛搜集与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内部收益率法,计算出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平均收益率区间。民办高等教育监管者应坚持民办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本质,明确提取合理回报的"扶持与奖励"原则;要明晰民办高校治理结构,实现"办学权与合理回报索取权"两权分离;建立全面财务评估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合理回报的激励作用;完善财务审计制度,规范合理回报的提取。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合理回报内部收益率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平均收益率2.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分析

李晓旭

【摘要】:个人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本文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对本科生个人教育成本与个人挣得性收入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引发对对我国的个人投资教育的思考。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投资收益率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著名的古典学派代表亚当斯密首先注意到人力资本问题,提出了劳动力是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全体国民后天取得的有用能力,都应视为资本的一部分。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结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力,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研究背景

3.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与内部回收贴现率测算方法

扶涛张梅荷张云钢

【摘要】:文章研究的切入点是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与内部回收贴现率这两个指标的测算方法,我们通过引用三个模型来研究这两个指标的测算方法,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对这两个指标做出明确的区分,最后通过三个模型的具体分析过程来验证这两个指标的测算方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关键词】:教育投资成本收益率教育内部回收贴现率

【基金】:云南大学笹川基金科研项目(07KT202)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0引言衡量个人接受某级教育是否划算通常有两个指标:个人教育投资的内部回收贴现率与收益率。个人教育投资的内部回收贴现率这一概念,指的是教育投资的收益净现值,正好

与教育投资的成本现值相等时,所求得的贴现率水平。换句话说,在这一水平上,教育投资的成

本(用现值计)正好能

4.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简报

2003年第04期(总第004期) 2003年02月16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

陈晓宇、陈良焜

教育收益率是对个人或社会因接受教育的数量增加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是国际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指标。教育的明瑟收益率指的是平均多接受一年教育导致个人收入提高的比例,它能够用于反映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价教育产出的效率,反映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的需求状况,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水平的确定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国际教育经济学界关于教育收益率的大量研究,尽管在数据样本和考察时间上各不相同,研究者汇总大量估算结果还是得到了一些相当一致的结论,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各级各类教育都具有相对

较高的收益率水平。(教育明瑟收益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亚洲非OECD国家9.9%,欧洲、中东、北非非OECD国家7.1%,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12%,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11.7%,OECD国家7.5%,世界各国平均9.7%)。对多个国家(美国、哥伦比亚、香港、肯尼亚和韩国)可比人群一系列长期横截面教育收益率的估算表明,在快速工业化同时学校教育快速扩张以普及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的地方,从长期看,各级教育的收益率都在下降,并且倾向于首先是小学收益率下降,然后是中学收益率下降,再后是大学收益率下降。有证据表明,几乎所有这些国家的这一过程最终都呈现为大学收益率高于中学收益率,中学收益率高于小学收益率的结果。2002年世界银行总结最新的国际教育收益率研究,发现当前国际平均的教育明瑟收益率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汇总的结果降低了0.6个百分点,研究者将这一现象与同一时期各国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的状况联系,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育供给的提高导致了教育收益率的轻微下降。

研究中国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大约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迄今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成果。虽然这些研究得到的绝大多数年份和绝大多数地区的教育收益率为正,但中国的教育收益率很低,绝大多数估算的结果都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一般将这种现象归因于收入的非货币化和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全,认为一方面研究所用数据没有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实物收益以及一些非货币化的福利性收入,而这些因素在当时中国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劳动力缺乏竞争和流动,受过较高教育者即使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其价值也不能从工资收入上得以充分体现。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之相伴随的是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改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的格局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前均等化程度很高的收入分配逐渐过度到按劳、按资以及按劳动力价值等要素分配的多元化收入分配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各级教育规模也经历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持续快速扩张。这种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为考察教育收益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赋予了独特的意义。近期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中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的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为时间段,以 1991、1995、2000年这三个时点,采用全国范围的全部抽样住户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城市住户的教育边际收益率做系统动态的追踪研究,力图从实证角度揭示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对教育程度反应的变化程度。

研究表明,中国教育的收益率在九十年代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增长过程,多接受一年教育的收益率水平从1991年的2.95%增长到1995年的4.66%,进而增长到2000年的8.53%。而与受教育因素相比较,以工作年限表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所起的作用却在下降,1991年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平均可使收入提高5.65%,明显高于教育年限的2.95%的收益率,但到了1995年,教育年限的收益率就已经超过工作年限的作用,而在2000年的分析结果中受教育年限的收益率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工作年限对提高劳动力收入的作用。这一结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在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革中,年资因素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程度在降低,与此同时教育因素在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教育的收益率水平可以说是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经历了九十年代的显著提高之后,2000年中国教育收益率的水平虽然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已经逐渐接近。

该研究也考察了九十年代中国不同级别教育收益率的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如下:

中国城镇各级教育明瑟收益率

大学本科大学专科高中初中

1991年 3.78% 2.72% 1.60%

1995年 7.23% 5.33% 3.87% 3.62%

2000年 13.1% 9.97% 6.53% 4.86%

在此时间段上中国各级教育收益率变化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首先,各级教育收益率均随时间推移而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大学本科的收益率从4%左右提高到13%,初中的收益率也从不到2%提高到了近5%;其次,教育层次越高,教育收益率越高,跨年度的考察数据一致显示,受过较高级别教育的劳动者不但其收入的绝对水平高,而且受的教育层次越高,多接受一年教育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大;第三,2000年的估算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的收益率达到13%,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当前中国接受高等教育者在其职业生涯中具有相当可观的收入优势,这一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解释我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旺盛的现象。

为了探究中国教育收益率提高的原因,研究者考察了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和不同时期就业职工的教育收益率差异,结果发现,单位所有制不同,其教育收益率也不同,在以合营、合资和外资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单位中,教育年限的收益率比公有制单位中的高3.3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多接受一年教育者在公有制单位中的收入优势为8.41%,而在非公有制单位里实现的收入优势更大,为8.41%+3.37%=11.78%;同时非公有制单位中工作年限增加一年导致收入提高的比例,却低于公有制单位。另外,改革开放前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的教育收益率也不同,改革开放以前参加工作的劳动者多接受一年教育的收益率为7.34%,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参加工作的就业者中,教育年限的收益率比改革开放之前参加工作者提高2.13个百分点,即为9.47%。该结果说明了改革开放以后在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中,教育对个人收入的正向的影响作用有所增强,在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制度环境下参加工作的相对年轻的劳动力中教育具有较高的收益率。

以上对中国教育收益率差异的分析显示,在当前中国城镇就业者中,存在竞争性较高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中教育收益率显著高于公有制经济单位的现象。也就是说在非公有制单位里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不但收入绝对水平比较高,而且多接受一年教育的收入优势也更大。那么随着非公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全社会劳动力总体上体现出了高等学校毕业生收入优势增大的趋势。另外,此处还验证了在改革开放以后参加工作的相对年轻的劳动者中,教育收益率高于改革开放之前参加工作的劳动者。那种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毕业生即使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也不会给其个人收入带来应有的优势的局面得到了扭转。

对多个国家教育收益率的跟踪研究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各级教育收益率先后下降的趋势。而与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相伴随的却是各级教育收益率的显著提高,成为此类研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特例之一。

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中国教育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教育收益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劳动力市场的缺失,研究者认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流动渠道,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即使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其价值也不能通过劳动收入体现。而在目标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随着具有较高竞争性的非公有经济单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的提升和公有经济部门中竞争机制的逐步引入,劳动力的收入逐渐回归于劳动力价值,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框架才得以体现,教育的

收益也随之提高。教育收益率随劳动力市场化水平提高而提高的意义还在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劳动力市场机制远未成熟。市场因素在劳动力配置方面的作用深度和范围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和扩大,另外,随着现有就业人口中年龄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就业的劳动者比重将逐年继续上升,以上两种因素将是中国教育收益率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进一步提高的促进因素。但随着中国教育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的影响,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将有可能成为限制中国教育收益率进一步提高甚至导致教育收益率下降的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也正在引起各方面的兴趣和重视。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把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由于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主要处于整个知识创新前沿的技术开发领域,呈现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所以,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基地,高投资与高回报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从国际经验看,二十世纪后二十年许多国家收入差距的扩大引起了人们对教育收益问题的新的兴趣,生产过程的系统变革导致对某些类型的人才需求发生改变,有观点认为技术变革越快的部门教育的产出越大。虽然关于经济形态的转变,主要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对于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尚无专门的系统实证研究,但可以预期的是,关于经济形态的转变对教育系统的内部外部关系的影响将会是有关领域一个新的重要论题。

关于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收益率变化情况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收益率经历了一个显著的增长过程,九十年代初期以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扭转,截止2000年,中国教育收益率虽然仍略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已逐步接近,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现象有效地解释了中国存在的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2)分教育级别看,中国教育收益率呈现出高等教育高于高中教育,高中高于初中的状况。九十年代无论是大学本科、大学专科,还是高中、初中的收益率九十年代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3)非公有制单位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公有制单位,改革开放以后参加工作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高于改革开放以前参加工作的就业者,呈现出教育收益率随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高而提高的状况。预示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广,教育收益率水平有可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在理解和评价中国教育收益率水平的时候应当注意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本研究所讨论的教育收益率是指劳动者收入水平受其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的大小,这种分析框架中并不直接包括教育成本的因素,而只是以受教育年限来隐含该因素。因此在受教育者个人成本水平不同的情况下,相同的明瑟收益率水平对进行教育选择的个人来说具有不同的成本收益含义。鉴于教育收益率的研究结论频繁地被用作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水平的理论依据,而根据有关测算,九十年代后期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学费水平的大幅上涨,导致个人教育成本快速提高,联系成本的教育内部收益率水平并无显著提高。因此在论及非义务教育学费水平时,不但要看到教育收益水平提高,学费水平的上涨对受教育者个人教育成本收益水平的影响作用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5.教育收益与风险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分享到:收藏推荐

一、教育收益、风险的概念与测度教育收益包括教育的社会收益和私人收益,收益是经济收益和非经济利益的总和。本文中教育收益的概念专指教育的私人经济收益,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受到更高和更好教育的人们会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多的经济收益。教育收益通常是通过教育收益率测度指标来衡量的。教育收益率有内部收益率、明塞尔平均收益率以及用分位数回归法得到收入分布不同分位上的收益率。通过不同分位上收益率的变化可以发现具有相同教育水平的个体的教育收益率的波动情况,借此来探讨教育收益的不确定性。教育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教育风险,是指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具有相同教育水平的个体存在着获取不同教育收益的可能。本文重点讨论具有相同教育水平的个体的教育收益差异所引起的风险。测量教育投资风险时,通常采用明塞尔方程分位数回归法。通过已有分布中各分位来估计

6.今日上午,习近平主席阐释了“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各位亲爱的网友,你的中国梦是什么呢

7.春种秋收,夏治冬藏,时光荏苒,胡温十年落幕。十年间,胡主席、温总理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博鳌论坛、汶川大地震、动车事故……在自媒体时代,事发地的网友们用微博记录了他们的足迹。让我们打开中国地图,回味余温。

8.一、现状

年代以来,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担当着举足轻重的

90

作用。然而,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中国的教育收益率仍然明显偏

低。虽然由于数据来源、样本规模、样本体现时间、指标选择、概念界定

等存在着差别

各个学者所计算的教育收益率难免有高有低赖德胜

, (

但有一点

1997,1998;LiandZhang,1998;Liu,1998;Weietc.,1999),

那就是我国教育收益率仍然很低不仅大大低于发展中国

是共同的

, ,

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里笔

, (Jain,1991)

者引用

于《

Jain.B ReturntoEducationFurtherAnalysisofCrossCountr

》一文中发表的数据(图)、陈晓宇、闵维方于《论中国教育的预期

Data 1

收益与劳动力市场化》中采用的收益率数据(图)以及和

2 Pereira.P P

于年和年整理的资料(图)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

Martins 2001 2002 3

国的教育收益率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水平还有

一定的差距

10

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0课题组2002年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系数的变异系数作为风险值,本文计算出中国教育个人投资风险值,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个人教育投资风险为0. 18,相对于其他国家较高。笔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结合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现状,引导高等教育理性需求;二是制定以风险转移和分担为核心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学生贷款政策。关键词:教育投资风险;风险值

12

教育收益率(hte rtae of ertumto edu e atio n)也称教育回报率,是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自02 世纪06 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以来,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可谓难以胜数。在估算教育收益率的若干方法中,明瑟收益率是最常用的一种,其估算过程

13 教育投资收益率(简称教育收益率),反映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个人和社会进行教育投资的决策参考.教育收益率的计算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估算的成份较大,方法不同,结果会有很大差别.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不致使投资决策产生偏差,研究其计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4 引言引言教育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其收益是多方面的。但与其他投资形式一样,教育投资也存在某种程度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由于持续的“扩招”,加之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育的资源状况和质量等问题都进一步凸现出来,这些教育投资风险因素的增加也进一步影响了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教育的投资行为。

15.广州工资指导价出炉最低最高年薪差26.7倍

2010年07月07日09:52南方日报我要评论(8)

字号:T|T

昨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2010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其中高低收入者总体工资相差26.7倍。一般来说,学历越高其新就业工资越高,而且上升前景更好,工资上升幅度大。据悉,相对于去年来说,博士的指导价位上涨幅度达到19.97%。在广州各学历人员中,本科学历每月平均待遇已超6000元。相比较无等级技工,高级技师显得尤为吃香,月薪平均5102元。

董事长年薪最高位超53万元

昨日,公布的工种共有445个,记者发现,工资整体水平最高的董事长最高位年薪是536546元,工资整体水平最低的垃圾清运工最高位的年薪是19366元,两者相差26.7倍。

据公布价位显示,董事长高位数的价格可达到年薪536546元。作为公司董事长,这个群体的平均年薪也能达到230330元。记者浏览发现,企业管理人员、高技术人员相对来说工资水平较高。而工资较低的工种以生产一线的员工居多,其中,月薪最低的当属垃圾清洁工,平均仅有1166元,其次是保洁员,也仅有1208元。不过,即使是最低的月薪也要高于目前广州市11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高级技师月薪平均5102元

从不同技术等级和专业职称工资指导价中,同样体现出等级越高、工资越高,而且,工资增长也越快。无技术等级和高级技师的工资水平可以相差1.43倍;而未评定技术职务人员和正高级技术人员的工资甚至相差1.98倍,而且这一差距相比去年仍在加剧。

具体而言,无技术等级人员的平均月薪是2096元,高级技师的平均月薪是5102元,其增长率两者分别是0.17%和5.66%。也就是说,无技术等级人员在这两年的工资基本是原地踏步。未评定技术职务人员的平均月薪是2548元,而正高级技术人员的平均月薪是7598元,前者的增长率为4.22%,而后者的增长率高达16.10%,增长率是前者的将近4倍,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

博士学历最高年薪超50万

不同学历人员的工资价位不一样,上涨幅度也不一。从公布的不同学历的工资人员来看,博士发展前景最明朗,较去年相比,工资上涨幅度达到19.97%。而博士群体中,最高年薪能拿到509818元,不过低的也仅35810元。该学历层次的从业人员平均水平超过10万元。

此外,紧随博士之后的研究生、硕士的工资上升幅度则比博士少了很多,仅有8.97%,目前平均待遇水平为89332元;而本科生则为5.37%,目前平均水平为74791元,平均每月待遇超6000元。同时,大专学历与高中、中专、技校生的上升幅度相差不大,分别是3.94%和3.74%。年薪分别为约4.7万元和3.9万元。此外,学历低的初中及以下人员,目前平均收入水平年薪约2.2万元,不过,这个群体中也有最高拿到年薪超过6.7万元的人员。但整体而言,工资上升幅度仅有0.27%。

本科员工转正后平均月薪2793元

在公布的工资指导价中,记者看到,新就业人员中,同样是学历越高工资价位越高。其中新就业的博士最高能在试用期就达到7292元,但最低的仅有2000元。不过,该学历平均水平能达到试用期4404元,转正后平均水平能达到4639元,分别比去年上升了18.32%和18.28%。初中及以下的毕业生今年就业形势非常好,工资增长超过10%。今年,该群体新就业人员试用期平均可拿1251元,转正后可达到1360元。

具体来说,本科生今年就业试用期平均工资为2422元/月,转正后平均水平则达到2793元/月,这比去年的2459元和2578元分别下降1.5%和上升了8.34%。

相对去年比较,在学历上,出现学历为博士硕士或是初中的新就业人员工资无论是试用期还是转正期都上涨,而中间段的本科、大专、高中中专技校的新就业人员反而是试用期工资水平较去年有所下降,而高中、中专、技校生甚至转正后的工资水平也较去年下降。(记者/许蕾实习生/张子娟通讯员/穗劳宣)

各学历毕业生试用期和转正后工资

博士试用期 4404元/月转正后 4639元/月

本科生试用期 2422元/月转正后2793元/月

大专试用期 2097元/月转正后2138元/月

初中及以下试用期 1251元/月转正后1360元/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