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物流期末复习资料

生产物流期末复习资料

生产物流期末复习资料
生产物流期末复习资料

1 生产物流概述

?生产物流:原材料、燃料、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

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

?起于原材料等的购入,止于成品库

1.2 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

? 1.生产的类型。影响着生产物流的构成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 2.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是指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量,通常以年产量来表示。

–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的构成越齐全,物流量愈大。

? 3.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高,则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就趋于简化

1.3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

?1.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2.物流过程的平行性。

?3.物流过程的节奏性。

?4.物流过程的比例性。

?5.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1.4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原则

?1.功最小原则。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

?2.流动性原则。应尽量避免工序或作业间的逆向、交错流动或发生与其他物料混

杂的情况。

?3.高活性指数原则。采用高活性指数的搬运系统,减少二次搬运和重复搬运量。

2 生产物流类型与特征

?3.2.1 生产物流类型的概念

?由生产类型决定

?企业的生产类型是生产的产品产量、品种和专业化程度在企业技术、组织和经济

上的综合反映和表现。

?物流过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2.2 工序类型

?1.单一工序

–单一工序是指无论任何规格的加工仅需一道就可以完成的工序。

?2. 多道工序

–多道工序是指一项订货的加工须经过两道或两道以上才能完成的工序。

2.多道工序

?(1)多道连续工序。这是指在最初工序中投入的材料或零部件,按直线型安排

的工序依次前进和加工,在最后工序制成成品而构成的工序。

(2)多道合流工序

?产品是由多种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组成,这些原材料或零部件分别在平行安排的单

一或者多道连续的工序上边加工边流动,在适当的阶段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合成,或者多道装配而制成最终成品。

(3)多道分支工序

? 一种或多种原材料在第一道工序加工结束后,制成多种产品或者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分别在后续工序中又成为多种产品或者中间制品,随着工序的进行分为许多工序而制成多种产品 。 (4)多道复合工序

? 从加工开始到成品为止经过许多道工序,但其间同时存在合流式和分支式的工序 2.3 生产过程的各种方式

? 按生产和物流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为:

– 大量生产;

– 单件小批生产; – 成批生产。

三种不同生产类型的组织管理特点

2.4 划分生产方式的定量方法

? 按生产的稳定性、重复性划分生产方式对决定生产物流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机械制造行业尤为明显。 实际应用方法

? 从分析一个最基本的生产环节中生产的稳定性、重复性做起。 ? 划分生产环节的生产方式有两种算法:

– 分析生产环节所承担的工序数目m , 适用于分析现行生产点中生产环节的生产方式。

– 计算生产环节的负荷系数KF , 一般用于设计新生产系统时判断所分析的生产属哪一种生产方式。 负荷系数KF

大量大批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产品品种 单一或很少 较多 很多 产品产量 很大 较大

很少或单个 生产设备 专用设备 专用、通用设备 通用设备 设备利用率 高 较高 低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 高 较高

低 工艺装备 专用工装 专用、通用工装 通用设备 生产率 高 较高 低 计划管理 较简单 较复杂 复杂多变 生产控制 较容易 较难 很难 生产周期 短 一般 长 生产成本 低 一般 高 适应能力 差 较好 好 追求目标

连续性

均衡性

柔性

?是该生产环节加工某一工件的单件工时与该工件的出产节拍的比值,表示该工件

的加工量在总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生产方式的确定

?生产环节——工段——车间——企业

–工段:工段中大多数生产环节或主要环节的生产方式。

–车间:大多数工段或主要工段的生产方式。

–企业:大多数车间或主要车间的生产方式。

3.3.1 生产物流计划概述

1.生产物流计划的内容

核心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即根据计划期内规定的出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期限,以及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具体安排产品及其零部件在各工艺阶段的生产进度。

同时,为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安排短期的生产任务,协调前后衔接关系。

2.生产物流计划的任务

(1)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

(2)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

均衡生产是指在相等的时间阶段内,各生产环节完成等量或均增数量的产品。

均衡生产的要求:

①每个生产环节都要均衡地完成所承担的生产任务;

②不仅要在数量上均衡生产和产出,而且各阶段物流要保持一定的比例性;

③要尽可能缩短物料流动周期,同时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性。

(3)加强在制品管理,缩短生产周期。

3.期量标准

1.期量标准是生产物流计划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亦称为作业计划标准,是对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经过科学分析和计算,从而确定的时间和数量标准。

2.期:表示时间,如生产周期、提前期等;

3.量:表示数量,如一次同时投入生产的在制品数量、仓库应存储的在制品数量等。

3.2 生产物流控制概述

1.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

(1)控制对象。在生产物流中物流过程是主要的控制对象。

(2)控制目标。

(3)控制主体。

2.物流系统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控制方式:

–反馈;

–前馈。

反馈控制

?含义:是控制主体根据设立的目标,发布控制指令,控制对象根据下达的命令执

行规定的动作,将系统状态信息传递到控制主体,经过与目标进行比较,确定调整量,通过控制对象来实施。

?特点:

–根据当前状态决定下一步行动;

–稳定性。

前馈控制

1.含义:着眼于对系统的未来状态的预测,事先采取措施应付即将发生的情况。这种控制带有主动性。

2.在实际生产物流过程中很少存在单独的前馈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前馈和反馈两者结合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

3.生产物流控制的复杂性

(1)生产物流信息收集问题。

(2)生产物流系统对反馈信息响应速度慢。

(3)生产物流控制系统设计难度大。

3.3 生产物流控制的内容和程序

1.控制的内容

(1)进度控制——物流控制的核心,对流入、流出以及物流量的控制。

(2)在制品管理。

(3)偏差的测定和处理。

如何控制

(1)强制控制和弹性控制的程度。(2)目标控制和程序控制。

(3)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

2.控制的程序

(1)制定期量标准。

(2)制订计划。

(3)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送、处理。

(4)短期调整。

(5)长期调整及其有效性的评估。

3.4 生产物流控制原理

1.物流推进控制原理

基本方式是根据最终需求量,在考虑各阶段的生产提前期之后,向各阶段发布生产指令量,这种方式称为推送方式。以这种方式进行物流控制的原理称为物流推进控制原理。

2.物流拉引控制原理

基本方式是在最后阶段按照外部需求,向前一阶段提出物流供应要求,前一段按本阶段的物流需求量向上一阶段提出要求。以此类推,接受要求的阶段再重复地向前阶段提出要求。这种方式称为拉引方式。采用此方式的物流控制原理称为物流拉引控制原理。

区别

1.推进控制原理:集中控制,每阶段物流活动服从集中控制的指令,不能使各阶段的库存保持期望水平。

2.拉引控制原理:分散控制,每一分散控制的目标是满足局部需求,系统中总的库存水平一般高于基准的库存水平。

4 物料需求计划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1.20世纪70年代产生

2.采用推进式生产物流控制原理

3.MRP:制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营销计划后,产生主生产进度计划MPS,再根

据产品数量与产品层次结构逐层逐次求出各零部件的需求时间。

4.2 MRP原理

MRP

1.产品结构文件 BOM(bill of material):反映产品的层次结构,即所有零部件的结构关系和数量组成。

2.主产品进度计划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根据营销计划、BOM和工艺规程决定成品出厂时间和各种零部件的制造进度。

3.产品库存文件:包含原材料、零部件和产成品的库存量、已订未到量和已分配但还没有提取的数量。

4. 3 MRP的特点

1.需求的相关性。

2.需求的确定性。

3.计划的复杂性。

当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特别多时,必须依靠计算机实施MRP。

4.4 实施MRP的优越性

1.一般不会产生超量库存,在制品可以实现零库存,大大节约库存费用,降低生

产成本。

2.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

3.MRP的主要问题是操作复杂、运行成本高。

4.5 MRP的发展——制造资源计划MRP2(MRPⅡ )

1.MRP没有考虑完成计划的能力

2.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全面的生产管理系统MRP与MRP2的区别

1.增加了对生产能力资源的管理。

2.增加了车间管理。

3.增加了仓库管理。

4.有成本管理的功能。

5.形成闭合的信息反馈系统。

MRP2 的核心仍然是MRP

5.1 准时制生产的概念与特点

?1.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原理

应用拉引式物流控制原理

?相邻工序:供需关系

–传统:需方被动接受物料

–JIT:供方只能按需方指令供应物料

2.准时制生产的目标

1.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最终降为零库存。

a)库存是资产——任何库存都是浪费

2.最大限度地消除废品,追求零废品。

a)一定不合格品不可避免——拒绝接受废品

3.实现最大的节约。

JIT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它不仅造成浪费,还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掩盖起来。

5.2 看板系统

?1. 看板概念

是一种信息系统,看板就是一种卡片,用它来传递信息,协调所有的生产过程以及各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使生产过程同步。

–可用于在一条生产线内、一个公司范围内、协作厂之间。

2.看板的种类

1.拿取看板。向前一道工序取货

2.生产订货看板。作为生产加工的指令

3.外协看板。向供应厂商取货用

3.看板使用规则

1.下道工序必须准时到前道工序领取适量的零件;

2.前道工序必须及时适量的生产后道工序所需的产品;

3.决不允许将废次品送给下一道工序;

4.看板的数量必须减少并控制到最少;

5.看板应具有微调作用。

6 现代制造系统与生产物流

? 3.6.1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

精益生产又称精良生产、精细生产,通俗地称为"大JIT"。

精益生产的原则

1.实行团队作业方式,强调集体协作精神;

2.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必须有良好的交流;

3.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更大程度地消除浪费;

4.永不满足现状,不间断地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或改善。

与大量生产的区别

1.大批量生产实行有限目标的原则,认为所有的要求必须适度,否则将付出更大

的代价而得不偿失。

2.精益生产所奉行的目标原则是尽善尽美,是对消灭物流浪费的无限追求。

3.如:残次品、库存

4.精益生产可以节省二分之一的劳动力、占地面积、投资、工程时间、新产品开

发时间等。

6.2 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

?影响企业竞争的四要素:

–质量

–价格

–服务

–上市时间

20世纪90年代,上市时间上升为第一要素

1.敏捷制造概念

?敏捷制造就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能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

做出快速反应。

敏捷企业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快速反应能力

2.竞争力

3.柔性(灵活性):以同样的人员与设备生产不同产品或实现不同目标的能力;

4.快速性

敏捷制造的主要特点是注重速度、看重在时间维竞争的意义。

2.敏捷制造企业的战略

1.以顾客为中心,以用户为上帝。

2.通过合作增强竞争能力。

3.具有灵活重组的能力。

4.重视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

6.3 约束理论与同步制造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s)简称TOC,通常称之为最优生产技术OPT的软

件和技术也属于TOC的范畴。

1.TOC的概念

?TOC不同于MRP

–将产品与过程信息合起来表示,以减少信息容量。

–先只对瓶颈资源进行排序和资源分配,最后根据对瓶颈资源的排序来对其他有多余容量的资源进行排序。

?排序与资源负荷分配可以同时完成,所以也称为同步制造。

2.TOC理论的原则

1)不是以追求设备的生产能力平衡为目标,而是追求物流平衡;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是由它本身潜能决定的,而是由系统中的瓶颈资源决定的;

3)瓶颈资源损失的时间无法弥补。瓶颈资源的损失将造成系统产出的减少;

4)非瓶颈的损失可以弥补,因为有多余生产能力,有等待时间作为补充;

5)传送或搬运批量不一定和生产批量一致;

6)瓶颈资源决定系统的产出与库存;

7)生产批量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

3.同步制造的排序方法

1)找出瓶颈机器;

2)让瓶颈机器最大限度的工作。为此应安排瓶颈机器前的生产时间总和小于瓶颈机器生产时间的机器首先开始生产;

3)向前推理给瓶颈机器排序;

4)向后推理给其他非瓶颈机器排序,以不断保障瓶颈机器的需求;

5)传送的批量不一定与生产批量一致。

物料搬运系统是指将一系列的相关设备或装置,用于一个过程或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储存、保护和控制。

狭义的物流信息

从狭义范围来看,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

广义的物流信息

从广义的范围来看,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等。商品交易信息是指与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有关的信息,如销售和购买信息,订货和接受订货信息,发出货款和收到货款信息,等等。市场信息是指与市场活动有关的信息,如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竞争业者或竞争性商品的信息、销售促进活动有关的信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信息等

物流信息的特征

(1)信息量大

(2)更新快

(3)来源多样化

物流信息的作用

(1)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整体的中枢神经

(2)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物流信息系统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一体化过程建立在四个层次上: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订战略计划系统。物流信息对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战略计划起强大的支持作用。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当前物流过程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选购和构筑由信息设备、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支持软件等组成的环境,充分利用企业物流系统内部、外部的物流数据资源,促进物流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市场化,改进现存的物流管理,选取、分析和发现新的机会,做出更好的物流决策。

物流信息管理的层次

不同层次上的部门和人员,要的可能是不同类型的信息。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要有以下层次:

⑴数据层

⑵业务层

⑶运用层

⑷计划层

物流信息管理的功能

1. 市场交易活动功能

2. 业务控制功能

3. 工作协调功能

4. 支持决策和战略功能

物流信息管理的原则

1.完整性原则

2.可靠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通过对与企业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人员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总成本的重要基础设施。

1.物流系统对物流信息的要求

(1)信息充足

(2)信息准确

(3)通信顺畅

物流信息对物流系统的作用

(1)可得性

(2)精确性

(3)及时性

(4)以异常情况为基础

(5)灵活性

(6)适当形式化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基本作用

①收集物流信息

②物流信息处埋

③物流信息传递

④物流信息应用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的神经中枢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得物流的服务功能大大拓展

3.加快供应链的物流响应速度

订单准备是指搜集所需产品的必要信息和正式提出购买要求的各项活动。决定需购买商品的数量,供应商、时间等

库存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现在和将来的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资源。括:原材料、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有关的信息

(二) 物流信息的特点

1、种类繁多,来源广泛

2、信息量大

3、更新速度快

(三) 物流信息的分类

1、根据信息加工的程度的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为原始的物流信息和加工的物流信息。

2、按照物流功能的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为计划信息、控制及作业信息、统计信息等。

3、按照信息产生的领域划分,物流信息可以分为物流内部信息和物流外部信息

(四) 物流信息的作用

1、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基础

2、物流信息是物流作业的关键因素

3、物流信息是制定物流计划的保障

( 一 ) 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

物流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支持物流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人机系统。

( 二 )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

1、管理性和服务性

2、适应性和易用性

3、集成化和模块化

4、网络化和智能化

( 三 ) 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1.业务操作层

2.管理控制层

3.决策分析层

4.战略计划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二、原型方法

三、面向对象方法

四、CASE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 DFD)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数据流程图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关系,也称为逻辑数据流程图(Logical Data Flow Diagram)。

数据字典的组成

1、数据项

1) 数据项的名称

2) 别名

3) 数据项的数据类型

4) 取值范围和取值的含义

5) 数据项的长度

2、数据结构

1) 数据结构的名称

2) 数据结构的组成

3、数据流

1) 数据流的来源

2) 数据流的去处

3) 数据流的组成

4) 数据流的流通量

5) 高峰时的流通量。

4、数据存储

1) 数据存储的名称以及编号

2) 流入、流出的数据流

3) 数据存储的组成

4) 存取分析以及关键字说明等

5、处理过程

1) 处理过程的名称、编号。

2) 对处理过程的简单描述

3) 该处理过程的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及其来源与去向。

4) 处理过程主要功能的简单描述。

6、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和去向。因此,外部实体在数据字典中,定义如下属性:外部实体的名称、编号、外部实体的简述及有关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一个信息系统的外部实体不应过多,否则影响系统的独立性,应设法减少外部实体。

代码设计的原则

1、唯一确定性

2、标准化

3、易识别性

4、可扩充性

5、简单性.

代码的种类

1、顺序码

2、区间码

3、助记码

代码中的校验位

1、算术级数法

例如 : 原代码为 36561

分别乘以权 1,2,3,4,5

乘积之和为 3+12+15+24+5=59

以l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59/11=5余4,因此,代码为365614。

2、几何级数法

例如 : 原代码为 12345

分别乘以权 32,16,8,4,2

乘积之和 32+32+24+16+1O=114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校验码:114/11=10余4,因此,代码为123454。

3、质数法

例如:原代码为 12345

分别乘以权17,13,7,5,3

乘积之和 17+26+21+20+15=99

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99/11=9余0,因此,代码为123450。

MRP 计算

5-5下图为A 产品的结构图,第9周要生产出500件A 产品,设当前库存和计划入库量都是0,生产(订购)期见表1,请将每一个部件的毛需求量和计划订单下达量按相应时间填入表格。 表

1 生产(订购)期 产 品

项 目

A B C D E 生产(订购)周期(周) 1 2 3 2 2

A 产品的结构图

1 2 3 4 5

6 7 8 9 A

毛需求量 500 计划订单下

达 500 B

毛需求量 1000 1000 计划订单下

达 1000 1000 C

毛需求量 2000 2000 500 计划订单下

达 2000 2000 500 D

毛需求量 1000 计划订单下

达 1000 E

毛需求量 1000 3000 计划订单下

1000

3000

6.某产品结构图如下:

A

B(2) D(2)

C(3) E(3)

(1)填表计算产品A的需求计划,并将相差数据填入下表:(已知产品A:提前期=2

周,毛需求量及已分配量见下表,再有库存60)

周 1 2 3 4 5 6 7 8 毛需求量20 10 30 30 40 20

已分配量0

计划收到40

计划库存

净需求量

计划投入

(2)计算部件B的需求计划,并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已知部件B:提前期=1周,批量=30,安全库存10,已分配量见下表,现有库存100)。

周 1 2 3 4 5 6 7 8 毛需求量

已分配量

计划收到

计划库存

净需求量

计划投入

(3)计算部件C的需求计划,并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已知部件C:提前期=3周,批量=90,安全库存20,已分配量见下表,现在库存50)。

周 1 2 3 4 5 6 7 8 毛需求量

已分配量

计划收到

计划库存

净需求量

计划投入

(1)填表计算产品A的需求计划,并将相差数据填入下表:(已知产品A:提前期=2

周,毛需求量及已分配量见下表,再有库存60)。

表1产品A的需求计划表

周 1 2 3 4 5 6 7 8 毛需求量20 10 30 30 40 20

已分配量0

计划收到40

计划库存40 30 70 40 10 0 0

净需求量30 20

计划投入30 20

(2)计算部件B的需求计划,并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已知部件B:提前期=1周,

批量=30,安全库存10,已分配量见下表,现有库存100)。

周 1 2 3 4 5 6 7 8 毛需求量60 40

已分配量

计划收到

计划库存100 100 100 40 30

净需求量10

计划投入30

(3)计算部件C的需求计划,并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已知部件C:提前期=3周,批量=90,安全库存20,已分配量见下表,现在库存50)。

周 1 2 3 4 5 6 7 8 毛需求量90

已分配量

计划收到

计划库存50 50 50 50

净需求量60

计划投入90

07724物流系统工程201604试题

2016 年 4 月自考 07724 物流系统工程模拟真题试卷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 内部结构 B. 外部环境 C. 子系统 D. 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 整体结构 B. 整体要素 C. 整体适应性 D. 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 总成本法 B. 得失比较法 C. 统一规划法 D. 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 PERT主要以() A. 距离控制为主 B. 时间控制为主 C. 质量控制为主 D. 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 形象模型 B. 模拟模型 C. 概念模型 D. 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 图形模型 B. 模拟模型 C. 概念模型 D. 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 数据分析法 B. 实验分析法 C. 主观想象法 D. 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 时间序列预测法 B. 因果预测法 C. 判断预测法 D. 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平均误差 B. 相对误差 C. 标准误差 D. 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平均误差 B. 均方差 C. 标准误差 D. 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 论证阶段 B. 试验阶段 C. 实施阶段 D. 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 最优化 B. 次优化 C. 综合化 D. 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 定性化 B. 极小化 C. 定量化 D. 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 时间序列预测法 B. 因果预测法 C. 判断预测法 D. 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 平均值的差别 B. 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 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 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 超前控制 B. 反馈控制 C. 非预算性控制 D. 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 确定性模型 B. 非确定性模型 C. 随机性模型 D. 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 6‰计算,存储 2 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12 万元 B.14 .4 万元 C.7 . 2 万元 D.24 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 多 B. 不确定 C. 少 D. 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A. 系统层次 B. 系统模型 C. 系统结构 D. 系统行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A. 系统工程理论 B. 经济系统 C. 物流系统 D. 环境系统 22、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

物流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流基础》期末试题(A ) (全卷共五大题,总分100分)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请把答案填写到以下表格中) A .终点用户 B .中间用户 C .始点厂家 D .中间厂家 2.以改变物品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是( )。 A.运输 B.包装 C.搬运 D.储存 3.宏观物流是指( ) A.远距离的物流活动 B.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所认识的物流活动 C.使用大型物流装备的物流活动 D.两个以上物流企业合作完成的物流活动 4.供应链的基本流程包括( )。 A.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B.商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 C.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D.商流、信息流、资金流 5.下列属于物流活动的是( )。 A.广告促销 B.质量检验 C.资金筹措 D.货物包装 6.集装箱运输的优点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提高装卸效率 C.减少无效运输 D.提高订单满足率 7.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不包括( )。 A.人的要素 B.物的要素 C.地点要素 D.资金要素 8.流通加工的对象是( )。 A.原材料 B.零部件 C.半成品 D .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 9.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和回收物流是属于( )。 A .社会物流 B .企业物流 C .区域物流 D .综合物流 10.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所在是( )。 A .物流数量 B .物流种类 C .物流信息 D .物流管理 11.包装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护物品的美观 B .保护物品不受损伤 C .保护物品的搬运 D .保护物品不受潮 12.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 )、一次保险、由各运输 段的承运 的承运人人共同完成货物的跨国全程运输。 A .一次清算 B .一份票据 C .一次划拨 D .一份单证 13.人们有时把供应链称之为( )。 A .物流网络 B .物流 C .配送中心 D .微观物流 14.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批准的发布是( )。 A .国家标准 B .行政法规 C .部门章程 D .法规 15.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尽量实现流通加工的( )。 A .最优配置 B .最好配送 C .最快运输 D .最有效方法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到以下表格中) A .由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 B .供应集成者

国际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张海萍 终结性考试 1.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试形式:网络考试 3.试题类型: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 一、单选题 1、物流系统主要分为社会系统和——。( D ) A、供应系统 B、销售系统 C、物流系统 D、企业物流系统 2、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实施发展战略与规划工作的岗位是(A) A、仓储战略部主任 B、资金预算师 C、仓库主管 D、验收人员 3、ABC分类法的指导思想是(A) A、20/80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结构原则 D、效率原则 4、我国进出口货物的检验程序主要包括(A) A、报检、抽样、检验、领取证书 B、抽样、报检、检验、领取证书 C、检验、报检、抽样、领取证书 D、报检、检验、抽样、领取证书 5、国际货物报关业务基本程序是( B ) A、提取或转运货物、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 B、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转运货物 C、申报、缴纳税费、配合查验、提取或转运货物 D、申报、提取或转运货物、缴纳税费、配合查验 6、证明海上运输合同和货物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据以保证交付货物的凭证为( C ) A、汇票 B、商业发票 C、提单 D、保险单 7、在固定的航线上定期航行的航班,这种飞机固定始发站、目的站和途径站的航空货物运输经营方式为( D ) A、包机运输 B、集中托运 C、航空速递 D、班机运输 8、寻求最大的竞争优势的战略为( D ) A、成本最低战略 B、服务最优战略 C、利润最高战略 D、竞争力最强战略 9、俗称“无纸贸易”的物流信息技术为( C ) A、条码技术 B、扫描技术 C、EDI D、EOS 10、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主的是( D ) A、第一方物流 B、第二方物流 C、第三方物流 D、第四方物流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图文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图文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 物流基本概念 1.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3.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予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07724物流系统工程2017年04试题整理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说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是相对于() A.内部结构 B.外部环境 C.子系统 D.开放系统 2、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 A.整体结构 B.整体要素 C.整体适应性 D.整体功能 3、在规划阶段,描述所要解决的对象与有关各因素间的关系常用() A.总成本法 B.得失比较法 C.统一规划法 D.投入产出法 4、以网络分析为主,以计算机为先进手段的先进管理方法的PERT主要以() A.距离控制为主 B.时间控制为主 C.质量控制为主 D.成本控制为主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这种模型是() A.形象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图形模型 6、将现实系统加以放大或缩小后表示系统的模型称为 A.图形模型 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 D.实物模型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认为地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A.数据分析法 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 D.特殊预测法 8、根据所预测对象的纵向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的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误差 D.均方差 10、几个预测值相对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平均误差 B.均方差 C.标准误差 D.相对误差平均值 11、三维结构中的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由规划阶段到() A.论证阶段 B.试验阶段 C.实施阶段 D.更新阶段 12、物流活动中若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在进行系统分析时应尽量避免() A.最优化 B.次优化 C.综合化 D.一体化 13、预测就是把一未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A.定性化 B.极小化 C.定量化 D.明确化 14、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作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 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 D.特殊预测法 15、预测值的误差是指预测值与() A.平均值的差别 B.实际值之间的差别 C.标准值之间的差别 D.预测值之间的差别 16、对运行过程输出进行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过程称为() A.超前控制 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 D.预算性控制 17、凡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为确定已知的存贮问题所构成模型称为() A.确定性模型 B.非确定性模型 C.随机性模型 D.反馈模型 18、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2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12万元 B.14.4万元 C.7.2万元 D.24万元 19、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 B.不确定 C.少 D.无法量化 20、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于() A.系统层次 B.系统模型 C.系统结构 D.系统行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A.系统工程理论 B.经济系统 C.物流系统 D.环境系统 22、三维结构方法论的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 A.定性化 B.定量化 C.综合化 D.分解化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名词解释: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对物流信息(包括空间信息)进行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仓储企业进行货物管理和处理的业务操作系统。它可实现本地一个仓库的精细化管理,也可实现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连锁业在全国范围内、异地多点仓库的管理;可对货物存储和出货等进行动态安排,可对仓储作业流程的全过程进行电子化操作;可与客服中心建立数据接口使客户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货物管理,可以对企业的ERP系统实现无缝连接。(P282) 目标:增加库存控制;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劳动成本,增加产出量;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仓库的空间利用率。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企业铁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公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水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实施一级计划管理体系,以计划为驱动,实现产供销运的紧密衔接,对采购、销售、生产物流实施跟踪管理。本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现代科学管理、系统工程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现代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建立以总公司总调、生产处为总控,以车辆信息管理,车辆调度及运行监控、调控处理为核心,以降低运营成本、合理利用公司内部车辆资源组织运输生产为目的,覆盖公司运输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P289)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指商业贸易伙伴之间,将按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经济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P97) 生命周期法:是指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它是一种用于规划、执行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项目组织和管理方法,是工程学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P169) 关键成功因素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MIS 总体规划的方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计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

物流基础知识培训

物流基础知识培训 1、物流的概念 2、国家标准术语、物流作业术语 3、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一部分物流的概念 物流科学实际上是全面融汇了多学科的经济科学和技术科学,例如:资源配置科学、仓储科学、流通科学、环境科学、运输科学、搬运科学及至营销科学、再生科学、系统科学等,这种综合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 物流的划分 一、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派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下述若于物流应属于宏观物流,即: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全局性。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

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我们经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动皆属于微观物流,即;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观物流研究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 二、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的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合和广泛性。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三、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四、一般物流及特殊物流

物流系统工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功能并相对独立,主要是相对于【 B 】 A内部结构B外部环境 C子系统D开放系统 2.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B 】 A结构化B比较 C模型化D分解化 3.输出完全决定于输入且状态与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系统称为【 B 】 A封闭系统B因果系统 C控制系统D静态系统 4.关键路线法主要控制【 D 】 A距离B时间 C质量D成本 5.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形式上可以是思维、字句和描述【 C 】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概念模型D图形模型 6.当系统结构的性质尚不清楚时,通过分析系统功能的已有数据或新做的实验所获的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称为【 A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7.当系统结构复杂,性质不明确,没有足够的数据,又无法在系统上做实验时,可以先人为的建立模型,这种方法称为【 D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8.下列属于物流系统支撑要素的有【 B 】 A物流设施B标准化系统 C信息技术D组织及管理 9.几个预测值的误差的平均值称为【 A 】 A平均误差B相对误差 C平均绝对误差D均方差 10.移动平均预测法中,随着步长的减少,移动平均对时间序列的修均能力【 B 】 A上升B下降 C不变D无法判断 11.一个系统把输入经过处理之后出输出去,又将其输出的结果馈送回来与输入加以比较的过程称为 A控制B循环【 C 】 C反馈D往返 12.通过对运行过程输入的监视,以确定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时就要改变运行过程,这种控制方法成为越【 A 】 A超前控制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3.以工业贷款月利率6‰计算,存储一百万元的物资一年,需要支付资金利息 A6万元 B7.2万元【 B 】 C60万元D72万元 14.从缺货损失费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越小,因此缺货损失费越 A多B少【 B 】

物流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 1. 根据企业战略不同,物流可以为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减少资本、_提高服务__三种目标。 2.物流各环节的不协调,其实就是成本的冲突,此消彼长的成本悖反现象,其解决的办法就是平衡物流各项活动。 3. 物流规划主要解决4个方面的内容:客户服务目标、设施选址战 略、库存决策战略和运输战略。 4. 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整合平衡策略、多样化策略、混合策略、合并物流策略、标准化战略和推迟战略。 5. 按照价格分类,采购可以分为招标采购、询价现购、比价采购、议价采购、定价采购、公开市场采购。 6. 物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企业及其所有营销渠道,从战略的角度管理原材 料、零部件和最终库存品的采购、流通和存储,以低成本完成订单,从而实现当前和未来的收益最大化。 7. 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管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 户,以更低的成本传递给客户更多的价值。 8. 运输产品具有三维特性,即空间性、时间性和数量性。 9. 合理运输的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10.在对供应链进行构建时应注意考虑客户优先、定位明确、防范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11.作业流程是指进行一项或多项投入,以创造出顾客所认同的有价值产出的一系列活动。它可以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两部分。 12.所谓询价采购,就是向选定的若干个供应商发询价函,让它们报价,然后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报价来选定供应商的方法。 13.仓储布局好坏的评估要素主要有效率、流量、人性、成本、时间 __ 五方面。 14.库存持有成本是指和库存数量相关的成本。 15.条形码按照表示信息的空间可分成一维、二维和多维三类条码。 16.物流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 17.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是以如何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为宗旨的供应链。 18.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有:业务优势、成本优势、客户服务优势。 19. 供应商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目的,选择供应商的原则有:目标定位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择优录用原则、共同发展原则。 20.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会遵循一种销量变化的模式,经历4个阶段:导入期、增长期、高峰期、衰退期。 21.对A、B、C类产品,要重点进行管理,做到实时记录,严格控制,谨慎预测,保证订货供应的是A类库存物。

国际物流期末复习题

国际物流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国际货物包装集装箱化、集装箱船、集装箱港口快速发展阶段是()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2、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 A 信息子系统 B 检验子系统 C 运输子系统D储存子系统 3、下列不属于国际货物运输特点的是() A 线路长 B 风险大 C 手续简便 D 时间性强 4、()可能会成为国际物流中的“瓶颈” A 船公司 B 货代 C 船代D海关 5、()是我国国际物流实现的基础设施 A 国际化的运输线路网络 B 国际化的信息系统 C 国际化的运输方式结合 D 国际化的物流环境 6、货运以石油为主,拥有世界十分之一港口和六分之一吞吐量的海洋通道是() A 大西洋沿岸 B 太平洋沿岸 C 印度洋沿岸 D 北冰洋 7、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著名水道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基尔运河 D 马六甲海峡 8、占有重要的航运地位,是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的是() A 英吉利海峡B马六甲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曼德海峡 9、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是() A 英吉利海峡B马六甲海峡 C 黑海海峡 D 曼德海峡 10、()是指在港湾、风向、水深及地球球面距离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下,可供船舶航行的 一定路径 A 航线 B 航路 C 海峡 D 运河 11、()居世界第二,海运量占世界总运量20%,但其发展速度最快,已形成了世界航运 中心东移之势 A 大西洋航线 B 太平洋航线 C 印度洋航线 D 北冰洋航线 12、连接远东和北美两大经济中心区的是() A 北大西洋航空线 B 北太平洋航空线 C 印度洋航空线 D 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 13、世界管道技术()最先进

物流成本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复习过程

第一章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 2、 社会物流成本、企业物流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内容。 社会物流成本: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支付给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费用;应承担的物品在物流期间发生的损耗;社会物流活动中因资金占用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社会物流活动中发生的管理费用等。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 3、 物流成本管理内涵。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 物流成本的管理要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分析对象 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成本来管理物流活动 物流成本管理要面向客户服务过程 宏观物流管理视角下的物流成本管理 4、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 1)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性态分析、物流责任成本管理以及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 2)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通过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 5、 物流 成本效 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练习

06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将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概念予以研究的工作者是【 A 】A冯。贝塔朗芳B谷德和麦克尔 C霍尔D切克兰德 2.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 C 】A系统工程理论B经济系统 C物流系统D环境系统 3.PERT(计划评审法)主要控制【 B 】A距离B时间 C质量D成本 4.一个模型若没有具体的物理结构,只是用数字、字符和运算符号来表述的式子、图像或表格称为【 D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比例模型D抽象模型 5.具有物理结构,有被称为物理模型的是【 A 】A形象模型B模拟模型 C比例模型D抽象模型 6.当现有的数据分析尚不能确定个别变量对整个系统工作指标的影响,可以在系统上做局部试验,以确定关键的本质变量,逐步分析,这种方法称为【 B 】 A数据分析法B实验分析法 C主观想象法D人工实现法 7.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各个人对分析过程所做的判断,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时间序列预测法B因果预测法【 C 】C判断预测法D特殊预测法 8.按类似产品的发展规律、可替代产品的发展规律或国外同一产品的发展规律,然后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 A 】 A历史类比法B因果预测法 C判断预测法D特殊预测法 9.几个预测值的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 C 】A平均误差B标准误差 C平均绝对误差D均方差 10.进行系统存储费用分析时,若订购量越大,物资价格有折扣,就需要考虑A搬运费用B装卸费用【 D 】 C缺货费用D物资的价格 11.对运行过程进行控制检测,把检测结果送回运行过程中去,将纠正措施输入该运行过程中以获得预期的输出的过程称为【 B 】A超前控制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2.靠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专家对企业行为提出建议进行控制的方法称为【 C 】 A物流批量控制法B反馈控制 C非预算性控制D预算性控制 13.由于订货量越大平均库存量就越大,存储费支出就越大。因此,从存储费用角度看,订货批量越大【 A 】

物流期末复习资料

论述题 1、论述物流系统战略的设计框架包括那些内容? 答:一个物流系统战略通常表现在五个重要层次上,构成物流系统战略环形图,它确立了企业设计物流系统战略的框架。 (1)战略层:建设两大平台和两大系统。物流首先是一种服务,企业建设物流系统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所以,企业发展物流必须首先确立物流规划与管理对企业总体战略的协助作用。同时,企业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建设两大平台和两大系统,即基础节点平台和信息平台,信息网络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在进行企业物流规划管理最初必须进行企业资源能力的分析,充分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渠道、节点 以及其他各种资源来完善企业的总体战略并以最少的成本和最快的方式建设两大平台和两大系统。(3分) (2)经营层:通过顾客服务建立战略方向。物流活动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要向内部和外部顾客提供及时准确的交货。所以,顾客服务是制定物流系统战略的关键。要执行一项营销战略,必须要考察企业在与争取顾客和保持顾客有关的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而物流活动就是这些关键能力之一,可以被开发成核心战 略。在某种程度上,企业一旦将其竞争优势建立在物流能力上,它就具有难以重复再现的特色。(3分)(3)结构层:进行渠道设计和节点网络规划。物流渠道设计包括确定为达到期望的服务水平而需执行的活动与职能,以及渠道中的哪些成员将执行它们。渠道体系设计需要在渠道目标的制定、渠道长度和宽度的评价、市场、产品、企业以及中间商因素的研究、渠道成员的选择及职责、渠道合作等方面认真分析与判断,因为体系一旦实施,常常无法轻易地改变。随着顾客需求变化和竞争者的自我调整,渠道战略必须再评价以维持或增强市场地位。 企业物流节点的网络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有:节点的功能、成本、数量、地点、服务对象、存货类型及数量、运输选择、管理运作方式(自营或向第三方外筹)等。网络战略必须与渠道战略以一种给顾客价值最大化的方式进行整合。涉及到和3PL提供商的合作,物流网络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也比传统网络更加灵活,因此,对现有的仓储业务、库存配置方针、运输管理业务、管理程序、人员组。织和体系等进行革新是明智之举。在动态的、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也需要不断地修正节点网络以适应供求基本结构变化。 (3分) (4)职能层:物流系统战略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物流系统战略规划职能部分主要是对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的分析与优化。运输分析包括承运人选择、运输合理化、货物集并、装载计划、路线确定及安排、车辆管理、回程运输或承运绩效评定等方面的考虑;仓储方面的考虑包括节点布置、货物装卸搬运技术选择、生产效率、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等;在物料管理中,分析可以着重于预测、库存控制、生产进度计划和采购上的最佳运作与提高。(3分) (5)执行层:对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的实施和控制。企业物流系统战略规划与管理的最后一层为执行层,包括支持物流的信息系统、指导日常物流运作的方针与程序、节点设备的配置及维护,以及组织与人员问题。其中,物流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设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2?试述仓储物流系统模拟仿真的一般程序 仓储系统模拟的步骤一般为: 调研现有的仓储系统(如果是新建,可以去借鉴已经成功企业的仓库案例); 建立仓储系统模型 确定仿真算法 建立仿真模型 运行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结果输出

最新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 1、单选题: C、石油危机)相关。 A生产)上。 C、20世纪50年代)。 A.经济学界和 B.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机结合。这个物流定义的制定者是( A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A、宏观物流)。 D、功能性物流)。 B、20世纪80年代)。 C国际贸易)。 A准时生产方式)。 D流通型节点)。 C网络). A转运型节点)。 B.时间)。 C.信息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B.静态含义)。 A.商业包装)。 A.管理监督委员会)。 C.分析的目标)。 D.距离经济原则)。 C.一致性)。 A .能源)的主要消费者之一。 B.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能)措施。 B.铁路运输)。 D.水上运输)。 D.航空运输)。 B.水上运输)。 B.水上运输)。 A.水上运输). D.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B.安全性原则)。 A.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 C.实现仓储合理化)。 C.编号作业)。 D.盘点作业)。 A.批次补货)。 B.定时补货)。 B.“确保有货可配”)。 A.互补性)。 B.周转率)。 D.存货的正确存取)。 C备货)。

A.分拣与配货)。 C汽车)。 B实施阶段)。 D.经验方法)。 A评价的范围)。 B.专业物流型配送中心)。 D流通型配送中心). A.订单分割). A流通加工)产生的基本原因。 A商品)。 C 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 C为消费方便省力的加工). A.保护性加工)。 B节省空间包装)。 或将可以相互拼凑以减少占用空间的物品用一个容器包装,这种包装属于( D.集成性包装)。 B.变动性)。 B.加工的信息)。 D码)。 C解码)。 A.识别和采集信息)的技术。 D.条码技术)。 A.GIS技术)。 D沟通质量)的主要表现。 B.沟通)来保证的。 B物品保护质量)。 C.服务过程质量)。 B.外在质量)。 B.外在质量)。 C.服务形象质量)。 D.物流服务形象质量)。 A.响应质量)的表现。 C信用质量)的表现。 D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 D.相对质量)上。 C.物品保护质量)指标。 C.物品损耗率)。 A.订单反应时间)。 B.顾客投诉率)。 C.成本控制重点)。 2、多选题 ABD)。A.科学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BC ) B.供应物流C.生产物流 A.形态效用 B.占用效用 D.时间效用 E.空间效用) AC))A.20英尺 C.40英尺 ABC)A.系统化 B.专业化 C.信息化 ABCDE )A.方向性 B.有限性 C.多样性 D.连通性 E.选择性 (ABCDE )。A.运载工具子系统 B.运送线路子系统 C.交通控制子系统 D.维修养护子系统 E.管理指挥子系统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答: (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 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 答:“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5。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系统层次有几种类型? 答:系统层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时空中的存在。第二,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系统时的存在。 系统的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类: (1)空间层次结构;(2)时间层次结构;(3)功能层次结构。

(最新经营)快递实务期末复习讲义

《快递实务》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快递基础 1、快递的概念 快递就是指快递企业以信息系统为有效的运作管理和监控手段,通过流程的优化将发件人委托的快件以最安全的方式快速地交到收件人手中,从而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特殊的物流运作模式。 2、快递的基本形式:点到点 具体地说:即门到门(DoorToDoor)或桌到桌(DeskToDesk) 含义:从发件人委托发件开始,到收件人签收,货运代理或快递企业承运一票快件的全过程,即确保快件准确安全无误准时地送到收件人手中。 3、快递的特点 (1)更高的运作成本 (2)更快捷的时效性 (3)更人性化的服务 (4)更完善的营运网络 (5)现代化的信息体系 (6)更复杂的运作模式和流程 4、快递的网络管理(运营)模式 (1)直营(自营)模式: 优点:企业统一营运及管理标准,价格清晰、管理执行力到位,企业发展目标一致。 缺点:企业营运成本大,管理灵活度较低,网络开拓速度慢。 (2)加盟或代理模式:

优点:企业营运成本低,管理灵活度高,网络开拓速度快。 缺点:加盟商管理难度大,价格混乱,营运操作及服务质量差异大。 5、快递发展的基础 (1)宏观方面:顺应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客观规律的必然产物(物流部门必然需要细分)。 (2)微观方面: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私人信函物品及公务商务往来的频繁导致证件、礼物、包裹等与票据单证、合同、样品配件、商务信函等的往来大量增加。 6、快递与物流的关系 (1)快递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快递现于已不仅仅是物流 (2)快递与现代物流已经开始相互包容和相互渗透 (3)快递提供了物流外包的基础 (4)快递的发展依赖于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快递自身的发展也推动着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7、快递的种类和方式 (1)同城快递:以同一城市内递送方式进行操作,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 (2)区域快递:以区域内递送的方式进行操作,以陆运主要运输方式 (3)全国快递:以跨区域的递送方式进行操作,以航空为主要运输方式 (4)国际快递:以跨国家的递送方式进行操作,以航空为主要运输方式 8、快件的递送方式(具体内容见课件) (1)点到点(门到门) (2)门到机场 (3)专人派送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学习资料

1.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策略(黄183) 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很多,最基本的策略有4种:①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 R)策略;②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 S)策略;③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 S)策略;④综合库存策略,即(t, R, S)策略。 1)(Q, R)策略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Q。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高、需求波动性很大的情形。 2)(R, S)策略 该策略和(Q, 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I,则其订货量即为(S-I)。该策略和(Q, R)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 3)(t, S)策略 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经过固定的检查期t,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为I1,订货量为(S-I1)。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补充(S-I1),库存到达A点。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时期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2),经过一定的时间(LT-订货提前期,可以为随机变量),库存有达到新的高度B。如此周期性检查库存,不断补给。 该策略不设订货点,只设固定检查周期和最大库存量。该策略适用于一些不很重要的、或使用量不大的物资。 4) 4. (t, R, S)策略 该策略是策略(t,S)和策略(R,S)的综合。如图8-3所示,这种补给策略有一个固定的检查周期t、最大库存量S、固定订货点水平R。当经过一定的检查周期t后,若库存低于订货点,则发出订货,否则,不订货。订货量的大小等于最大库存量减去检查时的库存量。如图8-3所示,当经过固定的检查时期到达A点时,此时库存已降低到订货点水平线R之下,因而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S与当时的库存量I1的差(S-I1)。经过一定的订货提前期后在B点订货到达,库存补充到C点,在第二个检查期到来时,此时库存位置在D,比订货点水平位置线高,无须订货。第三个检查期到来时,库存点在E,等于订货点,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3),如此,周期进行下去,实现周期性库存补给。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

物流基础知识大全 物流基本概念 1.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物”,就是通常所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