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亩蔬菜基地情况汇报

万亩蔬菜基地情况汇报

万亩蔬菜基地情况汇报
万亩蔬菜基地情况汇报

万亩蔬菜基地情况汇报

1115”工程规划情况

1 、区域范围:标准化菜地 6 个基地,其中设施蔬菜基地 1 个,分布在落桥社区;露天蔬菜基地 5 个,分布在板桥社区、渡桥村和老幼岗社区。

2 、重点产业:重点发展叶菜类蔬菜、有机蔬菜、加工蔬菜,采取叶菜类、茄果类、瓜豆类、根茎类蔬菜合理轮作,以钢架大棚为主的保护地设施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发展防虫网栽培叶菜类蔬菜。

3 、发展方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做到田园清洁,生态环境优美,品种特色突出,区域布局优,生产效益高

4 、主体技术

(1)、品种选择:1)、叶菜类蔬菜:十字花科的大白菜、娃娃菜;甘蓝类的青花菜和花椰菜;菊科的结球生菜、茎用莴苣、油麦菜、芦蒿;伞形科的香菜、茴香;百合科的韭菜、分葱等叶菜类;2)、茄果类蔬菜:彩椒、大果番茄、串番茄、樱桃番茄以及优质长茄等;3)、瓜类蔬菜:密刺型黄瓜、水果型黄瓜、西洋南瓜、香蕉西葫芦、苦瓜、节瓜等;4)、特色蔬菜:荷兰芹(香芹菜)、落葵(木耳菜)

(2)、主体技术:1)、清洁安全生产技术。采取有机方式种植,推行物理、农业、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喷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2)、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行工厂化集约育

苗,降低育苗风险和成本,提高秧苗质量,从而方便管理、提高蔬菜产量,有利于推广优新品种。3)、冷链保鲜贮运技术:蔬菜采后分级、加工、清洗、包装、预冷,进行冷链运

输,提高商品性,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建设情况

截止2010年7 月,盘城街道拥有蔬菜种植面积9002亩,种植品种主要以叶菜类为主:板桥社区童庄、宋坊组400亩,袁庄、李庄组580亩,新民组220 亩;渡桥社区黑扎营组201亩,卞家湾组400亩,老幼岗社区扁东组4517 亩;落桥社区马徐圩组92 亩,东城、买庄组530亩,大院子组173亩,魏小庄组60 亩;双城社区任娄三组80 亩,任娄沙地100 亩;新华社区下王组61 亩,小营子组95 亩;永丰一组51亩,其它零星蔬菜种植面积950亩。

近两年来,盘城街道由于:1、“园区带街”,老幼岗扁东组4517 亩、板桥袁庄、李庄组300亩、落桥社区马徐圩组92 亩土地先后被高新区征用;

2、随着盘城街道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菜农种植结构调整。综上两点所述,盘城街道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呈萎缩状态,目前盘城街道还有蔬菜种植面积约5000亩。

近几年来,盘城街道在省、市、区农委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围绕以发展高效设施蔬菜为目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主题,立足实际,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发展了“浦浩” 、“滁河湾”、“ 生泽园”等一批无公害品牌蔬菜,面积达2000 亩:

1 、设施基地1300 亩:双城社区南京浦浩设施蔬菜基地550 亩,其中833

2 钢架大棚300 亩;渡桥社区南京张雷蔬菜8332 钢架大棚基地200 亩,南京强友蔬菜 6 米钢架大棚基地100 亩,金水湾生态园蔬菜8332 钢架大棚基地100 亩;落桥社区鲁王6米钢架大棚基地150亩;其它零星钢架大棚200 亩。

2 、露天基地3450 亩:落桥买庄、大院子、东城组露天蔬菜基地1000 亩;板桥袁庄、新民、宁坊组露天蔬菜基地600 亩;渡桥黑扎营、卞家湾、徐家潭子蔬菜基地500亩;新华小营子蔬菜基地100 亩;双城任娄沙地、三组蔬菜基地200 亩;永丰社区一组蔬菜基地50 亩;其它零散蔬菜种植面积为1000 亩。

、指导蔬菜生产、做好技术服务

盘城街道为进一步提升全街蔬菜生产水平,提高蔬菜生产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多项措施,把抓好蔬菜种植与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搞好服务。

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为稳定叶菜种植面积,加强在田蔬菜生产管理,街道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间田头,根据各社区实际,在蔬菜区域布局、品种选择、棚体结构、标准化种植与管理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菜农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与管理的科技水平。自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 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000 多人次,接待咨询菜农1500人次,发放各种技术宣传资料 1.2 万份。

二是加大信息服务力度。街道农办安排专职人员广泛搜集南京及周边市场需求趋势,种子、农药、肥料、棚膜等生产及经销部门的前沿信息,及时为菜农提供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的蔬菜品种、种植技术及配套的农资信息,减少菜农在品种布局及农资选购上的盲目性。

三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根据全街道蔬菜生产布局,列出科学的技术指导方案,在整地施肥、土壤消毒(处理)、棚体整理、育苗栽种、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大力度,搞好分类指导,确保区域布局、标准种植、科学管理。相关蔬菜种植社区农技员负责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及品种布局调整,同时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直接推广到田间地头。邀请区农业部门有关专门上门指导,与区农业推广中心合作,开展测土配方,大力推广高效有机肥种植,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四是加大示范力度。街道把蔬菜种植与基地建设、示范园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合作社、无公害认证等各类蔬菜项目紧密结合,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内

容,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通过项目建设,加大示范与带动力度,进一步转变菜农的思想观念,提高广大菜农的科学种管水平。积极培育蔬菜种植合作社,实行产销一体化模式,形成了以“浦浩、张雷、强友”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蔬菜直销店、净菜进超市、田头蔬菜批发市场等多种销售渠道,

带动了周边菜农扩大规模种植面积,提高了农民种植效益

五是加大监管力度。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村工作科科长任副组长,各社区主任为成员、农技员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员的放心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街道与社区、社区与组、组与菜农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街道从农药的购买、使用及蔬菜上市全程监管,定期、不定期地到田头检测,并做好相关抽检记录。在菜农中积极开展蔬菜质量安全教育,增强菜农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规范农药使用。近几年来,通过各方面努力,街道没有发生一起蔬菜残留农药事件。

四、存在问题

1 、因高新区核心区建设向盘城街道拓展,征用的建设用地力度逐年加大,盘城街道农业用地逐年减少。原有的90 年代建成的常年蔬菜基地全部被征用,加上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蔬菜种植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实现万亩蔬菜种植面积难度相当大。

2 、蔬菜价格受市场波动幅度大,加上蔬菜种植劳动强度较大,菜农扩大种植规模的积极性不高。

3 、连片的规模蔬菜基地水电、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对蔬菜的生产,省、市级在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财政扶持政策,而基础设施投入相当大,街道、社区、菜农无能力进行建设,在这方面请省、市级财政给予大力扶持。

首页12 尾页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米之间,年降雨量在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合川蔬菜产业发化展的市场基础 城市市场,日需求总量达1000万公斤,全年需求总量360

万吨,目前很大部分蔬菜市场被成都等外地市场所占领,如 果我市能在重庆市场占领10%的份额,就能外销蔬菜达36万吨,相当于我市目前总产量的78%。五是国际市场蔬菜需求 量大,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需求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目前我市已有部分蔬菜产品远销欧盟、日本、香港 等国家和地区。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萝卜、胡萝卜、榨菜、藠头、 大头菜、丝瓜、冬瓜、南瓜、糯玉米等为主的特色生产基地。 如码头的青草坝萝卜,香龙的大头菜、太和的胡萝卜,草街 的藠头等都已盛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行业的一张知名品牌。 6.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 二是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争取五年内规模基地全面实现无公害化。 三是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培 育经纪人队伍,建立销售网络,拓宽出口渠道,扩大蔬菜出口。 四是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初级加工与精深并举,围绕特 色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三)对策和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蔬菜产业化摆到更加重要

蔬菜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王林鸿 (2011年5月) 当前,蔬菜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日,我省部分地区蔬菜滞销,蔬菜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掌握今春我省季蔬菜产销形势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给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原始资料,结合当前形势,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开展当前菜价下跌对农民收入影响调研活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蔬菜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对满足县场多样性需求,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这一优势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中、省、县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来,我县坚持走现代农业之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品牌设施蔬菜,把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技术,有力的促进了设施农业效益的大幅提高,全县设施蔬菜种植从最初1994年的15棚12亩,发展到2011年的232棚232亩;年总产值由5万元增加到350万元;蔬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由0.3%增加到1%。以蔬菜生产村为单位,今年初建立蔬菜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立5个,涉及菜农130多户。 结合我县蔬菜种植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市场发育程度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发展趋势仍不适应,产业化龙头企业极少;三是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菜农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四是服务和销售网络不健全,农民缺乏积极性。总体来看,我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比兄弟县县仍有较大差距。 1、品种布局。目前我县棚室蔬菜栽培的品种以西葫芦、黄瓜、番茄为主的果菜类和以辣椒、豆角、油菜为主的耐寒性叶菜类占到棚室蔬菜总面积的90%以上,名优特新蔬菜品种不未曾涉及。 2、生产设施。保护地是蔬菜生产的主要条件,尤其种类较多,大中小拱棚、温室。就保护地种类比例看,仍以地膜覆盖的塑料大棚为主,面积为100亩,目前温室仍以蔬菜生产为主,名优特品种甚少。从整体设施水平来看,已基本形成了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相配套的保护地生产体系。 3、技术水平。多年来,我县蔬菜生产经过农业科技人员和菜农的共同努力,精心研究开发,大力引进推广,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成熟适用的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其中蔬菜优良品种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度达80%,正是由于这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县蔬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市场流通。目前蔬菜交易市场2个,年交易能力1万吨。其中大型市场2个,集散贸易县场5个,全县共有贮藏鲜库12个,贮藏保鲜能力2500吨,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格局。全县主栽品种有番茄、菜豆、

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简易版

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 研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近 期,市委办组织文秘人员赴农委蔬菜办及大 村、长虹、赛力等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并组 织部分蔬菜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召开 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调研 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有 效缓解我市蔬菜供应不足现状,切实解决群众 “买菜贵”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蔬菜

配套专项奖扶资金从XX年的5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0万元,并计划三年新增各类保障性蔬菜基地3000亩,其中今年新增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200亩。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推进速度较快。全年1200亩任务已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新建基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明确了投资主体,部分基地建设已完成大半。二是建设标准较高。全市1200亩基地,设施蔬菜基地占一半,其中复式二代棚占比达10%以上,河沥、西津、竹峰部分基地建设了现代化智能育种、育秧大棚。三是推进合力较强。初步形成了由市“菜篮子”办牵头,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投资主体,相关乡镇街道和村积极配合的推进合力。

蔬菜调查报告

蔬菜调查报告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查,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

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以无公害蔬菜产业为轴撬动经济发展实现成果共享 ——关于桂林街道蔬菜产业的调研与思考为了全面准确地摸清全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已有成功经验以推广试验潼南“深丘”地区蔬菜种植,推进村村平衡共同发展,把握未来趋势,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确保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重庆市42号文件精神在桂林街道得到深入广泛的贯彻和落实,笔者对桂林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受调地区基本情况 桂林作为潼南乃至重庆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一张“名片”,从1995年建设初始、1999年成为重庆市第一个通过市级验收的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年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到现在颇具规模已历经了十多个年头,全基地已建成6个集中成片、各具特色的常规蔬菜基地片区,蔬菜产业整体上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蔬菜产业已成为桂林的重要支柱产业,蔬菜种植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采取了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历史资料查阅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走访农户1000余户,发放问卷1000余份,召开座谈会4次,查阅统计材料100余份,对街道所属14个村、2个社区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走访,对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情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为谋划下一步蔬菜产业扩大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三、桂林街道无公害蔬菜产业现状 1. 聚集规模初现

(1)产值。2008年街道第一产业产值较2007年21763万元增加了11%,达24224万元,其中蔬菜产业年产蔬菜量达25万吨,产值约为19000万元,约占78%。 (2)面积。1995年以前,桂林蔬菜种植面积不足0.2万亩,总产量仅0.4万吨。而与2008年相比,2009年基地面积扩增6500亩,已达3.3万亩,新增大棚970个。特别是今年小舟村新增了1800亩、观音村新增980亩、双坝村河坝地扩增700亩,位于沟地的高庙和半坡村新增了1460亩山地蔬菜。 (3)销售。从2008年初至2009年7月,除少数几月因气候和市场因素外,街道蔬菜销售看涨,特别是销售至重庆以外地区的也在逐渐增加。 (4)收益。大棚设施栽培片区每亩年产值已达12000元左右,甚至高于15000元。人均种蔬菜收入达5800元,基地农民收入显著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5)品种。今年推广了白长龙、先正达、秋白玉、铁心白玉等萝卜品种;兴合苏椒、苏椒11号、渝椒5号等辣椒品种;津优31黄瓜和日本钢葱等新品种,逐步提高了蔬菜基地内的良种推广率。 2.品牌质量叫响 (1)品牌。桂林产辣椒、番茄等9个蔬菜产品早已获农业部准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专用标识,“潼南绿”无公害蔬菜远销全国,赐康果蔬净菜直供市内各大超市。一村一品的种植特色基本形成,如双坝村设施栽培辣椒、黄瓜、茄果和小舟村糯玉米、冬瓜。 (2)质量。自2001年以来,农业部及其委托的云南省蔬菜质检

调研报告: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发展历程。XX蔬菜是从1983年历阳镇太平村“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开始初步发展。2012年2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立蔬菜产业为特色产业,并成立XX蔬菜产业发展局,蔬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XX蔬菜经过三十年的长足发展,不仅在全国率先摆脱了小农经济束缚,并迅速跨越了商品菜经济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由生产、加工和市场贸易相互啮合的三大环节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形态。XX还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XX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截止2015年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由2011年的40万亩、90万吨、16亿元,增加到43.5万亩、111万吨、22亿元,分别增长8.8%,23.3%,

37.5%。蔬菜从业人员年人均种菜纯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2.88万元,增长44%,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园区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引导下,全县累计拉动社会投资6亿多元,新建规模化蔬菜标准园区41个,总面积3万多亩,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6个,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善厚蔬菜种子产业示范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弘利教育) (三)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XX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并获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6家园区通过GAP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县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由2011年的99.3%提高到100%,未出现一起蔬菜质量安全事故。 (四)科技支撑成效明显。XX一直高度重视蔬菜科技创新工作,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推合作关系,2015年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正式

蔬菜种植情况调查报告

信息-蔬菜种植情况调查报告 但由于受条件制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县近年来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影响了蔬菜生产;二是农业生产成本较往年高,种子、化肥、人工成本单价相对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我县山区多,平原少,特别的农田灌溉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蔬菜种植企业还依然处在申报蔬菜基地的过程中。 针对我县区目前的农业种植情况,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罗委…2011?75号),今年县财政计划出资1500万元用于补助农业六大产业发展,有关部门通过细化验收标准,出台补助方案,促使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早日兑现。 要求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前瞻性调查与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发展措施。组织观摩拉练活动,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典型,对发展现代农业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乡镇、部门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带动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各乡镇要把加快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支持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形成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合力。 一、发展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基本要求 1、坚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按照工业的理念,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的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优良品种的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素质。 3、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扶持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增强其带动能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4、坚持依靠市场机制。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资金和其他要素投入到六大特色农业产业。 5、坚持依法管理与指导服务并重。建立农口部门分工负责,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撑,相关部门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与研究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区域布局等,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展农业种植的具体扶持措施 (一)、大力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1、对在规划范围内新建标准钢架大棚6亩以上,经申报验收合格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元/亩。 2、优先安排实施蔬菜基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对用于保鲜、促进蔬菜均衡上市所需的冷库设备建设,冷库库容达到100立方米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元/库(食用菌、水产品保鲜冷库建设参照执行)。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特色精细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调整结构,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汭河川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是政府投入加大,助推规模扩张。全县蔬菜拱棚、日光温室分别达到了10000座和1000座,建成于家湾、平头沟和冉李等8个蔬菜专业村,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生产蔬菜2.4万吨。 二是建办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先后招商引资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和阳光生态苗木繁育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与农民群众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在调整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是积极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韩国、榆中、定西等外地客商落户经营,在冉李、枣林和东庄等村流转土地5100亩,新建蔬菜基地5处,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0处,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招商建办的方盛蔬菜公司,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的盖棚式交易市场,年蔬菜吞吐量达8万吨。扶持发展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4500多户,签订蔬菜订单5100多亩。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家悦超市、农贸购物中心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举办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51期,编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培训技术骨干850人、农民7300多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引进航天辣椒、西甜瓜等新品种8类24个。通过开展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诊”技术帮扶活动,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技术难题,确保了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蔬菜价格现状调研报告.pdf

遵照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我局组织3个调研小组于2015年3月23日—31日,对我县蔬菜生产、市场消费需求、市场营销结构、业态构成、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等进行全面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蔬菜生产情况 1、蔬菜种植情况:全县约有蔬菜种植总面积2400亩,其中:种植基地面积约2000亩;县城区周边农户零星蔬菜生产面积约400亩。主要种植青椒、茄子、土豆、无筋豆、大夹豌豆、冬瓜、南瓜、苦瓜、白菜等品种,年产量约2000-2300万斤,其中:种植基地年产量约1750-2000万斤;县城区周边农户零星蔬菜生产年产量约250-300万斤。 2、蔬菜种植基地情况:全县有集中成片蔬菜种植基地4个,分别为隆盛五一村生产基地(约300亩,年产量约260-300万斤)、隆盛三家店村生产基地(约250亩,年产量约220-250万斤)、象山永乐坝蔬菜生产基地(约800亩,年产量约,700-800万斤)、回马长江坝生产基地(约650亩,年产量约570-650万斤)。 (二)蔬菜需求情况 据测算全县城区日均蔬菜需求约为11万斤以上,年均蔬菜需求总量约为4000万斤—4500万斤。我县生产基地仅有20%左右(320-350万斤)销往本县,蔬菜需求缺口约为3200-3700万斤。 (三)市场营销情况 1、县城区蔬菜批发经营户情况:县城区现有蔬菜批发商7户。其中5户为专业蔬菜批发商,其批发量占市场份额约80%。进货渠道主要为、成都、绵阳,其中:由进货蔬菜占80%、成都占15%、绵阳占5%。另外2户批发商(隆盛五一村生产基地,象山永乐坝蔬菜生产基地)其批发量约占市场份额的20%。4个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约20%在县内销售,80%销往、达州、重庆等地。 2、县城区蔬菜零售经营户情况:县城区约有330户固定个体菜商。其中老城区约有200户,新城区约130户,主要集中在县城区6个农贸市场,租用固定的摊位销售蔬菜,其销售量约占市场份额的80%。县城周边农户零散流动菜商约80-100户,日均入市销售量占比不到市场份额的1%。县城区超市零售蔬菜有4家,进货渠道主要为(80%)、成都(15%)、绵阳(5%),日均销售量约为2万斤,市场占比约为20%。 (四)与周边市县蔬菜价格比较情况 经调研,我县蔬菜主要类综合平均价格与周边区县蔬菜价格同比约高10-15%。 二、导致我县蔬菜价格偏高的主要因素 (一)蔬菜生产面积偏少 据统计,全县蔬菜生产面积约2400余亩,其中专业化生产面积约为2000亩,占83%。其余的400余亩为农户零星生产。而相关标准规定人均蔬菜生产面积应不低于0.04亩。县城区现有常住人口按12万计算,蔬菜生产面积应在5000亩左右。 (二)蔬菜生产品种偏少 从我县象山永乐坝蔬菜生产基地看,该基地生产面积约800亩左右,常年生产的蔬菜主要为种植技术要求不太高 ,单产较高、易种易收的品种。如:冬瓜、南瓜、苦瓜、土豆、无筋豆、大夹豌豆、白菜、青椒、茄子等10多个品种。因基地无储藏设施,加之又集中上市,本地市场无法全部消化,往往只能采取低价竞争方式向外地销售,给人力、物流、市场销售都带来不小压力,因此经营效益一直不好,基本处于保本微利的境况中。 (三)生产条件落后 从我县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看,普遍缺乏滴灌、连动大棚等基础设施,无法生产反季节蔬菜,设施蔬菜生产、精细化蔬菜生产的比重不到20%,致使生产企业盈利水平不高,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生产力不强。 (四)无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 目前,我县尚无专业的蔬菜批发市场。现有蔬菜批发业务主要集中县城盐桥街周边的临街门市和街道上。但因场地狭小,拥堵不堪,缺乏冷储等保质保鲜设施,损耗极大。门市储存量小,增加了物流成本。再加之我县门面租金高,与纵横农产品批发市场门市年租金比较,纵横农产品批发市场门市年租金约为180元—200元/平方米,而我县盐桥街门市年租金则为1200元—15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租金高近7倍,极大增加了蔬菜流通成本。 (五)蔬菜批发销售环节层层加码 1、批发商加价情况:批发环节在进价的基础上平均加价50%,在形成零售价格的权重约20%; 2、个体蔬菜零售商加价情况:个体蔬菜零售商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平均加价80-150%,在推高零售价中约占80%权重。 3、超市零售蔬菜加价情况:超市零售蔬菜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约为10%。其价格一般为市面零售价的60%左右。这对平抑蔬菜价格过量偏高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六)旅游人数剧增,市场供求原因导致价格偏高 我县实施优秀旅游城战略以来,以中国死海为龙头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总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从2004年-

蔬菜调查报告3篇

蔬菜调查报告3篇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查,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

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XX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XX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丽江 调查时间:2013.4.2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蔬菜生产基地环境情况 前言 古城区蔬菜发展前途: 丽江市古城区立足优势资源,面向市内两大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业。目前,全区蔬菜销售在市场上占有份额已达到32.8%,不产品远销广州、深圳、成都、西藏等地,部分产品出口日本、新加坡。 旅游业的发展,为丽江蔬菜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近两年来,游客约了越多,形成了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把蔬菜生产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去区农业局对区里8大蔬菜销售市,蔬菜基地的蔬菜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另外,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参与蔬菜产业开发。 目前,该区与形成金安、大东、金江等金沙红河谷区重点发展青食蚕豆、冬马铃薯、冬玉米、大白菜以及大金山、七河等乡开发以及大白菜青菜、包包菜为主的夏秋无公害蔬菜的格局。 生产基地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口数量的继续增长和工商业的持续发展,使得土地的分配和利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劳动人口结构也不断的进行了调整。一方面,由于农作物单产量的增长和农业技术的革新,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需求不断的减少;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农改工、农改商成为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大型的节约型无土栽培农业生产越来越成为生态农业的迫切要求。于是,绿营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基地便应运而生了。 绿营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基地是一家集约型的试验农场,开发资金为250万元,组制形式为有限责任制。本基地以个体经营为主体,下设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运输部、生产管理部、化肥部等职能部门,拟聘用农业技术师10名,肥料管理部管理人员12名,市场营销人员8名,作物管理员工95名,运输司机15名。基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150亩),大棚占地面积100亩,配套设施面积50亩,采用四层立体空间结构,总种植面积25万平方米(375亩),栽培作物包括蔬菜、玉米等多种短期作物。本基地无土栽培以基质培为主,兼用水培法,能有效地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发展无公害有机生态农业。基地立足于资源现状,把肥料的最优化利用作为基地运作的基础,全力打造无土栽培农业的品牌。 生产基地要把调研作为生产的一部分,积极开展作物的喜性和肥料的研究,努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附属化肥厂,研制更加适合各种作物生长的新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基地定期对员工进行培养,组织对外交流和考察学习,关注员工自身的发展权利。 基地始终坚持“质的追求,绿的享受;真诚打造,精益求精”的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

蔬菜价格调查报告

蔬菜价格调查报告 题目:菜市场里为何“涨声”一片 摘要:近期,部分蔬菜价跌滞销,农户损失严重,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有人认为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蔬菜种植面积盲目扩大;有人认为是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蔬菜难卖滞销;还有人认为是流通环节存在暴利,对农民和消费者两头赚钱。为此我们小组选择成都作为调查地点,采用:蔬菜基地——蔬菜批发——蔬菜零售三个阶段的调查方式对成都的地区的菜价进行了调查,并且对蔬菜为何涨价快,但是农民没有收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调查主要是对前几年到2011年5月份的时间段菜价的变化及其影响。最后通过对相关的农业机构及进行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的农业政策得出了对蔬菜为何涨价快,但是农民没有收的问题的一些结论及一些措施。 调查目的 1)掌握成都蔬菜市场价格走向为菜农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2)为成都蔬菜市场的管理者提供参考资料; 3)通过此次的调查能让广大的市民更加理性的看待蔬菜市场的价格的变化; 4)掌握成都蔬菜销售走向和供求现象为蔬菜种植后的销售做准备;5)分析蔬菜市场的整个价格走向及蔬菜的流通渠道,为蔬菜市场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供一些数据; 调查对象 1)成都菜市场现在一些常见蔬菜(非大棚蔬菜)的市场价格;

2)成都菜市场价格的走向; 3)成都蔬菜市场的蔬菜的来源; 4)提供成都市场蔬菜的渠道; 5)成都市民对蔬菜的需求情况; 调查方式 1)市场访谈调查 2)实地观察法 3)资料问卷调查法 4)数据查证发 一.调查的背景 今年以来,我国多种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各大城市蔬菜价格也一度居高不下,再次引发人们对“菜篮子”工程的高度关注。蔬菜价格上涨,要注重流通环节监管,能否同步公开成本价、批发价以及零售价。 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成都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蔬菜田间价往往不到终端零售价的一半,在城市社区,菜价高得让人心痛,而在田间地头,蔬菜“便宜”得令人吃惊。为什么同样是菜在两个地方的价格相差这么大呢,菜农希望把价格抬高,从而使他们获得生产的积极性,而诚实的市民希望把价格降低以减少他们的生活成本,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其中存在这很大的差价,为了弄清楚这之间的差价是怎么样形成的,我们小组对成都地区的菜农及菜价做了系统的调查,获得了可靠的数

农村蔬菜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蔬菜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导读:发展现代农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作支撑,走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路子。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模式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一个蔬菜大棚,年人均收入近万元,被誉为“豫西蔬菜第一村”。 一吉家湾村蔬菜发展历史 以前吉家湾村贫穷落后,村民大多靠扁担打工维生,被人称为“扁担村”。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吉家湾村实行“块块地,家家有”的分地方法,给耕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987年,吉家湾村3组村民崔铁牛和该组8户群众自发通过“推磨转圈”互换了8分地,建起了第一座蔬菜大棚,当年收入20XX多元。群众自发互换土地、发展蔬菜大棚的成功经验,让村干部受到很大的启发。之后,村组干部积极动员并组织协调群众进行土地互换发展蔬菜产业。 到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村民开始承

包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本村的土地被充分利用。于是,有条件的村民开始租种邻村的空闲土地,到20XX年以后就有了大面积的从邻村进行租地,目前租地最多的是樊举文,他到临近乡镇租种了一百多亩地,建了二十七八个温室大棚,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吉家湾村通过土地流转,即:租赁、转包、合伙经营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目前全村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高达90%以上,成功申请注册了“吉家湾牌无公害蔬菜”商标,蔬菜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的户达到60%以上,其产品销往国内5个省30多个大中城市。 二、吉家湾村蔬菜发展战略 吉家湾村现任村支书崔鸿宾自20XX年上任伊始就以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为根本,强力实施“科技兴菜,科技兴村”战略。和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提高科技水平,优化品种结构,使吉家湾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全省首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三门峡蔬菜生产第一村”。 在蔬菜生产中,该村始终把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每年组织群众到全国最先进的蔬菜产区学习、取经。同时,经常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专家进行培训指导,担任顾问,为该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和农艺师。

蔬菜批发市场调研报告

蔬菜批发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 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内农业结构的调整,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与产量迅速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销售问题也日见突出。为了探索新形势下临淄蔬菜销售的新路子,由区政协、蔬菜局有关人员组成的考察组于4月12日-18日对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如下: 一、上海蔬菜批发市场的基本情况 真如蔬菜批发市场位于上海西部,是上海蔬菜集团的龙头企业、骨干市场,其成交量、交易额在沪各蔬菜批发市场中均位于首位。该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1994年,销售量只有8万吨,销售收入417万元,之后逐年递增,2000年,销售量达到23万吨,销售收入达1800万元。目前,该市场四季发展较均衡,日交易量稳定在800吨左右,最高可超过千吨。当前主要交易品种是甜椒、西红柿、黄瓜、芸豆等。该市场走势好的重要原因是,内部有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完善的管理机制,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杜绝了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现象,使买卖双方都能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中交易。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吞吐量,该市场计划投资2300万元,在江桥新建占地130

亩,集蔬菜、副食、林果、冷藏、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批发市场,计划今年8月底峻工,建成后的江桥市场吞吐量是真如市场的4-5倍,发展潜力巨大。除了以市场为中介进入消费领域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直销进入超市。上海有超市近千家,新鲜蔬菜的销售量每天约在100吨,在同一时间其销售价格是临淄蔬菜批发市场的1-2倍,这些蔬菜除包装精美外,其品质还不及临淄蔬菜。目前,我们的蔬菜尚未进入超市,因此,通过直销或其他中介进入超市,开拓此领域前景广阔。 二、临淄蔬菜在上海的销售情况 我区有年蔬菜运销能力在100万公斤以上的组织或大户50多家,但是往上海方向运销的并不多,外市地的上海运销户虽然不少,但是却没装我们临淄的蔬菜。目前,我区只有以齐都镇长胡村徐安贞为主的蔬菜运销队伍,长期从事运销工作,每年运到上海的蔬菜约在1000吨。其运销品种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在旺季,日最高销售量可达50吨。徐安贞凭着质优价廉的货源、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上海客商的青睐,在真如蔬菜批发市场牢固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通过运销蔬菜,不仅给产销两地带来了社会效益,而且带来了经济效益。在上海销菜,利益也是可观的。据4月12日调查统计,上海真如市场批发价格为:辣椒2.8元/斤,甜椒2.8元/斤,西红柿1.3元/斤,西葫芦0.9元/斤,而当日临淄王齐市场上

蔬菜瓜果流通情况调研报告

蔬菜瓜果流通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受异常天气及供求关系的影响,我市蔬菜瓜果总体价格呈现了走向高位随后不同程度回落的走势。据调查队数据显示,鲜菜1月、2月环比价格分别上涨13.8%、5.3%;3月下降8.1%.4月涨4.3%、水果1-4月环比分别上涨9.7%、5.8%、1.7%、4.3%,部分蔬菜瓜果价跌滞销,农民损失严重,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一方面,城市居民承受着包括蔬菜价格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另一方面,个别蔬菜品种出现滞销,遭遇了菜贱伤农 的困境,农民却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对此,由收费管理科、价检分局、监测中心组成的第三调研小组深入五里亭果蔬批发市场、石埠蔬菜基地、金陵香蕉基地、津头、官塘、水街、淡村农贸市场,对蔬菜、瓜果价格及流通环节的相关收费情况开展调研,重点调查了农民卖菜难 和居民买菜贵 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蔬菜价格波动长期的因素,除了异常天气和供求关系影响外,还包括居高不下的流通环节费用,流通环节费用过高亟待解决。 一、果蔬供应和价格情况 1/ 11

据市统计局统计,XX年1-3月,蔬菜产量60.32万吨,同比增长6.55%;水果产量14.22万吨,同比增长14.21%。但由于受年初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影响的原因,果蔬主产区上市时间整体推迟一个月,与外地果蔬上市期相遇,加上去年北方菜园子工程扩建的大棚蔬菜今年开始产出,使得南北方部分蔬菜同时上市,蔬菜市场供过于求,运往省外的本地应季蔬菜,特别是青椒、瓜类等大量减少,果蔬价格从5月份起出现较大幅下降,5月鲜菜价格环比下降8.0%,鲜果价格环比下降0.1%,到6月份,降幅表现最为明显,据了解,仅此两项拉动6月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左右。 二、蔬菜、瓜果流通环节收费情况 根据调查,市果蔬的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其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批发环节费用主要包括田头到市场的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及批发利润等;零售环节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摊位费、销售损耗、人工费及零售利润等。 (一)摊位费。从调查数据看,市摊位费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不高,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中: 1、零售市场摊位费对零售价格影响不大。如官塘菜市蔬菜摊位费为3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24元,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飞凤菜市蔬菜摊位费为130-4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150公

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关于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作者: ————————————————————————————————日期:

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 ——关于西峰区设施蔬菜基地发展情况调研 西峰区肖金镇位于西峰南区,有凤甜公路与湄肖公路,地理位置优越,素有“陇东第一镇”之称。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2个村民小组,10269户,43760人,土地面积134.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9822亩,2010年农业总产值22253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9059t,农民人均收入3762元。2011年7月1日,陇东学院科技支农分队来到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通过查看长势,与技术员认真交流,及和附近村民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今年设施蔬菜的种植.销售.和效益情况,报告如下: 1、活动的背景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响应国家号召: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指示精神,我们陇东学院2011年暑期实践科技支农分队来到西峰区肖金镇万亩蔬菜设施蔬菜基地,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调研活动。通过我们的调研反映了当地的真实现状并为村民解决些实际问提。十五天切身体验使我们对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有了真正的较全面了解和认识。我们这次活动以支农.调研同时进行分组行动的方式进行,每次八名队员分别跟随一名技术员进棚学习技术,同步进行的有走访种菜农户和进行务农。 十五天里我们共进入了米王,贺咀,李城,芮岭四个村,重点走访了十五户,对村民赵会琴,贺富财等进行了详细调查问卷。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为:项目建设背景及概况,发展现状与工作机制,运行模式,项目效益分析,存在问题等。

关于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关于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调研报 告

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 ——关于西峰区设施蔬菜基地发展情况调研 西峰区肖金镇位于西峰南区,有凤甜公路与湄肖公路,地理位置优越,素有“陇东第一镇”之称。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2个村民小组,10269户,43760人,土地面积134.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9822亩,农业总产值22253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9059t,农民人均收入3762元。7月1日,陇东学院科技支农分队来到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经过查看长势,与技术员认真交流,及和附近村民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今年设施蔬菜的种植.销售.和效益情况,报告如下: 1、活动的背景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响应国家号召: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指示精神,我们陇东学院暑期实践科技支农分队来到西峰区肖金镇万亩蔬菜设施蔬菜基地,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调研活动。经过我们的调研反映了当地的真实现状并为村民解决些实际问提。十五天切身体验使我们对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有了真正的较全面了解和认识。我们这次活动以支农.调研

同时进行分组行动的方式进行,每次八名队员分别跟随一名技术员进棚学习技术,同步进行的有走访种菜农户和进行务农。 十五天里我们共进入了米王,贺咀,李城,芮岭四个村,重点走访了十五户,对村民赵会琴,贺富财等进行了详细调查问卷。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为:项目建设背景及概况,发展现状与工作机制,运行模式,项目效益分析,存在问题等。 2、目建设背景及概况 1)西峰区地处泾河上游,位于董志塬腹地,在东经107 27`42至107 52`48和北纬35 25`55至35 25`11之间,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流通中心,又是连接西安,银川和兰州的交通枢纽,更是全市农产品和蔬菜的交易中心,由于近期的铁路建设项目,使庆阳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改进,对蔬菜的集散和流通十分有利,随着城市人口逐年增多,对蔬菜的需求增加,以及产品大市场的形成,为蔬菜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全区现有人口32万,当前西峰蔬菜市场日交易各类蔬菜约4万公斤,自产蔬菜只能满足全区一半消费,且都在秋季集中上市,冬春季新鲜瓜菜自供能力不足十分之一。 庆阳市当前有50万城市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若按每天消费500-100G(人均)蔬菜,日需蔬菜约25-50万公斤;西峰区日需蔬菜的市场缺口将更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