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并长期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动物饲料中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促进动物生长。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使用使其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研究表明某些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因此其在环境中行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回顾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残留、迁移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近年来有关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新成果。

关键词: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行为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Name:LiuQiong

Abstract: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heat shock protein′s synthesis increases in animal to avoid the irreversible damage that caused by heat stress to the animal.The heat shock protein is a general class of celluar chaperone protein that can be produced by all living cells after stimulated by the stressor,which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rotein folding,assembly,and transport and other acitivities in cel ls′ life processes,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 growth,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Therefore,the mechanism,results and protec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in the heat stress is described from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heat stress.

As the results of previoud studies is summarized,scientific and detailed outlook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eat shock protein may be appeared in some impartant of biomedical area. Keywords:tetracylines; environmentalbe havior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医疗和畜禽养殖业的大量使用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进入环境中的抗生素除了会造成化学污染外,还可能会诱导环境中抗性微生物和抗性基因的产生,并加速抗生素抗性的传播和扩散. 这些抗性微生物可能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如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增加人体的耐药性,从而给人类公共健康带来威胁. 目前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加和扩散已经成为全球疾病治疗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 据报告,美国每年有超过两百万人受到抗性病原体感染,14000 人最终死亡(Pruden et al., 2006). 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致病菌耐药性的扩散与环境抗性微生物和抗性基因紧密相关(Zhang et al., 2009c),因此尽快

开展环境中微生物抗性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抗性基因广泛分布在各个环境介质中,如土壤、表层水环境、沉积物、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池、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厂、地下水及饮用水中,并可通过基因横向转移(HGT)等机制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微生物之间传播,而环境中拥有 HGT 这种内在机制的微生物成为一个巨大的抗性基因储存库. 更重要的是,这些媒介生物体一旦获得抗性基因,很可能以超过亲代菌株的效率来扩散这种抗生素抗性.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 大量动物聚集在狭小的空间使得传染性疾病在动物群体中快速传播成为可能, 为了防止疾病的大规模暴发, 保证养殖企业的利润, 药用与饲用抗生素被大量应用于养殖生产实践。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表明, 约 9 3% 的猪在生长过程中从日常进食中摄入了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其低廉的价格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在美国,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整个抗生素市场占据了 15. 8 % 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世界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和销售大国, 20 08 年四环素类药物仅出口量就达 1. 34 107kg 。

许多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抗生素难以被动物肠胃吸收, 约 30% ~90% 以母体化合物的形态排出,兽用抗生素可通过地表径流的冲刷、渗滤以及非饱和水带的迁移、畜禽粪尿的土地利用、水产养殖直接投药等途径进入环境中。虽然抗生素可能通过各种来源进入到环境中, 然而其是否对人类、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具有负面影响还不得而知。目前, 兽用抗生素的污染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成为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其使用后的残留及环境行为也受到了关注。本文试图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在环境中的残留及环境行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深入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

1 四环素类抗生素简介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属产生的或半合成的一类广谱抗生素, 由放线菌属直接产生的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半合成制取的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 具有十二氢化并四苯基结构。该类药物有共同的 A 、 B、 C、 D 4 个环的母核, 仅在5、 6、 7 位上有不同的取代基。四环素类是抗生素中最为便宜的一类, 低廉的价格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 不仅作为药物广泛用于人类与动物疾病的治疗, 同时也作为添加剂大量使用,用于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促进动物生长。

2 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抗生素广泛存在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沉积物、城市污

水以及动物排泄物氧化塘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其低廉的价格, 在许疾病的预防与促进动物的生长, 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兽用抗生素的使用在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 改善人多国家大量使用, 同时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相对稳定, 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造成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 目前在土壤、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中均检测到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存在。

2. 1 粪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抗生素使用后不能被完全吸收代谢, 约有 30%~ 90% 以母体化合物的形态随尿液或者粪便排出残留于有机粪肥中, 并且在施用粪肥的土壤中长期存留。张树清等分析了从我国北京、山东、浙江等6省市规模化养殖场采集的 32 个猪粪与 23个鸡粪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 四环素平均含量为2.63mg/kg ,其范围在 0 mg /kg~ 14 .56 mg/kg 之间。张慧敏等在浙北地区采集了93个畜禽粪便样品, 检测结果表明, 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的检出率分别达到42 %、67%和 48 % , 残留量分别在检测限以下至29.6、16.75、11.63 mg/kg。 Carballo E M 等测定了从澳大利亚采集的30个猪粪、20个鸡粪与30个土壤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检测到猪粪中四环素的最大含量为23mg/kg.

2. 2 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应用于土壤为土壤提供养分是世界通用做法, 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类物质也随着畜禽粪便的利用而进入土壤, 并在长期使用粪肥的土壤中累积。Hamscher等从 2001年至2003年连续进行了野外调查, 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反复使用粪肥的砂壤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其浓度保持在150 g/ kg , 从2000 年至2002年,每公顷土壤中( 0~ 30 c m) 通过粪肥输入约 330 g 四环素与7g金霉素。Hamscher G 等研究发现, 土壤中四环素的平均浓度为 86. 2g/kg( 0cm~ 10cm) 、198.7 g/kg( 10cm ~ 20cm )、171.7g/ k g ( 20cm ~30cm) , 在深度为30 cm~ 90 cm 土层及地下水中均未检测到四环素类抗生素, 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被土壤强烈吸附, 移动性较差。德国北部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施用粪肥的沙壤土中检测到四环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443g/kg。张慧敏等调查了浙北地区使用粪肥农田土壤中土霉素、金霉素与四环素的残留量, 平均浓度分别为0.350. 107、0.119 mg/kg。以上研究说明这类世界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在野外条件下降解十分缓慢, 并且可能在多次使用集约化养殖场粪肥的土壤中累积。1999年和2000年,在美国 139 条江河中检测到包括四环素类、大内酯类、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等31种抗菌药。刘虹研究了贵阳市城市污水、河流及养鱼水域中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特征, 在研究水体中均可检测到上述抗生素的存在, 其中

排污口水中四环素的浓度达到 10g/ L , 啊哈湖湖水中四环素最高浓度为1.1g/L。魏瑞成等监测了江苏省 35 个养殖场排水口及周围水体中抗生素的残留,四环素在水体样品中的检出率为34.0%, 污染量0.08~3.67g/L之间。Jiade A 采用液质联用于四环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与其在土壤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地下水中也检测到四环素类药物的存在。Mackie R I 等检测了长期施用粪肥土壤地下水中的四环素类及其分解产物, 各物质浓度均小于0.5mg/L。另一研究发现, 所有四环素类及其降解产物在地下水中的浓度低于0.5g/L, 两项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地四环素类药物使用水平不同造成。

3 四环素类药物在环境中的吸附、迁移、降解与植物吸收

抗生素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 便会在各种环境介质( 土壤、水、沉积物、植物) 中发生吸附、迁移、降解与植物累积等过程, 深入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迁移转化以及植物吸收累积等特性, 将有助于对全面解析该类药物的环境行为, 为有效去除四环素类药物的污染风险提供帮助。

3. 1 吸附与迁移

吸附对抗生素的迁移、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生素和土壤的特性。Sassman S A 等研究了不同 pH 、黏土含量、不同类型、不同阳离子交换容量、阴离子交换容量及不同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吸附四环素、金霉素及土霉素影响, 3 种四环素均被强烈吸附,特别是酸性与高黏性的土壤对3 种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Pils J R 等研究了四环素与金霉素在 K、 Ca 饱和黏土、腐植质以及黏土- 腐植质混合体系中的吸附情况, 多于 96% 的添加抗生素被土壤吸附, 其中吸附最强烈的是黏土, 其次是腐植质与黏土- 腐植质体系, Ca饱和土壤比 K 饱和土壤吸附能力更强。Cheng G U 等研究发现, 腐植质类物质减弱四环素在土壤中的吸附, 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更易流失。Dror A 等发现蒙脱石在 pH 6.5 ~ 7环境中对四环素与土霉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Davis J G 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几种不同类型抗生素随径流流失的情况, 其中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与金霉素在径流水中的浓度均较低, 流失较少, 证实了四环素类药物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张慧敏等采集了41个使用过粪肥的土壤样品, 其中40个亚表层土壤( 20 cm~ 40 cm) 检测出土霉素、四环素或金霉素, 检出率达到98% , 其中土霉素的最大残留分别为 1.232 、0.128、 0.174m g/ kg,说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农田土壤中可能发生向下迁移。

3. 2 降解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其所处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性能, 其半衰期从几天至

上百天。Verma B 等研究了四环素在蒸馏水、河水以及湿地水体中的降解情况, 在光照

条件下, 四环素在经灭菌处理的蒸馏水、河水及湿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2、3d, 在

黑暗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83、18、13d。在非无菌水中, 四环素的半衰期分别为 9. 1、1、 1 d ( 光照条件下)和18、11 、7 d( 黑暗条件下)。在太阳光下, 当有紫外光存在时, 四环素在 3 种水体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18 min,当滤除紫外光时, 四环素在 3 种水体中的半衰期分别 39、 28、 32 min。试验结果表明, 基质、光及紫外辐射对水

体中四环素的去除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在深层水域太阳光较弱的体系中, 光对四环

素降解的影响相当显著。Khne M 等研究了四环素在水与液体有机肥中的降解, 在8d时

间内, 进行通风处理比不通风处理四环素降解速率显著加快, 表明四环素可能经历了氧

化降解过程。上述研究表明进入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能经历了光催化降解、氧化降

解与微生物降解等降解过程, 同时 pH 、温度、基质等因素均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

产生明显影响。

3. 3 植物吸收

土壤中残留累积的抗生素可能通过作物种植进入到植物体内,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

不可预知的影响, 因此抗生素在土壤- 水- 蔬菜体系的迁移分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成

为药物环境行为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 相继有学者对不同植物从土壤吸收抗生

素进行了研究, 并在所研究的作物中均可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 并且某些药物在作物组

织内的残留达到 1.200mg/kg 干物质。四环素类药物普遍存在于畜禽粪便与土壤中, 且

其中一些品种土壤与粪便中的含量较高, 存在向植物体迁移的风险。Kuma K 等研究了玉米、洋葱与卷心菜从施用粪肥的土壤中吸收金霉素与泰乐菌素的情况, 3 种作物均可从

土壤中吸收金霉素而不吸收泰乐菌素。王瑾等在种植于长期施用猪粪土壤上的韭菜根中

检测到土霉素与金霉素, 其中金霉素的含量达 0.139mg/kg, 土霉素含量为0.036mg/ kg。上述研究证实了粪肥、土壤中抗生素向作物迁移的可能,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

的危害。

4 展望

我国的畜禽水产养殖中也大量使用, 许多研究也证实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我国环

境中的广泛存在, 面对日益严重的抗生素污染, 非常必要深入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水植物体系中迁移分布规律, 评估该类药物通过植物吸收途径

进入人体的风险;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食物链中的迁移途径与机理研究, 探讨阻断抗生素

在食物链中迁移的措施; 典型水体、土壤中四素类抗生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四环素族

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及其与其它污染物如农药、重金属等的复合污染研究。

参考文献:

[ 1]张树清,张夫道,刘秀梅,等.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 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822 829.

[ 2]张慧敏,章明奎,顾国平.浙北地区畜禽粪便和农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24 ( 3 ) :69 73.

[ 3] 沈颖, 魏源送,郭睿,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猪粪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J ] . 环境化学, 2009( 5) : 145 150.

[ 4] 王文华.四环素类抗生素实验室再度评价[J].《抗生素》.1984年04期.

[ 5]肖壮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再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 6]曾志红.四环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18期.

[ 7]刘玉芳.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模拟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 8]孙颂三.李寨.四环素类抗生素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0年04期.

[ 9]杨芰.宋金春.蔡鸿生.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医药导报》.1994年01期

[10]陈育枝.张元元.袁希平.张曦.动物四环素类抗生素现状及前景[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6年03期

[11]张其晖.彭远义.四环素类药物的适用症与不良反应[J].《畜禽业》.2009年05期

[12]鲍艳宇.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13]李青.邹世春.河流及养殖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研究[A].《第六次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4]李金花.莫秋蕾.袁涛.周保学.水环境中四环素污染物的吸附行为[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2009年

[15]王高峰.四环素类药物的临床反应及不良反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9期

[16]Btriu C;Rodriguez-Avial I’Sanchez B A spanish Group of Tidecycline In vitro activities of tigecycline(GAR-936)against recently isolated clinical bacteria in Spain.2002

[17]Zhanel G G;Homenuik K;Nichol K The glycylcyclines:acomparative review with the tetracyclines.《外文期刊》.2004

[18]Stein G E;Craiq W A Tigencycline:a critical analysis.《外文期刊》.2006

[19]Chopra I Glycyclines:Third-generation tetracycline antibiotics.2001

[20]Murray J;Wilson S;Klein S The clinical response to tigecyc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in hospitaiized patients,a phase 2 clinical trial 2003 [21]Yu Z T, Michel F C, Hansen G, Wittum T, Morrison M. 2005.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al -time PCR assays for quantification of genes encoding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71(11): 6926-6933

[22]Schmitt H, Stoob K, Hamscher G, Smit E, Seinen W. 2006.Tetracyclines and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in agricultural soils: Microcosm and field studies [J]. Microbial Ecology, 51(3):267-276

关于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关于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 报告_调研报告 中国报告大厅日前发布的《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称,中国养殖业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领域,超过国内抗生素消费总量的一半。XX年国内抗生素总产量为2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18万吨,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约占54%。 此报告称,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中国,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也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那么, (1)中国饲料企业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对于不同畜禽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具有怎样的添加比例及配伍特点,添加成本多高?饲料企业对饲用抗生素的使用评价如何? (2)中国不同规模生猪、肉鸡、蛋鸡、奶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主要应用的抗生素品种、使用目的、使用成本、使用评价如何?

(3)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现状及市场前景怎样? (4)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及其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表现如何? 本报告选取了不同区域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抗生素生产商、经销商、专家学者等为调研对象,全面调研了国内饲料厂及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特点,并对饲料厂及养殖场最常用的抗生素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主要结论包括: (1)饲料企业所用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大致在30-35亿元,其中,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广谱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元。 (2)生猪工业饲料中抗生素平均添加成本最高,每吨全价料的药物添加剂成本平均在20元/吨;肉鸡全价料饲料药物添加剂成本略低,在15~20元/吨;蛋鸡和奶牛饲料中药物成本最低,且产蛋期和泌乳牛饲料中不再添加抗生素。 (3)养殖场用药的市场规模远大于饲料厂。XX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畜禽的累计用药支出(以养殖场支出计)预计在280~300亿元。生猪养殖场用药费用最高,占其中的43%左右;肉禽养殖场用药费用约占33%;蛋禽和奶牛最低,分别占13%和10%。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约占用药总支出的70~80%。 (4)出栏每头生猪的平均用药成本(含母猪用药)为19元/头;肉鸡用药成本平均为1.5元/只;蛋鸡养殖全程的用药成本平均为1.9元/只;奶牛场平均每头奶牛年用药成本193元。一般而言,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 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 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 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 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 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 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 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 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一.青霉素的发现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亚历 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2月13日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他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 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 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 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193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Earnest Chain, 1906-1979)、弗洛里(Howard Florey, 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 Heatley, 1911-2004)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 二.青霉素的药效 1.青霉素的药理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 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2.青霉素的分类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是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的感染,寄生虫的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们平常的很多疾病也确实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的感染,泌尿道的感染,皮肤的感染,但他们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的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我们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细菌的抗生素。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药店里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 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的药厂家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

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第五,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需要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自己选药,这样准确性会高吗?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第六,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物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据我了解,在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量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个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

抗生素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年第30卷第5期 Iclaprim在接近MIC浓度时对包括金葡菌(MRSA,VISA,GISA)、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在内的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表现出抗菌活性。表9比较了Iclaprim与甲氧苄啶、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红霉素对各种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一项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比较了Iclaprim(0.8mg/kg,iv,bid)和利奈唑胺(600mg,iv,qd,疗程10~14d)对497例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成人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Iclaprim对意向治疗群体的临床治愈率为85.5%,利奈唑胺的治愈率为91.9%。这证实了Iclaprim相对于利奈唑胺的非劣效性(图1)。2.5抗MDR革兰阴性菌的新型抗生素 一些对MDR革兰阴性菌有活性的抗生素已获准上市或者正处于开发阶段,包括多尼培南、法罗培南、泰比培南、Ceftobiprole和ceftaroline、Iclaprim(--氨基吡啶类)、加雷沙星、西他沙星、DW286a(氟喹诺酮类)、以及替加环素(广谱甘氨酰环素类)。 FDA于2007年批准结构上与青霉素相关的多尼培南用于治疗复杂性腹内感染和尿路感染。本品是一种有侧链取代的4(R)一甲基碳青霉烯类化合物,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活性较强,而且对人肾脱氢肽酶和ESBLs稳定。多尼培南的药动学特性与美洛培南相似,半衰期为1h,血清蛋白结合率为8.9%。近期完成的几项临床试验表明,多尼培南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抗菌活性最好的,其既有亚胺培南那样好的抗革兰阴性球菌体外活性,也有美洛培南那样强的抗革兰阴性菌体外活性。 2003年完成的一份国际监测报告评估了多尼培南对16008株细菌分离株的抗菌活性和强度。结果表明,多尼培南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MIC0.03-0.05mg/L)最高,特别是苯唑西林敏感性葡萄球菌、肺 CE:临床可评估群体;ITT:意向治疗群体; ME:微生物学上评估群体 图1lclaprim与利奈唑胺治疗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的 治愈率比较(ASSIST-1) 表5Ceftobiprol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活性 注:MIC:最低抑菌浓度;Quin/dalfo: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炎链球菌、旷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色链球菌属。一项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年患者的多中心、平行、随机、活性对照、标签公开、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中,根据呼吸机使用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改变及慢性健康评估H评分结果以及地域将53l例患者分为几个层次,然后随机给予多尼培南(500mg,q8h,每次滴注4h)、亚胺培南(500mg,q6h,每次滴注30min或1000mg,q8h,每次滴注60rain)。在可评估患者中,多尼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临床治愈率相当,二者分别为68.3%和64.2%。图2y1]出的是各亚组(包括微生物学改进的意向治疗组和临床改进的意向治疗组)患者的其他结果。多尼培南对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的疗效(即临床治愈率和微生物学治愈率)好于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多尼培南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愈率比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更高,并具有广泛的潜在用途,包括对付碳青霉烯耐药或碳青霉烯中介分离株,如铜绿假单胞菌。 3结语 尽管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但是已上市的针对这些致病菌的新型抗生素却相较少。 CE:临床可评估群体;cMITT:临床修正的意向治疗患者; mMITT:微生物学修正的意向治疗患者 图2比较亚胺培南与多尼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愈率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 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 命质量为主 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 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 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 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 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 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 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 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 儿服务等等)。 医学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更多的人们,在社区医学服务的基础上,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就诊医院。所谓方便就医,已 不再是区域观念,也不是距离概念,而是指要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多元 因素进行考虑与判断的概念。 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其出路是:一、化整为 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二、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 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 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益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最终不得不宣告倒闭。 。 二、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 有名片大小,最多二、三张,就足可以记载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 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

抗生素的发展史

抗生素的发展史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回顾了扰生素的各个发展阶段和现在国内外的概况以及发展前景。同时,新抗生素的发现是无止境的。目前,抗生素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日益扩大,抗生素科学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关于抗生素的早期历史, 可追溯至古代的传说或记载。从我国的古籍里面, 可以找到很多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物治疗疾病的记载。例如是关于“曲”的应用。左传中公元前年记载说“叔展曰有麦曲乎?日:无。……河豚腹疾奈何”给人的印象是用麦曲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根据近年的研究证明“曲”可能就是繁殖在酸败的麦上的高温菌“红米霉”。欧洲、南美等地在数世纪前也曾应用发霉的面包、旧鞋、玉蜀黍等来治疗溃疡、肠道感染、化脓疮伤等疾病[2]。所以,用细菌的产物治疗疾病很早就有,只是那时不知有所谓细菌和抗生物质而已。 德国科学家首先进行了用化学合成物治疗病原菌的开拓性动物实验,终于发现了能杀死锥虫、对梅毒螺旋体有效、但对人体无害的“百浪多息”,即磺胺的前身。几乎就在同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甚为可惜的是,因为无人理会弗莱明的发现,他没有对其进行深人探讨,从而暂时中断了这项工作。青霉素被埋没了10年。在这10年中青霉素的应用仅作为一种选择培养基来培养百日咳杆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才重新被重视和开发。它的出现成为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克星”,甚至被认为扭转了人和细菌大战的局势。在英美科学家的协作攻关下,其大规模生产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逐步得以解决。于是在短短一年中青霉素便已商品化,而且产量日益增加。正是有了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成千上万受死亡威胁的生命得以幸存。青霉素就成为第一个作为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3】。因此,青霉素被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被誉为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20世纪30年代,另一个开创抗生素新纪元的药物——链霉素也问世了。在当时看来,它是青霉素一种非常理想的补充。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链霉素则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青霉素无效的分枝杆菌。而且这两种抗生素之间无交叉抗药性。因此,在用于治疗时万一出现了抗药菌株,两种抗生素彼此交替使用上述微生物就会成为敏感菌株。链霉素发现的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改变了结核病的预后。由于已经有了青霉素的生产经验和设备,很快即能大量生产,链霉素迅速成为风靡一时的另一类重要的抗生素。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研究抗生素的信心。 链霉素的发现引起人们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土壤微生物所产生的其它抗生素,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筛选抗生素的时代。霎时间,许多科研工作者纷纷来到污水沟旁、垃圾堆上、沃野之中,采集样本,筛选菌种。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相继发

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抗生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应用,滥用,研究,发展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也可以说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抗生素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人类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 其实,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了此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所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 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

抗生素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295 抗生素市场研究报告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生素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各类抗生素原料价格走势 头孢原料药价格走势趋势:7-ACA系列头孢需求正旺,出口增长,上中间体部分商品化产能受搬迁影响未能实际进入;但20xx年后中间体供应情况将转变。7-ACA 价格回落是迟早之事。预计下游大宗原料药将同步下降。小品种头孢原料药价格小品种头孢原料药价格趋势:总体情况看价格小头孢的规模开始放开,需求量上升到50吨以上的品种价格将价3000元以下逐渐下降到20xx元/kg,特别是那些在制剂

世界医药发展史

这篇文章引自网络,是《化学和工程新闻》中由Daemmrich和Mary Ellen所撰写的长篇文章的一部分内容,阐述了制药工业的历史和将来的发展。我觉得不错,特转过来跟大家分享。 世界医药发展史 引 制药工业开始于19世纪中叶,从医疗事业的边缘进入了医疗事业的核心,并成为全球的工业行业。制药工业获得了现今显着的地位,政府一方面支持药品的研究开发,以提高人类寿命,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同时,也强化了监管,包括其安全性和药效。政府还要采取措施平息民众对于制药企业通过新药产品和促销得到高额回报的怨言。医疗体制改革在全球都在展开。 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是科学家、工业界、政府相关部门、医生、病人在新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为政府批准部门也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批准,很多人的心血将白费,如果批准,可能在上市后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诉讼。最近发生的COX-2抑制剂事件、抗抑郁药物自杀倾向不良反应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对于FDA的职员审查近5万页的注册资料又谈何容易。 制药界面临同样的困难,投资者需要及早的投资回报,高的投资回报率,希望制药企业研制和上市所谓“重磅炸弹”药品,但是,实际上,药品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新药往往后继无产品,随着FDA等药品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和病人对于不良反应的自觉认识提高,对于制药企业开发HIV/爱滋病、疟疾等预防药物,病人反应是不能治根,价格昂贵。Harris Poll咨询公司最近的民意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制药企业的满意度从1997那的79%降到2004年的44%,下降幅度之大达到35%。其实中国的病人和消费者对于制药企业和保健品行业,包括卫生部门的支持率可能也在下降。只是缺乏统计数据。这可能是公众的道德标准和制药企业作为企业要最大化盈利之间的矛盾。 1870-1930 在这个阶段,早期的药剂师在实验室开始成批生产当时常用的药品,如吗啡、奎宁、马钱子碱等;同时在1880年,当时的染料企业和化工厂开始建立实验室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例如,默克制药公司开始时就是1668年在德国Darmstadt建立的一个小药房,它开始批发药品始于1840年代。在1830年代到1890年代从药房成长为药品批量生产商的类似的企业还有德国先令制药公司、瑞士的霍夫曼-拉-罗氏制药公司、英国的威康制药公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Moore等(1946)首次报道,在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肉的日增重。自此,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先后有6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畜牧业,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科学地滥用,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2006年,欧盟全面禁止了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我国是畜禽生产大国,但由于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0.9%-l.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抗生素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已成为畜牧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抗生素在畜禽中的使用现状 化学工业学会和制药工业学会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约为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占年总产量的46.1%)用于畜牧业。美国忧思科学联合会(UCS)估计:约有70%的抗生素及相关药物被用作、、肉牛的添加剂。https://www.doczj.com/doc/8d6780322.html,王云鹏等对国内5省、市进行的业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调查表明,饲养场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包括B一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林可胺类的克林霉素等。在第10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副主任马越研究员曾指出: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为了提高转化率而作为添加剂来使用。

1.1盲目、随意用药问题突出。 据调查,在畜禽过程中,抗生素被应用于无使用特征、治疗单纯病毒感染、预防用药超过规定的时间、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等现象比比皆是。目前,我国户(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只有初中乃至小学文化,没有或缺乏科学技术和知识,不懂得合理用药的方法,不清楚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部分户仅凭着经验饲养,畜禽无病“防病”意识太强,诊断疾病水平较低,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随着畜禽疾病的复杂化,诊断难度的加大,滥用药率高达60%~90%。 1.2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普遍存在。 者传统的思想认为:质量较差,含量不足,使用药物多多亦善,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和长期使用现象普遍存在。据了解,少者,用药剂量加大2倍~3倍;多者,加大数倍至十几倍。同时,—些厂家为了提高销售量,使用非常用的名称,以冒充新药,蒙骗户的现象以及随着复方的大量涌现,经销商推荐用药程序的“详细周到”,也加剧了抗生素的过量和长期使用的现象。 1.3使用禁用抗生素现象时而发生。 2000年以来,国家陆续公布了一些在畜禽生产中禁用的药物。如农业部2002年4月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等。其中明文禁止氯霉素及其盐、酯(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在所有食品动物作所有用途的使用。但在监督检查或场中时而能够看到,其使用依然禁而不止。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 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 1.1抗生素的历史 1876年,特恩德尔(Tyndall)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1929年,弗莱明(Fleming)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前言 (2) 1.资料、方法和结果 (2)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3)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4)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7)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抗生素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 年1~ 4 月医院门诊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进一步进行处方分析, 以反映医院抗生素用药现状并探讨医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现象。结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ABSTRACT 关键字:抗生素;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前言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它既有发挥治疗作用的一面, 也会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不利于病人的毒副反应,。甚至还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引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在综合医院病房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治疗感染性疾病和对某些疾病以及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性用药。使之达到疗效最佳和副作用最小、尤其是减少医院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医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表明,滥用抗生素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就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做简单分析。 1.资料、方法和结果 1.1 资料 搜集某医院2012年1-4月抗生素销售金额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汇总、从而得出结论。 1.2 方法 对医院的人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处方分析,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医院2012年1-4月病人600例。 1.3 结果 2012年,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居高不下。平均值为60.2% ;门诊抗生素应用率相当之高。其消耗金额占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的百分比平均73.8%, 其数据详见表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样本

题目: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学校: 黑龙江大学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学号: 3762 班级: 制药二班 姓名: 郭世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制药二班 3762 郭世江 摘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曾译先锋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 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 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因此是一类高效、

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 杀菌机制, 抗菌谱 一、前言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 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 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 6-APA) , 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 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 抗菌活性较强, 抗菌谱较窄, 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 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 肠球菌除外) 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 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 因此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 原译沙雷) 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 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 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 因此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 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 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它们对第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较差的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对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差。对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均无抗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同属β-内酰胺抗生素,不同的是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而青霉素的母核则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菌素能耐受青霉素酶,这是头孢菌素的一大特点。 根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其开发年代可分为以下四代[1]。 第一代头孢菌素[2,3]较早开发,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仍能被许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优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它们仅对沙门氏菌属和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枸橼酸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和产气杆菌的作用较差。对塞拉蒂(原译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粪链球菌耐药或无抗菌作用。代表药有头孢唑林(cefazolin)、头孢乙腈(cefacetrile)、头胞噻啶(cefaloridine)、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噻(cefalotin)、头孢拉定(cefradine)。 第二代头孢菌素[2,3]除保留了第一代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外,由于它们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较第一代稳定,抗菌谱也较第一代广,所以显著地扩大和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除对痢疾杆菌和沙门氏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外,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

抗生素的未来发展趋势

有人认为抗生素枯竭时代已经到来,是这样吗?你的观点如何?你认为新的抗菌药物研发前景在哪里? 听闻张老师上课时讲到辉瑞公司从抗生素研究领域撤资,退出抗生素研究领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抗生素枯竭时代真的已经到来了吗?查阅文献,2001~2005年首次上市的半合成抗生素与合成抗菌药有16种(见附表),数量不算少,不过种类相对单一,集中在是“培南”“沙星”“芬净”“康唑”类药,分别归属于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脂肽类、唑类药物。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多年来几无进展,足见抗生素类药物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但瓶颈期并不意味着“枯竭”,从哲学角度来分析,或许永远也不会有“枯竭”。使用已有的开发抗生素的方法依旧可以研制出新的抗生素,理论上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无穷无尽。也许,以现实的眼光来看,抗生素的研究止步不前,或者说暴露了危机,但我认为,辉瑞的撤资也许更倾向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帝国主义剥削的本质。孟山都公司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蒙骗大众,导致数万美国人罹患癌症,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农业,犯下滔天罪行,违背可持续发展道路并通过掌控美国国会来维持其在农业帝国的罪恶统治。比孟山都势力大得多的辉瑞公司更是联合强生、葛兰素史克等巨头操纵美国国会而使美国人的医疗保险一塌糊涂。即使各巨头药厂在各种场合标榜自己为全世界人民做出多大多大的贡献,每秒生产多少多少药丸,每秒投入多少多少用于开发研究云云,但强生公司的化妆品依

然含有未知激素,辉瑞公司还是在督促“抗生素滥用”以谋求更大收益。这些都是帝国主义的寡头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的短视行为。包括这次辉瑞公司的撤资! 以我查到的资料来看,外排泵抑制剂、群体感应抑制剂是抗菌药物发展的新理念。分子医学的发展为抗菌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于这些新理论,我没有发言权。但我认为,目前来看,抗菌药物的发展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创新与技术革新。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是长期的。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定科学基础,瓦特在技术上改良蒸汽机,从而引发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一次工业大发展;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皮克希发明发电机,从而引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迎来了第二次工业大发展——从理论创新到实际应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但这符合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规律,重大突破会带来井喷式的发展。人类对微生物的战胜也有两次大的突破——疫苗的发明与抗生素的发现。即使细菌的耐药性再大,抗生素依然会被应用着,青霉素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而现有的关于抗菌药物研究的新理论需要“中期发展阶段性成果”的支持,例如DNA分子结构的确立引爆了基因工程的迅猛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医学诊断带来了春天。相信我所说的“中期发展阶段性成果”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理论创新?因为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香农的信息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硬件技术革新后,信息论成为互联网络的理论基础,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20多年来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带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人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大胆想像抗菌药物的前景,哪怕现在看来无法做到。以我这种低水平的人,也可以提出一些。比如: 1. 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的抗细菌必需酶的靶点。看似困难重重,只等一轮技术革新。 2. 耐药是吧,找出耐药机制,专门破坏细菌的耐药机制,研发使细菌失去耐药性的药物,联合抗生素用药,这样,“后抗生素”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再也不能向五六十年代那样“靠天吃饭”了,专找自然界有什么抗生素;也不能只像现在这样,改变已有抗生素的结构来使细菌重新不耐药。当然,还期待着化学界的理论创新。关于酶的催化本质不能像现在这样解释得那么肤浅。 3. 植物也有自身的抗菌机制,从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指引我们的一盏明灯。同样是单细胞生物,抗疟和抗菌都一样。 4. 药学家应与化学家联合开发出新型人工合成药物。并使副作用越来越小,并越来越有靶向性而不引起像环丙沙星、磺胺类药那样的不良反应。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4):98 102 Pr 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贺德春1,许振成2*,吴根义1,丘锦荣2,秦国建1 (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 摘 要:四环素类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并长期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动物饲料中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促进动物生长。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大量使用使其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并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研究表明某些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因此其在环境中行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论文回顾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残留、迁移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近年来有关四环素类抗生素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并探索提出今后应该开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四环素类;环境行为;残留;吸附;降解 中图分类号:S859.79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5038(2011)04 0098 05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抗生素不仅作为药物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同时也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疾病的预防与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兽用抗生素的使用在促进养殖业快速发展,改善人 收稿日期:2011 01 17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公益基金(200809093) 作者简介:贺德春(1979-),男(土家族),湖南溆浦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毒害污染控制及环境行为研究。 *通讯作者 [19] C arriz o L C,Ru ete C M,M anucha W A,et al.H eat shock pro tein70exp ress 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hibition of ren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apoptosis during recovery from low protein feed ing[J].Cell Stres s C hap erones,2009,11(4):309 324. [20] M orimoto R I.Regu lation of the heat shock tran scriptional resp on se:Cros s talk b etw een a family of heat s hock factors, m olecular chap er ones an d negative regulators[J].Genes Dev,2008,12:3788 3796. [21] 曾 炯,黄兴国.肉鸡应激机理及其研究进展[J].江西饲料, 2009(6):1 4. [22] 许竟成,蔡亚非.动物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 市场,2009,25(7):619 622. [23] 赵书景,毛献灵.热休克蛋白与动物机能关系的研究[J].上 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4):41 43. [24] 刘东武,陈志伟.营养元素调控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J].河 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1):134 136. [25] 董云伟,董双林,纪婷婷.水生动物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38(1):39 44. Advance in Heat Stress Mechanism Effect in Animals LI Lin,XU Chen yi,YANG Shu hua,LONG Miao,H E Jian bin (College of A nimal H u sbandr y and Vete rinary M ed icine,S heny ang A g ricultu ral Univ ersity,S heny ang,L iaoning,110161,China) Abstract:Studies hav e show n that the amount of heat shock pr otein's synthesis increases in anim al to avo id the irrever sible damag e that caused by heat stress to the anim al.The heat shock pr otein is a g eneral class of cellular chapero ne protein that can be produced by all living cells after stimulated by the stressor,w hich can participate in the protein folding,assembly,and transpo rt and other activ ities in cells'life processes, and also play s an im por tant ro le in the regulatio n of cell grow th,survival and differentiation.T herefo re, the mechanism,results and pro tec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in the heat stress is described fr om the partici patio n in the heat stress.A 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is summ arized,scientific and detailed outlook to the research prog ress of the heat shock protein may be appeared in som e important o f biomedical area,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to reduce the adv erse effects of the heat stress in liv estock produc tion practice effectively. Key words:heat stress;heat shock pr otein;mechanis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