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一、前期研究

1.建设背景

**镇史称“西乡”,位于**区西南部、瓯江中游,省道龙丽线和丽浦线在此交汇,距市区20千米,“两龙”高速在镇区南部设有出入口,南通福建,北上衢州,东与青田县章村乡交界,南与大港头镇毗邻,西与高溪乡、松阳县裕溪乡相连,北与水阁街道相交,镇总面积134平方千米,下辖5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34个自然村,470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4.89万人,实有人口6.09万人,是**区第一大镇。

**村联平区块地处丽水市区南部,距丽水市区15公里,距**镇5公里,该行政村现有农户213户,总人口为450人,其中(上大山村173人,贵坪村197,黄泥岭80)。2009年底该行政村耕地面积为328亩,林业用地为2106亩,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为0.72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蔬果、外出经商、务工为主。2009年全村经济总产值1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0万元,第二产业90万元,第三产业30万元,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环境的改变,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趋紧,面对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推进**镇高山、偏远山区的困难群众下山转移,走异地致富奔小康之路的条件已经成熟,拆迁安

置工作也顺利进行中。如何统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协调地区乡镇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已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因此,**镇**村亟需加快乡镇建设,通过对高山、偏远山区的人口转移,安置拆迁户,改变人口分布格局,使困难群众彻底摆脱恶劣的生存条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用地区位及现状

该项目地处丽水市区南部,距离丽水市区约15公里。距**镇约5公里,东面紧邻53省道,西北面为九龙湿地的内河及生态观鸟岛。

规划区周围均为丘陵、平原错落其间;海拔在59-73米之间,相对高差14米左右,基地南面是新规划的**新村,西面为桔园,东面紧邻53省道(丽浦公路),西北面为九龙湿地的内河,落差较大。

基地呈长条状,地势南低北高,西低东高。内部主要有耕地、一级阶地、桔林地。由于地势上较大的高差,也给建筑布局带来较大难度。

3.工程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534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318.63平方米,小区内主要为拆迁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近期共安排222户,其中:上大山68户和贵坪84户为下山脱贫安置户;黄泥岭49户和将坑村2户为拆迁安置户,19户为预留。

第二章规划与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区**镇**安置小区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批复;

2.**区建设局提供的地形图及规划用地红线图;

3.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丽水市区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4.丽水市人民政府文件丽政发【2005】15号文件;关于丽水市区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暂行办法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丽水市建设局**区分局方案设计的批复

6.丽水市环境报告书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8.《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0.使用的规范和法规: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b.《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c.《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d.《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J10628-2005

e.《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f.《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1、规划原则

a、功能性以有关规划为前提,从该地块实际建设条件出发,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有效配设公共设施,有序组织区块交通,兼顾周边建筑用地建筑布局。

b、创新性既要考虑安置用房的布局的特殊性,又要体现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的功能性,积极探索安置区空间特色景观设计,同时要为组织安置区统一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c、适用性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城市化、居民化进程中对居住建筑的发展要求,以近期适用,长远适应为原则,进行安置用房空间优化设计,达到经济适用目的。

d、效益性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原则。在单体设计当中,对户型,材料和结构形式等体现出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2、总体布局

a、小区主入口设在53省道的西侧,为安全着想小区只设置一个车行主出入口和一个人行次入口,各组团以环形道路骨架相互连接,规划建筑按地形由东向西呈梯状布置,面对瓯江湿地公园,以提升小区品位。

b、通过布局将各种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共设施等居住区的组成要素,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考虑地块所处区域位置及周边环境,地形地势,我们本着方便生活、促进流通、优化环境的基本思想进行布局,小区内大部分为3层条式住宅,东西朝向,平行于53省道及瓯江流域方向排列由东向西布置4排房屋。在二、三排建筑之间及沿瓯江侧布置了相对集中的景观绿化带,形成两条主景观轴,再配以南北向建筑之间的绿化,构成环境景观体系。

3、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道路系统

建立有层次的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合理组织车流、人流以及妥善解决停车问题,这是我们的设计原则。

7米宽小区道路形成了小区道路系统的骨架。根据小区的规模和用地特点,小区道路呈环形布局,直接到达每一住户。

·停车系统

为满足住户停车的要求,在小区共设置了两种停车方式:室内停车库以及地面临时停车位。考虑场地开发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暂不考虑地下车库。安置房底层都设有车库,利用道路边角的位置以及宅间的空地设置室外临时停车位满足小区内停车要求。

4、道路竖向设计

因地形的特殊性,场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东西高差较大,相对于周边

道路及防洪堤坝控制的标高,该区块整体标高处于低处,最大高差有6米左右。设计上对景观视线及住宅居住建筑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填方量的考虑,场地竖向设计道路东西向最大坡度为3.98%,南北向最大坡度为1.83% 。充分利用道路的坡度,靠53省道的那排房子在底层设架空层做车库及储藏。

5、景观设计

·多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列

本小区主入口景观和人行入口景观均以休闲娱乐活动为主,主入口以两边通行车辆,中间椭圆形绿地的布局形式,随之便是老年活动中心的休闲广场,方便小区居民娱乐.健身活动和交流空间。人行入口开口呈喇叭状,结合绿化配置,入口两侧景观相似,景观相同,犹似热烈整肃列队迎送,显示了对入住客户的尊重和尊贵。

本小区西面有一块优美的绿荫广场区,沿着园路漫步或停或走感受自然森林的气息。

·宜人的绿化配置

树种配置采用形的对比映衬,色彩随季节的变化使小区在每一个季节有不同的色彩。桂花、腊梅等开花植物,使人陶醉于清香之中;高大的乔木阴翳蔽日,使居住者产生家的归属感。

6、公建配套

依据小区居住人口的规模,合理配置公共建筑,包括村委办公楼、老人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广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和配电房等。

村委办公楼、老人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广场在小区的中心位置,正对主入口,公厕设置了两处,一处结合村委办公楼设置,一处设置在小区的西北角,以方便小区的用户;垃圾中转站靠近主入口,在主入口的北面。小区沿区内环路设置垃圾收集点,保证垃圾运出又不影响居住环境。

7、消防设计

·小区内有7米的干道与城市道路连接。

·每幢房子均有7米宽消防车道到达。

·室外消防栓布置考虑约120米的布置间距,且需结合单体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尽量要求将消火栓布置在消防用水量较大的建筑物的一侧,并根据用水量的多少在保护半径内增设室外消防栓,以供消防车取水灭火,保证火场用水量

8、日照分析

**区**镇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北纬28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归属III类气候区。

日照标准:按照?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8第5.0.2.1(3)条规定,住宅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3小时的标准。

依据天正(A1)60版本的日照分析工具计算得出所有住宅及周边的日照均满足标准对日照有效时间的要求,即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3小时。

三、单体设计

1、住宅户型设计

·建筑占地面积38平方米,建筑层次为三层;

建筑占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层次为三层;

建筑占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层次为三层;

根据标准的不同共有14种基本户型。

·户型设计根据农民安置的特殊性,以实用为基础,保证卧室、起居、餐

厅、储藏等基本空间,顶层考虑平坡结合,还住户一个有天有地的居所。

·各户型南侧挑1.5米阳台,各户型均结合建筑立面安排空调机位。

·各户型设计均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充分利用外景的引入,整

体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

2、建筑造型

·在立面及型体的设计中,采用了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与九龙湿地景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建筑立面运用传统民居的色彩技巧,重视黑、白、灰、点、线、面的有机构成,以白色墙面为主基调,黛色屋面、檐口和马头墙为构图的要素进行组合,使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清新淡雅,纯朴自然。

·建筑竖向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顶部是建筑形与魂的所在,以马头墙为建筑远观主剪影,辅以双坡、半坡黛瓦屋顶,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天际轮廓线中段是建筑的过度联系段,也是建筑的主墙面段,以白色粉墙为主,配以小面积低明度色彩的灰砖和窗框,与白墙形成对比。下段是近人的尺度段。此段在尺度上更为讲究,层次更为丰富,细节亮点更为细腻明显。采用浅灰色面砖,加强建筑立面变化,统一协调小区建筑群,也有利于住宅节能。

3、剖面设计

住宅标准层: 3.0m

四、建筑材料

墙体:采用200厚页岩多孔砖;

内外墙饰面:外墙底部一层均采用青灰色面砖饰面;

上部均采用白色外墙涂料饰面,配以局部灰色涂料装饰线条,内墙均采用乳胶漆饰面;

楼地面:户型内均采用水泥砂浆楼地面,面层由业主自理;

公共部分采用花岗岩及地砖楼地面;

屋面:

平屋面:主要采用三道防水的刚性上人屋面;

坡屋面:以混泥土瓦的非上人屋面;

门窗:采用节能铝合金门窗;

五、无障碍设计

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道路、广场、人行道以及绿地等在设计上考虑了通行纵坡、宽度、缘石坡道、地面防滑等设施,主出入口处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者、拄拐杖者、视力障碍者通行。

六、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章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区**镇**安置小区,建筑均为三层的多层建筑,结构形式均采用砖混局部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

二、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取0.30KN/m2

基本雪压:取0.45KN/m2

2)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0.05g),无需抗震设防。

3、本专业设计依据的国家现行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三、建筑分类等级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2、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丙级;

四、设计主要荷载取值

单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房间:2.0 kN/m2 储藏室:3.0 kN/m2

楼梯:2.0 kN/m2 卫生间:2.0 kN/m2

上人屋面:2.0 kN/m2 非上人屋面:0.7 kN/m2

未详处均按《荷载规范》中要求取用。

五、基础方案设计

1、本工程尚未进行地质勘探,根据现场查看及建筑竖向设计图,本地块须进行填方,且填方量大,填方高度在4~5间;本项目建筑单体总体层高及结构形式,估基础进行填土处理后,拟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及柱下独立基础。具体等提供地质勘察报告后再最终进行设计。

六、选用材料

1、钢筋:(根据新版规范要求,本工程拟全面使用HRB400级钢筋。)

钢材设计指标:

HPB300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270N/mm2

HRB335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300N/mm2

HRB400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360N/mm2

2、混凝土:

柱子、梁、板采用C25~C30砼;

3、墙体、砂浆材料:

1)外墙、分户墙等(厚190mm): 采用KP1型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孔洞率≥25%,容重<16.0kN/m3) ,除与土接触或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墙体采用M5.0水泥砂浆砌筑外,其余均采用M5.0混合砂浆砌筑。

2)砌体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第四章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有关的现行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室内外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的设计。

2、本工程包括:建筑附近室外给排水管网及室外消火栓布置、生活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生活给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三、工程概况

该项目选址在**镇**村联平区块,53省道西侧。此次项

目建设用地534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318.63平方米。整个区块内无完整给排水管道。

四、给水

1、水源

**镇及周边区域用水由玉溪水库引水工程解决,引水隧洞至**南山设支洞向**供水,供水能力定为10万立方米/日。本工程给水水源来自**镇市政给水管网,从**镇市政管网中引入两根管径为DN200的给水管进入红线内,再呈支状供至各建筑单体。

2、供水方案:所有建筑均由市政直接供水。

3、用水量:根据该小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各类建筑物的用水量,则整个小区最高日的总用量初定为555m3/d。

4、管路布置:整个小区的给水干管由市政给水管引入后引至各用水点。在考虑满足生活用水量要求时也同时兼顾消防用水。

五、排水

1、排水体制:

室内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废分流制,室外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因丽浦公路没有市政排水管网,暂时还不能把本小区生活污水排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所以本项目近期考虑在小区最低位置设置了一套微动力埋地式一体化生化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汇同其他生活废水进入区内自建的微动力埋地式一体化生化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后排至大溪。待市政

管网完善以后,整个小区的废水再排至市政管网,最终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排水量:

排水量按总用水量90%计,则最大排水量为500t/d。

3、雨水排水量

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采用丽水暴雨强度公式:

q=(6.650+6.229lgP)/(t+3.573)0.616(升/秒·公顷)

Q=F×Ψ×q (升/秒)

F:汇水面积(公顷)

Ψ:径流系数绿地采用0.15,道路、屋面等采用0.90

t:汇水时间取10分钟

P:重现期取1年

4、管路布置

排水管尽量结合区块地形地势,考虑道路坡向坡度来布置,做到既满足管网的最小坡度要求,又满足最大流速及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

六、消防设计

1、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

2、消火栓系统设计

(1)从市政给水管引2根DN200的给水管,经总水表后接入用地红线,在红线内以DN2000的管道构成环状供水管网。

(2)室外消火栓布置考虑120m的布置间距,且需结合单体的室外消防水量要求,尽量将消火栓布置在靠近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建筑物的一侧,并根据用水量的多少在保护半径内增设室外消火栓,以供消防车取水灭火,保证火场的用水量。

3、灭火器设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设置设计规范》,在建筑内相应部位按规范设置干粉(磷酸铵盐)型手提灭火器。

七、节能专篇

1、选用节水节能型卫生洁具及配件。

2、生活供水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3、给水水嘴应采用陶瓷芯等密封性能好、能限制出流流率并经国家有关质量检查部门检查合格的节水水嘴。

4、不得使用一次冲水量大于6L的坐便器。

5、公共卫生间采用自闭式水嘴、自闭式冲洗阀小便器、大便器等能消除长流水的水嘴和器具。

八、管材及管件

1、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室外给水管管径>=100采用PE管,管径100的采用钢塑复合管。

2、室内排水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化学实验室排水采用HDPE排水管;室外排水采用双壁波纹排水管。

3、消防给水管均采用热浸镀锌钢管,DN<100mm采用螺纹连接,DN>=100mm 采用沟槽式连接或法兰连接。

第五章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工程概况:见建筑专业说明。

1、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2、各市政主管部门对方案设计的审批意见;

3、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有关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设标准》GB50034-2004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二、设计范围

1、本工程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电气系统:

1)低压配电系统;

2)照明系统;

3)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4)室外照明系统

5)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网络系统。

2、与其它专业的分工:

小区各公共变配电所、开闭所10kV供电部分由当地电力局承担。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本工程均为多层建筑,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用电负荷估算如下:

A户型+B户型用电量:Pe=180户*8kW=1440kW

C户型用电量:Pe=42户*6kW=252kW

村委办公楼用电量:Pe=548.60 *60W=33.0kW

公厕、垃圾中转站、户外用电量:Pe=25kW

本工程总用电量:Pe=1750kW;Pjs=962.5kW;Sjs=1069.5kV A

根据以上估算负荷,本设计建议电力局在小区内设置2处630kV A公用变电所,供地块内住宅等用电。

2、供电电源和电压:

本工程自**镇10kV供电网引来一路10kV专用电源。

住宅供电电压为380/220V均引自小区内低压配电网,采用电缆进户至电力局计量表箱,住宅以楼进户。

3、电量计量及住宅标准:

本工程住宅部分采用低压计量,一户一表制,由电力局表计计量至户。

村委办公楼、公厕、垃圾中转站、室外用电由村委统一管理。

4、功率因素补偿:在变电站低压侧设功率因素集中自动补偿,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0。并要求荧光灯、气体放电灯采用电子整流器或单灯就地补偿,使其功率因素不小于0.90。

四、低压配电系统

1、低压配电系统采用~220/380V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每栋住宅照明等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结合的供电方式。

三级负荷:采用单电源供电。

2、住宅每户设户内配电箱,为嵌墙安装每个户内配电箱设若干照明空调及带漏电保护的插座支路。

3、住宅进户后配电BV-500V型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穿管暗敷或在电缆井内沿桥架敷设。

五、照明系统

1、光源:以节能光源为主。

2、照度要求: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3、每户主次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按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各类插座。

4、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照明回路为单相二线,除应急照明配电箱出线采用NH-BV-3×2.5mm2-PC20外,其余均为BV-2×2.5mm2-PC20;插座回路均为单相三线,所有插座回路(2.2m以上空调插座除外)、电热水器回路、室外照明灯具低于2.4m回路均设剩余电流断路器保护。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4m或采用一类灯具时,需增加一根PE线。

5、在村委办公楼主要出入口、走廊等场设置疏散照明。出口标志灯,疏期待指示灯,走道应急照明灯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照明灯具,持续供电时间大于30min。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火灾时自动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

6、除注明外,变配电室灯具管吊式安装,距地3.2m,其它有吊顶的场所选用嵌入式灯具,无吊顶场所选用控照式(或盒式荧光灯,链吊式安装,或吸顶安装,荧光灯灯管为节能型(T5、T8)灯管。

六、设备选择及安装:

1、低压配电柜按抽屉式设计,落地安装。

2、各照明配电箱均为暗装;安装高度住宅内为底边距地1.8m,其它场所为底边距地1.5m。应急照明箱箱体应有明显标志,并作防火处理。

3、动力箱、控制箱均为明装,箱体高度600mm以下,底边距地1.5m;600mm~800mm高,底边距地 1.2m;800mm~1000mm高,底边距地 1.0m;1000mm~1200mm高,底边距地0.8m;1200mm以上,为落地安装,下设300mm 基础。

4、照明开关、插座均为暗装,除注明者外,均为250V,10A应急照明开关应带电源指示灯。除注明者外插座均为单相两孔+三孔安全型插座。

一般插座均为底边距地0.4m。开关底边距地1.3m,距门框0.2m。

有淋浴、浴缸的卫生间内的开关、插座及其他电器,设备及管线应设在II 区以外。

5、出口标志灯在门上方安装时,底边距门框0.2m;若门上无法安装时,在门旁墙上安装,顶距吊顶50mm;出口标志灯(明)装;疏散诱导灯(暗)装,底边距地0.5m。管吊时,底边距地2.5m。

七、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

1、低压出线电缆选用YJV(YJV22)-1kV电力电缆。

2、本工程SC管均为热镀锌钢管。PC为聚氯乙烯塑料管。

3、所有支线除双电源互投箱出线选用BV-500V导线,依场所穿PVC、SC、管敷设。在电缆桥架上的导线应按回路穿热塑管或绑扎成束。

4、应急照明支线应穿热镀锌钢管暗敷在楼板或墙内,由顶板接线盒至吊顶灯具一段线路穿钢质(耐火)波纹管(或普利卡管),普通照明支线穿聚氯乙烯塑料管暗敷在楼板或吊顶内;机房内管线在不影响使用及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热镀锌钢管、金属线槽或电缆桥架明敷设。

5、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电缆的选型应满足防火要求。

6、PE线必须用绿/黄导线。

7、所有穿过建筑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管线应按国家、地方标准图中有关作法施工。

8、平面图中所有回路均按回路单独穿管,不同支路不应共管敷设。各回路N、PE线均从配电箱内引出。八、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

(一)建筑物防雷

1、本工程住宅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建筑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2、接闪器:在屋顶采用φ12镀锌圆钢避雷带,屋顶避雷连接线网格三级防雷不大于20m×20m(或24m×16m)。

3、引下线: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子内四根主筋通长焊接作为引下线,三级防雷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建筑物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钢筋内的主筋焊接。

4、接地极: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桩基、基础底板轴线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或绑扎)形成的基础接地网组成。

5、建筑物四角的外墙引下线在距室外地面上0.5m处设测试卡子。

6、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如:金属屋架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7、室外接地凡焊接处均应刷沥青防腐。

(二)接地及安装

1、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等的接地共用统一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2、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中性线,必须与由接地装置直接引来的接地干线相连接,做重复接地。

3、空调系统设置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及设置电伴热装置的消防水管应可

靠接地。

4、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底端及顶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5、室内墙上水平接地体距地0.2m,明敷。过门处埋地暗敷。

6、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7、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线采用BV-1×25mm2,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各种型号的等电位卡子,不允许在金属管道上焊接。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淋浴间采用局部等等电位联结,从适当的地方引出两根大于Φ16结构钢筋至局部等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位箱暗装,底距地0.3m。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构件联结。具体做法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2D501-2《等电位联结安装》。

8、过电压保护:在变配电室低压母线上装一级电涌保护器(SPD),二级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器。室外照明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

9、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卫星接收天线引入端、电信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10、.本工程各建筑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其专用接地线(即PE线) 的截面规定为:

相线的截面积S(mm2)PE线的最小截面积S(mm2)

S≤16 S

16

35

结合现代智能建筑的要求,本工程弱电专业设计应包括如下内容: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网络系统。

1、电话系统:

a、电话系统引自当地电信网;

b、每户设置三个电话终端出口。

2、有线电视系统:

a、本工程住宅楼的电视信号引自当地有线电视网;

b、楼内信号采用分配——分支方式传输网络;

c、每户设置两只电视终端接口,设计电视信号输出电平为73±5dBμV。

3、网络系统:

a、网络系统引自当地Internet网;

b、每户设置三个网络终端接口。

十、节能设计

1、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减少线损。选用SC型节能变压器,减少变压器损耗。

2、在变电所设置电容器无功补偿,减少无功损耗。

3、合理选择照度水平,照明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在住宅楼梯间等处选用节能型控制开关。

4、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均采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有关规定,并严格

执行。

5、在满足灯具最低允许安装高度及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应可能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以节约电能。

6、照明配电系统采用选用电阻率ρ较小的线缆、合理布线减少电缆长度、适当加大线缆的截面积等措施减少线路中的电能损耗。

7、主照明电源线路采用三相供电,以减少电压损,并尽量使三相照明负荷平衡。

8、各用电单位均设置独立电量计量装置,以控制用电。

第六章绿化设计

1、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整个小区的绿化景观环境本着生态的原则,挖掘用地特征和周边景观条件,将小区住宅环境的均好性最大化。

坚持“绿色环保生态社区”的理念。环境是整个小区的灵魂,良好的且具有亲和力的环境能改善该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整个小区的品味。

以绿地、自然、阳光的人居环境为主题,对小区的中心绿地各组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已达到充分整合环境资源,提升小区环境品质的目的。

本设计项目景观设计提出“共享空间”的理念,让每户均能享受良好的景观、宅间绿地带来的视觉享受。利用本地化的材料和植物,利用景观手法,创造出丰富而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社区内部景观。强调人居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为设计目标,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经济美观为原则,强调普通树种和植被,合理搭配乔灌。在满足绿化的率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乔木种植比例,减少草皮面积。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在四季有花,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2、绿化植被

植物种植是软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建筑空间结合、划分的不可或缺的有机元素。

运用现代植物配置的多种手法如:阵植、独植、行列与散植,并结合景观建筑物的配置,力求创造出宏观大气、清晰。舒朗和简洁;微观上多层次、多变化、以达到宜人宜色的景观效果。

在本项目的绿化种植配置理念上,我们升华传统的“桃红柳绿“的配置环境,柳绿不仅仅局限于柳树,而延伸为姿态柔美的树种,如银杏、海棠等,桃红也不仅仅指桃花,也指色叶、开花类植物,如红枫、紫薇、玉兰等,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四季有色的宜人空间。

3、种植原则

建筑周边绿化:以基础种植为主,花灌木多为耐荫品种或整形常绿灌木,南向不种或少种乔木以避免遮光;

场地绿化:根据具体场地性质及位置配置各具特色的乔木,或春华秋实,或落英缤纷,并因地制宜的配置时令花卉以丰富色彩;

自然微地形绿化:大面积绿化注重地形与乔、灌、草、花各层次的搭配,多选姿态优美树种,再现自然植物的林木青翠、草花缤纷:

道路系统绿化:为不弱化人行道路的作用,故不设置行道树,沿路设置低矮灌木,增加沿路的景观,形成层次感丰富、开阔的道路景观。

第七章室外配套工程

详见下册—室外配套工程篇章。

第八章节能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3)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JGJ144-2004

二、建筑节能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标准》采用以下节能措施。

a.体型系数控制在规范规定,居住建筑建筑层数≤3层时,不大于0.55;

b.根据不同的窗地比例,建筑外墙门窗均采用优质铝合金门窗及中空玻璃。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监测方案》GB7107规定,多层住宅不低于4级。

c.外墙类型(采用内保温):(由外至内)(无机保温砂浆):外墙涂料、混合砂浆、页岩多孔砖、无机保温砂浆(夹网格布)、内墙涂料。

d.楼板类型:水泥砂浆、钢筋砼、混合砂浆。

e.内墙类型:混合砂浆、页岩多孔砖、混合砂浆。

f.屋面类型:现浇板、SBS防水卷材、发泡水泥板、油毡隔离层、细石砼随捣随抹

3.设备节能

空调设备采用高效、节能产品,以减少建筑设备能耗。

管材采用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推荐的节能、新型管材。

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用

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节省能源,每家每户设计上都考虑了太阳能热水系统机位屋顶的安装位置和预留管道。

第九章环保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黄金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雨水排放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1控制。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滕绍华》作者:卜一峰.Cute.? 住宅在规划、建筑、装修设计等方面都有完备的国家规范,在这些方面也有不胜枚数的成功实例和典范,这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学习的楷模。本文拟就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住宅建筑设计的细节思考、住宅装修设计的本源等问题进行探索,以寻觅住宅建设的新趋向,研讨住宅设计的超前性和适用性。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因经济社会、自然历史、风土民情、地域气候、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此仅对当代大中城市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中新的取向、一般性的发展规律,略举其中的一些较为普遍关注的观点,与同业专家讨论。 1、规划理论的创新 居住区在整体结构的架构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首先,“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三级组织结构的单一模式已被打破,依业主的生活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特点为主题的居住社区受到欢迎,尤其是健身、健康型的社区楼市红火;其次,单一居住的区域规划遇到挑战,居住与从业相结合的区域规划开始萌生,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所设产业的就近招工问题,并可减小城市人流交叉对交通的压力;再有,对集中规划大面积的居住区提出质疑,居住区过小配套项目发挥不出作用,但居住过大也会造成上、下班时城市干道的单向交通负荷过重,以及商品房销售困难等问题;高层和超高层不应作为居住区的景观点缀,因为高层不但居住不方便,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及热岛效应等环境灾害问题。为此,许多城市已不再建造高层住宅;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影响居住质量,

路网规划应给住宅建筑以好的朝向,干道应以东西向为主,使楼间距加大,居民的视界开阔。甬道以南北向为主,山墙间距小不影响使用与视觉。进入居住区的机动车应适当限制,庭院中应“人车分流”,车不进庭院,但在需要时车可以到单元门前,如病人救护、搬家等情况。居住区的干道应“人车混行”,但要通而不畅,既照顾乘车者方便,又保障居住区安全和安静。 城市元素的利用与引进。所谓城市元素是指构成城市功能的诸多因素,具体的如医疗卫生、环卫环保、道路交通、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邮电通信、商业购物、体育健身、就学就业等等,抽象的如繁华景致、商贸环境、文化氛围、民风民俗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配套设施及城市气氛,这些都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城镇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居住区郊区化已在大中城市开始,为满足居民的需求与生活方便,一个居住区的规划首先应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城市元素,以节省投资,并繁荣现有业界,再考虑居住区内的配套设施完善,所引进的业界应注意选优的原则,如重点学校、知名医院、热销商场等等。住宅区的配套项目一定要列入规划,包括选择对象的洽谈,并且应先于住宅工程建设,以利居民入住后的生活,这也会促进住宅的销售。同时,规划中应注意营造城市氛围,以尽快形成“人气”足的社区。 住宅区规划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国近几年引进国外设计,规划出一些学习发达国家住区的实例,但在理论上还缺少研究。首先,我们应充分注意到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坚持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研究应用不能耕种的荒地建住宅的措施。并要限制大量占用土地的“豪宅”,反对恣意扩大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XX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最新版)

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说明 一、前言 家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舒适温馨的家能够让人松弛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生活,休息在花繁叶茂,富有生机、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与自然的阴晴雨雪和动植物协调地生存在一起,是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永恒的理想。 中国文人是这样描述一处理想住宅的 门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 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有松,松欲古; 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 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旁有树,树欲高;树荫有草,草欲青; 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 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不俗; 客至有酒,酒欲不却; 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二、工程概况: 本地块位于省市城区,现有规划地块面积39333㎡,总建筑面积64399㎡,建筑密度28.2﹪,绿地率37.2﹪,容积率1.6。规划由15栋联排楼房组成,沿街为商

业。 三、设计依据: 1、建设部《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小区规划设计原则》; 2、中华人民国《城市绿化条例》(1992.6); 3、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 4、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规; 5、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资料; 四、设计原则: 环境设计将建筑重组为景观的一部分,与道路、树、花坛、广场、及建筑天际轮廓组成完美的小区景观。所有景观布置环绕建筑,环境这种园景开放式的组合关系,使小区具有移步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不同时从环境中感受不同景观。人作为一个活动的观察者和先导者,是小区环境欣赏与享受的主体。所以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遵循人与自然共同融合统一的设计思想。因此,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从更感性的角度去设计生活。 诠生活,设计居家需要,设计人的情感需要。这就是我们做三清翡翠城景观设计规划的精髓。我们设计的原则是: 1、景观的生态体现 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日益提高,对于生态的理解叶一步一步加深了。21世纪生态型园林、环保型居住区已成了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体。本方案在注重住宅园林的观赏性的同时,把住宅园林的生态性提高一个新档次,营造生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空间。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住宅区植物造景采用多层次配植的丛林来进行景观空间的竖向分隔,创造出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这是生态景观要求;在满足一定数量的铺装硬地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林荫草地和疏林草地来进行美化;同时强调生态美,景区以种植常绿大乔木为主,大乔木可增加叶面积系数,在有限的绿地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适当地采用自然流畅的花灌木色带,可形成色彩、质感和季相对比,以满足植物配植的层次美和景观展示的条件。 2、景观与功能相结合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GB50009-2001)(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 〃。地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2.0KN/ m 阳台 2.5KN/m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m 灵活隔断0.5KN/m 上人屋面 2.0KN/m 不上人屋面0.5KN/m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m 设备机房7.0KN/m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m地下室底版25KN/m 地下室外墙55KN/m出入口临空墙130KN/m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川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m2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m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某某安置小区方案设计任务书

安置小区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地块位于某地,西侧临街,北侧临规划中的某路,东临高压走廊。占地面积32.62公顷。地形方正,地势基本平整。 以上情况务必请进行实地勘察。 二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1 占地面积:326163平方米(489亩) 2 建筑容积率要求:1.5-1.8 3 建筑高度或层数:5-6层的多层、局部9-11层的小高层 4 总建筑面积:约489244平方米,其中商业,住宅 5 建筑层数:商业2层,住宅以5-6层多层为主,9-11层小高层为辅 6 建筑覆盖率:25-30% 7 停车位(库)要求:机动车停车位(库)包括小区住户停车位(库),小区商业配套所需停车车位及其他临时停车车位,非机动车停放包括住宅及小区商业配套所需停车位。 ①小区住户机动车停车位按标准小型车位设计,数量按小区住宅户数40%确定; ②小区商业配套所需机动车停车位及其他临时停车位数量按规范设计; ③小区住户非机动车停车问题按每户一间≥4平方米储藏室考虑;商业配套所需停车位数量按规范设计。

8 总体布局要求:按地块规划要点及居住区规划相关规范进行。 9 绿地率:35-40% 三设计理念 1 实用性:注重提高住宅的得房率与各分区的功能性。室内外空间格局要体现人性化的尺度与感受。 2 经济性: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均要考虑其实现时的投资难度,力争保证一定资金下设计出建筑精品。 3 规范性:设计方案必须遵守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对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经济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四规划设计原则 1 建筑布局、造型、色彩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关系。 2 应合理处理商业、住宅、环境、场地之间的关系。商业不仅为小区住户服务,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居住区私密性较强,两者在布置上应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注意处理各种建筑空间有机组合、过渡,做到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个人空间的私密性。 3 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营造小区内组团绿化空间,尽量使各户型的客厅和主卧有好的景观和良好朝向,争取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是正南北朝向。 五单体设计原则 1 住宅在满足良好空间感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一梯两户形式。小高层可考虑采用一梯三户的形式。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大连乾豪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总体概念的主题定位 延续甲方提出的楼盘开发理念: “自然,阳光,人文,健康,运动” “移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 “开放式公共绿地,封闭式组团管理” “各组团的公共绿地应有良好的识别性” 根据上述的主题想法,设计师将此一一融入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 设计将总体规划分为三部分去着手深入。分别为:开放式公共绿地的景观规划;商业街的景观设计;居住区组团中的公共绿地设计。以下逐一介绍。 开放式公共绿地景观规划 开放式公共绿地贯穿于整个楼盘的南北,因楼盘按三期开发销售,设计为使每期开发时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公共绿地,考虑在每一期设计一处公共活动的广场,并以广场为景观核心向四周辐射,这不仅充分考虑了整盘在公共绿地设计中的均好性,同时也满足了每一期楼盘在开盘时都有自己的核心景观内容。 设计在考虑了公共绿地均好性的同时,还注意到绿地在三期建成时,整体的连贯性。并能始终融入“移动的森林”的主题。景观将常绿及色叶乔木有规律的由北到南成组成团的布置在中心开阔的常绿草坪中 ,从而寓意森林在流动的概念主题。在“流动的森林”下方设计师考虑布置常绿及开花色叶灌木,灌木按优美的 S 型布点种植。根据灌木不同的色差及开花时期的不同布置,小区居民在四季变化时将会欣赏到宛如流水图案般变化的灌木种植,从中寓意“花海在流动”的概念主题。乔木与灌木的种植理念反映设计师想表达“流动”的主题概念,将植物引喻为流动的水。 设计在分析了基地规划图后( 04-12-28 ),认为规划在公共绿地中设计的两条消防紧急路过为浪费,也使绿地东西两侧的组团间距离过于狭窄。景观考虑尽可能的将消防要求的扑救场地设计结合到各个组团中,使中心公共绿地的宽度加大,从而能使景观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为此景观提出将一条 4 米宽具有景观意义又兼消防要求的路 S 型环绕点式小高层布置,在 S 形路两侧布置寓意“流动的森林,漂流的花海”主题的植物,使单调的消防路具有设计的生动性。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IfTTR Vfm-GCCK UlMrVTFPSJ TY OF 5CIFNCE ? TT 亡K屮址>网+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 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 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 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 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 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doc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总体概述 基地西侧、东侧为住宅区,北侧为田地,南侧则为河流。东侧及南北侧均为城市主干道,30m宽。规划用地约15公顷。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环境优美,造型新颖,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使用方便的中高等档次的居住小区。 此方案共有居住建筑总计51栋,其中高层17栋,小高层14栋,多层20栋。会所2个,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其中东南步行入口处为商业街,向西、向北皆设有沿街商铺。 二、总体构思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2)、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三、设计构思说明 1、总体布局

本居住小区用地布局的分布主要为:住宅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小区主干道以及中心绿地把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进行布置 2、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道路系统结构,小区分为六个大组团,每个大组团中的小组团围绕组团景观节点布置。 3、道路交通组织 本小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三个车行出入口,一个步行出入口,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就近进出。考虑到小区内主要人流方便乘车,南、北、东面各有一个车行出入口。道路网大致设置为S型,整体上看小区路网结构丰富活泼,充满变化。小区道路分为三级:小区干道路宽10米,为方便小区居民的晨练,散步和出行要求。;组团级道路路宽4-5米,满足了内部的一些日常出行,地面停车位主要布置在这片区域。宅间路宽2-3米,造型多变,活泼生动,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4、公建系统 本小区小学设在基地西南,为18班小学,设有250米环形跑道,满足本小区及周围孩子上学需求。会所以及幼儿园围绕中心绿地布置,拥有良好的环境,让住户有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空间。 5、景观系统 小区以主入口广场和中心绿化广场为主景观节点,主景观节点不仅是小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安置房小区的绿化设计与布局

安置房小区的绿化设计与布局 【摘要】安置房是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是推进城市建设的先导性工程。高效高质地建设一批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安置房居住小区,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拆迁安置户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安置房小区环境绿化设计与布局 前言 安置房是政策性住房,是一种没有营利的非市场行为,与商品房相比,缺少了利润的驱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的提高远远低于一般商品房小区。 安置小区的整体区位、空间形态、社区营造直至具体使用功能的设计都缺乏系统的考量,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安置区的绿化也面临诸多难题,本文就针对当前条件浅析如何对小区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与布局。 一、小区绿化的生态意义 小区绿化为人们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环境,是小区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不仅对居住建筑本身,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活小区绿化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1、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问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使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2、小区绿化可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在保护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在炎夏静风时,也可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3、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的点缀,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可以美化小区的面貌,使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4、小区绿化中选择既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可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地震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 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 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 “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地处东经99度29分~100度35分、北纬22度01分~23度16分之间。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县境与景谷、思茅、勐海、孟连、西盟、沧源、双江7县(市)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有两段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县城勐朗坝,海拔1054米。 澜沧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主要属南亚热带夏湿冬干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低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气温高,热量足。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19.2℃,年降雨量1624.0毫米,年日照2098.0小时。 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五山六水纵横交错,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山峰绵延纵横,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山区、半山区占98.8%。 ⒈项目名称:南朗茗秀 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位于澜沧县西南角南朗河畔,县城总体规划确定为二类居住用地,四周用地为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二类工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公顷(长约400m,宽约为250m)。规划项目西南侧与南朗河相连,东面为规划的绿化用地,北面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南面是公共设施用地,整个规划区范围内有较好的地形和绿化环境。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澜沧县县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 ⒉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⒎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⒏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⒐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 ⒑居住规划与设计; ⒒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⒓城市规划与设计; ⒔城市规划原理。 三、设计理念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安置房方案设计说明书

济阳徐家片区安置房建筑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济阳县建设局提供的地块的设计条件及要求、地块现状图的电子文档。 2.建设方祥顺置业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省济阳县徐家片区旧房改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3.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 5.《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 8.省《住宅建筑设计标准》DBJ14-S1-2000 9.国家、省和市及济阳县徐家片区旧城建设改造领导小组的意见及其它相关规、规定。 二、项目概况 济阳县是省会的近郊县,位于的东北部,县城距市区30km,距国际机场8km,区位条件非常优越。全县人口55万,总面积1076km2。 济阳县距市区虽然很近,但由于与有黄河相隔,城市发展非常缓慢。徐家片区虽处于县城发展的中心轴交汇处,但至目前仍是原始的村落居民区,靠近开元大道侧是低矮破旧的二层至四层商业用房,严重影响了城市品位。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质量与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济阳县政府下决心对徐家片区实施旧城改造。本安置区位于正安路以东,纬三路以北,总用地面积60000平方米。 三、设计条件 1.本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 2.本工程高层建筑群,防火适用于《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2005年版 3..本工程多层建筑,防火适用于《建筑设计防火规》 (GB5001 6—2006) 4.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5.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为3类(50年)。 四、设计理念及目标 1.在符合该区域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并结合贯彻该区域城市设计总体构思,开发实现创造新颖的城市空间形态。 2.创造居住建筑新的空间模式,体现以人日常活动模式为基本,营造济阳县一流安置住宅小区。 3.打造高品质和具有人文关怀的住宅小区,力争成为同等安置住宅小区的设计标杆。 五、总体规划设计 1.设计构思 新古典建筑是最近几年高端公寓常用的立面造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审美情趣的变化,目前全国高端住宅建筑风格有由清秀柔美典雅气质的爱奥尼风格向刚劲雄健的多立克风格转变的趋势,我们紧紧抓住这种风格的转换,试图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古希腊是欧洲古典建筑文化的发源地,代表古希腊建筑艺术最典型的柱式有爱奥尼柱式及多立克柱子,爱奥尼柱式代表女性美,清秀柔美,多立克柱式代表男性美,刚劲雄健。我们考察了许多新古典建筑住宅小区,普遍有繁琐的细线条,在造型上典雅清秀,但影响建筑功能,如在窗户、阳台中间有柱,严重影响使用功能,随着大众审美情趣的疲劳,人们更喜欢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简约风格的建筑作品,且建筑风格与住宅使用功能能完美结合的作品更受欢迎,本项目在建筑风格建筑细部上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试图创作出一个既有现代感又有刚劲雄健古典韵味的作品,建筑立面处理比例优美、尺度宜人、干净整洁,使整个作品体现一流住宅小区的大家风。 2.总体布局 本项目由由11幢10至11层二类小高层住宅和1幢7层多层住宅组成,商业网点布置在地块西侧及南侧,作为安置商业用房。地块中心区通过对建筑体型差异性布局及景观空间的整合,形成整个小区的中心花园,入口景观轴上通过对小区主入口两侧的绿地、树阵、广场等串联与中心景观区一气呵成,中心花园近6500平方米,整体空间布局打破板式建筑行列式布局形成有序列的空间形态,收放有序,通过中心花园与若干块组团院落共同形成一个组织严谨,同时又有丰富变化的住宅院落。 3、退让红线 退让规划要求: 南侧建筑退让用地红线为≥10米,西侧建筑退让用地红线为≥10米,北侧高层退让用地红线为≥15米。 4、出入口 本项目共布置两个主要出入口:地块南侧纬三路1#楼与2#楼间设置小区主出入口,地块西侧正安路6#楼与8#楼处设置小区次入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