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docx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docx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docx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docx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张玉峰

姜丽: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惟恐自

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

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 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刘允秀:张老师在课堂中紧紧地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揣摩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说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运用科学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这些目标。从教学程序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教材

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

景,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读过程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朗读,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对说明方法进行探究中,放手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对说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体、准确的默读要求,这是对学生默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了学生平时似乎会默读,但又不确定到底该怎样默读的问题。

魏杰:张老师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了将语文学科知识与物候知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于物候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很好的进行了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本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课件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优美的画面导入和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科学的魅力,使说明文显得更加有声有色。

蒋新桃:从教师基本功看,本科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条理性强,教态自然亲切,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优美,高低适宜,快慢适

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如果一定要说这节课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那么张老师在授课中

没有做板书设计,简而言之,本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生成性很强的课,学生了解

了物候学有关知识,强化了说明文文体和写作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强。

马立梅:备课充分,构思精巧,思路清楚,尤其是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语言衔接上很严密。

导语的设置效果良好,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学习情境。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很高,为顺利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此文任务奠定了基础。提问的技巧,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灵敏,学习氛围较为浓厚,为学习后面几篇科普文作了铺垫。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在整堂课上回答问题太顺利,远远超出了教师原来的设计。因此,在备课时应设置少量反馈性的习题,以备课堂需要,这样既重视了能力练习,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在课堂上努

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

落实到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评课用语

精彩评课语句 1、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 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2、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3、整个识字过程,始终注重儿童中心,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 4、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 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5、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 生浏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养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 验力。 6、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7、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本人从教十几年来,积极向各位优秀教师学习,校内外听课近千节。除了 学到许多课堂教学经验以外,还积累了一些关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习 作指导、口语交际等课型的评课语言,现将拙评整理出来,还望各位多加指点。 语文评课: 1、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2、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6、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7、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8、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9、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 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完整word版)冒号的使用和举例.docx

标点符号应用举例: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之后或括之前的停,有提示下文或括上文的作用。例如:1.常我:“放学回来,你也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 懂得尊敬老人,照老人。” (小学《文》第五册《人》) 2.老牧人江希大叔老就喊起来:“我的雁又来啦!” (小学《文》第八册《女的信》) 3.??一走一听着伯父意味深的:在个世界上,金可 以到山珍海味,可以到金珠宝,就是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小学《文》第八册《苦柚》) 4.多少种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得以形容。 (小学《文》第十一册《林海》)例 1“ 常我”是提示,后面用冒号,冒号后面是“ ”的内容。 例 2“喊起来”是提示,后面用冒号,表示后面是“喊”的内容。 例3“ ”是提示,用冒号,后面是“ ”的内容。 例4 冒号用在提示(括)“多少种色呀”之后,后面是些色的品种。 提示后面用冒号,是冒号的主要用法,是小学段必掌握的。 【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的用法,在小学教材中比较少见。现在举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现代汉语》(下册 )和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上的例子作一叙述。 5.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大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 《现代汉语》 1985 年 12 月版 ) 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 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怀疑与学问》) 例5 先分项说三个人都走了,干什么去了呢 ?去拼搏进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去了;所以总 结语说:“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总结语前使用了冒号。 例6 先分项对学问家的“怀疑”进行举说,然后总结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总结语前用了冒号。】 下面再介几种冒号的用法,些用法的基仍是提示性的。 一、注性的字眼后面加冒号。像“按”“注”等字。 例如: 7.者按:本届参《因工作》出心裁地提出 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因此,我邀了几位女性,她 就此表看法。 (摘自 1996 年 12 月 6 日《文》)8.注: ⑥ 秀媛:《关于教育价的几个理》,《中小学教育价》,

语文听课评课常用语

语文评课: 1、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2、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6、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7、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8、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9、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10、运用课件创设识字,朗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感情朗读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扎实有效;理解词语的方式灵活多样。 11、善于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分角色朗读也是一大亮点,指名让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当评委,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这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3、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

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14、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15、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16、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7、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18、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19、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0、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21、积累迁移,将规语言化为学生的语言,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22、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评课稿

一、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例如:分析课文中的七种大自然的语言时,都配以形象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把握文中所描述的现象。在讲解“三叶虫”化石时,配上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感观认识。因为“三叶虫”并不是学生所熟知的。如果只是用大量文字解释,则不利于学生把握。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二、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这位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强调了字词音韵的把握与情感的渲染。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还有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地把握到了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这些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都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三、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中、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这位老师很好地拓展了三叶虫、地壳运动等知识,拓展了大自然的各种语言,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而且,让学生做做小科学找出大自然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浏览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做做小诗人、小作家,从而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与体验力。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完整word版)Word图文混排教案.docx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性质:公共基础课 《Word 图文混排——电子板报我来做》 教案 单位:陕西省明德职业中专 姓名:张娜

Word图文混排 ——电子板报我来做 授课专业及年级 9级各班。 授课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傅连仲,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利用 Word 操作修饰文档的意义;使学 生熟练掌握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 教具准备 纸、彩笔、打印机、多媒体机房。 教学重点 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利用修饰文档的各种操 行实际应用。 求助授课时间 4课时 教室布置 见右图 西 展 示 南北区 作进黑板投影 中控 东

通过课前组织,使课前组织 学生了解本次课1、组织学生分组,选出组长; 学习内容,对学生2、要求学生复习已学知识,预习本次课内容; 潜移默化的进行3、提供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资料,感召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教育,为4、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继续收集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并制作电子板报做利用资料设计小板报样稿。 好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 180 分钟) 通过一篇《唐三一、新课导入( 5 分钟) 彩》的原文和修饰 过的例文对比,使 学生了解修饰文 档的意义,引出本 次课内容—— Word 修饰文档 (电子板报我来 做)。【原文】 1、共享原文给学生; 2、布置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分析问(1)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如何将原文 【例文】 题、思考解决问修饰为例文效果? 题。(2)有哪些操作是没有学习的操作,小组讨论学习。 (3)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分组学习( 25 分钟) 1、学生根据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点: (1)艺术字操作 掌握学习方法比①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 掌握知识更重要。 ②编辑艺术字: A、在艺术字工具栏中编辑

1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请问大自然有语言吗? 播放课件,并解说: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 言。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 人间;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 就在眼前;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 天。今天就让我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 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说“激趣”成功了。)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有谁了解作者竺可桢吗? (生)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三.(过渡)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公开课)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江高二中江秋莲 教材分析 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4、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训练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资源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字典,自主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并分成四人小组从说明文知识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入手自学课文,并把内容用A4纸整理成讲课板书或做成手抄报,到时上讲台展示自学成果时投影出来。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及物候学的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大自然的语言》,视频展示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说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

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介绍作者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三、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4、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观察。 四、提问学生: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试划分文章结构,列出说明内容。 明确:说明对象——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内容: 第一部分(1-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自学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每部分内容的理解。(老师在学生展示和讲的过程中适当引导) 六、评价每小组的自学情况以及展示情况,并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用活页本搜集一些农谚(至少十条),体会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做《学习与评价》P65-P66第16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全册评课稿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目录 1、我们爱整洁 2、我们有精神 3、我不拖拉 4、不做“小马虎” 5、风儿轻轻吹 6、花儿草儿真美丽 7、可爱的动物 8、大自然,谢谢您 9、我和我的家 10、家人的爱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12、干点家务活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14请帮我一下吧 15分享真快乐 16大家一起来

1、我们爱整洁评课稿 刚入学的学生只有六七岁,并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一些事情家长包办代替,造成自理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源于生活,重视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儿童有意义。 教师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性活质星。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参与活动等环节,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纠正自己的行为,直接参与学习。在设计的无拘无束的氛围当中,让孩子意识到当他不整洁的时候,就会想办法让自己整洁了,达到让学生从玩中学,从做中学。让学生尽情的去表演、去展现。 不足之处: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有时兼顾不到发动学生作点评。2、超出了预设的时间,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重上这节课之前,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自身的知识储备要丰富,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上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简单的口头评价这个层面,可以提前设计好学生自我评价表、小组评价表、教师评价表或评价的具体内容和细则;同时还要多和同科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改进的。 2、我们有精神评课稿 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在生活中,学生觉得没必要时刻都精神,那样会感觉很累。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两点,第一,有精神的生活和学习是健康的表现。第二,当自己看到别人不精神时的感受是什么,换位思考,当别人看到自己不精神的时候,又会有何感想。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好理解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动力坚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青华园学校王书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了解一些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情景导入 - 预习检查 - 朗读感知 - 阅读探究 - 课后反思。 2.朗读感知、知识讲授、自读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常常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可是我国著名的科学 家竺可桢认为——大自然也有语言。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同学们先欣赏几幅 图片,我想大家可能对大自然的语言就会有自己的理解了。 (板书文题和作者 ) 二、检查预习 1.作家简介。 2.正音正字。 3.词语释义。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感知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 ? 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 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

业生产上。 ) (3)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 2.归纳筛选信息的方法。 (1)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2)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 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 (3)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晰掌握文章的内容了。 3.依据文章内容,怎样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1~ 3):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 4~ 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 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 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说明的条理性。 (1)从文章整体看是什么顺序 ? (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是 按逻辑顺序来写的,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 (2)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整体,而且也表现在局部。精读课文6~ 10 段,请大家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 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明确。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 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 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5.师总结: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拓展:出示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道理。 ①“清明前,开秧田”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语文评课语大全

2017年小学各年级语文评课用语大全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一) 1、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 2、在拓展知识的环节中,所展示的大量图像,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3、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 4、老师对感情基调、重轻音、读音的细化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生自由读与默读,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6、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7、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的能力很强,是一位素质较高的教师。 8、教学思路清晰,开课时教师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 9、文本与情感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真实,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进入了课文中,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进行了情感双方的内心体验,进入了课文丰富的感情世界。 10、运用课件创设识字,朗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感情朗读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并扎实有效;理解词语的方式灵活多样。 11、善于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分角色朗读也是一大亮点,指名让学生上台朗读,其他学生当评委,注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这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13、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14、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15、以读为纽带,贯穿整篇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为后面的说、写打下基础。但读的形式主要是以齐读为主,显得有些比较单调。 16、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弄清楚每一段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7、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18、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19、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0、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二) 21、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22、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3、小小的探索意在激发学生研究文章的兴趣。 24、引导初读,渐渐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符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张玉峰 姜丽: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惟恐自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刘允秀:张老师在课堂中紧紧地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揣摩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说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运用科学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这些目标。从教学程序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读过程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朗读,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对说明方法进行探究中,放手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对说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体、准确的默读要求,这是对学生默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了学生平时似乎会默读,但又不确定到底该怎样默读的问题。 魏杰:张老师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了将语文学科知识与物候知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于物候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很好的进行了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本科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课件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优美的画面导入和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科学的魅力,使说明文显得更加有声有色。 蒋新桃:从教师基本功看,本科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条理性强,教态自然亲切,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优美,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如果一定要说这节课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那么张老师在授课中没有做板书设计,简而言之,本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生成性很强的课,学生了解了物候学有关知识,强化了说明文文体和写作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强。 马立梅:备课充分,构思精巧,思路清楚,尤其是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语言衔接上很严密。导语的设置效果良好,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有利的学习情境。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很高,为顺利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此文任务奠定了基础。提问的技巧,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灵敏,学习氛围较为浓厚,为学习后面几篇科普文作了铺垫。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在整堂课上回答问题太顺利,远远超出了教师原来的设计。因此,在备课时应设置少量反馈性的习题,以备课堂需要,这样既重视了能力练习,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在课堂上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

word-操作练习题步骤

二级MS Office答案详解(操作题) 第1套上机操作试题 第一部分:字处理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档。某高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场定位和职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该校学工处将于2013年4月29日(星期五)19:30-21:30在校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题为“领慧讲堂——大学生人生规划”就业讲座,特别邀请资深媒体人、著名艺术评论家赵蕈先生担任演讲嘉宾。 请根据上述活动的描述,利用Microsoft Word制作一份宣传海报(宣传海报的参考样式请参考“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要求如下: 1、调整文档版面,要求页面高度35厘米,页面宽度27厘米,页边距(上、下)为5厘米,页边距(左、右)为3厘米,并将考生文件夹下的图片“Word-海报背景图片.jpg”设置为海报背景。 重点提示:设置时注意高度与宽度的位置 【解析】 1)启动“Word.docx”文件。 2)页面设置:双击标尺→页边距:上下5cm,左右3cm→纸张:高度35cm,宽度27cm→确定。(注意:纸张的高度在下,宽度在上) 3)页面布局:页面颜色→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选择“Word-海报背景图片.jpg” →插入。(注意:考试软件上有图片的文件位置路径) 2、根据“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调整海报内容文字的字号、字体和颜色。【解析】 1)“领慧讲堂”就业讲座:微软雅黑、62号、加粗、红色。 2)“报告题目:”至“报告地点:”:黑体、小初、加粗、深蓝(标准色:深蓝)。 3)“大学生人生规划”至“校国际会议中心”:黑体、小初、加粗、白色。 4)“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华文行楷、67号字体、加粗、白色。 5)“主办:校学工处”:黑体、34号、加粗、右对齐。 主办:深蓝校学工处:白色 6)“领会讲堂”就业讲座之大学生人生规划:微软雅黑、加粗、19号、红色、居中。 7)“活动细则”:微软雅黑、加粗、25号、红色。 8)“日程安排”、“报名流程”、“报告人介绍”:微软雅黑、小四、加粗、深蓝。 3、根据页面布局需要,调整海报内容中“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日期”、“报告时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获奖教案:《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普文的条理性。 3、揣摩语言,体会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增强学生语言感悟力。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准确,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对于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通过科普文的特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读科普文的方法,进而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2、能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尚且不足,因此应该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来加深对此类文体的把握。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4、学生特点 借班上课,学生对于授课教师不是十分熟悉,需要作充分的预习,设计了导学案。对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性放到第二课时去分析品读。 3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科普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从中感受其中的科学精神。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表示季节。 明确:柳絮飞:暮春时节(洛阳) 梅花发:隆冬时分(三湘即岳州) 衔接语:我们从柳絮飞、梅花发这些自然现象就可以读出季节。这些自然现象,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什么?对,称它为“物候”。”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 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 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气象学、 地理学家竺可桢写得一篇有关于物候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师:齐 读课题。 活动2【讲授】引出体裁——科普文并概括其特点 师: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关于物候的知识,作者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 言”,很形象。 那么,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这是一篇向我们介绍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科 普文其实是说明文中的一种。科普文,顾名思义就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因此,你们 觉得科普类文章主要的阅读对象是谁(面向哪些人群)?比如《十万个为什么》。 是平民大众,目的是要让科学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易于接受,因此它必须写得 通俗易懂。 这篇科普文除了“通俗易懂”这个特点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我们事先做了 预习,请说说。 特点:通俗易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活动3【讲授】抓住科普文的特点分析本篇课文 衔接语:科学家竺可桢是怎样用清晰的条理和准确的语言把一门复杂的物候学 介绍清楚的呢?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docx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 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 https://www.doczj.com/doc/8d5595778.html,/100bd/blog/item/139a263997b166f9b311c7a2.html 本文主要内容:域基础通用域开关表格操作符和函数编号域 ■第一章域基础 一、域的作用 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系列,其方便和自动化程度是其他任何文字处理软件所望尘莫及的。究其原因,其一,微软有强大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队伍。其二,Word与其本公司的操作系统 Windows的密切结合。微软至今也没有公布Windows 操作系统和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源代码,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其三,在 Word 中引入了域和宏,将某些特殊的处理方法用函数或编程的的形式交给用户,大大提高了文字处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自动化程度。 由于域和宏的引入,Word 文档易受病毒的攻击。此外,要灵活使用域和宏,要求用户学习一定的编程基础知识。一提到编程,有的人就感到头痛。其实,Word 中的域和宏所包含的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也是比较容易学会的。 域相当于文档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数据或邮件合并文档中套用信函、标签的占位符。 通过域,可以调用宏命令;也可以通过宏的语句在文档中插入域。 现在我们通过举例来简单了解一下Word 中的域能干些什么: 1. 给段落自动编号,如:1. 2. 3. ,一、二、三、,1.1.1,1.1.2,等等。 2. 插入用常规方法无法实现的字符,如: 3. 自动生存索引和目录。 4. 表格和数学公式的计算。 5. 插入超级链接,可以从文档的此处跳转至其他位置,或打开其他文件。 6. 生成同本书形式相同的页眉或页脚。 Word 中共有 70 个域,每个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二、在文档中插入域 最常用的域有 Page 域(在添加页码时插入)和 Date 域(在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日期和时间”命令并且选中“自动更新”复选框时插入)。 当使用“插入”菜单中的“索引和目录”命令创建索引及目录时,将自动插入域。也可以使用域自动插入作者或文件名等文档信息、执行计算、链接或交叉引用其他文档或项目、执行其他的指定任务,等等。 域代码位于花括号({})中。要显示域代码的结果(如计算的结果)并隐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 张玉峰 姜丽: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惟恐自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事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刘允秀:张老师在课堂中紧紧地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揣摩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说明方法的探究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运用科学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这些目标。从教学程序看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从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地体味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在朗读过程中配以优美的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更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朗读,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对说明方法进行探究中,放手让学生寻找说明方法,提高了学生按照要求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对说明方法的探究前提出了具体、准确的默读要求,这是对学生默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了学生平时似乎会默读,但又不确定到底该怎样默读的问题。

Word办公技巧.docx

v1.0可编辑可修改 39.快速输入大写中文数字 在一些特殊域,例如行等金融部,常需要入中文的数字,一次两次可以,但是入次数多了未免太麻了,里介一种快速入中文数字的方法: 行“插入”菜上的“数字”命令,在出的“数字” 框中入需要的数字,如入 1231291,然后在“数字型”里面中文数字版式“壹、、? .. ”,“确定”,中文数字 式的“壹佰拾万壹仟佰玖拾壹”就入好了,如 1.2.18 。 word 和 execl 使用技巧 布日期: 2007-12-19 23:05:08来源:wangluo次数:3712次 1、Word下如何使用着重号 在 Word中我可以把着重号到工具上。打开“工具—自定”命令,打开“自定” 框。在“命令” 卡下的“ ” 里中“所有命令” 。此在右“命令” 中会出按字母升 序排列的所有命令,我找到 ABC上有三点的“ DotAccent ”命令,中后按下鼠左, 将它拖到工具上,放鼠。当你在 Word中中要着重示的文字后,再点个“着重号”命令就可以了。 2、 Word表格快速一分二 将光定位在分开的表格某个位置上,按下“Ctrl+Shift+Enter” 合。 你就会表格中自插入一个空行,就达到了将一个表格一分二 的目的。

v1.0可编辑可修改 3、Word中巧用 Alt 键 按住 Alt 键再拖动左右(上下)边距,可进行精确调整,在标尺上会显示具 体值。 4、巧用定位选条件单元格 Excel 表格中经常会有一些字段被赋予条件格式。如果对它们进行修改,那 么首先得选中它们。可是,在工作表中,它们经常不是处于连续的位置。按住 ctrl 键逐列选取恐怕有点麻烦,其实,我们可以使用定位功能来迅速查找并选择 它们。方法是点击“编辑—定位”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定位”对话框中,选中“条件格式”单选项,此时,下方的“全部”和“相同”单选项成为可选。选择“相同”则所有赋予相同条件格式的单元格会被选中。 5、在不同单元格快速输入同一内容 Excel 表格中,首先选定要输入同一内容的单元格区域,然后输入内容,最 后按 ctrl+ 回车键,即可实现在选定单元格区域中一次性输入相同内容。 6、快速返回上次编辑点 在编辑文档的时候,如果要想实现将光标快速返回到上次的编辑点,我们可以按下“ shift+F5 ”组合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我将《大自然的语言》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大自然丰富多彩、变幻万千,它的语言有很多, 例如花草树木这些具象的事物都是幼儿所熟悉的,而气温的变化是幼儿每天能感受到却容易被忽略的。如 果让他们说说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有什么不一样就比较难了,本次活动就是选取这一元素,通过探索同 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让幼儿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热带、温带、寒带是幼儿比较陌生的名词, 为了便于他们理解,活动过程中先采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着装的差异从而推断出 气温的差异。幼儿又很容易理解是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那么通过进一步谈话得出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就 高,所以叫热带;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就低,所以叫寒带;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温度比较适中,所以叫 温带。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地方离太阳近,哪个地方离太阳远呢?教案中这一设计就给幼儿思考的空间,让 他们自己探索出判断不同地方离太阳远近的办法,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采用连直线的方法,比较这 些地方离太阳距离的长短,从直观上观察到近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少,是热带;远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多, 是寒带;不远不近的人穿的衣服适中,是温带。b5E2RGbCAP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设计理念] 在大班渗透式领域中有一次语言活动是《我们的祖国真大》,其中有一篇儿童诗就是讲祖国的同一时 间因为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景象,那么基于这一灵感,我想何不把这一话题拓展开 来,研究由于同一时间温度的差异形成的热带、温带、寒带的这一地理现象。大班幼儿或多或少在电视上 见到过非洲热带地区和北极寒带地区的人,只是他们还没有一个温度带的概念,所以我决定从这些地区人 们的图片入手让他们从具象的熟悉事物开始,慢慢熟悉这三个温度带。在探讨温度带的时候势必会引出他 们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科学领域了。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温度的高低与太阳远 近的关系,并自己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连 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是符合幼儿能力范围的。p1EanqFDP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