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一、选择题

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3、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4、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5、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6、(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7、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

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C)

A、责任

B、权利

C、义务

D、规定

9、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B)的方针。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

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C、预报为主,专群结合

D、预报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

10、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11、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12、兴国县地震台位于(B)

A、高兴镇

B、江背镇

C、永丰乡

D、方太乡

13、我国科学家张衡在公元(C)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A、250

B、180

C、132

D、156

14、本世纪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影响具体时间是(B)

A、2004年11月26日

B、2004年12月26日

C、2005年1月26日

D、2005年2月26日

15、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 )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快跑

16、在商场、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B )的柜台或柱子边,或在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并注意护头部。

A、玻璃

B、结实

C、漂亮

17、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有(D )。

A、床下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窗子边

18、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9、震后救人的原则是(C )。

A、先救人少的地方

B、先救亲近人员

C、先救容易救的人

D、先救远后救近

20、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应该(B)。

A、使劲跑

B、蹲下或趴在地上

C、叫喊

D、六神无主

21、<<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D )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22、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23、在户外避震应尽量选择开阔地,就地蹲下或趴下。同时应尽量躲开高压线、变电站、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以下户外避(A)是不安全的。

A、就近躲在狭窄的胡同里

B、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或下方

C、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

D、撤离到开阔地带

24、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遇到地震时,要(B)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A、离开

B、抓牢

25、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遇到地震时,要(B)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A.提高

B.降低

26、大震前,井水往往会有一系列变化,如变浑、翻花、冒泡、涨落等,这是一种(C)现象。

A、正常

B、微观异常

C、宏观异常

D、水文异常

27、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D),我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C、停电、断水

D、火灾

28、地震灾害有(D)特点。

A、突发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

29、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 )。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30、怎样对待地震谣传?(C )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31、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A )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32、民谣:"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泡。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指的是(D )异常。

A、水文

B、气象

C、地象

D、地下流体

33、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A )。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34、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直下型地震,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唐山地震造成(C )死亡,16万人受伤,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5.8万

B、16.46万

C、24.24万

D、40.70万

35、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A)时候

A、尧舜时代

B、商周时代

C、秦朝

D、汉朝

36、下面(D)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1)(5)

B、(3)(5)

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37、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C)。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38、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C),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大洋中脊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陆裂谷地震带

39、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D)。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

40、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 )。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41、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A)地震。

A、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

C、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

D、1976年唐山地震

42、强震指的是(C)

A、8.0级及其以上地震

B、7.0级及其以上地震

C、6.0级及其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

D、5.0级及其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

43、地震发生时,在家中(D )进行个人防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

(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

(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4)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

溢;

(5)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6)地震后迅速撤离。

A、(1)(2)(3)(4)(5)

B、(2)(3)(4)(5)(6)

C、(1)(2)(3)(4)

D、(1)(2)(3)(4)(5)(6)

44、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

45、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级只有(B)个。

A、2

B、1

C、10

D、6

46、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C)倍。

A、10

B、20

C、30

D、5

47、45、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D)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A、75%

B、85%

C、90%

D、95%

48、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指对社会、城市有重大价值或(A)的工程,这些设施被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

A.重大影响

B.重要意义

C.重点要求

49、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B)。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50、我国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C)。

A.洪水B.雪灾C.地震

二、判断题

51、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中距。

正确

错误√

52、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正确

错误√

53、救人原则:先救远,后救近;先救难,后救易。

正确

错误√

54、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正确√

错误

55、一个地区,当小震很多时,一定会跟着发生一个大地震。

正确

错误√

56、《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正确√

错误

57、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应设法马上下车。

正确

错误√

58、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正确√

错误

59、多地震地区的家庭,做好防震准备十分必要,要注意加固睡床,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正确√

错误

60、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及时清理楼道,以利于通行。

正确√

错误

61、地震部门的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

正确

错误√

62、震中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正确

错误√

6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特点是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及震源浅。

正确√

错误

64、在室内避震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卧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正确√

错误

65、《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正确√

错误

66、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越大。

正确

错误√

67、震前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上、轻在下”。

正确

错误√

68、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应立即回到教室去。

正确

错误√

69、在野外避震,应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正确√

错误

70、震源是地震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

正确

错误√

71、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正确√

错误

72、小震活动不断,但无大震发生的现象也很多。另外小震活动不明显,发生大震的例子也常出现。

正确√

错误

73、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正确√

错误

74、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正确√

错误

75、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避震,应避开玻璃门窗或玻璃橱窗。

正确√

错误

76、检查和加固住房时,住在不宜加固的危房居民要撤离。

正确√

错误

77、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

正确√

错误

78、地震按成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又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

正确√

错误

79、《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正确√

错误

80、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是临震预报发布后的震前应急防御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震后应急抢险救灾措施。

正确√

错误

81、《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正确√

错误

82、震中距在600—1000公里以内称为远震。

正确√

错误

83、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那么地震也越小;反之,地震就较大。

正确

错误√

84、地震时应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尤其不能跳楼。

正确√

错误

85、我国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的地震观测台是1950年建立,位置在南京。

正确√

错误

86、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正确√

错误

87、地震前,应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正确√

错误

88、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震时,应迅速跑出室外。

正确

错误√

89、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它们的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正确√

错误

90、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人工地震。

正确√

错误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

9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9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按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从地表到地球中心主要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33公里。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层里。伴随着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比较脆弱的部位,岩层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错位等变动,于是就发生了地震。

按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次数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支撑不住顶部的重量时,就会塌陷引起震动。这类地震更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

(4)诱发地震:地下核爆炸、水库蓄水、油田抽水和注水、矿山开采等活动引起的地震。

93、何谓地震震级?

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炸药(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94、地震有前兆吗?

答: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并不一定由地震引起。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常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或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95、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指所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96、如何判断地震谣言和误传?

答:(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的传说,如某地要沉为大海等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地震信息”纯属地震谣言。

(2)传说某外国机构或某专家权威人士提出的“预报意见”,这种通过非正规渠道,不符合国家关于地震预报规定的信息不可相信。

(3)传说地震震级很大(10级、12级等)或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十分具体(如某日、某时、某区、某村或几点几级等),这种脱离科学实际、脱离当前预报水平的信息都应视为谣言或误传。

97、地震时,为什么建筑物会倒塌?

答:地震时,建筑物倒塌主要是未实施科学的抗震设防而由于地震波引起的地面强烈上下跳动和强烈的水平晃动造成的。

98、学校师生应如何避震?并定期开展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答: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震抗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时,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绝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99、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是什么?

答: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对策。

100、地震发生后,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时怎么办?

答:地震发生后,如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千万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建筑物内避震有利部位如坚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小房间、墙角、墙根,万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梯、电梯及附近停留。

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竞 赛试题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5年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_____。 A.最近的建筑物内 B. 空旷地蹲下 C. 高楼 D. 立交桥 2.每年_____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月20日 B. 5月12日 C. 7月15日 D. 9月11日 3.发现有人触电后,采取_____措施是不准确的。 A.先关闭电源、切断电源 B. 用干燥木棒挑开电线 C. 用带绝缘护套的工具挑开电线 D.直接用手拿开电线 4.发生地震时,在平房人员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及可____避险。 A.倚靠鱼缸 B. 躲在床下或桌子下 C. 倚靠书柜 D. 站在房中央 5. 闻到有浓烈的煤气或液化气或天然气异味,应立即____。 A.打开门窗,关掉煤气阀门 B. 开灯查看,确认煤气泄漏位置 C. 打开抽风机,抽走煤气 D. 打电话报警求助 6.鼻出血时,采取____措施是不准确的。 A.用口呼吸道 B. 坐直,头略前倾,冷敷额头 C.使劲按住鼻子 D. 用手指提捏鼻梁柔软处约10分钟 7. 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____。 A. 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B. 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 C. 以静制动 D. 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 8. 夏天高温天气,从外面大汗淋漓回家,应____。 A. 用冷水冲洗降温 B. 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C. 喝冰镇饮料降温 D. 将空调开到最大吹风 9. 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____缓解症状。 A. 用热毛巾敷脸 B. 用冷毛巾敷脸 C. 喂服汽水等冰镇饮料 D. 喂服咖啡、红茶等热饮 10. 路上有积雪时出门步行,不确的走路姿势有____。 A. 保持固定步速,双手来回摆动 B.步行速度不要太快,步幅要小 C. 朝有雪的地方踩踏 D. 靠近快车道的地方走 11. 2009年____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A. 3月30日 B. 4月1日 C. 5月12日 D. 6月1日

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宣传 做到以下四点: 1)学习地震知识 ——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了解家庭、学校和办公房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掌握基本的地震防御办法。 ——注意身边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 (2)室内防震措施 ——高柜要和墙体固定在一起,以免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较高的家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最危险的是组合家具,可用角铁或结实的木条固定各部分,再和墙体连接,或干脆拆除。 ——固定底座带轮子的家具或物品,如钢琴等。 ——固定桌面上的贵重物品,如计算机等。 ——系紧或加固悬挂物,如灯具、挂钟镜框和厨房用品等。 ——取下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 ——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儿童的卧室,尽量少放家具和杂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有条件的家庭,可设计一个室内避震空间。如重点加固一间居室或在床上增设结实的抗震框架等。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熟悉电、水、气阀门的位置,掌握正确的关闭方法。 ——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农药、有毒物品放在屋内。 (3)室外防震措施 ——正门、楼道、走廊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选择疏散避震的安全场地。场地应就近、宽敞,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砖墙、路灯和变压器。——发布临震预报的地区,应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点修建临时防震棚。在外期间注意卫生,防火,储备饮用水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 (4)准备一个防震包 ——防震包应足够结实,内装食品、水、急救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因为是备用应急,所以应按保质期及时更换食品和水。另外,还应准备小铁铲、钳子、改锥等工具,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时发挥作用,准备一哨子,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你被埋地点。 30年前的7月28日凌晨,北方工业城市唐山瞬间剧烈颤抖,无数熟睡中的人们来不及反应就失去了生命,24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各种各样的奇异现象在地震前被发现,假如地震再次来临,这些现象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么?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地震专家———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地震分会会长何永年研究员。震前的神秘现象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人突然增多。据打鱼人说: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鱼儿像是疯了一般,渔人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7月25日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作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蝴蝶、蝗虫、蝉、麻雀以及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长湖”号油轮几乎成了避难的诺亚方舟。 七月下旬起,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蓝的海水,一夜之间变成了土黄色。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池塘的水忽然莫名其妙地干了,有的池塘却又腾起水柱。 地震的前夜,神秘现象更是到了最高潮。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了一股淡黄色的散发着硫磺味的“臭雾”。在通县,有人发现一支卸下的20瓦日光灯管闪闪发光。昌黎县虹桥公社马铁庄大队的李会成看见邻居家的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盘旋着久久不肯下落。7月28日凌晨,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的张春柱被貂的叫声惊醒,全场415只貂,在笼里乱蹦乱撞,惊恐万分。 科学解释尚不完善 这些前兆的出现确实和地震有着密切联系,有些现象的成因还不能非常确切地解释,但基本的原理说得通。”何永年解释说,地震前的物理异常可分为人可感知的宏观异常和只有仪器可以探测的微观异常。

2020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20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一、地震常识 (一)单选题 1.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三个圈层。A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2.地震是地球的()运动的结果。D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3.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对人员伤亡来说,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 A.洪灾 B.地震灾害 C.火灾 D.瘟疫 4. 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次左右。C 1

A、10000 B、5000 C、1000 D.20000 5.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6.有极少数地震发生在城市下面,称为(),如唐山地震、阪神地震等。B A.城市下地震 B.直下型地震 C.直上型地震 D.破坏性地震 7.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C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 8.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级只有()个。A A.1 B.2 C.6 D.很多 2

9.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倍。C A.10 B.20 C.32 D.5 10.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D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C.停电、断水 D.火灾 11.地震灾害有()特点。D A.持续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与破坏严重性 12.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类型。A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13.强震指的是()C A. 8.0级及其以上地震 B. 7.0级及其以上地震 3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最新)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最新) 一、判断题 1自然灾害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对) 2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对) 3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对) 4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错) 5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差异性。(对) 6巨灾频发已成为亚洲人居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对) 7亚洲的巨灾以地震、洪水、风暴、干旱、海啸、山体崩滑为多。(对) 8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对)

9次生灾害是由一种灾害引发的其他灾害。(对) 10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自然灾害现象也并非惟害而无利。(对) 11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对) 12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人道。(对) 1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对) 14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灾情评估、重建等工作中都可用到卫星遥感技术。(对) 15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 16《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这是我国最早对报灾提出的要求。(错) 17秦朝制订的《田律》是关于环境保护、减轻灾害内容的规定。(对)

18“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对) 19目前,国家减灾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军队、科研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34个单位组成。(对) 20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年均因灾平均死亡数万人,到目前年均仅死亡2000余人,这是党和政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用于减灾工程建设和重视非工程建设的结果。(对) 2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对) 2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对) 23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对) 24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统一发布灾情。(对) 25因灾死亡30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级响应。(对)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1.地震时,人们往往先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A)的到达警告人们尽快做出防备。A.纵波B.横波C.面波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 选择(B)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A.玻璃B.结实C.塑料3.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A.站立B.蹲下C.快跑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A.头部B.腹部C.胸部0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注 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C)。A.楼房B.房屋C.悬挂物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A.堡坎下B.开阔 地C.广告牌下7.当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B)捂住口鼻,逆风匍 匐逃离火场。A.布B.湿毛巾C.纸8.地震发生后,应当(C)。A.传播谣言B.听信谣言C.从不同媒介了解地震的情况 9.地震发生时,以下那种手段能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发生(A)。A.切断电源、燃气源、火源B.切断水源C.关好门窗10.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要保护的身体部位是(A)。A.头部B.胸部C.双手11.地 震时人会站立不稳,此时应该(B)。A.使劲跑B.蹲在地上C.叫喊1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当(A)。A.走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13.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C)。A.跳楼B.躲在窗下C. 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 室等小开间内14.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 在各自的(B)。A.窗户边B.课桌下或桌旁C.过道上10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 安全的地方是(C)。A.床下B.桌子底下C.窗子边16.乘坐正在行 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B)。A.跳车B.要降低重心,躲 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17.户外避震时,下列哪个方法是错误的?(C)A.远离高大建筑B.避开吊灯、广告牌等悬挂物C.尽快跑回屋内18.室内避震时,下列哪个方法是错误的?(C)A.立即躲到桌子下B.立即关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含答案)

庆阳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50分) 1、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 A、每年5月12日 B、每年7月28日 C、每年12月4日; 2、临震预报是指对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A、10日 B、3个月 C、2年 3、世界上第一台地震监测仪器是由发明的。 A、张衡 B、李善邦 C、古登堡 4、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 A、横波(S波) B、纵波(P波) C、面波 5、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称为。 A、中源地震 B、浅源地震 C、深源地震 6、地震三要素是。 A、震中位臵、烈度、震级 B、震源、震中位臵、震级 C、发震时间、震中位臵、震级 7、天然地震是的结果。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8、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9、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 A、中国地震局 B、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府 C、地震预报专家 10、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和管理的第一个地震台是。 A、南京水晶台地震台 B、上海徐家汇地震台 C、北京鹫峰地震台 11、我国防震减灾的重点是。

A、城市 B、地震危险区 C、广大农村 12、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 A、迅速跳出窗外 B、迅速从楼梯跑到楼外 C、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13、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14、一个地震发生,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A、震源深度 B、震中矩 C、震级 15、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 A、塌陷地震 B、火山地震 C、人工地震 16、由地下核爆炸或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是。 A、塌陷地震 B、人工地震 C、火山地震 17、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 A、地光 B、地动 C、地声 18、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上课。 A、室内 B、家里 C、室外 19、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A、应该 B、迅速 C、不要 20、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不动 21、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楼房边 B、开阔地 C、徒坡下 22、在户外避震,,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A、不要乱跑 B、赶快跑 C、可以不跑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 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 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 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中国地震局是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是辖区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地、县地震局(办)是辖区基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4.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 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哪里? 答:福建省闽南地区,包括福州、泉州和漳州等地。 6. 我国第一个进行防震减灾强化宣传的地区在哪里、什么时间? 答:甘肃省临泽县。1995年,甘肃省委和省地震局根据中宣部和国家地震局的指示,在张掖行署的指导下由临泽县委和县政府实施的。 7. 我国地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作用。 8. 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 答:1988年。 9. 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 答: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10. 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 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11. 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12. 我国农村防震减灾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答:(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 (3)加强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使防震减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3. 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14. 什么是地震对策?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 【地震类】 1.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B)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 4月20日 B 5月12日 C 7月28日 D 12月13日 2.发生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的是什么地震?( C ) A火山地震 B陷落地震 C构造地震 D人工地震 3.以下哪项不是地震谣言( D) A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B 跨国地震预报。C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 D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长期、中期、短期或临震预报。 4.我国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以下哪项具有地震预报的发布权?(C ) A地震专家 B 民间地震科研机构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全国人大 5.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 )。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6.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A )。 A、切断电源、切断燃气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D、立即外逃 7.地震是地球( 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8.地震来临时,下列哪种做法比较合理( B ) A、坐电梯下楼 B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C、从窗户逃出 D返回家中拿贵重物品 【地质灾害类】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质灾害(C )。 A、滑坡 B、崩塌 C、山洪 D、泥石流 10、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A )内的泥土及痰、血等。 A、口、鼻、咽喉 B、口、耳、咽喉 C、口、眼、咽喉 11、下列哪一项不是泥石流的特点。(A ) A、持续时间长 B、来势凶猛 C、迅速 D、暴发突然 12、当你遇滑坡、崩塌或泥石流时,应该怎样来保证自身安全?(C) A、向滑动主方向上部转移 B、向滑动主方向下部转移 C、向滑动主方向两侧转移 D、躲在地势低洼处 13、下列不是诱发崩塌产生的主要因素的是( D )。 A、采矿 B、工程开挖边坡 C、暴雨 D、太阳暴晒 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崩塌产生的前兆( C )。 A、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 B、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1.地震时,人们往往先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A)的到达警告人们尽快做出防备。 A.纵波 B.横波 C.面波 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B)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A.玻璃 B.结实 C.塑料 3.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 B.蹲下 C.快跑 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 A.头部 B.腹部

C.胸部 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C)。 A.楼房 B.房屋 C.悬挂物 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B)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 B.开阔地 C.广告牌下 7.当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B)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A.布 B.湿毛巾 C.纸 8.地震发生后,应当(C)。 A.传播谣言 B.听信谣言

C.从不同媒介了解地震的情况 9.地震发生时,以下那种手段能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发生(A)。 A.切断电源、燃气源、火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10.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要保护的身体部位是(A)。 A.头部 B.胸部 C.双手 11.地震时人会站立不稳,此时应该(B)。 A.使劲跑 B.蹲在地上 C.叫喊 12.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当(A)。 A.走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13.在楼房遇到地震时应该(C)。

A.跳楼 B.躲在窗下 C.用枕头或软垫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 14.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B)。 A.窗户边 B.课桌下或桌旁 C.过道上 1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是(C)。 A.床下 B.桌子底下 C.窗子边 16.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B)。 A.跳车 B.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 随着地震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上升,应对地震灾害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防震减灾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防震减灾知识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错) 正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 3、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对) 4、《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8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错) 正确:《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11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 5、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对) 6、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防御为主,预防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错) 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8、防震减灾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震情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对) 9、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妨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有制止和举报的权利,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 10、《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错) 正确: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和施工的监督管理。(错) 正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等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和施工的监督管理。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对) 13、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的。(对) 14、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的。(错)

最新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最新学校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地震自救防震减灾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 )。 A、全国抗灾救灾日 B、中国赈灾日 C、全国灾害日 D、防灾减灾日 2、2010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 )。 A、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B、城市化与灾害 C、减灾从社区做起 D、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3、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可分为( )社会安全事件。 A、自然灾害、人为事故 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C、地震灾难、人为火灾、交通事故 D、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卫生事故 4、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 )蓝色标志。 A、红色、橙色、黄色 B、黑色、红色、黄色 C、红色、白色、黄色 D、黑色、橙色、白色 5、地震时应根据居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避震方式,居住在高层楼房的居民遇到地震突发事件时应选择正确的方式避震。请问:以下三种方式哪种是不安全的?() A、迅速乘电梯撤离 B、先迅速躲进小开间房间 C、先就地躲避在床、桌等坚固物体下 6、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8、地震发生了,你在户外避震,以下那种方法是不合适的?()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抱住电线杆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9、在操场或室外应该怎样避震?请问:以下方式哪种是不正确的?() A、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B、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所在单位: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计56分) 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5月7日 B.5月12日 C.5月20日 D.9月11日 2.全国抗震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 A.水利部 B.农业部 C.民政部 D.地震局 3.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该()。 A.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B.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 C.以静制动,原地等待救援 D.抓紧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随身带走 4.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 A.最近的建筑物内 B.空旷地蹲下 C.高楼 D.立交桥下 5.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或摸不到脉搏时,应立即()。 A.进行“倒水” B.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 C.检查有无外伤 D.送去医院 6.在郊外遭遇雷电时,应该()。 A.及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 B.停留在空旷地 C.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 D.停留在广告牌下 7.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应()。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争先恐后逃跑 C.围观看热闹 D.原地等待 8.由暴雨引起的河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 A.溃坝洪水 B.融雪洪水 C.暴雨洪水 D.冰川洪水 9.我国现行的防汛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全力抢险。 A.以防为主 B.生命至上 C.服从大局 D.科学调度

10.防汛抗洪的重要力量是()。 A.各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B.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 C.人民群众 D.党员干部 11.辽宁省的洪水灾害主要是由()引起的。 A.冰凌洪水 B.融雪洪水 C.暴雨洪水 D.冰川洪水 12.水文要素重现期大于50年的洪水,称为()。 A.小洪水 B.中等洪水特大洪水 C.大洪水 D.特大洪水 13.防洪库容是指防洪高水位至()之间的水库容积。 A.死水位 B.防洪限制水位 C.水库校核洪水位 D.防洪高水位 14.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不包括()。 A.洪泛区 B.蓄滞洪区 C.行洪区 D.防洪保护区 15.在意外失足落水时,应保持头脑冷静,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A.抓住就近的浮体(如木板、树木等) B.大声喊叫 C.大口呼吸 D.屏住呼吸,防止呛水 16.山洪灾害的普遍性成因,一个是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暴雨和下垫面因素;另一个是(),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A.人为因素 B.历史因素 C.经济因素 D.活动因素 1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 7.0 B. 7.5 C. 8.0 D. 9.0 18.下列哪一项是山洪灾害的诱因()。 A.滑坡 B.泥石流 C.地震 D.强降雨 19.下面哪一项不是山洪灾害威胁人命的主要原因()。 A.暴涨的河水 B.泥石流 C.滑坡 D.台风 20.发生山洪灾害时,哪一项不是人口转移安全区位置()。 A.位置较高阶地 B.凹坡 C.沟岸两侧 D.政府指定安全区 21.地震引发海啸时,应该()。

2020年大学生防灾安全知识竞赛题库答案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为顺应社会各界对此提出的要求,以及提醒当代大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事,特开展此次活动使大学生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活动时间 5.10—5.22 (5.10—5.15 征集志愿者) 活动形式 活动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答题(附题库) 问卷为单选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0道,满分100分。 活动对象 全国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以及研究生) 主办单位 青岛世纪众星传媒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青年学生摄影网 1、志愿者邀请奖励: 志愿者邀请18人答题,电子志愿者证书 志愿者邀请58人答题,电子优秀志愿者 志愿者邀请98人答题,纸质志愿者证书 志愿者邀请168人答题,纸质优秀志愿者证书+视频会员年卡 志愿者邀请268人以上,纸质优秀志愿者+奖牌+视频会员年卡 2、组委会奖励 组委会邀请50人答题,5份电子志愿者证书

组委会邀请100人答题,2份电子优秀组织者+5份电子优秀志愿者证书 组委会邀请300人答题,1份纸质组织者+3份纸质志愿者证书邀请条件: 答题合格(大于等于60分),活动结束后统计邀请码个数,按照成功邀请人数颁发奖状 2、答题者奖励: 90—100 一等奖 80--90 二等奖 70—80 三等奖 60—70 优秀奖 邀请人答题可加分,且邀请一人加一分,加到满分(100分)为止 志愿者/协办组织QQ群:833018293在文件中得到专属链接后将链接发给微信好友、以及朋友群,邀请好友答题,必须答题合格(大于等于60分)。活动结束后统计邀请码个数,按照成功邀请人数颁发奖品。 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 D)。 A、全国抗灾救灾日 B、中国赈灾日 C、全国灾害日 D、防灾减灾日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 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简单地说,地震就是地球表层-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灾害。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分成很多小块,小块间相互运动就产生地震。小块运动,一是由于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引力不同,造成内部岩浆运动,进而影响地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震;另一种是人为造成地壳运动,称为人工地震。 2.地震能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准确地预测地震。原因: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表面以下10-1000公里处,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够探测到地球表面以下这么深处地壳运动变化情况。 有时候有人传言,说某时某地会发生地震,我们可以笨脑子想一想:专家都无从预知,民间百姓又何以知道呢? 3.什么是地震谣传? 有时,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非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而是地震谣传。 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人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一些无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土壤。产生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①把一些自然现象,如由于气候返暖果树二次开花,春季大地复苏解冻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异常。②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③来自海外蛊惑人心的宣传,或别有用心的造谣。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而上当受骗。 4.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①如果传闻中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讲得非常具体,甚至对发震的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等,一定是谣传。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1 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 答: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地震。 2 在办公室中如何避震?答:避开灯具、电脑等物品、设备。 3 最不利于晨练的天气条件? 答:雾天。 4 几月份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台风)最多? 答:7~9 月份 5 发生火灾时报警应注意什么? 答:电话报警,说清位置及火情 6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7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答: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 8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9突发地震时,高层居民不应采取的逃生方法是什么?答:乘坐或躲到电梯里;跟随拥挤的人群沿楼梯逃生;跳楼逃生。 答:如果可以自救,则扒开掩埋物,使身体脱出,摆脱困境;如果无法自行脱困,争取寻找或扩大可呼吸的空间;若已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11 人埋在废墟中怎么才能躲避烟尘? 10 地震后被埋压住怎么办?

答:用衣服、毛巾等裹住头部;用手帕等捂住口鼻、闭上眼睛。 12 在野外露营时怎样防泥石流? 答:不要在山谷或河沟底部露营。 13 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答:被烟气熏死。 14 使用液化气或煤气,一定要养成的习惯?答:先点火、后开气。 15 装饰材料中的什么物质对人体有危害? 答:甲醛、苯、甲苯等。 16 我国通用火警电话? 答:119。 17 我国通用急救电话? 答:120 18 我国通用交警电话? 答:122。 19 我国通用匪警电话是: 答:110。 答:民政部门、授权的慈善机构、红十字会 21 在旷野遇到雷电时的正确做法?答:钻到汽车里;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 22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安全避险的地方?答:桌子底下、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 23 怎样使房屋抗震?答:正确选择建筑场地、合理的结构选型、可靠的建20 哪些部门可以接收救灾捐赠?

地震知识竞赛题目

“7.28”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 一、判断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城乡规划应当确定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国家对需要抗震设防的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给予必要支持。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 4、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6、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 7、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县政府应当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8、为建立健全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应当将地震监测信息向社会公布,为社会提供服务。 9、震级和烈度都表示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能量越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10、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地面水平摇晃及上下跳动,摇晃幅度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11、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随着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 12、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 13、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方针减灾法律。 14、历史上咸阳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15、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0级地震是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之一。 16、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间、地点、震级。 17、历史上从未记录到破坏性地震的地方,今后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18、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 19、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牢固、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防震减灾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1、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单选题- 2.0 分 ) 大地震后,往往会发生一系列次生灾害,从历次大震看,在城市造成最严重、最普遍的次生灾害是(),我 们应重视该灾种的防灾对策。 D、火灾 C、停电、断水 A、毒气污染 B、交通瘫痪 2、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单选题- 2.0 分)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A、不相信 B、不相信、不传播 C、不相信、不传播并及时上报 D、相信并随意传播 3、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 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单选 题-2.0 分) 地震灾害资料统计证实,()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不抗震的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 D、95% C、 90% A、 75% B、 85% 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单选题- 2.0 分)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B、跳楼 A、安全通道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5、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单选题- 2.0 分 ) 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D、内部 C、地幔 B、地壳 6、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 单 选题 - 2.0 分 )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进行个人防 护。( 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 贸然外逃;( 2)可选择较安全的地 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3)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 藏室及墙角躲避; (4) 要关闭电源、 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5) 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 也不要乘电梯。( 6)地 震后迅速撤离。 A、( 1)( 2)( 3)( 4)( 5) C、( 1)( 2)( 3)( 4) B、( 2)( 3)( 4)( 5)( 6) D、( 1)( 2)( 3)( 4)( 5)( 6) 7、地震灾害有()特点。 ( 单选题- 2.0 分) 地震灾害有()特点。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 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A、突发性 8、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 泡。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 单选题- 2.0 分) 民谣: " 井水是个兆,震前多报告。无雨水变浑,天旱水直冒。水位起伏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 变味道。 " 指的是()异常。 C、地象 D、地下流体 B、气象 A、水文

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保持消防安全通道畅通的是(D) A. 家中阳台、窗户安装的防盗护栏留有安全逃生门 B. 定期清除漏到、楼梯间堆积的杂物 C. 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 D. 将私家车停在消防车道上 2、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其中特别严重的等级用(D)色表示。 A. 蓝 B. 黄 C. 橙 D. 红 3、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B) A.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B.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C.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D.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4、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在野外如果突遇泥石流来袭,正确的做法是(A) A. 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 B. 顺山沟方向往上游跑 C. 顺山沟方向往下游跑 D. 在凹坡处停留等待救援 5、发生洪水、城市内涝时,在积水中行走应穿(C) A. 长筒雨靴 B. 凉鞋 C. 运动鞋 D. 拖鞋 6、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首先应迅速(B),以防止引起火灾。 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门窗通风 C.拨打119 向消防队报警 7、烟头中心温度可达(C),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发火灾。 A.100-200℃ B.200-300℃ C.700-800℃

8、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旦发生火灾,下列逃生表述正确的是(B ) A.不要慌张,按顺序慢慢走 B.寻找最近的门窗等出口逃生,迅速离开车厢并远离起火车辆 C.所有人都从车门逃生 9、“三合一”场所火灾危险性很大,“三合一”场所是指(A) A.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设置在同一空间内 B.生产、仓储、经营设置在同一空间内 C.三人以上合租一间房内 10、下列关于报警的四种方法,错误的一项是(B) A.向119 报警 B.向本单位专职消防队报警,等扑救不了时再向119 报警 C.向本单位消防控制室报詟,召集人员迅速处置初起火灾 D.向受火灾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要他们迅速做好疏散准备尽快疏散 11、根据《消防法》的规定,消防组织应履行(D)职能。 A.火灾预防 B.火灾扑救 C.应急救援 D.以上都是 12、面粉生产车间严禁吸烟的主要原因是(A)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16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1.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正确答案:正确 2.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正确答案:正确 3.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正确答案:正确 4.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快速沿逆风方向跑离 正确答案:正确 5.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正确答案:错误 6.流感早期服用感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可以减轻症状。 正确答案:正确 7.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正确答案:正确 8.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正确答案:错误 9.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季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 正确答案:正确 1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正确答案:正确 11.艾滋病病毒很脆弱,它在外界环境中很快死亡,常用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灵、酒精等都可以将它杀灭。 正确答案:正确 12.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13.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正确答案:正确

14.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正确答案:正确 15.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正确答案:正确 1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正确答案:正确 17.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正确答案:正确 18.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正确答案:正确 19.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在鸡、鸭、鹅等禽类之间传播,不会感染人类。正确答案:错误 20.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正确答案:正确 21.大规模的滑坡有可能掩埋村镇、摧毁厂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正确答案:正确 22.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正确答案:正确 23.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正确答案:错误 24.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 正确答案:错误 25.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正确答案: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