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9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左传》学习目标:1:掌握第三段第四段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2:理解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读背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二)第三段,1.背诵前两段,抽生范读第三段。
2.问(烛之武是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的?其中哪一点最重要?)(找出其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及问题的答案,并且疏通段意)5分钟3.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通假字:1)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2)共其乏困(共通供)3)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 秦伯说(说通悦)5)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②.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出行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③特殊句式:1)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敢以(之)烦执事(代词,代指郑国) 2)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有......的呢”)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为什么要......何必要......)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所”字结构,译为“所知道的”)3)倒装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于君有益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4:分小组讨论:烛之武说服秦伯运用了哪些攻心术?(3分钟)抽生回答:明确: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第二步:阐明厉害,动摇秦军。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第四步:以史为例,挑拨秦军。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勤谨慎。
总结第三段所讲内容(三)齐读第四段。
问(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进军?),带着问题读第四段分小组讨论并找出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及问题答案。
(3分钟)抽生回答:明确:古今异义:夫人(古:那人今: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古:离开今:往到)通假字:不知:(知通智)根据重点字词翻译第四段找出问题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一点点温柔[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之流利上口,起到增进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提问:《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
回答:编年体史书。
提问:《左传》记叙的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
这部史书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都有极大影响。
提问: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并简述与其相关的史实。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学生稍作思考,然后一一作答)回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应译为: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以其无礼于晋”则指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出亡途中路过郑国,郑文公不礼之事。
“且贰于楚也”指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前郑文公背晋助楚,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城濮之战,楚败,郑文公又与晋侯结盟之事。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应译为: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指的是公元前651年秦穆公拥立夷吾为晋惠公之事,“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则指夷吾公元前651年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而即位之后又反悔之事。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应译为: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这句话则指秦穆公在公元前636年帮助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之事。
二、指导朗读,理清思路,简析文意1.检查朗读情况,采用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抽查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2.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指反复诵读,文意会愈加清晰,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
因此同学们要勤于读,认真读,非常投入地、研究性地读。
那么,如何才能读好文言文呢?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二课时)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二课时)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二课时),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归纳、整理并检测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认识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通过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文言文的精妙所在;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准确流利、符合人物性格与处境的文言文诵读;2、对烛之武说辞艺术性的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曹操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无论社会、命运对他有多么不公平,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会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
二、检测文言知识 PPT2-3三、回顾文本、梳理结构 (板书)四、鉴赏说辞从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说退秦师”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请大家先自读第三小节说辞部分,思考:烛之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明确:以退为进、晓之以弊、诱之以利、巧施离间。
善于利用矛盾(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善于分析利弊(为对方着想,诚恳可信);善于揣摩心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讲求语言艺术(敬辞、反问句、判断句)。
附板书:烛秦晋围郑之以退为进深明大义武临危受命晓之以弊能言善辩退诱之以利秦说退秦师巧施离间师晋师撤离小结:孔子说“春秋无义战”,秦国参战无非也是利益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