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table,td { font: 100%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table { width: 10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margin: 1em 0; } th,td { text-align: left; padding: .5em; border: 1px solid #fff; } th { background: #328aa4 url(tr_back.gif) repeat-x; color: #fff; } td { background: #e5f1f4; } tr.even td { background: #e5f1f4; } tr.odd td { background: #f8fbfc; } th.over,tr.even th.over,tr.odd th.over { background: #4a98af; } th.down,tr.even th.down,tr.odd th.down { background: #bce774; } th.selected,tr.even th.selected,tr.odd th.selected { } td.over,tr.even td.over,tr.odd td.over { background: #ecfbd4; } td.down,tr.even td.down,tr.odd td.down { background: #bce774; color: #fff; } td.selected,tr.even td.selected,tr.odd td.selected { background: #bce774; color: #555; } /* use this if you want to apply different styleing to empty table cells*/ td.empty,tr.odd td.empty,tr.even td.empty { background: #fff; }

课本目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版权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扉页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上册:编写人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致同学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趣的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声音的特性--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声音的特性--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声的利用--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声的利用--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光的传播--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光的传播--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光的反射--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光的反射--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平面镜成像--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平面镜成像--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光的折射--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光的折射--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光的色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六、看不见的光--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六、看不见的光--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生活中透镜--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生活中透镜--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眼睛和眼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显微镜和望远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温度计--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温度计--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熔化和凝固--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熔化和凝固--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升华和凝华--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升华和凝华--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功勋卓著的电与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电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电流和电路--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电流和电路--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串联和并联--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串联和并联--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电流的强弱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索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后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思想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基本内容概述 (一)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常见的物质的质量、密度,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STS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来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本册教材在体现探究这一内容标准重要组成部分上,有着如下的特点。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

Unit 1 My name’s Gina. Language Goals: Introduce yourself;Greet people;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 语言目标:介绍自己;问候他人;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写出图中物品的英文名称。 _____map________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1-3].听录音,为对话编号。 □A: What’s your name? □A: Good morning! □A: Hi. My name’s Gina. B: Alan. B: I’m Cindy. B: I’m Jenny. Nice to meet you! A: Hello, Alan. I’m Ms Brown. B: Hello, Cindy. I’m Dale. A: Nice to meet you, too. A: Nice to meet you!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your partner. Then greet your classmates.练习上面的对话,然后问候你的同学。

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1—4]. 听对话,为图片编号。 2b Listen again. 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 再听一遍录音,圈出你听到的名字。 Eric Tom Alice Bob Mike Jack Mary Ms. Miller 2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练习下面的对话。 A: Hello! What’s your name A:What’s his name? B: My name’s… B:His name is… A: I’m…A: And what’s her name? B: Nice to meet you! B: Her nam e is…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分角色表演对话 Linda: Good afternoon! My name’s Linda. Are you Helen? Helen: Yes, I am. Nice to meet you, Linda. Linda: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her name? Helen: She’s Jane. Linda: Is he Jack? Helen: No, he isn’t.His name’s Mike.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 ÷340m/s≈ t火车=s/v火车=1000km ÷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 ÷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 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 算) 解:s=vt=340m/s×2s=255m 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 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 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 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 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 “STEREO-MONO”开关,开关处 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 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 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 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 立体声的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 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 (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 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 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 关? 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 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2、(略) 三、声音的特性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 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 是怎样改变单调和响度的。 答:见课本第23页科学世 界。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 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 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 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 调就会改变(如图),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音调可变的哨子是通过 改变竹管中空气柱的长短来改 变音调的高低。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 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 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能听到吗? 解:f=700次÷2s=350Hz 人能听到。 4、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 不同的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 可以发出“1,2,3,4,5,6, 7,ⅰ”声音来! 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ⅰ, 7,6,5,5,4,3,2,1(水振 动从高到低) 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 2,3,4,5,6,7,ⅰ(空气柱 振动从低到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 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 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 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 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 的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的鞭 炮声等。 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 禁鸣标志的方法,当有噪音时关 闭门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 源于电动机、车床等。在公路 上,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喇 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 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 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 的?(A、C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 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 你的脉搏在1min里跳动的次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

第一单元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期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初步读出语气。 1《在山的那边》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1 《论语》十则 ?原文和译文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解词 : 时: 按时 ;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 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解词 : 故: 旧的( 知识 );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闰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解词 : 罔: 迷惑而无所得 ;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 会有疑惑。 赏析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 : 愠: 恼恨。 翻译 : 孔于说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 ) 解词 : 耻: 以,, 为羞耻 翻译 :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 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 ) 解词 :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 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对我 来说,有什么呀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翻译 :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8、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翻译 : 孔子说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 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

第一单元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期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初步读出语气。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初二物理上册课本

第一章声现象 16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 测量。通过评估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 真实值。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 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 000 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 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 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 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 经过1.5 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 m/s计算)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 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 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 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 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 生物课上大家已经知道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 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图1.2-1)。

第一章声现象 18 图1.2-4立体声收音机上 的STEREO-MONO开关 双耳效应 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 你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 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 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 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 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 音是立体的。但是如果只用一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放大后播放出来,我们听到的就不再是立体的声音。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图1.2-3)。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 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 关(图1.2-4)。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 和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位置 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 体声的效果。 图1.2-3立体声

【教科版】2018学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五年级上册 〃北京〃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生物与环境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8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第4课蚯蚓的选择-----------------------------------------------------------------------------------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 第7课改变生态瓶-----------------------------------------------------------------------------------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光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光和影-----------------------------------------------------------------------------------------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 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3)摩擦带电实验。(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 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 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 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课本 table,td { font: 100%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table { width: 10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margin: 1em 0; } th,td { text-align: left; padding: .5em; border: 1px solid #fff; } th { background: #328aa4 url(tr_back.gif) repeat-x; color: #fff; } td { background: #e5f1f4; } tr.even td { background: #e5f1f4; } tr.odd td { background: #f8fbfc; } th.over,tr.even th.over,tr.odd th.over { background: #4a98af; } th.down,tr.even th.down,tr.odd th.down { background: #bce774; } th.selected,tr.even th.selected,tr.odd th.selected { } td.over,tr.even td.over,tr.odd td.over { background: #ecfbd4; } td.down,tr.even td.down,tr.odd td.down { background: #bce774; color: #fff; } td.selected,tr.even td.selected,tr.odd td.selected { background: #bce774; color: #555; } /* use this if you want to apply different styleing to empty table cells*/ td.empty,tr.odd td.empty,tr.even td.empty { background: #fff; } 课本目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版权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扉页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上册:编写人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致同学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有趣的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我们怎么听到声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声音的特性--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声音的特性--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声的利用--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声的利用--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光的传播--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光的传播--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光的反射--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光的反射--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平面镜成像--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平面镜成像--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光的折射--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光的折射--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光的色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六、看不见的光--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六、看不见的光--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生活中透镜--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生活中透镜--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眼睛和眼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显微镜和望远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温度计--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温度计--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熔化和凝固--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熔化和凝固--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汽化和液化--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升华和凝华--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升华和凝华--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功勋卓著的电与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电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电流和电路--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二、电流和电路--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串联和并联--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三、串联和并联--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四、电流的强弱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索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后记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电子版)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1.7 科学探究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常见的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 2.4 细胞 2.5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2.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3章地球与宇宙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3.2 地球仪和地图 3.3 太阳和月球 3.4 观测太空 3.5 月相 3.6 日食和月食 3.7 探索宇宙 第4章物质的特性 4.1 熔化与凝固 4.2 汽化与液化 4.3 升华与凝华 4.4 物质的构成 4.5物质的溶解性 4.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1 感觉世界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3 耳和听觉 1.4 光和颜色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 1.6 眼和视觉 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二章运动和力 2.1 运动和能的形式 2.2 机械运动 2.3 力的存在 2.4 力的图示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2.6 摩擦的利和弊 2.7 牛顿第一定律 2.8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3.1 动物的生命周期 3.2 新生命的诞生 3.3 走向成熟 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3.5 植物一生 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4.1 地球的自转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4.4 日历上的科学 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一板块 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 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 硬币周长的方法 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 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 (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 (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 (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 脚长的7倍。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在乘于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 一天=24×3600 s=86400s 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要测出他摆动 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 秒的摆吗 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次数越多越精确。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那时候速度最大,时间短。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数学初一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华师大版) 数学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的倒数是_______;相反数是_______。 2、比较大小(用”>”或”<”表示)。 3、用代数式表示:(1)a与b的差的平方: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立方的2倍与-1的和: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则代数式=______;若,则代数式 =______。 5、用计算器计算=______。 6、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用上述字母表示的不同线段共有_____条;(2)图中不同射线共有_____条。 7、22.5°=_____°_____′;12°24′=_______°。 8、已知点B在直线AC上,AB=8cm,AC=18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PQ=______。 9、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的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最多,共有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______个; (2)有关交通问题的电话有______个。

10、右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若输入的值为3,的值为 时,则输出的结果 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1是最小的自然数B.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 C.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D.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A.B. C.D. 3、若为有理数,则表示的数是() A.正数B.非正数C.负数D.非负数 4、下列判断的语句不正确的是() A.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A=AC-BC B.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B=AC+BC C.若AC+BC>AB,则点C一定在线段BA外 D.若A、B、C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则A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