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到底有多大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到底有多大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到底有多大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到底有多大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到底有多大?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活中是这样,学术上有时候竟然也是这样。就拿大名鼎鼎的哈贝马斯教授来说吧,他当年写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虽不是无的放矢,恐怕也万万没有想到一定要把"公共领域"作为贯穿自己整个学术生涯的核心范畴。要不然,他怎么会在论文遭遇尴尬后就把它束之高阁,在近三十年年的时间里一个劲地沉默不语,好像他压根就没有写过这本书似的。

幸亏英美世界的有心人把这本书给挖掘了出来,加上国际时局变迁的大力催化,才使得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范畴没有被湮没,而且还流行起来,风靡全球。哈贝马斯显然是个明白人,知道如何顺势而上,再添把柴浇点油,借以造势。这不,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一看"公共领域"已经走红,就干脆顺水推舟把它做大。于是,经过10年的努力,有了他新近抛出的一套新发明,这就是所谓的"世界公共领域"。这样,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就跨越了三个层面:社会、国家和国际。

社会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在社会层面上所要解决的是实际上是个人在周遍环境中的认同问题。所以,家庭首当其冲,成为了第一个社会公共领域的机制,它一头挑起的是私人主体性,一头联系的又是社会。家庭作为个体进入社会的跳板,在17世纪的建筑风格上有着集中的表现:每家每户都要新辟出来一个房间当作沙龙场所,家庭成员放弃了自己舒适的卧室,进入这个公共天地。

人在家庭中被训练成熟后,就要走向社会。这时要进入的是第二个社会公共领域:文学公共领域。什么文学沙龙、咖啡馆、图书馆、读书会、展览馆、剧院、音乐厅,凡此种种,都成为人们趋之若骛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只有在这些场所,个人才能意识到他是集体中的一员。

当然,最重要的文学公共领域还是艺术和文化批评杂志。到了18世纪中叶,突然冒出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杂志,这和当时印刷技术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公众自我启蒙意识的加强。

政治公共领域

在家中是"物主",在社会上是"人",到了政治共同体当中二者就合而为一了,所以哈贝马斯才说,"成熟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永远都是建立在组成公众的私人所具有的双重角色,即作为物主和人的虚构统一性之上"。

政治公共领域首先出现在英国,有三个标记性的历史事件: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检查制度的废除以及内阁政府的组成。其中,检查制度的废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695年,英国颁布了许可证法,彻底结束了书报检查制度,随后,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作家笛福成了第一个职业报刊撰稿人,从而第一次把"党派精神"变成了"公众精神"。一时间,笛福的《评论》、塔钦的《观察家》和斯威夫特的《考察者》成为人们竞相阅读的对象,也成为政治家们不断诉诸的力量。报刊,成为了具有政治批判意识的公众的批判机制。

欧洲大陆出现政治公共领域比英伦三岛晚了一拍。比如法国吧,当时既没有一个发达的政治新闻业,也缺少一个可以转变为人民代议机构的等级会议。直到18世纪后半叶,情况才略微有了改变。缺少释放公共舆论的口子,于是,在法国,改革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了,革命就成了唯一的选择。1789年之后,法国的政治公共领域一夜之间宣告建立并迅速走向成熟。

从传媒上说,德国和英国以及法国可就没的比了。事实上,当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德国,有的是许多说德语的诸侯国。但德国自有自己的独特途径,这就是具有固定成员和固定地点的读书会。据统计,到18世纪末,这样的固定读书会全德范围内有了270多个,它们阅读和讨论期刊杂志,交换个人意见,促成了德国"公众舆论"的形成,为德国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英法的政治公共领域。

世界公共领域

当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范畴也招致了一些批判,有人认为他是个欧洲中心论者,以为公共领域在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民族国家范围内建构成功,就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有效性。还有人觉得他是个男权主义者,因为他直到后来才勉强承认没有充分注意到公共领域中女性缺席的历史事实。

批判归批判,哈贝马斯依然还在努力扩大他的公共领域范畴。最近,他提出

了所谓的后民族结构,说白了,就是要超越现有的民族国家体系,建立一种跨国的政治和经济治理结构。哈贝马斯反复强调,在这个结构当中,关键还在于培树起一种能够包容所有世界公民的全球政治公共领域,亦即世界公民社会。

哈贝马斯真不愧是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他一边在构筑乌托邦,一边又告诉我们通往望乌托邦的路径:以包容为核心的话语政治;而且还树立了一个现实中的典范:一体化道路上的欧盟。哈贝马斯最近可是说了,欧洲不管有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同一的民族认同,只要有一种统一的政治文化,就足以为欧洲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合法化资源。

虚拟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越做越大,乌托邦色彩也越来越浓。其实,他对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公共领域的讨论一种都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可是,就在哈贝马斯为他的公共领域深感自豪的时候,不曾想冒出了一个网络空间,这整是一个虚拟世界,让人抓不着挠不着。这个世界里,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什么话语的规范,也谈不上有什么成熟的共识。于是,明眼人一下子就发现,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在这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华访问的时候,就有人向哈贝马斯提问:如何才能使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变成一个有助于建立集体认同和个人认同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当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只是表示他注意到了这个空间的存在。哈贝马斯实际上是回避了问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生疑:哈贝马斯一边在雄心勃勃地扩展其公共领域范畴,一边又对网络保持沉默,他的公共领域这次是不是真的遇到了极限?

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基础:语用学理论1

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基础——语用学理论 姓名:张立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哲学 指导教师:陈学明 2001.5.22

Y《I8‘《3 摘要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对二十世纪哲学发展影响重大的社会理论。这是一种可以作为社会理论批判尺度的理论;它是以主体际的交往为出发点,通过语月j学的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借助主体际交往行为理论的建立,哈贝马斯批判了,以意识哲学的唯我论方法论为基础,以目的理性为导向的社会理论传统,揭示了这一传统在社会理论的建立上所造成的种、 种误解。J~ I J 本文试图通过从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结构角度来理解交往行为理论的建立所要依据的根本原冈,原理以及条件。所以本文围绕主体际的交往行为理论怎样可能这个中心,以揭示社会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理论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致力于考察建立主体际的交往行为理论所必然要依据的条件。 通过考察哈贝马斯社会理论概念,研究奥斯丁和塞尔的语用学理论怎样提供了土体际————一——一—一 性的话语行为理论的可能性,以及揭示哈贝马斯怎样建立交往行为概念,本文试图指出,交往行为理论所以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理论本身就提出了对于主体际行为理论的要求:而这一理论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的行为理论分析;至于所依据的条什,就是彻底反对传统意识哲学唯我论方法论的影响,坚持主体际的行为理论分析方法,而这就是,普遍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 Abstraet Til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isaTheoryofSociety,whichhasagreat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philosophyin20‘“century.Asacriticalstandardofthetheoryofsociety,itstartsfromtheintersubjectivecommunicativeaction,andsetsupbyusingtheanalyticalmethodofpragmaticaltheory.Withthebuildingofth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Habermascriticizedthetraditionofthetheoryofsociety,whichbasedonthemethodologyofsolipsismofthephilosophyofconsciousness,andorientedontheteleologicalreason,andshowedthistraditioncausedproblemsonbuildingthetheoryofsociety. Thisthesistriedtounderstandthefundamentalreason,principleandconditionofthebuildingofth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throughtheperspectiveofitsbasicstructureTherefore,itconcentratedonhowatheoryofIntersubjectiveCommunicativeActioncouldbepossible,andtriedtoshowtherelationamongthetheoryofsociety,theTheoryofCommunicative ● Actionandthepragmaticaltheory,madearesearchontheconditions,whichisnecessarytobuild anIntersubjectiv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 ThroughtheresearchoftheconceptionofthetheoryofsocietyfromHabermas,andtheresearchofhowthepragmaticaltheoryfromAustinandSearlecouldprovideapossibilityofthe TheoryofIntersubjectiveSpeechAction,andthediscoveryofhowHabermasbuilttheconception ofthecommunicativeaction,thisthesistriedtopointout,thatthereasonforbuildingatheoryof communicativeactionis,thetheoryofsocietyitselfrequiresatheoryofintersubjectiveaction,its principleistheanalyzeofthetheoryofactionthrough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altheory,and●theconditionisagainstthemethodologyofsolipsismintraditionalphilosophyofconsciousness, andinsistonaanalyticalmethodofthetheoryofintersubjectiveaction,thatis,theanalytical methodoftheuniversalpragmaticaltheory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三个阶段,哈贝马斯在市民社会理论第三阶段即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诉求是通过观念和文化的力量对抗政治权力,用观念启蒙来影响公众和政治权力持有者,不断发扬和扩大民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规范政治权力、促进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启示人类解放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市民社会;公共领域 按照哈贝马斯的论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各种形态的国家主义。在西方,打着凯恩斯主义旗号的国家干预政策逐渐大行其道,名学宿儒绞尽脑汁为新兴的国家主义寻找学理上的论证和支撑;东方一些国家则以列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国家覆盖和管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新制度。然而,当国家主义的弊端尽显无遗的时候,当国家和社会都不堪重负的时候,学术界又开始寻找一度迷失的市民社会理念,试图重建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合理关系。在哈贝马斯看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现代性理想依然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自治和自主量、如何复兴公共领域的理性的批判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术界重点探讨的问题。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政治社会、公民社会和文明社会阶段。它主要包括古希腊和近代早期的市民社会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就既有公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意思,又指文明社会和道德社会。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和家庭做出的区分,成为后世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先声。受古典市民社会概念的影响,近代早期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都提出了在政治社会和自然社会二分中界定市民社会的主张。在这些理论家看来,在自然社会里,或者充满争斗,或者无法永远保持自由和平等的状态,所以人们需要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来克服前政治和前国家的自然社会的弊端。(2)经济社会阶段。主要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他们的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自组织生活。他们的理论也是对现代社会日益被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解放并不是人类的解放,市民社会的解放充其量不过是有财产的人的解放,而人类的解放需要通过市民社会的自我扬弃来实现。(3)文化社会阶段。主要包括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等从事文化批判和建构的学者与学派。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所包括的不是‘整个物质关系’,而是整个思想文化关系;不是‘整个商业和工业关系’,而是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葛兰西开辟的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是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领域”概念,而且建设性地研究了公共领域的发展路径和结构转型,为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 克 思 文 论 作 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X X 学号:XXXXXXXXXXXXX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1]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他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媒介研究进路》这本书只选了?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这一节,论述了宴会、沙龙、咖啡馆在机制上拥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由此可窥豹一斑。 目录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公共领域的概念与早期报刊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传媒的功能退化 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一些评价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图: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构图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由于哈贝马斯过分注重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关注,因此,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怀疑。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是西方哲学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源头在于美籍德裔犹太血统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阿伦特说的公共领域是指作为行动(action)实现的场所,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所谓行动是指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中介而直接交往的活动,它是人类意识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是优于劳动和工作的真正人类自律。阿伦特认为,劳动与工作都属于私人领域,劳动的特点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 《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言媒介。在目的性行为中,语言是许多媒介中的一种,行为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实现行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在规范调节性行为中,语言首先是一种可以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介,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规范和行为导向,建立社会世界的合法关系。在戏剧行为中,语言是自我表现的媒体,表现行为者的认识和情感,再现行为者的主观世界。在上述三种行为中,都只注重了语青的一种功能,而没有同时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功能。只有在注重相互关系的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陈述并判断事实的功能,使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承担帮助人们达成共识的理解媒体的功能,使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发生联系,并承担表达者表现的功能,使行为者展示自身的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参与者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声明的交互主体性的确认,这样理解才以协调行动的动机发挥作用。他认为,现代理论注重意义的追问,人们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会达成共识。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即交往理性。为了有效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循三项语言学规范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涉及真实性要求,规范调节性行为涉及正确性要求,戏剧行为涉及真诚性要求,而交往行为与这三个要求有关联。交往行为同时可以满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所以交往行为才是最合理的社会行为。 3.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理论架构。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欧美哲学和社会理论领域中最富有原创性、体系性的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有学者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尤其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建构起来的交往行为理论,普遍被认定为代表哈贝马斯个人学术成就的标志。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对交往异化的批判、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及其途径探索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二、主要内容 《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这部著作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 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 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以发展论坛为例 史娜 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开始,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演化过程,然后以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为例解析网络论坛对拓展公共领域的积极意义,之后又用哈氏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对公共话语构建的局限性,最后表明网络论坛已经接近于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网络论坛公共话语 于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当代的黑格尔”。1961年,他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一书中,他充分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建筑学的综合思维方式,对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当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丝毫注意,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本书竟然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认识对象,他在该书中提到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封为传播学的圭臬之一。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公众可以快捷、方便的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之中,网络论坛给公众的参与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但是由于一些局限,网络论坛还不能真正承担起构建公共话语的责任。 一、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解 “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立足于批判的立场对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结构、功能做了透彻的分析和展望。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看成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的定义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①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但有别于私人领域,只限于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哈贝马斯在论述公共领域概念的同时,也对公共舆论的媒介进行了分析,作为载体的媒介使得公共舆论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对话有了交流的空间,对公共交往网络的形成和公共领域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哈氏的公共领域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总的说来,公共领域就是政治权力之外,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它不仅使等级制度阶梯的下层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接触,而且通过越来越多的横向共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消弱权威,而且它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领域,和私人领域相对,其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一

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西方政治思潮》期末论文题目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姓名曾婷 指导教师黄其洪 成绩 2014年 6 月17 日

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曾婷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有名气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敢于正视传统理性的分裂,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展开了深入的批判,认为应在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上,重建理性以拯救理性,从而建立以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理论。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心理学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与创新。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进行探究,对于推动我们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如行动的概念、普遍语用学、生活世界和系统以及对该理论的评价。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系统生活世界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尤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金钱交往”、“地位交往”侵蚀和影响着人们的内心,诱惑、欲望更多,导致的矛盾冲突也就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产生了变化,互相的猜疑,不信任,社会的诚信危机以及过度的放大自我价值观等现象的出现。人和人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有深度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研究“交往”更有助于审视人际关系、端正人们的价值观,而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论,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和谐价值的世界,这样就为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交往奠定了和谐的基础,也为人权的保障提出了基本的目标和准则。那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到底是怎么样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而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呢?这都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内容。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交往行动的概念 哈贝马斯基本上在他所有著作中都使用过“交往行动”这一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哈贝马斯对交往行动概念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在20世纪60年代他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的关注背景:个体化、代议制(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向往) 公民社会:国家——社会二元制 公共领域的理论综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历史渊源:一体——分化——融合(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发展现实:多主体、多中心治理(公民社会的高潮)(舆论领域——行动领域) 新媒介的发展——微博、论坛——既是机遇,也存在困境。 边界问题:不可能截然分开。存在着虚拟世界的自由进出,二者融合。但是理应存在二者边界,否则造成公共问题私化,或者私人问题公共化。(虚幻的繁荣(网络)、泛政治化) 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是否在一定程度是参与式民主对抗精英式民主的一把利剑? 其次,关于中国的公共领域问题,在深受“大政府主义“以及”集权主义“影响的中国是否能够孕育出自己的公共领域?中国的公民理性到底是何种程度? 最后,国家——社会两者的关系是否真如大家所说是一种对立和抗衡的状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探讨 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探讨,较早涉及的是汉娜.阿伦特。尽管《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和《革命论》构成了阿伦特共和主义传统的完整理论链条,但是公共领域思想确实贯通这一理论大厦的主线。在她所描绘的古希腊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的反差极大地历史长卷中,透露着她对已逝去的雅典公共政治生活的眷恋。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不断深入,自由主义与工商精神盛行于这个世界。我们逐渐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个体自由不断增加,民族国家、阶级、族群及传统所锻造的社会秩序不断衰微,个体自我实现的理想在社会中处于有利位置,人们选择和决定塑造其自身,个体成为自身的原作者,而将磋商公共问题视为浪费时间。托克维尔指出,个体是公民的头号敌人,因为无论个体聚集起来做什么公共事务,都会限制他们自由地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现代社会的个体往往对“公共利益”、“美好社会”、“公正社会”疑虑重重,除了对满足个体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情之外,个体对“公共利益”是漠不关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中的“公域”正被“私域”侵占了。 在面临着这样的社会现实与社会特征,阿伦特特别关注公共领域的复兴。公共领域是行动的场所,是行动者通过言行自我彰显、取得意义的空间,公共领域的遮蔽意味着主体的存在意义无处寻找。阿伦特认为,在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古希腊城邦中,经济活动被限制在私人领域中,公民在公共领域中能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政治事务。这不仅易于形成共同观点,达成社会共识,而且也使个人在行动中获得了自由,从而使社会得以进步。但近代以来,随着公共领域的衰落,个人的独特性无法展现,政治蜕变成经济,代议制取代了公众协商。这不仅使相互孤立隔绝的个人完全丧失了判断能力而只能接受同一化的观点和规则,从而变成了“无思”“无能”的“单一化”的人,而且也使社会的共识因个人对政治的冷漠和被“代表”而无法通过协商得以形成,这是现代宪政危机的主要表现。而解决现代宪政危机并且铲除极权主义的根源,除了通过“革命行动”,复兴公共领域之外别无他途。 阿伦特根据人类活动的不朽性程度把人在世界中采取主动性的方式分为“劳动”(Labour)、“工作”(Work)和“行动”(Action)三种类型,与之相对应,人类活动的领域可分为私人领域(劳动)、社会领域(工作)和公共领域(行动)。在她看来,“劳动”是相应于人体生理过程的活动,它为生命过程供给生活必需品;“工作”是相应于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天赋、非自然的个人创造性活动,它营造的是一个与自然界截然不同的“人工”世界;

从哈氏_公共领域_到网络公共空间

1“公共领域”的提出 按照“公共领域”概念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定义,公共领域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比利时的社会学家汉斯·韦斯特拉滕教授认为,公共领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公共空间是一个公共论坛。它对社会公众开放,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多样的意见、经验;②各种论点和意见可以通过理性讨论展开交锋,让公众作出自由的判断和选择;③系统地和批判性地检验政府的政策是这种公共领域的首要任务。 这种公共领域在15、16世纪的西方,主要的场所是咖啡馆和各种沙龙(家庭聚会方式),主要人物是知识分子。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近代报纸诞生以后,逐渐被独立出版社或者规模较小的报纸所取代,因为这种小型报纸更为人所知,更加方便地进行更大规模的传播。然而更值得重视的是,在咖啡馆或沙龙里的讨论是口头交流,人们或即兴发言,缺乏深思熟虑,或争论不休,难免感情用事,发言很情绪化。 在报纸上进行书面语言的讨论,在其措辞行文中更理性化。所以,早期报纸很快取代咖啡馆、沙龙,成为最主要的公共领域。这种公共领域很具约翰·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所倡导的"意 见自由市场"的境界。 按照西方学者的认识,“交流是民 主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公共领 域内,公民可以自由地交流意见,平心 静气地讨论问题,多元思想得以充分表 达。这样的公共领域成为市民社会的象 征;形成和国家政权既对立又相互依存 的关系;形成了真正代表市民的社会舆 论,成为维护公众利益的屏障。正如美 国的一位政治学家迪萨德所说:“正确 的结论是由大众的声音聚合而成的,而 非权威的选择。尽管从许多方面而言, 这确实愚蠢,但这是我们所有人借以依 靠的东西。”首先,交流的参与者是深思 熟虑的公众话题的制造者,而尽是现代 意义广的咖啡馆里的“大杂烩”;这种话 题不是无聊的小道消息或者绯闻,而是 一种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话题,从 而实现哈贝马斯所设想的“让理想的讨 论达到对国家最理想的境界”。其次,大 众传媒作为民主交流的社会平台,它必 然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其最高宗 旨,以专业理念运作媒体,要求客观、公 正、平衡、全面,要求多样、开放、保证文 化质量、保护弱势群体。 2“公共领域”与传统媒体 但纵观当今社会和大众传媒,令哈 贝马斯和西方一批学者失望的是,这样 的理想条件在西方各国已荡然无存,而 且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正如哈贝马斯所 说的那样,大众传媒的公共原则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尤其在国家权力的扩张和 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很少能够完全 实现,尤其随着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舆 论技术的出现、限制,甚至在根本上改 变了公共领域的性质和特征。当市场法 则渗透进入公共领域的时候,“理性一 批判论争逐渐被消费取代,公众交流的 网络消费为个人行为,不过这种接收方 式却是整齐划一的”。在当前,政府、企 业、编辑为了他们各自利益在大众传媒 上所设置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 受众对政治的认识和他们日常生活中 的话题。大众传媒的集团化使得传媒 “千台一声”、“千报一面”,非主流的意 见一般难以进入主流媒体,即使有不同 声音,也微弱得难以让人听见。铺天盖 地的大众传媒形成了“符号暴力”—— — 拒绝自由交流,使得媒体只能在固有思 维的轨道上运作。不是现代人懒于思 考,而是大众传媒强行要代替公众进行 思考,并且把“结果”批量生产发售。受 众变成媒体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丧失了 对权力的批判作用。由于大众媒介主要 控制在占据了主流并且拥有公共权威 的阶层的手中,这样势必造成公共权威 思想上的暴力侵犯。因此,西方学者所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罗志洋涂迎春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汉娜·阿伦特提出公共领域理论以来,经过哈贝马斯的概念化并详细阐述后,公共领域理论便逐渐深入到欧洲主流思想的体系中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报纸、杂志、广播、 电视则成为公共领域的载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 的方式,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公共领域”的优势,网络传播凸显了公共领域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也使我们看到了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公共领域的前景。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空间;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03-24 理论视野 149 P I 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6201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_贺寨平

2000年4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A pr,2000第27卷第2期 T he Jo urnal of Shanxi T eachers univ er si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27 N o.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 贺寨平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他顺应现代哲学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 “语言学转向”;另一方面其“语言交往”和“生活世界”的理论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他所 强调的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对“生活世界”的作用的夸大,以及视语言为交往行为的决定因 素等观点是应当批判的。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0)-02-0051-04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美国的A?戈夫曼主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里说:“毫无疑问,哈贝马斯是当今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鉴于哈贝马斯“在众多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以致于他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确切的概括”。英国社会学家威尔彼说,哈贝马斯是“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1],而在德国,他被认为是“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2]。作为公认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毫无疑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其不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行为类型与合理性 从学术渊源上看,哈贝马斯受到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但是他认为“批判理论”不应该仅仅止于批判、否定,而应进行理性的重建。因此,在写出《认识与旨趣》、《合法性危机》等著作后,又吸取了米德、迪尔凯姆和帕森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以及 收稿日期:1999-12-11 作者简介:贺寨平(1966-),男,山西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积极 关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他认为最早的“公共领域”理论起源于奴隶制时期的广场集会,建立在自由发表意见和对话基础之上。人们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角色截然不同。真正的公共领域则诞生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催生的资产阶级内部。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市民间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 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 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后半部分,哈贝马斯重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转型。从19世纪末开始,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的财富不均衡导致了对公共领域的不平等控制。参与经济利益分配的国家,逐渐控制了原本为公共服务的媒介,媒介的民主功能不断下降,诸多免费的公共服务机构转为私有开始收费,“社会的对话被管理起来”。(微博的出现) 由此,具有政治功能的媒介集团被意识形态所操纵,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趋向融合,从公私分明转向国家社会一体化。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公共领域的结构性框架遭到来自国家干预社会和社会依仗国家权势的双重过程的夹击而致瓦解。 1、核心问题:传媒的管理体制。 传统的大众服务性传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电视和报刊的私营化程度日益提高,由此导致媒介越来越多地受市场和国家控制,其原有的政治、文化功能遭受严峻的挑战。 传媒是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公共领域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作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传媒对社会的民主实现起着重要作用:既鼓励和保障大众参与公众生活讨论、表达各自意见的自由权利,又对国家机器和民主进程行使批判和监督功能。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媒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控制,保障和推动公共领域的功能日渐式微。 归根结底就要探讨传媒的管理体制问题。 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能保持其自由和独立,才能防止政府对传媒的控制和干涉。 后者批判传媒的市场化,认为市场制造垄断,私人控制传播意味着对自由权利的妨害,传媒的市场化导致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差别消灭。而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可保护传媒不受垄断控制,当垄断产生威胁,甚至可以通过政策鼓励竞争、抑制垄断。 我们对于哈贝马斯是热情大于理解,被动接受大于积极挑战,为此,我们应该研究理论,同时,也不抛弃实践。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李佃来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 [作者简介]李佃来(1973-),男,汉族,山东安丘人,武汉大学人文 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 学研究。 [摘 要]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和 生活世界的视域内,在交往范式的基础上,构筑起交往理性概念。 交往理性能够弥合理性的裂缝,对抗工具理性的扩张,反对意识哲 学的泛滥,破除传统哲学的理性神话和理性霸权。同时,交往理性 又成为哈贝马斯思考人的解放,展望人的未来的方案。与后现代 主义哲学家无情消解理性的话语相比,哈贝马斯的理性话语更充 满辩证的张力,更具有思想的解释力。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交往行为;生活世界 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哈贝马斯对理性的关注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思路:分析批判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之处,但并不放弃对理性的追求,而是力图以语言和生活世界互动的交往来重建理性,以此拯救理性。由此,交往理性成为哈贝马斯理性观的中心范畴,对交往理性的构建成为他一生的心愿。 一 相比前现代社会来说,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各个价值领域发生分裂,统一的实体理性变得分崩离析。这个特征不仅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更表现在理论层面上。理论上,对价值领域和理性的分裂作出经典规定的是康德。康德批判了统一的理性观,指出,不同的知识和行为领域遵循不同的内在逻辑,承载不同的理性原则。他的三大批判指认了在三大领域中存在的三种理性原则:在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认知领域,起作用的是理论理性;在社会领域,人要遵循实践理性;在思维领域,审美理性起决定性作用。康德对三大理性的区分,实际上将价值领域和理性的分裂最终确立下来。 哈贝马斯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种分裂,在《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中,他对这种分裂作出了如下确认:“通过宗教世界观和形而上学世界观所表达的实体理性,交错地表现在因素中,这些因素只是通过论证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流传下来的问题,在真实性,规范正确性,实在性或美的特殊观点下划分,并且可以作为认识问题,正义性问题,趣味性问题对待,区分为科学、道德和艺术的价值领域。在相应的文化行动体系中,进行着道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 第5期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他一方面继承了波普的多元实在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米德的符号互动记和帕森斯的行为主义理论,形成了他自己对世界、行为以及这二者的关系的见解;另一方面在继承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吸取了释义学、发生认识论、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方法,构建了自己的交往行动理论。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大创新。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渊源的考察,实质上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关于交往及其相关问题的一次梳理。 1、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继承和批判 “生活世界”原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的主要概念。这一概念反映了胡塞尔对传统思辩哲学和现代英美科学主义以僵硬、冰冷的逻辑取代人的生存的不满。胡塞尔从两个意义上使用“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一个是经验层面上的“生活世界”。胡塞尔称之为“日常生活世界”。他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第一卷中明确地说:“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①另一个是在超验意义上使用的“生活世界”,它较之“日常生活世界”概念更为“原始”,也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必须在其整个经验现象学方法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理解。它是“前科学的”、“前要领的”和“前理论的”,属于先验的原发境域。其后继者海德格尔,舍勒尔都渐渐舍弃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超验本性,放弃了理性追向精神,由超验现象学转变为经验现象学,直接将生活世界看成是客观意义上的永恒客体。而这一切在胡塞尔看来,恰恰预示着整个欧洲现代文明危机的到来,也意味着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中超验精神的失落。 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一方面他认为胡塞尔从他的现象学哲学角度富有说服力地阐述了“生活世界”的自明确性(或非课题性)特征和奠基性特征。因此,哈贝马斯像胡塞尔一样,强调生活世界的奠基性和匿名性特性。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为科学和人的其它活动提供价值和意义的奠基性世界,是科学知识的真实性,明证性的来源,而一切科学则是为生活世界所“设计”的理性工具或预言方式。受该思想启发,哈贝马斯进而指出,“生活世界表现为自我理解力或不可动摇的信念的储畜库”。它是“由一种向来已经知道的文化知识储存组成的”,是前反思的——非论题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有效影响 ①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学探索

2004年第4期(总第153期) 学 习 与 探 索 S tudy&Exploration N o.4,2004 G eneral.N o.15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学探索 高 和 荣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异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促进交往与社会进化。但是,这种理论构建仍然无法摆脱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哈贝马斯所寄希望于生活世界的回归仍然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公共领域;结构转型 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4)04-0052-03 哈贝马斯不仅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中最重要的理论家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或者社会批判思想家。他在社会学领域内最为核心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交往行为理论。本文拟从社会学角度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全面的探究,以寻求其思想的逻辑必然性。 一、交往行为理论提出的缘由 哈贝马斯通过分析西方工业社会中公共领域内的结构转型,提出交往与社会进化思想致力于建构交往行为理论,是有其明确针对性的。 第一,他针对的是工具理性对人性的全面抑制和科技文明给人类造成的异化。近代以来,理论受到科学技术、工业文明等社会实践的压制和扭曲,理论认识变成一种技术的论证和单纯的操作程序,出现了机器统治人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所以,哈贝马斯认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理论的批判功能,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全面的批判,以期在批判旧世界中建设新世界。 第二,他针对的是马克思、马尔库塞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诠释、分析和批判。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无条件的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人和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不仅和他的劳动、和他的劳动工具、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而且还直接导致人和人的异化”[1]。所以,“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无产阶级只有拿起武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工业社会变成了见物不见人的“单 收稿日期:2003-07-11 作者简介:高和荣(1969-),男,江苏兴化人,扬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保障研究。 向度的社会”,其中的人也变成了没有否定精神、没有超越精神、没有思想和理想的“单向度的人”,因此,要以理性为基础打破旧世界,重新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哈贝马斯则认为,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走向末日,现实社会中的两大对立阶级也没有出现如马克思所说的武装斗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形态更替,资本主义的末日远未到来,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似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如白领工人的出现,工人的普遍持股以及福利国家的兴起等等。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和结构变迁的表现形式,即“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当然,由于国家对市民社会的专制,造成了公共领域内的沟通困难重重,那种“未分化的”、“尚未主题化的”“生活世界”被政治权力压制着,使得这种结构转型成为异化了的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因此哈贝马斯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揭示这一异化状况,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开展正常、健康、有效的理性交往,寻求有效的沟通,为人类社会重新找回失去了的精神家园。于是他以《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与社会进化》以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的形式直接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思想。 第三,他针对的是斯大林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典化、教条化。众所周知,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中将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的理论内容表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等。可是,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斯大林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容不符合处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实际情况。所以,只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有效地寻求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第四,他自觉和不自觉地针对了吉登斯、贝尔以及利 ? 2 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