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容率与磁导率

电容率与磁导率

电容率与磁导率
电容率与磁导率

介质光速和介质折射率、

磁导率、电容率(介电常数)的关系

https://www.doczj.com/doc/8d2800341.html,/zhoujiajun198204@126/

摘要:介质里的光速和该介质的折射率、磁导率、电容率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却不适用到所有的介质。确切来说,介质里的光速和该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有久恒的关系,适用于任何介质。介质光速和该介质磁导率、电容率(介电常数)的关系,不适用于所用介质,在某些介质中适用或许是一种偶然,又或许介质的折射率、磁导率、电容率还有一些我们尚未知道的关系。

关键词:真空光速;介质光速;介质绝对折射率;入射角;折射角;光速传播计算公式;磁导率;电容率;相对磁导率;相对电容率。

介质绝对折射率n,是说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亦为真空光速c0和介质光速c x之比:

n==

由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电磁波计算公式c=,可知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只与该介质的磁导率μ、电容率ε有关。

任何一种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相对电容率εr为:

μr=

εr=

μr:相对磁导率,εr:相对电容率,μx: 介质磁导率,εr:介质电容率,μ0:真空磁导率,ε0:真空电容率。因此,就可推导出介质里光线传播计算公式,为:

c x=

根据介质绝对折射率的定义,可得:

n===

由此可见,介质的绝对折射率和该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相对电容率εr有关。用此关系式对介质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用空气检验

空气为顺磁性介质,其相对磁导率μr=1.0000004,相对电容率εr=1.000585,代入计算得

n空气===1.000293≈1.0003

和实际很相符。

2、用水检验

水为抗磁性介质,其相对磁导率μr=0.999991,相对电容率εr=81.5,代入计算得

n水===9.0277≠1.33

和实际相差很大。

从这两个例子可看出,光速和磁导率、电容率的关系适用于非磁性介质和顺磁性介质,对于抗磁性介质却不适用,差别很大。对于铁磁性介质来说,会是什么结果呢,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参考资料,没法判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计算公式,是一个通式,能适用于任何介质。为何用相对磁导率、相对电容率对此进行计算时,却得不出相等的结果呢,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和该介质的磁导率、电容率是否还有我们尚未得知的关系,介质的非导电性、导电性、非磁性、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等性质对该介质的光线传播又有怎样的影响,这就有待人们去证实了。

参考文献:

1、《折射率》百度百科

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重庆邮电大学>网站

3、《磁场中的磁介质》 <西北工业大学>网站

4、《附录B 常用物理数据》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站

磁导率

磁导率

magnetic permeability

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1]。

μ等于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即通常使用的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 ,其定义为磁导率μ与真空磁导率μ0之比,即

μ=B/H

相对磁导率μ与磁化率χ的关系是

磁导率μ,相对磁导率μr和磁化率xm都是描述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对于顺磁质μr>1;对于抗磁质μr<1,但两者的μr都与1相差无几。在铁磁质中,B与H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磁滞回线,μr不是常量,与H有关,其数值远大于1。

例如,如果空气(非磁性材料)的磁导率是1,则铁氧体的磁导率为10,000,即当

比较时,以通过磁性材料的磁通密度是10,000倍。

在国际单位制(SI)中,相对磁导率μr是无量纲的纯数,磁导率μ的单位是亨利/米(H/m)。

电容率

电容率

permittivity

表征电介质极化性质的宏观物理量。又称介电常数。定义为电位移D和电场强度E之比,D=εΕ,ε的单位为法拉/米(F/m)。电介质的电容率ε与真空电容率ε0之比称为该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εr ,εr=ε/ε0是无量纲的纯数,εr与电极化率χe的关系为εr=1+χe。

线性各向同性电介质的电容率是标量,比较简单;非线性电介质(如铁电体)的电容率表示式是很复杂的;各向异性电介质(如某些晶体)的电容率则要用张量表示(见电极化强度)。电容率除取决于电介质本身的性质外,还与温度及电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

相对电容率εr 的数值等于同一电容器中充满均匀电介质时的电容C与真空时的电容C0之比,即εr=C/C0。电容率的名称即来源于此。用较大εr 的电介质充填电容器,可以减小电容器的体积和重量。

电容率[1]又称介电常数(或相对介电常数),测定在一个电容两电极之间和周围全部只有绝缘油充满时的电容与同样电板的真空电容之比。不同绝缘油具有不同电容率,电容率通常随温度和频率而发生变化,在实际使用中,要求电容器的电容率随温度和频率变化越小越好。如果电容器的电容率变化较然而,失去安全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测量磁导率

一、测量磁导率 一.实验目的:测量介质中的磁导率大小 二.实验器材:DH4512型霍尔效应实验仪和测试仪一套,线圈一副(N匝)万用表一个三.实验步骤 1. 测量并计算磁场强度H ○1测量线圈周长L。 ○2线圈通电,测的线圈中的电流为I0,则总的电流为I M=N ?I0 ○3由磁介质安培环路定理的积分形式可知:∮c H ?dl=I故H ?L= N ?I0,H=(N ?I0)/L. 2.测量并计算磁感应强度B——利用霍尔效应实验 ○1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在不同侧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如下图1所示,磁场B位于Z的正向,与之垂直的半导体薄片上沿X 正向通以电流Is(称为工作电流),假设载流子为电子(N型半导体材料),它沿着与电流Is相反的X负向运动。由于洛仑兹力f L作用,电子即向图中虚线箭头所指的位于y轴负方向的B侧偏转,并使B侧形成电子积累,而相对的A侧形成正电荷积累。 与此同时运动的电子还受到由于两种积累的异种电荷形成的反向电场力f E的作用。随着电荷积累的增加,f E增大,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f L=-f E,则电子积累便达到动态平衡。这时在A、B两端面之间建立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E H,相应的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势V H。 设电子按平均速度,向图示的X负方向运动,在磁场B作用下,所受洛仑兹力为: f L=-e B 式中:e 为电子电量,为电子漂移平均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同时,电场作用于电子的力为:f l E

磁导率

磁导率表示物质磁化性能的一个物理量,是物质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又成为绝对磁导率。物质的绝对磁导率和真空磁导率(设为μ0=4*3.14*0.0000001H/m)比值称为相对磁导率,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磁导率。对于顺磁质μr>1,对于抗磁质μr<1,但它们都与1相差很小(例如铜的μr与1之差的绝对值是0.94×10-5)。然而铁磁质的μr可以大至几万。 非铁磁性物质的μ近似等于μ0。而铁磁性物质的磁导率很高,μ>>μ0。铁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μr=μ/μ0如铸铁为200~400;硅钢片为7000~10000;镍锌铁氧体为10~1000;镍铁合金为2000;锰锌铁氧体为300~5000;坡莫合金为20000~200000。空气的相对磁导率为1.00000004;铂为1.00026;汞、银、铜、碳(金刚石)、铅等均为抗磁性物质,其相对磁导率都小于1,分别为0.999971、0.999974、0.99990、0.999979、0.999982。 所以,铜虽然具有抗磁性,但相对磁导率也有0.99990;纯铁为顺磁性物质,其相对磁导率会达到400以上。所以用铜裹住铁并不能阻断磁力,而且是远远不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铜的抗磁性就会表现出来,如规格很小的烧结钕铁硼磁体D3*0.8电镀镍铜镍后,磁通量会降低7-8%(当然,这个损失还包括倒角和镍层屏蔽导致的磁损)。 直截了当地讲,磁场无处不在,是不能阻断的。只不过各种物质导磁性有所差异,如空气、材料、铜、铝、橡胶、塑料等相对磁导率近似为1,它们对磁不感兴趣;而铁磁性材料如铸铁、铸钢、硅钢片、铁氧体、坡莫合金等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磁性

介电常数

液体与固体介电常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运用比较法粗测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谐振法测量固体与液体的介电常数(以及液体的磁导率),学习其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练习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 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采用相对介电常数εr 来表示,通常采用测量样品的电容量,经过计算求出εr ,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S Cd r 00εεεε== 式中ε为绝对介电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m F /10 85.812 0-?=ε,S 为样品的有效面积,d 为样品的厚度,C 为被测样品的电容量,通常取频率为1 kHz 时的电容量C 。 比较法: 比较法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此时电路测量精度与标准电容箱的精度密切相关。实际测量时,取R=1000欧姆,我们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调节电容箱和电阻箱的值,使两个信号相位相同, 电压相同,此时标准电容箱的容值即为待测电容的容值。 图一:比较法电路图

谐振法: 1、交流谐振电路: 在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LC 电路中,若给电容器充电,就可在电路中产生简谐形式的自由振荡。若电路中存在交变信号源,不断地给电路补充能量,使振荡得以持续进行,形成受迫振动,则回路中将出现一种新的现象——交流谐振现象。RLC 串联谐振电路如下图所示 : 图二:RLC 串联谐振电路 其中电源和电阻两端接双踪示波器。 RLC 串联电路中电压矢量如图三所示。 图三:电阻R 、电容C 和电感L 的电压矢量图 电路总阻抗:Z == L V →-R V →

回路电流:V I Z == 电流与信号源电压之间的位相差:1arctan i L C R ωω???- ?=- ? ??? 在以上三个式子中,信号源角频率 2f ωπ=,容抗1 C Z C ω= ,感抗L Z L ω=。?i <0,表示电流位相落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i >0,则表示电流位相超前。各参数随ω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 ω很小时,电路总阻抗Z → ?i →π/2,电流的位相超前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容性。ω很大时,电路总阻抗Z →, ?i →- π/2 ,电流位相滞后于信号源电压位相,整个电路呈感性。当容抗等于感抗时,容抗感抗互相抵消,电路总阻抗Z=R,为最小值,而此时回路电流则成为最大值I max = V i /R ,位相差?i =0,整个电路呈阻性,这个现象即为谐振现象。发生谐振时的频率f 0称为谐振频率,此时的角频率ω0即为谐振角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0002f ωωωπ== == 找到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如果已知L 的值, 就可以得出C 的大小。

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实验原理】铁材料的磁滞现象: 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是反复磁化过程中磁场强度H与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的特征。将一块未被磁化的铁磁材料放在磁场中进行磁化.当磁场强度H由零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由零开始增加。H继续增加,B增加缓慢,这个过程的B -H 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图l 中的oa 段所示。当磁场强度H减小,B也跟着减小,但不按起始磁化曲线原路返回,而是沿另一条曲线(图1中)ab 段下降,当H 返回到零时,B不为零,而保留一定的值Br,即铁磁材料仍处于磁化状态,通常Br称为磁材料的剩磁。将磁化场反向,使磁场强度负向增加,当H达到某一值材料中的磁感应强度才为零,这个磁场强度Hc 继续增加反向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B反向增加。如图1中cd 段所示。Hc时,铁磁称为磁材料的矫顽力。增加到Hm时,其过程与磁场强度从Hm减小到-Hm 过程类似。这样形成一个闭合的磁滞回线。逐渐增加H从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逐渐增大的磁滞回线,如图 2 所示。把原点与每个磁滞回线的顶端基本磁化曲线。如图1中oa 段所示。当Hm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磁滞回线两端较平,即H增加,B增加很小,在此时附近铁磁材料处于饱和状态。。基本磁化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

的斜率称为磁导率。 在给定磁场强度条件下表征单位H 所激励出的磁感应强度B ,直接表示材料磁化性能强弱。从磁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磁导率并不是常数。当铁磁材料处于磁饱和状态时,磁导率减小较快。曲线起始点对应的磁导率称为初始磁导率。磁导率的最大值称为最大磁导率。这两者反映 2 、示波器显示样品磁滞回线的实验原理及电路2 、示波器显示样品磁滞回线的实验原理及电路 曲线的特点。如图3所示。只要设法使示波器X 轴输入正比于被测样品中的H,使Y 轴输入正比于样品的B , 保持H和B为样品中的原有关系就可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如实地显示出样品的磁滞回线。怎样才能使示波器的X轴输入正比于H , Y轴输入正比于B 呢?图4为测试磁滞回线的原理图。L为被测样品的平均长度 (虚细框), R1,R分别为原,副边匝数, 故只要将U1和UC分别接到示波器的X 轴与Y轴输入,则在荧光屏上扫描出来的图形就能如实地反映被测样品的磁滞回线。依次改变U1 各条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便是基本磁化曲线。本实验的任 务之一是定出各顶点所代表的U1和UC的值(即H和B的值),画出基本磁化曲线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

无机材料的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无机材料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2. 学会使用Agilent4991A 射频阻抗分析仪的各种功能及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1.介电性能 介电材料(又称电介质)是一类具有电极化能力的功能材料,它是以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电极化方式来传递和储存电的作用。极化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构成电介质材料的内部微观粒子,如原子,离子和分子这些微观粒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分离,并沿着外部电场的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做短距离移动,从而形成偶极子的过程。极化现象和频率密切相关,在特定的的频率范围主要有四种极化机制:电子极化 (electronic polarization ,1015Hz),离子极化 (ionic polarization ,1012~1013Hz),转向极化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1011~1012Hz)和空间电荷极化 (space charge polarization ,103Hz)。这些极化的基本形式又分为位移极化和松弛极化,位移极化是弹性的,不需要消耗时间,也无能量消耗,如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而松弛极化与质点的热运动密切相关,极化的建立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也通常伴随有能量的消耗,如电子松弛极化和离子松弛极化。 相对介电常数(ε),简称为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最重要的基本参数,它反映了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程度。ε的数值等于以该材料为介质所作的电容器的电容量与以真空为介质所作的同样形状的电容器的电容量之比值。表达式如下: A Cd C C ?==001εε (1) 式中C 为含有电介质材料的电容器的电容量;C 0为相同情况下真空电容器的电容量;A 为电极极板面积;d 为电极间距离;ε0为真空介电常数,等于8.85×10-12 F/m 。 另外一个表征材料的介电性能的重要参数是介电损耗,一般用损耗角的正切(tanδ)表示。它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测量

无机材料的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无机材料介电常数及磁导率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2. 学会使用 Agilent4991A 射频阻抗分析仪的各种功能及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响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1. 介电性能 介电材料(又称电介质)是一类具有电极化能力的功能材料,它是以正负 电荷重心不重合的电极化方式来传递和储存电的作用。极化指在外加电场作用 下,构成电介质材料的内部微观粒子, 如原子, 离子和分子这些微观粒子的正负 电荷中心发生分离, 并沿着外部电场的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做短距离移动, 从而 形成偶极子的过程。 极化现象和频率密切相关, 在特定的的频率范围主要有四种 15 极化机制:电子极化 (electronic polarization ,1015Hz),离子极化 (ionic polarization ,1012~1013Hz),转向极化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 1011~1012Hz)和 空间电荷极化 (space charge polarization ,103Hz)。这些极化的基本形式又分为位 移极化和松弛极化,位移极化是弹性的,不需要消耗时间,也无能量消耗,如电 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 而松弛极化与质点的热运动密切相关, 极化的建立 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 也通常伴随有能量的消耗, 如电子松弛极化和离子松弛极 化。 相对介电常数( ε),简称为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材料介电性能的最重 要的基本参数,它反映了电介质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极化程度。 ε的数值等于以 该材料为介质所作的电容器的电容量与以真空为介质所作的同样形状的电容器 的电容量之比值。表达式如下: 式中 C 为含有电介质材料的电容器的电容量; C 0 为相同情况下真空电容器的电 容量;A 为电极极板面积; d 为电极间距离; ε0 为真空介电常数, 等于 8.85 ×10-12 F/m 。 另外一个表征材料的介电性能的重要参数是介电损耗, 一般用损耗角的正切 tan δ)表示。它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 而引起的能量损耗。 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取决于材料结构和极化机理。 除 此之外,还与工作频率、环境温度、湿度有关。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常用复介电常数表达: C C 0 1 Cd 0A 1)

南昌大学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H曲线。 3.测定样品的H D、B r、B S和(H m·B m)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二、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O,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所示,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 S时,B到达饱和值B S,o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明,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下降,比较线段OS和SR可知,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O时,B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O逐渐变至-H D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D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H S→O→H D→-H S→O→H D′→H S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S SRD'S D R' '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应该说明,当初始态为H=B=O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次进行磁化,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所示,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为铁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线,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 H B μ=,因B与H非线性,故铁磁材料的μ不是常数而是随H而变化(如图3所示)。铁磁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可高达数千乃至数万,这一特点是它用途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分类和选用的主要依据,图4为常见的两种典型的磁滞回线,其中软磁材料的磁滞回线狭长、矫顽力、剩磁和磁滞损耗均较小,是制造变压器、电机、和交流磁铁的主要材料。而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较宽,矫顽力大,剩磁强,可用来制造永磁体。 图2 同一铁磁材料的 一簇磁滞回线 图1 铁磁质起始磁化 曲线和磁滞回线 图 3 铁磁材料μ与H并系曲

真空电容率与磁导率的改变

真空电容率与磁导率的改变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推论出光波是电磁波。根据麦克斯韦方程,我们推出 【1】。所以我们得出真空中光速不变的结论。后来我们把这个理解为光速绝对不变,即光速不变原理。磁导率与电容率一般是不变的,那么真空磁导率与电容率真的不变吗?【5】 一,电磁波的能量大小由坡印廷矢量决定,即S=E×H,其中s为坡印廷矢量,E为电场强度,H为磁场强度。E、H、S彼此垂直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即由S代表单位时间流过与之垂直的单位面积的电磁能,单位是W/m²。 【2】 二,1905年,年轻的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说。他认为,电磁辐射在本质上就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无论是在原子发射和吸收它们的时候,还是在传播过程中都是这样。其能量为普朗克常量和电磁辐射频率的乘积,E=hv。【3】 一中S=E×H表示的是单位时间流过垂直面的单位面积的电磁能;二中E=hv表示的是一份电磁波的能量,或者说是一定时间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那么二中E=hv与S=E×H有什么关系?如果S=E=hv,表示什么意思?其中E与H分别表示一段电磁波的平均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当S=E,得E×H= hv= 1/μE ?B。由此我们得出,如果电磁波的频率发生变化,那么电磁波的平均电场强度与平均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电磁波频率变大,那么电磁波的平均电场强度与平均磁感应强度变大;反之,电磁波频率变小,那么电磁波的平均电场强度与平均磁感应强度变小。 如果光源运动或观察者运动,那么对光有什么影响?运动可以使观察者的接受频率发生变化。根据上得,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可以使电磁波的平均电场强度与平均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即,使光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使光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 那么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使光的电场强度发生变化,根据D=εE,得出E =D/ε.光源不变,可认为D不变,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电场强度发生变化是因为电容率发生变化。 而电容率一般是不变的,所以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相当于使介质或真空的电容率发生变化。同理,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使光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根据B=μH,光源不变,可认为H不变,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是因为磁导率发生变化。而磁导率一般是不变的,所以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相当于使介质或真空的磁导率发生变化。 所以得出结论,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相当于使介质或真空的磁导率与电容率发生变化。就是说如果根据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那么对于观察者来说,根据,得出光 速发生变化。在真空中,如果观察者与光源发生相对运动,光速就会发生变化。 通常我们得出的真空中光速不变的结论,指的是光源与观察者相静止的情况。 另,在不同的介质中光速可能不同,根据公式E=hv得,光的能量不发生变化;根据B=μ H,D=εE得,E与B发生变化,根据S=1/μ E ?B,得出能量发生变化。所以不同的介质对应不同的h值。h值与介质的电容率有关和介质的磁导率有关。在前面的文章,我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试验讲义铁磁材料按特性分硬磁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讲义 铁磁材料按特性分硬磁和软磁两大类,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反映该材料的重要特性,也是设计选用材料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材料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铁磁物质的动态磁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特性曲线(B m-H m曲线),并作μ—H曲线。 3...测绘样品在给定条件下的磁滞回线,以及相关的H c,B r,B m,和[H B ]等参数。 二: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上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磁导率μ 很高。另一特性是磁滞,即磁场作用停止后,铁磁材料仍保留磁化状态。图一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Β与磁场强 度H H 图一铁磁物质的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图中的原点。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O 。当外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落0a所示;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ab段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当H值增至Hs 时,B 的值达到Bs ,在S点的B s和H s,通常又称本次磁滞回线的B m和H m。曲线oabs段称为起始磁化曲线。 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少至零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一条新的曲线sr下降,比较线段os和sr,我们看到:H减小,B也相应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个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就是当H=0时,B不为0,而保留剩磁B r。 当磁场反向从o逐渐变为-H c时,磁感应强度B=O,这就说明要想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c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c称为退磁曲线。 图一还表明,当外磁场按H s →0→-H c→-H s→0 → H c→ H s次序变化时,相应的磁感应强度则按闭合曲线srcs’r’c’s变化时,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由于磁畴的存在,此过程要消耗能量,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出。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当初始态为H=B=O的铁磁材料,在峰值磁场强度H由弱到强的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化,可以得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组磁滞回线,如图二所示。

实验十二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十二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质的动态磁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r -H 曲线。 3.测定样品的H D 、B r 、B m 和[H ·B]max 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二、实验原理 1.铁磁物质及其磁滞曲线 根据介质在磁场中的表现,一般将磁介质分为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 设想在真空中(没有磁介质时)有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B 0,其大小是B 0,将磁介质放入这个磁场中,若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B 0小一点,那末这个介质是抗磁质;若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B 0大一点,那末这个介质是抗磁质;若磁介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B 0大得多,甚至数百数万倍的增长,那末这个介质是铁磁质。实验表现是铁磁质移近磁极时被吸住,顺磁质稍微有被磁极吸引,而抗磁质反而被磁极稍微推开。 下表是一些材料的相对磁导率,根据相对磁导率很容易区分顺磁质、抗磁质和铁磁质。

铁磁质材料包含铁、钴、镍、某些稀有金属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它们的许多氧化物的混合物(铁氧体)等。铁磁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我们一般情况提到磁介质均指铁磁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消失后,介质仍保留磁性,即有剩磁。图1为铁磁质的磁感应强度B 与磁化场强度H 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1 铁磁质的B -H 关系曲线 图2 铁磁质的μ-H 关系曲 S S

线 图1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0,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所示,继之B 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 S时,B到达饱和值B S,O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注意:这里说的饱和值B S,并不是说B的最大值。其实在达到B S后磁感应强度B仍然在随磁化场强度H变化,这时的B-H关系几乎是线性的。定义M=B/μ0-H为磁化强度,则在B到达饱和值B S后,磁化强度M是几乎不变的,达到饱和磁化强度M S。饱和磁化强度M S以及如图2所示的起始磁导率μI、最大磁导率μM是研究软磁材料的三个重要参量。)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Q下降,比较线段OS和SQ可知,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0时,B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O逐渐变至-H C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C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QC称为退磁曲线。当磁场按H S→O→H C→-H S→O→H C→H S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SQCS'Q'C'S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 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理论和实践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目的】 1. 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 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H曲线。 3. 测定样品的H D、B r、B S和(H m·B m)等参数。 4. 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 【实验仪器】 DH4516型磁滞回线实验仪,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实验原理】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即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质仍保留磁化状态,图1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化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B=H=O,当磁场H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随之缓慢上升,如线段oa所示,继之B随H迅速增长,如ab所示,其后B的增长又趋缓慢,并当H增至H S时,B到达饱和值B S,oabs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图1表明,当磁场从H S逐渐减小至零,磁感应强度B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点,而是沿另一条新的曲线SR下降,比较线段OS和SR可知,H减小B相应也减小,但B的变化滞后于H的变化,这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是当H=O时,B不为零,而保留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O逐渐变至-H D时,磁感应强度B消失,说明要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 D称为矫顽力,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D称为退磁曲线。 图1还表明,当磁场按H S→O→H D→-H S→O→H D′→H S次序变化,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中的铁S R' D SRD'S 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过程中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放,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11.3 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测量

实验11.3 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测量 一、引言 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号特征,使其不易被微波、红外、可见光、声波等各种探测设备发现、跟踪、定位的综合技术。其中,微波隐身(或称雷达波隐身)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现在已发展成集形状隐身、材料隐身等一体的高度复杂的技术,并已应用到导弹、飞机、舰船、装甲车辆、重要军事设施等许多武器装备上。 雷达隐身技术中,最简单的一种是涂覆型隐身技术。它是将吸波材料直接以一定的厚度涂覆在外壳以降低对微波的反射,减小雷达探测截面,提高隐身能力。而材料的微波介电常数和导弹磁率与吸波性能有关,本实验用开关短路法对其进行测量。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微波开路和短路的含意和实现方法。 2. 掌握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微波测试系统元部件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 对于涂覆在金属平板(假定其为理想导体,下同)表面的单层吸波材料,空气与涂层界面处的输入阻抗为 ()d Z Z γεμγ γ th 0 = 其中Ω== 3770 0εμZ 是自由空间波阻抗,γ是电磁波在涂层中的传播常数,d 是吸收波涂层厚度,μγ,εγ分别为涂层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 当电磁波由空气向涂层垂直入射时,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为: Z Z Z Z Γ+-= 以分贝(dB )表示的功率反射率为: R =20lg|Γ|

对多层涂覆,电磁波垂直入射到第n 层时,其输入阻抗为: ()() n n n n n n n n n n d Z d Z Z γηγηηth th 11--++= 其中,()()n n n n n εεμμη''-'''-'= j j 是第n 层的特征阻抗, ()()n n n n n c εεμμω γ''-'''-'=j j j 是第n 层的传播常数,d n 为第n 层的厚度,Z n -1为第n -1层入射面的输入阻抗。 理想导体平面的输入阻抗为0,最外层的输入阻抗可以通过迭代法得出,从而由前述公式得到反射率。 图1 一种基于测量线的波导测量装置 图2 传输线模型 由此可见,无论是单层涂覆还是多层涂覆,测出各层材料的复介电常数εr 和复磁导率μr ,及其余频率的关系是设计隐身涂层的关键。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实验26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铁磁性材料分为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软磁材料的矫顽力小于100A/m ,常用于电机、电力变压器的铁芯和电子仪器中各种频率小型变压器的铁芯。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和退磁过程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是非线性变化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是反映软磁材料磁性的重要特性曲线。矫顽力、饱和磁感应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初始磁导率、最大磁导率、磁滞损耗等参数均可以从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上获得,这些参数是磁性材料研制、生产和应用的总要依据。采用直流励磁电流产生磁化场对材料样品反复磁化测出的磁滞回线称为静态磁滞回线;采用交变励磁电流产生磁化场对材料样品反复磁化测出的磁滞回线称为动态磁滞回线。本实验利用交变励磁电流产生磁场对不同性能的铁磁材料进行磁化,测绘基本磁化曲线和动态磁滞回线。 【实验目的】 ①了解用示波器显示和观察动态磁滞回线的原理和方法。 ②掌握测绘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铁磁材料磁化规律的理解。 ③学会根据磁滞回线确定矫顽力 、剩余磁感应强度 、饱和磁感应强度 、磁滞损耗等磁化参数。 【实验仪器与用具】 FB310型动态磁滞回线实验仪,双踪示波器,导线。 【实验原理】 1.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及磁滞回线 研究磁性材料的磁化规律时,一般是通过测量磁化场的磁场强度H 与磁感应强度B 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铁磁性材料磁化时,它的磁感应强度B 要随磁场强度H 变化而变化。但是B 与H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特点如下: (1)当磁性材料从未磁化状态(H =0且B =0)开始磁化时,B 随H 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由此画出的H B 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图3.26.1(O-a )段曲线。起始磁化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曲线平缓,第二阶段曲线较陡,第三阶段曲线又趋于平缓。最后当H 增大到一定值m H 后,B 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不再增加,这时磁化达到饱和状态,称为磁饱和。达到磁饱和时的m H 和s B 分别称为饱和磁场强度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对应图3.26.1中的a 点。

折射率与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

折射率与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 1 可见光和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可见光入射金属时,其能是可被金属表层吸收,而激发自由电子,使之具有较高的能态。当电子由高能态回到较低能态时,发射光子。金属是不透光的,故吸收现象只发生在金属的厚约 100nm 的表层内,也即金属片在 100nm 以下时,才是“ 透明” 的。只有短波长的X -射线和γ -射线等能穿过一定厚度的金属。所以,金属和可见光间的作用主要是反射,从而产生金属的光泽。 2 可见光和非金属间的作用 1) 折射 当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透光材料时,发生弯折的现象就是折射 ( Refraction ),折射指数n 的定义是: 光从真空进入较致密的材料时,其速度降低。光在真空和材料中的速度之比即为材料的折射率。 如果光从材料 1 ,通过界面进入材料 2 时,与界面法向所形成的入射角、折射角与材料的折射率、有下述关系:

介质的折射率是永远大于 1 的正数。如空气的 n= ,固体氧化物 n= ~,硅酸盐玻璃 n= ~。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介质,其折射率不同。 影响 n 值的因素有下列四方面: a) 构成材料元素的离子半径 根据 Maxwell 电磁波理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应为: μ 为介质的导磁率, c 为真空中的光速,ε 为介质的介电常数,由此可得: 在无机材料这样的电介质中,μ = 1 ,故有 说明介质的折射率随其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介电常数则与介质极化有关。由于电磁辐射和原子的电子体系的相互作用,光波被减速了。

当离子半径增大时,其介电常数也增大,因而 n 也随之增大。因此,可以用大离子得到高折射率的材料,如 PbS 的 n= ,用小离子得到低折射率的材料,如 SiCl 4 的 n= 。 b) 材料的结构、晶型和非晶态 折射率还和离子的排列密切相关,各向同性的材料,如非晶态(无定型体)和立方晶体时,只有一个折射率 (n 0 ) 。而光进入非均质介质时,一般都要分为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速度不等的两个波,它们分别有两条折射光线,构成所谓的双折射。这两条折射光线,平行于入射面的光线的折射率,称为常光折射率 (n 0 ) ,不论入射光的入射角如何变化,它始终为一常数,服从折射定律。另一条垂直于入射面的光线所构成的折射率,随入射光的方向而变化,称为非常光折射率 (n e ) ,它不遵守折射定律。当光沿晶体光轴方向入射时,只有 n 0 存在,与光轴方向垂直入射时, n e 达最大值,此值为材料的特性。 规律:沿着晶体密堆积程度较大的方向 n e 较大。 c) 材料所受的内应力 有内应力的透明材料,垂直于受拉主应力方向的 n 大,平行于受拉主应力方向的 n 小(提问:为什么)。 规律:材料中粒子越致密,折射率越大。 d) 同质异构体

实验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电源网讯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用途广泛的材料。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属铁磁物质。铁磁材料的性能需通过相关曲线及有关参数进行了解,以便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地选取铁磁材料。本实验主要学习铁磁材料有关曲线的描绘方法及材料参数的测量方法。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2、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作μ—H曲线。 3、测定样品的Hc、Br、Hm、Bm和(H?B)等参数。 4、测绘样品的磁滞回线,估算磁损耗。 二、实验原理

铁磁材料在外磁化场作用下可被强烈磁化,故磁导率μ很高。另一特征是磁滞,就是磁化场作用停止后,铁磁物质仍保留磁化状态。用图形表示铁磁物质磁滞现象的曲线称为磁滞回线,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得,如图3.3-1所示。 图3.3-1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图 当磁化场H逐渐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将沿OM增加,M点对应坐标为(Hm、Bm),即当H增大到Hm时、B达到饱和值Bm。OM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果将磁化场H减小,B并不沿原来的曲线原路返回,而是沿MR曲线下降,即使磁化场H减小到零时,B仍保留一定的数值Br,OR表示磁化场为零时的磁感应强度,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Br)。 当反向磁化场达到某一数值时,磁感应强度才降到零。强制磁感应强度B降为零的外加磁化场的大小Hc,称为矫顽力。当反向继续增加磁化场,反向磁感应强度很快达到饱和 (-Hm、-Bm)点,再逐渐减小反向磁化场时,磁感应强度又逐渐

增大。图3.3-1还表明,当磁化场按Hm→O→Hc→-Hm→O→ →Hm次序变化时,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沿闭合曲线MRC M 变化,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由于铁磁物质处在周期性交变磁场中,铁磁物质周期性地被磁化,相应的磁滞回线称为交流磁滞回线,它最能反映在交变磁场作用下样品内部的磁状态变化过程,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在铁磁物质通过一磁化循环中所消耗的能量,叫做磁滞损耗,在交流电器中应尽量减小磁滞损耗。 从铁磁物质的性质和使用方面来说,它主要按矫顽力的大小分为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两大类。软磁材料矫顽力小,磁滞回线狭长,它所包围的“面积”小,在交变磁场中磁滞损耗小,因此适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各种电感元件、变压器、镇流器中的铁芯等。硬磁材料的特点是矫顽力大,剩磁Br也大,这种材料的磁滞回线“肥胖”,磁滞特性非常显著,制成永久磁铁用于各种电表、扬声器中等,软磁与硬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如图3.3-2所示。 应该说明,当初始状态为H=B=0的铁磁材料,在交变磁场强度由弱到强依

电容率与磁导率

介质光速和介质折射率、 磁导率、电容率(介电常数)的关系 https://www.doczj.com/doc/8d2800341.html,/zhoujiajun198204@126/ 摘要:介质里的光速和该介质的折射率、磁导率、电容率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却不适用到所有的介质。确切来说,介质里的光速和该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有久恒的关系,适用于任何介质。介质光速和该介质磁导率、电容率(介电常数)的关系,不适用于所用介质,在某些介质中适用或许是一种偶然,又或许介质的折射率、磁导率、电容率还有一些我们尚未知道的关系。 关键词:真空光速;介质光速;介质绝对折射率;入射角;折射角;光速传播计算公式;磁导率;电容率;相对磁导率;相对电容率。 介质绝对折射率n,是说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亦为真空光速c0和介质光速c x之比: n== 由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电磁波计算公式c=,可知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只与该介质的磁导率μ、电容率ε有关。 任何一种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相对电容率εr为: μr= εr= μr:相对磁导率,εr:相对电容率,μx: 介质磁导率,εr:介质电容率,μ0:真空磁导率,ε0:真空电容率。因此,就可推导出介质里光线传播计算公式,为: c x= 根据介质绝对折射率的定义,可得: n=== 由此可见,介质的绝对折射率和该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相对电容率εr有关。用此关系式对介质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用空气检验

空气为顺磁性介质,其相对磁导率μr=1.0000004,相对电容率εr=1.000585,代入计算得 n空气===1.000293≈1.0003 和实际很相符。 2、用水检验 水为抗磁性介质,其相对磁导率μr=0.999991,相对电容率εr=81.5,代入计算得 n水===9.0277≠1.33 和实际相差很大。 从这两个例子可看出,光速和磁导率、电容率的关系适用于非磁性介质和顺磁性介质,对于抗磁性介质却不适用,差别很大。对于铁磁性介质来说,会是什么结果呢,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参考资料,没法判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计算公式,是一个通式,能适用于任何介质。为何用相对磁导率、相对电容率对此进行计算时,却得不出相等的结果呢,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和该介质的磁导率、电容率是否还有我们尚未得知的关系,介质的非导电性、导电性、非磁性、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等性质对该介质的光线传播又有怎样的影响,这就有待人们去证实了。 参考文献: 1、《折射率》百度百科 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重庆邮电大学>网站 3、《磁场中的磁介质》 <西北工业大学>网站 4、《附录B 常用物理数据》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站 磁导率 磁导率 magnetic permeability 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常用符号μ表示,μ为介质的磁导率,或称绝对磁导率[1]。 μ等于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即通常使用的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 ,其定义为磁导率μ与真空磁导率μ0之比,即 μ=B/H 相对磁导率μ与磁化率χ的关系是 磁导率μ,相对磁导率μr和磁化率xm都是描述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 对于顺磁质μr>1;对于抗磁质μr<1,但两者的μr都与1相差无几。在铁磁质中,B与H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磁滞回线,μr不是常量,与H有关,其数值远大于1。 例如,如果空气(非磁性材料)的磁导率是1,则铁氧体的磁导率为10,000,即当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实验26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量 铁磁性材料分为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软磁材料的矫顽力小于100A/m,常用于电机、 电力变压器的铁芯和电子仪器中各种频率小型变压器的铁芯。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和退磁过 程中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是非线性变化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是反映软磁材料磁性 的重要特性曲线。矫顽力、饱和磁感应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初始磁导率、最大磁导率、磁滞损耗等参数均可以从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上获得,这些参数是磁性材料研制、生产 和应用的总要依据。采用直流励磁电流产生磁化场对材料样品反复磁化测出的磁滞回线称为静态磁滞回线;采用交变励磁电流产生磁化场对材料样品反复磁化测出的磁滞回线称为动态磁滞回线。本实验利用交变励磁电流产生磁场对不同性能的铁磁材料进行磁化,测绘基本磁 化曲线和动态磁滞回线。 【实验目的】 ①了解用示波器显示和观察动态磁滞回线的原理和方法。 ②掌握测绘铁磁材料动态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铁磁材料磁化 规律的理解。 ③学会根据磁滞回线确定矫顽力、剩余磁感应强度、饱和磁感应强度、磁滞损耗等 磁化参数。 【实验仪器与用具】 FB310型动态磁滞回线实验仪,双踪示波器,导线。 【实验原理】 1.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及磁滞回线 研究磁性材料的磁化规律时,一般是通过测量磁化场的磁场强度H与磁感应强度B之 间的关系来进行的。铁磁性材料磁化时,它的磁感应强度B要随磁场强度H变化而变化。 但是B与H之间的函数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主要特点如下: (1)当磁性材料从未磁化状态( H =0且B =0)开始磁化时,B随H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由此画出的B-H曲线称为起始磁化曲线,如图 3.26.1 (O-a)段曲线。起始磁化曲线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曲线平缓,第二阶段曲线较陡,第三阶段曲线又趋于平缓。最后当H增大到一定值H m 后,B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不再增加,这时磁化达到饱和状态,称为磁饱和。达到磁饱和时的H m和B s分别称为饱和磁场强度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对应图 3.26.1中的a点。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诱电率,与频率相关。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电介质经常是绝缘体。其例子包括瓷器(陶器),云母,玻璃,塑料,和各种金属氧化物。有些液体和气体可以作为好的电介质材料。干空气是良好的电介质,并被用在可变电容器以及某些类型的传输线。蒸馏水如果保持没有杂质的话是好的电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约为80。 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绝对介电常数乘积。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电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理想导体内部由于静电屏蔽场强总为零,故其介电常数为无穷。 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倍。 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当电磁波穿过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 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用静电场用如下方式测量:首先在其两块极板之间为空气的时候测试电容器的电容C0。然后,用同样的电容极板间距离但在极板间加入电介质后侧得电容Cx。然后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用下式计算εr=Cx/C0。 真空介电常数:ε0=8.854187817×10-12F/m。ε0和真空磁导率μ0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传播速率c之间的关系为。真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若取S为 单位面积,d为单位距离,则C=ε0,真空电容率的名称即源于此。 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需要强调的是,一种材料的介电常数值与测试的频率密切相关。 介电常数愈小,说明此介质产生的感应电荷削弱原外加电场的能力愈小(有可能此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产生的感应电荷少),即原外加电场减少的愈少,原外加电场与削弱后的原外加电场的比值愈小,此介质的绝缘性愈好,导电性愈弱。 电容率,是在电磁学里,介电质响应外电场的施加而电极化的衡量,称为电容率。在非真空中由于介电质被电极化,在物质内部的总电场会减小;电容率关系到介电质传输(或容许)电场的能力。电容率衡量电场怎样影响介电质,怎样被介电质影响。电容率又称为“绝对电 容率”,或称为“介电常数”。 绝对电容率: 绝对电容率,描述电介质极化性能的物理量。其与电场强度之乘积等于电位移,即εE=D。 电介质的电容率ε与真空电容率ε0之比称为该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εr ,εr=ε/ε0是无量纲的纯数,εr与电极化率χe的关系为εr=1+χ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