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分析离子浓度的分析方法,原理是利用离子选择性与离子浓度

之间的反比关系来测定离子浓度。它是一种密闭系统,离子无法流失,这将影响离子的浓度,但电极传感器不受影响,这样就可以以测量离子选择性与离子浓度变化的比值作为离

子浓度的标准。

仪器包括电极电源,电极反应池,电极,变送器,零件等。电极反应池是一种容纳离

子扩散的容器,它有两个电极,一个总是处于阳极模式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另一个是处于

阴极模式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反应池中,阳极电极会吸收离子,而阴极电极则传递电流

反应产生的离子,变送器将电流转换成离子浓度,从而反映离子浓度的变化。

如果要检测准确的离子浓度,必须首先准备若干溶液,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离子溶液,

然后将它们设置在探针中,并将探针放入电极反应池中,建立电荷平衡。之后,利用变送

器检测每种离子的浓度,并由此得出离子的浓度比值。由于每种离子的离子选择电极有不

同的电位,所以离子浓度比值是与离子浓度正比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离子选择性与离子

浓度比值来实现离子浓度的准确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血液检测和尿检时常用这种方法

来测量血钠、血磷、血糖等离子。此外,离子选择电极法还常用于水质检测,在水源中监

测有害离子,如氰化物和硫化物的浓度,确保水质的活性和安全用途。在食品行业,离子

选择电极法也被广泛应用,常用于测量水果汁中的离子浓度,监测食物的品质及安全控制。

实验4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实验四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水中氟化物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为 1.0mg ·L-1 。测定氟化物的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比色法和容量滴定法,前两种方法应用普遍。本实验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游离态氟离子浓度,当水样中含有化合态(如氟硼酸盐)、络合态的氟化物时,应预先蒸馏分离后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用离子活度计或pH 计、晶体管毫伏计及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化物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分析干扰测定的因素和消除方法。 2. 复习教材第二章中的相关内容;在预习报告中列出被测原电池,简要说明测定方法原理和影响测定的因素。 二.仪器 1. 氟离子选择电极(使用前在去离子水中充分浸泡)。 2. 饱和甘汞电极。 3. 精密pH 计或离子活度计、晶体管毫伏计,精确到 0.1mV。 4. 磁力搅拌器和塑料包裹的搅拌子。 5.100mL、50mL 容量瓶。 6.10.00mL、 5.00mL 移液管或吸液管。 7.100mL 聚乙烯杯。 三.试剂

所用水为去离子水或无氟蒸馏水。 1. 氟化物标准贮备液: 称取 0.2210g基准氟钠(NaF)(预先于105~110℃烘干2h或者于500~650℃ 烘干约40min,冷却),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存在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氟离子100μg。 2. 乙酸钠溶液: 称取15g 乙酸钠(CH 3COONa)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3. 盐酸溶液:2mol ·L-1。 4.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 称取 58.8g二水合柠檬酸钠和85g硝酸钠,加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至5~6,转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 5. 水样① ,② 。 四.测定步骤 1. 仪器准备和操作: 按照所用测量仪器和电极使用说明,首先接好线路,将个开关置于“关”的位置,开启电源开关,预热15min,以后操作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2. 氟化物标准溶液制备: 用氟化钠标准贮备液、吸液管和100mL 容量瓶配制每毫升含氟离子10μg 的标准溶液。 3. 标准曲线绘制:

离子选择电极

三、离子选择电极(Membrane potential and ISE)和膜电位 1. 膜电位及其产生 膜电极(Membrane potential and ISE),具有敏感膜且能产生膜电位的电极。膜电位产生于被分隔两边不同成分的溶液,测量体系为: 参比电极1|溶液1|膜|溶液2|参比电极2 膜电极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离子选择性电极)。 膜电极的关键:选择膜的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构成:特殊组分的玻璃、单晶、混晶、液膜、高分子功能膜及生物膜等。 膜电极组成的半电池,没有电极反应; 相界间没有发生电子交换过程。 表现为离子在相界上的扩散,造成双电层存在,产生界面电位差。该类主指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电位: = 膜内扩散电位和膜与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内外界面的Donnan电位的代数和。 膜电位=扩散电位(膜内) + Donnan电位(膜与溶液之间) (1)扩散电位:液液界面或固体膜内,因不同离子之间或离子相同而浓度不同而发生扩散即扩散电位。其中,液液界面之间产生的扩散电位也叫液接电位。 特点:这类扩散是自由扩散,正负离子可自由通过界面,没有强制性和选择性。 (2)Donnan电位: 选择性渗透膜或离子交换膜,它至少阻止一种离子从一个液相扩散至另一液相或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这样将使两相界面之间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Donnan 电位。 这类扩散具强制性和选择性。 2. 离子选择性电极 ISE 原电极 晶体膜 均相膜如F-,Cl-,Cu2+ 非均相膜如硅橡胶膜 非晶体膜刚性基质如PH,PNa 流动载体带正电荷如NO3-,ClO4-,BF4- 带负电荷如Ca2+, Mg2+ 中性如K+ 敏化电极气敏电极如CO2, NH4+电极 生物电极如酶电极,生物组织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法原理

离子选择电极法原理 一、引言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方法。它是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ISE)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详细介绍ISE法的原理。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成 ISE由三部分组成:电极体、内部参比电极和外部参比电极。其中,电极体是最关键的部分,它由一个半透膜覆盖在玻璃或塑料管上,并在 其表面涂上一层选择性膜。这个膜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待测离子发生 选择性作用,使得只有特定种类的离子能够穿过半透膜进入到电极体 内部。 三、ISE法的原理 当一个具有特定离子选择性膜的ISE放置在含有待测离子的溶液中时,这些待测离子会通过半透膜进入到电极体内部,并与内部参比电极反应,产生一个微小但稳定的电位差。这个微小但稳定的电位差可以用 来计算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

四、Nernst方程 根据Nernst方程,ISE的电势与待测离子的浓度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 E=E0+(RT/zF)ln[a] 其中,E是ISE的电势,E0是参比电极的电势,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z是离子的电荷数,F是法拉第常数,a是待测离子的活度。 五、ISE法的优缺点 ISE法具有以下优点: 1.选择性强:由于膜对特定离子有选择性作用,因此只有特定种类的离子能够进入到电极体内部。 2.灵敏度高:由于反应在半透膜表面上进行,并且只有特定种类的离子能够进入到电极体内部,因此可以检测非常低浓度的离子。 3.操作简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ISE法操作简单、快速、便捷。

但是ISE法也存在以下缺点: 1.响应时间长:由于反应在半透膜表面上进行,并且只有特定种类的离子能够进入到电极体内部,在某些情况下响应时间较长。 2.容易受干扰:由于膜对特定离子有选择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受到其他离子的干扰。 六、总结 ISE法是一种基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半透膜上的选择性膜与待测离子发生选择性作用,并通过Nernst方程计算出待测离子的浓度。ISE法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响应时间长、容易受干扰等缺点。

氟离子的选择电极法

氟离子的选择电极法 1原理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氟化镧单晶膜对氟离子产生选择性的对数响应,氟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在被测试液中,电位差可随溶液中氟离子的活度的变化而改变,点位变化规律符合能斯特方程,即 2.303RT E= E0— --------------------lgcC F F E与lgCF呈线性关系。2.303RT/F为该直线的斜率,在水溶液中,易与氟离子形成络合物的三价铁、三价铝及硅酸根等离子干扰氟离子测定,其他常见离子对氟离子测定无影响。测量溶液的酸度是PH值为5~6,用总离子强度缓冲液消除干扰离子及酸度的影响。 2试剂 (1)3mol/L乙酸钠溶液称取204g乙酸钠(CH3COONa·3H2O)或123g 无水乙酸钠,溶于约300ml水中,待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后,以1mol/L 乙酸调节PH值至7.0,移入5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 (2)0.75mol/L柠檬酸钠溶液称取110g柠檬酸钠(Na3C6O7·2H2O),溶于约300ml水中,加高氯酸14ml,移入5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 (3)总离子强度缓冲液 3mol/L乙酸钠溶液与0.75mol/L柠檬酸钠溶液等量混合,临用时配制。 (4)1mol/L盐酸量取1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20ml。

(5)氟标准储备溶液称取经100℃干燥4h的氟化钠0.2210g溶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置冰箱内保存。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氟。 (6)氟标准溶液临用时准确吸取氟储备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0.0μg氟。 (7)氟标准稀溶液准确吸取氟标准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没毫升相当于10.0μg氟,即配即用。3仪器 (1)电极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测量范围10-1~5×10-7 mol/L,PF-1型或与之相当的电极;甘泵电极为232型或与之相当的电极。(2)磁力搅拌器 (3)酸度计测量范围0.0~-1400mv,PHS-2型与之相当的酸度计或电位计。 (4)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采集具有代表性的饲料样品,至少2kg,以四分法缩分至约250g,磨碎,过0.42mm孔筛,混匀,装入密闭容器,防止试样变质,低温保存备用。 (2)氟标准工作液的制备吸取氟标准稀溶液0.50ml、1.00ml、 2.00ml、5.00ml和10.00ml,再吸取氟标准溶液2.00ml、5.00ml, 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于各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mol/L盐酸 5.00ml,、总离子强度缓冲液25ml,加水至刻度,混匀。上述

第十五章 电位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第十五章电位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15-1 概述 电位分析法(potentiometry):是以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为基础,根据电动势与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能斯特方程)来测定待测物质活度(或浓度)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它是以待测是液作为化学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于其中插入两支电极,一支是电极电位随试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用以指示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指示电极(一般做负极);另一支是在一定温度下电极电位基本不变,不随试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参比电极(常作正极),通过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根据原理不同可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1 直接电位法(direct potentiometry) :是将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电动势与被测离子活度间的函数关系直接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 2 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借助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再由滴定终点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根据反应计量关系对待测物质进行定量的方法。 电位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10-5~10-8mol/L,微量分析)、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不破坏试液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 15-2 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其主要性能参数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电位分析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指示电极。它属于薄膜电极,对溶液中特定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 一电极的基本构造 是由对特定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的薄膜(敏感膜或传感膜)、内参 比溶液、内参比电极、导线和电极杆等部件构成,又称为膜电极。 1 敏感膜:是电极的关键部件。将内侧的内参比溶液和外侧的待测溶液 分开,对电极电位的响应、选择性、稳定性等起着决定作用。 2 内参比电极:一般为Ag-AgCl电极 3 内参比溶液:由用以恒定内参比电极电位的Cl-和能被敏感膜选择性响应的特定离子组成。二膜电位 1 膜电位 m:指横跨敏感膜两侧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产生原理:是溶液中离子与电极敏感膜上的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的结果。当敏感膜两侧分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 2005级化学教育(4)班谢小花 4050715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构造及测定自来水中氟离子的实验条件; 2.掌握离子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氟离子选择电极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离子选择电极.将氟化镧单晶(掺入微量氟化铕(Ⅱ)以增加导电性)封在塑料管的一端,管内装0.1mol.L-1NaF和0.1 mol.L-1NaCl溶液,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电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样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测量电池,即:氟离子选择电极┃试液││SCE 如果忽略液接电位,电池的电动势为: 即电池的电动势与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氟离子选择电极一般在1~10-6 moL.L-1范围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氟离子选择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常见阴离子NO3-、SO42-、PO43-、Ac-、Cl-、Br-、HCO3-等不干扰,主要干扰物质是OH-。产生干扰的原因,很可能由于在膜表面发生如下反应: ①选择性 阴离子: OH- LaF3 + 3OH-= La(OH)3 + 3F- 反应产物F-因电极本身的响应而造成正干扰。在较高酸度时形成HF2-而降低F-离子活度,因此,测定时需控制试液PH在5—6之间。通常用乙酸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 阳离子: Fe3+、Al3+、Sn(Ⅳ) ( 易与F-形成稳定配位离子),可加入柠檬酸钠进行掩蔽。 ②支持电解质------控制试液的离子强度。 ③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控制试液pH和离子强度以及消除干扰。 下图为氟离子选择电极膜: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氟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溶液中氟离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位分析法的操作过程。 3、掌握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微量氟离子的方法。 4、了解总离子强度调节液的意义和作用。 二、实验原理 一般氟测定最方便、灵敏的方法是氟离子选择电极。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由LaF 3单晶片制成,为改善导电性能,晶体中还掺杂了少量0.1%~0.5% 的EuF 2和1%~5%的CaF 2。膜导电由离子半径较小、带电荷较少的晶体离子氟 离子来担任。Eu 2+、Ca 2+代替了晶格点阵中的La 3+,形成了较多空的氟离子点阵,降低了晶体膜的电阻。 将氟离子选择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待测离子可以吸附在膜表面,它与膜上相同离子交换,并通过扩散进入膜相。膜相中存在的晶体缺陷,产生的离子也可以扩散进入溶液相,这样在晶体膜与溶液界面上建立了双电层结构,产生相界电位,氟离子活度的变化符合能斯特方程: --=F a F RT K E lg 303.2 氟离子选择电极对氟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一般阴离子,除OH -外,均不干扰电极对氟离子的响应。氟离子选择电极的适宜pH 范围为5-7。一般氟离子电极的测定范围为10-6~10-1mol /L 。水中氟离子浓度一般为10-5mol /L 。 在测定中为了将活度和浓度联系起来,必须控制离子强度,为此,应该加入惰性电解质(如KNO 3)。一般将含有惰性电解质的溶液称为总离子强度调节液 (total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 ,TISAB)。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来说,它由KNO 3、柠檬酸三钠溶液组成。 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离子浓度有两种基本方法。方法一:标准曲线法。先测定已知离子浓度的标准溶液的电位E ,以电位E 对lgc 作一工作曲线,由测得的未知样品的电位值,在E-lgc 曲线上求出分析物的浓度。方法二:标准加人法。首先测定待分析物的电位E1,然后加人已知浓度的分析物,记录电位E2,通过能斯特方程,由电位E1和E2可以求出待分析物的浓度。本实验测定氟离子采用标准曲线法。 三、仪器与试剂 氟离子选择电极一支;饱和甘汞电极一支;恒温水浴锅一台。100mL 烧杯若干个,50mL 容量瓶若5个,25mL 移液管、10mL 移液管,1mL 和10mL 有分刻度的移液管各一支,100mL 容量瓶一个。 NaF(基准试剂);KNO 3(分析纯);柠檬酸三钠(分析纯);NaOH(分析纯)。 氟标准溶液0.5g/L :称取于120°C 干燥2小时并冷却的NaF 1.106g 溶于去离子水中,而后转移至100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保存在聚乙烯塑料瓶中备用。 氟标准溶液0.2g/L :移取0.5g/L 氟离子标准溶液20mL 稀释到50mL 。实验前随配随用,用完倒掉洗净容量瓶。 依照上述方法依次配制0.01g/L 、0.04g/L 的氟标准溶液。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实验报告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实验报告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实验报告 一、引言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溶液中特定离子浓度的方法。本实验旨在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特殊的电极,其表面覆盖有特定的膜,只允许特定类型的离子通过。当溶液中存在所需要测定的离子时,这些离子会与膜上的载体发生反应,导致电位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这种变化,可以间接推断出溶液中目标离子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清洗所使用的玻璃仪器,并将电极放入含有标准氟溶液中进行预处理。 2. 实验装置搭建:将参比电极和选择电极连接到pH计上,并将pH 计连接到计算机上以记录数据。 3. 标定曲线绘制:根据已知氟溶液的不同浓度,分别进行测试并记录相应的电位值。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标定曲线。 4. 测试样品:取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缓冲溶液,并将选择电极浸入其中。记录电位值。 5. 数据处理:利用标定曲线,根据待测样品的电位值推算出氟离子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氟溶液进行测试,并根据标定曲线得到的电位值,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氟离子的浓度为X mol/L。 五、实验讨论 1.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对结果的影响。 2. 方法优化: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 3. 结果验证:通过与其他方法或已知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结论 本实验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成功测定了待测样品中氟离子的浓度为X mol/L。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可行且准确的方法来测定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 七、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以上是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实验报告的详细内容。通过分层次的优美排版方式,将实验步骤、结果和讨论等内容清晰地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基本原理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基本原理 离子选择电极法(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是一种用于测定溶液中特定离子浓度的分析方法。它基于离子在电极表面与固定化层之间的选择性吸附或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电势的变化。ISE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物医学、水质分析等领域。 ISE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ernst方程,该方程是描述电势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关系的定量关系。Nernst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E = E0 + (RT/zF) ×ln([X]a/[X]b) 其中,E为电势变化,E0为标准电势,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温度,z为离子电荷数,F为法拉第常数,[X]a和[X]b分别为溶液中物质X在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两侧的浓度。 离子选择电极由电极主体、填充溶液和离子感受层构成。电极主体通常是一根细长的玻璃或塑料杆,其内部含有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隔开。填充溶液是一种稳定的电解质溶液,用于维持电极的稳定性和电势。离子感受层是离子选择性膜,通常是一种聚合物基质与化学配合物相结合的薄膜。离子感受层的选择性是根据离子在膜上扩散速率的不同来实现的。 离子选择电极的工作过程分为测量和校准两个步骤。

在测量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会通过离子感受层与膜内的化学配合物发生选择性吸附或离子交换反应。这些反应导致了界面处电荷分布的变化,进而引起电势的变化。该电势变化可用于计算出溶液中目标离子的浓度。此时,测量电极的电势与参比电极的电势之间的差值与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关系。 在校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标准溶液的测量,建立起电势与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校准的目的是确定标准曲线或方程,以便后续测量中根据电势值计算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是通过离子感受层的设计和配合物选择来实现的。离子感受层中的化学配合物能与目标离子发生特异的配位反应或吸附作用。这种特异性使得离子选择电极对其他离子的干扰很小或可以忽略。 离子选择电极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快速测量、实时监测和高选择性。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或稀释操作,避免了传统分析方法中常见的问题,如试剂消耗、污染和分析时间长等。离子选择电极还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可以同时测量多种离子,并对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干扰能力较强。 然而,离子选择电极也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离子选择电极对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其次,离子选择电极对温度变化敏感,需要根据测量条件进行温度校正。此外,离子选择电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受到化学干扰,比如测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氯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氯离子 实验目的: ⑴了解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造及测定自来水中氟离子的实验条件; ⑵掌握离子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将氟化镧单晶(掺微量氟化铕)封在塑料管的一端,管内装0.1mol/LNaF和0.1mol/L NaCl溶液,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电极。 测量水样中的氟离子浓度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构成如下电池: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试液‖SCE 在忽略液接电位的情况下,电池的电动势可表示为如下:E = b - 0.0592log a(F-) . 由于水样中常含有干扰物质氢氧根离子,可发生以下反应:LaF3+3OH- =La(OH)3+3F-对测定产生正干扰,在较高酸度时形成HF2-而降低F-离子活度,故需用乙酸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常见阳离子如Fe3+,Al3+,Sn(Ⅳ)可与F-形成配合物而产生干扰,故采用柠檬酸钠进行掩蔽;在测量水样中的氟离子活度时必须加入大量电解质控制试液的离子强度;在本实验中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除去干扰因素。

仪器与试剂: 离子计,氟离子选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电磁搅拌器,100mL容量瓶5个,100mL塑料烧杯5个,10mL移液管2个; 0.1000mol/L F-标准溶液,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实验步骤: ⑴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准备: 在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前,将其浸泡在含有10-4 mol/L F-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再将其浸入去离子水中,在离子计上测量其电位值,然后更换去离子水,观测其电位变化,直至其电位稳定不变化位置。 ⑵线性范围及能斯特斜率的测量: 在5只100mL容量瓶中,用10mL移液管移取0.1000mol/L F-标准溶液于第一只容量瓶中,加入TISAB 10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1.00×10-2mol/L F-溶液;在第二只容量瓶中加入1.00×10-2mol/L F-溶液10mL 和TISAB 10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1.00×10-3mol/L F-溶液;按照上述方法依次配制1.00×10-6到1.00×10-4mol/LF-标准溶液。 将浓度为1.00×10-6到1.00×10-2mol/L F-标准溶液分别倒入5只塑料烧杯中,从浓度为1.00×10-6mol/L F-标准溶液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离子 一、实验目的 1、认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及测定自来水中氟离子的实验条件。 2、掌握离子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氟化物在自然界中宽泛存在,也是人体正常的组织之一。人在平时生活中过 多或过少的摄取氟离子都会对人体有害。 1976 年全国颁发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拟订饮用水中的氟含量不得超出 1mg·L-1。水中权衡氟的测定可采纳蒸馏 比色法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前者费时,后者简易迅速。 将氟化镧单晶(掺入微量氟化铕(ⅱ)以增添导电性)封在塑料管的一端, 管内装有 0.1mol ·L-1 NaF和 0.1mol ·L-1 NaCl 溶液,以 Ag-AgCl 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样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作 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构成的丈量电池为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试液‖SCE 假如忽视液接电位,电池的电动势为: - F 即电池的电动势与试液中的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在 1–10-6 0.1mol · L-1范围内切合能斯特响应。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拥有较好的选择性。常有的阴离子 NO -3、SO24-、PO34-、Ac-、Cl -、 Br -、 I -、HCO3-等不扰乱,主要的扰乱物是 OH -。产扰乱的原由,很可能 是因为在膜的表面发生以下反响: LaF33OH -La(OH) 33F- 反响产生的氟离子因电极自己的响应而造成扰乱。在较高酸度时因为形成 而降低了离子活度,所以,测准时须控制试液的pH在 5~6 之间。往常用乙酸 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常有的阳离子除易于氟离子形成稳固配位离子的 Fe3、 Al 3、Sn(ⅳ)扰乱外其余不扰乱。这几种离子的扰乱能够加入柠檬酸 钠进行遮蔽。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溶液中氟离子的活度,所以,一定加入大 批的电解质如 NaCl 控制试液的离子强度。

电解质 离子选择电极法

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它们在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并能够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研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和性质。 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的原理是利用电极-电解质界面上的电位差和电流来实现对离子的选择性分析。在该方法中,通常选用特定材料制备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而参比电极则选用能够与工作电极反应的电解质溶液。通过控制电位和电流,可以实现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分析。 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主要分为直接电位法和交替电位法两种。 直接电位法是利用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测量离子的浓度。工作电极表面通常涂有选择性膜,该膜能够与目标离子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使工作电极表面的电位发生变化。测量时,通过在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势,测量电位的变化,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来确定离子的浓度。 交替电位法是在两个工作电极之间交替施加电位,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离子的浓度。工作电极表面的选择性膜可以使特定的离子在电位切换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导致电流的变化。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再根据标准曲线来确定离子的浓度。

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以下优点: 1. 高选择性:通过选择性膜的使用,可以实现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分析,避免了其他离子的干扰。 2. 高灵敏度: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可以测量低至微摩尔甚至纳摩尔级别的离子浓度。 3. 实时性: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可以实时监测离子的浓度变化,可以用于动态分析。 4. 简便易行:相比其他分析方法,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操作简便、仪器简单、快速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分析。 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水质监测中,可以利用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来测量重金属离子、草甘膦等对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离子物质。在生物医学领域,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以及监测药物的释放和代谢过程。此外,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农药等离子物质。 电解质离子选择电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实时性和简便易行等优点。它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电解

钾测定-火焰分光光度法或离子选择电极法

钾测定-火焰分光光度法或离子选择电极法钾测定-火焰分光光度法或离子选择电极法 钾是细胞内和体液中最丰富的电解质之一,对机体的神经、肌肉和心 脏功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钾测定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 有重要意义。钾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火焰分光光 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火焰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钾的光谱吸收来确定其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钾离子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现象。一般情况下,使 用钾离子与硫酸铜溶液制备标准曲线。该溶液通过火焰分光光度计分 析仪,将钾元素激发至高能级状态,然后离子在退激发的过程中,发 射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检测并测量这些发射的特定波长,就可以确 定样品中钾的浓度。 火焰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经济实用。能快速测量大量样品,且结果比较准确。但是,火焰分光光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该方法对样品的基质干扰比较敏感,有时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此外,在样品中存在其他金属离子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干扰,影响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钾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电极 与钾离子之间的特异性选择性反应。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利用钾离 子选择性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当钾离子在溶液中浓度发生变化

时,钾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势也会随之变化,通过测量电势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钾的浓度。 离子选择电极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样品基质对测量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但是,离子选择电极法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该方法对于高浓度样品的测定结果较为困难,测量精度可能会受到其他离子的干扰影响。 总的来说,火焰分光光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两种常见的钾测定方法。它们各有优点和限制,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钾测定方法会越来越准确、高效,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构造及测定自来水中氟离子的实验条件; 2.掌握离子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氟离子选择电极使目前最成熟的一种离子选择电极。将氟化镧单晶封在塑料管的一端,管内装0.1mol/L NaF和0.1mol/L NaCl溶液,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电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样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组成的测量电池为: 氟离子选择电极︱试液‖SCE 如果忽略液接电位,电池的电动势为: 即电池的电动势与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氟离子选择电极一般在1~10-6 moL.L-1范围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1.氟离子选择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阴离子: : OH- LaF 3 + 3OH-= La(OH) 3 + 3F- 阳离子: Fe3+、Al3+、Sn(Ⅳ) ( 易与F-形成稳定配位离子) 2.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的是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因此,必须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 如NaCl控制试液的离子强度。 3.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控制试液pH和离子强度以及消除干扰。通常用乙酸缓 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用柠檬酸钠进行掩蔽。 三、仪器与试剂

离子计或pH计;氟离子选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电磁搅拌器;容量瓶(100 mL 7只);烧杯(100 mL 6个);10 mL移液管(2个);F-标准溶液 (0.1000 mol/L);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四、实验步骤 1.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准备: 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前,应在含10-4moL.L-1F-或更低浓度的F-溶液中浸泡(活化)约30 min。 2.线性范围及能斯特斜率的测量:在5只100mL容量瓶中,用10mL移液管移取0.100mol/L F-标准溶液于第一只100mL容量瓶中,加入TISAB 10mL,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1.00×10-2 mol/L F-溶液;在第二只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10-2 mol/L F-溶液10.00mL和TISAB 10mL,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1.00×10-3 mol/L F-标准溶液。按上述方法依次配制1.00×10-6 ~1.00×10-4 mol/L F-标准溶液。 将适量F-标准溶液分别倒入5只塑料瓶烧杯中,放入磁性搅拌子,插入氟离子选择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连接好酸度计,开启电磁搅拌器,由稀至浓分别进行测量,在仪器指针不再移动或数字显示在±1mv内,读取电位值。再分别测定其他F-浓度溶液的电位值。 3.自来水中氟含量的测定: ①试液的制备:试样用自来水可在实验室直接取样。 ②标准曲线法:准确吸取自来水样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TISAB 10mL,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邀约。全部倒入一烘干的烧杯中,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定电位值,记下数据。平行测定三次。 ③标准加入法: 再实验②测量后,加入1.00mL 1.00×10-3 mol/L F-溶液后,再测定其电位值。 五、数据处理 1.绘制标准曲线确定该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线性范围及实际能斯特响应斜率。

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知识

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知识 一、基本概念 指示电极:指示电极是组成电位式分析仪器的基本部件,大部分指示电极是离子选择性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是指具有将溶液中某种特定离子的活度转变为一定电位功能的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电化学分析手段。 敏感膜: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有一个被称为离子选择性膜的敏感元件,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膜的种类及其制备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敏感膜都有渗透性,也就是说被测溶液中的特定离子可以进入膜内,并在膜内移动,从而可以传递电荷,在溶液和膜之间形成一定的电位。而膜的渗透性是具有选择性的,非特定离子不能在其中进行渗透,这就是离子选择性电极对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的根本道理。 二、膜电位 图2-1所示为测量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电位的示意图。两只参比电极是完全相同的参比电极;膜两侧的溶液中含有该膜能响应的离子,且离子活 度分别为a 1、a 2;膜两侧的表面与相接触的溶液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分别为E 1、E 2,通常称为敏感膜相界面电位。在一定测量范围内,相界面电位与离子 活度关系符合能斯特方程:在一定测量范围内,相界面电位与溶液的离子活度符 E a 1 a 2 参比电极 参比电极 敏感膜 E 2 E 1 图2-1 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电位示意图

合nernst 方程: 所谓离子选择性敏感膜的膜电位是指膜两侧相界面电位之代数和,即膜电位E 可表示为: (2-3) 更详细研究E 还包含了E D 和膜不对称电位E 不对称。E D 是因膜内离子扩散引 起的,对制成的膜是一个定值。E 不对称 与膜表面的均匀程度、膜的组成、厚度等 因素有关,一般由膜两边结构上的差异引起的,其值约为几毫伏。所以,膜电位就可表示为: (2-4) 当a 1为固定值时,则有: (2-5) 式中: 上式成立条件:被测溶液不存在干扰离子,或小到可以忽略,或被测溶液存在干扰离子,但可采取措施屏蔽。 若被测溶液存在干扰离子,且不能忽略时,膜电位可表示为: (2-6) a A :主要离子活度; Z A :主要离子的价数; a B :干扰离子活度; Z B :干扰离子的价数; k AB :离子A 对离子B 的电位选择性系数。 k AB 表示干扰离子B 对主要离子A 的膜电位的影响程度。在a A 、a B 一定时, k AB 越大,干扰越大,总的影响还要看k AB 和a B Za/Zb 的乘积。 101ln RT E E a nF =+ 202ln RT E E a nF =+ 2121 ln ln RT RT E E E a a nF nF =-= -21ln ln D RT RT E E E a a n F nF =++-不对称02 ln RT E E a nF =+01ln D RT E E E a n F =+-不对称/0 2.303lg()A B z z A AB B A RT E E a k a z F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