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土壤质量状况评价

中国城市土壤质量状况评价

中国城市土壤质量状况评价
中国城市土壤质量状况评价

中国城市土壤质量状况评价

摘要:城市土壤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壤开始出现了侵蚀、酸化、硬化、重金属污染以及植物退化等多方面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发展。土壤质量是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的综合,对于目前出现的城市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是进行土壤质量修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土壤肥力两方面对中国东、中、西部的部分重要城市进行了土壤质量状况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有关城市土壤研究的发展重点。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引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城市土壤作为土壤圈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污染物的源和汇,直接关系到曾是环境质量和居民的身体健康[1]。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动,城市土壤质量日益恶化,造成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工业“三废”、生活垃圾、交通运输、降雨、降尘等。国际土壤学会在1998年正式成立了“城市、工业、矿山和交通地土壤”工作组;2000年在德国Essen召开了第一届“城市、工业、矿山和交通地土壤”国际会议[2]。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城市土壤污染正在兴起和深化。

土壤质量是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的综合,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是进行土壤质量修复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对于土壤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有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和土壤肥力两方面[3]。

1、我国城市土壤质量现状

1.1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反映城市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电位值、磁化率、粒度与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例如,PH值除直接影响重金属含量在土壤中的活性以及重金属在土壤剖面的纵向移动能力之外,还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

影响城市土壤污染程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不同的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污染累计时间的长短和距离污染源的远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重金属污染状况[4]。

王莹等[5]收集了国内43个大中城市的3688个城区土壤重金属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评价分析、聚类分析等,初步确定了我国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壤As、Cd、Cr、Cu、Hg、Ni、Pb、Zn的平均赋存量分别为13.39、0.68、63.04、38.17、0.31、26.18、47.34、137.72mg/kg。Nemerrow

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太原、南京、开封,主要污染重金属是Hg、Cd、Pb。43个城市中,上海、武汉、淄博、昆明、抚顺、昌吉、郑州、贵阳、成都、攀枝花、天津、珠海、大庆、北京、南京、广州、香港、长春、太原等19个城市属于Cd强度污染;徐州、长沙、开封、重庆、乌鲁木齐、沈阳、西安、杭州、南京、兰州、洛阳等11个城市属于Hg-Cd 强度污染、Pb中度污染;其余13个城市属一般轻度污染。长江以南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比长江以北城市严重,中小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低于特大城市。

1.2城市土壤微有机物

环境中存在的对生态、人体有危害的有机污染物一般都处于纳米级尺度,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持久性按降解有毒污染物(PTS)。这些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挥发、淋溶、扩散等方式在城市土壤中迁移或进入大气、水体中,对大气、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命造成极大危害。在工业发达国家,人为燃料燃烧是城市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来源。因此,近100~150年来,土壤PAHs的浓度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城市地区。城市土壤微有机物污染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6]。

对天津市区和郊区土壤中的10种PAHs研究发现,市区是土壤PAHs含量超标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二环萘(Nap)的超标程度最严重,强致癌物质苯并(a)芘(Bap)的超标的情况也不容乐观[7]。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浓度空间自相关性的方向和范围大小。

郑一等[8]对天津包括市区的表层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含量和土壤理化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并探讨了环境因素与土壤PAHs含量空间结构特征间的关系。PAHs各组分浓度存在中等或强变异性,表明影响土壤PAHs含量的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市土壤有机碳(TOC)含量与各组分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而pH值和粘粒含量与其各组分浓度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TOC含量可能是影响土壤多环芳烃浓度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气候带城市土壤中的PAHs和PCBs的含量不同:地处热带的城市土壤比温带的城市土壤低。这可能是由于热带气候促进其生物降解、挥发损失和光氧化作用以及强烈淋溶进入地下水等原因所致。

1.3城市土壤生源要素(N、P)污染

长期以来,关于生源要素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田土壤。近年来,城市土壤生源要素污染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陈立新对哈尔滨城市土壤污染研究发现,与非城区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土壤的全氮、水解氮含量降低;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偏高,磷在城市土壤中的富集现象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城市人为活动和大量含磷废水以及垃圾的混入,使得城市土壤中全磷和有效态磷的含量明显高于森林土壤和农田土壤[9]。

杭州城市土壤表土总磷含量在563~3 522 mg/kg之间,总磷的平均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商业区、风景区、文教居民区、工业区。其中商业区总磷平均约为工业区的3倍,文教居民区的2.5倍,风景区的2倍;郊区农业土壤总磷含量的平均值略低于城市土壤[10]。

城市土壤生源要素的吸附-解吸特性影响到土壤对外源氮磷等的吸持能力和土壤吸持氮磷等的释放。它们均与土壤溶液中生源要素浓度密切相关,影响城市土壤中生源要素的淋溶和地下水中生源要素的浓度。

卢瑛等研究发现,与非城区自然土壤相比,南京城市土壤磷的吸附量小,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高[11],并且城市地下水中溶解态磷浓度、总磷浓度都与城市土壤剖面中全磷、有效磷、可溶性磷的加权平均含量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城市土壤是地下水中磷的有效释放源[12]。

2、城市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面对我国土壤污染和退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从不同尺度来看,土壤质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大尺度是指研究土壤的土地利用方式、生态系统类型、地理位置以及土壤内部各种特征的相互作用。在对大尺度的对象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时,不仅要设立较多的样品采集点,还要注意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立,要既能反映出所研究的所有区域的土壤质量,又能便于不同区域的土壤质量的比较。

中尺度相对于大尺度而言,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或几个土壤的属性是相同的,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上比大尺度简单,并且中尺度土壤质量的研究比大尺度的研究多很多,研究方法有单指数评价和内梅罗多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加权系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等。

小尺度是指针对于一点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通常该土壤的大多数特性都是一样的,只是研究某一特性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3]。

2.1东部城市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徐晓嘉等[14]针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表层土壤,应用Kriging插值方法,对其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叠加后得到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对于研究区表层土壤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较大,研究区的中部、东部和西部的土壤肥力质量分别为丰富适量和缺乏。

杨奇勇等[15]更是将GIS与一般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进行融合,并且将其运用于山东省禹城市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中。他们将GIS与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该地区的土壤肥力质量分布。在GIS中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表操作得:其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土壤肥力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09%、11.87%、27.40%、27.44%、27.28%、2.91%。

王会艳[16]利用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统计分析结果,吉林市七种重金属对该区域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吉林市土壤As、Hg、Cr、Cu、Pb、Zn、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4—57.0mg/kg、0.05—1.427mg/kg、25.4—2108 mg/kg、12.0—216.0mg/kg、19.9—288mg/kg、46.7—318.0mg/kg、0.031—3.697mg/kg,分别比中国土壤背景值高23.0%、362.5%、49.2%、19.3%、47.0%、61.3%、187.1%,较世界正常土壤背景值高出的百分比及比例分别为88.7%、3.1倍、14.9%、23.5%、2.9倍、118.4%、3.35倍。

邹明珠[17]在对北京市园林绿化土壤质量标准进行编制时,研究表明:北京城市绿地土壤总体上多属砂质土,土壤容重在0.98~1.71 g/cm3之间,总孔隙度在36~58%之间,土壤pH值在7.5-9.0,有机质含量在7.29~37.47g/kg之间,水解性氮在11.80~131.58 mg/kg之间,有效磷在0.73~84.95 mg/kg,速效钾含量在30.68~319.58 mg/kg之间。部分绿地土壤中Zn、Cu、Cr和Pb含量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土壤背景值,属轻度污染;基本无Ni、Mn污染;Cd、As、Co在个别绿地类型中含量较高,但亦属于清洁水平。

项建光等[18]对上海近年来新建的典型绿地进行了土壤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典型新建绿地的土壤主要为碱性和强碱性;EC值基本达标;有机质含量达标率在60%以上,但含量偏低;土壤容重偏高,通气性差;阳离子代换量总体偏低。使用山泥、泥炭客土的土壤质量较好,可以满足城市绿化造景的需要。

张辉等[19]研究发现,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中,Cu以有机态为主;Pb以交换态为主;Co、Mn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Fe、Ni有效态含量均小于10%,并且主要集中在铁锰氧化物态中。与非城区土壤相比较,城市土壤非残渣态比例增加,活性增大,对环境的危险性增大。

司志国[20]在对徐州城市绿地土壤综合评价中,研究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土壤密度、pH 值、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粘粒含量等8项指标组成评价徐州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并采用内梅罗公式对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0~20cm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P)大小依次为公园绿地(1.469 )、防护绿地(1.326)、道路绿地(1.304 )、生产绿地(1.253)、街头绿地(1.300)、附属绿地(1.112 )。各个绿地类型0~20cm 土壤的肥沃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1.0

陈旭彤[21]为给杭州市绿地土壤的管理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杭州市城市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对绿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道路绿地土壤容重最高为1.46 g/cm,街头绿地土壤容重最低为1.31 g/cm。绿地土壤整体呈碱性;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整体处于偏低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1.11~1.46,处于中等水平。

管东生等[22]在探讨广州城郊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时,通过对47个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土壤中除Ni外其余的重金属含量,城市路边基本都大于农用地土壤。在城市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也有着显著影响,不同功能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不同。2.2中部城市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刘红樱等[23]以南昌市为例进行了城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选择As、Cd、Cr、Cu、Hg、Ni、Pb、Zn、F、Se、Cl、P、S共13项评价指标。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结合评价区浅层、深层土壤元素背景值,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其中,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法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深层背景值,1.35%属于安全,10.44%属于警戒,53.20%属轻度污染,0.67%属中度污染,34.34%属重度污染。对于浅层背景值,4.38%属于安全,60.94%属于警戒,29.29%属轻度污染,无中度污染,5.39%属重度污染。

颜衡祁[24]为了对湖南省主要城市园林绿地的土壤养分进行评价,对6个丘陵城市、4个山地城市和4个平原城市园林绿地土壤进行采样,每个城市又按公园绿地、行政事业单位、住宅区和主干道分别取样。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城市园林绿地土壤pH较高,均值为7.9,土壤有机质(SOM)较低(6.8 g/kg),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处于较低水平,速效磷(AP)、速效钾(AK)、速效钙(ACa)、速效镁(AMg)处于较高水平,速效硫(AS)、速效铁(AFe)、速效铜(ACu)、速效锰(AMn)、速效锌(AZn)和速效硼(AB)的含量适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平原城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住宅区绿地土壤pH显著高于事业单位、公园和主干道,公园绿地的AS、ACu、AZn和AMn显著低于其他3 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地形城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丘陵城市和山地城市的pH显著高于平原城市,山地城市的SOM、AK、AMg、NH4+-N、ACu、ACa和AMn显著低于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丘陵城市的AP和AB显著高于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平原城市的AS和AFe 显著高于丘陵城市和山地城市。

白世强、卢升高[25]对洛阳市城市工业区和郊区农田表土中重金属(Pb、Zn、Cu、Cr、Fe、Mn)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洛阳工业区表土中Pb、Zn、Cu、C和Fe含量均高于郊区农用地土壤,Mn含量稍低于郊区土壤。

牛越先[26]研究了山西忻州、吕梁、晋南23个坝地的土壤肥力,通过野外实地考察等方法建立了包括供肥性指标、保肥性指标、潜在肥力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其中先用隶属函数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然后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由南到北坝地土壤的土壤肥力指数逐渐减小。

王晓丹等[27]在成都城区168个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和实测后,对主要影响土壤质量的六种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在环境地球化学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质量的综合评判模型,给出了相关隶属函数。由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锦江区属“重污染”,青羊区属“轻污染”,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高新区属“尚清洁”。

王建等[28]在对重庆市北碚区20个采样点,利用内梅罗评价法对土壤容重、有机质、PH、全氮的评价表明:其中80%的土壤属于质量中等;15%的土壤属于质量差;5%的土壤属于质量良好;优良土并没有体现出了。个别点样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导致土壤质量综合系数偏高或偏低,出现良等土和差等土。

2.3西部城市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廖蕾等[29]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包头市土壤环境质量及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

评价。结果表明,Hg在包头市大面积的富集,Ni元素在包钢厂区及包钢尾矿坝一带形成富集区,且富集程度较高。Co、Cr、Cu富集系数在2~10之间,呈明显富集。F、Cd、Pb、Zn、As富集系数大于10,属超富集的元素。沿昆都仑河、四道沙河两条排污河也形成了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主要包括有Cu、Pb、Zn、Cd,其次是Hg、As。在包头市昆区、青山区、东河区市区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有:Cu、Pb、Zn、Cd、Hg、F。在包头市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之间的中间地带,表层与深层土壤相比,大多数元素没有富集,甚至还局部贫化,所以认为这一地带是包头市的洁净区。

陈秀端[30]在研究中表明:西安市表层土壤与城市绿地类型以及城市化水平具有一定关系,其中As、Cu、Pb、Zn、Cr、Ni的平均含量均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15618-1995)的含量值。在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中,Pb、Zn、Cu、Sn、Cr的含量差异较大;As、Co、Cs、V、Ni、Mn、Sr、Ba等元素在不同绿地类型土壤中的变化不大。城墙内区域和城墙至二环区域的土壤中Cr、Cu、Co较为稳定而Pb、Mn、Zn三种元素的活性较强,易被迁移转化;二环至三环的区域土壤中Cu、Ni、Zn较为稳定而Mn、Pb的稳定态含量较低。西安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的PLI为1.27,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存在空间区域上的差异。西安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平均值按照以下顺序减小:As (9.90) >Cu (8.38) >Pb (7.37) >Co (7.29) >V (5.68) >Ni (5.51)>Zn (4.11) >Cr (2.71) >Mn(1.05),所有元素均存在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何乱水等[31]对兰州市烟尘、地面灰尘及城市土壤中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烟尘中,除常量元素Fe、Mn之外,其余元素含量都高出土壤中几倍、几十倍,尤其是Se、Hg、Sb、Cd、Pb等。可见烟尘是兰州城市土壤中主要污染因子。

曾静静等[32]将兰州市区划分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农业区等4大功能区,并对其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商业区表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工业区、文教区、农业区污染程度较接近,其污染程度取决于交通运输。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重金属对绿化带区域污染的影响也相当明显。

刘世全等[33]根据西藏16个土类168个土壤剖面的分析资料,探讨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西藏土壤有机质>30 g/kg和20~30 g/kg的面积分别占39%和46%;其地理分布既有广阔高原面上的水平地带性变化,也有山地和深切河谷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土壤有机质中活性腐殖质一般占30%~45%,以酸性土中的比例较大。土壤全氮>115 g/kg,110~115 g/kg和<110 g/kg的面积分别占40%,44%和16%;碱解氮>150 mg/kg和<90 mg/kg的面积分别占36%和61%。全氮与有机质呈线性正相关,碱解氮与全氮、有机质呈非线性正相关,并与活性腐殖质有密切关系,它在部分土壤中还受有机质C/N的制约。

5、展望

(1)城市土壤污染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政策

基于国外在城市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的管理法规及政策经验,在城市典型设施和活动的污染土壤类型、机制和途径,适宜性的处理技术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一整套适合当前我国城市,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城市土壤污染的管理技术措施。(2)完整的城市土壤质量评价体系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我国对于城市土壤质量的研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评价方法作为整个评价过程中的线索,它贯穿于整个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的选择决定着整个评价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注重评价方法的研究;其次评价指标的确立要做到全面、客观和稳定,并针对城市土壤类型有统一有效的评价体系;再次我们可以根据评价目标来具体确定评价体系。但现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Lu Ying(卢瑛),Gong Zitong(龚子同) and Zhang Ganlin(张甘霖).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soils[J]. 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土壤与环境), 2002,

11(2):206-209.

[2]hang Ganlin(张甘霖).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n urban soils[J].

Soil,2001,2:111-112.

[3]李皎,王永翔,高岩,繆滨贤,廖国权.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A].2014,29(5):60-61.

[4]蒋海燕,刘敏,黄沈发,沈根祥,吴健.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现状与趋势[A].安全与环境学

报,2004,4(5):73-77.

[5]王莹,陈玉成,李章平.我国尘世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格局分析[J].环境化学,2012,31(6):763-770.

[6] 蒋海燕,刘敏,黄沈发,沈根祥,吴健.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现状与趋势[A].安全与环境学

报,2004,4(5):73-77.

[7]Zheng Yi(郑一),Wang Xuejun(王学军),Liu Ruimin(刘瑞民), et al. Kriging analysis and pollution assessment for PAHs in the soil of Tanjin[J].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中国环境科

学),2003,23(2):113-116.

[8]Zheng Yi(郑一),Wang Xuejun(王学军),Li Bengang(李本纲),et al. The middle scal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AHs in surface soil in Tianjin areas [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环境科学学报),2003,23(3):311-316.

[9]Chen Lixin(陈立新). Study on quality evolution of city soil and effect of soil amelioration by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J].Journal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水土保持学

报),2002,16(3):36-39.

[10]Zhang Mingkui(章明奎),Fu Juanlin(符娟林),Wang Meiqing(王美青). Phosphorus sink in urban and suburban soils from Hangzhou and i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J].Ecological Environment(生态环境),2003,12(1):29-32.

[11]Lu Ying (卢瑛),Gong Zitong (龚子同) and Zhang Ganlin (张甘霖). Phosphorous forms and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oils in Nanjing[J].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土壤通报),2003,34(1):40-43.

[12]Lu Ying (卢瑛),Gong Zitong (龚子同),Zhang Ganlin (张甘霖). Phosphorus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oil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 in groundwater[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1,12(5):735-738.

[13]李皎,王永翔,高岩,繆滨贤,廖国权.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A].2014,29(5):60-61.

[14]徐晓嘉,雷国平,张慧,王元辉.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表层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

[A].2010,17(5):268-273.

[15]杨奇勇,杨劲松,姚荣江,等.基于GIS和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0-105.

[16]王会艳.吉林市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水利水电工

程,2009,5.

[17]邹明珠.北京市园林绿化种植土壤质量标准的编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6.

[18]项建光,方海兰,杨意,黄懿珍,张琪,赵晓艺,奚有为. 上海典型新建绿地的土壤质量评价[J].土壤,2004,36(4):424-429.

[19]Lu Ying (卢瑛),Gong Zitong (龚子同) and Zhang Ganlin (张甘霖). The concentrations and speciation of Pb in Nanjingmurban soils[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环境科学学

报),2002,22(2):156-160.

[20]司志国. 徐州市城市绿地土壤碳储量及质量评价[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6.

[21]陈旭彤. 杭州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A].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48-150.

[22]管东生.广州城市及近郊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3]刘红樱,苏晶文,马振兴,梁合诚,沈莽庭,周建伟. 城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初步研究—以南昌市为例[C].2009.

[24]颜衡祁. 湖南省主要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养分评价[A].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13-217.

[25]白世强,卢升高.洛阳市工业区及郊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57-261.

[26]牛越先.山西省坝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262-271.

[27]王晓丹,倪师军,张成江. 成都市土壤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A]. 物探化探计算技

术,2006,28(1):46-49.

[28]王建,白雪梅,武玲珍,杨红英,傅瓦利.城市绿地土壤综合质量评价—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A].2009,14:124-125.

[29]廖蕾,刘还林,苏美霞,段海龙,王竟繁,赵丽娟.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评价[A]. 地质与勘探,2012,48(4):799-806.

[30]陈秀端. 西安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31] He Luanshui (何乱水) and She Wenkui (社文奎). Soil pollution in Lanzhou city[J].Gansu Geological Acta(甘肃地质学报),1997,6:109-114.

[32]曾静静,杨苏才,徐文青,王胜利,南忠仁.兰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Cu、Zn、Pb污染特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4-28.

[33]刘世全,高丽丽,蒲玉琳,邓良基,张世熔.西藏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54-67.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 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内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 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 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 ⅠPN≤0.7清洁(安全) 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 Ⅲ 1.0<PN≤2.0轻度污染 Ⅳ 2.0<PN≤3.0中度污染 Ⅳ PN>3.0 重污染 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 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 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其表达式: 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

城市区位因素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图”。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 A.汽车尾气,建设施工扬尘 B.工业燃煤,土壤扬尘 C.工业燃煤,汽车尾气 D.生活燃煤,汽车尾气 4.下列关于图中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不便,布局不合理 B.商贸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广,交通便利 C.重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D.仓储区靠近港口和过境干线,便于货物集散 【答案】 3.C 4.D 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能表示城市地租由市中心向外变化特点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6.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大型综合商场从市中心向二环路以外迁移,主要原因是() A.二环路以外地租上升 B.二环路以外人流量更大 C.市中心人口不断减少 D.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答案】 5.C 6.D 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略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主要地域形态是()

A.组合式B.条带式 C.集中式D.分散式 8.该城市功能区() A.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商业园区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C.造纸厂可以布局在F处工业区 D.服装厂最适宜布局在E处 【答案】7.C8.A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 易错起源1、城市功能区的区分方法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例1.2013年,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一)判断题A对B错 1.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但不是商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______ 答案:B [解答]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 2. 土地作为商品的一种,可以依生产成本定价。______ 答案:B 3. 绝对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______ 答案:B [解答]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______ 答案:A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地租本质含义的阐述主要基于对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______ 答案:A [解答] 对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6. 人口素质高的住宅区通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环境整洁优雅,更适宜人们选择居住,引起该类住宅区需求增加,促使地价上涨。______ 答案:A 7. 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不同级别的土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匀质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的,并由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这一时点就是基准地价评估的基准日。______ 答案:A 8. 商业用地注重交通运输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集聚规模、工业区位、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区域内劳动力供求情况、工资酬劳水平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______ 答案:B [解答] 工业用地注重交通运输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集聚规模、工业区位、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区域内劳动力供求情况、工资酬劳水平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为______。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Ⅰ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答案:B [解答] 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 研究 时间:2005-1-28 13:51:13 阅读:318次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 陈莹,刘康,郑伟元,邓红蒂,唐程杰 摘要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之一是集约利用管理。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应该充分立足于城市土地管理的需要,努力为各级政府的城市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文从科学性、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根据城市试点经验,总结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内容与目标,同时详尽阐述了评价成果预期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或意义,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业务创新设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目标内容及其应用前景的正确认识,不仅是寻找、确定其评价方法与技术路线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推广评价实践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应用 集约利用管理是城市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制订相关的评判准则,评价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找出当前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寻求城市土地最有效利用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制定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用地管理与决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技术支持。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通过设计一整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不同背景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而对全国所有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现状调查与潜力评价。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评价是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总体评价,中观层次是对城市内部区域的评价,微观层次则是对具体地块的评价。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城市中一个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二是找出城市中一个区域或一个地块现实的土地利用潜力;三是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审核的标准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但又不能互为替代,各自都有特定的内容与应用形式。 1.1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 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主要在宏观层次和中观层次,是对一定范围内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与反映。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描述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指标集。通过指标集的实际值与合理值的比较,反映城市当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以及不集约利用发生的原因。这一评价结果要求具备城市间和城市内部区域间的可比性,可以反映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 1.2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 现实利用潜力的评价主要反映在中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上,是指考虑了技术经济合理性的现实利用潜力。它不仅要说明潜力的大小、类型,还要指出其具体的范围及空间分布。

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_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 B410810/0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125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432005)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 ZCX32SW 2429)资助 通讯作者,E 2mail :ym luo @issas 1ac 1cn 作者简介:李志博(1978~),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和修复研究收稿日期:2005-03-30;收到修改稿日期:2005-08-30 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 Ⅱ1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3 李志博1,2 骆永明1,2 宋 静1 赵其国1 刘志全3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北京 100035) 摘 要 快速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发展,使得土壤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经水、气、生物等介质传输,通过饮水、呼吸、饮食、皮肤吸收等途径引起人体暴露,带来健康风险。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是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技术与手段。我国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还非常欠缺,为了推动其发展,本文讨论了其研究进展、方法、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当前,还缺乏准确定量的风险表征方法,评估过程中还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正在向多介质、多途径以及多种污染物暴露的方向发展,模型模拟的方法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为了建立准确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对风险评估相关机理研究。这包括污染物的迁移传输规律、污染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和人群生活方式等。 关键词 污染土壤;暴露;健康风险评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A 风险评估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项管理技术与政策,着重于权衡风险级别与减少风险成本,解决风险级别与社会所能接受风险之间的关系[1]。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是表征因环境污染所致的潜在健康效应过程[2],主要评估区域内或场地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与损害,以便确定环境风险类型与等级,预测污染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早在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 NEP )、世界卫生组织(WH O )、国际原子能机构(I AE A )就联合呼吁各国开展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活动[3~5]。许多国家均在环境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以美国最为显著[6,7]。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家已开始应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来制定环境标准与法规,管理本国广泛复杂的环境问题[8~10]。 土壤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等生产资料,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各种人为源释放的污染物进入土壤[12],并通过水、气、生物等介质传输引起人体暴露。人体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物 (如Pb 、Cd 、Hg 、As 等)会引起神经系统、肝脏、肾脏 等损害[13~15],而暴露于多氯联苯(PC Bs )、多环芳烃 (PAHs )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癌症发病机率大大升高,并干扰与损害内分泌系统[16]。因此,人们对土壤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健康效应越来越关注,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越来越多应用于污染控制与风险管理[9,17,18]。我国土壤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可以为我国土壤环境政策与法规制定提供基础,并为污染土壤修复与管理服务[19]。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还非常欠缺。因此,评述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内容,探究当前存在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对于推动我国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 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11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概况 198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了健康风险评估 的定义与框架,以及危害判定、剂量-效应关系评 第43卷第1期 土 壤 学 报 V ol 143,N o 11 2006年1月 ACT A PE DO LOG IC A SI NIC A  Jan.,200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附件5 关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思路及 有关情况的说明 一、工作背景和主要过程 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在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也存在一系列不适应我国现阶段土壤环境保护形势的问题。环境保护部及原国家环保总局从2006年起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修订工作和新时期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技术支持由原标准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承担,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等单位协助开展。 由于我国土壤环境介质复杂多样,而且土壤污染本身具有类型多、区域差异大、治理修复难度大等特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难度大、挑战性强。启动修订至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底数不清、对土壤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土壤环境管理思路不明等制约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国内土壤环境标准和基准研究仍然薄弱,本标准在借鉴国外同类标准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尤其是国外相关标准中污染物含量限值难以参考;同时,《环境保护法》等上位法律、法规中关于环保标准的规定比较原则,缺少专门适用土壤环保标准体系建设的法律制度,修订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

因此,本标准的修订过程必须融入了解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和土壤污染特征、厘清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思路和污染防控对策、完善土壤环境管理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明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用定位的过程,同时也是广泛凝聚共识、集中各方智慧的过程。2006年启动该工作后,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召开了20多次专题工作会、研讨会,反复研究、梳理土壤环保标准体系结构、作用定位、主要内容,陆续安排了一系列土壤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标准编制单位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管理文件、科研报告、调查数据,承担了中荷土壤环境标准国际合作项目、土壤环境标准制定方法学研究等环保公益科研项目,并于2008年编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全面支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工作。 针对国内急需开展的污染地块(场地)土壤环境管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污染风险管理理念和评估技术方法, (HJ 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2月19日发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系列标准,部分缓解了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为实施《环境保护法》第32条“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提供了配套支撑标准。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d18985663.html, 浅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杜凤艳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9期 摘要:现阶段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 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县城是一个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着县域内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土地在县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实践表明,在许多地方,往往依靠大量的土地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急骤膨胀推动县城的发展,土地低效、无序利用大量存在。本文将就县城土地利用现状,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进行粗浅的思考并提出初步建议。 一、县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县城是链接城乡社会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县城都经历了一个十分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县城的发展往往是在一种“有规划、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县城建设的示范带动和土地储备制度的确立,县城建设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旧城改造,土地储备制度得到发展;二是以大量圈占土地为代价的外延扩张,各类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如雨后春笋。一方面一部分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被浪费、闲置。当前,县城土地低效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表现之一:旧城区大量存在,土地利用率低下。表现之二:住宅用地供应不合理,房地产空置率高。表现之三:城郊结合部非法土地转让严重。 二、造成县城低效用地的原因 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主观思想方面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土地国情的现状必须要引起我们思想上的高度重视。 1.主观方面原因: (1)政府畸形发展观。一些县(市)政府领导往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他们往往考虑的是在任期内的政绩和短期利益,一届又一届的政府往往重复着“前人建设后人还债”的怪圈,都热衷于搞大开发、大建设。(2)政府职能缺位导致低效用地。长期以来,我们对用地的批后管理没有能形成有效的监管,虽然法律法规对土地闲置规定了处置的办法,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地方利益的保护,政府职能部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政策,同时也没有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土地批后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虽然在供地环节对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2020年整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pdf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生物及社会经济要素等组成的自然、经济和历史的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土地基本特性: ·自然特性: 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性;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社会经济特性: 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增值性;区位性;权属性;政策法规性等社会经济特性 2国土地资源共分类: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3 土地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根据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其它方面利用潜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作出评估。 土地管理:国家为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而采取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的手段和措施。 二者关系: 1)都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土地评价作为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服务3)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4)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是土地评价的主要目的 1、简述《土地评价纲要》中土地评价的原则。 (1)要将土地利用对土地的要求与土地的质量进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地质量要求不同) (2)要将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进行比较(投入水平相同) (3)因地制宜,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风景林地资源的评定依赖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在不同经济条件地区有所不同) (4)要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比较(一般为单一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不宜比较和优化;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时,应作多种土地利用方式评价) (5)要以土地的持久利用为前提(评价时应确保不因这种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退化或恶化,一般要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评价) 2、简述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的异同和关系。 土地特性:可以直接量测或估测的土地属性。 坡度、等 气候特性:总辐射、短波辐射、日照时数、年降雨、蒸散量、温度等。 土壤特性:土壤质地、有效深度、 pH值、土壤容重等。 水文及地质:洪害频率、洪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地貌、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坡长、相对起伏 土地质量:由一种以上土地特性构成的、反映一定方面土地性质的综合属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降雨量、土壤水分蒸散量 扎根条件:土壤有效厚度、石砾含量、土壤质地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需要不同的土地质量 农地:水分有效性、扎根条件,养分有效性 草地:牧草生产能力、牧草营养价值、草地退化状况、饮水条件 土地质量与土地特性 (1)一种或几种土地特性决定某种土地质量,例如土壤水分有效性是由降雨量、土壤质地、

第三章 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

第三章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 第一节城市地租 一、地租和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含义 地租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这种代价可以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或者由使用土地的一方交易者提供等价资产或劳动。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地租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二)地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威廉·配第 弗朗索瓦·魁奈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2、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萨伊 托马斯·马尔萨斯 3、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保罗·萨缪尔森 雷利·巴洛维 (三)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农业地租,科学地解释了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涉及到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一是土地所有者;二是租地的农场主(资本家);三是农业雇佣工人。 1、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造成土地等级差异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不同地块在丰度、肥力上具有差异性 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即区位存在差异性 三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差异性 马克思将由于土地丰度(肥力)和位置差异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将由于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I。 (1)级差地租I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 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士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土壤和矿场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I类II类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2对长期釆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釆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士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二、土壤的背景资料 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3到5年。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鉻、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贴、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份、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a)芘、全盐量等项目。 四、采样点的布设以及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采样布点 先将所监测的土地线划分为若干单元。考虑到所监测的土地属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因此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整理

绪论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的特定地域,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以及人类活动结果组成的综合体。 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及其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具体地讲,土地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①地球表面;②地球表面以上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简称地上空间);③地球表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简称地下空间)。 第二章土地类型概述 土地类型:狭义的土地类型是指在土地分级所划分出的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具有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的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合并所产生的一系列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前苏联土地分级系统:地方县区相 土地分类:是对一个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分类标准将具有共同性或相似性的土地单位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从而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类土地分类单位。 土地分类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实用性原则;(简答) 土地分类的方法:景观法,参数法,过程法。(概念以及优缺点)(简答)土地类型的命名: 第一种方法,是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针叶林漂灰土山地;灰褐色森林土针阔叶混交低山地 第二种方法,采用群众习用的名称,例如北京山区的活山、死山、软山以及深山、浅山; 第三种方法,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 我国土地:一级:农用地;二级:建筑用地;三级:未利用土地; 土地分类的原则(简答) 土地分类的方法 第三章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 土地类型结构,简称土地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170—1987 数值修约规 则 GB /T14550—1993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T17134,—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5—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6—1997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7—199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8—1997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39—1997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0—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 —MIBK 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T17141—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 /T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7172—1987) NY /T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原GB7173—1987) NY /T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9834— 1988) NY /T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9837—1988) NY /T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12298—1990) NY /T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 方法 (原GB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 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 .2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 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 ,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 .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 、B 、C 层或A 、C 等层的土壤样品。 3 .5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 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 .1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 .1.1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 .1.2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 、Eh 、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 .1.4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 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土地类型与评价(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

土地类型与评价(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_____是通过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地形、土壤和其他环境要素的数值化,去进行土地质量的评价。(5分) (A) 主观因素法土地质量评价 (B) 加法土地质量评价 (C) 数值法土地质量评价 (D) 减法土地质量评价 您的回答:C正确 2. _____是根据经验去判断参评因素权重并进行土地评价的一种方法。(5分) (A) 经验判断指数和法 (B) 层次分析法 (C) 主成分分析法 (D) 特尔斐测定法 您的回答:A正确 3. _____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的表征。(5分) (A) 地方 (B) 土地 (C) 信息 (D) 土壤 您的回答:C正确 4. _____是指可达到某种目的的若干相互联系的事物。(5分) (A) 类 (B) 系统 (C) 信息 (D) 数据 您的回答:B正确 5. _____是指数据记录和编排格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5分) (A) 数据结构 (B) 数据量化 (C) 硬盘 (D) 矢量数据 您的回答:A正确

多选题 6.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有_____。(5分) (A) 逻辑性 (B) 系统性 (C) 简洁性 (D) 实用性 您的回答:A,B,C,D正确 7.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数据源主要有_____。(5分) (A) 图件 (B) 遥感资料 (C) 统计资料 (D) 文字报告资料 您的回答:A,B,C,D正确 8. 数据结构主要包括_____。(5分) (A) 栅格数据结构 (B) 遥感资料 (C) 编码系统 (D) 矢量数据结构 您的回答:A,D正确 9. 常用的栅格数据压缩方法有_____。(5分) (A) 游程长度压缩编码法 (B) 层次分析法 (C) 四叉树压缩编码法 (D) 主成分分析法 您的回答:A,C正确 10. 在土地信息系统中,任何一种地理实体在平面上均可通过_____基本图形描述。(5分) (A) 点 (B) 线 (C) 面 (D) 地方 您的回答:A,B,C正确 判断题 11. 多边形是向量数据的一种图形要素。(5分) 正确错误 您的回答:正确正确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06T09:10:02.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作者:孙倩1 刘健健2 [导读]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 1蒙阴县国土资源局山东临沂 276000; 2山东国建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中国现代化发展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流趋势是土地集约利用。现在,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稳步发展的时期,可是在这几年大量减少的耕地面积,为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用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运用情况,因此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运用土地资源,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其潜力评价的研究是目前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县城;土地;集约;利用 引言 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变成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核心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现在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和方法还没有发展成熟,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梳理才可以在中国的土地问题上发挥作用。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能够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土地运用效率,使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得到缓解,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1.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要把人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达到最佳值。 1.2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与相对高强度开发运用相联系的 要在城市土地布局合理与用地结构优化的前提下,增强土地投入,使土地的精深运用提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让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好。城市土地跟农村土地不一样,它作为载体能够用于居住、制造、商业、办公等几种用途,并且在空间上很多用途能够交叉重叠。不管是更多的居住人口还是投入有更高的产出,都需要在经济、技术、自然与社会条件准许的状况下,使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提高。 1.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地而异、因时而变 不同城市具备不一样的经济、技术、自然、社会条件,所以不一样城市土地集约情况就会不一样,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先进技术和喜欢聚居、节约崇尚的社会习俗都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同城市的不一样时期这些条件也会出现改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会随之持续改变,所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 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人口密集程度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不断锐减,导致土地资源供应持续紧张,人口密集范围减少人均土地,对于城市建设土地集约运用的客观要求度也就愈高。因为城市具备人口聚集效应,人口的聚集造成增大城市人口密度,随之聚集各类要素,与此同时会随之形成不一样程度的土地集约度。 2.2城市土地价格的波动。影响城市内部土地集约程度最直接的原因是土地价格,城市的聚集效应导致增加土地资源的需求度,在竞争的调节机制下,随之上涨的土地价格,也随之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 2.3城市规划形式影响到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关键根据的城市规划,也是保证城市土地资源获得科学运用的重要原因。城市建设的性质规模、整体用地构造、建筑平均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距离和人均用地指标等城市规划内容,都会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导致直接的影响,也是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分析研究的基础。 2.4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实施正常的生产和保持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对于自然条件、现状环境等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城市发展的时候持续的消耗资源环境,城市用地的持续增加一定要思考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城市土地集约要达到最高程度,所以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影响原因。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随着城市化加快的步伐,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加土地的需求量,对特别稀缺的城市土地的要求也是这样,两者间也更加突出矛盾。所以,一定要主动讨论在城市化过程中怎样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的方法,以处理既要确保发展用地,更要把耕地保护好,尤其是保护好基本农田这一尖锐矛盾,最后真正展现土地的资源配置型作用与资产性价值。国内学者做了几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增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用地构造合理,布局紧凑;提升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形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应用经济、法制方法调控、限制城市土地利用。做好城市规划,优化土地运用构造与空间布局;促进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以让低效运用减少;整合工业园区,使集聚效应得到发挥以提升用地效率;加强市场机制,有效配置土地以推动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乡统一规划监督管理就要增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就要建设工程用地控制制度,优化土地应用构造;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一定要深化土地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以用途管制为重点的新型土地管理制度;树立合理的发展观,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还一定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全面引入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与制约用地要求。提出依据城市发展的不一样阶段,科学拟定城市发展长远规划;使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主动展开城市存量土地挖潜;增强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科学配置土地资源。 4、土地集约利用的展望 4.1 在研究视角上 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土地利用构造的祸合关系有待于深入探索,产业发展跟土地资源的支撑分不开,产业的空间构造就是土地利用的种类结构。反过来而言,土地的利用状态实际上是各类要素集聚和配置的空间农现,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构造、集聚特点与内在机理鉴于上地集约利用关键是从投入产出的方面考虑,主要挖掘上地的生产潜力,提升上地的运用强度,较多地牵涉了经济范围。 4.2 在研究内容上 中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还不是太完整,研究的深度还不足以应对社会的需要。从调查结果中能知道,中国研究土地集约的运用还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4394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 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