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一、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 陕西省的地理区位优势

陕西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地处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在东经105。到1ll。、北纬31。到39。之间,其东部与山西隔黄河相邻,西部与甘肃、宁夏接壤,北靠内蒙,南临四川、重庆。全省呈现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域状况,东西宽度约为160到490公里,南北长度约为880公里。陕西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随着西安一包头、西安一安康、西安一南京铁路干线的相继建成,将进一步加强陕西承东启西。整个地势呈现出从西部向东部倾斜的特点。联贯南北的经济地理位置。

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由北向南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是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海拔1000-3000米。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由于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东邻山西、河南,西连甘肃、宁夏,南抵湖北、四川、重庆,北接内蒙,是中国毗邻省市区最多的省份。独特的地质环境造就了陕西不同的地质特征,也为煤炭产业的产生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 陕西煤炭的资源优势及重要地位

陕西省是中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之一,陕西全省面积共20.56万平方公里,下辖县市107个,人口超过3000万。煤炭资源在省内分布面积较广,70个县市含煤面积约为60000平方公里,其中53个县市有煤矿开采活动。根据我国第二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显示,陕西省探明和预测的煤炭资源总量在约为2922亿万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8%。到2007年底,煤炭探明储量为1685.4亿吨,保有储量为1675.4亿吨,居全国第三。陕西省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陕北的榆林神木与府谷、渭北以及黄陵、彬县,储量占全省99%以上。

陕西有五大煤田,即: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它们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它的边缘翘褶带。还有一些煤质较差、构造复杂、厚度不稳定的煤产地分布在陕南地区。陕西的煤炭资源种类齐全,品质较好,拥有长焰煤、石煤、无烟煤等各个煤种,但不存在褐煤的存储,主要的煤种为如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其次为中变质煤如瘦煤、肥煤,其后为高变质煤如无烟煤、贫煤。其中低变质煤炭占全省煤炭储量的97%以上,其余煤种占3%左右。总的来说陕西的煤具有发热高和气化性能好的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1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数据显示,煤炭已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社会消费总量的69%,到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超过30亿吨,而这使得陕西煤炭大省的优势地位愈加凸显,很可能将会成为我国煤炭供应的重要接续地。

图1 陕西省煤炭消费量变化①

①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志·陕西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73。

①资料来源: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79-2008年卷

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陕西省的煤炭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作为能源供给输出到外省,本省经济发展缓慢,煤炭的消费量不高。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发展,陕西省煤炭消费开始快速增长。由上图可以看出:1978年一1997年前后,陕西省煤炭消费经历了二十年的缓慢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较低,截止1997年,陕西省煤炭消费量为2589.65万吨标准煤。1997年以后,陕西省开始大量开发煤田,煤炭产量得到了提高,大量的煤炭输往外省,本省的煤炭产业由于起步晚,处于新兴状态,发展较慢,因此,到2000年左右,煤炭消费量有一定程度的回落。21世纪以来,陕西开始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煤炭的消费量开始迅速回升,增长速度快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陕西省煤炭消费量达到5522.57万吨标准煤,比1978年的958.5万吨标准煤增长了4564.07万吨标准煤。总体来看,陕西省煤炭消费量的变化趋势为:平稳增长一回落调整一迅速增长。

现如今陕西省的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在发展,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使得陕西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利用资源,要发挥陕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把煤炭产业做强做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作出新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形势和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现状来看,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一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大环境持续向好。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仍将处于一个增长较快的历史阶段。我国煤炭储量世界第三,消费量世界第一,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70%左右。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需新增产能21亿吨。特别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把鄂尔多斯盆地确定为21世纪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为陕西省煤炭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省作为成长型的产煤大省,煤炭工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国家对煤炭工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提出的“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相继出台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为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势头强劲。陕西省煤炭资源不仅赋存量大、保存相对完整,而且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

优质资源量居全国之首。中、外投资煤炭开发的势头不断递增。四是煤炭行业的总体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多数煤矿的装备和基础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经过改制调整,以人为本、重视安全、多元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晰,工作措施更加明确,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为陕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能源上围绕煤炭而发展的陕西,不仅仅是煤炭资源有着巨大的重要地位,而且与其相关的煤炭产业的地位也十分的重要。它们共同推动着陕西经济的不断发展,为陕西的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二、陕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陕西省煤炭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发挥陕西省的资源优势,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而陕西省作为一个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十一五”期间陕西煤炭转化项目取得长足发展,但相对快速增长的煤炭产量,转化能力仍然偏低,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以生产和销售原煤为主的经营方式,更没能从根本上去实现煤炭产业规模化、现代化,以达到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陕西省煤炭企业数目不明确,数量多而杂,小煤矿,黑煤矿等仍大量存在,为煤炭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难度。

(二)陕西煤炭开采存在浪费现象

当前,许多人为了快速的采煤,根本就不能进行科学的开采。一些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开采回采率普遍偏低,浪费了不少煤炭资源。在目前煤炭价格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许多矿山为了尽快把煤炭资源“兑换”成现金,不论煤层有多厚,统统从中间开采一趟。这种吃菜心式的开采方式,导致一些矿区无法进行复采,浪费了大量资源。

小煤矿存在的问题更多。多数小煤矿仍旧采用落后的采煤工艺,工作面回采率小于40%,矿井回采率在20%以下。陕西省大中型煤矿平均回采率仅为50%左右,小煤矿的回采率约为25%到30%,远远低于国家最低回采率65%的标准。

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对煤炭资源生产监督管理的薄弱,在这些地区,甚至一些主管煤炭的官员对自己地区的回采率都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前煤炭市场看好,煤炭企业超能力开采成为普遍现象。榆林市榆阳区常乐堡煤矿批准年产15万吨,实际生产竟达55万吨。一些矿山企业采富弃贫、挖浅(层)甩深、吃肥丢瘦、掠夺式开采的问题十分突出,乱采滥挖现象屡禁不

止,加剧了矿产资源的浪费。这些都是政府部门缺乏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表现。

(三) 煤炭管理混乱低效

由于煤炭产业高额的回报率,使得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只为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面对高效益,就忽视了一些管理问题。从企业方面来看,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盲目的追求产量,追求经济效益,对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做到综合管理,不对长远利益着想,挖空一块地,就再觅他处。从政府方面来看,没有做到合理监督。由于煤矿数量众多,无法全方位的管理,更不能实现规范煤炭产业,一些官员认为只要GDP能上去,其他的都不是问题,所以对企业的放纵,也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低效。

(四) 煤矿安全问题突出

陕西省的煤矿面对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和小煤矿数量多、建设基础差及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煤矿安全问题。

陕西省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地理上的褶皱,断层等存在许多,在这样复杂的地理环境下,煤矿的开采条件变得复杂起来。陕西省是全国煤矿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煤矿瓦斯,煤矿火灾,煤矿水灾等都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陕西的煤矿储量较为丰富,一些小煤矿,黑煤矿大量存在,在这些煤矿中,矿工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常常处于危险作业的过程中,各种煤矿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陕西的煤炭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又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煤炭作为陕西省的主要资源,对其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大,导致对煤炭产业的监管不规范,基础设施比较差,使得陕西省面临的安全问题比较严峻。

(五) 煤炭开采人才匮乏

目前煤炭行业人才缺乏的程度十分严重,一些重点国有大矿,在挑选总工程师的时候,竟然都找不出一个本科毕业的采矿系学生,更不要说小煤矿的情况了。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差,收入不高,从事矿工职业既艰苦又危险,因此煤矿在吸引人才和高素质员工方面较之其它行业处于劣势,许多煤矿都存在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员工素质低、技能差、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煤矿企业难以解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从业职工文化素质的问题。

大多数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时,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下。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然而煤矿却成为文化素质低下劳动力的集中地。在煤矿井下一线挖煤的90%以上是农民协议工,他们来自全国偏远落后、生活贫困的山区,文盲、半文盲占了绝大多数。文化素质极其低下的群体却在极其危险的行业从事着生产活动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造成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矿难和其他生产事故不同,一个人的不当操作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群死群伤。煤矿行业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行业,瓦斯检

测,安全管理,对下井工人培训,都需要技术支撑。煤矿事故多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人才对于安全而言是治本之策。

(六)煤炭开发与环保、运输矛盾制约煤炭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燃烧释放的SO2 、CO2等废气,不仅增加了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是全球大气变暖的祸根。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浪潮中,中国首当其冲。

陕西煤炭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二是造成大气污染,三是威胁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

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80%以上的榆林地区煤层埋藏浅,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煤水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大量煤矸石的堆积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也会对矿区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实施有效的矿区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配套措施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煤炭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尤其严重。每年大气和水污染的损失估计相当于GDP的3%~

8 % ,这是一项巨大的经济成本。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8%~9% ,而环境污染的成本占了相应的比例,可见这种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非常高。现在陕西的煤炭开发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煤炭生产基地主要在北部和西部地区,而煤炭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就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基本格局。煤炭储运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煤炭的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煤尘飞扬对矿区及运输线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污染。

陕西省的煤炭产量较大,但是有些产区的交通不是十分的便利,还有些地方则是运输线不够,使得煤炭不能及时运出。所以陕西省煤炭运输紧张的局面也制约着陕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陕西煤炭产业相关问题的解决及发展

基于陕西省煤炭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加快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结构性、区域性矛盾一直是制约陕西省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近年陕西省省按照“稳定渭北、加快西进北上” 和实施“三个转化”的发展战略,加快煤炭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专业:姓名: 摘要: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全球煤炭行业和我国在前十几年里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煤炭的开采,安全,供需,管理,运输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煤炭的主要特征也充分显露出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水平低,资源分配差的现状。近期随着经济低迷煤炭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使一些煤炭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本文分析当前煤矿行业概况,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未来任务。 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前景分析 一、国内煤矿行业概况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目前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 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 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我国煤炭1000米以 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我国各省市煤炭储量分布

疆18037.3 全国45521.0。 煤炭做为一种经济性的能源资源具有一定竞争力,煤炭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煤炭需求仍然在保持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今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2、供给:供需总体平衡。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出口量减少,进口煤增多,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我国约90%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的发展不容乐观。分析如下: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根据显示,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亿吨和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据煤炭市场分析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其它%。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2007年前三个季度,主要耗煤行业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都远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随着电力新投装机容量进入高峰期,建筑施工逐步进入高潮,水泥及其它建材产品产量和钢铁产量都将较快增长,煤炭总需求高增长势头将得以延续。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快于煤炭有效供给的增长。 中国去年增加了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 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现代的煤炭行业,1998年以后,在进一步放开煤价,让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了对煤炭总量进行宏观调控、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改善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有:以关闭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政策;鼓励煤炭出口政策;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制度政策;企业下放后,所得税全额交给地方财政,用于困难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企业利润不再上缴和划转,由此产生的亏损补贴缺口,由中央财政增加亏损补贴

炼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炼焦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4年2月-2015年6月炼焦焦炭生产量当期值统计 2014年2月-2015年6月炼焦焦炭生产量当期值统计,2014年2月焦炭生产量当期值为3803.39万吨,同比增长4.23%;2014年6月生产量当期值为4109.46万吨,同比增长0.12%;2015年2月当期值为3592.07万吨,同比下降5.56%;2015年6月当期值为3838.00万吨,同比下降6.61%。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2015年我国炼焦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预测2015年我国焦化行业将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83亿吨(相当于原煤约10.63亿吨)。同时预测,2015年我国焦炭产量约4.75亿吨,同比减少0.21%;其中钢铁行业消费3.93亿吨,同比减少0.25%。钢铁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25亿吨(相当于原煤约9.55亿吨)。2015年中国进口炼焦煤约为6000万吨,同比减少3.8%。出口炼焦煤约70万吨,比2014年减少约12%。 根据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实际消费量之间的消费系数和下游行业消费分析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2015年中国钢材需求量约为7亿吨,同比下降0.28%。粗钢产量约为8.14亿吨,同比下降1.09%,生铁产量为7.08亿吨,同比下降0.56%。

炼焦煤行业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为8.23亿吨和7.12亿吨,焦炭产量4.769亿吨。按目前我国每吨焦炭(干)消耗约1.32吨炼焦洗精煤(干基)计,2014年我国焦化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干基)应为6.28亿吨。 由于我国约有10%左右的焦炭是半焦(兰炭),是采用一般烟煤(长焰煤或弱粘结性煤等)生产的,不是采用炼焦煤生产的,生产出来的焦炭(半焦)强度不高,主要用于电石和铁合金冶炼。 估计2014年我国炼焦煤产量约13亿吨,与2014年我国焦化行业约需炼焦煤(原煤)10.65亿吨相比,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但从炼焦煤分品种上看,焦煤和肥煤产量与焦化行业所需相比,数量明显不足。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炼焦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焦炭市场趋势分析 2015年以来,焦炭、焦煤销售压力增大,现货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在销售端压力凸显之时,库存的压力也逐渐累积。与焦炭生产相同,我国焦炭的表观消费量也经历了高速增长,探底回升的整个过程,2010年焦炭消费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7.56%;同时,焦炭出口量于2010年也出现回升,同比增长513.50%达到355万吨。 近期焦炭港口库存量再度呈现上升趋势,炼焦煤、焦炭库存依旧处于高位。随着终端需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研究报告2019-2025年 【报告编号】:260024 【出版机构】: 中研华泰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交付方式】: 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产业经济研究院报告每个季度更新,我们的客户将免费售后服务一年,后期可以续费。行业研究报告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预测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公司、市场、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营销能力。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最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 第一章煤炭行业概述及发展环境分析 1 第一节煤炭行业的概念与分类 1 (一)煤炭行业的定义 1 (二)煤炭种类特点及用途 1 (三)煤炭产业链分析 2 (四)煤炭的应用特点及要求 5 第二节煤炭行业基本特征7 (一)煤炭行业的管理体制7 (二)中国煤炭行业监管体制中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机制分析8

(三)中国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1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12 (五)煤炭行业的经营模式13 (六)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3 第三节煤炭产业政策分析14 (一)煤炭产业政策整体情况14 1、《煤炭产业政策》14 2、《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1 3、其他相关政策35 (二)国外煤炭资源法制建设分析40 (三)深化煤炭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分析47 (四)煤炭行业整合与重组的政策分析50 (五)直购电模式对电力、煤炭行业的影响54 (六)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55 (七)中国提出煤炭行业淘汰产能具体目标59 第四节2017-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经济环境发展分析6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61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61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62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65 四、恩格尔系数67 五、工业发展形势68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70 (二)煤炭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研究71 (三)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煤炭行业的影响73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中国煤炭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现状和发展 董宇矿业工程学院采矿06-4班01060096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及其分布: 截止到2007年,我国已查明资源储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在查明资源储量中,晋 陕蒙宁占67%;新甘青、云贵川渝占20%;其他地区仅占13%。与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相比,我国 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可供露天矿开采的资源极少,除晋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部 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外,其他煤田开采条件较复杂(1)。 煤按基本用途划分为炼焦用煤和非炼焦用煤两大部分,前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后者为72.9%。在非炼焦用煤中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及其未分类煤)所占比重 较大,共有保有储量4262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2.5%,占全国非炼焦用煤的58.3%;我 国炼焦用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 煤)的保有储量为254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25.4%,不仅比重不大,而且品种也不均衡。其中气煤占炼焦用煤的40.6%,而肥煤、焦煤和瘦煤三个炼焦基础煤,分别仅占18.0%,23.5%和15.8%。(2) 中国煤矿分布以及规模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致使我国煤矿的分布也随地域呈不均匀分布,并且煤 矿的规模也各不相同。煤矿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淮南、淮北等地区,这些煤炭产区以国有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乡镇个人中小型煤矿并存的模式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而其他省份,尤其是煤炭调入区则是以国有或当地中型小型煤矿为主体的模式进行生产。目前,我国煤矿大型化、 机械化、集团化发展明显。截止2007年,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 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煤炭 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随着我国加强安全监督管理以及煤炭工业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我国年产在30万吨的小煤 矿将予以关停、合并,因此,未来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煤炭产量 由于近些年来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煤炭价格的上涨,进而刺激了煤炭工业的进步、扩张与发展,从而使得2002年以后的年产量逐步提高(如图一)。其中,2008年,全国煤炭产 量完成27.16亿吨,同比增加1.93亿吨,同比增长

2016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6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焦炭产量下降明显 2015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形势呈现出: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产品产量和价格持续下跌,经营效益下滑明显加重的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1~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80383万吨,同比下降2.3%;生铁产量为69141万吨,同比下降3.5%;焦炭产量为44778万吨,同比下降6.5%。 焦炭贸易出口985.54万吨,同比增长15.11%。出口焦炭平均价格从2011年的451.83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156.24美元/吨。进口炼焦煤4799.9万吨,同比下降23.1%;进口炼焦煤平均价格从2011年的149.63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79.50美元/吨。 2016年1-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累计2.61亿吨,同比降低2.3%;生铁产量累计2.25亿吨,同比降低3.7%;焦炭产量累计1.38亿吨,同比下降7.6%,其中,钢铁焦化企业焦炭产4068万吨,同比下降6.65%,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9819万吨,同比下降12.45%。 焦炭出口量保持增长、价格大幅下跌 2016年4月份,国内焦炭出口68.58万吨,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38.89%;焦炭出口价格为111.70美元/吨,同比下降36.03%,环比下降8.11%。2016年1-4月份,国内焦炭出口累计342.55万吨,同比增长13.33%,出口平均价格为115.38美元/吨,同比下降33.89%。日本、印度和巴西仍是从我国进口焦炭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名。分别占总量的23.85%、21.86%和6.09%。 炼焦煤供需总体宽松,价格小幅波动 2016年1-4月份,全国炼焦煤累计产量1.42吨,同比下降6.74%;全国累计进口炼焦煤1679.39万吨,同比增长14.46%,累计平均价格为64.73美元/吨,同比下降26.57%。从4月份以来炼焦煤价格看,呈现逐步上行走势。但从发展趋势看,仍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焦化产品市场,价格跌宕起伏 2016年5月份,>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93.31点,同比下降2.26点,环比上涨24.81点,平均价格982元/吨,最高1230元/吨,最低840元/吨;≥25-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84.11点,同比下降2.45点,环比上涨25.45点,平均价格为904元/吨,最高1140元/吨,最低800元/吨。4月份焦炭价格创出了今年以来的价格新高。但是5月下旬以来出现回跌趋势。 2016年2月,煤焦油价格指数为187.72点,同比下降66.29点,环比下降6.0点,平均价格为1345元/吨,最高1900元/吨,最低1100元/吨。粗苯价格指数为293.4点,同比下降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煤炭生产相关的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以及生产事故现象十分突出,因而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框架,继而又提出了实现科学采矿的学术观点.本文从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内涵与框架、采动岩体结构理论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以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和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等技术开发成果,综述了在突破传统采煤技术理念上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政府应履行的职能以及国家立法等方面对今后相关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中国煤矿绿色开采关键层理论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煤炭资源主关键层采动岩体工作面推进 【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同时,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凸显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至今,与我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同样十分严峻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也亟待从煤炭开采的源头去解决.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去年增加了1.02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集团华能集团,计划购买华北地区的煤矿股份以确保其燃料供给,其计划在华北地区锁定3000万吨煤的供应。中国神华除了国内的矿产购臵外,计划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购买煤矿资产。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预计未来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的趋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2004年7月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须获得政府配额,只有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才能申请并取得煤炭出口配额。目前全国只有四家企业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由于进出口关税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预计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亚太市场主要动力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煤炭资源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200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t.按目前生产速度可开采200多年。世界各地都有煤炭资源,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就煤炭质量而言,亚洲国家优质煤(发热量大于5700kcal/kg)占总资源的比重较高。我国煤炭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独联体国家。 2煤炭生产 世界煤炭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稳步增长。自70年代后期开始,动力煤占煤炭总产量的绝大部分,而在过去10年中炼焦煤产量下降。自1978年以来,欧洲动力煤产量下降70%,一些经济转型国家下降40%.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强劲增长的煤炭产量弥补了90年代初以来世界煤炭产量的减少。从1996年开始,世界煤炭产量略有下降,总产量从1996年的45.2亿t降到2000年的41.9亿t.根据各国的煤炭产量,我国煤炭工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独联体国家和南非。煤炭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生产成本也是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劳动成本。 3煤炭市场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最新研究报告,世界煤炭消费量将从1999年的4700Mt增长到2020年的6400Mt.其中,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煤炭消费增长量约占世界总预测煤炭消费增长的92%.预计煤炭在世界一次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1999 年的22%下降到2020年的19%.煤炭在世界发电燃料中的比重将从1999年的34%下降到2020年的31%.预测世界煤炭贸易量将从1999年的548Mt增长到2020年的729Mt.在煤炭出口市场上,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等9个国家占世界出口量的90%以上。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东亚和西欧,其中与我国比邻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占世界进口量的40%左右。1999年和2000年,世界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煤炭供应方。1999年世界煤炭市场的价格竞争不仅影响了贸易方式,也影响了煤炭出口国家的收入。澳大利亚和印尼煤炭出口量增加,而美国则降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南非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2000年,影响世界煤炭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海上运输费、煤炭进口需求增长及出口价格。在过去10年中,世界煤炭价格在40%范围内波动,1995年煤炭价格。从2001年开始,因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煤价开始回升,2001年的煤价比2000年上涨约5美元/t . 4世界10大煤炭公司生产与经营在过去的10年间,世界煤炭工业进入了合并、重组和全球化时代。1999年,世界的煤炭公司为印度煤炭公司,其年产量为2.57亿t,目前该公司拥有54万雇员,但其煤炭生产业务全部集中在印度。这里着重讨论参与全球化经营的10大煤炭公司。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多数公司生产包括煤炭在内的多种产品。其中8个公司已在不同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共生产煤炭852Mt,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1/5.煤炭产量和总收益的是皮博迪集团,利润的是力拓公司,煤炭出口量最多的是BHP 集团。国外10大煤炭公司的经营特点包括: 1)煤炭生产集中化。 2000年,南非比利顿、安格尔、格伦科和萨索尔4个公司的煤炭产量占南非煤炭产量的87%.美国前6个公司占全美煤炭总产量的51%,排在第一位的皮博迪公司,产煤176Mt,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6.1%.澳大利亚前7位煤炭公司产煤109Mt,占澳大利亚煤炭总产量的46%. 2)煤炭生产跨国经营。 除了阿奇和萨索尔矿业公司外,其余8家煤炭公司都有跨国煤炭生产业务,其中德国RAG 公司的煤炭生产业务分布于5个国家。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一、十载高歌恍如梦 2000年的时候,地矿行业很多地质工作者正想着如何抛下自己平生所学,逃离体制内,下海经商。此时的地矿行业已经冷清了十余年,整个行业人才、技术、装备已大大萎缩,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信心。多数地矿类院校不喜欢冠以“地质”二字,纷纷更名为××科技大学、××理工大学或者××经济学院。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样发展下去。200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儿,一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二是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这两件事儿对日后中国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朱镕基总理力推的中国经济改革逐渐发力,全球经济一体化日渐深入,为中国全盘承接全球产业大转移,打造“世界加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中国经济步入了“和谐号”高速列车时代,中国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出口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一夜之间,中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 紧接着,中国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公路、东部地区县县通高速。2003年至2014年,中国铁路里程从7.3万公里增长到了11.2万公里,增长50%。人均住房面积从2003年的不足17平方米增长到了目前的36平方米,实现了人均住房面积的翻番。民用汽车保有量从2421万辆增长到了1.54亿辆,增长了4倍。2014年,世界上

85%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产自中国,中国有28种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2003年至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从19亿吨增长到了39亿吨,石油消费量从2.7亿吨增长到了5.0亿吨,天然气消费量从350亿立方米增长到了1708亿立方米,钢铁消费量从2.6亿吨增长到了7.7亿吨,铜消费量从308万吨增长到了983万吨,铝消费量从518万吨增长到了2195万吨。一眨眼的功夫,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矿产资源消费量连续翻番,十年高歌,恍如一梦! 二、千座矿城夜笙歌 由于矿产资源需求短期内迅速增长,全球矿产产品市场出现严重供不应求,矿产品价格急剧飙升! 高速增长的矿产品价格,带来了高速增长的开发力度。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矿种、所有的矿山都是暴利!只要开矿,就一定赚钱!一场矿业盛筵,就此拉开了帷幕,一时间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矿权,成千上万座矿山,成千上万座矿城,成千上万个矿老板,矿业蓬勃发展,矿产资源产量快速增长。 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矿产资源产量直线增长。煤炭产量从18亿吨上升到了40亿吨,天然气产量从362亿立方米上升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