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与点拨】

【预习完成】

1、,“地球村”第60亿位公民降生。年,我国将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我国的人口和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

低水平的国家行列。

2、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呈型。

3、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人将在较长时期内。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控制在亿以内;年,人口总数要控制

在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亿)以后,将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和的协调发展。

4、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的资源、资源、资源以及能源等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5、我国在控制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和的力度,如植树种草,

,防治;监控、治理;加强

和,以及推进等。

【练习巩固】

1、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

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2.图28—7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示年龄,纵轴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

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

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

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

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

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环查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4、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死亡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人口数目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死亡率和生物种群死亡率的因素有较大区别

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

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6.下面哪一项可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指标

A.有环境保护区 B.工厂“三废”的处置

C.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D.人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的绿地

7、今年我国的沙尘暴天气特别多,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的人民深受其害,你认为造成这种气候的

原因主要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A.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降雨量减少所致。控制CO2的排放量,控制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可以延长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周期,可以达到控制沙尘暴天气的形成B.在内蒙古草原上,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退化、草原沙化所致。应保护好草原植被,营造草场基本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等措施,可有效在防止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形成C.受西伯利亚高压气流的影响,形成大风天气有关。对这种现象目前只能预报不能防止

D.是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降雨量大大减少导致草场植被退化,草原沙化有关。

改善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人工降雨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8、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还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地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

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

9、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②水产养殖业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③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度放牧

④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草)”的措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学习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学习重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自主学习与点拨】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

、和等。

2、生物圈内所有的,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功能);三是对人类有、和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和等意义的价值。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明显大于它的价值。科学家对全球一些生态系统多样性价值的估价是:生态系统的面积最大;生态系统的全球价值最大;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价值最大;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价值相对最小。

【练习巩固】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A.研究价值 B.药用价值

C.美学价值 D.生态功能价值

2.造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苍蝇能够垂直起落和急速转变方向,这是由于苍蝇的后翅演化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科学家根据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成了新型导航仪。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使用价值 B. 间接使用价值

C. 潜在使用价值

D. 生态价值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5、新千年伊始,我国沙尘暴频发,下列针对西部地区的治理的措施中,哪项是不可取的()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禁止矿产资源开发

C.科学利用水资源 D、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

6、经过十多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成,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要意义是()

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 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7、下列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的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D.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8、要使人们认识到,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

A.一个营养级 B.一个基因库

C.一个原材料 D.一笔财源

9、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

A.原料 B.场所 C.条件 D.基因库

10.2002年底,我国农业部发出通知,禁止引进被称为“食人鱼”的肉食性锯脂鲤,因为我国南方地区有该鱼类适宜的生活条件。禁止引进“食人鱼”有利于:()

A.维护公众的饮食安全 B.维护原有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

C.杜绝鱼类的竞争,利于新物种 D.不同地区之间鱼类的基因交流

11.我国虎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下降 B.虎处的营养级较高

C. 环境污染造成虎的出生率下降

D.虎被乱捕乱杀且生活的森林减少

12、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

A.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B.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C.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13、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 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 D.人为破坏的结果

14.(多选)有人把水葫芦引入到一个热带国家,结果它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不仅阻塞航道,而且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其原因可能是:()

A.没有天敌 B.气候适宜 C.繁殖率高 D.营养丰富

15.(多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它包括:()A.森林的超量砍伐 B. 开垦草原

C. 围湖造田

D. 有计划的放牧

16.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降为18.7%,1983年仅为8.5%了,并且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公项,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枯死。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导致和多样性的减少。

(3)事例三说明:由于入侵或引种到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课堂小结反思】

【教后反思】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读书笔记

第五章生态系统专题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稳定性的原因: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 三、稳定性的表现: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相反关系: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森林适量砍伐、草原合理载畜量、海洋适度捕捞、农田控制病虫害,建造防护林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池塘合理投放鱼苗、饲料;农田合理施肥、合理灌溉 五、

六、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七、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价值:①潜在价值(未知) ②间接价值(生态功能) 例如: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③直接价值(除了潜在价值和间接价值以外的价值) 例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科研价值、食用价值等 注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3、保护措施: ①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 例如在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 ②易地保护:将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例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殖中心。建立精子库和种子库。 近年来还用人工受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 注意:保护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利用和开发 八、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协调发展。

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发表时间:2018-10-18T10:41:30.7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作者:郭永研[导读] 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要措施,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不容忽视。郭永研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水利电力设计院广西梧州 543000摘要: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要措施,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关键词:水库水生态;保护;修复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比较短缺,兴建水库巨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水库发挥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功能的同时,加强水库的水生态保护及修复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水库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游及库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水平,水库水生态的保护及修复工作不应仅限于库区管理范围,应当从水库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1水库修建的生态破坏问题 1.1水库生态环境改变 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由原来的河流—陆地生态变为水域—消落带—陆地的生态结构。拦河筑坝使单一的河流生境分化为河流区域、过渡区域和坝前的敞水区域。泥沙在坝前沉积,导致下游河床下切严重,水生栖息地面积减小。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也会因河川径流特征、泥沙输送形式的改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2生物群落结构改变 修筑闸坝切断了河流的连续性,洄游性鱼类难以通过,降低了物种的生存能力。水库的出现导致河流的水流条件、混浊度、温度分布规律和矿物质营养来源改变,使原生物群落中部分物种消失,破坏了食物链的完整性,种群结构中优胜劣汰,新的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同时,在农业、林业、渔业等发展的过程中,不恰当的引进新物种,造成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1.3建设及运行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库在建设期间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建筑垃圾的不合理堆放、土石方工程产生的粉尘、混凝土系统产生的碱性废水、生活污水等都不可避免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水库运行期间,水库蓄水调节,出于兴利目的的水力发电造成河流水量季节性交替消失,枯水期下游生态需水量难以保障。 2水库的环境污染问题 2.1水库外源污染 降雨是河流径流的重要来源。降雨在补充河流水源的同时也将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SOX、NOX、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等带入水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废水中有害成分复杂,包含可自然降解和不能降解的物质,未经处理的乱排乱放将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城市地表径流以及农业面源污染,促使水体中氮、磷、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增多。根据区域产流、汇流的特征,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污染物质最终都将到达库区。 2.2水库内源污染 外源污染是水库产生内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外来污染物质在水库不断累积、叠加,有可能使水库成为新的污染源。水库底部的淤泥在缺氧条件下,将使氮磷类营养物、铁锰类重金属向水体溶解,即使在无外源污染的水库中,这种叠加作用也可能造成水质恶化、富营养问题。水库内的浮游生物、动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尸体也是内源污染的一种来源。不规范的库区渔业发展,进一步导致了水库污染加剧。 3水库水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新思路 3.1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我国现阶段水库建设选址除坝址占用河道外,施工营地、管理房及料场等往往是在河流沿岸或者是河流周边。建设过程中对河流沿河周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期需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生态修复减轻水库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河流沿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季节性河道方式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植物,以此形成一个生物隔离带,这样一来,既可以治理河道污染,还可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于水库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3.2调整上游及库区的产业结构 上游及库区应当发展即节约资源消耗又生态环保的产业。依法取消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合理淘汰过剩产能,减少“三废”排放。集中农村散乱的养殖业,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变粗放式管理,发展生态种植模式。作为重要水源地的水库还要进行禁渔管理。努力做到区域范围内绿色、可持续发展。 3.3加强污染控制 3.3.1控制点源污染 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重点排污口治理工作,封闭违规建设的排污设施,大力发展污水处理行业,对高污染企业的污染处理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严查;控制城镇人口规模,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禁止向河内倒垃圾,从而控制排入水库的污染物质总量。解决垃圾问题首先就是选择合理的垃圾处理技术,其主要有四种:卫生填埋、堆肥(好氧发酵)、沼气(厌氧发酵)与焚烧。适用于地区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见表1。表1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特征及适用范围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教学案

1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教学案 执笔人:侍东升 一、本节聚焦 1、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知识结构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四、例题讨论 例1、右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2000年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⑴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⑵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解析:沙尘暴在近几年的媒体中都有大量报道,已影响到了北京、天津、河南、上海等地。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长江流域1988年的洪水、气候的冷暖无常等现象频频出现,专家撰文指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特别是破坏了森林和草原带来的恶果。因为森林和草原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的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 答案:⑴①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②植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尘随风而起;③森林面积减少,防风沙能力下降;⑵①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加养护;②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③退耕还林还草。 五、反馈评价 A组 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A 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死亡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人口数目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死亡率和生物种群死亡率的因素有较大区别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20**年至今共完成194个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872479.89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2年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20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年淘汰了海大集团20蒸吨燃煤小锅炉1台;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50%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50.2%;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1000元/村、2-4万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2.5自动监测站。20**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35天,空气优良天数占91.78%。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12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

2018-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 令?--------- (一)教材第61页思考 1.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 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湿地 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 2?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可以在学习本课之前和学习本课之后,说出对湿地生态意义的不同认识。 3 ?三江平原大部分沼泽变成商品粮食基地,虽然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使三江平原大部 分沼泽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及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降低。 (二)教材第63页思考 1.湖泊干涸、消失,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2?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解决,简单地讲是“开源节流”,开源指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 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指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 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教材第64页思考 思考提示:从佛罗里达南部大沼泽疏干的教训中,可以看出湿地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我们不合理地利用湿地(如疏干沼泽),就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保护它。同时, 人类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提高,即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_重点强化卷1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含答案 精品

重点强化卷(一) 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图,完成1~2题。 1.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的关系是( ) 【导学号:73360114】A.呈正相关 B.与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与径流减少率呈负相关 C.呈负相关 D.与侵蚀减少率呈负相关,与径流减少率呈正相关 2.下列关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土壤侵蚀和径流量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样大B.对土壤侵蚀影响大 C.对径流量影响大D.无法判断 【解析】由图可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侵蚀减少率受植被覆盖率影响更大。 【答案】 1.A 2.B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图1

图2 3.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 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第3题,图2的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并且坡度变化不大,但是陡缓相间的特征明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大,不宜耕作,应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高线稀疏处本身地势较平整,稍加整理即可耕种。综上分析,隔坡梯田最适宜。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适合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适合坡度更为和缓且缺水的地区。第4题,反坡梯田中的反坡与坡向相反,不利于水流顺坡而下,更有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能够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增强水土保持效果。 【答案】 3.C 4.A 读下表,完成5~6题。 某区域2006~2010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少。 5.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生态环境保护3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我国人口现状和发展前景 (1)现状:。 (2)前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 目标:2005年人口总数控制在以内,2010年控制在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例题1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和个体数 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题2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和等。 例题3 在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A.1和2 B.3和1 C.2和4 D.3和5 例题4 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举一反三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综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三个层次:、、。 思考: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例题5 连线: 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 潜在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直接价值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 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 间接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在对被保护的建立以及 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类的保护区等。 (2)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在进行专门保护。 (3)离体保护: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长期储存,以保护物种的种质资源。例如,建立,;利用、和等技术。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例题6 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严格控制污染 举一反三下列不属于好的自然保护办法的一项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严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C.立法保护,并加强宣传教育 D.人工饲养和繁殖濒危的野生动物 四.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例题7 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合的一项措施是 (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布置作业: 1.我国特有的、栖息于淡水的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是() A.大熊猫 B。白鳍豚 C.扬子鳄 D.金丝猴

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这里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对黄河的影响: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①地理环境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 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实,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的侵蚀。 ③降水的不均匀性: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④自然灾害多发性: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主要因素) ①人口压力(根本原因):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露天开矿破坏地表植被。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③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破坏植被。 四、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 ①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塬。 ②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轮作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精选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技术等,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的目的。 ③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 【补充】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2.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二、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 ①地表覆盖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②气候 干旱促进荒漠化的进程。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三、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2.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4.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5条):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 ②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③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 (1)内因:①生产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阻碍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阻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阻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阻碍。 三、教学方法 探讨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117。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摸索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专门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专门大的阻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全然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淌过于集中。 3.实际情形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差不多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关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问题〗“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有两种方式,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什么缘故? 〖提示〗假如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育,数量呈“J”型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确实是如此的情形。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摸索。 〖板书〗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境 〖资料分析〗学生摸索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要紧缘故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步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庞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缘故之一。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因此,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形的一面。然而,人不同于一样的生物:人具有专门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爱护自然的本领,等等。因此,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形。 〖板书〗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阻碍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119~122,回家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 〖想像空间〗学生摸索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 (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分册)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 2019年3月 控制 与治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控制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理科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水体 污染 控制 与治 理科 技重 大专 项管 理办 公室 目录 目录 1 农村污水.................................................................................................................................. - 1 - 1.1 FMBR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 1 - 1.2 农村生活污水营养供体利用型处理技术.................................................................. - 2 - 1.3 农村生活污水自充氧层叠生态滤床处理技术.......................................................... - 6 - 1.4 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8 - 1.5 人工快渗一体化净化技术........................................................................................ - 11 - 1.6 村落面源污染收集与处理技术................................................................................ - 12 - 2 畜禽养殖................................................................................................................................ - 14 - 2.1 畜禽养殖废水氨氮削减及粪污资源化技术............................................................ - 14 - 2.2 基于无害化微生物发酵床的养殖废弃物全循环技术............................................ - 16 - 2.3 多原料预处理高效厌氧发酵技术............................................................................ - 21 - 2.4 高浓度有机污水制备生物基醇................................................................................ - 24 - 3 农田径流................................................................................................................................ - 26 - 3.1 以营养盐平衡为核心的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 26 - 3.2 基于水稻专用缓控释肥与插秧施肥一体化的稻田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 27 - 3.3 基于硝化抑制剂-水肥一体化耦合的蔬菜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28 - 3.4 基于行间生草耦合树盘覆盖的果园氮磷投入减量关键技术................................ - 30 - 3.5 基于污染物输移的“陆域-陆水界面-沟渠塘”的全过程拦截技术.............................. - 31 - 3.6 环湖生态农业圈构建与优化技术............................................................................ - 33 - 3.7 水稻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 - 35 - 3.8 农业废弃物(秸秆)养分资源管理与再利用技术................................................ - 37 - 3.9 农田氮磷入支流(河浜)前拦截技术.................................................................... - 40 - 4 低污染水................................................................................................................................ - 4 5 - 4.1 添加水生植物生物质炭-发酵液的人工湿地强化净化技术................................... - 45 - 4.2 光伏电解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 - 47 - 4.3 低污染水生态净化的模块化组装技术.................................................................... - 49 - 4.4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季节性交替维稳技术................................................................ - 51 - 4.5 湿地植物生产有机酸和改性生物质炭技术............................................................ - 53 - 4.6 农田型低污染水调蓄经济湿地技术........................................................................ - 56 - 4.7 规模水产养殖低污染尾水组合生态净化技术........................................................ - 58 - 4.8 尾水多阶湿地深度净化技术.................................................................................... - 61 - 4.9 以本土物种为主的生物群落构建与配置技术........................................................ - 63 - 4.10 湿地配水及水力途径改善技术.............................................................................. - 64 - 4.11 村落型低污染水高水力负荷生态砾石床技术...................................................... - 65 - 5 农村垃圾................................................................................................................................ - 68 - 5.1 农村面源固体污染物制取活性炭闭路循环技术.................................................... - 68 - 控制 与治

(环境管理)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测试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受益包括( ) ①燃料②基因③药品④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基本生存支持服务 A.①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两大类( ) A.大气和水体污染 B.环境污染和人口问题 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人口问题和气候反常 3.工业“三废”不会造成哪种污染( ) A.噪声 B.大气 C.水 D.土壤 4.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乱砍滥伐 B.水土流失 C.气候原因 D.不合理灌溉 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人口压力 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D.环保意识未深入人心 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无法解决 B.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发达国家突出,尚未形成全球性问题 C.环境的自净能力很强,不必把环境问题看得过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7.为什么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极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 A.植被覆盖面积小 B.土壤含盐类矿物多 C.蒸发旺盛 D.地下水位较高 8.属于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 ) A.自然资源有限,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B.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D.解决酸雨蔓延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 9.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持续发展的目的是( ) A.生态 B.社会 C.经济 D.科技 10.我们应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事有( ) ①乘公交车②自备菜篮子买菜③把旧衣服捐往灾区④过节俭的生活⑤使用含磷洗衣粉 A.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关于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1978年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 B.我国地大物博,资源种类多,总量大,所以资源充足为社会发展的优势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经济高度增长已成为当今时代特征,对环境乌日娜实施有效控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的焦点,我们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科学知识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民环保教育工作。 一、扩大环保宣传教育层面,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环境宣传教育在我城区虽已开展多年,但长期以来,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区、乡镇政府驻地和企业,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早就了全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环保价值观的缺失。解决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的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农民行动起来环境问题才又望解决,小康生活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多方位、

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保护环境,宣传教育为本。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环保宣传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应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电视、广播、短信、报纸、传单、板报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居民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帮助减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提案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生态恶化对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约的生态农业使用的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群众宣传绿色食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