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3.4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3.4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3.4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3.4整式的加减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激发学生观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

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教学说明】学习通过操作,初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问题1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教材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导入的操作已经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通过这个问题得到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归纳结论】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加减

问题2计算:

【教学说明】通过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整式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归纳结论】几个整式相加减,通过用括号将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整式加减的应用

问题3我国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甲市为:起步价6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5元;乙市为: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2元.

(1)试问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差是多少元?

(2)如果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的路程都为10千米,那么哪个市的收费标准高些?高多少?

【分析】先把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分别用含S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求甲、乙两市的价钱差.

【教学说明】学生分析、思考,与同伴交流,感受整式的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4已知M=4x2-3x-2,N=6x2-3x+6,试比较M与N的大小关系.

【分析】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一般采用“作差法”,即先将两式作差,再把所得的差与0比较,若M-N>0,则M>N;若M-N=0,则M=N;若M-N<0,则M<N.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4.已知A=-2x2+x-6,B=4+3x+5x2.

求:(1)A+B;

(2)A-B;(3)3A-B.

5.某学生计算2x2-5xy+6y2加上某多项式时,由于粗心,误算为减去这个多项式而得到7y2+4xy+4x2,你能帮他求出正确的答案吗?

6.一个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的2倍少1.

(1)写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当a=2时,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7.蔬菜供应站以每千克a元的价格购进某种蔬菜m千克,如果按10%的损耗计算,若以5元/千克的价格出售,那么利润是多少?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整式的加减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7”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整式加强的一般步骤,到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16.3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和运算。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及混合运算。本节课在以前及后续学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因为本节既是第五章相关内容的发展,又是后面将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等章节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八年级一二班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有部分学生对第五章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对整式加减运算欠账比较多,因此学习本章时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会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首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去括号问题。 五、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白板。 七、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活动一】:计算下列各式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

并就是字母不变,把系数相加减。 【活动二】: 现有一块长7.5dm 、宽5dm 的木板,能否采用如教科书图16.3-1所示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 2和18dm 2的正方形木板? 分析:由于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8和18,显然木板够宽,下面考虑木板是否够长。由于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为188+,这实际上是求8和18这两个二次根式的和,计算188+之前,我们先来看下面几道题怎么算? 22+32(1)8-38+58(2)2 7+27+397 ?(3)3-23+2(4)3 师生行为:(1)学生分组讨论,探求方案。 (2)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将8和18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能否将分配律运用到计算 中 。 师生行为:分析188+的计算过程 教师讲解点评: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生:二次根式加减法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

整式的加减教案设计

新教材整式的加减这一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了从具体的数到比较复杂的整式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实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再由代数式、代数式的值逐步引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及相关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等。最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本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结构分明、重点突出。新教材把整式的乘除运算,后移到八年纪的上册的第十四章中去阐述,这样处理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达到了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这一目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又不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 新教材和原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内容的编排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原教材从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接受考虑,把整式的教学内容分成来两个教学阶段进行编排。首先在初一上册中,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引进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逐步引初一次式的概念,再给出一次式同类项,合并一次式同类项法则,数和一次式相乘法则,去括号法则,然后进行一次式加减运算的教学。其目的是避免了单项式,多项式的多元化问题和多次化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教材的教学难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在初一下册中,再学习字母多次问题和多个字母问题,从而使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完整化。但是在教学中必须进行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及运算法则的重新再认识,导致整个教材的内容编排上有些重复,知识结构的条理上有些混杂,因此在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上,新教材比原教材更能体现井然有序,结构分明的特征。 本章教材的编排上共分4个单元,11个小节,教学时数约为17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3.1列代数式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1课时 3.3整式4课时

整式加减法教案全

2.2整式的加减(二) 课本P67 例4,,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课本P67 例5,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一、复习引入: 1、做一做。 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①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②提问:以上答案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练习:化简: (1)(x+y)—(2x-3y) (2)2(a2-2b2)-3(2a2+b2) 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背景,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在通过复习、练习,为学生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作必要的准备)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课堂小结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4、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1、主要概念:(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本章由数到式,承前启后, 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 (二) 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 别与联系。(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律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4)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5)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通过由数的加减过渡到整式的加减的过程,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体会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 单元教学的重难点:(1)重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熟练进行合并同 类项和去括号的运算。(2)难点:准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准确地处理去括号时的符号。 (四) 单元教学思路及策略:(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2)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3)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4)抓住重难点、加强练习。 (五) 学生学习易错点分析:(1)忽视单项式的定义,误认为式子 a 1 是单项式。(2)忽视单项式系数的定义,误认为 5 4ab 的系数是4。(3)忽视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误认为3a 的次数是0。(4)忽视多项式的定义,误认为5 4y x +是单项式。(5)忽视多项 式的定义,误认为x y x 4 2 2-的次数是7。 (6)忽视多项式的项的定义,误认为多项式8215 23 3 --+ xy x y y x 的项分别为8,,2 1,5233 xy x y y x 。(7)把多项式的各项重新排列时,忽视要带它前面的符号。(8)忽视同类项的定义,误认为2x 3y 4 与-y 4x 3不是同类项。(9)合并同类项时,误把字母的指数也相加。(10) 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11)两整式相减时,忽略加括号。 二、 课时教学策略分析 (一)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单项式 第2课时 多项式 第3课时 同类项 第4课时 合并同类项 第5课时 化简求值 第6课时 去括号 第7课时 整式的加减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整式的加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nteger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整式的加减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

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整式加减运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出示投影1) 化简下列各式 (1); (2); (3). 学生活动:同桌两位同学出一个学生在胶片上化简,另一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把几个学生的演算胶片用投

影打出,其他学生一起来给打分.不对的,由学生找出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师提出问题:上述三个数学式子,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呢?(把每个括号看作一个整体)学生活动:同桌同学互相讨论、研究,若讨论的结果、语句认为比较通顺者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学生回答时,教师用彩笔把运算符号写在胶片上显示出来,以引起注意.) 【教法说明】前两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其实就是整式加减内容的一部分,复习上述知识,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就过渡到整式加减这一节内容上来,使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衔接起来. 师提出问题:上述式子中,每个括号内的式子是什么式子?(整式)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可以说是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2) 例1 求单项式,,,的和.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用数学式子表示

湖南省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2 整式的加减 课题: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课时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 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在介绍合并同类项之后,开始研究去括号的内容。去括号时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整式乘法、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通过本小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做好准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总结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课 时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法则 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3、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项符号的变化提炼课 题 探究去括号的方法及应用 教法学 法 指导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 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过程观察式子,发现规 律 归纳括号去掉以后 的变化,并总结 完成练习,巩固知 识 一、探究新知 1、观察、对比练习: ⑴13+(7-5)= 13-(7-5)= ⑵13 +7-5= 13-7+5= ⑶9a+(6a-a)= 9a-(6a-a)= ⑷9a+6a-a= 9a-6a+a= 归纳:1、以上练习中的括号怎么了? 2、去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和数字有何变 化? 总结规律: 括号前是“+”号,去掉“+和()”后,原 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括号前是“-”号,去掉“-和()”后,原括 号内各项都变号; 去括号法则依据:乘法分配律 2、巩固练习 ①+(a-b)= ; ②-(a-b)= ; ③(a-b)-(-c+d)= ; ④-(a-b)+(-c-d)= . 通过观察计算的 式子,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应用 规律,为后面去 括号法则的得出 做铺垫。 归纳知识,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强化提升

整式的加减教案.doc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一:2.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3)学会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验证结论;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暑假里,小明到妈妈的水果店帮忙,妈妈叫他将下面的水果归类上柜。你认为小明该如何做?

(答:我们可以按水果的种类将这些水果分为五类:两个苹果、两个草莓、两串葡萄、三个橙子、三串香蕉。) 问题二:如果将这些水果换成我们前面学过的单项式,你将如何分类?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 (二)探究新知 1 在学生交流汇报后,分析分类后的每一组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有困难,教师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表达以总结每一组单项式的共同点。随即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为方便学生记忆,我将同类项的概念概括为“两相同”。 设计说明:得出了同类项的概念后,我设计了两个同类项的练习,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你能写出两个项是同类项的例子吗? 探究新知 2 我们认识了同类项,那么如何合并同类项呢?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系数——相加 字母——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我们可以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概括成:一变两不变,即一变,指系数变; 两不变:指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设计说明: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概念,熟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例 4 先让学生直接代入求值,然后采用先化简后代入的方法。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四)典型例题 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课堂小结 在学生谈收获的基础上,我出示如下课堂小结以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整式的加减法练习题

整式的加减法练习题 1、在式子:a 2、3a 、y x +1、2y x -、—2 1y 2、1—5xy 2、—x 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 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2、—21y 2的系数是( ),次数是( );3 a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3、2 y x -的项是( ),次数是( ),1—5xy 2的项是( ),次数是( ),是个( )次( )项式。 4、下列各组是不是同类项: (1) 4abc 与 4ab ( ) (2) -5 m 2n 3与 2n 3m 2 ( )(3) -0.3 x 2y 与 yx 2 5、若5x 2y 与是x m y n 同类项,则m=( ) n=( ) 6、合并下列同类项: (1) 3xy -4xy -xy =( ) (2)-a -a -2a=( ) (3) 0.8ab 3-a 3b+0.2ab 3 =( ) 7、去括号:(1)+(x -3)= (2) -(x -3)= (3)-(x+5y -2)= (4)+(3x -5y+6z)= 8、计算: 1)x -(-y -z+1)= ;( 2 ) m+(-n+q)= ; ( 3 ) a - ( b+c -3)= ; ( 4 ) x+(5-3y)= 。 9、计算: (1)3( xy2-x2y) -2(xy+xy2)+3x2y; (2)5a2 -[a2+(5 a2 -2a) -2(a2 -3a)] 10、化简求值:(-4 x2 +2x -8) - (x -2)其中x=21 11.观察下列算式: 若用n 表示自然数,请把你观察的规律用含n 的 示 . 12-02=1+0=1 22-12=2+1=3 32-22=3+2=5 42-32=4+3=7 …… 12.第n 个图案中有地砖 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教案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课时整式的加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会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加减的应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体会整式加减的必要性. 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探索性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并应用其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四、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探究发现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 学习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用于展示问题,引导讨论,出示答案). 学生准备: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有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教师操作多媒体,展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列式表示小红和小明共花费的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 思考点拨:方法一:小红买3本笔记本,花去3x元,2支圆珠笔花去2y元,?小红共花去(3x+2y)元;小明买4本笔记本,花去4x元,3枝圆珠笔花去3y元,小明共花去(?4x+3y)元,所以他们一共花去元.方法二,小红和小明买笔记本共花去(3x+4x)元,买圆珠笔共花去(2y+3y)元.买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去元.方法三,小红和小明共买了(3+4)本笔记本,(2+3)支圆珠笔,?因此他们共花费元. 对上面的式子进行化简得出小红和小明共花费的钱数,从而引出课题——整式的加减。(板书课题) (二).整式的和差 活动二:问题1:求整式2a2+ab+3b2与a2-2ab+b2的差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然后用投影仪显示出部分胶片来,正确的师生给予掌声,不对的则由自己或他人找出错在何处,并及时改正.师做相应的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接着计算(或在投影胶片上计算),一个学生接着老师板书继续完成以下过程.把不同层次学生的胶片显示在投影上,师生给予肯定或纠正.师提问题: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时,为什么2a2+ab+3b2与a2-2ab+b2要加上括号(学生讨论后回答,师做必要的强调). 问题2:l.说出下列单项式的和(口答) (1)-3x,-2x,-5x2,5x2;(2)-2n,3n2,-5n2. 2.写出下列第一个式子减去第二个式子的差 (1)3ab,-2ab;(2)-4x2,3x;(3)-5ax2,-4x2a. 学生活动: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口答.2题直接观察回答(先答所列式子,再回答结果). (三).整式的加减 问题3: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厘米).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整式的运算讲义 知识总结: 一、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二、多项式 1、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项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做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合并后的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四、整式的加减法: 整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五、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 4、同底数幂的除法: 六、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1、零指数幂: 2、负整数指数幂: 七、整式的乘除法: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 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凯里市赏郎中学王恩智 整体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灵活地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教材分析 “整式的加减”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的基础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贯穿于本章的始终,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继之前所学的“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延续,更是整式混合运算的基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归纳、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在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必需的基本运算技能。类比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会产生“整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运算,如果有的话该怎样进行”等问题,此时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进一步系统化地学好本节课内容非常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进一步培养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提高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法 教师利用游戏或根据情况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再利用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法则验证自己的发现,从而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1.整式包括( )和 ( ) 2.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3.多项式 是( )次( )项式,其中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是( ),常数项是( )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利用教材提供的两个数字游戏,使学生通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巩固以前学习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回答两个游戏中所提的问题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其中第2题游戏步骤写成框图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体会程序、算法的思想。 活动1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4.下列各式中,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222x y 213yx 22m n 22mn 23 ab 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3a-b ) + (5a+2b ) - (7a+4b ) 223x y -32325m m m --+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案例: 2.2《整式的加减》教学案例 市广泰中学白雪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什么是同类项及怎样合并同类项的进一步学习。其中合并同类项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整式加减、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本节课既是已有知识的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刚刚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掌握用规的格式解决化简求值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类比、探索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运用。难点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形成过程 二、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并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法分析: 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生活情境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小组学习,共同验证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复习巩固,目标导学: 教师提问:什么是整式?学生齐答:(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教师引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式的加减运算,同学们看幻灯片,齐读 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掌握用规的格式解决化简求值问题 (设计意图:目标导学一直是我校数学组的一个特色,目的在于 让学生在每节课学习开始之前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 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节2】游戏导入,认识新知:本环节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 2 2 1 x y,6.1ab,7?4ba,-x y厂 在卡片上给出下列单项式3用磁钉固定 在黑板上便于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人展示三个 环节,把你认为同类的单项式放在一起。 学生的活动异常踊跃,有的孩子认为“应该把系数符号相同的放 在一起”有的认为应该把所含字母相同的单项式放在一起“教师都已予肯定,并及时引导”数学中,我们规定“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指数也相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4《整式的加减》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分两课时讲授.首先教师利用活动游戏或根据情况创设情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再利用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法则验证自己的发现,从而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教师让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并能用整式的加减来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熟练掌握整式加减运算. (二)能力目标. 1.在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经历“由特例归纳、建立猜想、用符号表示,并给出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探索过程. (二)教学难点 1.灵活地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2.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法;探究——交流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合作讨论新课,学会运算整式的加减. 1.做一做 两个数相减后,结果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先来按照上面所示的框图的步骤来讨论一下两个数相减后,结果有什么规律? [生]任取一个三位数,经过上述程序后结果一定是99的倍数. [师]是不是任意的三位数都有这样的规律呢?首先我们先要设出一个任意的三位数.如何设呢? [生]可以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 [师]任意的一个三位数为100a+10b+c,接下来我们按照框图所示的步骤可得:交换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就得到一个新数,是什么呢? [生]100c+10b+a. [师]两个数相减,可得到一个算式为什么呢? [生](100a+10b+c)-(100c+10b+a). [师]为什么在上面的算式中要加上括号呢? [生]“两个数相减”,而这两个三位数,我们都是用多项式表示出来的,每一个多项式,它都是一个整体,因此需加括号. [师]这一点很重要,如何说明这个差就是99的倍数呢? [生]化简可得,即(100a+10b+c)-(100c+10b+a)=100a+10b+c-100c-10b-a=(100a -a)+(10b-10b)+(c-100c)=99a-99c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三位数,经过上述程序后结果一定是99的倍数. 2.议一议 [师]在上面的问题中,涉及到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计算的每一步依据? [生]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涉及到整式的加减法.在进行整式的加减时,我们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师]在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时应注意什么呢? [生]我们上学期已学习过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时,特别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况,去掉“-”号和括号时,里面的各项都需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时,先判断哪些项是同类项,利用加法结合律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可完成. 3.例题讲解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金秀县民族中学吴秀鲜 一、关于基本理念 1、高立意,低起点。如活动一的回忆与思考“前面我们学过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这五种运算。那字母之间可以进行什么运算呢?为什么?整式之间呢?”起点虽低,但立意上体现了类比猜想的数学思想。如活动六的做一做,起点低,但立意上体现了不完全归纳、数学建模的思想。 2、以学生为主体。整个过程中,力图通过八个基本活动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性以及合作交流的社会性,教师成为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力图改变“教师权威,学生被动”的局面。 3、最近学生发展区。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训练,本节课的四个例题学生已见过做过。于是,我以此为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经验基础展开教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落实增长点:学生在老师提供的问题支架下,实现从算式到方程的发展。 二、关于内容选取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弱化了教材中心地位,整合了教学内容的资源。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习得。节省出来的时间主要是用于解决一些变式题、探究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充分尊重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及其应用进行筛选。如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例7、例8体现出来的用字母表示数、整式加减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关于方法策略 通过“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做一做”、“看一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类比、猜想、归纳、探究等自主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变式训练进行意义建构,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同时也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语境,营造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往的和谐探究环境,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及数学应用的基本“精神”。 四、关于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分式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

§3.3 分式的加减法(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 2.积累通分的经验;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模型作用。 教学重点:通分、化简. 教学难点:通分、化简.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 做一做:在分数的加减法中,我们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二、讲授新课 下面可尝试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做一做”中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计算并化简.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可巡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过通分,每个分式都化成同分母的加减法.你是怎样通分,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 同学们可根据“做一做”的每个步骤,总结你是怎样通分的?(小组讨论完成) 我认为通分的关键是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分母. 确定公分母的方法:系数取每个分式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一起作为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例1]通分: (1)x y 2,23y x ,xy 41;(2)y x -5,2)(3x y -; (3)31+x ,31-x ; (4)412-a ,2 1-a 分析: 通分时,应先确定各个分式的分母的公分母:先确定公分母的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解:(1)三个分母的公分母为12 xy 2,则 x y 2=22626y x y ??=23126xy y ; 23y x =x y x x 4342??=2 2124xy x ; xy 41=y xy y 3431??=2 123xy y (2)因为(y -x )2=(x -y )2,所以两个分母的公分母为(x -y )2.

《2.2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案、同步练习、导学案(3篇)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重点) 2.能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3.能在实际背景中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让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化简: (1)(x+y)-(2x-3y); (2)2(a2-2b2)-3(2a2+b2). 提问:以上的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整式的加减 【类型一】整式的化简 化简:3(2x2-y2)-2(3y2-2x2). 解析:先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注意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负号,那么括号中的每一项都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时,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解:3(2x2-y2)-2(3y2-2x2)=6x2-3y2-6y2+4x2=10x2-9y2. 方法总结:去括号时应注意:①不要漏乘;②括号前面是“-”,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各项都要变号. 【类型二】整式的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12a -2(a -13b 2)-(32a +13b 2)+1,其中a =2,b =-3 2. 解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a 与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12a -2a +23b 2-32a -13b 2+1=-3a +13b 2+1,当a =2,b =-3 2时, 原式=-3×2+13×(-32)2+1=-6+34+1=-41 4 . 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时,一般先将整式进行化简,当代入求值时,要适当添上括号,否则容易发生计算错误,同时还要注意代数式中同一字母必须用同一数值代替,代数式中原有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不改变. 【类型三】 利用“无关”进行说理或求值 有这样一道题“当a =2,b =-2时,求多项式3a 3b 3 -12 a 2 b +b -(4a 3b 3 -14a 2b -b 2)+(a 3b 3+1 4a 2b )-2b 2+3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a =2错抄成a =-2,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解析:先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对多项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a ,b 的值进行计算. 解:3a 3b 3-12a 2b +b -(4a 3b 3-14a 2b -b 2)+(a 3b 3+1 4a 2b )-2b 2+3=(3-4+ 1)a 3b 3+(-12+14+1 4)a 2b +(1-2)b 2+b +3=b -b 2+3.因为它不含有字母a ,所以 代数式的值与a 的取值无关.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思路就是把原式化简,得到一个不含指定字母的结果,便可说明该式与指定字母的取值无关. 探究点二:整式加减的应用 如图,小红家装饰新家,小红为自己的房间选择了一款窗帘(阴影部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范文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意图:①复习乘法分配律;②感受“同类”。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口答(1)→分配律:ab+ac=a(b+c)→口答(2)→解

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②3x2+2x2 ②3ab2-4ab2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突破: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化简,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二次根式的加减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最简二次根式,预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 学习二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最简二次根式、整式加减法等知识,引入二次根式加减法 1、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与可以化简吗 (学生回答) ) A、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B可以化简 3、什么是同类项 ()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计算17题1、2小题) " 5、计算:(1)2x-3x+5x (2) 22 23 a b ba ab +-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进行判断 1、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A、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 B、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 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 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注意问题: (1)被开方数相同。 (2)二次根式不能再化简。 (3)与二次根式的系数无关 (学生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