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第17课刚才你去哪儿了课件

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第17课刚才你去哪儿了课件

博雅汉语第十七课课程教案

《博雅汉语》第十七课做客(一)教案 课程类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 教学时数: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 教学内容:《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第十七课做客(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领会本课所学的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2、帮助学生掌握本课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3、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1、生词量:25个,补充词:2个,主人、客人、意思。 2、重点生词: 副词:真 数量词:一点儿 名词:心意、上 动词:打车。 3、语法点: “是X还是Y”。 “会”(1) “就是”。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重点词语并用其造句,回答问题或成段表述。 2、能较为流利朗读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注意发音。 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的原则。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法理解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法翻译法、情景法、听说法、实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词语卡片、几包茶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生词学习 1、复习回顾(5分钟):问候、寒暄之后进入复习环节,简单回顾第十六课的重点生词,语言点,让学生说出带有重点生词和语言点的句子,以达到知识的重复、再现。 2、本课导入(5分钟):问问学生有没有去过中国朋友家里玩,都做了什么,与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主要让学生们谈他们的经历,此环节教师是倾听者,之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的题目——“做客”。 3、朗读课文(1分钟):老师正常速度朗读一遍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题

第17课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北京西城一模·2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2.(2016·江西南昌二模·34)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12)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24年兴起的国民革命运动、1946年爆发的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满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相继被推翻。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B.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D.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联考·14)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下列军队的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5.(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30)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6.(2017·江苏徐州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10)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 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7.(2017·湖北天门、仙桃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2)《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反对中国发生内战 B.共产党制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 D.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本课考纲要求: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活动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民党提出重庆谈判: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尤其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最主要原因) ③共产党应邀,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 原因:①为争取和平;(最主要原因)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⑴《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⑵未达成协议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注意: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的原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协议,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活动二:人民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年6月——1947年6月)(战略防御) 军事上:⑴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人民解放军运用运动战,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全面进攻 ⑵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经济上————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A、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意义:①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解放战争的第第二年(1947年6月——1948秋)————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⑴简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⑵意义:①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②(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 治的中心地区南京和武汉。 【能力提升】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战略反攻 3、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4、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战略反攻) 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6、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张传单上写着:“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100多万被消灭!”这张传单产生于战略反攻开始后 7、“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外线”中首先被突破并建立了根据地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3、解放战争的第三年(1948年9月后)————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⑴背景:①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 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运用课本内容,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

[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

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执笔人唐洪杰 【从容说课】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情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壮大了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经过战略反攻和决战,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共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举措;中共七大;抗战胜利和中共力量的发展。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和决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国共和谈;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技能: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抗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和意义。 运用:探究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中发展壮大的原因;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矛盾分析、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敌后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因而得到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力量。 2、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国共两次和谈。 【教具准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质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

《博雅汉语》第十七课做客(一)教案

《做客(一)》教案 教学内容:《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第十七课做客(一) 教学课时:3课时 一、本课基本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 1、生词量:25个,补充词3个 2、重点生词: 真 一点儿 心意 打车 3、语法点: 是X还是Y 会(1) 就是 4、“课文”为对话,共18句。练习共七大题。 二、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阶段 ·问候、寒暄,铃声响后应尽快进入实际教学。 ·引入课文(5分钟) 问:你们来中国也有一段时间了,有没有人在中国过过年啊? 问:过年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要干嘛? 问:同学们看这张图片(拜年),这是干嘛? 去别人家,把自己当做客人,对吗?我们就把这种行为叫做“做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叫做《做客》,请大家翻到课本第123页。首先我们进入生词的学习。 (二)讲解生词(35分钟) 带读,发现问题进行纠正。然后用部分时间让学生单独念单词,主要纠正发

音。注意快速的随机轮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念。然后每个单词逐一讲解,重点讲解“真、一点儿、心意、打车”。 1、做客 2、请进:“请”是一个礼貌用语,“请进”就是请别人进来。 3、真:这里是程度副词,常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含感叹之情。比如:玛丽, 你的衣服真漂亮。今天天气真好。大卫,你的汉语说得真棒。 但是我们不能什么形容词前面都加“真”,比如,真雪白真浅蓝真深黄······“雪白、浅蓝、深黄”等词本身程度就很深了,我们就不能再在它们前面加“真”了。 另外,“真”还可以修饰动词,含惊讶之情。比如:没想到你真做到了!真让他说对了。 4、干净:在地上丢些纸巾、粉笔···问:现在地上是不是很脏很乱啊?把纸 巾、粉笔等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再问:现在呢?还脏吗?现在是不是干净了? 5、坐:大卫,你站起来,坐下,这个动作就是“坐”。 6、哎呀:叹词,表示惊叹、埋怨、不耐烦等。 哎呀,你太能干了。(惊叹)哎呀,你怎么现在才来啊!(埋怨)哎呀,你快点儿!(不耐烦) 7、客气:你帮了朋友一个小忙,朋友又是道谢又是请吃饭,朋友是不是很客气 啊?我们跟不认识的人说话是不是都会加“请”啊?这样子说话就是客气哦,朋友之间我们一般都不这样是不是?(可以请位同学表演一下) 8、一点儿:表示很少或不定,看我杯子里的水,是不是只有一点儿了啊?(很 少)但是很多时候“一点儿”是个模糊词,到底多少是“一点儿”,是不具体、不确定的。比如:我们经常说,我去喝一点儿水,可是却喝了一大杯。 天凉了,多穿一点儿。(到底多少,不确定)我晚一点儿回去。(到底是什么时候,不确定) 9、心意:一是对人的情意。比如:这些礼物使我们的心意。 二是心里的意思,想法。比如:你根本不明白我的心意。 10、收下:别人送你东西,你接受了,就是“收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难点 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现在抗战胜利了,苦难应该到头了吧,应该可以在民主和平的环境建设家园了吧。然而遗憾的是,一个人却在磨刀霍霍,积极准备发动内战。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当然蒋介石也知道民心不可违。正当他为了战争借口冥思苦想的时候美国特使赫尔利向蒋介石献计:“蒋委员长可否给毛泽东发个电报,邀他来重庆共商国是。如果他拒绝,你可以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他,充分显示你的诚意。如果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来重庆,拒绝和谈,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不要和平。你就可以大加讨伐,而不负任何责任。”蒋介石闻听此言,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决定采取这一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连续三次电邀“特请毛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同时摆出一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这样一种关心民生疾苦的嘴脸。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另一反

高中历史 第17课《解放战争》素材文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1.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 材料一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果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念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蒋中正告(八月二十日)。 ──《新华日报》(1945年8月20日) 材料二 奉委座酉佳今一元勇电开:(一)兹派第三战区及第六战区,分别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三)卅三集团军之一个军,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以冯总司令治安率一个军替归孙长官指挥,担任剿匪。(四)该战区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1945年9月) 【解读】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内外形势发生急速变化。全国人民热烈欢庆抗战胜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于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美、苏间在中国问题上达成某种妥协,希望国共两党举行和平谈判、停止内战。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但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先后密令各战区进行剿匪的军事部署。 通过两则资料的对比,显示:①蒋介石国民党集团没有来得及接收日军的投降,他们用和平谈判的幌子与盟军统一命令阻挠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的接收,限制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②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还没有完成进攻解放区的军事部署,立即发动内战尚有困难。所以一面伪装和平,一面积极准备内战。

第17课解放战争试题及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试题及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二战后“美国计划将(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种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宪政政估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美国想帮助中国成立一个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 B.美国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美国对华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D.美国想以此维护其在华利益 2.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的政协会议上,国共两党斗争激烈,国民党指出:你先交出军队,我再给你民主。共产党提出:什么进修中国有了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解放区的军队就立即交给它。这反映出当时两党斗争的焦点是 A.战争与和平问题 B.军队和政权问题 .建立民主制度的方式问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 3.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防挖蒋根”的口号,“后防挖蒋根”是指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5.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D.各个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给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化遗产,如故宫、颐各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2004上海卷)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

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 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运用课本内容,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

第17课 解放战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右边的漫画反映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A.封建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解析:人民的“主人”用武力维护其利益,这就一针见血地 揭露出了蒋介石搞独裁内战的本质意图。 答案: C 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 解析:抗战胜利后,经过将近百年之久被奴役和战乱折磨的广大民众,强烈要求国共能携手实现和平、民主。 答案: B 3.“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D.战略反攻的需要 解析:由“民国三十五年”可知是1946年,由“鄂中”知是中原地区,综合两点信息可知是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答案: B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 解析: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那么他露出来的“胸膛”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插上一刀”就是指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而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的。 答案: A 5.2011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2周年纪念日。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反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D.战略相持阶段 解析:天津解放属于平津战役,当时是战略决战阶段。 答案: C 6.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战略反攻

博雅汉语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 (1) 认读本课的生词,使读音准确率达到95%以上;在书写上,笔顺要正确, 提醒学生注意字的书写结构。 (2)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号码的表示法,怎么读;数字“1”在号码中的特殊读法(yao)。 (3) 理解“几”的含义,会用“几”和“多少”来询问。 (4)掌握“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理解“吧”的语义作用,并能熟练应用。理解意义并能正确使用造句。 (5)准确理解生词多少不过都等到怎么走的含义,并能用这些词造句。 2.技能领域: (1)对生词和语法的理解准确到能自动化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课文学习完后,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发音基本准确,语调比较自然. (3)情境模拟――分角色(脱离课本)完成课文对话. 3.情感领域: 学生有想用学过的知识要同学和朋友的手机号码、宿舍号. 教学重点:1.号码的询问方式。 2.“呢”在特殊疑问句尾的疑问功用的理解. 3.“不过”、“都”、“多少”的理解. 教学难点:1.对“几”和“多少”(1)的应用. 2.“不过”、“都”的理解. 教学方法:听说法翻译法全身反应法. 教学步骤: 第一讲1-2学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25个生词,并能正确使用一些生词造句. 2.对于生词“不过”、“都”、“路”“东南”能理解并准确地应用 3.朗读课文对话,使学生―― ①正确认读课文的字. ②使句子的语调在朗读时的有可感性(即读出句式语调). ③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对于生词“不过”、“都”、“到”“怎么”“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不过”、“都”、“几”、“怎么”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听说法翻译法全身反应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复习:第七课的23个生词(以听写为主),辅以拼音的标写. (二)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同学,这就少不了外出访友这项活动.而去朋友那里时,就要知道怎么去,做哪路车、朋友的电话号码和住在哪儿。那么,这要该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主内容就会教会我们这些。 1.生词:(标●的,是讲解训练的甲级词,标△的是乙级词) 电话:((diànhuà)телефон(名)例句:①我没有电话②阿丽娅买电话了吗?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战前: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中共尽力争取和平 1、重庆谈判 ①由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和谈”→重庆谈判←毛泽东接受邀请 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实质:假和谈,真内战 △毛泽东接受邀请的目的:争取和平 ②结果: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2、政协会议(1946年初):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经过: 1、内战爆发(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8个多月歼敌70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开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5、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6、北平谈判:蒋介石1949年元旦“求和”,中共提出和谈条件,经过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7、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 8、向全国进军 9、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的历史 ②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它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学思之窗:土地改革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民踊跃参

博雅汉语教案

第二十八课《考得怎么样》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领会本课所学生词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2.帮助学生掌握本课出现的新语言点。 3.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二.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重点词语并用其造句,回答问题或成段表达。 2.能较为流利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注意发音。 三.难点 1.词汇:副词---确实也许 动词---完够记编借担心解决放松 形容词----紧张难慢 量词---门、道 代词---有些 * 名词---星期报告效果题阅读汉字方法故事帮助 2.语言点:1)带“得”的状态补语:……V……V得…… 2)“对……来说” 四.课程类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五. 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的原则。在教学中着重以基础语言知识 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精简多练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法理解能力。 2.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情景教学法,例规法 六.教具准备:图片、词语卡片 七.教学时间:4课时(每课时50分钟) 八.使用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 九. 教学步骤设计 第一、二课时(100分钟) 教学内容: 1、处理生词,纠音,释义,操练。 2、完成课文第一部分对话的学习。 教学环节: 一)导入及复习

1、老师对大家说:大家每天都复习生词和课文吗?这本书学完后,我们要考试,看看大家 学得怎么样。所以,回家以后一定要复习学过的课文和生词。明白吗?(翻译一遍) 2、检查上次课作业。 3、检查预习情况:请同学单个读生词。 二)生词讲练: 1、老师带读一遍,每词两遍。 2、让学生轮流读生词,形成语感。 3、请单个学生读生词,将有错的地方纠音。(板书) 4、释词并请同学操练: 星期: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星期一可以说是周一,星期二可以说是周二…… 今天是星期几?---今天是星期二(周二)。 门:名词,(实物指示)开门/关门 量词,一门课一门语言 这个星期你们有几门课?----这个星期我们有四门课。 你会几门(种)语言?----我会三(种)门语言,英语,俄语,汉语。 完:结束。 今天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 我吃完饭就来学校了。 看完电影,我们又去了肯德基。 学完这本书,我们就要考试了。 有些:有些同学上课迟到了。 课文中有些生词我不知道。 报告:(翻译) 实验报告化学报告 放松:(心理和生理) 周五没有课我和朋友去酒吧放松。 我必须运动一下, 放松放松肌肉。 紧张: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 兴奋不安 什么事情使她这样紧张? What's she so nervous about? 今天的生活太紧张了。 在发言时我总是感到紧张。 I'm always nervous when I make a speech.。 效果:产生的结果 我吃的这种感冒药没有效果。

博雅汉语第十七课教案

《博雅汉语》第十七课做客(一)教案课程类型:初级汉语综合课。 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 教学时数: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材:《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 教学内容:《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第十七课做客(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领会本课所学的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2、帮助学生掌握本课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3、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新词的理解。 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1、生词量:25个,补充词:2个,主人、客人、意思。 2、重点生词: 副词:真 数量词:一点儿 名词:心意、上 动词:打车。 3、语法点: “是X还是Y”。 “会”(1) “就是”。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重点词语并用其造句,回答问题或成段表述。 2、能较为流利朗读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注意发音。 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的原则。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法理解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法翻译法、情景法、听说法、实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词语卡片、几包茶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生词学习 1、复习回顾(5分钟):问候、寒暄之后进入复习环节,简单回顾第十六课的重点生词,语言点,让学生说出带有重点生词和语言点的句子,以达到知识的重复、再现。 2、本课导入(5分钟):问问学生有没有去过中国朋友家里玩,都做了什么,与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主要让学生们谈他们的经历,此环节教师是倾听者,之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的题目——“做客”。 3、朗读课文(1分钟):老师正常速度朗读一遍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