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_十一版知与行_河北日报数字报_河北新闻网

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_十一版知与行_河北日报数字报_河北新闻网

?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文化、科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说,进一步深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性


第一,文化与科技融合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其实,文化自身也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方式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落后、文化产业的市场导向不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方式传统陈旧、文化品牌打造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文化发展没有与科技深入地融合,没有依靠科技创新催生出更多富有想象力的文化表达方式、表现手段和全新的文化媒介,没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从国内外先进经验看,只有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在科技的作用下,文化产业的结构才会发生演化与升级,才能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品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的全面优化和升级,才能推动文化走特色化、集约化、创意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第二,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紧迫需要。文化产业既要遵循个性化的创作生产规律,又要遵循社会化、集约化的产业发展规律。只有加快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才能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进步拓展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涵,推动了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二是科技进步可助推文化品牌的形成。欧美国家文化产业之所以发达,文化品牌和文化输出之所以强势,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本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升。在科技的进步及其拉动作用下,文化产品正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三是科技发展不断催生着新兴文化业态。历史上,正是摄影技术、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激光照排,以及CD、VCD、DVD等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广播电视等文化产业得以形成,也使出版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对接,则派生出了网络游戏、数字视听、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兴业态。


第三,文化与科技融合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

实要求。只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才能推动文化的大传播、大普及。正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提升了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拓展了文化服务空间,增强了文化服务效果,推动了优秀文化产品数字化、网络化传播。只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才能促成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比如,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正是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以网络出版、数字游戏、动漫、移动内容、数字媒体等为主的数字内容产业群,印证了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只有文化与科技深入融合,才能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科技融入文化,能够强烈地激发文化创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能,推动更多富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反映中国文化原创性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途径


第一,制定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对重点文化领域及其产品开发相关系统性、规律性科学问题的研究。对我省而言,当前要加强对有利于提升重点文化产品创造力、表现力、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大课题的梳理和规划,明确文化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发展方向、重点、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重点文化领域文化科技发展的规划与指导意见,重点谋划支持一批文化科技发展大项目和好项目。


第二,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载体与平台。一是大力发展文化科技产业园区。要把实施重大文化科技产业项目与建设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区结合起来,借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经验,建设一批数字出版基地、动漫和数字影视产业基地、创意文化街区等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并完善园区内公共技术、投资融资、综合服务等保障体系,吸引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以及数字内容原创为主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落户,以企业和人才集群优势,形成产业、经济优势,使文化科技产业园区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先导区、高端文化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二是开展“科技文化互联互通”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传播与展示、传统历史文化知识普及等方面广泛融入现代科学技术,依托现代技术改造文化传播的渠道、方式和手段,增强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转变文化资源的开发、储存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方式,构建起覆盖更广泛、传输更快捷、互联互通的文化传播、开发和保

护体系。


第三,构建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与机制。文化的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政府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是否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就我省而言,一是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应抓紧对现有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制定出台更切合我省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政策,扶持科技型文化企业率先发展。三是破除文化科技投融资体制的制约。当前文化企业和科技创意型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问题。为此,我省需要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体制。针对文化、科技企业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物、产品收益情况难以评估、获得金融信贷支持难的情况,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对创新性文化产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组建文化科技产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文化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大对文化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文化科技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培育出有利于文化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实现政府投入、信贷投资、证券市场等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各环节的有效对接。


第四,着重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一是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加强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动漫、网络媒体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提高文化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人才是文化创新之源。应根据设计、制作、传播等不同产业环节的需要,构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专业院校、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文化人才和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化企业家。三是提高文化领域产学研结合能力。要鼓励文化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及协作联盟,积极引进文化领域的外资研发机构及项目,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的再开发、再创新,真正建立起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五,大力培育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扶持发展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的文化企业,引导其走“专、尖、特、新”道路,办出特色,打出品牌,发挥

其在科技创新和现代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抓好省命名的第一批、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政策扶持、宣传推介、市场信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二是抓好一批小巨人企业的成长。对于那些开发文化创新产品前景光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文化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的诞生。最终形成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与中小文化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创新网络和产业格局。


第六,强化对文化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一是进一步强化文化工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文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二是制定好有关重点文化产品、服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完善评价体系。三是建立我省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目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为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