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中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中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中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中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

0引言

如今商业领域的发展是建立在各个企业竞争力水平之上的。各种资源的利用使市场结构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竞争态势,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利用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而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无形资产存量的巨大推动力。全球化的持续发展改变了国际市场竞争的格局,市场的地域界限开始模糊,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和学习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从中获益。长远来看,生产要素的不断改进会降低企业间的成本差异,因此技术创新战略将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升市场地位最为重要的选择[1]。

与其它行业比较来说,高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需求较大并且发展迅速,同时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相应较高。根据统计,从1995至2004年,我国高技术行业的R&D投入经费从不到18亿元增加到290多亿元,增长超过了16倍,与此同时,整个行业经济水平和竞争能力获得了迅猛发展,行业总产值从4000多亿增长到将近2.8万亿,增长了近6倍,行业出口交货值从1000多亿元增长到近1.5万亿元,增长了13倍以上,均远高于同期制造业发展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到,我国高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突显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有将近四成的外资企业,它们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与我国本土企业激烈竞争,但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技术知识的扩散性使得我国本土企业能够从中学习成长。因此本研究从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竞争力水平关系的角度针对高技术行业中的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揭示这两类企业中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我国本土企业该如何发展并应对外资企业的竞争挑战。

1相关文献回顾

创新(Innovation)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最初由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就是要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一种前所未有的组合,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2]。之后,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新技术革

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竞争力

——

—基于中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

比较分析

乐琦1,蓝海林1,蒋峦2

(1.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510641;2.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006)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在“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利用样本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行业中企业在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中研发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产出水平以及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呈现负相关。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投入程度会对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对其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本土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竞争力水平;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

中图分类号:F40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41(2008)10-0047-06

收稿日期:2008-04-1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企业集团的成长与重组”(04JZD0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ECT-04-0818,教技函[2005]35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态环境中珠三角制造企业组织结构柔性与绩效”(70772028)

第一作者简介:乐琦(1982-),男,湖北黄石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命的蓬勃兴起,西方学者在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并初步搭起了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

国外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Deshpande等人(1993)对日本企业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相对利润率、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增长率这几个方面的表现具有积极的影响[8]。Baldwin和Johnson在一项针对加拿大企业的研究中证实,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各个方面,包括市场占有率和投资收益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9]。Salavou(2002)研究了希腊食品业的企业,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资产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10]。

国内学者也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官建成、史晓敏(2004)将技术创新分为七个能力维度,通过对中国213家制造业创新性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并且进一步发现,相比较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R&D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11]。柴剑峰等(2003)通过深入分析R&D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证实了R&D的引擎效应、支撑效应、滚动效应以及积累沉淀效应均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面影响,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表现,并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12]。

然而,王建华、王海云(2005)利用中国电子通信业、化学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业四个行业的大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存在R&D投资规模扩大与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之间不对称的“加速化陷阱”现象[13],验证了冯·布朗(1999)提出的“R&D陷阱”问题[14]。肖虹(2007)利用中国37个产业1999-2004年的数据,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产业技术创新转化能力不强,产出效率较低,并且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显现出不同的规模效应[15]。

从相关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将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绩效表现看作一个直接的作用过程,并且大多数集中于企业财务业绩的表现,没有对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进行研究。因此,根据前人的理论贡献,本文基于创新是一个动态性过程的角度,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创新投入(InputofInnova-tion)和创新产出(OutputofInnovation)。从创新的投入、产出角度来研究技术创新表现,可以兼顾对技术创新过程的分析,有利于保持技术创新战略中各项相关活动表现的平衡和协调。从这个角度衡量企业的创新水平,不至于将最终的评价结果与技术创新过程割裂开来,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整体的体现[16]。

根据相关文献回顾,本文首先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水平越高。

进一步地,基于本文研究设计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提出以下假设:

H2a: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程度越高,技术创新产出水平越高。

H2b: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越高,企业竞争力水平越高。

2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我国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高技术行业中16个三位行业代码的细分行业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关注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战略上的不同表现会对企业竞争力水平产生何种不同影响。

技术创新的投入包括“知本(Knowledge)”投入和“资本(Capital)”投入。用企业R&D中人员的劳动量来衡量“知本”投入,用R&D中经费支出衡量“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的产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察:第一是技术创新的显性化,第二是技术创新的国际化,第三是技术创新的独占性。显性化是指将技术创新中无形的知识含量化为有形的资本产出,用新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收入来衡量;国际化是指技术创新成果的国际竞争能力,用新产品的出口率来衡量;独占性是指控制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降低创新的可模仿性,提高创新成果的获益时间能力,用企业申请以及拥有的专利数量来代表。

在衡量企业层面的竞争力水平时,本研究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指标:用总产值衡量企业的生产能力,总利税代表企业的获利能力,用市场占有率衡量本土竞争力,用出口交货率衡量国际竞争力。利用以上四个指标综合的企业竞争力体系来反应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时,研究中引入高技术有形资产和高技术无形资产两个控制变量,分别用企业微电子设备总值,科技活动人员人数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对企业竞争力

水平的影响时,引入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成长能力三个控制变量,分别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员工人数以及利润增长率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研究中各变量关系如图1所示。各变量定义及计算公式见表1。

图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企业竞争力变量关系图

表1研究中变量定义及说明

基于此,本研究中为检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故建立模型:

①competence=β0+β1crd+β2lrd+β3mee+β4lst+β5fa+β6hr+β7grow+μ

之后,引入技术创新产出指标作为中介变量,分两阶段进行回归分析,分别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产出—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模型如下:

②output=β0+β1crd+β2lrd+β3mee+β4lst+μ

③competence=β0+β1output+β2fa+β3hr+β4grow+μ

由于各个指标原始数值的量级不一致,因此在回归分析时,为避免由此影响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在模型分析中将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在衡量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体系以及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指标体系中,由于各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一个层面或者一个角度的表现,因此,在综合反映企业整体表现时所起的作用并不一致,即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不一样。于是,本研究中利用熵值法分别构建一个技术创新产出的综合指标以及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标,来分析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层面上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有何影响。因为基于与行业中其它企业以及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能够更好的反映一个企业在该行业中的竞争力水平,而熵值法中的指标构建基础正是相对值,因此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技术创新投入——

—竞争力水平”关系检验

针对模型①,对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研发中支出的经费均与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两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都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但是研发中人力的投入却都显示出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显著负相关,且本土企业的该项系数绝对值远远大于外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负相关关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研发中投入的人力中大部分都是高技术人员,这部分技术员工的报酬水平相当高,因此会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而这些技术人员进行的研发活动并不一定能够转化或及时转化成有形收益。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表现受到影响。而在这一点上本土企业比外资企业表现更甚。可能的一个解释是本土企业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低于外资企业同类员工。

表2技术创新投入—竞争力水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

另外在本土企业中,企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的总值与企业竞争力显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固定资产的总值与

企业竞争力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前者是由于微电子控制设备一般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技术含量也相当高,因此,购置后并不一定能够较好运用并帮助企业的技术活动。因此,微电子控制设备价格高昂,微电子控制设备越多,成本越高,但没有相应获得收益,于是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表现。至于固定资产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有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较大的固定资产规模,能够反映企业发展更为稳定,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心,并从规模经济中获益。

而在外资企业中,企业员工数量和利润增长率表现出对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推动作用。体现出外资企业相比较本土企业有更好的员工队伍和更良好的财务表现。员工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载体,员工规模对企业绩效的正相关显示出员工的知识存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而其利润增长率对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正相关表明其获利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3.2“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关系检验

利用模型②,分别检验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回归结果见表3。从结果中看出,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经费的投入都能够显著提高创新产出的综合水平,即在这两类企业中,增加研发的经费,都能够直接提高新产品的产销量和专利的数量。而在外资企业中,企业研发人力的投入显示出与技术创新产出的负相关。也许不同文化下的团队合作水平能够对这个现象进行一定的解释。由于外资企业中从事核心研发的都不是中国人,而西方人与中国人相比较,更习惯于独立作业。因此相对来说,如果有更多的人力,特别是中国人参与到研发中,排他性的存在反而会使得研发团队的效率下降。并且由于高技术研发时需要保证商业机密性,而过多的人员参与会降低其安全性,以至损害到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

表3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关系回归分析结果3.3“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企业竞争力水平”关系检验

模型③的回归结果如表4。从表中可以看到,外资企业中创新产出综合指标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新产品的研发和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企业财务上的良好表现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但是本土企业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竞争力水平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并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研发出来的产品和专利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由此反映出我国本土企业在将技术创新产出转化为有形收益和获取市场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外资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劣势。这种劣势可以表现在新产品的营销推广、抢占市场的能力以及对于专利等独占性技术能力的加强保护等方面。

表4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

4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进行分析,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企业竞争力水平”关系的分析,发现我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研发经费的投入与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都成正相关,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活动中加大“资本”的投入能够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但研发中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水平呈负相关,且本土企业中这种负相关程度远高于外资企业。说明本土企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但并没有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相反因为增加了大量人力成本,但却人浮于事,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研究中将技术创新产出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模型,以“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式进行两阶段的回归分析,发现两个有趣的结果。

(1)在“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过程中,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战略行为中投入的研发经费都与企业创新产出水平正相关,但外资企业研发的人力投入却与企业

技术创新产出显示出负相关关系,而本土企业却没有。

(2)在“技术创新产出—企业竞争力”过程中,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与创新产出没有显示出相关性,而外资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却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指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对于第一个发现,笔者认为,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导致的。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活动往往对参与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相当高,而一些新产品的发明或新技术的产生,是研发人员某种个人能力的体现,这在国外的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虽然研发活动也要求团队合作,但有时团队合作相反会降低成员的创新能力。而在外资企业中,核心技术或产品的研发会保留在其本国技术员工中,中国员工的参与只能进行边缘的研发设计,而过多的员工特别是中国员工的参与会增加其为技术保密而进行的投入。研发投入的人力越多,技术外泄的风险就越大,为防范这种风险付出的成本也就越多。因此影响了技术创新的产出表现。

对于第二个发现,笔者认为,这体现了高技术行业中我国本土企业在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上的不足。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竞争力水平显著正相关,表明其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显著地推动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包括企业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能够将技术创新的产出,包括新产品和专利等,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显性竞争力表现,这得益于其优秀的管理能力和营销手段。当新产品研发成功后,需要有效的策略将其推向市场,以“率先行动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获得收益。并且新技术或专利必须有很强的独占性,即不被模仿性,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我国本土企业在这两点上与外资企业相比存在劣势,技术创新活动中研发出的新产品或专利没有利用有效的手段抢占市场并获得回报,并且对技术知识的产权意识不够强,没能收获技术创新产出独占性带来的收益。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针对我国高技术行业中的企业,特别是我国的本土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求在技术创新战略行为中获得更高回报。

(1)技术创新战略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高技术行业中,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都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以及企业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大力提高研发经费投入的重要性勿庸置疑。我国高技术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虽然日益得到重视并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力度相比仍相差很大。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高技术行业中,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4.4%,而美国与日本的比例均将近30%,最高的是加拿大,超过了40%。因此,我国企业要在高技术行业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特别是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

(2)技术创新战略中精减研发人力的投入,注重研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合作能力。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增加企业研发人力的投入对企业竞争力水平具有负面影响,并且在外资企业中研发人力的提高会削弱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因此需要精简企业研发人员。特别是要在研发团队中注重人员知识结构的构成,互补型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独特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要培养研发人员的合作意识,优良的团队合作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得技术创新人员都能够接受吸收各种有益的信息,提高创新的发生机会。而过于独立性和排他性的工作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企业创新环境。

(3)积极提升营销能力,改善新产品的市场策略。本研究结果反映我国本土高技术企业在将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转化为企业的财务表现和市场竞争能力过程中与外资企业相比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更好地抓住市场机会,以有效的策略获得新产品市场。并且要多注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研发能够弥补市场空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

(4)加强技术成果的产权保护意识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保密性。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不能对企业竞争力水平起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因为这些创新产出获得的新产品或专利很快被市场竞争者模仿,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回收创新投入的成本。更有甚者,由于人才的流动性或者对技术保密的防范意识不强,导致技术创新成果外泄。因此,需要提高创新产出中的技术含量,降低可模仿性,并且加强研发活动中信息外泄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投入,提高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Bobillo,A.M.,Rodriguez-Sanz,J,A.,Tejerina-Gaite,F.,Inno-vationinvestment,competitiveness,andperformanceinind-ustrialfirms[J].Thunderbird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

2006,48(6):867-890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Tidd,J.,Bessant,J.,Pavitt,K.,Managinginnovation:Integrat-ingtechnological,market,andorganizationalchange[J].JohnWiley&SonsLtd.:Chichester,England,1997

[4]Abernathy,W.J.,Clark,K.B.,Innovation:Mappingthewindsofcreativedestruction[A].InReadingsintheManagementofInnovation[C].Tushman,M.L.,MooreWL(eds).Harper

Business:NewYork,1988:55-77

[5]Huiban,J.P.,Bouhsina,Z.,Innovationandthequalityoflab-ourfactor:AnempiricalinvestigationintheFrenchfood

industry[J].SmallBusinessEconomics,1998,10(4):389-400[6]Zeithaml,V.A.,Parasuraman,A.,Berry,L.L.,Deliveringqualityservice:Balancingcustomerperceptionsandexpectations[J].NewYork:FreePress,1990

[7]Yamin,S.,Mavondo,F.,Gunasekaran,A.,Sarros,J.,Astudyofcompetitivestrategy,organizationalinnovationand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amongAustralianmanufacturingcompa-n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7,52(1,2):161-172

[8]Deshpande,R.,Farley,J.U.,Webster,F.E.,Corporateculture,

customerorientation,andinnovativenessinJapanesefirms:Aquadradanalysis[J].JournalofMarketing,1993,57(1):23-27[9]Baldwin,J.R.,Johnson,J.,Businessstrategiesinmoreandle-ss-innovativefirmsinCanada[J].ResearchPolicy,1996,25(5):785-804

[10]Salavou,H.,Profitabilityinmarket-orientedSMEs:Doespr-oductinnovationmatter芽[J]EuropeanJournalofInnova-

tionManagement,2002,5(3):164-171

[11]官建成,史晓敏.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天津: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1):1000-1004

[12]柴剑峰,陈光,王永杰.R&D植入技术创新的动态机理及绩效分析[J].天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5):20-23

[13]王建华,王海云.关于研发投资“加速化陷阱”的实证分析[J].北京:国际贸易问题,2005(11):97-102

[14]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克·冯·布朗.创新之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5]肖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特点检验:1999-2004[J].北京:财经研究,2007,33(4):52-61

[16]毕克新,赵莉楠,孙金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北京:中国科技论坛,2006,9(5):66-70

(责任编辑徐惠)

TechnologyInnovationStrategyandCorporateCompetence:AnEmpiricalAnalysisBasedonaComparisonbetweenDomesticandForeignCompaniesinChineseHigh-Tech

Industry

YUEQi1,LANHailin1,JIANGLuan2

(1.BusinessAdministrationSchool,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641,China;2.SchoolofEconomyandManagement,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Thispaperfocusesontheinfluenceoftechnologyinnovationstrategyoncorporatecompetenceinhigh-techindustry.Basedontherelationshipframeoftechnologyinnovationinput-output-corporatecompetence,apaneldataofthesampleindustryfrom1995to2004isusedtodoaregressionanalysis.Intheanalyzingprocess,theentropymethodisintroducedtomeasurethecorporatetechnologyinnovationoutputandcorporatecompetence.Itisfoundthatinhigh-techindustry,corporateR&Dexpenditureoncapitalispositivetogeneraltechnologyinnovationoutputandcorporatecompetence,andR&Dexpenditureonlaborisnegativetocorporatecompetence.Furthermore,R&Dexpendi-tureonlaborhasnegativeinfluenceongeneraloutputoftechnologyinnovationinforeigncompanies.Anotherimpor-tantfoundingisthatthegeneraloutputoftechnologyinnovationissignificantlypositivetocorporatecompetenceinforeigncompanies,whichisnotfoundindomesticcompanies.Thisresult,tosomeextend,indicatesthatdomesticcompanieshavedisadvantagesintransformingthetechnologyinnovationoutputtotangiblebenefitsandcompetences.

Keywords:technologyinnovationstrategy;corporatecompetence;technologyinnovationinput;technologyinnovationoutput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C )相互作用。A.地磁力 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 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A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 D.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3分)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2分)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 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2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2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17.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15分)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15分)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试卷号1177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2.原子核的半径约为__10 -14__m。 3.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 )。 A.染色体复制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C.核酸组成 D.遗传因子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B )。 A.地貌 B.地心 C.海沟 D.内核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B )技术。 A.超导 B.微电子 C.纳米 D.生物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 D )。 A.爱因斯坦 B.达默 C牛顿 D.诺贝尔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_9

技术创新比管理创新重要一辩立论

技术创新比管理创新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一辩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200多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都离不开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工业革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革新的成长史。 今天我们探讨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先来看创新理论奠基人熊彼特是如何解释两者的,技术创新是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从创造到应用的整个过程。管理创新是对现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进而发挥组织的最大功能。 我方今天立论标准是,技术创新较管理创新更符合时代与企业的特性,更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依据有三。 第一,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飞跃,都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与提升。正如特高压技术开启了超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新篇章,为人类使用清洁能源掀开新的一页。特斯拉的双电机全轮驱动技术使百公里加速仅为2.9秒,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奠定基础。反观管理创新,它仅仅是生产关系中的一部分,他的作用是健全、完善已有的管理关系,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力的价值创造。假象苹果公司拥有的不是一项项技术成果,而是一套套管理创新理念,恐怕iphone、ibook、ipad等永远都是个梦了。

第二,从我们的企业发展上讲,国网公司高速发展特高压电网,对内,实现了大范围清洁能源供电,对外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创造。特高压之所有达到国际领先,正是由于我们的多项技术攻关都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在特高压00项技术上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仅河北境内建设的0000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后,将会00000。请问对方辩友,这是哪一项管理创新可以为公司发展所能带来的呢? 第三,从价值层面讲,首先,管理创新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比较模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技术创新确实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到的新成、新产品、新工艺比比皆是。其次,管理创新更加容易被复制与借鉴,例如,国际很多知名公司的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在任何一家网站很容易查到,但是您是否能查到可口可乐的配方、iphone屏幕制作流程,能够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正是这些核心的技术。 我们都知道,创新本是难事,在我们追求功利化的同时,我们更希望我们能有一颗踏踏实实、攻坚克难的务实之心,为企业发展做出一份应有贡献。

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论文题目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学生姓名吴文军 学号 20081307027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O一一年一月五日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吴文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预示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新活动中的R&D(研究和开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量度指标GDP增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本文基于索洛模型提出用于测度研发(R&D)投入对GDP贡献的定量分析模型,根据江苏省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二者的关系。 关键字:创新 R&D GDP 1、绪论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 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 其中包括增加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 , 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提高R&D经费的投入规模和强度是一个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已得到证实。美国政府近年来也指出: 研发投资来测定美国经济增长的方法能更好地解释目前无法解释的40%的经济和生产力成长, 但这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近年来,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的投入对科技、经济的贡献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例将达到2%, 同时也指出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看, “十一五”期间, 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省,尤其要在R&D经费上加大投资。本文基于索洛模型提出用于测度研发(R&D)投入对GDP贡献的定量分析模型,基于江苏省的数据,对R&D经费投入对GDP 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有关结论和建议。 2、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 熊彼特( JosephA. Schumpeter) 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之后, 又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将这一理论加以运用和发挥, 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并在方法上强调发展观点和内在因素并重, 坚持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 强调并采用历史、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熊彼特认为, 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是打破经济静止均衡状态、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它包括五个方面: 生产一种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获得一种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不是一种例行工作, 而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的开拓以及对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实行了创新的企业在成本、质量、效率的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 获得额外利润, 其他企业纷纷效仿, 一个领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着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 (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王永星 中国古代科技曾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前列,散发过耀眼的光芒。但它却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反而在明清之际变得裹足不前。是何原因呢?本文仅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加以探讨,我们可以从这些特点上得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兴衰的一些原因。 一、“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 所谓“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即指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程度与“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密切联系。如中国古代交通、通讯、军事技术、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技术、皇宫建筑等,统称为“大一统”技术。如果把古代的技术成果按农业、“大一统”技术、手工业和医药技术加以分类统计,并算出各类技术在整个技术构成中所占的百分比,与大一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技术成果所占百分比,多在30%以上;而分裂时期则在13%以下,它明显地表现出“大一统”技术与大一统社会结构休戚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历代手工业多占技术部分的30%-50% 。这样在统一时期,手工业和大一统技术的总合计分就占了整个技术部分的70%-80%,它决定了技术的水平。因此,我国的古代技术发达主要是由大一统的社会相应的地主经济所决定的。中国古代技术水平的最高峰是在宋代,这时不仅大一统的官僚政治形态趋于成熟,而且地主经济和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当时国家征收商业税的年收入就增达2200万缗,约占部收入的1/7 。相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地主经济衰落,商

第十二章 管理技术与创新

第十二章管理技术与创新 TRUE/FALSE 1. 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明,是一种科技行为。 ANS: F 2. 产品创新属于重大创新,工艺创新属于渐进性创新。 ANS: F 3. 模仿创新的市场效果不如自主创新。 ANS: F 4. 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全员创新的活动。

ANS: T 5. 意外的成功往往可以揭示创新,而意外的失败则意味着无法创新。 ANS: F 6. 新产品因为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因此和老产品没有关系。 ANS: F 7. 有创新力的组织总是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以使员工及时地更新知识。 ANS: T 8. 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二者都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ANS: T 9. 产权保护保证了研发人员的创新成果不受侵害,没有不利一面。 ANS: F 10. 企业采取技术跟随战略,在创新方面追随率先行动者,因而是一种被动战略。 ANS: F 11. 模仿创新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ANS: F

12. 密集的多边联系和充分的合作是网络型组织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的最大区别所在。 ANS: T 13. 企业组织的无边界趋势就是企业组织发展不存在边界。 ANS: F 14. 小企业的管理者因为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和限制较少,因而更可能具备企业家精神。 ANS: F 15. 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 ANS: T

16.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管理者和研发人员。 ANS: T 17. 在不同的产业,企业实力对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 ANS: F 18. 发明者不一定是创新者,但创新者往往是发明者。 ANS: F 19. 熊彼特在解释经济发展中的长波现象时提出的所谓“创造性毁灭的狂飙”即“技术体系” 的变革(change of echnology system).£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作业 班级:信管0901 姓名:宋雪 学号:200903026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在技术创新管理中不管是选择领先战略还是选择跟随战略,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 得最大的利润率、使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所以我认为企业选择领先战略还是跟随战略就是考虑企业所处 的环境特点。 一: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产业环境。一般环境包括经济、人口、政治法律、技术、全球化,它们对企业的成长和盈利能力有深远和 持久的影响;产业环境包括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买方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它们对 企业的价值创造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首先应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态势。知道市场会给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机会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寻 找市场的蓝海。其次知道经济发展带来的行业的新需求,如现在倡 导的低碳环保。当今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行业内部的 竞争也会由集中在价格和质量转向价格、质量、性能、品牌、服务 的全方位竞争,能否推出新产品,对企业能否取得新的竞争优势有 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 展趋势,选择领先战略的企业尤其应该如此。 根据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的改革创新会给企业带来什 么样的机会,企业技术创新会给企业带来的获利机会和应回避的威胁。领先战略必须有相对应的技术开发市场开发投资,这也意味着 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主要是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技术风险和市场上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汇总

案例一 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和中石油联手打造的,国内第一张可在加油站使用的全国性联名卡。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除具有牡丹国际信用卡的一切功能外,还享有刷卡加油优惠和多项增值服务,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全国加油”无障碍消费,助您惬意享受驾车乐趣。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包括威士、万事达卡和美国运通三个品牌,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品牌的产品。下面是该信用卡的主要功能:(1)刷卡加油便利。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可在中石油全国14000多座加油站(点击下载)轻松刷卡加油,不久更将扩大到17000多座加油站。(2)刷卡折扣优惠。2009年12月31日前,持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在中石油加油站的工行POS机上刷卡加油,可享受1%折扣优惠。(3)24小时全国道路汽车救援特惠服务。从2006年7月1日起,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持卡人可享受双重优惠(会员价格基础上再折扣)的24小时全国道路汽车救援服务,为您驾车出行免除后顾之忧。(4)专项联名积分。使用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在中石油加油站工行POS刷卡加油,可累积专项联名积分,凭此积分可参加不定期的积分兑换活动。(5)消费奖励优惠。持卡人全面享受牡丹国际信用卡积分奖励计划和不定期促销优惠。(6)特别年费优惠。年刷卡消费满5笔或累计消费金额达到5000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即可自动免除当年年费,彻底免除您的后顾之忧。(7)金融服务功能。可在中国工商银行遍布全国的近2万家营业网点、近2万台ATM、近20万家特约商户以及数十万台带有银联标识的POS和ATM上使用。 根据以上信息,试分析:(1)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总公司的合作属于哪种类型的合作?(2)在该合作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总公司各得到了哪些利益?(3)试总结该种合作成功的条件。 参考答案:(1)该种合作属于合作营销式的合作,具体讲是其中的促销合作。(2)中国工商银行得到的利益主要有:扩大信用卡持卡人的数量;把中石油的资金管理业务归入工商银行,将中石油作为在个稳定的大客户,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理财业务。中国石油总公司的利益主要有:扩大消费人群,巩固回头客;免去收现金与找零钱以及将现金存银行的麻烦,减少经营成本;可以将部分财务活动转由银行,如代开发票等。(3)成功条件:一是双方存在共同的用户群,二是合作双方的业务存在某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本例中金融产品与服务与石油产品的销售服务有一定的塑性,销售石油产品需要资金,而资金的运用又是银行的服务内容。 (1)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总公司的合作属于哪种类型的合作? (2)在该合作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总公司各得到了哪些利益? (3)试总结该种合作成功的条件。

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选题2谈谈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区别: 1. 科学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事物的内在原理,倾向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则常常针对某一具体的问题,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倾向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 科学与技术的形态不同 科学更多的表现为理论的形态,而技术更多的表现为具体实物的形态。 3. 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人才、技能不同 科学家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研究,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专心致志投入科学研究;而技术专家则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有着敏锐的把握,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 4.科学与技术评价的标准不同 对科学进行评价,侧重于其正确性,即进行真理性评价,而对技术进行评价则侧重于其价值型,关注技术所创造的价值。 5. 科学与技术的管理方式不同 科学成果是公开的、无私的,可以被所有人共享的,属于全人类,且其管理比较松散;而技术的管理则比较严格,国家使用专利的方法对技术成果予以保护,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是违法行为。 相同点 1. 创新性 无论对于科学还是技术,创新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是对投入资源的浪费。 2. 严谨性 具体包括实验数据的严谨、推理过程的严谨、得出结论的严谨。只有具有严谨性,才会被他人认同。 3. 可重复性 对于科学,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科学成果不可信;对于技术,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技术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关系: 1. 科学指导技术 科学为技术发明提供理论基础,一项崭新的科学发现可能伴随着大量的技术突破。科学原理通过应用性研究可以转化成为技术原理。 2. 技术是科学的实践 如果说科学是“认识世界”,那么技术就是“改变世界”,科学通过技术得以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动力,从而也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条件,为科学研究提供动力。 3. 两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科学与技术的职能是相对的,在很多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公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公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以及我院工作需要,拟公开招聘研究人员1人。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聘岗位: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二、应聘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好,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2.具有全日制高校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科技法律等,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者优先; 3.具有敬业精神、研究能力强,理论基础和文字功底扎实,熟悉国家科技政策与制度,有国际合作项目组织经验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经验丰富者优先; 4.具有北京市户口(出站博士后除外)。 三、招聘程序 1.自愿报名:应聘人员须填写《应聘报名登记表》(详见附件),在2015年5月5日17时前将((应聘报名登记表》及相关材料(包括简历、2寸免冠照片、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户口本等的

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至zhb@https://www.doczj.com/doc/8d1458629.html,。 2.资格审核:由院领导、人事干部和用人部门组成招聘工作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确定选择考试人选,在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和我院主页(www.casted.org.cn)上公布参加笔试的人选名单和笔试时间、地点。 3.考试: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测试专业知识、政策法规掌握程度等。通过笔试者,原则上按1:5的比例参加面试。面试人选及面试时间、地点将在科技部网站和我院主页公布。面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考察:对通过面试的应聘人员,我院将对其思想政治表现、 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推荐进行复查。 5.身体检查。 6.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招聘结果。 7.签定聘用合同。 公示后,院领导班子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拟聘人员,通知本人并签定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四、有关注意事项 1.请应聘人员按时限要求填报《报名登记表》,过期不予受理, 恕不接待来访。 2.应聘人员在应聘工作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自理。 3.笔试人选和时间、地点,将于2015年5月11日前在科技部 网站和我院主页上公示。面试人选和时间另行通知。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doc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条却是缺乏战略管理。由于缺乏战略管理,使其在战略决策上接连失误。透视我们很多企业,甚至很多企业集团,虽然有战略管理的机构,或由于主要领导人不注重战略管理,或由于战略管理班子自身存在问题,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但企业永远做不大也做不强。 中国企业发展战略所回答的经营管理问题 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战略确定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相吻合。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发展战略并不神秘,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分析工具和一种较长远和整体的计划规划,与我们通常说的企业长远规划差不离。 一、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 二、企业将来需要实现的目标; 三、企业现在和将来应该从事的业务; 四、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于预定的时间内实现设定的目标; 五、在预定的时间内,企业将变成什么样子; 六、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 七、风险应该如何加以控制; 八、企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 中国企业常见战略管理问题分析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整体水平低下,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战略决策的随意性大、盲目追求市场热点,主要类型和表现为如下:

A类型: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战略变化频繁; B类型: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C类型: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盲目,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 D类型: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 E类型:企业战略计划流于书面报告,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F类型:企业战略计划难以得到中高层的有力支持,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 中国企业的战略制定方式 一、领导层授意,自上而下逐级制定 一般由企业高层领导者讨论并授意秘书或办公室人员草拟整个企业的战略,然后逐级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上级的要求发展这个战略。这一方式的优点是,领导层重视战略,有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去思考战略方向。 二、领导层建立制定战略方案的业务单位 由设立企业的、具有一定权威的、赋予平衡各业务部门权力的“企业最高参谋部门”负责制定,或者由企业的规划部门负责制定。其好处是,业务班子,熟悉本企业情况,了解领导意图。 三、以战略事业单位为核心制定战略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高层管理对各战略事业单位先不给予任何指导,而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战略计划。高层领导只加以检查与平衡,然后确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战略事业单位受到的束缚较小,可根据所在事业领域的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有利于竞争的计划。 四、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进行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科技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如经验总结,缺乏实验;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②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意识。 ③注重社会人文问题的探求,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这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是应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农耕经济服务的,如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农学和天文历法方面。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继承前代科技成果,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都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⑤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创造的结果。中国古代科学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6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 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③17世纪以来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 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都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初稿) 1、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技术创新的名词定义、组织管理、评审程序、建议和改进的内容、奖励标准及考核。 3、名词术语及定义 3.1合理化建议: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 3.2技术改进:即过去讲的小改小革。是指对企业或系统的生产设备、装置、工具、仪器、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料的浪费,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费用,有利保护环境、防止事故发生。并在并通过车间或班组得到实施并取得成功。 3.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或通过自主研发得到先进技术、以及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集成形成新的技术,实施后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形成市场竟争力。 3.4管理创新:通过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改变做事的方式、及办事流程,最终取得好的效益并增进组织的绩效。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 3.5进步性:指所采取的方案和措施相对原有的方案和措施有所进步和完善,实施后可使效率有所提高。 3.6可行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容易

实现。 3.7效益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实施以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 4.1公司成立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评审委员会。负责审定技术创新的各种制度,审议评定奖励项目,协调各种关系。 4.2公司评审委员会组织机构 组长李康杰总工程师 副组长生产副总设备副总 成员各单位厂长、副厂长、技术装备部、财务部、工会等相关人员。 4.3技术装备部是评审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办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项目的评审奖励项目的收集、登记、整理、传递、评审、奖励、异议处理、建档存档等日常工作。 4.4技术装备部负责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制定具体措施,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后负责实施。 4.5经讨论采纳后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由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织实施。 5、报送审议程序 5.1凡各单位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都必须认真填写《技术创新项目登记表》,《技术改进项目登记表》《合理化建议登记表》必要时附报有关详细数据、图纸、设计研究的技术文字资料等,经各单位生产技术科及厂部领导签字后及时送技术装备部登记。 5.2技术装备部在收到《登记表》和有关文字资料后,组织评审会给与评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我们的骄傲,它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这是中国企业的奇迹,海尔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的企业研究和学习,从海尔的发展战略中也许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张瑞敏,中国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青岛冰箱厂以后,以他的智慧使它得到了腾飞,也让中国多拥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张瑞敏的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施名牌战略。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多样化战略阶段(1992-1998),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全球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每个阶段海尔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赢得一席之地! 一下是对这几个阶段的分析:

一,名牌战略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张瑞敏在一次对全员工的大会上说过“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决心以世界一流名牌为目标而努力。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点是都将体现本国文化的一流品牌。家电行业的优秀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尔的名牌战略不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进入市场的,而是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以高质量,高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 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在海尔1984年的时候,青岛冰箱厂是众多冰箱企业的一员,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衣发展经济为目标,国家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与帮助。同时也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市场有一定的混乱,家电行业也未处于垄断之中。 经济环境: 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也有强烈的消费愿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社会环境: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管理是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的特点,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作为总结管理规律的管理学所具有的特点也足以证明管理是一门科学。 (1)客观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它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 (2)实践性。管理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人们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3)系统性。现在的管理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是通过对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发展而成的。管理学的各个章节所包括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 (4)发展性。管理学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管理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它要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有些内容还要进行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如果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不按规律办事,违反管理的原理与原则,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管理的失败。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由于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者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而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将使管理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而只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在管理科学性基础上,管理的艺术性才有了施展的于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对待与处理,我认为其科学性是前提,是最基本的保证,只维舞台。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并不矛盾,正如孔茨所言:“最富有 成效的艺术总是以对它所依借的科学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科

论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论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摘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 随着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逐渐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 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创新。 一、企业生存发展客观需要管理创新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增强。这一切 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 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 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从管理发展的 历史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 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 用电气公司的采购工程师麦尔斯,因注重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采购的物品进 行功能分析,即“为什么要采购这种物品”,“到底需要他们的那些功能”,因此成 功地解决了战时稀缺物品的代用品问题,不仅满足了生产、保证了供应,而且还 降低了成本,最后,这种功能分析的方法发展成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价值工程。 随着对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 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 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 作用。 二、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客观需要技术创新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 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 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 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具备把 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以及相关配套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 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 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企业必须无条件地成为技 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 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 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 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 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企业的技术创 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 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管理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 管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刘冀生(成伟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伊伟(成伟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吴玉光(成伟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执行总裁) 中国企业已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 企业战略是指: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注意:这里指的是“总体谋划”。 我国企业为什么必须实行战略管理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呢我们认为中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 1. 顾客在变化。如果你开一个服装店、一件衣服都卖不出去,这个服装店立刻就会破产。企业的顾客从过去商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有多种不同需求和偏好的顾客

群体。他们不再满足于规模需求市场时厂家提供的标准化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顾客需要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变得前所未有的广阔,过去那种顾客对市场知之甚少的情况已不复存在。这些变化说明消费者已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了许多小碎块,彼此有联系但又有自己独特需求的许多细分市场,他们有理由挑剔,因而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就是主动权的转移,过去主动权在企业,现在主动权在顾客,在企业与顾客的天平上决定性的力量转到了顾客一方。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服装企业不管男士们的高矮胖瘦如何,反正就只按国家计划生产蓝绿黑3种颜色、大中小3种型号的衬衫。而现在这种方式就不行了,男士们的穿着有各式各样的寸衫、西装、夹克、牛仔等。所以,我们就要认真看清楚每一个顾客的个性化的需求,生产出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否则我们的产品就卖不出去。所以,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欲望,我们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 2. 竞争在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原来受贸易保护的国内企业受到来自国外更有活力企业的冲击,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过去的静态竞争转变为现在的动态竞争。现在小企业战胜大企业、年青的企业战胜年老的企业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动态竞争的重要特征。过去你打竞争对手一拳,等了很久他才踢你一脚,现在不一样了,你打竞争对一拳,他立即踢你一脚,你还没有打出第二拳时,人家第二脚已经踢过来了,所以竞争的频率加快了。竞争的规则在改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规则也在不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市场营销的某些原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企业之间竞争已远远超出过去单纯靠扩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