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

1.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2.思想内容:

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②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⑥揭露封建剥削。

3.艺术特色: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孟浩然:清淡。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早年诗作的英气豪迈。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4.考查重点:

理解、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诗)中的艺术形象及思想感情;区辨及鉴赏诗中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鉴赏诗作名家的语言风格。

(二)咏物言志诗

1.概念: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2.思想内容: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

3.艺术特点:

①意象: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即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②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对“物”的描摹注重形神兼备,取其神韵,略其形貌,虚实结合;

③从构思看,善于寄托、巧于立意,“如水中盐,密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无味”(钱钟书语)物我相融,托物寄意,借以自我写照;

④表达技巧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⑤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物象为题,借助物象的组合而成的景象表达情感

⑥语言风格:慷慨悲壮、凄婉感伤。

4.考查重点:

把握咏物言志诗咏物“取神韵,略形貌”的特征;理解、分析“物与志”的“契合点”;鉴赏咏物言志诗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边塞征战诗

1.概念: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

边塞诗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初唐——愤怒与沉郁;盛唐——雄浑与自豪;中唐——苍凉与幽怨;晚唐——萧飒与悲苦,先后承接。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2.思想内容:

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及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及民族风情、民族交往;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黜武的统治者。怨而不怒、悲而能壮,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同时思想感情复杂而又矛盾,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穷兵黜武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3.艺术特点:

①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

②常见意象有:景物有:大漠、关山、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箭飞、马走;用品及乐器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铩、胡笳、琵琶、羌笛等;地名和民族名有:碛、西、轮台、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等;

③语言风格: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4.考查重点:

分析边塞诗所用的特定词语或意象的作用;分析鉴赏边塞诗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区辨并鉴赏边塞诗运用表现手法的作用等。

(四)怀古咏史诗

1.概念: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临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身世共鸣,或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诗作。

2.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借古人遭遇来类比自己的境遇,或抒写怀才不遇之叹,或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④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3.艺术特点:

借古喻今、借人喻己、对比衬托、侧面烘托、即景抒怀、用典抒情言志等。

4.考查重点:

诗中所咏的史实及人物的理解;诗人借史的用意及思想感情;诗作艺术手法对刻画形象、表达主旨思想的作用。

(五)送别留别诗

1.概念: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则动辄多年,再会难期,亲友别离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涌现了以表达离愁别绪为主题的送别留别诗。

2.思想内容:

①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抒写的是对亲人离别之情、对友情的咏唱;

②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

③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友情加知音,借别离以希望为慰籍,于慰籍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④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3.艺术手法:

或直抒胸臆,或借助意象寓情于景,或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杨柳、明月、夕阳、灞桥等。

语言风格:或感伤凄婉,或慷慨悲壮,或炙热真挚。

4.考查重点:

考查抒情方式的区辨及作用;借助意象创设的意境或形象;分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区辨表达技巧及其表达作用等。

(六)思乡怀远诗

1.概念: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对远方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思妇闺情诗,羁旅行役诗当包含在此类诗中。

2.思想内容:

作者羁旅行役的困苦孤独,青楼香馆的生别悲离,宦海仕途的沉浮颠沛,家园乡关的无限愁思等等。

3.艺术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对比等。常见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鸡鸣、车铎、板桥、山路、落日、秋风、孤帆等。

4.考查重点:

分析作者思乡怀人的原由;作者因事因景引发的所思所感;鉴赏作者表达情感、塑造形象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等。

(七)即事即景感怀诗

1.概念: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或眼前景物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2.思想内容: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情深意长的劝勉,游历山水的感悟等。

3.艺术手法:

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想象与联想、烘托与渲染等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考查重点:

分析诗歌即事即景而引发的所思所感所想,鉴赏诗作刻画的形象,区辨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赏析炼字炼意所在。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其常见意象与主题列表

诗歌类别常见诗题标志常用意象例诗表现的思想

情感

送别诗送、赠、别柳、酒、歌、船、南浦、

长亭、短亭、灞陵(灞桥)、

暮色、杨柳、杨花、柳絮、

春草、春色、水、谢亭、

夕阳,秋月、西楼、劳劳

亭等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赠汪伦》

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爱情诗闺怨诗青鸟、鸿雁、燕子、

鸳鸯、桃花、红豆等

《雨霖铃》(柳永)

《鹊桥仙》(秦观)

《一剪梅》(李清

照)

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边塞诗出塞、从军、

行、古风、歌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

人(马)、黄河、长城、

明月、阴山、黑山、大漠、

轮台、金鼓旌旗、烽火羽

书、戈矛剑戟、碛西、雁

飞鹰扬、雪山孤城、长云

秋月、箭飞马走

《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岑参)

《凉州词》(王之

涣)

《出塞》《从军行》

(王昌龄)

边塞风光、

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

征人愁怨、

思乡思人

同情征人、

批判统治者

山水田园诗高山、流水、明月、

清风、农家风光、

山间胜景等

《山居秋暝》(王

维)

《过故人庄》《宿建

德江》(孟浩然)

宁静、闲适、

恬淡、农家

乐、丰收喜

悦、隐逸情怀

羁旅行役诗驿道、征铎、马、杜鹃、

船(舟)、鸿雁、浮萍、

飞蓬、客、飞鸟等

《旅夜书怀》(杜

甫)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羁旅愁思、

思乡思亲、

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怀古咏史诗

咏、怀(标题

往往古迹名称)

某个古迹、

某个(些)古人

某段史实

《石头城》(刘禹

锡)

《贾生》(李商隐)

《念奴娇赤壁怀

古》

借古讽今、感

叹盛衰无常、

感叹物是人

非、感慨壮志

未酬

咏物诗咏、吟(标题

往往出现具

体事物名称)

松梅竹菊、蝉峰等事物

《卜算子咏梅》

(陆游)《墨梅》(王

冕)《石灰吟》(于

谦)

托物言志、

借物抒怀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答题分类指导(之二)(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答题分类指导(之二)(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三、古诗鉴赏题10大解题规律 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教学园地 11-27 2141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 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古代诗歌按内容】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 【“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2】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请问,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答题提示:1、借景抒怀,2、以月喻人,3、行为描写,4、心里描写。(答三点即可) 【“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3】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试题 A组2013年高考题 1.(2013新课标全国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 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最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对比,表现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 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借用贺知章的故事,从表达技巧看,一是用典,一是对比。唐代诗人贺知章去老还乡,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陆游于此翻出一层新意——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容不下他,谁又稀罕“君恩”的赐予?表达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的轻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赋闲而归隐江湖的愤慨不平之情。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2013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一、概念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二、常见的诗歌意象分类题型 1、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分析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意象?有什么作用? 3、诗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第一句写景,写了什么意象?请简要分析。 三、常见意象分类 类别意 象 原因例句情感 羁旅怀乡诗猿 猴 猿猴:猿猴的啼叫声哀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 甫《登高》 表达 忧 愁、 悲 伤、 思乡 的感 情。子 规 子规:即指杜鹃鸟,杜鹃啼血的典故。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 难》。 斜 阳 斜阳:日落感伤。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黄庚 《暮春》 流 水 流水:一去不复返。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帘外 雨潺潺》 梧 桐 梧桐:落叶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 清照《声声慢》 月 亮 月亮:月圆时节人们易联想到团圆,思 念家乡和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 雁 鸿雁:信使。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 送别怀人诗杨柳杨柳:“柳”谐音“留”,留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依依不舍,别后思恋 的情感。 长亭长亭:送别的常用地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酒酒:离别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边塞征战诗长城长城:最长的防御城墙。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厌恶战争、保家卫国、向往和平的情感。楼兰楼兰:古代的少数名族居住的地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羌笛:军旅中的乐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 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 1、内容 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 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 贺铸

古代诗歌的主题分类及鉴赏的一般规律

古古代代诗诗歌歌常常见见的的主主题题分分类类 ★ 识别要点: 阅读古代诗歌,先要总体把握其类别,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才不会离谱。 一、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⑴ 戍边报国 ; ⑵ 渴望安定 ; ⑶ 思念故乡 [ ⑴苦寒 ⑵尚武 ⑶思乡 ⑷征战 ⑸风俗 ]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使至塞上》(王维) 《渔家傲》(范仲淹) 二、山水田园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也有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⑴ 赞美山河 ; ⑵ 热爱生活 ; ⑶ 闲适安逸 ; ⑷ 超脱避世; ⑸ 恬静淡泊 如:《过故人庄》(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维) 《归园田居》(陶渊明)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含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沧桑变化,以达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⑴ 仰慕先贤 ; ⑵ 借古讽今 ; ⑶ 评价史实 ; ⑷ 怀才不遇 [ ⑴ 品史 ⑵ 览古 ]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赤壁》(杜牧) 《咏史》(班固) 四、羁旅行役诗:通常借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来表达心中所想,也有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⑴ 文人失意 ; ⑵ 游子哀伤 ; ⑶ 世民困苦 ; ⑷ 互勉自励 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枫桥夜泊》(张继) 五、思乡怀人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⑴ 思亲念友 ; ⑵ 乡情乡愁 ; ⑶ 怀人闺思 ; ⑷ 客居游学 ; ⑸ 伤离恨别 如:《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六、写景咏物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⑴ 托物寓理 ; ⑵ 托物言志 ; ⑶ 写景味趣 ; ⑷ 借景抒情 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咏柳》(贺知章) 《蝉》(李商隐) 《石灰吟》(于谦) 七、即事抒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⑴ 忧国忧民 ; ⑵ 仕途失意 ; ⑶ 河山壮美 ; ⑷ 闲情逸趣 ; ⑸ 人生感悟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思妇闺情诗等。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咏史怀古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 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法来表达的。 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长安、金陵、姑、、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琳墓、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

古代诗歌的分类高考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鉴赏 古诗鉴赏 0401 0836 古代诗歌的鉴赏 不同题材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不同题材的诗词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表现技巧、表达感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们根据高考试题的实际,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古代诗词分作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等五类来具体分析。 鉴赏及方法 (一)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写景抒情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抒情诗往往塑造形象,或勾勒意境,或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从1994年开始,写景抒情诗考了两年,即1997年和1999年。 1、写景抒情诗,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①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这一点尤其重要;④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 第一,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这里需要理解一个基本道理,就是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了。 第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像上面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当然

【简版】2015古代诗歌鉴赏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山水田园诗 5 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人生际遇诗 9、生活杂感诗 10、即景抒情诗 1【“怀人思乡诗”】“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文字特征:在标题或诗句中常会出现远行、夜泊、客居、寄远、望远等词语。 常用意象:行舟、孤馆、征铎、大雁、明月、高楼、芳草、秋风、落叶、佳节、羌笛、关山等 主要情感:对家乡或远方亲人的思念、羁旅之愁、漂泊之苦、对战争的厌恶、对团聚的渴望、独守空闺的孤寂之情等。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落叶【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理解本诗主旨的关键在“飘零似客心”一句,其中的“客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诗人“惊”的原因有哪些?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客心”指游子的心意。诗人“惊”的原因有:由落叶想到季节变化,时光流逝;由落叶飘零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由落叶“惜故林”激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渡口”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描写。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①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②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3【“边塞征战诗”】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边塞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秋月”“大漠”“黄沙”“关山”“玉门关”“琵琶”“羌笛”“旌旗”“单于”“胡儿”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战士们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的气概,或杀敌报国的战斗豪情,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或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代表诗人南朝的灵运、东晋的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白、杜甫、宋代有成大等。 思想容 厌弃官场黑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描写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艺术特色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盛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情与景,写景技巧。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

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理解错误。陆游诗中的 “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 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D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 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 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赏析:这首诗比喻生动,想象奇特,构思别致,借醉中作草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为国 立功的渴切之情。“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两句体现了诗人胸藏韬 略,却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失落,引出下面对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酒为 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诗人以书前喻战前,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指导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班级为文科平行班,在一轮复习后的两次段考中,本班学生在本 专题的得分率较低。分析他们的答卷,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懂诗歌,但表 达不出或表达不准确;在答题时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答非所问或者答 题不全面;也有许多学生是因为答题层次不清,且没有分点答题。所以我认为在 二轮复习时更应加强规范答题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审清题干要求。剖析安徽高考诗歌真题,明确设问特点,审清题干要求。 2、学会分点答题。进一步明确诗歌鉴赏答题步骤,分层分点答题。 3、优化书面表达。能准确使用诗歌鉴赏术语,合理组织语言,避免出现病句。【教学重点】 1、结合一些典型真题进行训练,进一步明确设问特点,审清题干要求。 2、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采分点,理清答题思路,分层分点答题。 3、强化精细意识,组织答题语言时要使用诗歌鉴赏术语,力求简明扼要。【教学方法】 1、例证法:剖析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和答案,给学生一个示范的例子。 2、讨论法:审读真题题干要求并变换设问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答题策略。【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试卷或作业,分析在诗歌鉴赏题答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 二、教学环节2:真题展示 (对比) 欧阳修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规律总结: 1、考查的内容:思想情感(4次)、艺术技巧(5次); 作品形象(3次)、诗歌语言(1次)。 2、问题指向明确,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如“分别”“异同”等。 三、教学环节3:剖析讨论 (一)、(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试题答案】①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二)、(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①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②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评分细则:有两处得分点,每答对1处,得2分。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 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 ①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 ③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④讽刺。诗人在咏史怀古中,往往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诗不直接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⑤衬托。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周瑜的英雄伟业和豪迈气概。 ⑥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⑦虚实。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想象”就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2.杜甫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苏轼《初夏》)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瑟瑟。”“枫叶”、“荻花”、“”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节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一、草木类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1)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2)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 (3)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4)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 3、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4、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5、莲: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双关)。 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