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一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一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一第一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一第一课时

本作品版权由刘丽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

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8d1372455.html,)

版权所有,盗用必究!

2-3-1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懂得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从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过程]

复习:

1.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C.P、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2.某温度,在一2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入图。则;反应物是;生成物是;。T时刻表明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A、B、C代表物质)

什么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状态是与外界条件有关的。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或浓度)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条件下的另一种平衡状态。这种改变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条件有:浓度、压强、温度。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以FeCl3 + 3KSCN为例说明。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浓度的变化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平衡移动结果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少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少生成物浓度

压强改变v正v逆的变化结果平衡移动平衡移动结果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以2NO2N2O4+Q为例说明。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商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4

到平衡的时间。

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内容: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加快反应的为正催化剂,减慢反应的为负催化剂

②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同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

③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例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

④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对正逆反应的改变程度相同

⑤催化剂有一定的活化温度,不同催化剂的活化温度不同。

思考:在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否提高氧气的量?

(2)解释: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能量,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率,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5.其它因素的影响

固体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光、电磁波、激光、紫外线、超声波:都是给体系供能,通常是加快反应。

溶剂的性质也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例1]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Q,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为会么?

(1)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2)达到平衡时,SO2、O2、SO3的浓度之比为;

(3)加入催化剂V2O5可以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

(4)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同,所以改变体系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缩小体积);

(5)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所以平衡向左移动。

解:(3)、(4)正确。

[课堂补充练习]

1.氙和氟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如下平衡:

Xe(气)+2F 2(气)XeF4(气)+ 218kJ

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温(B)加压(C)减压(D)降温

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 3COOH(气)(CH3COOH)2(气)+Q。

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

3.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 = MgCl2+2Rb(气)。

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镁可置换出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向右移

(C)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

(D)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

4.在可逆反应:A 2(气)+B(气)2AB(气)+Q 。达到平衡时,下列曲线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是()

5.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Ar,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A)PCl 5(气) PCl3(气)+Cl2(气) (B)N2(气)+3H2(气)2NH3(气)

(C)2HI(气) H 2(气)+I2(气) (D)C2H4(气)+H2(气)C2H6(气)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向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S2-离子浓度会降低

(B)温度不变时,敞口置于空气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产量

(D)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程度较为完全

7.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 3(固) Ca2++CO32-。欲使悬浊液中固体的量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碳酸钠溶液(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加碳酸氢钙溶液(D)加氯水

8.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焦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压强,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B)增加二氧化碳或者增加焦炭都能使平衡向右移动

(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D)压强变化对平衡没有影响

9.我国某地生产的磷块岩中有两种形态的磷酸钙:α态和β态,前者在高温时稳定,且较易被植物根系的分泌物所分解和吸收,后者则相反。在下列几种处理方法中,使磷块岩肥效较高的做法是()。

(A)粉碎后直接使用

(B)加热至高温(1200℃)后,用水冷却,粉碎使用

(C)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使用

(D)加热至高温(1200℃)后,自然冷却,粉碎,并和草木灰混和后使用

10.在100℃时,将0.1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浓度(mol·L-1)

c(N2O4) 0.100 c1 0.050 c3 a b

c(NO2) 0.000 0.060 c2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c2_______c3_____a______b(选填“>”、“<”、“=”)。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____mol·L-1,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____ mol·L-1。

1B,2A,3B,4AB,5C,6C,7BD,8A,9B。

10.(1)N2O42NO2;60%。c2>c3 = a = b。

(2)0.07,0.001500。

(3)0.200。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课题单元第八单元主备教师备注 内容21、狐假虎威授课时间()月()日周()第()节课 课型新授共(2)教时第(1)教时 教学目标定位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 观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转、 闷”;理解“违抗、纳闷”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神气活现”等5 个成语。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词、新词,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扑、逮、窜”等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 准备 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个人教学调整和补充

一、导入 1、课件出示狐狸、老虎图片,分别说说对这两只动 物的印象。 2、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 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 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课的动画片吧! 看完后,请你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 什么事?(放动画片) 3、揭题,读题。说说课题中的“威”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不认识的字多 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正音:嗓扯神受 认读多音字:纳闷闷热转圈转弯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2、根据回答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

答) 四、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食最后一笔为点 爪跟“瓜”比较 猪反犬旁的笔顺 自主作业设计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一)

狐假虎威教案设计(一) 四、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五、学习方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目标: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七、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揭示寓意。 八、说教学准备及教学安排: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能

够在课堂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准备了如挂图、生字卡片、头饰、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 教学时间: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 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指名读课题) 2、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播放故事) 二、理解题意,指导学法

1、这个故事还挺长的,但是我说呀,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讲出来了,这句话就在课文里,你们相信吗? 2、相信的小朋友从课文里找找看,争取说服不信的小朋友。 3、出示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这句话说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来试试对号入座。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呢?句中哪个词是假的意思?(借着)威呢?(威风) 5、我们理解了成语,也了解了故事,那这篇课文就学完了,好吧?这篇课文还要怎么学?(出示卡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图片):这只老虎可真凶猛呀!看到这样凶猛的老虎,狐狸心惊肉跳,万分紧张。(结合指导读词:扑过去、逮住) 3、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

(学生练读) 4、男生读,相机评价:有点儿紧张的感觉了。 (二)精读2~5自然段。 1、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才不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呢,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出示图片)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呢?(结合指导读词、读句) (1)眼珠子骨碌一转(做个动作) (2)扯着嗓子(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好让老虎不敢吃它) (3)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 3、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先是一愣,为什么一愣?这时它会怎么想? (觉得很奇怪。指导读句) 4、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又为什么松开了爪子?这时它又会怎么想?

狐假虎威教案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路口中心校:彭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我知道我班的孩子最聪明啦!可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不知道呀,你们想不想表现给他们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条谜语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请大家认真听谜面。 2.师说谜面:(1)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毛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打一动物) (2)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打一动物)(在学生回答时老师随机出示图片并粘贴) 3.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激趣导入,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说话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过渡: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中我们知道是谁更加厉害(老虎)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扑、逮) 3、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还是逮到了它。狐狸为什么是“窜过”呢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来请教一下字典老师,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4、“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5、字典真是我们的好老师,有了它的帮助,小朋友一下子就理解了“窜“的意思。那么老虎来了,狐狸为什么要逃跑呢 (二)精读2~6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但它甘心成为老虎的美餐 (出示学习导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狐狸 说的话,用“~~~~~~”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提示狐狸和老虎 的语气、神情和动作的词。 (2)同桌讨论:说说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老虎和狐狸的话。 汇报交流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案

21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转、扯、爪、神、猪、受”是翘舌音,“神、闷、骗”是前鼻韵母,“嗓、抗、趟”是后鼻韵母。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野猪、害怕、威风、胆子、吓、借着、违抗、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勾”,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小结:大家真不简单,这么长的句子都读通顺了,太棒了! 4.再读课文。 (1)同学们选自己能读好的一节认真练读,要求把它读流利,等会儿请你读给大家听。 (2)采用多种形式分小节读课文。 (3)各自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后,指名分小节朗读全文。 (4)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从难句的读通再到段落的读顺,最后是流利的朗读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狐假虎威 【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现代教育理念又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孩子的朗读特别重要,特别是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我在教学中确实注重让学生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把故事记下来,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复述下来,这对孩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最后补充成语故事,让学生知识得到扩展。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另外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1)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狐假虎威》选自S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第二单元主体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分清真伪,树立准确的价值观。《狐假虎威》是一个传统的寓言,写的是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成语“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势力来欺压人。 教学理念: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演结合,把文本的内容演绎成情感丰富的角色对和情境表演,让语文课堂洋溢快乐,充满情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所以,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教学方法: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所以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学习方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中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水平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所以,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揭示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这两个动物你们理解吗?他们是谁? 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坏、谗、狡猾、骗子……)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凶猛、凶恶、猛兽、百兽之王……) 3、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4、课题中的“狐”和“虎”分别指什么?威是什么意思?(威风) 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设计意图:狐狸和老虎是两种形象差异极大的动物,读课题时把两者拎出,一方面让学生对课文中即将发生的故事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以前的学习积累,并对课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实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加字。 2 、理解生字朋友。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能够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讲课思路:学习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精读部分基本上就是照着于老师的方法来处理的。只不过前面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区现在倡导的随文识字理念,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设计。1.刚学习了部首查字法,很多孩子不会判断查什么能查到,所以课堂上要有查字典的练习和指导。2.生字比较多,都随文识字不大可能,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就和以前一样集中学习,重点的字在学习课文时学习。每个生字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字音,有的侧重字义,有的侧重字形。3.各项语文训练要落到实处。比如分段,有的孩子仍然不会分,所以要有订正的环节;有的孩子仍然找不准对话的句子,应该加以指导。朗读训练不能光说有感情的读,要具体的指导,哪个字重读,哪个字拖腔等。4.“蒙”字是多音字,在《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中学过,本教材中虽然没有提示,但学生肯定容易读错,应该进行指导。5.要适时的总结学法。 学生准备:字典。预习:部首查字法查虎、假、狐、威。记录部首和页数。 老师准备:课件 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指名读、齐读课题。 2.交流查字典情况,预习时让大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狐、虎、 威,谁查到了?部首? 3.板书。狐,反犬旁;虎,虎字头;威,女部,戈部都能查到。戈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谁是查戈查到的?所有学生一起查。戈部还有哪些字?我、戏、成。字典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多查多用就找到规律了。 4.自读课文,提要求。分段,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5.对照屏幕,课文分9个自然段,对照检查,标对的举手。注意第 三、五段只有一句话。 6.出示词语,有拼音自己读,去拼音,指名一行行领读,同位检查 读,开火车读。 7.学习重点字。出示瓜爪 谁能说说有什么不同?你怎么记住? 学生说完师总结,出示小篆体,这两个字是象形字,爪,像细细尖尖的鸟爪子,瓜,两边是瓜蔓,中间是果实。 学习多音字。朝。出示词语,朝上,朝阳。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出示音节。齐读。 学习多音字。假。出示词语,真假,寒假。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出示音节。齐读。 出示狐假虎威,在这个词里,假字读几声?齐读词语。 8.指名分段读课文。简单评价。 9. 读了课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课文中有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了出来,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了出来,仔细读课文,谁能找到,划下来。(比较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假

21.《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21.《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

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转、扯、爪、神、猪、受”是翘舌音,“神、闷、骗”是前鼻韵母,“嗓、抗、趟”是后鼻韵母。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野猪、害怕、威风、胆子、吓、借着、违抗、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doc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我是小先生" 1.揭示文题,设置情境。看了课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先生(课件出示:我是小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完全文。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在学生汇报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的时候,不但让汇报的学生说说理由,还让他带着全班的小朋友读、写,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课前制作好的生字词课件作必要的指导,并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时,学生的发言可以是读书,可以是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是对相关内容的复述。二、"我是小导演" 1.播放展示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在音乐声中,师配着画面上动物的表现绘声绘色讲述故事。2.借助故事讲述营造的课堂氛围激趣:小朋友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呢?在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师:想演好故事,就要有好的导演来指导,小朋友,我们都来做一回小导演,来研究一下怎样演好这个故事。3.让学生以"小导演"的身份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表演。师提示:比如说,小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板书:语言、动作、表情)。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认为可以表演的内容。4.引导学生再次以"小导演"的身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表演内容,研究一下该怎么演。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提醒每组的学习小组长要安排好小导演发言的次序,并让小组成员在讨论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

其他小组。5.学生汇报各自研究所得。(1)要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的句段:(课件)①"你敢吃我?"(狐狸)"为什么不敢?"(老虎)②"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狐狸)③"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狐狸)④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2)需借朗读和动作表演引导学生着重领悟的词语:(课件)①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②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 ③"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④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抓子。 ⑤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3)交流过程中,有两处需寓读书方法指导于表演指导之中: ①老虎和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时的位置。从研究老虎和狐狸行走的位置入手,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能"读出"两者位置的三个句子。 ②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看见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走来时相互间会说些 什么。启发学生于情境中大胆想像,寓"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指导于学习活动之中。③在交流中,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并借助评价,推进朗读和理解领悟。 2019--24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狐假虎威》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 教材简析: 《狐假虎威》是第三单元的主体课文之一,本单元围绕“真伪(现象与本质)”的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辨别真伪,分清现象与本质。它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通过一只狐狸狡猾的骗过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险,而且还借着老虎的威风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道理。 教学方法: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耳熟能详,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最首要的,灵活选择读的形式,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综合运用。 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读的层次,由读通、读熟到读懂、读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其中1个为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寓言故事,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2、揭示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这两个动物你们认识吗?他们是谁? 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坏、谗、狡猾、骗子……)用你知道的词语讲一讲老虎。(凶猛、凶恶、猛兽、百兽之王……) 3、狐狸和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板书课题)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根据提示语,想象画面,练习朗读角色对话。 2. 在表演中体会“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含义。 3. 学习用一句话概括,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设计】 板块一:学习词串 揭题: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狐假虎威》。齐读课题。 1. 出示第一组词串。 窜过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1)指名读。这组词是描写谁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出示:狡猾的狐狸) (2)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2. 出示第二组词串。 逮住一愣被蒙住松开爪子 半信半疑xx (1)指名读。这组词是描写谁的?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呢?(出示 “?”) (2)对,这是一只不威风的老虎,想象它的样子来读好这些词。(指名读,生齐读。) 3. 出示第三组词串。 纳闷吓得撒腿就跑

(1)指名读。这组词是写谁的?(野兽) (2)对,是写大大小小的野兽的。(出示:大大小小的野兽。生 齐读。) 【设计意图:教学时逐组出示词语,教师无需多讲,就使学生在读词的过程中将课文中出现的“狐狸狡猾、老虎不威风、百兽慌忙逃窜”的形象印在脑海里,并轻松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意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三雕”。】 板块二:图文互读 过渡:小朋友,我们的语文书上为这个故事配了两幅漂亮的插图。我们先 来看第一幅插图。(出示插图1) 1. 图文对照学习第1 自然段。 (1)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内容说清楚?(一只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板书“图一:老虎逮住狐狸”。 (2)课文的哪一段描写了这幅图呢?(出示第1 自然段)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3)小朋友,这段话里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把这幅画写得动起来了。(把“窜过、扑过去、逮住了”标红) (4)谁来读读这些动词?(评价要点:动词的朗读是否让这幅画动起来了。) 2. 图文对照学习第二幅图。 (1)出示插图二。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幅图的内容?(画的是老虎跟着狐狸走,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板书“图三:狐狸吓跑百兽”。 (2)课文的第7、第8 自然段就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出示第7、第8自然段)谁来读?(评价要点:注意描写老虎和狐狸不同神态和动作的词的朗读,是否把这幅画读活了。)(3)读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生读这些词。 (4)这些词把老虎和狐狸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看看图上老虎和狐狸的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指名读课题) 2、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知道吗?(播放故事) 二、理解题意,指导学法 1、这个故事还挺长的,但是我说呀,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讲出来了,这句话就在课文里,你们相信吗? 2、相信的小朋友从课文里找找看,争取说服不信的小

朋友。 3、出示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这句话说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来试试对号入座。“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呢?句中哪个词是“假”的意思?(“借着”)“威”呢?(“威风”) 5、我们理解了成语,也了解了故事,那这篇课文就学完了,好吧?这篇课文还要怎么学?(出示卡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图片):“这只老虎可真凶猛呀!”看到这样凶猛的老虎,狐狸心惊肉跳,万分紧张。(结合指导读词:“扑过去”、“逮住”) 3、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 (学生练读) 4、男生读,相机评价:有点儿紧张的感觉了。 (二)精读2~5自然段。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案

8、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读、写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法和学法: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 导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导课 同学们,翻开课本45页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课题 8、狐假虎威 3、呈现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1、会读、写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全文)

2、再读课文(第二次读完文章后,在文中圈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3、自学生字 第一步:自主学习生字。(拼读生字、说笔画、偏旁、结构)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理解带有生气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参与。 四、合作、探究 组内相互读生字、说生字,如果有错,成员纠错补充,通过相互帮助达到人人知其生字的读音、笔顺、结构、偏旁。 五、展示交流 教师任意指一个生字,任指一学生代表小组回答其生字的读音、笔顺、结构、部首、组词,通过这样的展示可以看出小组学习的功能和效率。 六、课堂检测 1、⑴“狐”共()画,第6画是() ⑵“假”的第3笔是(),笔顺是() ⑶狐()威()胆()吓() 假()寻()爪()借() 虎()抗() 七、课堂小结

全班读课文 八、作业。 完成描红,读课后第三题词语,读课文。 8、狐假虎威(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法和学法: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法、合作学习法。导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导课 复习:前一节我们学到了什么?(齐读生字),听写课后第三题词语,小组长检查、汇报。 2、板书课题。 3、呈现目标、齐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 2、小组内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

部编版二年级《狐假虎威》一等奖教案

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转、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转、扯、爪、神、猪、受”是翘舌音,“神、闷、骗”是前鼻韵母,“嗓、抗、趟”是后鼻韵母。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狐假虎威、茂密、扑过去、半信半疑、野猪、害怕、威风、胆子、吓、借着、违抗、一趟、狡猾、百兽 (3)生字组成的词语会不会读?自由练读,抢读词语卡片。 (4)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3.读通课文。 (1)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勾”,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采用老师范读、学生示范、个别练习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逆遂皆畏”,了解“求、走、畏”等字词的意思。 2、初步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朗读《狐假虎威》。 3、了解《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借别人势力来欺压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习文言文的朗读,能够正确朗读《狐假虎威》。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难点: 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材料】 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书吗?(喜欢) 老师也像大家一样喜欢书。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特别的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古书) 师:这是一本古书,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它,它比我们爷爷的爷爷还要大得多,它最早出现是在两千多年前,书的名字叫《战国策》,这里面有一篇古文,名字叫《狐假虎威》(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和这篇古文交朋友。 第二环节:指导读文,确保正确 复习:谁还记得,我们说学习古文需要哪几个步骤?(一读、二看、三讲、四想)师:那我们来进行第一步,读一读,达到正确流利。 1、学生自主试读: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看,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看生字表,也可以请教别人。(学生试读,老师巡视,了解情况,随机指导) 2、教师范读: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是因为大家还没怎么和古文打过交道,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准字音。 3、教师指导正音:同学们可能都注意了,这篇古文中有一些字音比较难读,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几句古文,看看大家是不是能把他读正确了?(指名读)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假、威”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猪”等生 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题,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2、初探课题,激发兴趣。课题里藏着两种动物的名字呢?谁找到了? 3、生活中我们都见过老虎吗?谁能说说它给你什么印象啊? 4、课题中还有两个字,假的反义词是(真),假就是假的。那威呢? 二、深入读文,了解内容: 1、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四幅图片,都是在讲这个故事,能分别简单说说在每幅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2、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四幅图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3、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生词宝宝,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来读读? 4、谁来说说这四幅图分别都讲了什么内容? 5、课文哪个自然段说老虎逮住了狐狸呀? (1)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 (2)老虎是怎么做的呢?

6.我请5个同学读一读2~6小节 (1)出示第2自然段, (2)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狐狸在干什么呢? (3)“扯着嗓子”的“扯”也是本课要学的生字,谁能用做动作的方法来帮我们记住这个字? (4)我们继续看看狐狸是怎么骗老虎的。 出示第四自然段 (5)是啊!谁敢反对老天爷的命令呀!被狐狸这么一骗,老虎是怎么做的?你读读。 (6)但是狐狸还在继续蒙骗老虎。(出示第六自然段)找一生读一读。 (7)还剩7、8、9三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是第三幅图老虎跟着狐狸去森林里啊?出示第七自然段讲解. (8)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做动作了解了词语的意思,那现在最精彩的部分来了,我们一起去森林看看,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啊?出示第8自然段(9)闷是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来说说闷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10)这时它们往狐狸身后一看,找一生读: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那你们说,小动物们究竟是被谁吓跑的呀?(老虎)(11)出示第九自然段的结果(板书9) 孩子们再来看看课题,现在你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了吗?我们来试着跟老师一起说说。狐狸是假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其实呀,课文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你能找到吗?谁找到了把它大声读出来。 刚刚我们通过读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和生词朋友,现在你记住它们了吗?复检词语,出示图文对照的逮住,蒙骗,借着,威风,信以为真,孩子们我们知道了狐假虎威的意思那现在我们来看看这节课要学的几个生字宝宝。 三、学习生字 先回忆一下写字时要注意哪五个步骤:看、描、写、比、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