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1 采区概况

本采区的基本情况如表1-1所示。要求根据以下条件对该采区进行设计。

表1-1 采区概况

2 采区煤炭储量和服务年限计算

经测算可得采区的基础数据如下: ⑴ 层倾角 504

)]

450(430arctan[---=

θ=2.27°﹤8°属于近水平煤层

⑵ 采区走向长度 1536m

⑶采区倾斜长度 ?

27.2cos 1406

=1407m

2.1 采区工业储量

Z G =采区走向长度×采区倾斜长度×煤层厚度×煤的容重 =1536×1407×26×1.35=75856435.2吨=7585.64万吨

2.2 采区煤柱损失量

根据《规程》规定,为了隔离采取,防止发生火灾、水灾和瓦斯涌出的影响,在采区边界留设的采区隔离煤柱10米;水平边界留30米;井田边界留设40米。本设计留设采区上下左右边界隔离煤柱均为10米;采用无煤柱开采方式,工作面之间不留设煤柱;停采线距大巷水平距离为20米。

①边界煤柱损失=采区左右边界煤柱+采区上下边界煤柱

=[10×1407×2+10×(1536-20)×2]×26×1.35

=2051946吨=205.20万吨

②停采界限内的保护煤柱损失=停采线长度×条带长度×条带数×煤层厚度×煤的重率=20×(2×230+3×220+238)×26×1.35=953316吨=95.33万吨 ③P (总的煤柱损失)=边界煤柱损失+停采界限内的保护煤柱损失 =205.20+95.33=281.53万吨

2.3 采区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是指工业储量中实际可能采出的储量。其计算式为: Z k =Z G -P =7585.64-281.53=7304.11万吨

2.4 采区回采率

?=G K

Z Z C 100%=?64

.75857304.11100%≈96.23%

采区服务年限 K A Z T K ?=

=4

.112011

.7304?=43.4768年≈43.5年 3 采区情况介绍

3.1 采区基本情况

本课程设计的采区,煤层数一层,煤层厚度为26m ;煤层顶板是砂岩,煤的平均容重为1.35/t.m -3;采区内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煤层的瓦斯涌出量为8.6/m 3.t -1,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层倾角为2.27°,属于近水平煤层;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自然发火期为4个月;无煤尘爆炸危险。

采区走向长度为1536m ,倾斜长度为1407m ;采区工业储量为7585.64万吨,开采损失281.53万吨,可采储量7304.11万吨;采区年生产能力设计为120万吨,设计服务年限43.5年。

3.2 采区巷道布置说明

本设计的采区内,煤层数为一层,煤厚为26m 。所以采用分层开采,分层间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垮落法处理采空区。上分层铺设人工假顶。

本采区采用盘区石门集中平巷联合准备方式。盘区内单翼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进行开采,工作面长度为220、230m 。在盘区自运输大巷开掘盘区石门,在距煤层底板10m 左右布置轨道下山,在区段边界处,煤层底板8m 左右的岩层中布置区段

运输集中平巷和轨道集中平巷,在区段集中平巷内每隔350m分别开掘穿透煤层的进风行人斜巷、回风运料斜巷和区段溜煤眼。在区段平巷内开掘第一分层运输平巷和回风、运料平巷,至区段平巷后,沿煤层倾斜方向开掘开切眼,即可进行回采。

3.3采区内工作系统介绍

采区内的工作系统主要包括:

(1)运煤系统:

工作面—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溜煤眼-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煤仓-盘区石门-运输大巷

(2)通风系统:

回采通风系统:新鲜风流—采区运输大巷—盘区石门—进风斜巷—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进风行人斜巷-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第一分层工作面—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运料斜巷-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盘区回风大巷—浊风排出;

掘进通风系统:新鲜风流—采区运输大巷—盘区石门—进风斜巷—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进风行人斜巷-第一分层下一工作面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第一分层下一掘进回风斜巷—轨道下山—盘区回风大巷-浊风排出。

(3)材料及设备运输系统:

回采面:盘区运输大巷—车场绕道-轨道下山-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回风运料斜巷-第一分层工作面运输平巷-工作面

掘进面:盘区运输大巷—车场绕道-轨道下山-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回风运料斜巷-第一分层下一工作面运输平巷—掘进工作面。

(4)排矸系统:

掘进巷道时所出的煤和矸石—分层工作面回风平巷-区段岩石轨道-回风运料斜巷-区段岩石轨道集中运输平巷-轨道下山-车场绕道-盘区运输大巷

(5)排水系统:

在盘区石门、轨道下山等各条巷道中布置水槽,使水依靠自重在水槽中流动,最终流入水仓。

(6)供电系统

高压电缆由井底中央变电所,经大巷、盘区运输石门、至采区变电所。经降压后

的低压电,由低压电缆分别引向回采和掘进工作面附近的配电点以及输送机、绞车房等用电地点。

3.4巷道断面选取

盘区运输大巷、盘区回风大巷、盘区石门、轨道下山采用拱形断面,锚喷支护;工作面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采用梯形断面,工字梁支护。随着锚喷支护的推广,采用拱形断面拱部成形好,施工方便,利用率高;梯形断面能够使顶板暴露面积少,可减少顶压,能承受较大的侧压。

其中,盘区石门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煤炭;工作面运输巷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为单输送机道;工作面回风巷道利用1.5t矿车运输材料和设备,为单轨巷道。巷道断面及其技术参数如下:

(1)采区运输、回风大巷、盘区石门、轨道下山

设计掘进断面积16.2 m2,净断面积14.2 m2,净周长14.4m;设计掘进宽度B=4.8m,高度H=3.9m,喷射厚度T=100mm;锚杆型式为钢筋砂浆,外露长度50mm,排列方式为矩形,间排距为800mm,锚深1600mm,锚杆直径14mm,巷道断面图如图4-1。

图4-1 采区运输大巷巷道断面图

(2)回采工作面运输、分层回风巷及通风道、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设计掘进断面积10.8 m2,净断面积10 m2,净周长13.4m;设计掘进底板宽度B=4890m,顶板宽度B'=3990m,高度H=2435m;金属支架采用GB700-65,11#A5矿用工字钢,断面设计如图4-2所示。

4.1采煤方法的选择

由于煤层倾角为2.27°,因而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用后退式开采。

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具有以下优点:

(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和维护费用低、投产快;

(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费用低;

(3)回采巷道既可以沿煤层掘进,又可以保持固定方向,使采煤工作面长度保持等长,减少了因工作面长度的变化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非常有利于综采;

(4)对某些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当煤层的地质构造,如倾斜和斜交断层比较发育时,布置倾斜长壁工作面可减少断层对开采的影响,可保证工作面的有效推进长度;当煤层顶板淋水较大或采空区采用注浆防火时,仰斜开采有利于疏干工作面,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技术经济效果比较显著。国内外实践表明,在工作面单产、巷道掘进率、采出

率、劳动生产串和吨煤成本等几项指标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或改善。

4.2盘区开采顺序与开采方法

本设计将煤层分为8层,每层煤3.2米厚。各分层间划分为区段进行开采,按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编号为1、2、3、4、5、6,共同组成一个盘区。开采顺序为:首先进行第1区段,然后依序号向下开采。当开采上一工作面时,下一区段进行掘进作业。开采作业以后,利用沿空掘巷方式保留上一工作面巷道。上一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再移至下一区段开采。当第一分层都开采结束后,再去开采第二分层。层与层之间铺设金属网做为人工假顶。

4.3采煤设备的选择

根据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工作面长度选择成套的采煤设备。

采煤机型号MXA-300/4.5,液压支架为ZY3400/24/45型掩护式支架,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为SGZ764/264A型,刮板转载机型号为SZB-764/132工作面运输巷道用SSJ-1000/2×160型伸缩带式输送机,破碎机型号为PEM1000×650Ⅱ。

(1)采煤机型号MXA-300/4.5,其主要参数如表5-1所示:

表5-1 MXA-300/4.5采煤机参数表

(2) 液压支架,其主要参数如表5-2所示:

表5-2 液压支架参数表

(3)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型号SGZ-764/264,其主要参数如表5-3所示:

表5-3 SGZ-764/264刮板输送机主要参数表

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Y082231本科(自考)综合课程设计 任务书指导书 西南交通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7年10月

目录 一、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目标和程序 二、综合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三、综合课程设计成果及格式要求 四、设计方法和要求 五、综合课程设计答辩要求及成绩评定附件1:综合课程设计成果格式

一、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目标和程序 (一)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 综合课程设计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的要求,通过综合 课程设计,可以培养考生用所学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的工程造价实际问题 的综合能力。本次综合课程设计要求考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单项工程的造价的编制,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熟悉定额、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而对培养考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 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综合课程设计是考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所学 知识的重要过程;是考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考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 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考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综合课程设计的目标 综合课程设计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深化与升华,初步形成经济、环境、市场、管理等大工程意识,培养考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使考生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在具备工程师素质方面更快地得到提高。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造价(独立本科段)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综合课程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主要任务 本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考生在完成任务后应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提交综合课程设计计算书。 2.专业知识 考生应在综合课程设计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提高。 3.工作能力 考生应学会依据综合课程设计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搜集、调查研究、方案论证、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理论分析、言语表达、撰写技术文件以及独立解决专题问题等能力。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2018)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及指导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2018.7

设计任务书 现某住宅小区需兴建4栋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6层住宅(37-40号楼),计划总工期为九个月,要求学生根据该工程的设计图纸及本任务书的要求,编制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一、已知设计资料 1. 图纸一份(另发)。 2. 建筑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已经完成。 3. 建筑现场附近有永久性高压线及自来水干管通过,施工用水、电可直接引入。 4. 模板、钢筋在现场加工,混凝土、砂浆购买成品。 5. 可供利用的场地范围及道路见建筑平面示意图。 6. 施工开工日期为2018年11月1日。 7. 因施工单位的基地离该工地不远,故无需考虑现场临时的生活设施(如食堂、宿舍等)。 二、设计要求 1. 列出该工程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工程量(参考工程量清单)。 2. 拟订各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相应的质量与安全措施。 3. 计算各个工程项目的劳动量,部分材料量和机械台班数。 4. 编制主导工程的流水施工方案。 5. 编制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以日计算)。 6. 设计整个建筑场地的施工平面图,在图中包括: (1)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2)加工棚、仓库的布置 (3)布置运输道路 (4)布置行政管理及文化、生活、福利用临时设施 (5)布置水电管网及设施 三、设计的内容 学生在完成本设计时,应包括下列两部分的内容: (一)设计说明书 1. 对该建筑物的概况和施工条件简单叙述,主要包括该建筑物的结构特征,以及施工设计的原始资料。 2. 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劳动量计算作为设计说明书的附件。 3. 主导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 主导工程流水施工方案(包括:流水节拍、流水步距、施工层的划分、每层施工段数、总施工段数、各工种工作队数、计划工期等参数的计算)及整个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说明。 5. 各种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材料仓库堆场面积的计算。 6. 设计施工平面图的必要说明。 7. 设计说明书及附件以A4打印装订成册,将评分表放在最后一页。打开课堂派网页https://https://www.doczj.com/doc/8d1368749.html,/,使用邮箱或手机号注册并绑定微信,使用邀请码GMZJ5F加入班级,编辑个人信息后上传设计说明书部分。 (二)设计图表 1. 该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表,采用A3图幅绘制。 2. 施工平面图按比例在A3图幅中绘制,各仓库、堆场应注上尺寸。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业通风与除尘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熊静宜 3 润婉 3 吴博 4 晗 6 雒智铭0

专业班级:安全12-5 指导老师:鲁忠良 完成日期:2015.7.11 目录 1 引言 2 第一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2.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 2.1.1 焊接平台1排风量计算 2.1.2 焊接平台2排风量计算 2.1.3 焊接平台3排风量计算 2.1.4 加热炉排风量计算 2.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 2.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 2.2.2 管段阻力计算 2.3 管道压力平衡核算 2.4 选择通风机和除尘器 3 第二工作区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计算 3.1 各设备排风罩的排风量计算

3.1.1 镀铬1排风量计算3.1.2 镀铬2排风量计算3.1.3 镀铬3排风量计算3.1.4 酸洗排风量计算 3.2 系统排风量及阻力计算3.2.1 通风除尘系统布置简图3.2.2 管段阻力计算 3.2.3 管道阻力平衡校核3.3 风机的选择 3.4 管道计算汇总

1 引言 工业通风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车间被生产活动所污染的空气排走,把车间悬浮的粉尘捕集除去,把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送入车间。它起着改善车间生产环境,保证工人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作用。 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在于对一个金属制造加工生产车间进行全面通风以及针对焊接台加热炉镀槽酸洗工艺进行局部通风的设计以期达到车间厂房的通风与除尘。本设计的大体思路是,了解各工艺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成分并选择局部通风方式。之后对参数进行设计计算需风量并进行相关管道计算,最后选择合适的通风机对厂房进行有效通风。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毕业设计任务书——某工程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匙静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工程建筑管理教研室) 2005.3

编制施工图预算任务书 一.编制内容: 1.根据给定施工图完成该工程的施工图预算。 2.完成据实调整部分的材料用量分析。 3、编制基础分部工程量清单形式的招标及投标报价。 二.编制要求: 1.计算书:要求计算过程详细、完整、算式清楚。(手工计算) 2.施工图预算书:含编制说明,定额套用,取费。要求定额套用、换算正确。(手工或使用广联达预算软件上机操作) 3.据实调整材料用量:掌握据实调整材料范围,材料用量计算准确。(手工或使用广联达预算软件上机操作) 4、只编制基础土方开挖和混凝土的清单报价(手工计算后上机操作,加以 比较)。

施工图预算编制指导书 一、准备阶段: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应掌握的有关资料有:现行《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河北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预算工作手册、现行调价文件、施工图纸等。 1.熟悉现行《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要求掌握定额各章、节内容的划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能熟练、正确地套用、换算定额, 2.熟悉现行《河北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 要求掌握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类别的划分,施工单位取费资质等级的划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费用构成的内容,取费方法。 3.熟读施工图纸。 必须清楚地了解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建筑图、结构图、细部大样等各图纸之间是否相互对应,是否有矛盾之处。对图纸中选用的标准图集,要掌握其使用方法。通过熟悉图纸,必须对该建筑的全部构造、材料做法、装饰要求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编制施工图预算打好基础。4.熟悉现行调价文件及据实调价材料的价格。 二、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 1.确定工程量计算项目 根据施工图纸的内容和定额项目,列出计算工程量的分部、分项名称。2.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计算工作,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是最繁琐,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数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在工程量计算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证预算的质量。计算时应注意: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通风课程设计

第一节设计技术资料 1.1矿井概况 某矿地处平原,地面标高+150m,井田走向长度5km,倾斜方向长度3.5km。井田上界以-165m为界,下界以标高-1020为界,井田内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可采储量约1.08亿吨。根据开采条件,煤炭供求状况及“规程”规定,确定此矿为年产150万吨的大型矿井,服务年限为72年。 1.2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井田内有两个开采煤层,为k 1、k 2 。在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层15°,各 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岩性参见综合柱状图。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5m3/T,煤层有自然发火危险,发火期为16-18个月,煤尘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6%。 根据开拓开采设计确定,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见图1-2-1、图1-2-2),第一水平标高-380m,斜长为825×2m,服务年限为27年,因走向较短,两翼各布置一个采区。每个采区上山部分和下上部分各分为五个区段回采。每采区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150m,区段平巷及区段煤柱15m。综采工作面产 量在k 1煤层时为1620吨/日,在k 2 煤层时1935吨/日,日进6刀,截深0.6m,高档普 采工作面产量在k 1煤层时为1080吨/日,k 2 煤层时1290吨/日,日进4刀,截深0.6m; 东翼还另布置一备用的高档普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装备的部分机电设备如表2所示,采区巷道采用集中联合布置(图1-2-1、图1-2-2)。 采区轨道上山均布置在k 2 煤层的底板板稳定细沙石中,区段回风平巷与运输上山,区段运输平巷与轨道上山采用石门连接。为了保证生产正常接替,前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后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和一个岩石下山掘进头。东西两翼各有一个绞车房、变电所、火药库,亦需独立通风。主井为箕斗井提煤用,副井为罐笼井升降人员、材料、矸石,也作为进风井用,并设有梯子间。 部分巷道名称、长度、支护形式,断面几何特征参数列入表1-2-1。 井内的气象参数按表1-2-3所列的平均值选取,除综采工作面采用4-6工作制外,其它均采用三八工作制。 井下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为700人,综采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40人,高档普采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60人。 综合柱状图 柱状厚度(米)岩性描述 240.00 表土,无流砂 8.60 砂质页岩 8.40 泥质细砂岩,沙质泥岩互层,稳定 0.20 沙质泥岩,松软 2.40 K1煤层,块状r=1.25 4.20 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 7.80 灰色砂质泥岩 4.80 泥岩细砂岩互层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课程设计项目及意义 (2) 2.设计题目具体技术要求和功能 (2) 3.方案比较与确定 (2) 3.1单片机的发展与现状 (2) 3.2单片机应用系统简介 (3) 3.3总体设计方案 (4) 3.3.1 功能系统 (4) 3.3.2需求分析 (4) 3.3.3控制系统设计(附图) (4) 4.可行性分析 (6) 4.1 技术可行性 (6) 4.2经济可行性 (6) 4.3操作可行性 (7) 5. 硬件电路设计 (8) 5.1在画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8) 5.2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8) 5.3 元器件说明(简单介绍) (9) 5.4 硬件相关图例 (12) 5.4.1 真值表 (12) 5.4.2自动售货机的平面示意图 (12) 5.4.3硬件结构图 (13) 5.4.4 I/O地址分配 (14) 5.4.5 总体硬件构成 (15) 6.软件设计................................................................................................................................. - 16 - 6.1 程序主要说明............................................................................................................... - 16 - 6.1..1 软件结构设计分为系统定义及软件结构设计方面 (17) 6.1.2程序设计的步骤................................................................................................. - 17 - 6.2 程序流程图................................................................................................................... - 18 - 6.3 子程序流程图 (20) 6.4 中断程序流程图........................................................................................................... - 20 - 6.5 汇编程序源代码........................................................................................................... - 20 - 6.6 仿真调试现象及结果................................................................................................... - 23 - 7.设计总结 ................................................................................................................................ - 23 - 8.参考资料 ................................................................................................................................ - 23 - 致谢 ........................................................................................................................................... - 25 -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X-Y数控工作台设计说明书 学校名称:湖北文理学院 班级学号:2013279129 学生姓名:张亮 班级:机电1321 2015年11月

一、总体方案设计 1.1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数控X-Y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该工作台可用于铣床上坐标孔的加工和腊摸、塑料、铝合金零件的二维曲线加工,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定位精度为0.025mm。 设计参数如下:负载重量G=150N;台面尺寸C×B×H=145mm ×160mm×12mm;底座外形尺寸C1×B1×H1=210mm×220mm×140mm;最大长度L=388mm;工作台加工范围X=55mm,Y=50mm;工作台最大快移速度为1m/min。 1.2 总体方案确定 (1)系统的运动方式及伺服系统 由于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切削,故应用点位控制系统。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X-Y工作台。 (2)计算机系统 本设计采用了及MCS-51系列兼容的AT89S51单片机控制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有较高的性价比。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LED、I/O接口、光电偶合电路、步进电机、电磁铁功率放大器电路等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LED显示数控工作台的状态。

(3)X-Y工作台的传动方式 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又要求结构紧凑,所以选用丝杠螺母传动副。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预加负荷的结构。 由于工作台的运动载荷不大,因此采用有预加载荷的双V形滚珠导轨。采用滚珠导轨可减少两个相对运动面的动、静摩擦系数之差,从而提高运动平稳性,减小振动。 考虑电机步距角和丝杆导程只能按标准选取,为达到分辨率的要求,需采用齿轮降速传动。 图1-1 系统总体框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号: 0901******** 学生姓名:乔旋 指导教师:许立忠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传动方案分析................................... ..........................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设计...................................................................... 六、键的选择校核............................................................ 七、轴承的校核................................................................... 八、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九、密封与润滑的选择.................................................... 十、减速器附件及说明................................................... 十一、装配三维图........................................................ 十二、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说明题目:某水泥厂除尘系统管道设计 院别:建能 专业:建环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恒涛、王洪义、虞婷婷、崔秋娜 河南城建学院 2015年6月12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任务 (1) 1.3设计题目 (1) 1.4基本资料 (1) 1.5设计依据 (3)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4) 2.1设计内容 (4) 2.2管道水力计算过程 (4)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管道水力计算表

第一章总论 1.1设计目的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是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通风工程》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一次计算和设计的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查阅手册和设计等能力为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复习和巩固已学的通风工程知识,并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和设计能力; 2)、进一步熟悉通风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重点是熟练掌握除尘系统的设计、计算; 3)、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2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按设计资料完成管道设计并完成设计说明书和A3图幅的除尘系统轴测图。

1.3设计题目: 某水泥厂除尘系统管道设计 1.4基本资料: 如图所示为某水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矩形伞形排风罩排尘,风管用钢板制作(粗超度K=0.15mm ),输送含有铁矿粉尘的含尘气体,气体温度为20℃。该系统采用XS-4B 型双旋风除尘器,除尘器含尘气流进口尺寸为318mm*552mm ,除尘器阻力c p =1100Pa 。对该系统 进行水力计算,确定该系统的风管断面尺寸和阻力并选择风机和电机。 系统轴测图 1.4设计依据 1、《通风工程》 (王汉青 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一:设计题目:搓丝机传动装置设计 1.1 设计要求 1) 该机用于加工轴辊螺纹,其结构见下图,上搓丝板安装在机头上,下搓丝板安装在滑块上。加工时,下搓丝板随着滑块作往复运动。在起始(前端)位置时,送料装置将工件送入上、下搓丝板之间,滑块往复运动时,工件在上、下搓丝板之间滚动,搓制出与搓丝板一致的螺纹。搓丝板共两对,可同时搓出工件两端的螺纹。滑块往复运动一次,加工一件。 2) 室内工作,生产批量为5台。 3) 动力源为三相交流380/220V,电动机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4) 使用期限为10年,大修周期为3 年,双班制工作。 5) 专业机械厂制造,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图1.1: 搓丝机简图 1.2原始技术数据

1.3设计任务 1. 完成搓丝机传动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设计原理方案图。 2. 完成主要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 完成装配图1 张(用A0 或A1 图纸),零件图2 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1 份。 二:机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根据系统要求可知: 滑块每分钟要往复运动24次,所以机构系统的原动件的转速应为24r/min。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则需要机构系统有减速功能。运动形式为连续转动→往复直线运动。根据上述要求,可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该机构有尺寸较小,结构简洁的特点。利用曲柄和连杆共线,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可得到瞬时停歇的功能。同时该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整个搓丝机由电动机、开式齿轮减速器、一级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最终执行机构组成。如方案一图所示。 其中,r=148.5mm; l=1371.5mm; e=666mm; 最大压力角α=33°; 急回夹角β=7°,急回特性为k=1.081。 采用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加开式齿轮减速器,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制造,维护方便。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珠海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制订时间:2017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

目录 1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模板) 3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主干课程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前两年所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前两年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通过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对程序的规范编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不多于4个人一个小组,不得重复,所涉及数据库的基本表至少在5张表以上,在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冗余以提高检索的速度。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 第四版

2011年度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某公路桥梁桩基础设计 1. 课程设计教学条件要求 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桥梁,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要求同学选择(或由任课教师分配)一个基础,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 2. 课程设计任务 2.1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设计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图1所示。该桥梁上部结构为25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梁桥。桥面宽7米,两边各0.5米人行道。 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桩组成,旋转钻成孔。桩的设计直径d(即钻头直径,精确至0.1m)自选,桩底沉渣厚度控制为t=(0.2~0.4)d。在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其断面尺寸可按构造等要求确定,高度约1.0m。 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地质资料:标高20.00以上桩侧土为软塑亚粘土,各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18.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21%,液限w L=22.7%,塑限w p=16.3%;标高20.00以下桩侧及桩底均为硬塑性亚粘土,其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19.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17.8%,液限w L=22.7%,塑限w p=16.3%。 2.3 设计荷载

(1)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 1=2000×(L /20)1.2 kN (取整),其中L 为跨径; (2)盖梁自重G 2=350kN ; (3)局部冲刷线以上桩重应分别考虑最低水位及常水位;汽车荷载应考虑最不利荷载组合(双孔和单孔布载);人群荷载尚应考虑最不利情况;荷载布载长度为梁长(L -0.1)m 。 (4)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汽车可能产生的横向偏心距为0.55m ,单孔活载时纵向偏心距为b=0.30m ,并应考虑冲击力。行人荷载为3.5kPa 。 (5)水平荷载 单桩所受水平力如图4所示。其中:H T (制动力)=4.5kN ;W 1(风力)=5kN ; W 2(风力)=8kN 图2 2.4 材料 ,可选 MPa 410×=2.85h E ,混凝土弹性模量C25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拟采用择的钢筋有HPB235和HRB335。 2.5 具体任务要求如下: (1)确定桩的长度,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具体计算时按如下不同标准跨径分组进行,同组人员的设计桩径、桩长不得全部相同。 跨 径(m) 13 20 25 30 35 4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论文统一用A4打印纸书写(不允许用铅笔书写文字) 封面格式:教务处统一印制格式 扉页:装订设计任务书 目录页:书写目录 说明书装订顺序: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成绩评定表资料袋上的相关部分都要填写,资料袋底部写学号。 目录 1. 设计任务------------------------------------------------------1 2. 传动方案分析-----------------------------------------------页码 3. 电动机的选择计算-------------------------------------------页码 4.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页码 5.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页码5.1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5.2 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计算-------------------------------------页码 6. 轴的设计计算-----------------------------------------------页码 7. 键连接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8. 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页码 9. 联轴器的选择-----------------------------------------------页码 10. 润滑与密封-------------------------------------------------页码 11. 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页码 12. 设计小结---------------------------------------------------页码 13. 参考资料---------------------------------------------------页码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指导书 XXX电镀车间工艺过程资料 (试用稿) 东华大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09月

一、工艺简述 电镀是对基体金属的表面进行装饰。防护以及获取某些新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已被工业各个部门所广泛采用。对于电镀本身来说,比较简单,但镀前的准备工作相当复杂。这是因为进行这种表面处理之前,必须首先非常彻底地去掉基体金属表面上的油污和氧化物,否则会直接影响镀层的牢固性或使电镀无法进行。所以,一般的表面处理车间主要包括电镀前准备两部分。 镀前准备包括:磨光、抛光、喷砂处理、除油、侵蚀(腐蚀) 常见的电镀有:镀锌、镀镉、镀铜、镀镍、镀铬、镀银、镀铜锡合金(青铜)锌铜锌合金(黄铜)、镀锌铜合金(白黄铜)、镀镉镍铁合金。 1.镀前准备 (1)磨光 磨光是借助粘有磨料的特制磨光轮的旋转、以切削金属表面的过程。磨光可以提高零件表面的平整和光洁度、去掉表面的各种宏观缺陷、划痕、毛刺、焊缝、氧化皮及锈等,以提高电镀质量。磨光还可以减少后来镀层的抛损量和提高零件的耐蚀性。在加工形状简单的或粗糙的简单钢铁零件时,磨轮园周速度可以大些,而加工复杂的零件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时,要采用较小的园周速度。另外,对粗糙度大、切削量大的金属表面应采用硬磨轮;对有色金属及切削量小的应采用弹性大的软轮,例如布轮。 (2)抛光 抛光一般用于镀后镀层的精加工,也可用于镀前件的予加工。抛光机上装有抛光轮布轮,使用时涂抛光膏。抛光的目的是提高制品光洁度,使制品获得装饰性外观;提高制品耐蚀性;进一步除去制品表面的细微不平。抛光金属表面时,抛下来的实质上是金属的氧化膜层。这层膜被抛去后;新的金属表面迅速氧化,然后又被抛去;这样反复进行抛光,最后就可以获得光泽、平整的抛光表面。通常,抛光轮的周围速度要比磨光轮的大。 (3)喷砂 喷砂是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砂流强烈地喷到金属制品表面上用以除掉表面上的毛刺、氧化皮及铸件表面的溶渣等杂质。在电镀生产中多用于铸件表面的溶渣等杂质。在电镀生产中多用于铸件的镀前处理,它可以打掉翻砂的遗留在铸件上的砂土和高含碳层,保证电镀工艺易于进行。各种铸件镀硬铬时常采用喷砂来清理焊接件的焊缝,对保证组合件电镀层质量也有很大意义。喷砂一般是在喷砂室内进行。 (4)除油 除油包括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和电化学除油。常用的除油方法是后两者。在进行电镀、氧化和磷化之前,必须清除零件表面上的油污,以保证镀层和基体金属的牢固结合,保证氧化和磷化反应的顺利进行。获得质量较好的氧化膜。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溶液对油脂的皂化作用,以去除皂化性油脂(各种脂防酸和甘油脂。各种动植物油多属此类);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以去除非皂化油脂(各种矿物油,如机油、柴油、凡士林和石蜡等)。常用的化学除油溶液是由氢氧化钠(NaOH)、碳酸钠(Na2CO3)、磷酸三钠(Na3PO4·12H2O)、水玻璃(NaSiO2)和OP-10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按不同比例配合而成。提高溶液温度,可以大大加速除油过程。但温度过高,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热能,并且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综合测评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一、需求调查 (2) 二、建立用例图 (2) 三、描述用例 (3) 第二章系统分析 (5) 一、寻找系统中的实体类 (5) 二、建立实体类的类图 (7) 三、建立用户界面类的类图 (7) 三、建立交互图 (8)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一、类图的调整与修改 (10) 二、人机界面设计 (10) 三、数据库设计 (14) 第四章系统实现 (15) 一、开发环境 (15) 二、建立数据库 (15)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需求调查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河南科技大学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试行办法》、《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评选综合奖学金。由于在校学生较多,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难以满足学校日常工作的要求,因此,我校急需开发一个综合测评系统,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效果。 通过调查,我校综合测评工作的运行过程如下:由学习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各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各个学生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由团支书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德育成绩。由体育委员录入本班学生上一学期的体育成绩。德智体三个方面的成绩录入完成后,由班长计算各个学生的综合分,计算公式为:综合分=智育分×70%+德育分×20%+体育分×10%。最后,由辅导员根据综合分评选综合奖学金。 二、建立用例图 从以上需求描述中,我们发现系统中的参与者有:学习委员、团支书、体育委员、班长、辅导员。识别出参与者后,从参与者的角度就可以发现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出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1所示。

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某轿车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蹄或钳及轮缸部分)——1 专业车辆工程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3.05m。轮胎型号:225/60R16。制动性能要求:初速度为50km/h,制动距离为15m. 在以上条件下,完成制动器主要基本参数的选择、确定(与后轮制动器设计的同学共同完成);完成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完成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的设计图纸。 工程图纸须规范化,计算说明书须用国际单位制量纲。 参考资料: [1]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国权,龚国庆.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王丰元,马明星.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陈家瑞.汽车构造(第3版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张海青.耐高温的盘式制动片.非金属矿.2008

完成期限 2017.8.28至2017.9.22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4年 9月 18 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0 2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与选择 0 2.1鼓式制动器 0 2.2盘式制动器 (2) 3前轮制动器设计计算 (6) 3.1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6) 3.1.1相关的汽车主要参数 (6) 汽车主要参数如表3-1所示。 (7) 表3-1 汽车相关参数 (7) 3.1.2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计算 (7) 分析表明,汽车在同步系数为 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其制动减速度g qg dt u 0d ?==,即q=,q 为制动强度。而在其他附着系数 的路面上制动时,达到前轮或者后轮即将抱死的制动强度q<,这表明只有 在=的路面上,地面的附着条件才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