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实验1~3
- 格式:doc
- 大小:97.05 KB
- 文档页数:13
2024年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3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讲解]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激发兴趣。
[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引言]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思考、猜想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提问]什么是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回答: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展示]一瓶氧气[讨论提纲]1.说出氧气的色态2.氧气有气味吗?3.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讲解]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3氧气比空气重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领悟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板书]一、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数学实验-作业1—及部分答案(要求:1. 每次上机课下课之前提交,文件名如:数学091朝鲁第一次作业.doc。
2. 交至邮箱:matlabzuoyetijiao@3.作业实行5分制,依次为A++,A+,A ,A-,A- -)4.作业中,需要编程实现的均要求列出你的代码,以及求解的结果)1.请上网或查阅各种资料并回答:MATLAB是什么?MATLAB能做什么?答:略2.请上网或查阅各种资料并回答:MATLAB语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答:略3.在MATLAB软件中有几种获得帮助的途径?答:help函数,菜单栏help菜单。
4.请上网或查询MATLAB软件中inv函数的功能与特点。
答:用来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inv(A),即求已知矩阵A的逆矩阵。
5.请上网或查阅各种资料并回答:如何在MATLAB中建立向量和矩阵。
答:如在matlab中创建向量a=(2,-5,6,1);a=[2,-5,6,1];b= [2;-5;6;1];如在matlab中创建矩阵A=;A=[1,2,3;4,5,6;7,8,9];A =1 2 34 5 67 8 96.请上网或查阅各种资料并回答:在MATLAB中,向量和矩阵如何进行基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矩阵的乘法。
答:a=[2,-5,6,1];b= [1,2,3,4];求向量的和与差,直接输入a+b,a-b,即可,当然必须要求两个向量大小一致。
如:>> a=[2,-5,6,1];b= [1,2,3,4];>> a+bans =3 -3 9 5>> a-b1 -7 3 -3>> a.*bans =2 -10 18 4>> a./bans =2.0000 -2.5000 2.0000 0.2500>> a/b向量之间进行除法运算,使用不加点的矩阵除法“A/B”时,问题可以描述为:给定两个向量A、B,求一个常量x,使得A=x * B。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实验1: 种子发芽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
材料-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花生、豌豆、小麦等- 透明塑料盒子- 湿纸巾- 温水实验步骤1. 取一片湿纸巾,并在上面均匀摆放不同种类的种子。
2. 将湿纸巾放入透明塑料盒子中。
3. 用温水轻轻淋湿湿纸巾,保持湿润状态。
4. 把盒子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5. 每天观察并记录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需要的天数。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不同种子的发芽情况受到光照、湿度以及种子的品种等因素的影响。
花生和豌豆的发芽速度较快,小麦的发芽速度相对较慢。
实验2: 空气和水的存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无水和无空气的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了解生物所需要的空气和水的重要性。
材料- 鲜花或小幼苗- 两个透明玻璃罐- 水- 定时器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透明玻璃罐,一个用来放置有水,一个没有水。
2. 将同样的鲜花或小幼苗分别放置在两个玻璃罐中。
3. 同时打开两个玻璃罐的盖子,让空气流通。
4. 设置定时器,每天固定时间浇水给有水的玻璃罐中的植物。
5.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罐中植物的生长情况。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无水和无空气的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着负面影响。
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才能正常生长。
实验3: 声音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并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材料- 敲击物体的小锤子- 弹性线或绳子- 穿透性好的材料,如纸板或塑料板实验步骤1. 将材料固定在一块穿透性好的板上。
2. 用小锤子轻轻敲击固定材料。
3. 同时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声音是否传播到另一侧,声音的传播速度等。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声音通过固体材料的传播是可以实现的。
敲击物体时,声音会沿着固体材料传播,传到另一侧。
以上是一些部编版三年级科学分层作业的优秀设计案例,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专题三力学实验(1)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考点【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减速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但能量的总量不变;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一年级寒假科学作业
一年级寒假科学作业可以包含许多有趣的探索和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初步概念。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作业项目:
1. 观察日记: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每天观察并记录它的变化。
比如,你可以选择观察一棵树的四季变化,或者观察蚕宝宝从孵化到结茧的过程。
2. 制作简易火山模型:在一个小碗里放入红色糖果泥,再放一个玻璃瓶在上面。
当你在瓶子里加入醋和洗涤剂时,红色的糖果泥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
3. 制作彩虹:在一个碗里装满水,然后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物色素。
用一束光穿过水,观察出现的彩虹效果。
4. 制作纸船:用一张纸折出一个小船,然后放在水盆里。
观察纸船如何在水上漂浮。
5. 种子发芽实验:选择几种不同的种子,分别放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看看哪些条件最有利于种子的发芽。
6. 冰花探索:在玻璃杯外面涂上肥皂水,然后把它放在冰箱里。
第二天,你会发现玻璃杯外面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冰花。
7. 制作太阳系模型:使用不同大小的球体代表太阳系的各个行星,按照真实比例排列,以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以上作业都是开放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时,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科学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单元作业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材料
- 水杯
- 水
- 盐
- 糖
- 小勺
-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将水杯装满水,记下水的初始温度。
2. 向水中加入一勺盐,搅拌均匀,记录下此时的水温。
3. 将杯中的水倒掉,重新装满水,记下水的初始温度。
4. 向水中加入一勺糖,搅拌均匀,记录下此时的水温。
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向水中加入盐后,水的温度下降了。
- 向水中加入糖后,水的温度上升了。
实验分析
- 盐的加入使水的温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盐与水反应时吸收了热量。
- 糖的加入使水的温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糖与水反应时释放了热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在溶液中加入不同物质会对水的温
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化学反应过程。
实验延伸
你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物质,如小苏打粉或醋,重复实验并记录
观察结果。
这将进一步拓展你对物质与水反应的认识。
参考资料
- 《小学科学教材》。
国开电大《ERP原理与应用》形考任务大作业1实验1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实验1.引言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计划订单和批次需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本次实验将通过ERP系统,学习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原理与应用。
2.实验目的熟悉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原理与应用;掌握ERP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操作方法;理解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性。
3.实验内容3.1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概念订单需求计划指根据销售订单的信息,计划生产或采购的物料数量和时间;批次需求计划是在订单需求计划基础上,进行物料需求的合并与拆分,以实现最优的生产与采购计划。
3.2ERP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操作方法3.2.1登录ERP系统打开浏览器,输入系统地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ERP系统。
3.2.2创建订单需求计划在ERP系统中,选择订单管理模块,点击“订单需求计划”,进入订单需求计划界面。
根据销售订单信息,填写相应的物料需求数量和交货时间,并保存。
3.2.3创建批次需求计划在ERP系统中,选择订单管理模块,点击“批次需求计划”,进入批次需求计划界面。
根据订单需求计划的物料需求情况,进行合并与拆分,以实现最优的生产与采购计划,并保存。
3.2.4查看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结果在ERP系统中,选择订单管理模块,点击“订单需求计划结果”,可以查看订单需求计划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ERP系统中,选择订单管理模块,点击“批次需求计划结果”,可以查看批次需求计划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4.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看到ERP系统中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避免物料的闲置和过度采购,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5.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订单与批次需求计划的原理与应用,并通过ERP系统进行了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