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教案)

04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指导意见》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进而认识其转折意义。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内容分析】中共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但由于党内“左倾思想”的不断发展,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决策未得到贯彻。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种惨痛的教训又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使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开始了创新性探索,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是本课中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中国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生活发展完善。

【相关专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由此展开,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在必修二专题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讨论的重要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是在必修三专题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讨论的重要问题。

【教学安排】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具体分成四部分来讨论:良好开端——重大转折——伟大转折——发展完善。可以设问题导读,逐次引导。既要考虑《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这一专题的相对独立性,构建便于学生学习的体系,更要注重相关专题间的联系与融汇,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在必修二、必修三的两次体现,以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模块的组合化,构成一个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历史学科学习体系。

【重难点突破】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难点:“文革”对国家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二、课前导学材料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后,探索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其全面发动的标志是

会议和会议的召开。成为实际上不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约束的、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指挥机构。

3、“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成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同时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遭到严重破坏与摧残。

4、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的重要讲话。它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大会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上来,实现了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会议做出实行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到以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5、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的新时期。

6、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提出了

的历史任务,并在会议上被载入宪法。三、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任务】:共同探究的问题:

①“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成就?

要掌握的重要历史概念:①“文化大革命”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样发展,这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节课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新课学习】: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板书)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板书)

1背景(板书)

2时间、地点(板书)

3内容:(板书)①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③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任务;

学生活动:根据上面出示的提纲读书总结。

4评价:第一次、良好的开端(板书)

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全国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板书)

1、十年大动乱:(板书)

思考分析:“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它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教师概括:历史原因、导火线、标志及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基本评价等。

学生活动: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板书)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回答问题:

①两段材料表达的错误倾向是什么?这种错误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②现在,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种悲剧的重演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①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③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三、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在徘徊中前进:(板书)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归纳概括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地在根本思想上清理“左”的错误,党和家

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板书)(1)时间、地点:(板书)

材料引导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

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2)主要内容: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板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归纳概括。

(3)意义:(板书)拓展思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政治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四、发展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板书)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板书)

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具体法律体系的完善)(板书)

【探究活动】

1.你能列举出一些与青少年学习、生活有关的法律文献的名称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2.讨论什么是“依法治国”?你如何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的?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

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二者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四、课后练习

1、“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④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文革”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要正确处理、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

B、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党的工作的首位

C、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D、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3、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

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

4、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风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

A、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现了党在组织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D、作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

5、审议并通过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D、十二大

6、对1982年的宪法评价最到位的是()

A、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邦安国的总章程

7、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其强调的是()

A、健全的立法

B、执法公正

C、用法律治理国家

D、政府服务人民

8、正式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的是在()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五大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10、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11、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蓄意进行人身摧残,刘少奇抗议说:“我是中华人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决定撤销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枉加于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他“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撤销原审查报告。

关于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请回答:

(1)刘少奇被破害是在什么时期?当时刘少奇所说的宪法是指哪年制定的?

文革时期,1954年

(2)为什么当时宪法也无法维护共和国主席的人身权利?

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3)简要评述刘少奇一案平反昭雪这一事件对中国法制建设的作用?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全面拨乱反正的重大事件,显示了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决心,以此为契机我国开始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五、资料汇编

1、“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一阶段中,“文化大革命”从文化领域的过火批判,到学生的罢课串联,再到全面夺权和全国性的武斗,不断升级和扩大,给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到顶峰。第二阶段,从党的九大到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时期,属于艰难的调整阶段。“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纠正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积极进行解放干部的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但是毛泽东同志却错误地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1 973年8月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大到1976年10月。1974年初,江青、王洪文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使政治空气重新紧张起来。1975年,周恩来同志病重,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同志不能容忍邓小平同志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因而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人相继去世,江青集团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活动。同年10月上旬,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2.红卫兵运动

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形成是从红卫兵运动开始的。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学生秘密组织了红卫兵组织。在他们影响下,北京大学附中等校也相继成立了红卫兵组织。这些初期的红卫兵大多受到了工作组的压制。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在6、7月份先后贴出三论所谓《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大字报,并请江青将他们的大字报转给毛泽东。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此信的发表导致红卫兵运动迅速在全国发展。1966年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来京进行大串连的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学生和教师。林彪在大会上发表了煽动性的讲话,支持红卫兵造反。此后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全国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大串连活动把红卫兵运动推向了高潮。从196 6年8月至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八次接见一千一百多万外地来京师生和“红卫兵”。在“保卫毛主席”和“反修防修”口号鼓动下,大批红卫兵冲向文化团体、教育机构、党政机关,冲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他们认定的所谓“封、资、修”事物进行大破坏;对他们认定的“黑帮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采取批斗、抄家、殴打和侮辱等种种残酷手段加以迫害;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原工商业者和归国侨胞受到冲击;揪斗各地“走资派”的活动使各级党政机关几乎全部陷于瘫痪,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组织生活都陷入停顿。“红卫兵”的“造反”活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成为造成全国动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3.“走资派”

所谓“走资派”,全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十六条》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一步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把打击迫害的矛头指向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使许多干部遭到抄家、批斗、迫害。

4.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第五届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该宪法包括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首都,共四章,138条。这部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推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它是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该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全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

5.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1958)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 —1963)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1965)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1982)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1987)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1992)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1997)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2002)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2005)6.历史回眸:新中国宪法的历次修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按照宪法规定,对宪法的修改,应由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之前,其修改的内容都还只是建议和议案,不是最后的决

定。此次宪法修改草案提出的修改条款共有14条,涉及诸多重要问题。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诞生,以宪法的方式确立了我国基本的宪政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重要原则,为后来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的10年动乱,使我国的宪政遭到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制定的1975年宪法,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大革命”的烙印,“左”的倾向十分严重。1978年,大规模修改后的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它对1975年宪法文本作了修改。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思想影响,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制定的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它将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写进了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至今作过四次修改,共31条。

198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一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共两条(第一条、第二条),内容是:(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2)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二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共9条(第三条至第十一条),主要内容是:(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2)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并相应地将宪法第十六条关于“国营企业在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的规定修改为“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将宪法第十七条关于“集体经济组织在接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的规定修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3)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4)将宪法有关条文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5)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6)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1999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三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共6条(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主要内容是:(1)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2)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增加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4)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5)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

国人大二次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这个宪法修正案共14条(第十八条至第三十一条),主要内容是:(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5)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6)完善土地征用制度;(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9)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中增加“特别行政区”;(10)完善紧急状态制度;(11)在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中增加“进行国事活动”;(12)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3)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

7.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8.图片另附:

9.推荐网战: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教育网、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