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与其等因素影响。

2、供给

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

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是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节个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供给弹性是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供给弹性系数被定义为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之分。

5、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中局用重要意义。

6、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技术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λPn

MUn P MU P MU 2211===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理论条件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条件是RCS 12=(P 1/P 2)。消费者均衡是建立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等假定基础上的。当消费者收入或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均衡点也随之变动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的一个重要假定。其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预算约束线

序数效用论者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工具之一。表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预算约束条件,它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预算约束线方程为:

P1X1+P2X2+…+P N X N=m

在只消费x1和x2两种商品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 P1/P2,其位置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及收入水平。预算约束线上的点和预算约束线以内的点都表示消费者的收入所允许的消费数量,而预算约束线以外的点,消费者则不可能达到。

9、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州纲要理论工具之一。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这些不同的商品数量组合的效用水平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具有负斜率,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中,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1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中,两种商品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由此可以得到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概念: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说需效率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RCS表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讴歌年公式为:RCS12=-?X2/?X1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RCS一般具有递减趋势。

11、价格的消费曲线

在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是价格消费曲线。

12、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为替代效应。替代效用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13、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14、吉芬商品

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市场对它的需求量增加。

其需求曲线向右上访倾斜,对于这种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经济学家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也价格成反方向的变都怪,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致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这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15、生产函数

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和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一定的生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所能生产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反映了一个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

关系,它与生产者所选择的生产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并随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16、边际产量

在技术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增

加量,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MP L 为要素L 的边际产量,?TP 和?L 分别

L TP

L MP ??=为总产量的增量和要素L 的增量。

17、等产量曲线

生产理论中的等产量曲线和效用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是很相似的。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

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与无差异曲线相似。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18、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等产量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关系,以保持产量不变

为前提,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称为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

19、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它是指在要素价格不变,在存在两种一上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中(即长期中),生产者

在其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其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时所需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组合。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使用K 和L 这两种生产要素γω=LK RTS 时的情况)。

20、规模经济

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生产规模的变化在生产理

论中被定义为全部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因此,规模经济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这种变化关系有三种情况,生产要素的变化比例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产量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为递减、不变或递增。

21、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

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劳动的供给是消费者在既定时间约束条件下对获取收入和消费闲暇之间进行的最优配置的结果。消费者提供劳动可以获得收入以便消费商品,而时间又可以直接给消费者带来满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的提高,消费者消费闲暇的相对价格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而用其他商品的消费予以替代,以便实现相同的效用满足。另一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样,随着工资率提高,消费者会增加所有商品包括闲暇的消费。注意到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闲暇从而劳动时间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因而两者的强度决定了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反之,如今国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闲暇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如果原来的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则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能抵销替代效应,但如果工资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从而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22、帕累托最优状态

又称作经济效率,指对于一种特定的配置而言,当不存在任何变动,使得再配置可以在

不影响他人福利状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则称原有的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根据这一标准,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 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编号,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后者相对于前者使得资源配置状态得到改善,社会福利得到增进,如果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则称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率,

23、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就是私人活动所导致的成本

24、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DP )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它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价值,是一定是其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25、消费函数

是指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它表明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概念

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

26、线性消费函数

是指一类特殊的消费函数,即消费与收入成线性函数关系。以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则有,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对线性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y c βα+=消费倾向。

27、储蓄函数

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这一函数说明:储蓄取决于收入,与收入同方向变动,储

蓄函数可由消费函数推导出来。

28、投资乘数

是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且与边际消费

倾向有关。

29、税收乘数

是指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

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30、政府购买乘数

是指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变动的比率,政府购买乘数为正值,其值为边际储

蓄倾向的倒数。

31、投资函数

是指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为。一般地,投资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

)(γιι=系。

32、加速数

是指产出的增长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与投资之间的理论称为加

速原理。

33、IS 曲线

是指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是,国民收入与利率成反方向的变动关系,这一关系的几何图形

即为IS 曲线。

34、流动偏好

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据称,由于货币是流动行最大的资产,

故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

35、货币供给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银币、纸币、和银行存

款的总和。

36、LM 曲线

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同方

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37、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

是指西方财政制度本省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时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

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38、斟酌时用的货币政策

是指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而主动地采取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来稳定总

需求水平、实现经济充分就业的一种机动性货币政策。具体说来,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要采取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当总需求过多,物价持续上涨时,政府要采取减少货币供给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39、法定准备率

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0、公开市场业务

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

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41、总需求曲线

表示经济当中的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一般地,需求总水平与价格水平

呈反向关系。也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可以公共IS-LM 模型来求得。

42、新古典增长模型

43、资本-产出比

一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和该社会的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

这一比例被称为资本-产出比。如果K 代表资本,Y 代表产量,则资本-产量比为。这一比率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技术装备程度。

Y K Y =44、储蓄率

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Y S S =45、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

的上涨。

4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

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47、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作了如下明确的定义,符合如下四个条件的市场就是完全竞

争市场。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个消费者或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的力量。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④市场中的每一个卖者和买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48、寡头垄断市场

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消瘦的一种市场组织。根据产品特征,

寡头垄断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无差别产品,而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试产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寡头垄断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行程寡头垄断市场的主要原因有:生产的规模经济,行业中几家企业对某些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政府的扶持和支持。

4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带来的边际

效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即。

MC MR =50、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表示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得的收入增量。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表示边际收益,表示总收益,表示产品。Q

Q QTR Q MR ??=)()(MR TR Q 二、简答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答:需求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品、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需求的变动在几何上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消费者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来能够,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该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来能够,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某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是,该商品需求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若该商品替代品价格上升或下降,则该商品的需求量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其需求曲线右移或左移。若该商品的互补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或增加,其需求曲线左移或右移。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程度增强是,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在下一期上升或下降时,就会增加或减少对该商品的限期需求量,从而其需求曲线右移或左移。

2、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答:供给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是指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等,供给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生产的成本。当商品滋生价格不变时,生产成本的上升或下降会减少或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供给量减少或增加,供给曲线左移或右移。

生产的技术水平。一般而言,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某商品价格不变。而其相关商品(互补品或替代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是,生产者会增加或减少该商品生产而转向生产相关商品,从而使该商品供给曲线位置发生移动。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当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就会增加产量,反之,就会减少产量,从而使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相应的变动。

3、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技术效用论加以说明。

答: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消费者的消费就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获得最大效用。使用拉格朗日方法,可解得以上条件极值问题中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的一阶条件为=λ,即商品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Pn

MUn P MU P MU 2211===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的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表示需求价格和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若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则消费者购买这些所愿支付的价格就越高。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来能够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相应的,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越来越第。因此,在价格-数量坐标平面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联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假设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进行消费,则均衡条件可以写为:,它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λ=P

MU 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该式还意味着:由于对任何一种商品来说,其边际效用随需求量的不MU 断增加而递减,因此,为了保证均衡条件的成立,在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λ品需求价格必然应同比例于递减而递减。这同样能解释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 MU 4、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答:序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用序数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服从完备性、传递性和不饱和性等理性假定,并假定边际替代率递减。

序数效用论把建立在上述假定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说明消费这的均衡。

理性的消费这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目的在于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面临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职能有一条,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的均衡点。

如图,预算线AB 与无差异曲线I 2相切于E 点,点,两者的斜率相等。由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预算线斜率的绝

因此,消费者

:RCS 12=(P 1/P 2)。这一均在一定收入约束下,消费为获得最大

效用,而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当消费点位于C 点时,RCS 12>P 1/P 2,理性的消费者会沿AB 线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逐步达到均衡电E 。当消费点位于D 点时,理性的消费者会沿着预算线AB 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逐步走向均衡点E 靠近,显然,只有在E 点,RCS 12=P 1/P 2,才是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线AB 的约束下能达到的最大效用电,在该点,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一种商品的购买量,除非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

5、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答: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应水平。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我们以价格下降为例分析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OX 1 和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5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物品,在商品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 ,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I 1相切于a 点,a 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P1下降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 移至AB ′,AB ′与无差异曲线I 2相切于b 点,b 为价格下降以后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X 1′X 2″为商品1的价格下降引起的总效应。

过C 点作AB 的平行线,得补偿预算线FG ,于是,由a 点到c 点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X 1′X 1″,就是P 1下降的替代效应。它是由于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在这里,需求量的增加量X 1′X 1″为正值,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而由C 点到b 电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量是由P1下降引起的收入效应,在这里,X X '''''收入效应也是正值;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X X ''''' 因此,正常物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X X '''''6、为什么说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答:以序数效用论为例说明消费者均衡。序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完备性,传递性、不饱和性,边际替代率递减等特点。消费者的消费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最求最大的效用。

序数效用的特点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收入约束用预算约束先表示。消费者的均衡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先相切之处,均衡条件为:RCS 12=P 1/P 2

试用上述均衡点的获得方法,不断变化某商品的价格,则可找出相应的均衡点,连接这些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可得到价格消费曲线。根据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

X2

A

l 1

l 2

l3

B''B B'

E'

分析图(a)中价格,消费曲线P1CC上的两个均衡点E和.可以看到,在每个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1的价格与商品1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均衡点E1商品1的需求量为X1′,对应于图(b)中的A点,而价格P下降,P达到均衡点变为E′,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到X1″,DUIYINGYU (b)中的B点,连接AB,可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从序数效用论者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应水平的需求量。

7、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答: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指理性的生产者所限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范围。

在短期内,并且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是可变的话,则该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处于平均产量最大值点与边际产量等于0的点之间。如图(a)。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在L1和L2之间。在L1的左边,生产要素投入L的边际产量超过平均产量,相对于固定投入而言,变动投入L相对不足,增加L投入可增加总产量,显然,理性的厂商不会将投入数量停留在这一范围内。在L2的右边,边际产量为负,厂商也不会把投入增加到这一范围。因此有在L1与L2之间才是投入的合理区域。

在长期内,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假定有两种投入K 和L 都是可变的,那么,两种

可投入要素的经济区域是其斜率为负的区域。如图(b )中OE 和OF 包含的范围。就一条等产量曲线而言,投入K 超过OE 和投入L 超过OF 的范围,则意味着生产同一数量的产量可以通过同时减少L 和K 来实现,因此理性的厂商会把投入组合限定在L 和K 可以有效替代的区域内。

8、试说明短期边际产量曲线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答: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对应关系: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对

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极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极小值。下面对两者对应关系做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该短期生产函数为: (1)),(R L f Q = 短期成本函数为: (2)

TFC Q TVC Q TC +=)()(

(3))()(Q L W Q TVC ?=

并假定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由(2)式可得: (4)dQ

dTVC dQ dTVC dQ dTC MC +== 根据(3)式,且TVC 为一常数,有

0=dQ dTVC 所以,(4)式可写作dQ

dL W dQ dTC MC +==

L

MP W MC 1?= 由此可以得到两点结论:第一,MC 与MPL 是反向对应关系,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L 线上升后下降。所以,边际成本MC 是先下降,达到最低点后再上升。第二,由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推知,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曲线上凸时,总成本曲线下凹,当总产量曲线下凹时,总成本曲线是上凸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曲线相应也有一个拐点。

9、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C

MR = 答:微观经济需认为,厂商行为是利己的,他们为了最期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生产,为达

到这一目的,厂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这一条MC MR =件不仅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也适合于其它类型的市场。所以是市场均衡MC MR =的一般条件。这一原则可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收益是厂商出售产品的收入,收益函数表示收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函数表示成本与产量之间的)(q R R =)(q C C =关系。以∏代表利润,则按照定义:,要使利润达到最大化的必要条

)()(q C q R -∏=

件是,即,所以,,即0=∏dq d 0=dq dc dq dR dq d -=∏dq

dc dq dR =MC MR =如果,这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MC MR 消耗的成本,这时增加生产有利可图,结果供给增加,价格下降,边际收益减少。边际成本增加,直到二者相等时,厂商才不再增加生产。如果,表明每多生MC MR 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时由于亏损,厂商减少生产,直到。只有在时,厂商既不增加生产,也不减少MC MR =MC MR =生产,获得最大利润。

10、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点?

答: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由于,所以该均

SMC MR =P MR AR ==衡条件也可以写成:。这就是说,在每一个短期均衡点上,厂商的产量与商SMC P =品的价格之间都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有:,显然,这就是完全竞争厂)(p f Q ='商短期供给函数。由于短期供给函数是根据或推导)(p f Q ='SMC MR =SMC P =出来的,而或是完全竞争厂商对利润最大化最求导致的必然结SMC MR =SMC P =果,所以的产量是利润最大化时的最优产量。P 是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故)(p f Q ='由决定的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点。

)(p f Q ='11、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答: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对寡头行为进行的分析通常被称为“双头模型”。在这

一模型中,古诺假定市场上只有A 、B 两个生产和销售相同矿泉水的厂商,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 、B 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曲线;A 、B 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低谷拿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值。A 厂商首先进入市场,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A 厂商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在线性需求的条件下,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恰好是市场需求量的一半。由于假定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因而厂商在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1/2时,达到利润最大化。之后,B 进入市场。在已知A 的产量后,B 发现剩余的市场容量只有1/2。为了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出于与A 同样的理由,B 选择A 剩余市场的1/2,即全部市场容量的1/4。这之后,A 直到B 的产量后,它发现留给它的市场容量是3/4,而不是1,于是,为了利润最大化,A 将产量定为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1/2,即总市场容量的3/8,相应于A 剩余的5/8的市场容量,B 采取类似于刚刚进入市场时的行为,选择生产(1-5/8)/2=3/16。如此等等,经过一系列的产量调整后,A 的产量逐渐减少,而B 的产量逐渐增加,其最终的结果是,当二者恰好达到产量分别是总市场容量的1/3时,市场处于均衡。而市场价格则由此时的两个厂商的数量总和,既2/3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所决定。

上述均衡即是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到寡头厂商的数量为

m 的情况: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应该说古诺对寡头行为的分析是经典的,通过对寡头行为的基本假定,古诺的到了一个均衡的价格和均衡的数量,从而使得这一模型可以直接纳入到新古典的体系之中,但这一模型也存在这某些缺陷。最重要的是,在古诺的模型中,厂商的最优行为是以竞争对手的产量不变为前提条件的,这显然不符合至少是不完全符合现实中的寡头行为。其次,模型中假定厂商只调整产量而不

调整价格或采取非价格和非数量的竞争,这也使得该模型不能作为寡头理论的普遍结论。

12、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其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

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耗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 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其主要条件是:

1)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 ,其中,x 和y 是任意两种产品,A 和B 是任意两个消费者。RCS RCS B xy A xy =

2)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即:,其中,L 和K 是任意两种要素,C 和D 是任意两个消费者.RTS

RTS

D LK C LK = 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他们的边际替代率。即:

,其中,x 和y 是任意两种产品

RPT RCS xy xy = 当上述三个条件均得到满足时,称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配置。

13、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厂商不存在象完全竞争厂商那样的需求曲线,使得,所以不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状况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P MR AR d ===态。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P 高于边际成本MC ,这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到以单位产量所支付的货币额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外部影响。以外部经济为例。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该行动v r 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

,由于存在外部经济,故<,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v s v r v s 受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则这个人显然不c r v v v s

r p 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公共物品。对于公共物品,即使它是排他的,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商品的机会成本总为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这要为他说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力,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辨识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0产出,显然,这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不完全信息。如图所示,由于消费者存在一条向后弯曲的需求曲线。所以当供求均衡时的价格为P ,但它并不是最优价格。这是因为,如果把价格上升,则根据需求曲线,产量可以增加,而在较高的产量上,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消费这和生产者都将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如果价格超过了P ,则产量不仅不增加,反而会减少,从而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都将收到损失。因此,最优价格应当是P 0,但是,当价格为P 0时,生产者的供给将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非均衡状态,这种非均衡状态违背了帕累托最

优标准。

14、外在性如何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外部影响的存在将使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我们以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为例说明。

如图所示,图中水平直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