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doc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doc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doc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doc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确保生猪健康无疫

1、做好免疫接种:

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要求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情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情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施加强免疫,不同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母猪的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的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察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出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对没有防疫耳标的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

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情况确切、全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确保供沪生猪的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产地检疫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要求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出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出售生猪未报检的,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的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的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生猪户口簿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印制,山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出包片兽医和畜主具体负责对规模场(户)饲养生猪和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登记。登记记录的内容包括登记时间、存栏数量、出栏情况、预防注射、检疫情况、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山兽医在预防注射、产地检疫和定期检查时登记和填写,并由畜主签名核对。生猪户口簿一式二份,一份出农户保管,一份由包片兽医保管。生猪户口簿的建立,对于掌握规模场(户)生猪饲养发展动态,防止漏免、漏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确

保规模场(户)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同时,制定了”五公开服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兽医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并列入站员考核指标。有力地保障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广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品质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涉及到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重点围绕提高和改善生猪品质推广技术:

1、猪种改良技术:猪的品种直接关系到鲜肉的品昧和风味,我们针对市场对生猪瘦肉率的要求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确定以内三元”杜长嘉”为供沪商品猪种。在杂交组合的选择上,其父本,杜洛克又有很多品系,我们根据饲养对比和鲜肉市场反馈的信息,确定以浙江省农科院种猪试验场的台系杜约克为佳,其杂交商品代在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方面受养殖户的欢迎,其鲜肉色泽、肉品及风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2003年,我站补助引进3头台系杜洛克,用于猪种改良:良种公猪(含长白公诸)覆盖面为100%。母本改良也是利用杂种优势的一项关键技术,“长嘉”二元母猪的选留,由县牧医站指导和组织实施选育工作,乡镇兽医站负责在扩繁群中具体统一选留,再安排给农户。其选留方法和技术是:一是母本产仔多,以性能温顺为佳,在3—5胎次中选留母猪:二是选留的母本至少有充分发育,沿腹底线布位匀称的8对奶头,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予选留:三是选取的小母猪体格健壮、匀称,外生殖器良好:四是远

留头数是需求母本量的110%以防不育母猪。

2、改进饲喂技术:根据“杜长嘉”商品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了统一的营养标准,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剂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不饲唱高铜、高铮日粮,在饲喂方法上适当加喂青粗饲料,控制生长速度;使用药物治疗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减少药物残留和提高猪肉品质。

3、推广使用饲壮灵:饲壮灵是一种肉猪肉质改良预混合饲料,把纳米科学和动物营养有机结合,适用于3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据示范基地和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股份公司试验测定表明:饲用后明显改善鲜肉色泽和食用品质,提高风味,降低脂肪和提高瘦肉率。

三、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确保生猪安全供给

制定了《无公害生猪饲养综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生猪生产关键点控制程序》等一系列规程和制定,严格按照海盐县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联动场(户),通过签订产销协议来规范养猪生产秩序,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采用奖励措施和违约责任实现利益共享,对生猪抽样进行盐较酸克伦特罗的取样检测,确保畜产品安全:兽医站站员分片负责,做好规模场(户)的生猪户口簿制度和散户阔、防登记制度,在猪种、饮用水水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医防疫、无害化处理和出栏检疫等方面进行全面登记、管理和监控,

做到每头出栏商品猪都有据可查:县站加强监管力度,对全镇进行不定期、经常性的抽查监测,逐步建立“点与面、条与块”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实现以农户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控。

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生产的定义、基本要求、栽培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收获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豫西南地区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的生产,其它类似生态条件地区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和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 GB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52 土壤水份测定法 NY/T53 土壤全氮测定法 NY/T85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NY/T87 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88 土壤全磷测定法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B41/T297—2002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产地环境条件 3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标准。 硬质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 4 基本要求 4.1 生产过程要求 无公害食品硬质白小麦高产优质生产过程要求,实施良田良制(标准化制度)、良种良法、农艺农机、农水药肥综合技术,确保硬质白小麦高产优质无公害。 4.2 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大气、灌溉水、土壤)应符合DB41/T297—2002的要求。 4.3 气候条件 4.3.1 气温 年均气温15℃,无霜期225天。小麦生育期内(10月10日~5月31日,后同)大于0℃积温不少于2100℃,小麦越冬期最低气温度-10℃,冬前(10月10目~12月25日)大于0℃积温不少于700℃。 4.3.2 降水 年降水量700mm~800mm,小麦生育期内平均降水量268mm。 4.3.3 日照 小麦生育期内日照时数1500小时~1700小时,其中5月份日照时数250小时以上。 4.4 肥料 4.4.1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桃标准果园建设国家标准

桃标准果园建设国家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指标、果园的环境条件和选园标准、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品的分级包装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果园生产档案管理等技术标准。 一、综合指标 1、产量。要求丰产、稳产,范围1.5~2吨/每亩。 2、果实质量。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3、树体。中庸健壮,新稍年平均生长量厘米以上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秋后保叶率90%以上。 4、管理制度。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二、果园环境 1、环境条件。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产地空气环境质量、产地灌溉水质量、大气质量都按照《NY5113-2002无公害食品桃产地条件》执行。符合适宜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年日照时数和休眠期小于7.2℃达到600小时以上要求。 以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好,PH值在4.5~7.5均可种植,但以5.5~6.5微酸性为宜,土壤盐分含量每公斤小于1克;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最好大于10克,不宜在重茬地种植,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2、选园标准。园地的规模和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非生产用地不得超过园区面积的15%。 ①园地的规模和行向。园地应该集中连片,面积在500亩以上,平地采用南北方向。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方向

②小区划分。按照地形、小气候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划分,平地面积25-30亩,山坡地8-15亩。 ③道路系统设置。道路系统由主路、支路和田间作业道组成。一般主路宽5~7米,支路宽4~5米,作业道宽1~2米,主道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 ④排灌系统设置。包括排水和灌水,旱能浇、涝能排。蓄水灌溉果园应配套修建蓄水池,沟渠与蓄水池相连。井水灌溉果园,每100亩地要有1~2口井。建立配套的管道灌溉系统,最好建立完善的滴管、喷灌或渗灌等节水栽培措施。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厘米,宽80厘米。排水沟与果园围沟相连。 ⑤防护林营造。果园外围的迎风面应有主林带,一般6~8行,最少4行。林带要乔灌结合,不能与桃有互相传染的病虫害。 ⑥辅助建筑物建设。包括办公室、包装车间、果品贮藏库及生产资料库房等辅助建筑物。 ⑦电力配套。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设施规范,便于机械化作业。 3、品种和砧木的选择 ①品种选择。根据气候,结合品种的类型、成熟期、品质、耐贮运性、抗逆性等制定品种规划方案,同时考虑消费市场、交通和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注意早、中、晚熟搭配,同一果园内的品种不宜过多,一般3~4个最好。 ②砧木选择。南方以毛桃为主,北方以毛桃或山桃为主,西北地区可选择甘肃桃和新疆桃。 4、栽植 ①果园密度。根据园地立地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地势等)、品种、整形修剪方式,管理水平和目标收获年份等定,采取宽行密株栽培的栽培方式。一般株行距2~3米—4~6米。

无公害桃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苹果、桃子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确保苹果、桃子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根据国家NY/T441-2013 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和NT/T5114-2002无公害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生产操作规程: 一、园址的选择 1、园址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或平地上。地块周围无任何畜牧场和化工厂,空气清新;灌溉用水充足,水质清洁卫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无任何有毒有害重金属残留,周边生产环境良好,交通方便,无任何工农业污染。 2、建园:果园的建立按事先规划好的设计进行。一是种植区采用:1公顷为一小区,6小区为一作业单为,3个作业单位组成了种植区,便于经管;二是道路系统设为:一条主路贯穿全园,生产路是园内小区的界线,直通主路,便于运输;三是灌排系统选用:灌水与排水管道兼用,做到灌水有水源,排水有出处,便于作业;四是生态系统采取:绕园栽植了宽10M,长4千M的防护林,并在林下建造配套禽舍,进行禽畜散养,便于增收。 二、果树栽植 1、良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耐贮运的、“寒富”苹果品种和鲜食与加工兼用的“前八”黄桃品种。以上两个品种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果形好,

果个大,色泽鲜红光亮,肉质细腻,香味浓郁,富含糖、Vc 等多种微量元素,口感好,市场销量高。 2、果树栽植,采取“密株不密行”的栽植摸式,株距3M,行距4M,每公顷栽植820株左右。秋季挖穴,来年春季定植。穴深0.8M ,长、宽各1M。以腐熟好的农家肥做底肥,浇足水,填足土,并以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以4:1的比例配置(桃除外)。定植后,覆盖地膜,增温保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定植经管,苗木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指定专人逐棵松土并扶正倒苗、歪苗。发芽前,在距地面1M左右给苗木进行剪截定干。当新梢长到10厘M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株50克尿素,以后每隔20天追施一次。按时浇水除草,及时防止病虫害,以保证树苗的健壮生长。 三、土肥水经管 1、土经管:在秋季全园釆取扩穴深翻,改良土壤。深翻时,必须与施有机肥、土壤熟化相结合,有机肥与土壤掺匀后,施入40厘M土层范内;回填时,必须把熟化的表土填在穴的底层,而底土覆在上层。 2、肥经管:根据果树每个生长季节对养份的需求和生长发育的具体状况,要采用不同的营养调节方法进行调节。 (1)、秋施基肥,釆收后,根系进入了第二次生长高峰。秋施基肥可促进根糸的生长,即增加了营养的吸收,也提高

2.无公害桃技术操作规程

2.无公害桃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苹果、桃子技术操作规程为了确保苹果、桃子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根据国家NY/T441-2013 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和NT/T5114-2002无公害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生产操作规程: 一、园址的选择 1、园址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或平地上。地块周围无任何畜牧场和化工厂,空气清新;灌溉用水充足,水质清洁卫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无任何有毒有害重金属残留,周边生产环境良好,交通方便,无任何工农业污染。 2、建园:果园的建立按事先规划好的设计进行。一是种植区采用:1公顷为一小区,6小区为一作业单为,3个作业单位组成了种植区,便于管理;二是道路系统设为:一条主路贯穿全园,生产路是园内小区的界线,直通主路,便于运输;三是灌排系统选用:灌水与排水管道兼用,做到灌水有水源,排水有出处,便于作业;四是生态系统采取:绕园栽植了宽10米,长4千米的防护林,并在林下建造配套禽舍,进行禽畜散养,便于增收。 二、果树栽植 1、良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耐贮运的、“寒富”苹果品种和鲜食与加工兼用的“前八”黄桃品种。以上两个品种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果形

好,果个大,色泽鲜红光亮,肉质细腻,香味浓郁,富含糖、Vc等多种微量元素,口感好,市场销量高。 2、果树栽植,采取“密株不密行”的栽植摸式,株距3米,行距4米,每公顷栽植820株左右。秋季挖穴,来年春季定植。穴深0.8米,长、宽各1米。以腐熟好的农家肥做底肥,浇足水,填足土,并以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以4:1的比例配置(桃除外)。定植后,覆盖地膜,增温保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定植管理,苗木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指定专人逐棵松土并扶正倒苗、歪苗。发芽前,在距地面1米左右给苗木进行剪截定干。当新梢长到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株50克尿素,以后每隔20天追施一次。按时浇水除草,及时防止病虫害,以保证树苗的健壮生长。 三、土肥水管理 1、土管理:在秋季全园釆取扩穴深翻,改良土壤。深翻时,必须与施有机肥、土壤熟化相结合,有机肥与土壤掺匀后,施入40厘米土层范内;回填时,必须把熟化的表土填在穴的底层,而底土覆在上层。 2、肥管理:根据果树每个生长季节对养份的需求和生长发育的具体状况,要采用不同的营养调节方法进行调节。 (1)、秋施基肥,釆收后,根系进入了第二次生长高峰。秋施基肥可促进根糸的生长,即增加了营养的吸收,也提高

水果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葡萄生产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无公害生产过程中的栽培技术、包装运输和贮藏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葡萄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订版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中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86-2005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 NY—5087-2002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 NY—5088-2002无公害食品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2005 农田灌溉质量标准 3基本要求 3.1生产环境和生产资料 3.1.1产地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1.2产地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1.3产地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质量标准 3.1.4本规程所涉及的农用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必须达到下列规定的标准:复混肥料须符合GB15063—2001的规定,农用尿素须符合GB2440—2001规定,农药须符合GB4285—1989的规定,微量元素叶面肥料须符合GB/T17420—1998的规定,有机肥料、无机复混肥料须符合GB 18877—2002的规定。 3.2产量结构 3.2.1行株距 行距 2.5m 株距 2 m 每亩种植100株左右 3.2.2架式 立架 3.2.3单株坐果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