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操作系统原理试题

1.操作系统对文件实行统一管理,最基本的是为用户提供( )功能。

A.按名存取B.文件共享C.文件保护D.提高文件的存取速度

2.按文件用途分类,编译程序是( )。

A.系统文件B.库文件C.用户文件D.档案文件

3.在随机存储方式中,用户以( )为单位对文件进行存取和检索。

A.字符串B.数据项C.字节D.逻辑记录

4. 采取哪种文件存取方式,主要取决于( )。

A.用户的使用要求B.存储介质的特性C.用户的使用要求和存储介质的特性D.文件的逻辑结构

5.文件系统的按名存取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存储空间管理B.目录管理C.文件安全性管理D.文件读写管理

6.文件管理实际上是对( )的管理。

A.主存空间B.辅助存储空间C.逻辑地址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

7. 如果文件系统中有两个文件重名,不应采用( )结构。

A.一级目录B.二级目录C.树形目录D.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

8.树形目录中的主文件目录称为( )。

A.父目录B.子目录C.根目录D.用户文件目录

9.绝对路径是从( )开始跟随的一条指向制定文件的路径。

A.用户文件目录B.根目录C.当前目录D.父目录

10. 逻辑文件可分为流式文件和( )两类。

A.索引文件B.链接文件C.记录式文件D.只读文件

11.由一串信息组成,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可独立的单位,这是指( )。

A.流式文件B.记录式文件C.连续文件D.串联文件

12.记录式文件内可以独立存取的最小单位是由( )组成的。

A.字B.字节C.数据项D.物理块

13. 下列文件中,( )的物理结构不便于文件的扩充。

A.顺序文件B.链接文件C.索引文件D.多级索引文件

14.( )的物理结构对文件随机存取时必须按指针进行,效率较低。

A.连续文件B.链接文件C.索引文件D.多级索引文件

15. 数据库文件的逻辑结构形式是( )。

A.链接文件B.流式文件C.记录式文件D.只读文件

16.文件的逻辑记录的大小是( )。

A.恒定的B.相同的C.不相同的D.可相同也可不同

17.能用来唯一标识某个逻辑记录的数据项为记录的( )。

A.主键B.次键C.索引D.指针

18. 链接文件解决了顺序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它( )。

A.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B.适合于随机存取方式

C不适用于顺序存取D.指针存入主存,速度快

19.文件系统可以为某个文件建立一张( ),其中存放每个逻辑记录存放位置的指针。A.位示图B.索引表C.打开文件表D.链接指针表

20. 在文件系统中设置一张( ),它利用二进制的一位表示磁盘中一个块的使用情况。A.空闲块表B.位示图c.链接指针表D.索引表

21.“打开文件”操作要在系统设置的( )中登记该文件的有关信息。

A.索引表B.链接指针表c.已开文件表D.空闲块表

22.对顺序文件做读文件操作时,总是从( )按顺序读出信息。

A文件头部向后B.文件尾部向前c.文件中部开始D.当前位置开始

23. 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个共享文件时,下列( )做法是不对的。

A.允许多个用户同时打开共享文件执行读操作B.允许读者和写者同时使用共享文件C.不允许读者和写者同时使用共享文件D.不允许多个写者同时对共享文件执行写操作24. 假定盘块的大小为1KB,硬盘的大小为10GB,采用显示链接分配方式时,请问文件分配表占用多大空间?

25. 设磁盘的转速为3000转/分,盘面划分为10个扇区,则读取一个扇区的时间是多少毫秒?每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60×1000÷3000=20毫秒有10个扇区

每个扇区读取时间20÷10=2毫秒

27. 某系统中磁盘的每个盘块大小为1KB,外存分配方法采用中的混合索引结构,其中索引节点中直接地址6项,一级索引地址2项,二级索引地址1项,每个盘块号占用4个字节,请问该系统中允许的文件最大长度是多少?

28. 有一个大小为500M的

硬盘,盘块的大小为1KB,试计算其FAT的大小(FAT表项的位数是半个字节的整数倍)。若文件A占用11,12,16,14这4个盘块,画出各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图。

由题意可知,该硬盘共有500K个盘块,故FAT中共有500K个表项;如果盘块从1开始编号,为了能保存最大的盘块号500K,该FAT表项最少需要19位,将它扩展为半个字节的整数倍后,可知每个FAT表项需20位,即2.5个字节。因此,FAT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大小为: 2.5×500K=1250KB

1、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__________。

A、为内外存容量之和

B、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

C、是任意的

D、有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2、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但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

3、

4、1、2、

5、1、2、3、4、5、6时,将产生______次缺页中断。

3、设内存的分配情况如下图所示。若要申请一块40K字节的内存空间,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所得到的分区首址为_______。

4、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________。

A、页式存储管理

B、段式存储管理

C、多重分区管理

D、可变分区管理

5、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______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内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6、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的拼接技术可以________。

A、集中空闲区

B、增加主存容量

C、缩短访问周期

D、加速地址转换

7、分区管理中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时,宜把空闲区按______次序等记在空闲区表中。

A、长度递增

B、长度递减

C、地址递增

D、地址递减

8、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____。

A、相同

B、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C、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D、随作业长度变化

9、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________。

A、实现存储保护

B、实现程序浮动

C、扩充辅存容量

D、扩充主存容量

10、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_________。A、224B、216C、28D、232

11、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应让其执行______指令。

A、被中断的前一条

B、被中断的

C、被中断的后一条

D、启动时的第一条

12、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______。

A、重定位

B、物理化

C、逻辑化

D、加载

13、首次适应算法的空闲区是________。

A、按地址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B、始端指针表指向最大空闲区

C、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D、寻找从最大空闲区开始

14、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采用FIFO页面淘汰算法,则当分配的页面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_________。

A、减少

B、增加

C、无影响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5、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内存等分成①,程序按逻辑模块化分成若干②。

A、块

B、基址

C、分区

D、段

E、页号D、段长

16、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___理论。

A、局部性

B、全局性

C、动态性

D、虚拟性

17、下述_____页面淘汰算法会产生Belady现象。

A、先进先出

B、最近最少使用

C、最不经常使用

D、最佳

18、如果一个程序为多个进程所共享,那么该程

序的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被修改,及程序应

该是______。

19、段表表目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

20、假设某程序的页面访问序列为1、2、3、4、5、2、3、1、2、3、4、5、1、2、3、4且开始执行时主存中没有页面,则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3且采用FIFO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____;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4且采用FIFO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____。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3且采用LRU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____;在分配给该程序的物理块是4且采用LRU方式时,缺页次数是______。

19、分区管理中采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时,应将空闲区按_____次序等记在空闲区表中。

20、页表表目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

21、静态重定位在______时进行;而动态重定位在______时进行。

22、在虚存管理中,虚拟地址空间是指逻辑地址空间,实地址空间是指______;前者的大小受____限制,而后者的大小受_________。

23、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每道程序都有一个______表和一组_______表。

24、若选用_______算法不合适,可能会出现抖动现象。

25、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常用的页面淘汰算法有:______选择淘汰不再使用或最远的将来才使用的页;_____,选择淘汰在主存驻留时间最长的页;_____,选择淘汰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最少的页。

26、在虚拟段式存储管理中,若逻辑地址的段内地址大于段表中该段的段长,则发生___。

三、应用题

1、下表给出了某系统中的空闲分区表,系统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策略。现有以下作业序列:96K、20K、200K。若用首次使用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来处理这些作业序列,试问哪一种算法可以满足该作业序列的请求,为什么?

2、设有一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向用户提供的逻辑地址空间最大为16页,每页2048字节,内存中共有8个存储块,试问逻辑地址至少应为多少位?内存空间有多大?

3、有一页式系统,其页表存放在主存中。(1)如果对主存的一次存取需要1.5微秒,试问实现一次页面访问的存取时间是多少?(2)如果系统加有快表,平均命中率为85%,当页表现在快表中时,其查找时间忽略为0,试问此时的存取时间为多少?

4、若在一个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内容如下所示。已知页面大小为1024字节,试将逻辑地址1011,2148,3000,4000,5012转化为相应的物理地址。

?假设磁盘有200 个磁道,磁盘请求队列中是一些随机请求,它们按照到达的次序分别处于98、183、37、122、14、124、65、67号磁道上,当前磁头在53号磁道上,并向磁道号减小的方向上移动。请给出按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扫描算法(SCAN)及循环扫描算法(CSCAN)算法进行磁盘调度时满足请求的次序,并算出它们的平价寻道长度?

1、假设某磁盘容量为1.2M,每个盘块大小为1K,请问该磁盘的文件分配表需要占用多大的存储空间?(设FA T的每个表项的长度取半个字节的整数倍)

首先说假定的应该是盘块大小为1k,每个盘块需要一个表项,1.2M含有

1.2M/1K=1.2K个表项,每个表项占有12位,8位占一个字节(B),(12/8)*1.2K =1.8K。所以FAT需占1.8K存储空间。

?2、对于采用混合索引分配方式的UNIX系统中。如果每个盘块的大小为512字节,若盘块号需要3个字节来描述,而每个盘块最多存放170个盘块地址:

(1) 该文件系统允许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2) 将文件的字节偏移量15000转换为物理块号和块内偏移量。

(3) 假设某文件的FCB已在内存中,但其他信息均在外存,为了访问该文件中某个位置的内容,最多需要几次访问磁盘?

例4

?请分别解释在连续分配方式、隐式链接分配方式、显示链接分配方式和索引分配方式中如何将文件的字节偏移量3500转换为物理块号和块内偏移量(设盘块大小为1KB,盘块号需占4个字节)。

解:3500/1024得商为3,余数为428,则逻辑块号为3,块内偏移量为428。

(1)在连续分配中,可从相应文件的FCB中得到起始物理盘块号,例如a0,则所求的物理盘块号为a0+3,块内偏移量为428

(2)在隐式链接分配中,由于每块需留4个字节存放下一个盘块号,因此逻辑块号为3500/1020的商3,块内偏移为440。从FCB中可得该文件的首个(即第0个)盘块的块号,如b0;然后可从b0块得到第1个盘块号,如b1;再从b1得到第2个盘块号,如b2;从b2得到第3个盘块号,如b3;如此可得所求物理盘块号b3,块内偏移量为440。

解:(3)在显式链接分配中,从FCB中可得该文件的首个(即第0个)盘块的块号,如c0;然后从FAT的第c0项中得到分配给文件的第1个盘块的块号,如c1;再从FAT的第c1项中得到分配给文件的第2个盘块的块号,如c2;从FAT的第c2项中得到分配给文件的第3个盘块的块号,如c3;如此可得所求物理盘块号c3,块内偏移量为428。

(4)在索引分配中,可从文件的FCB中得该文件的索引块的地址;再从索引块的第3项(距离索引块首字节12字节的位置)可获得字节偏移量3500对应的物理块号,而块内偏移为428。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14.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 15.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 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 16.设备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主要功能有: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 17.文件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文件管理主要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二章进程管理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答:其前趋图为: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图P38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16.进程在运行时存在哪两种形式的制约? 答:(1)间接相互制约关系。同处于一个系统中的进程,通常都共享着某种系统资源,也叫资源共享(2)直接相互制约关系。这种资源于进程间的合作。 互斥:指几个并发进程若共享同一个临界资源,它们必须错开使用这个临界资源,即当一个进程正在使用临界资源且尚未使用完毕之前,其他进程不能抢夺使用该临界资源 18. 同步机构应遵循哪些基本准则? 答:同步机构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9. 试从物理概念上说明记录型信号量wait 和signal。 答:wait(S):当S.value>0 时,表示目前系统中这类资源还有可用的。执行一次wait 操作,意味着进程请求一个单位的该类资源,使系统中可供分配的该类资源减少一个,因此描述为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纲要(完整版)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指导(2017.12) 一、说明: 期末考试计划出5种题型: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计算,每种题型均占20分左右, 其中,最后的两类大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共计40分)更加局限,不会超出下面复习资料给定的范围,请大家认真复习,不要大意,免得遗恨终生。 二、简答题范围(约占20分,三套考题的简答都不会超越这个范围): 1.什么是进程?进程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为什么要引进进程?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都是由程序段、数据段及PCB三个部分组成; 为了使程序能并发执行,且为了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描述和控制,人们引入了“进程”的概念; 什么是线程?为什么要引进线程? 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可独立调度和指派的执行单元; 为了既能提高程序的并发程度,又能减少OS的开销,操作系统设计者引入了线程; 进程和程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进程的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实体有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则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 2、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3、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而未建立PCB的程序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参与运行。一个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程序可以应对多个进程。 进程和线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不同的操作系统,其线程的实现方式都是一样的吗?线程有哪几种实现方式? 进程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线程是分派和调度资源的基本单位; 进程拥有资源,线程不拥有资源; 进程和线程都拥有并发性; 进程的系统开销远大于线程的系统开销。 2.什么是地址重定位? 将逻辑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或地址映射 什么是静态地址重定位?什么是动态地址重定位? 静态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前由操作系统的重定位装入程序完成的。它根据要装入的内存起始地址,直接修改所有涉及到的逻辑地址,一次性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装换,在程序运行中,不再进行任何地址转换;

操作系统模拟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每空2分,共20分) 1.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做( )。 A. 编译 B.连接 C. 运行 D. 重定位 2.进程和程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 )。 A. 前者分时使用CPU,后者独占CPU B.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 C. 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 D.前者为动态的,后者为静态的 3.可重定位内存分区分配目的为( )。 A. 解决碎片问题 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 C.回收空白区方便 D.摆脱用户干预 4.索引式(随机)文件组织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 A. 不需要链接指针 B.能实现物理块的动态分配 C. 回收实现比较简单 D.用户存取方便 5.作业I/O方式有如下三种:( )、脱机和( )。 A. 询问 B.联机 C.中断 D.通道 E.假脱机 6.两个旅行社甲和乙为旅客到某航空公司订飞机票,形成互斥的资源是( )。 A. 飞机票 B.旅行社 C.航空公司 D.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7.一个文件系统的逻辑分区( )。 A. 不能管理大于物理硬盘容量 B.能管理2个相同的物理硬盘 C.能管理2个不相同的物理硬盘 D.能管理多个不相同的物理硬盘 8.操作系统程序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 一个程序模块 B.分层结构 C. 层次模块化 D.子程序结构 9.面向用户的组织机构属于( )。 A. 虚拟结构 B.实际结构 C.逻辑结构 D.物理结构 二、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20分) ( )1.进程的互斥和同步是进程通信的基本内容。 ( )2.操作系统“生成”是指能产生最适合用户自己工作环境的操作系统内核。( )3.多用户操作系统离开了多终端硬件支持,则无法使用。 ( )4.实时操作系统的响应系数最大,设备利用率最高。 ( )5.UNIX的最大特点是分时、多用户、多任务和倒树型文件结构。 ( )6.引导操作系统进入内存的程序一般放在计算机的固件中。 ( )7.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进程都处于互等状态而无法继续工作。 ( )8.具有多道功能的操作系统一定是多用户操作系统。 ( )9.一般的分时操作系统无法做实时控制用。 ( )10.一个物理硬盘可以分成多个逻辑硬盘分区进行面向用户文件系统的管理。 三、填空题(40分) 1.在一般操作系统中,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和 。 2.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有、和 。 3. 从用户观点看,UNIX统将文件分三类:、和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操作系统原理答案(张丽芬)

第2章习题答案 2-9. (1)x<=3 运行顺序为Px,P3,P5,P6,P9 T=(x+(x+3)+(x+3+5)+(x+3+5+6)+(x+3+5+6+9))/5=x+ (2)3

作业4还未到,只能选作业3运行。 作业3运行到结束,再计算剩余的作业2和4: 作业2的响应比=(()+)/= 作业4的响应比=( /=2 选作业2运行。 作业2到完成。最后运行作业4。运行到,全部结束。 各个作业的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1=2 t2== t3= t4== 各个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T==(2++1+/4= 各个作业的平均带权周转时间计算如下: W=(2/2++1/+/4= 2-13.已知作业A,B,C,D,E需要的运行时间分别为10,6,2,4,8分钟,优先级分别为3,5,2,1,4。 (1)轮转法(假定时间片=2分钟) 作业完成的顺序为C,D,B,E,A 开始作业轮转一周需10分钟, 作业C的周转时间:Tc=10分钟(6分) C完成后,剩下四个作业,轮转一周需8分钟, 作业D的周转时间:Td=10+8×(4-2)/2=18分钟(16分) D完成后,剩下三个作业,轮转一周需6分钟, 作业B的周转时间:Tb=18+6×(6-2-2)/2=24分钟(22分) B完成后,剩下两个作业,轮转一周需4分钟, 作业E的周转时间:Te=24+4=28分钟(28分) E完成后,只剩下作业A, 作业A的周转时间:Ta=28+2=30分钟(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10+18+24+28+30)/5=22分(分) (2)优先级调度法 作业完成顺序为:B,E,A,C,D Tb=6分,Te=6+8=14分,Ta=14+10=24分,Tc=24+2=26分, Td=26+4=30分。 平均周转时间:T=(6+14+24+26+30)/5=20分 第3章习题答案 3-7. 系统中有n+1个进程。其中A1、A2、…、An分别通过缓冲区向进程B发送消息。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为:发送进程A1、A2、…、An要互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真题 附答案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真题11_附答案 线程是操作系统的概念,已具有线程管理的操作系统有( )。 A.Windows 3.2 B.OS /2 C.Windows NT D.Mach 此题答案为:BC 此题难度等级为:B. 下面属于进程基本状态的是( )。 A.就绪 B.运行 C.后备 D.阻塞 此题答案为:AD 此题难度等级为:A . 下列各项工作步骤,( )是创建进程所必须的步骤。 A.建立一个PCB B.由CPU调度程序为进程调度CPU C.为进程分配内存等必要资源 D.将PCB接入进程就绪队列 此题答案为:B 此题难度等级为:C . 关于进程的正确说法是( )。 A.进程就是程序,或者说进程是程序的另一叫法 B.一个被创建了的进程,在它被消灭之前,大多数时刻处于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之一C.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 D.一个处于等待队列中的进程,即使进入其他状态,仍然放在等待队列中 此题答案为:B 此题难度等级为:D . 在( )时,可能挂起某进程。 A.进程出现死锁 B.进程的数目太少 C.进程数目太多 D.进程出现故障 此题答案为:AC 此题难度等级为:A . 多道程序系统进程从执行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的原因是( )。

A.时间片完 B.等待其他进程的执行结果 C.等待I/O D.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到来 此题答案为:A 此题难度等级为:B . 有关进程的描述中,()是正确的。 A.进程执行的相对速度不能由进程自己来控制 B.利用信号量的P.V操作可以交换大量信息 C.同步是指并发进程之间存在的一种制约关系 D.并发进程在访问共享资源时,不可能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此题答案为:AB 此题难度等级为:B . 下列资源中()是临界资源。 A.打印机 B.非共享的资源 C.共享变量 D.共享缓冲区 此题答案为:ACD 此题难度等级为:A . 一个进程从执行状态转换到阻塞状态的可能原因是本进程()。A.时间片完 B.需要等待其他进程的执行结果 C.执行了V操作 D.执行了P操作 此题答案为:A 此题难度等级为:C . 一个进程从阻塞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的可能原因是其他进程()。A.时间片完 B.执行了唤醒原语 C.执行了V操作 D.执行了P操作

操作系统模拟试题及答案资料

单选题 1. 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是(C )。 A shell命令 B 图形界面 C 系统调用 D C语言函数 2. CPU状态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从用户态转换到核心态的途径是(C)。 A 运行进程修改程序状态字 B 中断屏蔽 C 系统调用 D 进程调度程序 3. 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 A )。 A 处于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 B 处于硬件之下的低层软件 C 处于应用软件之上的系统软件 D 处于系统软件之上的用户软件 4. 有9个生产者,6个消费者,共享容量为8的缓冲区。在这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互斥使用缓冲区的信号量mutex的初值应该为(A)。 A 1 B 6 C 8 D 9 5. 如果信号量S的值是0 , 此时进程A执行P(S)操作,那么,进程A会(B)。 A 继续运行 B 进入阻塞态,让出CPU C 进入就绪态,让出CPU D 继续运行,并唤醒S队列头上的等待进程 6. 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不正确的是(A)。 A 从就绪到阻塞 B 从运行到就绪 C 从就绪到运行 D 从阻塞到就绪 7. 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 C )。 A 文件控制块 B 进程控制块 C 作业控制块 D 程序控制块

8. Linux系统中的shell是负责(A)的模块。 A 解释并执行来自终端的命令 B 解释并执行来自终端的内部命令 C 解释并执行来自终端的外部命令 D 进行系统调用 9. 为了保证系统的吞吐量,系统总是力争缩短用户作业的(D)。 A 执行时间 B 提交时间 C 输入时间 D 周转时间 10. 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B)。 A 为内外存容量之和 B 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 C 是任意大的 D 由作业的地址空间决定 11. 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快的是(C)。 A 高速缓存Cache B 内存 C CPU内部寄存器 D 硬盘 12. 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采用FIFO页面淘汰算法,则当分配的页面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D)。 A 减少 B 增加 C 无影响 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3. 由一串字符序列组成,文件内的信息不再划分可独立的单位,这是指( A )。 A 流式文件 B 记录式文件 C 顺序文件 D 链接文件 14. 文件名与(B)的转化是通过文件目录来实现的 A 逻辑地址 B 物理地址 C 文件内部名 D 文件记录 15. 在UNIX系统中,某文件的使用权限设置为754,则表示( A )。

《操作系统》课程综合练习题 及答案

《操作系统》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1 )管理、( 2 )管理、( 3 )管理、( 4)管理以及提供用户接口。 2.系统调用与一般函数调用的执行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系统调用运行在( 5 )态,一般函数调用 运行在( 6 )态。 3.进程并发执行时有间断性、(7)和(8)的特点。 4.进程的基本特征有( 9 )、( 10 )、独立、异步及结构特征。 5.UNIX系统的文件目录项由两部分构成,即文件名和( 11 ); 6.临界资源的概念是(12),而临界区是指(13)。 7.产生死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14)和(15)。 8.段页式存储管理中,是将作业分( 16 ),( 17 )内分( 18 ),内存分配以( 19 )为单位。 9.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在不考虑使用快表的情况下,每条访问内存的指令需要( 20 )次访问内 存; 10.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执行的操作称为( 21 )操作; 11.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段称为( 22 ),为保证进程互斥,应在进程的临界区前设置( 23 ), 在临界区后设置( 24 )。 12.银行家算法中,当一个进程提出的资源请求将导致系统从( 25 )进入( 26 )时,系统就拒绝 它的资源请求。 13.页面调入策略要解决(27)、(28)两个问题。 14.最佳置换算法是选择(29)或(30)的页面做为被淘汰的页面。 15.UNIX系统中,用于创建进程的两个常用系统调用是( 31 )和( 32 )。 16.进程调度负责( 33 )的分配工作。 17.通常操作系统内核提供( 34 )功能和( 35 )功能。 参考答案: 1、(1)存储管理;(2)处理机管理;(3)文件管理;(4)设备管理; 2、(5)系统态(核心态) ;(6)用户态; 3、(7)失去封闭性;(8)不可再现性 4、(9)动态;(10)并发; 5、(11)索引结点; 6、(12)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13)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代码;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操作系统原理考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操作系统是一种()。 A. 系统软件 B. 系统硬件 C. 应用软件 D. 支援软件 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这间的通信 B.共享网络中的资源 C.满足较在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3.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 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4.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5.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是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哪一条()。 A.互斥 B.请求与保持 C.不剥夺 D.循环等待 6.以下哪种存储管理不可用于多道程序系统中()。 A.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固定式区存储管理 D. 段式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7.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

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与 1 / 8 相邻空闲区合并,修改空闲区表,使空闲区数不变且空闲区起始地址不变的 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 区 8.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不是由()引起的。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C.主存容量不足 D.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9.在进程获得所需全部资源,唯却CPU时,进程处于()状态。 A.运行 B.阻塞 C.就绪 D.新建 10.要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将主存等分成()。 A.块 B.页 C.段长 D.段 11.系统利用SPOOLING技术实现()。 A.对换手段 B.虚拟设备 C.系统调用 D.虚拟存储 12.设备从磁盘驱动器中读出一块数据的总时间为()。 A.等待时间+ 传输时间 B.传输时间 D.延迟时间+ 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C.查找时间+ 传输时间 13.如果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2*10) 1、分时系统:特征1、多路性 2、交互性 3、独立性 4、及时性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处理; 对于及时接收,只需在系统中设置一多路卡,多路卡作用是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对于及时处理,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用户的需要.即对用户来说,更好的满足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以及便于用户上机的需求. 优点:1、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 2、促进了计算机普遍使用,为多个终端服务 3、便于资源共享和交换信息 2、计算 (已知两个求另一个) 例、有3个进程,每个进程最多需要4个资源,不会死锁的最小资源是3*3+1=10个 有7个进程,每个进程最多需要8个资源,不会死锁的最小资源是7*7+1=50个 3、同步机制遵循的规则:1.空闲让进 2、忙则等待 3、有限等待 4、让权等待 4、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摒弃 2)请求和保持条件:3)不剥夺条件4)环路等待条件 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但破坏互斥条件是不太实际的。预防死锁:通过破坏四个必要条件之一。分析四个必要条件:1(不可破且要保证) 2,3,4可破(三种方法)。 解决不可剥夺方法:摒弃便不可剥夺为可剥夺;;请求与保持解决方法:请求时不保持,保持时不摒弃 环路等待解决方法:为设备编号从小号开始申请 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a. 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就是如果系统有足够的资源,便一次性地把进程所需的所有资源分配给它; b. 摒弃"不剥夺"条件,就是已经保持了资源的进程,当它提出新的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经保持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c. 摒弃"环路等待"条件,就是将所有资源按类型排序标号,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 5、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页式存储管理(无外有内.)B.段式存储管理(无内有外) C.固定分区管理(严重内零头) D.动态分区管理(无内有外)连续分配分为固定分区分配(存在内零头)和动态分区分配(外零头)。。分段分配(存在外零头) 6.。磁盘调度算法:1)先到先服务(FCFS):仅适用于请求磁盘I/O的进程数目较少的场合。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其要求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的磁道距离最近,以使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但这种算法不能保证寻道时间最短。会导致“饥饿”现象,出现“磁臂黏着”现象。 3)扫描算法(SCAN):是改良的SSTF算法,可以避免“饥饿”现象但是会有“磁臂黏着”现象。。 4)循环扫描(CSCAN):会出现“磁臂黏着”现象。 5)NStepSCAN算法:避免出现“磁臂黏着”现象。 7、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①、设备控制表DCT;系统为每个设备配置了一张设备控制表,用于记录设备的情况。 ②、控制器控制表COCT ;COCT也是每个控制器一张,它反映控制器的使用状态以及和通道的连接情况; ③、通道控制表CHCT;每个通道都配有一张通道控制表,以记录通道的信息; ④、系统设备表SDT;整个系统设置一张SDT,它记录了当前系统中所有设备的情况。每个设备占一个表目,其中包括有设备类型、设备标识符、设备控制表、驱动程序入口、正在使用设备的进程表示等信息。 重点::表的功能和表与设备独立器的关系。 8、?物理结构/存储结构(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文件的物理结构也即文件的外存分配方式。 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文件,从文件在物理介质上的存放方式来研究文件。 显式链接:在内存的FAT中存放指向链接文件各磁盘块的指针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IMB 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 ,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 的时间为80 % ,若增加1MB 内存,则CPU 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设每个进程等待I/O 的百分比为P ,则n 个进程同时等待刀O 的概率是Pn ,当n 个进程同时等待I/O 期间CPU 是空闲的,故CPU 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内存还能容纳4 个用户进程,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 % , 故: CPU利用率=l-(80%)4 = 0.59 若再增加1MB 内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 个用户进程,此时:cPu 利用率=l-(1-80%)9 = 0.87 故增加IMB 内存使CPU 的利用率提高了47 % : 87 %/59 %=147 % 147 %-100 % = 47 % 2 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 先开始做,程序B 后开始运行。程序A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打印100ms 、再计算50ms 、打印100ms ,结束。程序B 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 、输入80ms 、再计算100ms ,结束。试说明(1 )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 2 )程序A 、B 有无等待CPU 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刻。 答:画出两道程序并发执行图如下: (1)两道程序运行期间,CPU存在空闲等待,时间为100 至150ms 之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2)程序A 无等待现象,但程序B 有等待。程序B 有等待时间段为180rns 至200ms 间(见图中有色部分) 3 设有三道程序,按A 、B 、C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UO操作时间由图给出。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网站论文

摘要 通过操作系统教学网站的建设,完成了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的远程化授课。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对于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建立起了基于B/C的网络化教学系统。本网站采用当前最流行的JSP网络编程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动态、交互访问,具有强大的Server/Client交互能力。本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Win2000 +JSP(J2DK+TOMCAT)系统并且嵌入 JAVABEAN的一般原理;阐述整个操作系统教学网站的概要设计,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实现中的特殊性、难点和重点;详细设计实现学院介绍、教学资源、课程表、课堂教学、在线答疑、其他课程、课件下载、留言反馈、自我测试、成绩管理、站内搜索、公告专栏、友情链接、校园风景、新闻中心、栏目导航等程序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且分析并解决实现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建立完整的实验网站,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关键字: JAVABEAN JSP 交互访问 JAVASCRIPT JDBC

Abstract Through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completed long-distance has taught regard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curriculum, was allowed to cause the student without the time space limit, and carried on the study through the network regarding this curriculum.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C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is website uses the current most popular JSP 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may realize the data to be highly effective, dynamically, alternately visits, and has the formidable Server/Client interactive ability. In this article does main work: Introduced Win2000 +JSP (J2DK+TOMCAT) the system and to insert JA V ABEAN the general principle; Elaborates the entir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outline desig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Has analyzed in the system realization particularity, the difficulty and key; The detailed design realization institute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lass schedul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on-line Q/A, other curricula, class downloading, the message feedback, the self- test, the result management, the station search, program module and so on announcement column, friendship link, campus scenery, news center, column navigation; Each module concrete realization, also in analysis and solution realization certain technical questions; The establishment integrity experimental website, carries on the test and the analysis result. Key words: JA V ABEAN JSP alternately visits JA V ASCRIPT JDBC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复习过程

一、选择题 1.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A.有利于代码共享,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B.充分利用存储器 C.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D.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2. 在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是并行操作的。 A.程序与程序 B.处理机的操作与通道的操作 C.主程序与子程序 D.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 3.下面哪一个不是程序在并发系统内执行的特点()。 A.产生死锁的必然性 B.资源分配的动态性 C.程序执行的间断性 D.相互通信的可能性 4.进程和程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 )。 A. 进程分时使用CPU,程序独占CPU B.进程存储在内存,程序存储在外存 C. 进程在一个文件中,程序在多个文件中 D.进程为动态的,程序为静态的 5.在下列情况( ),系统需要进行进程调度。 A. 某一进程正访问一临界资源 B.某一进程运行时因缺乏资源进入阻塞状态 C.某一进程处于运行状态,而另一进程处于自由状态 D.某一进程正在访问打印机,而另一进程处于就绪状态 6.与设备控制器关系最密切的软件是()。 A.编译程序 B.设备驱动程序 C.存储管理程序 D.处理机管理 7. 若进程P一旦被唤醒就能够投入运行,系统可能()。 A.在抢占调度方式中,P的优先级高于当前运行的进程 B.进程P的优先级最高 C.就绪队列为空队列 D.在抢占调度方式中,P的优先级高于就绪队列中所有的进程 8.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预防死锁的方法是()。 A.剥夺资源法 B.资源分配图法 C.资源随意分配 D.银行家算法 9. 如果要使装入内存的程序,在内存中移动后仍能正常运行,必须要有( )的支持。 A. 静态重定位 B.动态重定位 C. 动态链接 D.静态链接 10. 段页式管理中,地址转换表是( )。 A. 每个进程一张段表,一张页表 B.每个进程的每个段一张段表,一张页表 C.每个进程一张段表,每个段一张页表

操作系统教学计划.doc

操作系统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而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的基础之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及实现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及其发展历史,它的功能、分类等;作业管理和linux用户接口,介绍作业和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包括作业的基本概念和作业的建立过程、linux介绍和它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等;进程管理,主要介绍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死锁、进程间通信、线程等;处理机调度,主要介绍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等;存储管理,介绍常见存储管理的方法,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等;linux进程和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结构和文件存取、文件目录管理、linux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四)教学时数 课内学时:72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堂讨论、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实验相结合,并逐步采用cai、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针对某种操作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少而精”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手段:开展电子教案、cai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考试环节:考试形式采用笔试,考试题型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设计题。 二、本文 第1章绪论 教学要点: 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分类,操作系统功能,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本章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 教学时数:4学时 1.1 操作系统概念(0.5学时) 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1学时)

操作系统原理练习题附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从__(1)__开始,到__(2)__而结束。 2. 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__(3)__和可再现性。 3. 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称为__(4)__。 4. 一个进程或者由系统创建,或者由__(5)__创建。 5. 一个进程的静态描述是处理机的一个执行环境,被称为__(6)__。 6. 信号量的物理意义是:信号量大于0,其值为__(7)__;信号量小于0,其绝对值为__(8)__。 7. 系统有某类资源5个,供3个进程共享,如果每个进程最多申请__(9)__个该类资源,则系统是安全的。 8. 不可中断的过程称为__(10)__。 9. 操作系统中,进程可以分为__(11)__进程和__(12)__进程两类。 10.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__(13)__接口和__(14)__接口。 11. 批处理操作系统中,操作员根据作业需要把一批作业的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根据__(15)__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 12. 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往往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__(16)__作业。 13. 采用SPOOL技术的计算机系统中,操作员只要启动__(17)__程序工作,就可以把作业存放到__(18)__中等待处理。 14. 作业控制方式有__(19)__方式和__(20)__方式二种。 15. 对资源采用抢夺式分配可以防止死锁,能对处理器进行抢夺式分配的算法有__(21)__算法和__(22)__算法。 16. 因争用资源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互斥、__(23)__、不可抢占和__(24)__。 17. 死锁的形成,除了与资源的__(25)__有关外,也与并发进程的__(26)__有关。 18. 为破坏进程循环等待条件,从而防止死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系统中所有资源类进行__(27)__,当任何一个进程申请两个以上资源时,总是要求按对应资源号__(28)__次序申请这些资源。 19. 内存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__(29)__的统一,以及它们之间的__(30)__问题。 20. 页式存储管理中,处理器设置的地址转换机构是__(31)__寄存器。 21. 在页式和段式存储管理中,__(32)__存储管理提供的逻辑地址是连续的。 22. 实现地址重定位或地址映射的方法有两种:__(33)__和__(34)__。 23. 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__(35)__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__(36)__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 24. 确定作业调度算法时应注意系统资源的均衡使用,即使CPU繁忙的作业和__(37)__的作业搭配使用。 25. 按照组织形式分类文件,可以将文件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和__(38)__。 26. 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__(39)__的功能,以使得用户能透明地存储访问文件。 27. 文件名或记录名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通过__(40)__实现。 28. 文件的__(41)__与文件共享、保护和保密紧密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