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

第十二章医院安全管理

第二节医疗安全

(聂素滨,张卫东,杨捷等)

(第204)

WHO最近报告指出,病人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住院病人中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比例约3.5%—16.6%,因医疗伤害导致的成本费用每年约60亿—290亿美元。事实上,这些显性的对病人造成伤害的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发展中国家约50%的医疗设备存在安全隐患,77%的药物使用存在安全隐患,49%的给药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错误,其中1%为严重错误。我国尚无这方面的大宗调查资料,但因安全因素导致病人不良后果的报道时有发生。在病人受到安全隐患威胁的同时.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受到的医源性安全事件和非医源性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受到人为因素导致的人身安全性事件也层出不穷。医疗安全已成为今后医院安全管理的焦点。

一、医疗安全的概念

医疗安全是指医院在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发生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医疗伤害,确保患者得到正确、合理的医疗服务。相反,患者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或医疗管理过失等原因而给患者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医疗不安全。

医疗安全和医疗不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医疗安全的标准也不同。在评价医疗安全与不安全时,不能超越当时所允许的范围和限度,制定医疗安全标猴,也要受当时的主客观条件限制。以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客观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和限度为依据。

医疗安全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的先决条件,医疗安全在整个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本特性或者说是首要特性。没有医疗安全,就谈不上高的医疗质量,而医疗质量是

一个医院的生存之本,没有一个高的医疗质量,医院就很难在竞争中处于领先或优势地位。其次,医疗安全是实现医疗服务的基础。医院的优质服务是要全面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如高质量的医学技术服务、优质全面护理服务,温馨的生活服务,如按医学模式,那就是要提供全面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服务。也就是说,要满足患者的全面的服务质量要求。而安全问题不保证,则上述一切均无从谈起。第三,医疗安全也是保证病人权力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没有医疗服务安全保障,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的身心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这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的授权,故保证医疗安全,对保护病人的权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

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有医源性不安全因素和非医源性不安全因素两种。

(第205)

(一)医源性不安全因素

主要指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采取的不适当的诊断、治疗措施,不良的语言或不当的行为。医源性不安全因素是临床上造成患者医疗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其引起的不安全后果也较为严重。医源性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

1.医学技术不安全因素

医学技术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医学技术发展的局限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虽然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我们对疾病给人类造成的影响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这种认识还是有限的,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还很肤浅.现在已知的许多医学技术还无法根除患者的疾病,有些甚至无法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加之由于性别的不同,年龄的差异,体质的区别而使患者的病情出现不确定性和个体性差异,使医务人员不能保证采取的医疗措施都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或恢复其健康。因此,医疗服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影响着医疗服务的安全,是由于科

学技术水平发展的限制所造成的。二是医疗技术提供者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技术能力不高而对患者安全造成影响。例如:护士误将亚硝酸纳当成葡萄糖,加水给患儿喂服,造成患儿死亡的严重后果;又如,施行胆囊手术时,误伤胆总管予以修复或不得不行胆肠吻合手术。

2.用药不当的影响因素

合理用药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因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就会在服务的各环节出现处方错误、配药错误、药品处方抄写错误和发药错误,这些错误可能由医生造成,也可能由护士造成,或者是由药房工作人员造成。由于我们的这些错误,就可能出现使用药物而没有适应证,在需要药物治疗时使用错误的药物,使用了安全性不能肯定的药物,不能给予可供应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或者正确选择了用药,但给药方式、剂量及疗程不正确,不适当的联合用药,使用不必要的昂贵药物等。造成药物疗效的下降,医疗资源的浪费,非期望效应的风险增加如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和耐药菌株等的出现,甚至带来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信誉受损的道德危机和社会信誉危机。

3.医院感染因素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包括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公共场所,患者都带有不同的致病茵或病毒,很容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医院感染一旦发生,严重的会使患者的原发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或治疗失败,甚至会使患者新患难以治愈的疾病或死亡,如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等。因此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安全的重要因索。

三、医疗安全的防范

医院面对客观存在的、随时会发生的医疗风险,需要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医疗不安全的防范。医院所有医务人员都负有医疗风险防范责任,都要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具有识别能力,注意发现整个医疗过

程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和加强重点部门管理,力求通过早发现、及时处理予以控制。对于不可控的医疗不安全因素,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一定要向患方交代清楚。

(一)医疗安全预警标准

医院工作人员遇到以下情况时,要进行安全预警:

1.重病人抢救及高风险手术病人;

2.急、重、危病人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的;

3.麻醉、输血、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第206页)

4.介于多科之间、又一时难以确诊的重症患者,在执行首诊负责制后,存在一定医疗安全隐患的;

5.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的;

6.在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感染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

7.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

8.对新技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在做好技术保障的前提下,仍可能存在医疗风险的;

9.对一次性用品、血液、血液制品、药品材料、仪器设备使用前和使用中发现存在隐患的;

10.因玩忽职守、无故拖延急诊、会诊及抢救或因操作不当、不负责任、擅自作主、可能造成医疗安全隐患的;

11.对患方认为服务态度不好,使用刺激性语言或不恰当解释病情的引发激烈争议的。

(二)医疗安全预警处理

一旦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就要进行医疗安全预警处理:

1.预警程序

对于可能发生的一般医疗风险,有科室质量管理小组预先收集信息进行识别。对可能发生的较高医疗风险,科室质量管理小组通过书面或电话报医务处备案,必要时报主管院长。对因医疗风险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相关科室适时报医务处。

2.预警响应

为保证医疗安全,对于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科内质控小组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适时作出适当的评价。必要时,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医院技术委员会分析,确定发生风险的程度,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

3.预警处理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依照分析原因、确定控制、预防的措施,予以控制。对于可能涉及医疗争议的,向患方履行好告知义务,办理书面告知及知情同意手续。对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风险,由医务处组织相关部门积极作出妥善处理,并记录。对因医疗风险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及时按医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处理。

第三节医疗纠纷

一、医疗纠纷的含义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因患方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不满意或对诊疗结果及产生的原因不认同而发生的争议。

医疗纠纷的特征是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的认定有分歧,分歧的焦点是对医疗的后果(主要指不良后果)产生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上的差距,病人及其家属要求追究发生不良后果的责任并要求对造成的损害进行经济赔偿,这种医患之间的纠葛只有通过行政协调或法律裁决才能得以解决。

一般情况下,形成医疗纠纷的,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医患双方的权

益,需公正、公平地解决。如解决不好,轻则伤医患关系、伤医患感情;重则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故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207页)

二、当前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形成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由于医护人员医疗过失引起的纠纷,有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或语言不当引起的纠纷,也有患者方面的原因。

(1)医学科学技术的使用还存在许多未知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一些医疗纠纷。如医药源性损伤;误诊漏诊;无法预料和不能防范的诊疗后果;意外等。

(2)医疗服务存在缺陷业务素质不高;不遵守规范,查体不认真;危重病情不报告,不会诊讨论,不给予急救处置,不遵守转诊转院规定;超越自身能力施行诊疗;不关心病情变化,值班脱岗等。

(3)责任心不强对诊疗技术重视程度不够,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如:骨折固定后不注意末梢循环,对术后运动功能及康复问题告知不明确;产科术式选择不当,产程观察不认真,导致脑痰、臂丛神经损伤等纠纷;麻醉医师离开岗位发生意外;询问病史不认真;急救设备不全,疏忽隐性失血,抢救休克不及时;儿科用药剂量不当,输液观察不认真,处理不及时等。

(4)职业品德缺陷对患者关心、爱护、尊重不够,服务态度冷淡,语言生硬,不告知,疏忽患者的权利;对同事失误不提醒;不客观地评价他人治疗方案;乱收费、拿红包等。

(5)法律意识差缺乏法律程序意识,不能严格按照医疗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定的方式和步骤实施医疗行为;未履行观察病情的注意义务;缺少法律实体意识,即不能按照诊疗常规,确定并采取最有效的诊疗方案;缺乏整体思维意识,对本专业范围以外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分析。

(6)医患之间沟通不足由于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治疗效果的期望比

较高;在加上医务人员对发生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解释;容易引起患者对诊疗过程及结果的不认同。发生纠纷后,不愿坦诚地协商,也影响及时妥善解决。

(7)少数患者谋求不恰当利益,有不良动机,坚持不认同医疗行为及诊疗结果、企图通过吵闹来达到某种目的。

(8)某些宣传的不良导向。

三、医疗纠纷的处理

医疗纠纷出现后,即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的认定有分歧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如当事的医疗机构和病人及其家属按照有关规定协商解决。如自行协商解决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解来解决。调解的方式有4种,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同时,作为医疗纠纷处理部门,要注意:

(一)对日常医疗投诉的处理、分析和总结

1.对日常医疗投诉的处理处理日常医疗投诉的原则;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换位思考,以情动人,运用知识,以理服人;把握处理时机,争取掌握主动;谨慎谈话。

2.具体处理医疗纠纷的步骤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向患方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和解决纠纷的3条途径;到科室对患者入院后的诊疗经过、患方投诉的基本事实调查核实,确定当事人,掌握第一手病历资料和相关证据,必要时采取证据保全措施,防止证据丢失或者患方抢夺;组织科室相关人员认真讨论,参加讨论的临床科室人员范围依案件性质和具体情况确定,讨论内容主要是:病历资料是否完整、记录是否存在瑕疵;诊断治疗经过

(第208页)

是否违反诊疗常规,是否存在诊疗过失;分析医案可能面临的司法诉讼和医疗鉴定;临床科室对解决此纠纷的最终意见;对如何答复患方要统一意见,杜绝人为的医疗纠纷。对于发现确实存在的医疗缺陷的纠纷,及时上

报院领导,一边及时、妥善地处理,尽最大可能维护患方、医院的权益,防止纠纷扩大;将医院意见回复患者,不能让患者苦苦等待或者投诉无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要做好解释工作,以理服人。对个别无中生有、或小题大做者,要据理力争,必要时拿起司法武器;如需要通过医疗鉴定或者司法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则处理进入专门处理程序。

(二)对发生医院纠纷临床科室和个人的处理

1.处分要达到的目的处分不是目的,而是促进科室加强管理、改进工作的有效手段。科室和个人收到处分不能就此了结,还要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起到曹示和教育作用。这才是工作的最终目标。

2.对科室处分后要起的作用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的团结统一,促进科室管理,促进医院管理的改革。

3.对科室处分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执行,严格限定处分的条件,重事实,重证据,公平、公开、公正;处分和教育相结合;提供工作绩效,扩展工作成果。

4.对科室处分工作的具体做法对科室处分时,要明确纠纷的性质,深入分析、正确判断科室和个人的责任性质、责任大小;要明确处分的具体原因、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要上报院领导;与科主任谈话,听取主任意见;要由院领导讨论决定是否给予当事人经济处罚或者追究科主任的管理责任;当事科室必须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加大科室的管理的力度;对于经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诉讼确定为医疗事故或者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科室和个人,严格按照医院赔偿比例执行,并由院领导决定行政处分方案。

第四节医疗事故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

依照200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①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②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③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④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⑤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⑥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侵权责任法》第第六十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医疗事故构成的要件

医疗事故构成的要件,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这里所说的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如医师、护士等,他们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

医疗事故发生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中,指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场所和活

(第209页)

动范围,即依法取得执业许可或者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其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事故。

(二)行为的违法性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的事故。这里讲的是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还制定了一大批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这些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依据和指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自己的有关业务活动中应当掌握和遵循相应的规定,以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重要的判断标难。

(三)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才是医疗事故。这里要注意,一是由“过失”造成的,即是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而不是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二是对患者有“人身损害”后果。这是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至关重要的一点。

(四)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这是判定是否是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存在过失行为.但是并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这种情况不应该被视为医疗事故;虽然存在损害后果,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没有过失行为,也不能判定为医疗事故。这种因果关系的判定.还关系到追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确定对患者的具体赔偿数额等。

三、医疗事故的等级

(一)医疗事故分级的依据

如何对医疗事故进行等级划分,划分医疗事故等级的依据是什么,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医疗事故损害的是“人身”这一客体,这种损害可能是死亡,可能是残废,也可能是由于器质性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损害是客观的,是可以检查、检测到的。对于由于医疗事故导致的精神损害,在医疗事故的分级中没有考虑,因为精神损害没有一个客观的判定标准。医

疗事故对患者及其亲属的精神伤害是存在的,虽然在医疗事故划分的等级中没有划分,但是在对患者的赔偿中,应有所体现。二是医疗事故划分的依据是医疗过失行为对患者人身的损害程度。

(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4级:

1.一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废。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患者死亡。.

一级乙等医疗事故:患者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不能自理。如造成植物人状态。

2.二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二级甲等医疗事故:患者器官缺失或者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如造成患者双眼球摘除或双眼经客观捡查证实无光感。

二级乙等医疗事故:患者存在器官缺失、严重损害、严重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如造成患者双侧上颌骨或双侧下颌骨完全缺失。

(第210页)

二级丙等医疗事故:患者存在器官缺失、严重损害、明显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如造成患者面部重度毁容。

二级丁等医疗事故:患者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有较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如造成患者中度智能障碍。

3.三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三级甲等医疗事故:患者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

有较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如造成患者不完全失语并伴有失用、失写、失读、失认之一者,同时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三级乙等医疗事故:患者器官大部分缺损或两形,有中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如造成患者轻度智能减退。

三级丙等医疗事故:患者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股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如造成患者不完全失用、失写、失读、失认之一者,伴有神经系统客观检查阳性所见。

三级丁等医疗事故:患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生活能自理。如造成患者边缘智能。

三级戊等医疗事故:患者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如脑叶缺失后轻度智能障碍。

4.四级医疗事故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如造成患者双侧轻度不完全性面瘫,无功能障碍。

四、医疗事故的处置

(一)启动医疗事故处理预案

医疗事故处理预案是事先制订的一系列的应急反应程序,明确应急机制中各成员部门及其人员的组成,具体职责、工作措施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预案在其针对的情况出现时启动。

(二)建立及时报告制度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医疗机构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向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尤其是发

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①医疗机构名称;②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④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⑤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⑥患方的要求;⑦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发生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出现人身损害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逐级报告至卫生部;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发生上述情形的,还应当同时逐级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211页)

(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医疗过失行为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一损害是患者到医疗机构寻求治疗时由医疗机构附加给患者的,因此,医疗机构有责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和防止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并防止损害的扩大,力争把损害程度降到最低点。医疗机构采取的及时有效措施包括:①为确认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害程度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②为减轻损害后果而采取必要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③为避免医疗事故争议而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主观性病历资料的处置

由于主观性病历资料是记录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的主管意见的资料,可以反映出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及其诊疗情况的主观认识及其实施医疗行为的主观动机,因此,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这部分病历资料对于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负责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故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对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主观性病历资料,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

另外,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由双方当事人和采供血机构三方共同封存,封存的实物应包括血样标本、标签、剩余血液、输血器具、稀释液体等(受血者按输血前后血标本、输血后尿标本以及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的标本、输血袋整套装置等)。

(五)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立死囚或者对死固有异议的尸检的

1.尸检的提出尸检是指为了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对死亡患者的肌体进行解剖、检验,以查明死亡原因的手段。尸检对于解决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而发生的医疗事故争议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尸检时限、承担尸检的机构和人员资质,拒绝尸检的责任及尸检的存放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患者死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机构和死者近亲属均可以提出进行尸检的要求。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尸体的处置权属于死者近亲属,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处置。因此,必须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

2.尸检时限一般储况下,尸检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具备尸体冷冻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天。

3.承担尸检的机构和人员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如法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医疗机构病理科和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法医教研室等。卫生部制定的《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规定,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至少具有两名按照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至少一名为主捡人员;②解剖室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③具有尸检台、切片机、脱水机、吸引器、显微镜、照相设

备、计量设备、消毒隔离设备、病理组织取材工作台、贮存和运送标本的必要设备、尸体保存设施以及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水、污物处理设施;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承担尸检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品德;②

(第212页)

受聘于规定的机构;③具有病理解剖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务资格: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主检人员除符合上述前两项条件外,还应当取得病理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4.拒绝尸检的责任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由于患者死亡原因不明或医患双方对死因有异议影响医疗事故的判定时,医患双方均应当及时提出尸检的要求,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5.尸体在医疗机构存放时间以及医疗机构对尸体的处理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按照什么规定处理?)进行处理。

五、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一)医疗事故鉴定的名动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签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二)医疗事故鉴定的资料准备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例资料原件;

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化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科原件;

3.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规定时间具体是什么?)的病历资料原件;

4.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5.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科。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患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材料,并积极配合调查。当事人任何一方不予配合,影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不予配合的一方承担责任。

(三)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

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用医疗事故鉴定书来表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①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②当事人提交的材科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③对鉴定过程的说明;④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⑤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

(第213页)

因果关系;⑥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后果中的责任程度,⑦医疗事故等级;⑧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用

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适当地收取鉴定费用。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的一方支付。鉴定费用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六、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出行政处理。

2.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3.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4.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1)患者死亡;

(2)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4)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lO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5)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

(6)卫生行政部门收到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应当对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鉴定程序进行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听取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7)卫生行政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本条例规定做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应当作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以及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的依据;经

(第214页)

审核,发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符合本条例的,应当要求重新鉴定。

(8)医疗事故争议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做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

(9)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做出

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判决书。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逐级将当地发生的医疗事故以及依法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出行政处理的情况,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七、医疗事故的赔偿

1.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阐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3.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4.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①医疗事故等级;②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③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5.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①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②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

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③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④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⑤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30年;

⑥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⑦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⑧被抚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抚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抚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抚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⑨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须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⑩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④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第215页)

6.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7.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

第五节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防范

医疗护理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

医护岗位工作职责 1、服从部门经理的的指导和管理,并圆满完成部门安排的工作 任务; 2、严格遵守公司纪律及各项管理制度; 3、熟练掌握常规护理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常规按摩技巧和手法; 5、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6、上岗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认真做 好各项护理工作,做至准确、及时、无误; 7、如果有特殊情况情况发生时,要有灵活性、积极的主动性, 及时和被护理人的家人和公司的部门领导沟通,以保证及时 处理问题; 8、换岗和替岗要做到无缝对接,要保证工作完美无缺; 9、定期向公司和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护理人员工作流程 (1)搞好老人的自身卫生。 (2)经常帮助老人洗澡,并防止滑倒。 (3)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要刷牙或漱口。 (4)照顾好老人的大小便,注意清洁,并防止便秘及尿潴留。

(5)帮助卧床病人按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保持血液循环和肺部呼吸通畅。 (6)经常活动各部位关节,按摩各组肌肉,以防僵直或肌力衰退。(7)保持居室温度适宜,避免穿堂风。 (8)做好合理的营养搭配,饮食避免过冷过热、过饱,一日以四餐为好。 (9)注意精神护理,经常和老人聊天,使老人精神愉快、生活充实。 护理基本流程 一、老人护理基本常识 (一)怎样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1.关好门窗,移开床旁桌、椅。如病情许可,放平床头,便于彻底清扫。 2.协助老人翻身至对侧,松开近侧床单,用床刷从床头至床尾扫净床单上的渣屑,应注意将枕下及老人身下各层彻底扫净,然后将床单拉平铺好,协助老人翻身卧于扫净之一侧。转至对侧以上法逐层清扫,并拉平床单铺好。 3.整理被盖,将棉被拉平,为老人盖好。 4.取下枕头揉松,放于老人头下。 (二)怎样为卧床老人更换床单?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临洮县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甘肃省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病历资料承担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举证责任。 三、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以及请示报告制度等有关制度和规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卫生部、甘肃省卫计委、定西市卫生局关于医疗技术准入有关规定,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和医师、护士的执业行为,执行医院有关规定。 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应当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将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解答其咨询;并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要让病人对手术、麻醉、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条款,新开展技术项目及某些非常规治疗项目风险了解清楚,并于检查或治疗前履行患者同意签字手续。

六、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病历和实物封存和保管。按规定保管和复印病历资料,严格遵守病历回收和病历借阅制度。 七、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做好患者死亡后尸体处理和尸检。凡医患双方当事人对患者死亡原因有异议的,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冷冻的尸体可延长到7天,并有死者亲属同意签字。 八、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当班医务人员及科室领导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九、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争议时,应当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接报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报告,并按规定向市卫生局报告。 十、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医务人员要积极做好患者或亲属的解释,化解矛盾,并主动配合医院处理善后工作。 医疗风险预警、防范、追溯机制 一、意义: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

2017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7年老年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护理安全是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确保 护理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为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护理服务质量,努力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目标要求,落实PDCA 的质量管理方法,采取目标式、数据化管理促进医院护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特制定2017年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一、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培养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科室组成以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立相应的护理安全质 量控制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并要求有质控记录可查,对每月质控结果总结分析,反馈问题,采取PDCA 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多维度质量控制。 二、 设定护理安全管理目标: (一)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二)加强护理安全制度的建设。 (三)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护理安全隐患。 (四)杜绝严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 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 (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各类风险应急预案。 (二)每月对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重点环节进行检查。 (三)安排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组长:席晓莉 一组:赵建君 李尧尧 何婷 梁倩 二组:刘中艳 何天娇 张秋蓉

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四、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 五、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 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控。 (一)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认真落实“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不良事件发生后鼓励科室积极按时上报不良事件。 (三)做好病人转科交接登记。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范例(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8925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范例 Examples of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 1.应完善医疗安全责任制,使各科室(部门)和各级医务人员做到层层对医疗安全负责。 2.责任制应达到有责任目标、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有检查考核办法、有奖惩激励制度等要求。 二、医疗安全教育。 1.目的 目的旨在使医务人员在思想认识上、职业道德上、应变能力上和保证医疗安全的心理状态及技能上,排除各种主观障碍。 2.医疗安全意识教育: (1)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意识; (2)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感,增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法律意

识; (3)克服自身及周围有关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医德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包括医德理念与医疗安全、医德规范与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与医疗安全等相关性的认识。 4.质量管理知识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 (1)医疗安全教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 (2)为保障医疗安全又需要掌握相关的质量管理知识,主要是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质量特性的内涵与外延知识、标准化管理知识和医疗缺陷管理知识等。 5.医疗技术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 应紧密结合继续医学教育,将医疗安全教育贯穿于医学技术教育之中。 三、医疗缺陷检控与安全把关。 1.医疗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特点。因此,必须时时处处进行缺陷检控,加强医疗安全把关,以防患于未然。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1、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防患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要把安全预防事故教育作为经常性教育工作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 2、节假日的护理安全管理加强节前职业道德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护理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在节假日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工作态度要始终如一,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护士长根据科内病人的数量、质量、工作量妥善安排工作,合理分工,加强合作。建立副班制,有特殊情况及时调用人员。护士长坚持每日早、晚查房制度,检查每日工作重点与当日工作质量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节假日值班人员时刻提醒自己工作不可松懈。节假日连休时,护士长参与科室值班,使科内工作秩序保持惯性运行,也可了解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节日前护士长对急救室的物品、器材应准备齐全,保持性能良好,为抢救病人做好准备。 3、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护理单元根据医院情况和各科护理工作的实际,以整体化护理为依据,制定适合本科的规章制度、各班工作程序,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将工作内容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平时注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早采取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单元注重每日查对制度、每周的大查对制度;每月1次与节假日前的电路等安全因素的检查;加药后的输液瓶上签名制度、更换液体时的打勾、签名、签时间制度。为了保证病区的安全管理,各护理单元制作警示牌,例如手术病人悬挂“禁食水”、空和满的氧气瓶必须分开放置悬挂“有

氧”“禁止吸烟”等警示牌、毒麻药品必须上锁等,确保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意外发生。标识的建立给护士以警醒作用,加强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4、提高专业技能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反复训练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5、优质服务到位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深入有效开展,把“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护理工作点滴之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病人住院有人送,入科有人接,检查有人陪,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出院有指导,并在服务过程中按照文明服务要求做到“三有三无”,即服务语言要有称谓语、问候语、致谢语,杜绝服务中无语言、无称谓、无表情,操作前必须解释到位,取得病人配合,操作失败要有致歉声,并能宽容病人的误解。建立访谈制度、工休座谈会。 6、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更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观念。强调培养护士深入病房细致观察病情的严肃性,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避免疏漏,树立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责任意识。及时报道各地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护理人员深刻意识到写好护理记录,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高护理水平、防范医疗纠纷的保障,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有保证病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要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 7、依法正确行使病人的权利如落实告知义务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石膏固

容城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示范文本

容城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容城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医院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应包括院、科两级目标责任 制。 一、医院院级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 1.院级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可作为医院自己进行自我完 善、自我约束的责任目标;也可以作为向上级卫生领导部 门和社会承诺的责任目标;还可以作为医院质量体系认证 的项目之一。 2.医院院级“医疗安全保证目标任务书”内容、格式附 表1。 二、科室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 1.建立科室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必须以医疗安全检查

制度为基础,并且建立健全与目标责任制配套的医疗缺陷管理和医疗不安全事件核查报告制度,以及科室医疗安全目标达标考核制度。 2.医疗安全检查制度 (1)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健全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落实医疗安全防范措施,每年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一次医疗安全大检查。 (2)医疗安全检查采取科室自查与有关职能科室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各科室普遍进行自查,再由各有关职能科室分工或联合进行重点检查。 (3)科室医疗安全自查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①回顾检查过去一年来发生医疗安全事件(含事故、差错、重要医疗意外、重大医疗合并症及医疗纠纷)的情况,逐件分析每例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经验教训,并填写《医疗安全事件回顾检查表》,报送有关职能部门复核。

医疗安全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医疗安全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医疗安全隐患整改自查报告我院根据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医疗安全隐患整改’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活动精神,根据要求对医院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项整改活动。通过整改活动开展以来,现将我院整改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1、存在的问题:(一).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门诊科室存在的问题根据门急、诊科室的管理要求,我院门急诊科没有单独设立,没有固定的业务技能强的门、急诊工作人员。门急诊医生持证上岗率不高,存在无证行医、非法行医情况。部分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不高,不能够对一些常见急救设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对一些基本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 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门诊处方书写不规范,要素不全,剂量用法不详,抗生素应用不规范,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门诊留观病历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够严格规范书写留观病例。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各种记录不规范,急危重病人谈话记录、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死亡病人讨论记录等书写不规范,书写要求远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要求。各种门诊日志记录登记不全、不连续、不全面。部分医疗制度及核心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有待与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各科室相关制度,尤其是乡镇医院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制度已不符合现阶段医院管理的需要。 护理部存在的问题各项护理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以前的各项护理制度是以门诊制度管理为起点建立起来的,自从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以来,原来的制度已经不等够适应现在管理的要求,现需结合住院部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标准制度。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建全。未能够按照《护士条例》制度规定,实施相关护理管理工作,未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自医院住院部投入使用以来护理管理部门不能够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和任务建立起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各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情况。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建全,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护士管理制度。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技术能力、技术标准无明确要求,未能建立健全护士级别、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医院护理人员配备标准,病房护士与床位达不到要求标准。 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建立不全、不完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不及时,流于形式。不严格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书,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书写质量不高。各种登记不全,如消毒记录、留观记录,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交接班记录等。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未能有效建立各项护理技能操作规范标准,部分护理人员技能操作不规范,一次性物品的销毁不彻底、不规范。门诊、住院部等科室卫生较差,存在交叉感染隐患,被套、床单陈旧,玻璃不干净,清洗不及时。 3.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不建全。毒、麻、剧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帐务记录不规范,管理有隐患。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过期失效虫蛀药品仍存在。医院因工作实际从事药品调剂的人员是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由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经药检局培训合格后上岗从事药剂调配。对相关药品调剂药品知识了解不够,处方调配时把关不严,时有不合格处方调剂发生。部分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时有调剂错药品情况发生(二).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门诊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患者时有反应,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差,医疗服务当中存在冷、碰、硬、顶等问题,服务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 护理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高,未能体现人性化服务。提供的基础护理和等级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住院病人的护理停留在原始阶段。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差,患者反映强烈。部分护士岗位职责责任心不够,“三查七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医疗隐患。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6-21 8:56:00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李雪娟 471100河南孟津县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现结合工作体会就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征,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书写护理文件不规范。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在查对时发现未记,但确实做了,护理管理上就视为“记录不全”。护理记录单上的任何文字记录都是重要的法律证据,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全”,在法庭上就会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有理难辩。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常见问题还有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速度快慢,药与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特别是不能同时用药的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按规定洗手,加药不戴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带孩子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护士素质低,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吸氧、吸痰慢、小儿头皮穿刺不上,洗胃机不会用),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有的护士虽然按制度做到了巡视病房,但不清楚患者的重点观察项目是什么,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征兆,从而延误抢救与处理,导致纠纷。 护患沟通不够:护士每天与患者频繁接触,可以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没听见,或态度冷淡、解释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

护理管理学作业答案第十二章 护理管理与医疗卫生法律法规1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属于执业安全问题( D ) A.侵权行为 B.失职行为 C.错记血压 D.遭受人身伤害 2.护士查对不严格给患者发错药属于( B ) A.侵权行为 B.失职行为 C.犯罪 D.渎职 (二)填空题 1.侵权行为主要涉及(侵犯自由权、侵犯生命健康权和侵犯隐私权)。 2.常见的执业安全问题主要有(无证上岗、职业伤害)和职业保险不健全。 (三)是非题 (√)1.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2.由于查对不严格以致打错针属于失职行为。 (√)3.非法阻挠护士依法执业或殴打护士的,可由护士所在单位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行政处罚。 (四)名词解释 1.护理法 2.医疗事故 (五)简答题 侵权行为主要涉及侵犯哪些权利? (六)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在护理管理中面临的执业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 2.护士要做到依法执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2章) 1.D 2.B (二)填空题 1.侵犯自由权侵犯生命健康权侵犯隐私权 2.无证上岗职业伤害 (三)是非题:

1.√ 2.√ 3.√ (四)名词解释 1.护理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规范护理活动(如护理教育、护士注册和护理服务)及调整这些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五)简答题:侵权行为主要涉及侵犯哪些权利? 1.侵权行为主要涉及侵犯自由权、侵犯生命健康权、侵犯隐私权。 (六)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在护理管理中面临的执业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 (1)无证上岗; (2)职业伤害; (3)职业保险不健全。 2.护士要做到依法执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1)侵权行为与犯罪; (2)失职行为与渎职罪; (3)临床护理记录不规范; (4)执行医嘱的问题; (5)麻醉药品与物品管理; (6)护生的法律身份问题。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院长对全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负全面责任。业务副院长要开展经常性的医疗安全教育和医疗护理工作检查,督导落实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 二、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各项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医务人员与科主任、科主任与院长分别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主管副院长(院委会委员)追究连带责任。 三、科室负责人对本科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负有直接责任。教育并指导本科医务人员严格履行医疗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及时查处和纠正违章行为,坚持管理从严、教育从严的原则,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各项医疗安全制度的落实,研究预防医疗事故和有效措施,教育医务人员以德治院。 五、各类各级医务人员对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差错事故承担直接责任。要严格履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六、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因下列过失引起医疗纠纷本人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1、不遵守劳动纪律、脱岗、串岗或在工作场所从事非医疗活动; 2、服务态度恶劣、接待不热情、解释不耐心;

3、不履行本岗位所规定的责任,不执行医疗规章制度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4、不执行医疗质量特别是环节控制的规定; 5、对危重、重症病人不按急诊程序规定处理,不就地抢救,不及时体格检查,不及时出具准确的报告; 6、拒收、推诿延误病人抢救治疗及转移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7、多收、乱收、私收病人现金造成不良影响; 8、向患者或家属索、拿、卡、要,影响医院声誉; 9、未经医院批准,私自到院外从事会诊、手术、体检、检查、化验等各种医疗活动。 10、行政、后勤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安全差错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工作。 七、医疗事故汇报及处理程序: 1、汇报程序:凡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科室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员在本科范围内进行分析和采取补救措施,24小时内(重大事故1小时内)向向分管院长或院长汇报。 2、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或纠纷处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发生医疗事故后,科室负责人应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应将有关医疗文件等原始资料妥善保管,严禁涂改、隐匿、销毁。如因输液(血)、注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第十二章护理管理与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属于执业安全问题( ) A.侵权行为B.失职行为C.错记血压D.遭受人身伤害 2.护士查对不严格给患者发错药属于( ) A.侵权行为B.失职行为C.犯罪D.渎职 3.护士在工作时对患者恶性相加,侵犯了患者的什么权利( ) A.隐私权B.自由权 C.人身财产权D.生命健康权 二、填空题 1.侵权行为主要涉及、和。 2.常见的执业安全问题主要有、和职业保险不健全。 三、是非题 ( )1.护士执业时,使用恶性语言和不良行为,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2.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 )3.由于查对不严格以致打错针属于失职行为。 ( )4.未认真消毒导致病人发生交互感染犯了渎职罪。 ( )5.护理文书书写不实事求是属于失职行为。 ( )6.护士利用职务之便窃取病房的杜冷丁给朋友,结果朋友转手卖出,护士的行为属于失职行为。 ( )7.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 ( )8.护士有义务对病人进行科学护理。

( )9.护士执业时,使用恶性语言,损害病人利益,属于侵权行为。 ( )10.非法阻挠护士依法执业或殴打护士的,可由护士所在单位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行政处罚。 四、名词解释 1.卫生法 2.医政法 3.护理法 4.医疗事故 5.医疗废物 6.侵权行为 五、简答题 1.简述医政法的特点。 2.侵权行为主要涉及侵犯哪些权利? 六、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在护理管理中面临的执业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 2.职业保险的好处有哪些? 3.护士要做到依法执业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D 二、填空题 1.侵犯自由权侵犯生命健康权侵犯隐私权

医院医疗安全责任书

医院医疗安全责任书 为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意识,职业风险意识,消除医疗隐患,杜绝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条款,结合我院院科两级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医疗安全责任书: 一、各科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等医疗核心制度。按医院优质服务、承诺服务的规定进行工作,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注重医德修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在岗时间不干私活,不从事医疗活动以外的任何事情。凡因违反而致事故、差错、纠纷发生者,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各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或指示必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上级医师签字认可;各种病历书写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描述准确无误,分析科学有序,记录及时清楚,科主任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重要缺陷的病历归档。科室有关人员及病案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病历及归档病历的管理,防止丢失、遗漏、涂改、伪造、销毁。不经医院领导批准,不得借调、摘抄、复印病历。否则,引起纠纷,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随意简化或更改。一般诊疗技术操作前,要向病员及其家属讲明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副作用;对危重病员或在重要器官进行复杂的有创伤性的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对患者或家属说明必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意检查签字为凭。上述情况引发的事故、差错、纠纷,应追究当事人的全部责任。 五、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及时,救治措施得力,其交接班须床前口头交接。危、急、重病人的会诊、疑难与死亡病案讨论,必须在院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出具书面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向病人家属说明和记录,必要时需病人家属在病程记录中签字。科主任应定期检查,组织实施。否则,

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84639

精心整理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行业的高风险日渐突显,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3病人及社会方面: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在病人及社会方面表现为:病人的不依从行为,如病人不按时服药,擅自外出;有的病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医护无故挑剔刁难;个别媒体片面报道,使病人对医疗失去信心等。 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2.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 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3]。 2.4加强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以提高应急工作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完成抢救治疗,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2.5加强管理、履行管理职能:首先护理管理者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勤检查、勤督促,多做现场管理,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忙的情况下,应合理调配人员,避免疲劳上岗。加大院、科两级督导检

查力度,以便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真正做到对差错隐患早发现、早防范、早杜绝,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第二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遵循护理质量标准,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控制护理质量,细化工作流程,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力争达到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在各种制度和质控标准的监控之下,制度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第三对“重点人员”、“重点时间”、“突发应急事件”严加防范:“重点人员”如工作责任心不强、易出差错者;基本功不扎实、业务素质差者;进修实习生、低年资护士等。“重点时间”如双休日、节假日、上下班的交接班时间。“突发应急事件”如突然停水、停电、器械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有预案,防患于未然。第四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科会采用民主原则、对人多用信任原则、工作中巧用激励原则,关心了解下属的心理状态,妥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集中精力做好工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要求,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患者择医的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加强防范,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医疗安全责任书

医疗安全管理责任书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院方特与各科室签订2013年医疗安全管理责任书: 一、科室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使每一位医务人员学法、懂法、守法,依法行医。 二、认真执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各类医疗设施和设备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做好急救药品、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等相关设备的储备,保证人员、环境处于良好状态,能够随时出诊、应诊和应对突发事件。 三、严格规范诊疗技术操作程序,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认真执行核心制度。医疗核心制度十八条: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登记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会诊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特诊特治告知制度;及护理核心制度。 四、做到规范职业,不超范围职业、不串收病人,但对院内急诊就医要做到随叫随到,全院协作,必要时及时转诊。 五、加强医患沟通,讲究谈话艺术,优化医患关系,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完善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谈话制度、收费沟通制度,全面实施医药收费明码标价,各种知情同意书填写完整、真实、通俗、精确、合法。 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坚决杜绝“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违纪行为,真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依规收费。 六、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层层实行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建立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讲课地点:讲课时间: 主持人:讲课者: 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息息相关,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可能引发纠纷,造成事故的事件。包括给药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压疮、烫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脱、标本错误等。对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警示教育,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以此,来做好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工作。 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在不良事件中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在给病人输液时未能将液体瓶上的标签内容与患者腕带、床头卡、输液单认真核对,个别护士凭主

观判断,在发放口服药时,未能与患者床头口服药卡及床头卡、腕带认真核对,造成输错液或发错口服药。 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 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执行。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级别护理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床栏、约束带等,同时告知家属留陪伴人,必要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组织学习各种操作流程,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不能随意简化流程,不能存在懒惰心理,稍有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士长加强监管力度,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实施夜班双岗制,这样就可以减少夜班工作时间太长而造成的一些不良事件,同时也保证了护士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去。同时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有预见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加强与患者之间、医生之间的沟通,多说一句话、多走几步路也许就能减少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下是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措施。 一、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范围。 二、不良事件分级: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通知 各科室: 为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经院办公会研究决定,调整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与职责,请遵照执行。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兼任,负责安排会议日程、活动及会议记录、档案管理及其他日常工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任期五年,可以连任,委员可根据需要有所变更。如有变动,应及时补充,以保证足够数量的委员开展工作。 附件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附件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2014年2月13日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三、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会,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四、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五、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六、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开一次会议。 七、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工作汇报。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进行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为医院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二、组织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三、广泛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性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四、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评价、考核,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五、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通报季度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六、组织疑难病例、重大或罕见疾病(手术)、纠纷病案的讨论。 七、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八、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九、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十、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十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生效。

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学习资料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室医疗安全责任制 1、科主任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研究、确认本科室的医疗安全风险系数、医疗安全管理或医疗安全保证技术的缺陷度数,以及院方测定的医疗安全系数及其目标值。 3、负责组织、发动本科全体人员,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本科室医疗安全目标。 4、负责对本科全体人员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措施教育、安全技术教育,以及与医疗安全有关的法律教育。 5、负责分析、研究本科医疗安全管理或医疗安全保证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扣薄弱环节并针对实际问题制订和实施医疗安全保证措施。 6、科主任可根据本科情况和特点制订和实施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医疗安全责任制,并进行医疗安全责任考核。 7、根据全院医疗安全奖惩制度,实施本科室医疗安全奖惩工作。

8、根据全院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处理程序规定,负责处理本科室发生的事故、差错和医疗纠纷等医疗不安全事件。 二、卫生技术人员医疗安全逐级负责制 1、初级卫生技术人员要努力端正医疗作风,提高技术水平,自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医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在本岗位的业务范围内,保证医疗安全。 2、凡属于非本职所能解决的医疗技术问题、疑难问题以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的技术措施和病例都必须及时向上级卫生技术人员请示,不得擅自处理。 3、中级卫生技术人员作为保证医疗安全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对自己负责指导和管理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医疗安全进行检查、监督、指导、把关,及时处理下级卫生技术人员提出的与医疗安全有关的疑难问题和技术措施;另一方面,必须对自己的医疗安全负责,自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医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努力提高临床科学思维水平。在本岗位和本职业务范围内,保证医疗安全。当遇到对医疗安全无确实把握的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提出,或申请集体讨论、会诊,以确保医疗安全。 4、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正高和副高)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职务,应成为保证本专业医疗安全的学术带头人和管理负责

护理医疗安全责任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护理医疗安全责任书 篇一:医疗安全责任书20XX 医疗安全责任书 为使全院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意识,职业风险意识,消除医疗隐患,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执业医师法”等精神,制定医疗安全责任书如下: 责任: 一、各科应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与手术分级管理制。按医院优质服务、承诺服务的规定进行工作,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 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注重医德修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在岗时间不干私活,不从事医疗活动以外的任何事情。凡因违反而致事故、差错、纠纷发生者,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各级医师的查房记录或指示必须在病程记录中明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上级医师签字认可;各种病历书写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描述准确无误,分析科学有序,记录及时清楚,科主任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重要缺陷的病历归档。科室有关人员及病案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病历及归档病历的管理,防止丢失、遗漏、涂改、伪造、销毁。不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不得借调、摘抄、复印病历。否则,引起纠纷,当事人应负全部责任。 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随意简化或更改。一般诊疗技术操作前,要向病员及其家属讲明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副作用;对危重病员或在重要器官进行复杂的有创伤性的诊疗技术操作前,应对患者或家属说明必要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意检查或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等为凭。对违反操作规程而又未向病员或家属讲时上述情况引发的事故、差错、纠纷,应追究当事人的全部责任。 五、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报告必须及时,救治措施得力,其交接班须床前口头交接。危、急、重病人的会诊、疑难与死亡病案讨论,必须在院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向上级医师或职能部门报告并出具书面记录。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及时向病人家属说明和记录,必要时需病人家属在病程记录中签字。科主任应定期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张琴(2017年11月业务学习)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息息相关,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包括给药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压疮、烫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脱、标本错误等。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在不良事件中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在给病人输液时未能将液体瓶上的标签内容与患者腕带、床头卡、输液单认真核对,个别护士凭主观判断,在发放口服药时,未能与患者口服药执行单及床头卡、腕带认真核对,造成输错液或发错口服药。 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 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执行。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级别护理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床栏、约束带等,同时告知家属留陪护人,必要

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组织学习各种操作流程,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不能随意简化流程,不能存在懒惰心理,稍有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科室二级质控人员加强监管力度,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实施夜班双岗制,这样就可以减少夜班工作时间太长而造成的一些不良事件,同时也保证了护士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去。同时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有预见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加强与患者之间、医生之间的沟通,多说一句话、多走几步路也许就能减少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以下是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理措施。 (一)、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范围。 (二)、不良事件分级: 1级: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死亡。 2级:指已发生,造成病人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延迟康复的事件,对患者造成中度以上的伤害;或有以下情形之一者: (1)护理过错行为引发的投诉或纠纷; (2)医院感染暴发; (3)手术病人身份或部位识别错误; (4)体内遗留手术器械或敷料等; (5)输错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