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收集病史资料,做好入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

理计划。针

对患儿的具体问题,对家长做好病情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2、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0%-60%,必要时可置患儿于

暖箱中。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

4、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的感染,工作人员接

触患儿前要

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

5、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奶前换纸尿裤,奶后拍背,

如果使用

奶瓶、奶嘴要清洁消毒,避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6、根据病情测量体温,如果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增加测量次数。

7、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沐浴,脐带未脱者,浴后用75%的酒精做脐部护理,保持

脐部干燥。

保持腋下、颈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并用清水清洗臀部。

8、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勤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按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要点进行重

新评估及处

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9、严格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量,早产儿每日称体重,足月儿每周二、五称体重。

重症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

1、观察新生儿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是否正常,观察体温是否正常

及暖箱使用

情况,记录暖箱温湿度,吸氧的方式及氧流量。

2、观察新生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的情况,有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周期性

呼吸,呼吸

暂停等症状,有无心率紊乱,血压下降等情况。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监护下的各种监护值,发现异常,及时

与医生联系。

4、观察新生儿皮肤有无黄染,皮疹等,观察脐部情况。

5、观察新生儿进食的状况,有无拒乳,吸吮无力等情况。

三、症状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当接到收住危重新生儿的通知后,应根据新生儿的病情预热远

红外辐射台

(抢救台)或闭式暖箱,呼吸困难者准备氧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负压吸引设备,准

备好心电监护仪和输液泵等。

2、新生儿入院时,根据病情及医嘱,给新生儿氧气吸入,连接好心电监护,血氧

饱和度,设

定报警值(包括呼吸暂停的报警),并做好护理记录。

3、有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设置好呼吸机参数,注意机器的工作状态,当呼吸机报

警时,及时

检查患儿,呼吸机管道管路,机器,气源等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每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定时翻身拍

背吸痰。

5、保暖:新生儿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左右,湿度保持在55%-65%左右,

监测新生儿

体温变化,遵医嘱应用辐射台(抢救台)或闭式暖箱。观察暖箱的使用工作情况,根据新生

儿的体温和体重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

6、注意保护性隔离,进入新生儿病房时工作人员应更换衣服、鞋帽,接触新生

儿前后要洗

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每日对病室消毒二次。

7、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儿,要注意监护仪的工作情况,设定报警上下限,血氧饱

和度指套要

经常更换位置,防止压疮。

8、遵医嘱检测血糖,尿量,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泵并观察微量泵的工作情况。

9、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如出现血便,特殊气味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

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新生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的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六、心理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给予皮肤安慰,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状况,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概念】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天的活产新生儿。

【临床特点】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头相对较大。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体温不升、吸吮、吞咽能力差,消化吸收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

经系统反应、

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早产儿的精神状况及拥抱、吸吮、吞咽反射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体温及

暖箱使用情

况,吸氧方式及氧流量情况。

2、观察新生儿呼吸、心率、血压情况,每2小时记录一次,观察早产儿呼吸速率、

节律,有

无鼻翼煽动、三凹征及呼吸暂停、周期性呼吸等,观察早产儿有无心率变化及血压下降。

3、观察早产儿有无皮肤黄染、皮疹,观察脐部情况,进食情况,无吸吮无力、拒

乳等。

(二)症状护理

1、保暖:体重小于2000克者应放于暖箱中,箱温保持在32度左右,湿度55%-65%。

小于1000

克者,箱温保持在34-36℃。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吸氧并观察

呼吸情况。

3、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病室定期消毒。每日给

予洗澡或油

浴,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做好脐部护理,保持皮肤干燥。住暖箱的患儿,每日对暖箱清洁擦

拭一次,出箱后做终末消毒。

4、输液的护理,早产儿应根据体重及喂养情况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

(三)营养及饮食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无法进食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无法经胃肠给予的应及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在给予高静脉营养时,要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外渗,并根据静脉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治疗护理

1、补充维生素K1,连用三天,十五天后加维生素A和D,早产儿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四周

后补充铁剂、维生素E及叶酸。

2、对于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可应用氨茶碱,饱和量5mg/kg,维持量2mg/kg。(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早产儿的康复。【健康教育】

1、早产原因主要为母亲因素,多数可以通过孕期保健来预防。加强健康宣教,注

意休息,避

免感染,孕期后3个月暂停房事。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和控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胎盘早期剥离,治疗前置胎盘,纠正贫血,加强心脏病孕妇管理。

2、早产儿属非正常生产,是未成熟儿,母婴暂时分离时及时指导产妇保持泌乳,

有条件的可

喂采集的母乳。及时和家属沟通,让其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改善情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RDS)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短暂的自然呼吸,继而发生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过低体重儿或过期产儿。

【临床表现】

1、出生时或不久出现呼吸急促、呻吟,鼻煽和吸气性三凹征。

2、低氧血症: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常伴有四肢松弛。

3、体温不升。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的胎龄、有无肺部感染史、孕妇有无糖尿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

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的次数、性质,缺氧程度,如面部、四肢及皮肤颜色,四

肢肌张力的

高低,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呼吸音有无改变。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胸片可协助诊断,血气分析可协助判断缺氧程度。【护理措施】

(一)改善呼吸功能

1、观察和记录患儿呼吸情况,及时给予生命体症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随时进

行评估。

2、置患儿于暖箱中,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55-65%,维持体温在36-37℃

减少耗氧量。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供氧: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采取不同的供氧方法和调节氧流量,氧分压维持在

50-70mmHg,

避免氧中毒的发生。

5、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遵医嘱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滴注前彻底清理呼吸道,滴注速度要

慢,并与吸

气同步,滴注时变动患儿体位,从仰卧转至右侧再到左侧,最后在平卧,使药液较均匀的进

入各肺叶,在滴注后用气囊加压给氧使其充分弥散。

(二)保证营养及水分的供应

1、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2、维持营养、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

(三)预防感染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

【健康教育】

1、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选择性剖腹产可能推迟到37周。预防围生期窒

息,控制母亲孕期糖尿病及促成本病的其他因素。

2、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合作,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3、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每次喂完奶后,竖起孩子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和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特点】

1、胎儿宫内窘迫

2、Apgar评分:主要有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皮肤颜色等5项【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

(1)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及抑制。

(2)根据全身皮肤颜色评估缺氧程度。

(3)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CT有无缺血、缺氧改变。【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窒息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的次数、节律、深浅度,有无缺氧的表现如:口

周发绀、精神萎靡、皮肤发花等。注意观察心率有无过快或过慢,并每2小时记录一次。

2、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前囟张力及肌张力情况。

(二)、症状护理

1、窒息复苏处理:立即将患儿至于抢救台上,仰卧,肩下垫高2-3厘米,使颈部

稍向后仰,

立即清除口鼻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刺激,使其建立自主呼吸,

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对于无呼吸或心率低于100次/分,应立即给予人工面罩气囊复苏器进行

复苏,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当心率低于60次/分,立

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为1:3,及时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物。

2、复苏后的护理: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直至呼吸平稳,注意观

察给氧浓度

或氧流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

注意患儿窒

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3、保暖,防止体温过低:注意患儿的排泄情况,出入量是否平衡,尿便是否正常,

有无脱水

及酸碱中毒的表现。

(三)、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喂养时注意患儿呼吸情况及面色,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无法从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及时补充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并根据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的治疗

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对于胸外按压不能恢复血液循环时,可静脉或气管内给予1:10000的肾上腺素;对于呼吸暂停窒息的新生儿给予氨茶碱静脉滴注,维持量

2mg/kg。根据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每天对患儿进行抚触,给予一定的皮肤安慰,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

【健康教育】

1、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式。

2、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

水平。

3、指导产妇合理喂养:喂奶速度要慢,喂奶后上半身稍抬高,以防呕吐再度引发

窒息。

4、患儿病愈出院时告知家属,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神灵活程度、四肢的活动情况,

如有异常及

时就诊。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肺炎有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种,因吸入羊水、胎粪、乳汁引起的为吸入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入最严重。

【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引起肺炎:生后12-24小时出现症状表现为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

困难伴发绀、

呻吟、呛咳等常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应差,少哭,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时有呼

吸暂停。有窒息史者多于复苏后即出现症状。可出现体温不稳、黄疸加重、中毒性脑病、中

毒性肠麻痹、心力衰竭、休克等。

2、产时及产后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3-5 d,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鼻翼扇动,

口吐白沫,

点头呼吸,不吃奶,厌食,呛奶,发绀或苍白,出现三凹征,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

重者呼吸衰竭。足月儿常发热,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多体温不升。

3、吸人性肺炎:在喂养过程中时有窒息或发绀发作。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吸入污染的羊水,喂养时有无乳汁吸入,有无

断脐不洁史,

有无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呼吸的次数、节律,呼吸音的强弱,有

无呼吸暂停

及暂停的次数,是否伴有呻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体温、精神反应情况,面部、四肢、全

身皮肤的颜色。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无胸部X线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

高及病原学

检查异常。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程度,有无紫绀、三凹征、鼻翼煽动、气促、

喘息、咳

嗽及呛奶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缺氧症状,如有异常积极进行救治。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观察精神反应,哭声,

拥抱,吞咽,

吸吮等反射情况。

二、症状的护理

1、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室

内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时吸痰,注意

无菌原则。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枕凉水袋等;过低

时注意保暖,

如用暖箱及暖水袋等。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的治疗。

三、营养及饮食护理

遵医嘱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液体,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有呛咳者注意体位喂养。喂养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对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可给予鼻饲。无法从胃肠道给予营养的及时补充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保护血管,防止外渗,并根据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四、药物的治疗与护理

1、根据不同病原给予抗生素治疗,金葡菌肺炎及大肠杆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

一代头孢菌

类。革兰士阴性杆菌和绿脓杆菌可用头孢三类。

2、对于呼吸道症状可给予雾化吸入,用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配制的雾化液

或用万托林

与盐水配制的液体给患儿治疗。

3、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

五、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抚触,根据其家长的认知程度,为其讲解疾病知识,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的康复。

【健康教育】

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新生儿抵抗能力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要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23-25℃,湿度50%左右为宜。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有保温措施,使新生儿皮肤温度达36.5℃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当母亲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每次哺乳时应将孩子抱起,以正确姿势进行喂养。喂奶时以少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

3、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

新生儿呼吸道气流停止≥20秒,伴或不伴心率减慢或<15秒,伴有心率减慢。生后24小时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患儿往往可能存在败血症;生后3天至1周内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考虑为原发性;出生1周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应寻找病因,排除症状性。所有足月儿发生呼吸暂停均为症状性。

【护理评估】

新生儿入院后正确详细的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反应,面色,哭声,呼吸情况等,对于早产儿、生后吃奶少,母乳不足,有感染史等,尤其是生后3—7天的早产儿应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做好预见性护理。

【护理措施】

1、对高危新生儿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通知医生及时救治。

2、症状护理

给予触觉刺激:呼吸暂停发作时需要专人守护,给予患儿托背、弹足底或给予其他的触觉刺激,常能缓解呼吸暂停的发作。将患儿置于振动水床,可以通过增加前庭的位觉刺激而增加呼吸中枢的传感神经冲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

3、药物护理

(1)茶碱或氨茶碱:最常用的治疗药物,

(2)枸橼酸咖啡因:作用机制类似茶碱,但其半衰期长,毒性较低。

4、持续气道正压(CPAP):一般供氧不能缓解呼吸暂停者可用CPAP,常用的是双侧鼻塞或气

管内插管方法。

5、机械通气:部分患儿应用上述各种方法治疗后,仍频发呼吸暂停并伴有低氧血症或明显

的心动过缓时,可用机械通气。

6、保证营养供给,合理喂养,严格记录出入量。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8、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常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

【临床特点】主要症状及体征,气促,紫绀,喂养困难,烦躁不安,严重出现窒息,心衰。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妊娠史,孕妇是否有代谢性疾病,患儿出生时的情况。

2、专科情况:检查生长发育的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发绀及其程度,听诊心脏杂音的性质和程度。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无菌操作。

2、按保护性隔离护理常规,集中进行治疗及护理。

3、有心功能不全者,取半卧位,避免着凉。

4、饮食少量多餐,水肿控制钠的摄入及液量的摄入。

5、根据心功能每2-4小时测脉搏一次,每次一分钟,并注意脉搏节律、强弱,必

要时听心音、

心率。

6、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7、静脉输液速度宜慢,根据医嘱、病情调节滴速,有条件尽量使用微量泵。

8、保持大便通畅,两日无便者可给予通便。

9、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前,要测脉搏与心率,如心率慢,婴儿低于120次/分,脉

搏不规则或

骤然增快,应暂停给药并报告医生。

10、如出现药物的中毒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给患儿制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哭闹烦躁,哭闹时及时给予安抚,使

其保持安静。

不宜过度兴奋,避免因刺激增加心脏负担。

12、准确记录出入量,水肿患儿每日清晨空腹称体重。

【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2、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

3、术前、术后均需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向家长讲解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十一、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新生儿肺出血可以是肺泡出血、间质出血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是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严重症状,常常是病危的表现。早产、窒息、低体重、低体温、硬肿、感染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在原发病十分危重的基础上,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发绀迅速加重,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双肺迅速出现细湿哆音或湿哆音明显增多,随之口鼻流出或涌出泡沫样血性液体。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体温在 24h 内的变化,能否维持在 36 一37.5℃之间。

2.专科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和呼吸暂停并进行性加重,原

发病的症状有否改善。

3.评估家属对病情与预后了解的程度、心理状态与对治疗的态度。

4.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是否异常,胸部 x 线检查判断出血量的多少。

【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障碍:与肺出血影响肺泡气体交换有关。

2.体温不升:与原发病和循环障碍有关。

3.知识缺乏:与家属不了解相关知识和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备好呼吸机和抢救药品(5% 碳酸氢钠、地高辛和吠塞米及酚妥拉明等),以赢得抢救时间。早发现,早插管,早上机。新生儿肺出血从开始少量渗血到大量出血时间很短,往往在数十分钟之内,如能及早察觉,早插管,早上机,则预后大不一样。为此护士对重症患儿要勤巡视、细观察,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措施,赢得治疗时机。一旦确诊肺出血,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正压通气,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含血痰液,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2.经常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牢固,避免发生脱管或插管位置过深;保持气道湿化,每日更换湿化器中的蒸馏水,保持水温 33 一 350C ,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并每日更换消毒。当出血量较大时应尽可能不从插管内吸痰以免加重出血。

3.提供足够的平均气道压力,尤其是呼气末正压。患儿口鼻腔内分泌物较多,及时给予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炎的发生。肺出血上机后不主张执行常规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操作,保持安静,只要无堵管,应尽量延长吸痰间隔,以免频频吸引和扰动,不利于止血和吸收。当病情稳定后,气管内无血性液体吸出,x 线胸片好转,呼吸机可下调参数。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胸廓起伏程度、呼吸频率及患儿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4.保暖:尽早将患儿置于预热的暖箱中,暖箱温度根据患儿体温、体重进行调节,保持中性温度,并保持良好湿度(40%一 65% )。

5.合理使用氧气:新生儿可用头罩吸氧,流量 1 一 2L/min,注意观察面色及呼吸情况,若吸氧后缺氧症状无明显缓解者应

予高度警惕。

6.高危患儿在输液时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时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24h 匀速输人。观察呼吸、心率及尿量情况。应用静脉留置针提供 24h 静脉通路使静脉管理更加科学,可减少患儿痛苦,并方便静脉给药及急救处理。

7.控制感染及保护性隔离:床上用品给予高温消毒,病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消毒。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戴一次

性手套,减少呼吸道外源性感染机会,同时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护理。8.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禁食患儿从静脉中补充营养,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早产儿吸吮反射差的,可使用滴管滴喂,少量多次。喂养过程要细心观察,防止腹胀及呕吐的发生。

9.及时和家属沟通,讲解本病的治疗和转归,增强家属的信心,取得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应急措施】

1.一旦确诊肺出血立即转置抢救室(配有新生儿开放暖床、抢救车、呼吸机、监

、血压仪、氧源等)抢救,早插管,早上机。护仪、低压吸引器、输液泵、SpO

2

2.上机过程中如血氧急剧下降,迅速检查有无堵管、脱管,必要时立即重新插管。3.心搏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内滴人或静推肾上腺素。

【健康教育】

1.加强产前检查,预防早产: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肺出

血最有效的方法,对有围生期病史特别是缺氧史、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生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呼吸窘迫,并突然加重患儿应高度警惕。

2.一旦发生肺出血,应和家长讲明本病的严重程度,让家

长有思想准备。同时也应讲解痊愈的例子,增强信心,取得家长的主动参与和配合。

3.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注意呼吸、体温的变化,预防感染,及时复诊,定期检查。

4.患儿死亡或留有伤残,对其家长尽可能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尽快让家长度过痛苦的心理路程。

十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于

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生后

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患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6 一 12h) 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 60 次/min)、呼气呻吟声、鼻翼扇动和吸气性三凹征等

典型体征。

2.由于低氧血症,表现为发绀,严重时面色青灰,并常伴有四肢松弛;

3.心音由强转弱,肺部听诊呼吸音低,以后可闻及细湿哆音。

4.如体温不升,四肢肌张力低下提示病情较重,严重者可于 3d 内死亡:如能存活 3d 以上,又未并发脑室内出血或肺炎者,

则可逐渐好转。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的胎龄、有无肺部感染史、孕妇有无糖尿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的次数、性质,缺氧程度,如面部、四肢及皮肤颜色,四肢肌张力的高低,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肺部呼吸音有无改变。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 线胸片可协助诊断,血气分析可协助判断缺氧程度。【护理诊断/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有关。

2.气体交换受限:与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导致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人量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5.家长恐惧:与患儿病情危重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暖:有条件者将患儿置于暖箱或辐射式远红外开放抢

救台上,保持体温在 36 一 37℃,相对湿度在 55%一 65% ,减少水分消耗;防止低体温影响机体血液循环加重组织缺氧。护理

相对集中,减少散热。

2.给予有效吸氧或机械通气:轻者可用面罩、头罩吸氧,氧流量不少于 5 L/min ,氧分压<8kPa 者应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

通气( CPAP);无自主呼吸或频繁呼吸暂停者,氧分压<6.65kPa (50mmHg),应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3.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患儿平卧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彻底吸净气道分泌物。将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送至气管下部,抽取药液从气道中滴人,转换体位呈左侧卧、右侧卧及平卧位,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以利于药液弥散。用药后 4 一 6h 内禁止气道吸引: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及体温变化。

4.机械通气时定时给患儿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吸痰前向气管内滴液1 一 2ml,使痰液稀释后再吸净,同时将

口鼻腔内的粘液吸净,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发现呼吸节律

不整、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加重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拔管后

给予大流量头罩吸氧 4 一 6h。

5.详细记录 24h 出入量及病情。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哺乳者可给鼻饲奶或静脉补充高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者应用输液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6.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心电、血氧监护并专人守护,随时检查呼吸机各管道是否通畅有无脱落、扭曲等。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密切联系。

7.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应急措施I】

1.备好各种抢救用物(气管插管、呼吸机),发现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征象立即插管上机。

2.遇到停电,及时进行人工气囊加压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及其他情况,如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患儿全身仍青紫,及时检查有无气管插管脱出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健康教育】

1.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选择性剖宫产尽可能推迟到 37 周。预防围生期窒息,控制母亲孕期糖尿病及促成本病的其他因素。

2.对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而胎儿不成熟者,分娩前2 一 3d给孕妇肌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6mg, 2 次/d;或氢化可的松 100mg 静脉点滴,2 次/d,共 2d。分娩后可从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胎龄不足 34 周者,效果显著。

3.帮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合作,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4.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每次喂完奶后,竖起孩子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以防溢乳。

十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 依赖因子所致。【临床表现】

1.多于生后第 2 或第 3 天发病,最迟可于生后第 6 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 2 周)。多为人乳喂养。

2.常见脐残端渗血、胃肠道出血(呕血或便血)、穿刺部位长时间渗血、皮肤出血.(以受压处最多见,如足跟、枕、骶尾骨部受压处呈大片淤斑,甚至发展成血肿),偶可见鼻出血、肺出血、尿血、阴道出血等,一般为持续不断的渗血,个别发生消化道或脐残端大量出血甚至导致休克。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可致命或后遗脑积水。: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健康史,产前有无应用抗凝药(双香豆素)、抗癫痈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患儿是否母乳喂养及维生素 K 的使用情况、了解患儿有无肝胆疾病、感染及缺氧病史。

2.专科情况:观察患儿出血的量及其部位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脑 CT 有无颅内出血,血化验凝血功能是否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出血致颅压增高有关。

2.有感染的可能: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3.营养失调:与消化道出血禁食,摄人不足有关。

4.家长焦虑:与缺乏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出血的部位及有无新的出血倾向。记录生命体征和出血量,如患儿面色苍白、出血量明显增多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按医嘱应用维生素 K 治疗,输鲜血或血浆、输液。

2.注意脐部的护理,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加压包扎。胃出血者生理盐水洗胃后再注人止血药保留,根据情况可间隔 6 一 8h

重复胃管内注止血药:有消化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禁忌洗胃。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日 2-4 次用生理盐水棉签涂擦口腔粘膜,注意动作要轻柔,勿损伤粘膜。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停止后开始试喂奶,避免长时间禁食。

3.每 2h 翻身 1 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各项操作动作轻柔。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穿刺。必须穿刺或注射时,局部应加压止血 5min 以上并观察有无继续出血。

4.加强保护性隔离,避免继发感染。

【应急措施】

1. 患儿出现突然意识丧失、瞳孔变化等颅内大量出血征象时,立即快速静点 20%甘露醇等高渗降颅内压药物,协助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做好急诊手术准备。2.患儿因消化道出血出现窒息征象时,立即使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用吸痰管吸出口、咽喉、鼻部血液及呕吐物,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健康教育】

1.做好围生期保健,产妇分娩日可口服维生素 K 片剂。母乳喂养者,指导哺乳

1

母亲多进食含维生素 K 丰富的食物。新生儿于生后每日 1 次肌注维生素K

1

-2mg,连用 3d;乳母每次服维生素 K 20mg,每周 2 次。

2.新生儿出生后,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如有轻度少量出血,如脐部渗血时可重新换纱布包扎压迫止血,如果消化道出血量多以及其他部位严重出血及时送医院治疗。

3.向家长解释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情况,以取得理解与配合;同时介绍相关的医学知识。

4.有颅内出血的患儿,指导家长出院后注意患儿的眼神,定期测量头围,按期复诊。

十四、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儿科5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1)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3) 第三节急性扁桃体炎护理 (5) 第四节手足口病护理 (7) 第五节惊厥护理 (9)

第一节小儿肺炎护理 一、定义 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肺部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症灶较大者可出现肺实质体征。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有条件者实行呼吸道隔离,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分开收治。 3、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室温18-22°C,相对湿度55%-60%. 4、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静脉输液时,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5、保证充足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6、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时予以吸氧,必要时予人工辅助呼吸。 7、监测体温变化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对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8、严格观察神志及精神状态。突然烦躁不安、心率每分钟>160次/分,呼吸每分钟>60次/分、肝脏短时间内急剧增大,为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四、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 2、对易感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

第二节小儿腹泻护理 一、定义 由多种病原及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二、症状、体征 轻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恶心或呕吐,排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至数10次,粪便形状呈稀水样,有酸味,常见黄白色粉瓣和泡沫,黄绿色稀便,可混有黏液及脓血等。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三、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传播,护理患儿前后必须进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根据病情,给予口服药物或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腹痛,腹胀、代谢性酸中毒表现、脱水程度及排尿排便情况。 5、调整饮食。呕吐严重者应暂禁食,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6、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四、健康指导 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精品】

一、早产儿的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 37 周小于 259d 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体重、身长均明显小于足月儿,皮下脂肪少, 肌肉少;头相对较大,囟门宽大,颅缝宽,头发短而绒,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趾(指)甲短软。 2.生理特点:呼吸快而浅,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 停,哭声很弱,常见青紫,易发生肺不张、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温不升;吸吮、吞咽功能差,容易发生呕吐,导致误吸;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发生腹胀、腹泻;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均不敏感,常处于嗜睡状态;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了解患儿的胎次、胎龄、母亲孕期健康状况、 胎儿发育情况及家族史等。 2.专科情况:评估患儿的体重、外观特征是否符合胎龄、 生命体征有无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各系统功能状况。 3.了解辅助检查如脑CT、肺部x线及化验室检查结果有无异常。 4.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状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对预后的了 解程度、治疗的态度、经济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异常: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储备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能力差、摄入不足 及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有关。 3.有潜在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4.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 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 26~280C ,相对湿度 55%~ 65% 。生后即放置在暖箱中。戴绒布帽,集中护理,各项检查、治疗尽量在暖箱内进行,以减少失热。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 2.保持舒适体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 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可采取以下体位。(1) 促进屈曲体位: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的鸟巢式卧具,使其脚能触及衣物,手能触及毛巾、床单,有安全感;包裹婴儿时要确定婴儿的手能触及面部,以利头、手互动。2)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可避免早产儿双侧头部平坦, 以免因头部平坦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 (3) 俯卧位:有资料报道,俯卧位可以减少早产儿呼吸暂 停的发作和周期性呼吸,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于改善早产儿呼吸和肺功能有很大作用。但须注意俯卧位时容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引起窒息和猝死,应密切观察。 3.喂养:早产儿可用母乳或乳库奶喂养,必要时使用适合 早产儿的配方乳。开始先试喂2次 10% 葡萄糖液,每次 3 ~5m1,再喂稀释奶逐渐到配方奶直至达到每日需要热量。 喂奶切忌过速,以免发生胃食管反流致误吸;喂奶后不要 立即更换尿布以防止体位变动发生呕吐。保持半侧卧位或 平卧、俯卧,头转向一侧,每 4h翻身、转换体位 1 次。 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鼻肠管喂养,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 1/3 以上则减量或暂停 1 次,必要时给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 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低下,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 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的进人,工作人员患感冒时不能接 触早产儿。暖箱要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每日 用消毒液擦拭 1 次,使用7d 后要更换暖箱。暖箱内的湿化 器、氧气湿化瓶的水要每日更换,空气过滤网内的海绵要定 期清洗,头罩、吸氧管及与早产儿接触的各种管道、仪器要 定期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要严格洗手,以免发生

儿科护理操作常规M

儿科专科技术护理常规 目录 1.给氧护理常规2 2.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常规3 3.使用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4 4.使用呼吸机护理常规5 5.气管内给药护理常规6 6.脐部护理常规7 7.臀部护理常规7 8.沐浴护理常规8 9.眼部护理常规8 10.奶瓶喂养护理常规9 11.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常规10 12.体重测量护理常规10 13.经胃管饲喂养护理常规11 14.暖箱护理常规12 15.光照疗法护理常规13 16.新生儿复苏护理常规14 17.头围、胸围、腹围测量护理常规15 18.口服给药护理常规16 19.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护理常规17

给氧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 3、观察呼吸形态,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护理措施

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格掌握吸氧指征,据病情及医嘱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3、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连接紧密。 4、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严格控制氧浓度和用氧时间,早产儿在吸氧条件下,应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经皮氧饱和度在8593%之间。 5、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吸入氧浓度、经皮氧饱和度并记录。每天更换湿化瓶及输氧管,保持吸氧管通畅。 健康指导 1、向患儿家属解释用氧的目的。 2、告知家属用氧安全管理。

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等情况。 2、听诊患儿双侧呼吸音情况。 3、观察痰液的性状、量及患儿对吸引的耐受程度。 护理措施 1、负压吸引装置各管道连接正确、紧密、通畅。 2、调节负压在0.02—0.04,吸痰前给高浓度氧1。 3、双人操作,一人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于负压吸引管上,另一人断开呼吸机与气管插管连接,戴手套者将吸痰管迅速插入气管插管内,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深度加1,遇阻力后上提1吸引,并螺旋快速拔出吸痰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s。吸引时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 4、吸痰毕连接气管插管与呼吸机,冲洗管路关闭负压。 5、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口唇颜色的变化情况,吸痰过程中出现发绀、心率减慢,应立即球囊加压给纯氧,病情稳定后再次吸引。 6、观察并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健康指导 告知患儿家属吸痰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常规.doc

儿科护理常规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以18-20℃为宜,湿度50%-60%为宜。 2、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诊断合理安排病室,重症患儿安排在监护室或抢救间。 3、入院后根据病情做常规处理,如:测体温、体重,3岁以上的患儿测脉搏、呼吸、血压, 如有发热者按发热护理。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4、责任护士向患儿和家属进行入院宣教、自我介绍,危重病人专人护理。 5、根据医嘱安排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 6、协助留取检验标本,并说明注意事项。 7、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9、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做好床单元的终末处理。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唊炎)护理常规 【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90%以上由病毒引起。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舒适度。 2、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的变化。 3、潜在并发症:热性惊厥。 【护理措施】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集中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保持并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4、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0.5%麻黄碱液滴鼻,是鼻腔通畅 5、咽部护理:咽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润喉片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进食 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咽部疼痛。 6、高热护理:观察体温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有高热惊厥史者, 患儿体温在38℃即给予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免发生惊厥。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2017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肿瘤内护理常规

目录 1. 压疮护理 (3) 2. 疼痛护理 (4) 3. 高热护理 (5) 4休克护理 (6) 5. ............................................................... 昏迷护理7 6. 肿瘤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8) 7. ................................................................................... 经 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9-10 8. 静脉化疗药 9. 肺癌护理. 11. 肠癌护理 12. 原发性肝 13.乳腺癌护理 10. 胃癌护理 14.放疗科 15. .................................................................... 食管癌放疗护理常规18 16. 鼻咽癌()放疗护理常规 (19) 17. ......................................................................................................... 肺癌放疗护理常规.. (20) 18. 宫颈癌放疗护理常规 (21) 19. 胃癌放疗护理常规 (22)

20. 脑胶质瘤放疗护理常规 (23) 压疮护理常规 [ 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有无长期卧床、肥胖、营养不良、水肿、大小便失禁、活动受限、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2、观察患者局部有无红、肿、热、触痛,特别是压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股骨大转子、髋部、肩胛部、肘部、内外踝部、足跟部、耳廓、枕部,或是否已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情况。 3、评估患者压疮预防措施的应用情况,如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等。 4、根据压疮的分期,科学评估压疮的病变程度。 [ 护理措施] 1、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进食困难者,采取胃肠外营养、深静脉营养等措施。 2、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1)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后、年老等不便翻身的患者应睡气垫床,以缓解局部压力。 (2)定时变换体位,每2小时1次翻身,避免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给予温水擦浴。 3、避免皮肤受潮湿、摩擦等不良刺激 (1)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 (2)翻身时,动作应轻巧,避免推、拉、拖等动作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3)及时擦干汗液、尿液,更换潮湿衣服。 4、根据压疮的分期给予护理 (1)1期,以缓解局部压力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切勿按摩。 (2)n期,用生理盐水清创后,保持创面无菌、湿润,避免受压。 (3)川期,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生长为主。 (4)W期,护理的关键是清除坏死组织,保持痿管内渗出物引流通畅。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

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 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 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 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 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3、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 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 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 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 7、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 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儿科护理常规试题及答案

儿科护理常规考核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70分) 1.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中,保持室温在________,相对湿度在_______。 严格执行_________。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___________。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遵医嘱给予________和清蛋白治疗,纠正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的发生。 3.小儿肺炎患儿应给予高营养素、清淡、易消化的_________,痰液粘稠者, 按医嘱给予_________,雾化用具一人一Ⅲ消毒或一人一套专用。指导患儿雾化时保持平静,轻轻张口,用口均匀_________。每次持续雾化_______分钟。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根据医嘱给予__________,同时检测_________, 防止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引起___________及视网膜病变。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尽量保持安静,早期________、____等刺激, __________________,必要时及时应用镇静、脱水等药物。 6.腹泻患儿,呕吐严重者可_________,母乳喂养者____________,人工喂养 儿科_______喂奶,_____________为宜。停止禁食后,母乳喂养儿科延长喂奶时间,奶间喂水。人工喂养儿科由蜜糖、稀释牛奶开始,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 7.肾病综合征患儿,明显水肿或高血压时__________,不宜长期限盐,以免 引起低钠血症,给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食,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日________左右为宜。

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和流通。保持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60%为宜。 2、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降 温,同时使用镇静剂。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缺氧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黏稠可 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5、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调整适当卧位,利于患儿休息。 6、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及液量。 7、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准备急救物品 及药品。 二、专科护理 1、痰多不宜咳出时要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地咳嗽,且更换体位,协助翻身、拍背。 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或使用止咳祛痰剂。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2、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面色或口周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等呼 吸困难症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病情恶化时拍背和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需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注意用药及时、准确,并观察 用药后的反应。应用洋地黄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前后心率的变化,避免使用钙剂。用利尿剂时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低血钾的发生。注意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室内相对温度18~22℃,湿度以55-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以减少炎症对支气管黏膜不良反应的刺激,有利于排痰。 2、患儿取半卧位或舒适的体位,指导家长经常为患儿更换体位、轻拍背部;指 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有利于痰液排出。 3、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管,稀释痰液。雾化后协助排痰,必要时用吸引器 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遵医嘱给药抗生素、化痰止咳、平喘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主要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减轻 喘息症状。 二、维持正常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每2~4小时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 2、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冷敷、冰敷、温水浴等;或遵医嘱给予 药物降温,防止惊厥的发生。 3、观察退热效果,及时更换汗湿衣服,避免受凉,并注意保暖。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多饮水。 5、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饮食。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温开水;年长儿应在晨 后、餐后、睡前漱洗口腔,以清洁口腔。 三、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和护理知识。 2、指导家长适当开展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3、指导家长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 4、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5、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加强营养,积极防治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病。按时预防接种。

一般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目录 l儿科常见疾病一般得护理常规 2.手足口病得护理常规 3.高热得护理常规 4.惊厥得护理常规 5.婴幼儿腹泻得护理常规 6.小儿肺炎得护理常规 7.婴幼儿哭闹得护理常规 8.肾病综合征得护理常规 9.小儿贫血得护理常规 10.小儿腹痛得护理常规 11.小儿营养不良得护理常规 12.小儿昏迷得护理常规 13.急性自血病得护理常规 14.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得护理常规 15.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得护理常规 16.小儿心功能不全得护理常规 17.小儿心肌炎得护理常规 18.小儿风湿热得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 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 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得睡眠与休息。 5.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得特殊要求, 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得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凡入院24小时以内得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 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 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 10.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 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得游 戏与玩具,使她们在陌生得环境中得到安慰,从而安心休养,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4.病儿出院时,所有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 育儿得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得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儿科护理常规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急性感染性喉炎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儿有无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喘鸣和三凹征. 2.有无发热、烦躁不安、出汗、面色青紫等缺氧表现。 (二)实施要点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 3、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并补充足量的水分。 4、遵医嘱应用雾化(沙丁胺醇和布地柰德),消除喉头水肿。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吸痰。 5、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活动,尽可能将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喉梗阻情况,严重梗阻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三)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感冒时不要亲密接触患儿,加强宝宝的营养。 2、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3、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询问发病前有无感染史,有无进食甘薯、玉米等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食物。 2.询问是否有突发腹痛并逐渐加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伴呕吐、腹泻和便血, 有无里急后重感。 3.有无发热,观察腹部体征,如腹胀、肠鸣音消失。 (二)实施要点 1.执行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2.立即禁食至大便隐血阴性3次,腹胀消失和腹痛减轻后试行进食,从流质、半流质、少 渣软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有腹胀尽早安置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并记录引流 量。 4.卧床休息,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要,避免外界刺激,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休 息。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周围循环,脱水程度、大便性质及量, 腹部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 (三)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选择适当断奶时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第二章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小儿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 【护理评估】 1?评估生命体征,注意面色,尤其是体温的改变。 2?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活动量增加是否需要用氧。 3.评估口腔卫生情况,口腔黏膜改变情况,进食能力。 4?观察皮肤出血点情况。 5?评估疼痛的特点、性质、程度、部位、持续的时间。 6?评估患儿心理、行为的变化。 7?了解患儿和家属对疾病和饮食卫生常识的了解程度。 【主要护理问题】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侵润等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4?预感性悲哀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咼及贫血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意识、瞳孔变化、剧烈头痛、呕血、便血、鼻出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住院时与感染患儿分开,实行保护性隔离,严重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 3.加强口腔护理,轻者用软毛牙刷清洗口腔,重者用硼酸溶液漱口或擦洗。 4?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碰撞出血。进行注射前必须用碘酒及酒精消毒,拔 针时用干棉签延长压迫时间至不出血为止。经常更换体位以防止褥疮。经常擦浴、更换内衣,以减少皮肤感染,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脓肿的发生。 5?高热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时应熟悉药物的副作用、给药途径,化疗药物要新鲜配制。要注意保护静脉,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滴注的速度,经常巡视,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坏死。若有渗漏应立即停止输入。 7?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后,应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脑疝和体位性低血压,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等反应。 8?饮食管理: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时应根据医嘱给禁食或流质。 9?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碰撞伤。经常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斑。注意有无血尿、便血情况。口腔经常以漱口液漱口,刷牙时以软毛牙刷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第二十二章新生儿科专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 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 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 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 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 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酌情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 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 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第七部分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炎喘嗽 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X线、血常规等检查。 3、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辩证:风热犯肺证、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以18-20 C为宜,湿度50%-60% 为 宜。 2、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及诊断合理安排病室,重症患儿安排在监护室或抢救间。 3、入院后根据病情做常规处理,如:测体温、体重,3岁以上的患儿测脉搏、呼吸、 血压,如有发热者按发热护理。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4、责任护士向患儿和家属进行入院宣教、自我介绍,危重病人专人护理。 5、根据医嘱安排饮食,指导活动与休息。 6、协助留取检验标本,并说明注意事项。 7、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9、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做好床单元的终末处理。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唊炎)护理常规 【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 性感染。90%以上由病毒引起。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舒适度。 2、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体温的变化。 3、潜在并发症:热性惊厥。 【护理措施】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集中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保持并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4、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 0.5%麻黄碱液滴鼻, 是鼻腔通畅 5、咽部护理:咽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润喉片并做好口腔护理。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咽部疼痛。

6、高热护理:观察体温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如有高热惊厥 史者,患儿体温在 38C即给予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免发生惊厥。 7、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有无口腔粘膜斑和皮疹,注意咳嗽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 以免早期发现某些急性传染病。 8、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的易消化、高营养的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健康指导】家长平时加强患儿营养,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婴幼儿应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有流行趋势应及早隔离患儿。 第三节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 【概念】小儿支气管肺炎是由不同病原菌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 【护理评估】 1、测量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变化。 2、评估病情及呼吸情况。 3、咳嗽、咳痰症状。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和流通。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18~22C,湿度 60% 为宜。 2、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调整适当卧位,利于患儿休息。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缺氧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粘稠可雾化 吸入稀释痰液。 5、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早降 温,同时使用镇静剂。 6、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药 物。 【健康指导】 1、环境要清洁: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定时通风,取得配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 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 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 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 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 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酌情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 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 度,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小儿高热护理常规

高热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至少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4、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5、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6、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7、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d为宜。 酌情口腔护理2~3次/d或进食前后漱口。 8、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衣服干燥、平整,防止受惊。年老体弱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9、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心情愉快。 【健康指导】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冰枕、冰敷、冰垫、温水擦浴、醇浴以及药物降温。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惊厥护理常规 一.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宜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噪音等 刺激,一切操作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扰动患儿。 三.惊厥发作时松开颈部紧身衣物,将头偏向一侧,将压舌板放在患者的 上、下臼齿之间(切勿强行扳开)防舌咬伤。抽搐发作时予以急救措施,可掐人中、合谷等穴位。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仰卧,分泌物过多时予以抽吸,必要时使用吸引 器,以防窒息。有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 五.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注意口腔护理及退热后的皮肤护理,勤换衣裤,预防着凉。 六.避免患者受伤害,适当约束患儿严防坠床,碰伤或抓伤。 七.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八.注意保暖,在不诱发惊厥的情况下,定时轻柔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 九.高热昏迷者按各项护理常规护理。 十.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短、性质及频率。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目录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 1 危重患儿护理常规 ----------------------- 2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 3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 4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 5昏迷护理常规 -------------------------- 6 休克护理常规 -------------------------- 7 发热护理常规 -------------------------- 8 惊厥护理常规 -------------------------- 9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 10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 11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 12肺炎护理常规 -------------------------- 14 腹泻病护理常规 ------------------------ 15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 16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 17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 18儿童糖尿病护理常规 --------------------- 19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 20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 21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 22 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 23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 24 川崎病护理常规 ------------------------- 2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 26 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 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常规 ---------------- 28 呼吸机治疗护理常规 ---------------------- 29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护理常规 ------------------ 30 腰椎穿刺术护理常规 ---------------------- 32 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 ---------------------- 33 胸腔穿刺术护理常规 ---------------------- 34 血液净化护理常规 ----------------------- 35 血管通路(双腔静脉导管)护理常规 ------------ 36 PICC护理常规------------------------ 37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病室温度18?,湿度55%?60 %,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2、根据病情、病种合理安排床位,感染与非感染病儿分室居住,病床应加床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