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实验 Socket消息传输程序的实现

计算机网络实验 Socket消息传输程序的实现

计算机网络实验 Socket消息传输程序的实现
计算机网络实验 Socket消息传输程序的实现

河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网络A实验报告

院系 _ __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_ _ 物联网183

实验五 Socket消息传输程序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高级语言Socket编程的方法。

2、掌握TCP/IP协议,了解套接字等概念。

3、针对具体的应用要求(实时传输数据/文件/图像/聊天室),编程实现。

二、实验原理

1、网络编程的基本模型就是客户机到服务器模型,简单的说就是两个进程之间相互通讯,然后其中一个必须提供一个固定的位置,而另一个则只需要知道这个固定的位置。并去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然后完成数据的通讯就可以了,这里提供固定位置的通常称为服务器,而建立联系的通常叫做客户端,基于这个简单的模型,就可以进入网络编程。

2、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是一个应用程序开发框架,该框架是为了将数据的表示与其内部的处理和存储分离开来而设计的。客户机请求服务,服务器为这些请求服务。请求通过网络从客户机传递到服务器。服务器所进行的处理对客户机而言是隐藏的。一个服务器可以为客户机服务。

3、一个服务器可以同时和多台客户机进行通讯。

三、实验条件

1.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VC++ 6.0编程软件。

2.硬件环境:1台计算机。

四、实验学时

2学时

五、实验时间

第十四周周二19:00-21:00

六、实验地点

工科2软件一机房和软件二机房

七、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实验内容

(1)掌握TCP原理。

(2)用套接字(Socket)编程实现网络文字传输。

2.完成情况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Sockets;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namespace jiwang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Thread threadWatch = null;

Socket socketWatch = null;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private void textBox1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private void btnServerCon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try

{

socketWatch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IPAddress ipaddress = IPAddress.Parse(this.txtIP.Text.Trim()); IPEndPoint endpoint = new IPEndPoint(ipaddress,

int.Parse(this.txtPort.Text.Trim()));

socketWatch.Bind(endpoint);

socketWatch.Listen(20);

threadWatch = new Thread(WatchConnecting)

threadWatch.IsBackground = true;

threadWatch.Start();

txtMsg.AppendText("开始监听客户端传来的信息!" + "\r\n");

this.btnServerConn.Enabled = false;

}

catch (Exception ex)

{

txtMsg.AppendText("服务端启动服务失败!" + "\r\n");

this.btnServerConn.Enabled = true;

}

}

Socket socConnection = null;

///

///监听客户端发来的请求

///

private void WatchConnecting()

{

while (true)

{

socConnection = socketWatch.Accept();

txtMsg.AppendText("客户端连接成功! " + "\r\n");

ParameterizedThreadStart pts = new

ParameterizedThreadStart(ServerRecMsg);

Thread thr = new Thread(pts);

thr.IsBackground = true;

thr.Start(socConnection);

}

}

///

///发送信息到客户端的方法

///

///发送的字符串信息

private void ServerSendMsg(string sendMsg)

{

try

{

byte[] arrSendMsg = Encoding.UTF8.GetBytes(sendMsg);

socConnection.Send(arrSendMsg);

txtMsg.AppendText("服务器 "+ GetCurrentTime() + "\r\n"+ sendMsg + "\r\n");

}

catch (Exception ex)

{

txtMsg.AppendText("客户端已断开连接,无法发送信息!" + "\r\n"); }

}

///

///接收客户端发来的信息

///

///客户端套接字对象

private void ServerRecMsg(object socketClientPara)

{

Socket socketServer = socketClientPara as Socket;

while (true)

{

byte[] arrServerRecMsg = new byte[1024 * 1024];

try

{

int length = socketServer.Receive(arrServerRecMsg);

string strSRecMsg = Encoding.UTF8.GetString(arrServerRecMsg, 0, length);

txtMsg.AppendText("天涯 " + GetCurrentTime() + "\r\n" + strSRecMsg + "\r\n");

}

catch (Exception ex)

{

txtMsg.AppendText("客户端已断开连接!" + "\r\n");

break;

}

}

}

///

///发送消息到客户端

///

///

///

private void btnSendMsg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erverSendMsg(this.txtSendMsg.Text.Trim());

this.txtSendMsg.Clear();

}

///

///快捷键 Enter 发送信息

///

///

///

private void txtSendMsg_KeyDown(object sender, KeyEventArgs e)

{

if (e.KeyCode == Keys.Enter)

{

ServerSendMsg(txtSendMsg.Text.Trim());

this.txtSendMsg.Clear();

}

}

///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的方法

///

///当前时间

private DateTime GetCurrentTime()

{

DateTime currentTime = new DateTime();

currentTime = DateTime.Now;

return currentTime;

}

///

///获取本地IPv4地址

///

///

public IPAddress GetLocalIPv4Address()

{

IPAddress localIpv4 = null;

IPAddress[] IpList = Dns.GetHostAddresses(Dns.GetHostName());

foreach (IPAddress IP in IpList)

{

if (IP.AddressFamily == 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

localIpv4 = IP;

}

else

{

continue;

}

}

return localIpv4;

}

///

///获取本地IP事件

///

///

///

private void btnGetLocalIP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PAddress localIP = GetLocalIPv4Address();

this.txtIP.Text = localIP.ToString();

}

}

}

2.客户端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Sockets;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namespace客户端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Socket socketClient = null;

Thread threadClient = null;

///

///连接服务端事件

///

///

///

private void btnListenServer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ocketClient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IPAddress ipaddress = IPAddress.Parse(this.txtIP.Text.Trim()); IPEndPoint endpoint = new IPEndPoint(ipaddress,

int.Parse(this.txtPort.Text.Trim()));

try

{

socketClient.Connect(endpoint);

this.txtMsg.AppendText("客户端连接服务端成功!" + "\r\n");

this.btnListenServer.Enabled = false;

threadClient = new Thread(RecMsg);

threadClient.IsBackground = true;

threadClient.Start();

}

catch (Exception ex)

this.txtMsg.AppendText("远程服务端断开,连接失败!" + "\r\n"); }

}

///

///接收服务端发来信息的方法

///

private void RecMsg()

{

while (true)

{

try

{

byte[] arrRecMsg = new byte[1024 * 1024];

int length = socketClient.Receive(arrRecMsg);

string strRecMsg = Encoding.UTF8.GetString(arrRecMsg, 0, length);

txtMsg.AppendText("服务端 " + GetCurrentTime() + "\r\n" + strRecMsg + "\r\n");

}

catch (Exception ex)

{

this.txtMsg.AppendText("远程服务器已中断连接!" + "\r\n");

this.btnListenServer.Enabled = true;

break;

}

}

}

///

///发送字符串信息到服务端的方法

///

///发送的字符串信息

private void ClientSendMsg(string sendMsg)

{

try

{

byte[] arrClientSendMsg = Encoding.UTF8.GetBytes(sendMsg);

socketClient.Send(arrClientSendMsg);

txtMsg.AppendText("天涯 "+ GetCurrentTime() + "\r\n"+ sendMsg + "\r\n");

}

catch (Exception ex)

this.txtMsg.AppendText("远程服务器已中断连接,无法发送消息!" + "\r\n");

}

}

private void btnSendMsg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ClientSendMsg(this.txtClientSendMsg.Text.Trim());

this.txtClientSendMsg.Clear();

}

private void txtClientSendMsg_KeyDown(object sender, KeyEventArgs e) {

if (e.KeyCode == Keys.Enter)

{

ClientSendMsg(this.txtClientSendMsg.Text.Trim());

this.txtClientSendMsg.Clear();

}

}

///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的方法

///

///当前时间

private DateTime GetCurrentTime()

{

DateTime currentTime = new DateTime();

currentTime = DateTime.Now;

return currentTime;

}

}

}

八、实验分析及总结

1.实验分析

(1)Socket消息传输的工作原理?

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

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

就是全部,让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

(2)Socket消息传输特点是什么?

由于通常情况下 socket 连接就是 TCP 连接,因此 socket 连接一旦建立,通信双方即可开始相互发送数据内容,直到双方连接断开.但在

实际网络应用中,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个中间节

点,例如路由器/网关/防火墙等,大部分防火墙默认会关闭长时间处于

非活跃状态的连接,从而导致 socket 连接断连,因此需要通过轮询告

诉网络,该链接处于活跃状态.

然而 http 连接使用的是'请求-响应'方式.不仅在请求时需要建立连接,而且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后,服务器才能回复数据.

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数据的实时与同步.此时若双方建立的是 socket 连接,服务器就

可以直接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若双方建立的是 http 连接,则服务器需

要等到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后才能将数据传回给客户端,因此,客户端定

时向服务器端发送连接请求,不仅可以保持在线,同时也是在'询问'服务

器是否有新的数据,如果有就将数据传给客户端。

(3)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

1)TCP协议面向连接. UDP协议面向非连接 (有无链接)

2)TCP协议传输速度慢. UDP协议传输速度快 (传输速度)

3)TCP协议保证数据顺序. UDP协议不保证 (数据的有序性. 在IP层时. 数据包会变得无序)

4)TCP协议保证数据正确性. UDP协议可能丢包 (TCP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5)TCP协议对系统资源要求多. UDP协议要求少 (TCP和UDP占用的资源)

2.实验心得

socket即套接字,用于描述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过socket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回应。

sockets(套接字)编程有三种,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原始套接字(SOCK_RAW);前两种较常用。基于TCP的socket 编程是采用的流式套接字。

(1)SOCK_STREAM表示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可以准确无误地到达另一台计算机,如果损坏或丢失,可以重新发送,但效率相对较慢。常用的HTTP协议就使用SOCK_STREAM传输数据,因为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否则网页不能正常解析。

(2)SOCK_DGRAM表示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只管传输数据,不作数据校验,如果数据在传输中损坏,或者没有到达另一台计算机,是没有办法补救的。也就是说,数据错了就错了,无法重传。因为SOCK_DGRAM所做的校验工

作少,所以效率比SOCK_STREAM高。

QQ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就使用SOCK_DGRAM传输数据,因为首先要保证通信的效率,尽量减小延迟,而数据的正确性是次要的,即使丢失很小的一部分数据,视频和音频也可以正常解析,最多出现噪点或杂音,不会对通信质量有实质的影响。

服务端:建立socket,声明自身的端口号和地址并绑定到socket,使用listen 打开监听,然后不断用accept去查看是否有连接,如果有,捕获socket,并通过recv获取消息的内容,通信完成后调用closeSocket关闭这个对应accept 到的socket,如果不再需要等待任何客户端连接,那么用closeSocket关闭掉自身的socket。

客户端:建立socket,通过端口号和地址确定目标服务器,使用Connect连接到服务器,send发送消息,等待处理,通信完成后调用closeSocket关闭socket。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其相互切换。 2.掌握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3.掌握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4.掌握交换机配置的查看方法。 二、实验设备 S2126G交换机一台,PC机两台,直连线一条。 三、技术原理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包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包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有以下四种命令行操作模式: 1.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即可进入下面的特权模式。 2.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这是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个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和查看。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e terminal即可进入下面的全局配置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陆信息等)。全局模式下输入类似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即可进入下面的端口模式。 4.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可以通过exit命令退回到当前模式的上一级操作模式,通过end命令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参数有10(10Mbit/s)、100(100Mbit/s)、auto(自适应)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端口工作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o(自适应) 等三种选择,默认是auto。 四、实验步骤 1.按图1-1将PC机通过串口(Com)连接到交换机Switch的控制(Console)端口,通过网卡(NIC)连接到交换机的F0/1端口。 图1-1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P33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根据路由表转发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④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试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案仅作参考,可自行补充完善) 1)在效率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突发性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而电路交换需要预先分配固定的带宽,没有数据传输的空隙,信道处于空闲,浪费资源。 2)在灵活性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可独立选择路由;而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其传输路径是固定的,若线路受损,则通信断开。 3)在时延上,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后,后续数据的传输不需要在中间结点上停留,不存在处理时延,仅存在传播时延;而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虽然不需要连接建立的过程,但由于其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中间结点要耗费一定的处理时延。 4)在可靠性上,分组交换具有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具有更好的生存性。 5)在适用性上,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类的突发性数据。 总的来说,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17收发端之间传输距离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2*108m/s。试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带宽100kbps,数据长107bit; 2) 带宽1Gbps,数据长103bit; 该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解:1) 发送时延= 7 3 10 100*10/ bit b s = 100 S 传播时延= 3 8 1000*10 2*10/ m m s = 5ms 2)发送时延= 3 9 10 1*10/ bit b s = 6 10 s = 1us 传播时延= 5 ms 结论:在不同传播条件下,由不同时延占主导地位。 1-2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完整word版)数据通信与网络重点总结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1章概述 1.以数字信号来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而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2.数据通信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3.数据通信网络按照覆盖的物理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4.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5.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由单一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6.计算机网络具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三大组成要素),即①能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若干主机;②由一些专用的通信处理机(即通信子网中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一个或数个通信子网;③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者通信子网中各个结点之间通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协议。 7.计算机网络按通信方式分为广播网络和点到点网络。 8.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利用率。9.OSI模型有七个层次,分别是:(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运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 10.因特网使用的TCP/IP参考模型的四个层次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 11.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定义了所交换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协议的语义定义了源端和目的端所要完成的操作。 12.服务指同一开放系统中某一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的操作,但不涉及这些操作的具体实现。13.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14.标准是由标准化组织、论坛以及政府管理机构共同合作制订的。标准可分为两大类: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 一.数据通信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从系统设备级的构成出发,可以认为数据通信系统由下面三个子系统组成: (1)终端设备子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及有关的传输控制设备组成。 (2)数据传输子系统,由传输信道和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组成。 (3)数据处理子系统,指包括通信控制器在内的电子计算机。 二.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传输的数据具有顺序性,较适用于在一定时期内向同一地发送多个报文的场合;无连接服务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或“尽力而为”,两个通信实体无需同时处于活跃状态。 无连接服务有三种类型:数据报、证实交付和请求回答。优点:灵活、方便。缺点: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和失序。 三.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较的优缺点。 答:优点: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设备易于集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等。缺点:占用较多的带宽,信道利用率低。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xx 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实验1 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名称】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学时】2 【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 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 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 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 机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 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进行配置。 需要在交换机上熟悉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间切换,使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1台 【实验步骤】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

实验五、TC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过程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2.实验环境: 连网环境,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单机。 3.实验步骤: (1)启动Etherel协议分析软件,并开始抓包。 (2)启动某个基于TCP的应用程序,例如连接某个FTP站点,或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页。 (3)等出现浏览的网页后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4)出现协议分析界面,将filter 一栏填入tcp,则只显示TCP协议信息,通过此信息,可以看到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和协商的初始的序列号,数据传输过程以及拆除连接的相应信息。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打开捕获文件tcp-ethereal-trace-1,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并将TCP建立连接过程中的三个报文填写下来。 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 报文序号 6 7 8 Sequence Number 0 0 1 Acknowedgement Numbber 0 1 1 ACK 0 1 1 SYN 1 1 0 (1)TCP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其报文首部与其他TCP报文有什么不同? TCP在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在报文首部比别的报文多了OPTION的字段 (2)报文首部的OPTION字段的作用是什么?值为多少? 至少一字节的可变长字段,标识哪个选项有效。如果没有选项,这个字节等于0。说明选项的结束。这个字节等于1,表示无需再有操作 它的值为至少一个字节的可变长字段的长度。 (3)分析TCP数据传输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到表中 报文序号报文种类 (发送/确 认)序号字段确认号字 段 数据长度被确认报 文序号 9 确认 1 764 436 8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三、WINSOCK套接字编程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刘易学号: 20101150040 成绩指导老师: 1.实验目的: 用C或JA V A语言编写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实现基于TCP或UDP的网络通信数据传输服务,熟悉基于TCP或UDP的Socket编程原理。 2.实验环境: 建立在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各计算机除了安装TCP/IP 软件外,还安装了TCP/IP 开发系统。计算机具备Windows环境中套接字socket 的编程接口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全网范围的进程通信功能。 3.实验指导: 参见套接字编程实验指导 4.实验步骤 (1)运行指导书中给出的参考程序,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1)-(3) (2)根据给定参考程序修改代码,完善修改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功能。并回答问题(4)-(5) 5.实验结果分析 (1)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要包含winsock2.h文件? (2)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加入#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语句,如果不加会出现什么问题? (3)为什么在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中要使用WSAStartup函数,如果不用,程序会有什么问题? (4)修改后的程序完成实现了什么功能,附上修改后的源代码。(修改或填加的代码用波浪线标注,并填加注释),并附上实验截图

客户端改变的代码: { for(;;) { memset(buf, 0, 1024); printf("Please input a line to server:"); scanf("%s",&buf); rval = send(fd, buf, strlen(buf) + 1,0); if(rval < 0) printf("Write error!"); if((rval=recv(fd,buf,sizeof(buf),0)<0)) perror("reading stream message"); if(rval==0) printf("server said :%s\n",buf); } 服务器端修改的代码: for(;;) { memset(buf, 0, sizeof(buf)); if ( (rval = recv(msgsock, buf, sizeof(buf),0) < 0))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 11 --2012 学年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信息管理 姓名:董书廷,郭金婷,孙庆玲,周惠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2.单击“下一步”按钮,随后出现Windows Server 2008“授权协议幕。 3.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如图所示的“您想进行何种类型的安装?对话框。其中,“升级”选项用于从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且如果当前计算机没有安装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选择题 第一章 1,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B)来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路由器C,城域网D,电话交换网 2,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C)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A:交换机B,硬件C,通信D,自动控制 3,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中心提出的网络研究课题的名称为(D) A,W AN B,LAN C,TCP/IP D,ARPAnet 第二章 1,波特率等于(B) A,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每秒传输的周期数C,每秒传输的脉冲数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2,在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大,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B ) A,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无线信道 3,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时需要的设备是(D) A,网卡B,中级器C,集线器D,调制解调器 4,将信道总频带划分为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模拟信号,即为(B ) A,时分多路B,频分多路C,波分多路D,统计时分多路 5,一种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字数据的调制方法称为(A)键控法 A,相移B,幅移C,频移D,混合 6,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相比,报文交换(B ) A,有利于迅速纠错B,出错时需重传整个报文C,把报文分成若干分组D,出错时不需要重传整个报文 7,用CRC 发现报文分组出错,用(D)方法纠错 A,由信宿纠错B,忽略C,按位纠错D,丢弃重传 第三章 1, TCP/IP 协议将(A)合并到应用层 A,表示层,会话层B,物理层和网络层C,传输层,会话层 2,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含义是(D) A,语法B,语义C,同步D,为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所建立的标准,规则 3,在TCP/IP 中,地址解析协议协议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属于(B) A,应用层B,网络层C,传输层 第四章 1,关于物理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物理层处于网络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直接与传输介质相连. B,物理层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介质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C,设置物理层的目的是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传输介质与设备的差异 D,物理层的传输可靠性靠自己解决. 第五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丛玉华 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实验名称实验三协议分析 实验地点实B305 实验日期2012年06 月6日教师评语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分组嗅探器Ethereal的基本使用与操作, 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 思科网络实验室 Windows XP系统 三、实验内容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通过对上传文件到TCP服务器过程的俘获,分析认知TCP协议。

四、实验步骤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1)启动Ethereal分组嗅探器,选定网卡。 (2)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执行“ping xxx.xxx.xxx.xxx”其中,IP地址可任意选择,此处为网关地址 (4)打开所捕获的IP协议报文,分析其中的报文字段含义。 (5)执行“ping xxx.xxx.xxx.xxx –l 3000”,此处将ICMP协议包长度,设置为3000个字节,则产生分片,通过结果分析分片过程。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1)新建一个文本文档,任意输入文本内容,内容不超过10kB,以自己的学号命名,例如01.txt。 (2)打开http://172.254.254.200:8080/upload/ (3)在浏览按钮旁的文本框中输入保存在你的主机上的文件的全名(含路径),(4)此时不要按“点击上传”按钮 (5)启动Ethereal,开始分组俘获。 (6)在浏览器中,单击“点击上传”按钮,将文件上传到实验室的HTTP服务器中,一旦文件上传完毕,上传文件的信息将显示在你的浏览器窗口中。 (7)停止俘获。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 II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Internet概论 【教学内容】 Internet的基本知识,Internet的历史、现状、功能以及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 理解:Internet系统的基本构成。 了解:Internet的历史、现状和流行的各类应用服务、Internet的发展及应用。【教学课时】 2学时 *【实验一】认识Internet 尝试用Internet Explorer6.0(简称IE6)上网浏览: 1)进入WindowsXP后,双击桌面上图标。 2)在IE6窗口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然后按回车键。如: 3)进入网易主页后,任意点击各个链接。 4) 了解和使用IE6.0,熟悉浏览器的组成部分。 5) 收藏URL及整理收藏夹。 6) 设置IE6.0 (1)主页设定:可以设定进入浏览器后,首先连接的网站HTTP地址,例如 https://www.doczj.com/doc/8c7904592.html,,也可以选择空白页。 (2)Internet 临时文件的管理。 (3)历史记录设置和查询。

实验二、Internet的连接 【教学内容】 Internet的连接方式、上网前的准备、上网所需硬件和软件的安装 【教学要求】 掌握:拨号上网和局域网上网的软件硬件安装。 理解:拨号上网、专线上网、终端接入、局域网接入、宽带网接入等各种方式的含义和比较。 了解:上网所需作的准备。 【教学课时】2学时 【实验二】 Internet的接入 一、拔号上网设置 1、硬件的安装: 1)Moden的安装 2)安装网卡 以上硬件的安装若没有条件,可观看相关动画(如网上下载)或课件。 2、计算机通过电话拨号与Internet的联接 ·选择你所在城市或地区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登记注册。(或用163用户、密码163,其它皆为默认进行设置。) ·按照本章介绍的方法和顺序安装拨号软件、调制解调器,并设置拨号网络参数。 ·利用计算机拨号网络接通你所登记注册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器,然后试用IE5访问浏览器缺省主页、实验室主页或其它主页。 二、局域网上网设置 1、安装网卡; 2、安装网络协议; 3、配置协议属性; 4、安装网络用户; 5、安装文件共享(可选)。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后习题(人民邮电出版社 邢彦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填空题 1.计算机、通信 2.FEP、CCP 3.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提高安全可靠性 4.资源、通信 5.ARPA 6.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7.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8.总线、星型、树型、环型、网状 二、选择题 1.D 2.C 3.A4.A5.B 6.B 三、判断题 1.×2.√3.√4.× 四、简答题 1.(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主机互联的网络阶段;(3)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阶段;(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2.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同工作的系统。 3.(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与子课题研究内容的描述;(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两级网络结构的概念;(3)研究了报文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方法;(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5)促进了TCP/IP 协议的发展。 4.虽然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具体用途和信息传输方式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可靠性、独立性、高效性、扩充性、透明性、可控性和廉价性等几个方面。 5.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子网,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由主机、用户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通信子网由专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 6.(1)主体设备;(2)联接设备;(3)预处理设备;(4)信道。 7.(1)按照网络的数据交换方式划分,主要的交换方法有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交换网、A TM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2)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按照网络的物理信道媒体划分,可分为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光纤网络、微波网络、卫星网络等;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总线型网络、环形型网络、星型网络、树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等;(5)按照网络应用范围和管理性质划分,可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两大类。 8.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一个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互连的几何构形,它可以表示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互相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七、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BN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七、传输层可靠传输协议G B N编程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编写实现一个简单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GBN的发送和接收代码,模拟可靠数据传输 2、理解TCP协议可靠传输的差错检测、重传、累计确认、定时器的可靠传输策略。 二、实验原理: 在GBN中,发送端不需要在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包的ACK后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而是可以连续发送数据包。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对应已发送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则发送端将NACK对应的某个数据包进行重发,然后再将该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依次进行重发。 三、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中采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编写 代码注释: (一)S ender类 import java.util.Timer; public class Sender extends Thread{ public int windowsize=3; //发送方窗口长度设为3 public String[] data={"data1","data2","data3", "data4","data5","data6","data7"}; //模拟七个数据包public int sign[]={0,1,2,3,4,5,6}; //为7个数据包标号 public int localack=-1; //保存最近收到的ACK public Timers litime=null; //定时器(这里定为2秒) public int switches=0; //超时标志,1为超时 public int windowsign[]; //当前窗口内待发的数据分组的序号 public int acksign=0;

doc1-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名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目的: 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三、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 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或路由器,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备名、登录时的描述信息、端口参数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查看。 四、实验环境: 交换机console方式连接图路由器console方式连接图

五、实验设备 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1台。 六、实验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设备的Console口管理设备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设备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或路由器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设备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 设备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或router>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设备的配置 文件进行管理,查看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 模式提示符为switch#或router#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子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 置设备的全局性参数(如设备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 一级的配置模式,对设备的具体功能进行配置。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config)#或router(config)# ●端口配置模式:属于全局配置模式的下一级模式(子模式),该模式下可 以对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网络端口进行参数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config-if)#或router(config-if)#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 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End命令是指用户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①答: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 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就是计算 机网络。 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负载均衡、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等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联网络。后来,ARPA才开始研究多种网络互联的技术。 第二个阶段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这种三级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中的主要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3、说明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可使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 4、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TCP/IP和OSI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不同点有:OSI分七层,而TCP/IP分为四层;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效率;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5、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答: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服务器、主机或端系统设备、通信链路等 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中原工学院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 2014年12月10日

实验一Windows系统网络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二、实验内容 1、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 2、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 3、网络连接统计命令NETSTAT的使用 4、网络路由表操作命令ROUTE的使用 5、地址解析命令ARP的使用 6、路由跟踪tracert命令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 (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 1、工作原理 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 过程如下: (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2、用法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参数一览表: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系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让我们大学生具备网络架设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完成局域网物理上的连接,学会网线的色彩标记和连接方法,学会使用插头的使用技巧和网线制作有关工具的使用。通过实验使掌握有关两种网线的制作方法:直通线与交叉线。 二、实验过程: 网线标准: T568A标准 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标准 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直连线接法:网线两端用相同的线序,如都使用T568A标准或T568B标准。 交叉线接法:一端用T568A标准,另一端用T568B标准。 1、先剪一段半米到一米的网线。 2、用制线钳在离网线头约5cm的地方,卡入剥线刀。 3、旋转剥线刀,剥去网线的外皮。 4、然后将双绞线反向解开缠绕。 5、制作直连线,那么网线两端同时按T568A或T568B标准的线序排序。 6、将8根已排好序的网线对齐插入水晶头中。 7、将水晶头放入制线钳的压线槽内,压紧。 8、再用简单电缆测试仪测试网线制作是否成功。 9、将直连网线把2台交换机连接,看是否能亮灯。 三、实验结果: 1直通线 正线,即直通线,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从左至右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2心得: 开始要注意:剥与大拇指一样长就行了,一般2~3cm,有些双绞线电缆上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于制作接头时,可以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往外皮的下方剥开,就可以得到较长的裸露线。 由于制作水晶头时钳子下压力度太大,而这个HUB可能因为使用时间较长。导致水晶头插入HUB时无法完全接触插槽里面的铜片。所以显示无法连接。制作网线时,一定不要下压力度太大,否则会造成接触不良故障。 要注意把线尽量伸直(不要缠绕)、压平(不要重叠)、挤紧理顺(朝一个方向紧靠),然后用压线钳把线头剪平齐。 3直通线可用于以下方式的连通: 集线器的级联,服务器与交换机(集线器),集线器(交换机)与计算机等;交叉线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集线器与集线器,交换机与交换机等。 1

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结合了计算机和通信两方面的技术。 2、APRA网的重要贡献是奠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当今因特网的先驱者。 3、点与点之间建立的通信系统是通信的最基本形式,这一通信系统的模型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反变换器和信宿6个部分。 4、模拟信号无论表示模拟数据还是数字数据,在传输一定距离后都会衰减,克服的办法是用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能量,但噪声也会增强,以致引起畸变。 5、分组交换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两种。它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6、常用的信号服用有4种形式,即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7、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等。 8、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把整个网路通信功能划分为7层,每层执行一种明确的功能,并由较低层为较高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9、在OSI/RM参考模型中,低三层一起组成通信子网依赖于网络;高三层一起组成资源子网,面向应用。 10、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TCP/IP,其英文全称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 11、中继器是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的网络设备,常用于完成两个网络结点之间的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工作。 12、交换机的功能主要包括3个,分别是地址学习、转发/过滤、避免环路,交换机在传送源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时,通常采用直通式、存储转发和碎片隔离3种数据包交换方式,其中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 13、路由交换机,也称三层交换机,使用硬件技术,采用巧妙的处理方法把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功能集成到一个盒子里,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一种新的交换技术,即三层交换技术。 14、路由器执行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功能:路由功能和交换功能。路由功能是由路由选择算法实现,交换功能是数据在路由器内部移动与处理过程。 15、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之一,是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网络的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 16、局域网的数据链接层由两个子层组成,分别是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7、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可分为共享式和交换式两种类型。 18、交换机常用的交换技术有存储转发、直通和不分段式3种。 19、ITU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确定3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CDMA2000、WCDMA和TD-SCDMA。其中,TD-SCDMA是由我国所提出的标准。 20、帧中继是一种简化的分组交换技术,帧中继业务兼有X.25分组交换业务和电路交换业务的长处,实现上又比ATM技术简单。 21、IPV4的IP地址是32位,IPV6的IP地址是128位。 22、IP协议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寻址和路由。它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即非连接性和不可靠性。 23、IPV4的地址是由一个网络地址和一个主机地址组合而成的32位的地址,而且每个主机上的IP地址必须是唯一的。全球IP地址的分配由ICANN负责。 24、WWW系统采用的通信协议时HTTP。 25、E-mail服务器主要是采用SMTP协议来发送电子邮件。 26、WWW系统由服务器、浏览器和通信协议3部分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