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郝万山《伤寒论》第18讲:汉代地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郝万山《伤寒论》第18讲:汉代地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郝万山《伤寒论》第18讲:汉代地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郝万山《伤寒论》第18讲:汉代地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第18 讲: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主要讨论了,关于伤寒兼证的三个方证,一个是《葛根汤》的适应证,一个是《大青龙汤》的适应证,一个是《小青龙汤》的适应证。

那么应当说《葛根汤》的适应证,我们把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内容,归纳起来的话,《葛根汤》的适应证主要有三种情况。

那么第一种情况,是我们《伤寒论》讲义上没有仔细描述过的,就是那个阳明经脉受邪的,阳明经表证。

我们引用《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决》中的一段歌诀,那就是,“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那么这个证候是《葛根汤》的适应证之一。

那么《葛根汤》的适应证之二,那么就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这是讲的寒邪在太阳经脉,所以用《葛根汤》发汗散寒,疏通经脉,这是《葛根汤》的第二个适应证。

那么可见《葛根汤》这个方子,即可以治疗,阳明经表受邪,也可以治疗,太阳经表受邪,太阳经气不利,因此呢,它就也完全可以治疗,太阳和阳明合病。

那么太阳和阳明合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葛根汤》治疗呢?那就是“太阳和阳明合病,必自下利”。

在《伤寒论》中,关于太阳和阳明合病,有兼见喘而汗出的,有兼见下利的。兼见喘而汗出的,我们用《麻黄汤》来治疗。因为《麻黄汤》本身,就有宣肺平喘的作用。

如果太阳和阳明合病,兼自下利的,我们用《葛根汤》来治疗。

一方面因为,下利是中焦里气升降失调的表现。那么中焦里气升降失调,提示了阳明的阳气抗邪于表,而不能顾护于里的,这个症状比较突出。

所以,我们用《葛根汤》解阳明经表之邪为主。另一方面,葛根这个药,又有升阳止泻的作用。所以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的,我们当然要选用《葛根汤》了。

当然,太阳与阳明合病,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出现胃气上逆,不下利而呕吐的。那我们就在《葛根汤》里头加半夏,来和胃降逆止呕,这就是《葛根加半夏汤》。

那么以上我们所讲的,《葛根汤》的适应证,就是这么三个方面。

其中第一种情况,治疗阳明经表受邪,是我们根据后世医家的研究,给它补充的。

关于《大青龙汤》的适应证,我们讲得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寒邪闭表,阳郁化热,不汗出而烦燥。这是第38 条的内容。

至于第39 条,我讲的是湿邪郁表,阳郁化热,郁热挠心。但是这两种证候,无论是寒邪郁表也罢、还是湿邪郁表也罢,那么都有阳郁化热,郁热挠心的心烦。

在外面呢都有不汗出而烦燥,都有不汗出这个症状,那么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要用《大青龙汤》的话,它一定要有表证,没有表证,不能够用《大青龙汤》。

所以在《大青龙汤》适应证的第38 条,第39 条,都提到了,和少阴病相鉴别。

为什么?因为少阴病本身,当真阳衰弱的时候,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候,它可以有肢体躁动不宁的“躁烦”

而《大青龙汤》的适应证呢,它是“烦躁”。“烦躁”和“躁烦”在临床上有时候症状容易混淆。

04.40 ,所以,你千万不要把一个,真阳衰微的“躁烦证” 误认为是,

阳郁化热的“烦躁证”。如果误用《大青龙汤》的话,那么后果将是不甚设想的。

当然,对《大青龙汤》适应证的第39 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也有人把它解释成,在表的寒邪,有一种化热的倾向,所以身就由身痛,寒邪在表不是有身痛吗,就由身痛而变成了身重。身重是热邪壅塞气机的表现。

但是,这种在表的寒邪,有化热的倾向,由身痛而变成了身重。但是邪气仍然在表闭郁。所以,仍然是无汗的。

像我们的讲义,还有许多医家,就是这么解释的。那么这个观点呢,也是提供大家参考。

05.35 ,关于《小青龙汤》的适应证,大家也非常熟悉,它是治疗寒邪闭表、里有水饮、外寒引动内饮,内外合邪,水寒射肺,而见到的咳喘。

那么这种咳喘,我们上次课也提到了,以咳出大量的白色泡沫痰为特征。这才提示了是个水寒内盛,水饮犯肺。

由于水饮之邪内盛,水饮之邪又是变动不居的,所以它常常

可以随着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而随处为患,因此呢,《小青龙汤》的适应证中,就有许多或见的症状,就是有的人可以见到这样的症状,有的人可以见到那样的症状。像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下利等等。这都属于水邪浸渍不同的部位,所造成的或见证。

这个《小青龙汤》这张方子,以温化水饮为主;《大青龙汤》这张方子,以解表发汗为主,那么《大青龙汤》用到了石膏。《小青龙汤》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如果寒邪闭表,水饮内阻,阳气郁遏,兼有心烦的话,也可以在《小青龙汤》中加石膏。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小青龙加石膏汤》。

07.10 ,《小青龙汤》这张方子呢,桂枝、麻黄、细辛,我上次说过还有干姜等等并用,辛温燥烈有余,尽管它用了五味子,用了芍药这些养营,这些保护阴液的药物,但是毕竟辛温燥烈有余。所以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对于水寒射肺的,咳喘急性发作,那么用上三付五付,咳喘急性发作缓解了,就不要继续用了。

因为这些辛温燥烈的药,容易有伤阴动血的弊病。其中的细辛,我上次说,细辛作散剂不过钱,也见于《本草纲目》,也用宋朝人的《本草书》,那是作为散剂,可以不过钱,因为如果量太大的话,可以引起一些中毒的反应。

08.05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如果必要的时候,细辛也可以适当的用量大一些,10 克、20 克,你看临床报道,有用10 克的,20 克的,也有用30 克的等等。

治疗寒饮射肺的咳喘,还有人治疗心阳不足,心动过缓,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证”的,这些都有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