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 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

2、(4分)下面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酶,B是________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7是________。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若将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上淸液、沉淀物和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下列关于该实验及其他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发现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均很高,部分子代噬菌体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B.先用含14C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即可标记噬菌体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充分证明了R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4、(5分)—个不含3H的DNA分子片段由200个碱基对组成,将它放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全被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三次,所测得的DNA的放射性强度(放射性强度=含3H的碱基总数/全部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为28%。则上述DNA片段中含有胞嘧啶的数量为

A.36个 B.64个 C.72个 D.128个

5、(5分)下列关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与DNA重组技术的实质是相同的

C.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转化

D.该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6、(5分)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内容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可获得两种噬菌体实验材料

B.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保温培养时间越长实验结果越可靠

C.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沉淀物中放射性过高,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噬菌体侵染实验充分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能作为遗传物质

7、(5分)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核DNA分子中碱基数等于细胞核中所有基因中碱基数之和

C.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2个DNA分子或2个相同基因

8、(5分)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鸟嘌呤为300个,连续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鸟嘌呤的脱氧核苷酸93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9、(5分)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A.全保留复制 B.半保留复制 C.边解旋边复制 D.弥散复制

10、(5分)下图为真核生物DNA复制的部分图解,①②为该过程常用的两种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子链1的合成需要引物的参与

B.酶①是解旋酶,作用主要是破坏两条链之间的氢键

C.DNA复制时,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

D.酶②是DNA连接酶,其作用是将多个游离的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11、(5分)被32P标记的一个双链DNA病毒,侵染未标记的细胞,而该细胞裂解时释放出的病毒中有62个

不具有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标记的是病毒的DNA分子

B.该病毒的DNA在细胞内连续复制了6次

C.释放出来的病毒中应有2个具有放射性

D.该病毒能侵染所有真核生物的细胞

12、(5分)在亲代产生子代的过程中发生了DNA的复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个体产生个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DNA的复制

B.细胞产生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进行DNA的复制

C.通过DNA复制使亲代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D.DNA准确无误地复制只与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关

13、(5分)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其中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链中的碱基数目多于2链

B.该过程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的

C.复制过程中2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边解旋边复制

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 900个

14、(5分)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链结构

15、(5分)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其中i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a)→→e→基因(f)→g i

A.碱基对数目的差异是不同f携带信息不同的主要原因

B.f在i上呈线性排列,f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C.e为核糖核苷酸,h为蛋白质

D.若g 中=0.5,则A占g中总碱基数的比例为1/2

16、(5分)下列关于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可以有1个或2个

B.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DNA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17、(5分)某DNA共有5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该DNA分子复制3次,第三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

A.3000 B.700 C.1400 D.800

18、(5分)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19、(5分)下列有关DNA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中核糖与磷酸分子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

C.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靠五碳糖—磷酸—五碳糖相连接

D.DNA分子中上下两个核苷酸靠磷酸二酯键相连

20、(5分)研究人员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短时间后,进行搅拌、离心,并测定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还应包括不含32P的大肠杆菌等

B.T2噬菌体混合培养时间、搅拌和离心方式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本实验预期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D.本实验可用于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其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

21、(5分)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若在细菌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环丙沙星,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细菌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

B.细菌增殖受到抑制

C.细菌DNA复制发生障碍

D.细菌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

22、(5分)下列关于DNA分子特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在两个子代DNA分子中

B.DNA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C.DNA的合成需要现成的模板、原料、A TP和多种酶的催化

D.不同的DNA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导致DNA具有多样性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答案】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没有侵入到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具有放射性 DNA是遗传物质不能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解析】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所以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方法。

(2)因为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并且DNA是遗传物质,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在离心时,含有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沉在底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因此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

(3)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出现在上清液中,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在实验中,如果保温时间过短,会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因此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因为DNA和蛋白质中均有N元素,所以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2、(4分)【答案】半保留复制解旋 DNA聚合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与脱氧核糖氢键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图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是DNA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由图甲可知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图乙中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1)分析甲图可知,a、d是DNA复制的模板链,b、c是新合成的子链,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

(2)分析题图甲可知,A是DNA解旋酶,作用是断裂氢键,使DNA解旋,形成单链DNA;B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为DNA聚合酶。

(3)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DNA分子复制。

(4)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的DNA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外壳含有C、H、O、N、S,因此用14C标记T2噬菌体,其DNA和蛋白质外壳均有放射性。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综上所述,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并结合题意可推知:若将14C标记的T2噬菌体与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均很高,部分子代噬菌体中可检测到放射性,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用含有14C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可以获得含14 C标记的T2噬菌体,B正确;格里菲思依据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推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C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从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可见,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D 正确。

4、(5分)【答案】C

【解析】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共得到8个DNA分子,碱基总数为200×2×8=3200个,则含有3H标的记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0×28%=896个。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得到的8个DNA分子,相当于1个亲代DNA分子和7个全新的DNA分子,则每个DNA分子含有腺嘌呤为896÷7=128个,含有胞嘧啶的数量为200—128=72个。选C。

5、(5分)【答案】D

【解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A正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NA重组技术的实质也是基因重组,B正确;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的菌落特征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转化,C正确;该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6、(5分)【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理论上应该上清中放射性高,沉淀中无放射性,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 正确;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7、(5分)【答案】B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项正确;核DNA分子中,基因之间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核DNA分子中碱基数大于细胞核中所有基因中碱基数之和,B项错误;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项正确;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经过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是复制来的,所以其上的基因一般相同,故D项正确。

8、(5分)【答案】C

【解析】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碱基G=(2n-1)×300=9300,n=5,即已复制了5次,C正确,所以选C。

9、(5分)【答案】B

【解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 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复制时,解旋后DNA分别以两条母链为

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子链,所以子代DNA分子中一条为母链,一条为子链,为半保留复制。故选:B。

10、(5分)【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子链l的合成需要引物的参与,A正确;酶①是解旋酶,其作用主要是破坏两条链之间的氢键,B正确;DNA复制时,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C正确;酶②是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将多个游离的核苷酸连接成子链,D错误。

11、(5分)【答案】D

【解析】病毒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DNA含有P元素而蛋白质不含P,所以32P标记的是病毒的DN A分子,A正确;已知病毒的DNA是双链的,则子代病毒中有两个病毒被标记,C正确;又因为有62个病毒没有被标记,说明一共形成了64个DNA分子,则2n=64,n=6,说明该病毒的DNA在细胞内连续复制了6次,B正确;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中,D错误。

12、(5分)【答案】D

【解析】个体产生个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DNA的复制,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A项正确;细胞产生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进行DNA的复制,B项正确;通过DNA复制使亲代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C项正确;DNA准确无误地复制与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D项错误。

13、(5分)【答案】C

【解析】环状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所以1链和2链均含1000个碱基,A错误。从题意可知,该过程都是从一条链5′端为起点进行复制的,B错误。复制过程中2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边解旋边复制,C正确。由于1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分子中含腺嘌呤300个,所以含鸟嘌呤70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第三次共需要鸟嘌呤700×4=2800个,D错误。

14、(5分)【答案】B

【解析】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为复制提供模板,A错误;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确保准确无误地进行复制,B正确;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C错误;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属于DNA复制完成阶段,D错误。

15、(5分)【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a代表C、H、O、N、P,b、c、d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e代表4种脱氧核苷酸,g代表DNA,h代表蛋白质,i代表染色体。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差异是不同基因即f携带信息不同的主要原因,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的表达,但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B正确;e代表脱氧核糖核苷酸,h为蛋白质,C 错误;g是DNA,DNA分子中A=T、G=C,若DNA中(G+C)/(A+T)=0.5,则A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1/ 3,D错误。

16、(5分)【答案】D

【解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正常情况下,每条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B正确;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基因在每条DNA分子上成单存在,在同源染色体上成对存在,D错误。

17、(5分)【答案】D

【解析】计算DNA分子复制到第n次需要的某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该DNA 分子中含有的该脱氧核苷酸数,然后用增加的DNA分子数乘以该脱氧核苷酸数即可得出答案。由题意知,某DNA分子共有5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0%,则胸腺嘧啶T=A=500×2×20%=200个,该DNA分子完成第二次复制后,DNA分子数是4个,完成第三次复制后,DNA分子数是8个,因此从完成第二次复制到完成第三次复制,增加的DNA分子数是4个,因此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00×4=800个。故选:D。

18、(5分)【答案】A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时,噬菌体的DNA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③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和上清液;A项正确。

19、(5分)【答案】B

【解析】DNA分子由2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B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相邻碱基靠“—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C正确;根据图示可知,DNA分子中上下两个核苷酸靠磷酸二酯键相连,D正确。

20、(5分)【答案】C

【解析】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为了避免干扰,应该使用不含32P的大肠杆菌,A项正确;T2噬菌体混合培养时间、搅拌和离心方式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项正确;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本实验预期的最可能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弱,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C项错误;本实验可用于证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其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D项正确。

21、(5分)【答案】A

【解析】环丙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可抑制DNA的复制,故细菌基因突变的频率降低,细菌增殖受到抑制,DNA复制发生障碍,由于DNA不容易解旋,故转录发生障碍,从而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故选A。

22、(5分)【答案】D

【解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则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在两个子代DNA分子中,A正确;D 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B正确;DNA的合成需要现成的模板(DNA的两条链)、原料(脱氧核苷酸)、ATP和多种酶(解旋酶、DNA聚合酶),C正确;DNA的特异性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而碱基配对方式相同,都是A-T,C-G,D错误;故选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