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案

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

运用反比例函数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学习难点】 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回顾:

比较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完成下面表格.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运用 阅读教材P 10,完成下面的内容:

如果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点P(2,3),则3=k 2,所以k =6,这时函数的解析式为y =6

x ,图象位于第

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

归纳: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解析式由反比例系数k 决定,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乘积都等于k ,因此知

道函数图象上一点的坐标,就能求出k ,进而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例1】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k 为常数,k ≠0)的图象经过点A(2,3).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当-3

(3)判断点B(-1,6),C(3,2)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解:(1)∵反比例函数y =k

x (k 为常数,k ≠0)的图象经过点A(2,3),

∴k =2×3=6.∴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6

x

.

(2)∵当x =-3时,y =-2;当x =-1时,y =-6, ∴当-3y>-6.

(3)∵-1×6=-6≠6,∴B 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2=6,∴C 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点拨:①利用待定系数法把A 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y =k

x (k 为常数,k ≠0)可得k 的值,进而得到反比例函

数解析式;②计算出当x =-3和-1时,y 的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可得y 的取值范围;③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判断出答案.

【变例】 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上,

(1)当x =-3时,求y 的值; (2)当1

解:(1)∵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2=k

2,即k =4,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4x .∴当x =-3时,y =-4

3.

(2)∵当x =1时,y =4;当x =3时,y =4

3

又反比例函数y =4

x 在x>0时,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1

3

知识模块二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阅读教材P 11例3

归纳:如果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一点P ,那么点P 就是这两个图象上的点,即点P 的坐标分别满足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解出函数的比例系数,就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了.

【例2】 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交于A(-2,1)、B(1,n)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 的取值范围. 解:(1)∵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经过A(-2,1),∴1=m

-2,即m =-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2

x

.

∵点B(1,n)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n =-2

1=-2.

∴点B 的坐标为B(1,-2).

∵点A(-2,1)、B(1,-2)都在直线y =kx +b 上.

∴?????-2k +b =1,k +b =-2.解得?

????k =-1,b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1. (2)x<-2或0

点拨:比较两个不同函数的值的大小时,就是看这两个函数图象哪个在上方,哪个在下方.图象在上方的函数值较大,反之较小,重合时函数值相等.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运用 知识模块二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开课教案《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尤溪五中 开课班级:高一(3)开课时间:2019.10.2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的核心内容,而对数函数又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运算,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在探索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作图,分组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类比指数函数性质研究对数函数,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是新授课,,因此我把本节课重点定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学生在探究对数函数性质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因此我把探究对数函数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下表:(空白表,由学生填) 函数 log a y x = 的图象 特征函数 log a y x = 的性质 图象都位于y轴的右方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1.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2 新人教A 版必修 1 1. 能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问题。 2. 能判断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求解单调区间。会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来解不等式及求未 知字母的取值范围。 3. 解决与对数函数相关的综合性问题; 1、 已知函数)1(log )(>=a x x f a ,判断它与下列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1) )2 (log )(-=x x f a (2) 1log )(+=x x f a (3) x x f a 1log )(= (4) ||log )(x x f a = (5) |log |)(x x f a = 2、函数3 222 )(++-=x x x f 的增区间是____________,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 3、 ?>>)1()()(a a a x g x f ?<<>)10()() (a a a x g x f 4、若函数x a x f =)(对于任意的),0(,21+∞∈x x ,试比较:2 ) ()()2(2121x f x f x x f ++与 考点一:对数型函数的图像与应用 1. 已知函数()log (21)(0,1)x a f x b a a =+->≠且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则a b , 满足 的关系是( ) A.1 01a b -<<< B. 101b a -<<< C. 1 01b a -<<< D. 1101a b --<<< 2.函数f (x )=log a ()(0,1)x b c a a ++>≠且的图像恒过定点(3,2),则实数b,c 的值 分别为____________ 3. 函数0.5()2log 1x f x x =-的对应的方程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4. 若不等式2 log 0a x x -<在1 (0,)2 内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考点二: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1.若函数 x x f lg )(=对于任意的),0(,21+∞∈x x ,试比较: 2) ()()2( 2121x f x f x x f ++与 2.求函数2 ()lg(23)f x x x =-++的单调区间. 变式:已知函数212()log (23)f x x ax =-+在∞(-,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复 习 引 入 交 流 探 究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 由于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 ——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x y 6=与x y 6-=之间的关系,画出x y 6-=的图象.

探索活动3 反比例函数x y 6-=与x 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

对数函数 优秀教案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 (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1.让学生看材料: 如图1材料(多媒体):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①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规律. 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能初步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难点: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及对数函数性质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1.复习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转化各个字母的取值范围和对数运算法则. 2.动手画图并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 3.做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复习回顾 1.指数式a b =N 中各个字母名称及其取值范围是: a 叫 取值范围是: , b 叫 取值范围是 , N 叫 取值范围是 将指数式a b =N 改写成对数式为 ,其中各个字母名称及其取值范围是: a 叫 取值范围是: , b 叫 取值范围是 , N 叫 取值范围是 2.log 1a = l o g a a = l o g n a M = 2(1)log 1= 12 (7)log 1= 2(2)log 2= 12 (8)log 2= 2(3)log 4= 12(9)log 4= 2(4)log 8= 12(10)log 8= 2(5)log 16= 12(11)log 16= 2(6)log 0.5= 12(12)l o g 0. 5=

五、课前预习 1.定义: 叫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自变量是 ; (2)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 ; (3)对数函数的值域是 ; (4)对数函数的定义中应注意什么? 2.用描点法画出2y log x =和12 y log x =的图象 两图象间的关系 3. 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4log y x =,3log y x =,13 log y x =和14 log y x =的图象

九年级数学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1.2017·郴州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过点A (1,-2),则k 的值为( ) A .1 B .2 C .-2 D .-1 2.2017·镇江a ,b 是实数,点A (2,a ),B (3,b )在反比例函数y =-2 x 的图象上,则( ) A .a <b <0 B .b <a <0 C .a <0<b D .b <0<a 3.2017·广东如图1-Y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 1x (k 1≠0)与双曲线y =k 2x (k 2≠0)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为( ) A .(-1,-2) B .(-2,-1) C .(-1,-1) D .(-2,-2) 图1-Y -1 图1-Y -2 .2016·株洲已知一次函数y 1=ax +b 与反比例函数y 2=k x 的图象如图1-Y -2所示,当 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5 C .2<x <5 D .0<x <2或x >5 5.2017·张家界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mx +m (m ≠0)与y =m x (m ≠0)的图象可能是( ) 图1-Y -

图1-Y -4 6.2017·海南如图1-Y -4,△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1,2),B (4,2),C (4,4).若反比例函数y =k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与△ABC 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4 B.2≤k ≤8 C .2≤k ≤16 D.8≤k ≤16 7.2017·青岛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经过A (-1,-4),B (2,2)两点,P 为反比例函数y =kb x 图象上一动点,O 为坐标原点,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C ,则△PCO 的面积为( ) A .2 B .4 C .8 D .不确定 8.2017·威海如图1-Y -5,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点A 的坐标为(-4,0),点B 在y 轴上,若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过点C ,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y =3x B .y =4x C .y =5x D .y =6x 图1-Y -5 图1-Y -6 .2017·怀化如图1-Y -6,A ,B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 =k 1x 的图象上,C ,D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 =k 2x 的图象上,AC ⊥y 轴于点E ,BD ⊥y 轴于点F ,AC =2,BD =1,EF =3,则k 1-k 2的值是( ) A .6 B .4 C .3 D .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出现在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在指数函数之后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而且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为解决函数总和问题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学生在高中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学习了三种基本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已经具有一定的函数基础知识,并且

在对数函数之前学习了指数函数,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备通过类比指数函数学习来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因此本节对数函数既是对以前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依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教学要求,将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此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设置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 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解决简单问题(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会用对数函数的定义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 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学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自主学习 1.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2.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基础自测 1.函数y =log 2x 在[1,2]上的值域是( ) A .R B .[0,+∞) C .(-∞,1] D .[0,1] 2.函数y =log 2x -2的定义域是( ) A .(3,+∞) B .[3,+∞) C .(4,+∞) D .[4,+∞) 3.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log 321,求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log 0.72x

对数函数最值问题 【例2】 已知集合A ={x |2≤x ≤π},定义在集合A 上的函数y =log a x 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1,求a 的值. 规律方法 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时,关键看底数a 是否大于1,当底数未明确范围时,应进行讨论. 变式迁移2 函数f (x )=a x +log a (x +1)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a ,则a 的值为 ( ) A.14 B.12 C .2 D .4 利用图象求参数范围 【例3】 若不等式2x -log a x <0,当x ∈??? ?0,12时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湘教版九上数学1.1 反比例函数教案

湘教版九上数学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教学说明】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 k y x =(k为常数 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 3000 v t =,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 些值呢? 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 【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 cm,这边上的高是h 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数是学生在高一刚刚接触到的新概念,不易理解,计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以对数作为基础的对数函数是高中函数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函数类型。 3、函数是高中十分重要的概念. 其中关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函数的性质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在学习、解决函数问题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应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这种函数的整体观念加以培养,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从初中到高一年级接触到了一些函数和研究函数的一些方法。 2、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主要指作函数图象)。 3、学生在学习了反函数之后,有了研究新函数的一种新方法,因此,选择这节课让学生自主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可以选择描点作图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也可以选择使用教学软件来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还可以通过研究指数函数反函数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 三、教学目标: 1、会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2、对于函数的性质与函数图像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理解,体会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问题过程中的体现。 3、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2、理解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 3、能准确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4、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解决一些有关求函数定义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 五、教学难点: 1、对数函数图像的准确作图; 2、准确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六、教学活动:

湘教版数学九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精品

【关键字】教案、情况、方法、条件、认识、问题、难点、加深、提出、掌握、了解、规律、位置、关键、思想、重点、关系、分析、引导、帮助、巩固、提高、中心 九年级数学下册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二湘教 版 一、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前,应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即:列表、描点、连线,其中列表取值很关键。反比例函数x k y (k ≠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 ≠0,所以取值时应对称式地选取正数和负数各一半,并且互为相反数,通常取的数值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连线时要告诉学生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不能用折线连接。教学时,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画,注意引导,及时纠错。 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可结合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和性质,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通过对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这里要强调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置和增减性是由反比例系数k 的符号决定的;反之,双曲线的位置和函数性质也能推出k 的符号,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8页的例2是让学生经历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一方面能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探究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补充例1的目的一是复习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二是通过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补充例2是一道典型题,是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矩形面积的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反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隆湖中学教师 李江华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函数的概念; 2.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对数互化关系: b N N a a b =?=log 2、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3、 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 数y 是分裂次数x 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y =x 2表示.

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分裂次数x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y 的函数.根据对数的定义,这个函数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就是y x 2log =. 如果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函数,这个函数就是x y 2log =. 引出新课--对数函数. 二、新授内容: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x y a log =)10(≠>a a 且叫做对数函数,定义域为),0(+∞. 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对数函数概念中规定?1,0≠>a a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log x y a =; (2))4(log x y a -=; 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定义域(0,+∞)求解. 解:(1)由2 x >0得0≠x ,∴函数2log x y a =的定义域是{}0|≠x x ; (2)由04>-x 得40得x>1, ∴函数 的定义域是()+∞,1. 2.对数函数的图象: 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作x y 2log =与x y 2 1log =的图象: 思考:x y 2log =与x y 2 1log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1)根据对称性(关于x 轴对称)已知y =3log x 的图像,你能画出y =x 3 1log 的图像吗? 1 1log )3(7 -=x y 11 log 7-=x y

高中数学优质课 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本节是学习指.一、教案分析1、教案内容教案内容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数、指数函数和对数的后继内容,根据描点法,作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以及得到相应的对数对数函数既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也是高中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极为广泛.函数性质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学习情.2思想方法的 理解,为进后面一步探究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况分析对数函数是高中引进的第二个初等函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由于函数概.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案要求较低,学生运算能力较弱,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案中要有控制的拔高,. 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案的难度但是只要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通过课件演示,通过数形结合,.关注学习过程a1)a?a?0且?ylogx (取不同值时反映出不同函数图象,并让学 生观中,让其感受a察、发现、归纳出图象的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3、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案首先要挖掘其与指数的联系,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教案目标4.1知识技能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2)应用对数函数性质,掌握求简单对数型函数定 义域的方法;(3)掌握三种简单的分别比较对数、真数和底数大小的方法.4.2过程与方法利用指数函数以及性质导出对数函数概念和相应的函数,在学习和应用对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1)类比的思想.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类比.(2)对称的思想.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关于横轴对称. (3)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函数图像研究函数的代数性质,以及通过函数表达式探究函数的几何性质,学习和领会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有关函数的性质.(4)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1或小于1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初步了解分类的原则,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揭示数学类比和对称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同时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来 自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案方法与策略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问题探究式” 教案法.采取“设问引入—类比构建—探究反馈”的方式,力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案活动中来,尝试探求将问题“一般化” 的方法.三、教案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案.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快速显示等特点对某些对数函数几何性质进行再现,运用直 观认识、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四、学习指导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和对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因此,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指数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和对数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2、学习方式与策略2.1 设置一系列的教案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 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迁移能力. 五、教案过程

新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①y=2x,②y=x,③y=x-1,④y = 1 1 x+ 是反比例函数的个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位于()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三象限 D.第二、四象限3.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0,则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 4.已知关于x的函数y=k(x+1)和y=-k x (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5.已知点(3,1)是双曲线y=k x (k≠0)上一点,则下列各点中在该图象上的点是( ) A.(1 3 ,-9) B.(3,1) C.(-1,3) D.(6,- 1 2 ) 6.某气球充满一定质量的气体后,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的气体的气压P(kPa)是气体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kPa时,气球将 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体积应( ) A.不大于24 35 m3 B.不小于 24 35 m3 C.不大于24 37 m3 D.不小于 24 37 m3 7.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压为定值,电流I 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如右图所表示的是该电路 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则用电阻R表示电流I?的函数解析式为( ). A.I= 6 R B.I=- 6 R C.I= 3 R D.I= 2 R 8.函数y= 1 x 与函数y=x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交点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9.若函数y=(m+2)|m|-3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 ). A.2 B.-2 C.±2 D.≠-2 10.已知点A(-3,y1),B(-2,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y= 4 x 的图象上,则( ). A.y1<y2<y3 B.y3<y2<y1 C.y3<y1<y2 D.y2<y1<y3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一个反比例函数y= k x (k≠0)的图象经过点P(-2,-1),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12.已知一次函数y=kx+1和反比例函数y= 6 x 都经过点(2,m),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13.一批零件300个,一个工人每小时做15个,用关系式表示人数x?与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14.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函数y= 1 x 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AB⊥x轴于B,CD?⊥x轴于D,如图所示,则四边形ABCD的为_______. 15.如图,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上的一点,且矩形PEOF的面积为8,则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 第7题第14题第15题 16.反比例函数y= 2 10 39 n n x- - 的图象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n=_______. 17.已知一次函数y=3x+m与反比例函数y= 3 m x -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当m=_____时,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6.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优秀教案

17.1.2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和性质(1) 教学目标:会画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地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地图象上分析出简单地性质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地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地性质地运用.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地理解及对图象特征地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回忆 1.过点(2,5)地反比例函数地解析式是:. 2一次函数y=2x-1地图象是:,y随x地增大而; 3.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地步骤:. (二)教师点拨与例题讲解 例1.分别在下列两个坐标系中作出y= 6 x 和y=- 6 x 地图象. 解:列表 (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 归纳:反比例函数y = x 与y = - x 6 地图象是. y = x 6 地图象地两分支分别位于第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地增大而; y = - x 6 地图象地两分支分别位于第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地增大而. 思考:为什么强调在每个象限内? 小结:(1)反比例函数地图象都有两个分支,我们将反比例函数地图象称为. (2)当k>0时,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地两个分支位于第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地增大而; 当k<0时,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地两个分支位于第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地增大而. (3)反比例函数图象地两个分支关于对称,且随着x地不断增大(或减小),反比例函数地图象越来越接近于坐标轴,但永不相交. 课堂练习: 1.

2 / 3 2.如图,这是下列四个函数中哪一个函数地图象?() (A) y = 5x (B) y = 2x+3 (C) y = x 4 (D) y = - x 3 3.如果点(1,-2)在双曲线 x k y=上,那么该双曲线在第______象限. 4.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 - = 3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地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2)在第二象限内,y随x地增大而增大 5.函数y=-kx+k与 x k y - =(k≠0)在同一坐标系中地图象可能是() 6.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函数,当x=4时,y=1.(1)求这个函数地解析式;(2)当x=0 时,求y地值. 课后作业:A组 1.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地图象如图所示,则k0,在图象地每一支上,y值随x地增大而. 2.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地图象地是() (B) (C) (D) x o y x o y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使学生能初步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图象 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难点: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区分01a <<和1a >不同条件下的性质. 关键:认识底数a 与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2.2.1的例题6(即考古学家是如何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引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完毕后,引导他们观察上表,让他们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并且对不同的P 值,也都有不同的t 值与它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二)对数函数的概念 1、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x log y a =(0>a 且1≠a )称为对数函数.定义域:),0(+∞.2.例题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x log y a = (2)()x log y a -=4 (三)分组讨论,得出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分发第一张表格(印有直角坐标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常规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成图)画出四个具体的对数函数x log y 2=、x y 21log =、x y 3log =以及 x y 3 1log =的图象. 生物的死亡年数t 0.001 0.01 0.1 0.3 0.5 碳14的含量P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高一数学《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 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 70~ P 72,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画出2x y =、1 ()2 x y =的图象,并以这两个函数为例,说说指数函数的性质. 复习2:生物机体内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7%,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年代.(列式)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碳14的含量P 0.5 0.3 0. 1 0.01 0.001 生物死亡年数 t 讨论:t 与P 的关系? (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5730 12 log t P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 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新知:一般地,当a >0且a ≠1时,函数log a y x =叫做对数函数(logar ithmic function),自变量是x ; 函数的定义域是(0,+∞). 反思: 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22log y x =,5log (5)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0a >,且1)a ≠. 探究任务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单元测试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 y= B. 3x+2y=0 C. xy-=0 D. y= 2.已知函数y=(m+1) 是反比例函数,且其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 ) A. 2 B. -2 C. ±2 D. - 3.M、N两点都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A. M(2,2),N(-1,-1) B. M(-3,-2),N(9,6) C. M(2,-1),N(1,-2) D. M(-3,4),N(4,3) 4.若与都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则a的值是() A. 4 B. -4 C. 2 D. -2 5.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y= B. y=﹣ C. y= D. y=﹣ 7.已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且,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当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9.若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或 10.反比例函数经过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B. 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C.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D.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11.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y(h)与汽车的平均速度x(km/h)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A. y=200x B. x=200y C. y= D. y﹣200=x 12.面积为4的矩形的长为x,宽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如果函数y=x2m﹣1为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________. 14.一个物体重100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单位:Pa)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单位:㎡)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 15.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2,3),则k=________. 16.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是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 17.将双曲线y=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双曲线与直线y=kx﹣2﹣k(k>0)相交于两点,其中一个点的横坐标为a,另一个点的纵坐标为b,则(a﹣1)(b+2)=________. 18.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B在x轴负半轴上,直线AB交y轴于点C,若 =,△AOB的面积为6,则k的值为________.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知道该图象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象的区别,能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分析出简单的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特殊到一般的思路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一些性质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运用.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的理解及对图象特征的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若y=是反比例函数,则n必须满足条件 n≠或n≠-1 . 2.用描点法画图象的步骤简单地说是列表、描点、连线. 3.试用描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2x;(2)y=1-2x.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问题:我们已知道,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反比例函数(k 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尝试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 解:列表 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连接起来. 探究反比例函数y=和y=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做一做把y=和y= ?的图象放到同一坐标系中,观察一下,看它们是否对称.归纳反比例函数y=和y= ?的图象的共同特征: (1)它们都由两条曲线组成. (2)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坐标轴(x轴、y轴).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此外,y=的图象和y= ?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 做一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 ?的图象. 交流两个函数图象都用描点法画出? 【分析】由y=和y= ?的图象及y=和y= ?的图象知道, (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和不同点? (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3)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 猜想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些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的变化情况如何?它可能与坐标轴相交吗? 【归纳】(1)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