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第一章练习题

财政学第一章练习题

财政学第一章练习题
财政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政府、市场与公共财政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受一般经济原则支配,但又不同于普通的私人经济,属于政府专门的经济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

2、在经济社会中,满足公共需求,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既定目标,一般很少涉及到如何最优化地使用经济资源的问题。()

3、“公共财政”可以定义为:政府为了满足其国民的公共需求,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过程中所从事的经济性收入、支出活动。()

4、从政府职能看,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它实际上仅仅充当着“有用的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而非“私人经济行为调节者”的角色。()

5、从政治学角度考虑,人类社会中任何权力都是危险的,因此任何权力都要受到限制。所以,唯一公道的政府只能是权力受到限制的政府。()

6、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既能够在控制垄断、解决穷人住房问题、处理贫困问题等方面可以发挥潜在的积极作用,也可以在管理国有企业方面表现得和私人企业一样好。()

7、经济社会赋予政府以满足公共需求的任务,客观上要求政府一定要象私人那样亲自从事各种物质生产与经营活动,如建立国有企业从事直接生产性活动等。()

8、政府财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套严格的制度约束(如预、决算程序)和规范监督下有序地进行。()

9、政治行为广泛参与财政过程,有助于使政府官员较好地平衡社会整体利益与各种局部利益的关系。当然,政治行为广泛参与财政过程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政府财政开支被疏导到某些滥用权力的政治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手中。()

10、政府财政的本质就是集中提供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现代政府一般要在社会经济生活里发挥()职能。

A.保卫国家安全

B.维护国内经济秩序

C.提供基础设施

D.提供社会保障

2、政府的财政活动在诸多方面不同于私人经济活动,政府财政活动具有如下一些的基本特征,即()。

A.不以直接提供满足私人消费的物质产品为目的

B.受国际惯例制约

C.可以长期使用比较灵活的理财原则

D.要在特定的法规框架下进行

E.通常受政府主管官员的个人风格影响

F.与特定政治过程相结合

3、在现代经济生活里,人们可以观察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

()特点。

A.相互独立的

B.相互替代的

C.彼此互补的

D.彼此矛盾的

4、人们普遍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理由是()。

A.政府权力过大会相应地破坏个人的“经济自由”

B.无法保证政府官员所做各种决策总是正确的

C.人类社会中任何权力都是危险的,

D.政府官员一定会借助公众权力牟取私利

5、明确政府财政本质,有助于从()方面规范政府财政活动。

A.限定政府基本职能作用范围

B.选举合适的政府行政官员

C.合理规定政府财政活动主要目标

D.防止政府随意变动财政活动内容

E.强调各财政要素基本任务

F.强调政府制定灵活的财政政策之重要意义

三、思考题

1、请简明定义政府组织。

2、简要陈述“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的异同点。

3、何谓“公共财政”?

4、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5、为什么说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

6、如何正确认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现代政府为什么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活动?

8、按照现代观点,强而有力的政府之基本特征是什么?

9、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0、如何理解公共财政的本质?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T;

2、F;

3、T;

4、F;

5、T;

6、F;

7、F;

8、T;

9、T;10、T

二、选择题

1、ABCD;

2、ACDF;

3、AC;

4、ABC;

5、ACDE

三、思考题

1、简明定义政府组织。

答:政府是由被授权制定公共政策与处理国家事务的个人和机构组成的政治组织,其重要作用在于妥善安排、协调国家的内政、外交关系,这些关系往往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2、简要陈述“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的异同点。

答:在经济社会中,私人需求与公共需求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就其相同之处而言,无论是为了满足私人需求,抑或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均要面临同样的经济选择问题,即:如何最优化地使用有限经济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不同之处则在于,(为满足私人需求的)私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可以通过市场过程,即无须通过政府干预,经由厂商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自发地予以实现。然而,(为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必须经由国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政府,通过公共选择过程予以实现。另外,在一般形式上,私人产品为可分割性产品或劳务,普遍适用于个人消费;而公共产品在一般形式上,为不可分割性产品或劳务,通常只能用于集体消费。

3、何谓“公共财政”?

答:公共财政是政府为了满足其国民的公共需求,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过程中所从事的经济性收入、支出活动。

4、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政府一般要在社会经济生活里发挥三种重要职能,即保障国家安全的职能、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的职能以及提供必要基础设施的职能:

5、为什么说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

答: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具体理由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三点:第一,政府权力过大相应地破坏了个人的“经济自由”。经济自由包括个人自由地决定如何使用他的收入,自由地选择个人的职业;自由地安排和处理个人的财产。当然,这些个人的“自由”与政府代表社会行使必要的“治理”既是一对矛盾关系,也是一种相辅相承关系。

第二,政府也是由普通社会成员组成的,不可能保证它们所做出的各种决策总是正确的,因此经济社会没有充分理由让政府完全替代市场而拥有全部的经济权力。

第三,从政治学角度考虑,人类社会中任何权力都是危险的,因为如果控制不当,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可能。特别是在公共财政领域里,政府官员往往可以借助公众给予的权力,为个人或集团牟取私利。所以,人类长期政治生活经验证明,唯一公道的政府只能是权力应该受到限制的政府。

6、如何正确认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的一般过程已经说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干预取代市场的作用,使经济发展反而变得缓慢。正确的态度是:要求政府在某些方面减少干预,而在其他方面则要多些干预,即让市场在它们可以运行的方面运行,并立即有效地介入市场力所难及的方面。历史经验表明:这是一条尽快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和持续发展经济的最可靠的途径。明智的看法是,将政府

干预看作为一种特别稀缺的资源,必须谨慎地,节约地,适时地使用这种资源。

7、现代政府为什么要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活动?

答:有关经济学理论分析还表明,在通行市场原则的经济社会里,政府在如下几个方面实施有选择性的市场干预具有明显的合理性,或者能够发挥重要的纠偏作用:第一,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具有完全不同的消费特征,即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实际上并不影响他人同时消费此产品,因此导致市场不能保证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问题,而在经济社会不能缺少公共产品情况下,政府就必然要承担集中地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第二,市场经济的竞争过程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财富)分配极化问题。这与广为接受的公平概念相违背,政府干预有可能在不损害经济效率的同时,改善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

第三,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完备和其他原因导致市场在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上出现阶段性失灵,产生诸如资源非充分利用、劳动失业、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政府有选择地进行干预,通常有助于在较短时期内使市场经济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第四,经济过程中某些情况下对个人或企业而言的经济效率,对整个社会而言则是“效率损失”(如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质量下降)。一些特定的政府干预就是针对这种经济过程产生的“外部效应”实施的,其目的在于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8、按照现代观点,强而有力的政府之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明智的、强而有力的政府,应该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政府应该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集中它的活动,其余活动应该主要地通过市场力量和市场过程来激励私人部门承担。按照比较优势概念,最适合政府从事的活动,是向经济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与劳务,通过建立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来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和管理人性。为此,政府必须尽可能明确划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允许市场充分发挥它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的各种影响与各种约束。

第二,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失灵的可能性,政府必须放弃那些实际上

是无力承担的义务。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如果政府做了它本不该做的事情,它就没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结果出现了政府干预下市场运行反而更不理想的情况。在现代国家经常会发生政府做它本不该做的事情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现代财政政策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公共部门(政府)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度膨胀的政府部门及公共开支,通常给政府官员以过大的权力和过多的个人自由,甚至导致政府官员对权力的恣意运用。

第三,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与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不应该产生这样的结果,即可能直接地、间接地保护私人经济部门免于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各种市场责任。在市场力量自行发挥作用情况下,它会对任何经济活动者强行推行它的纪律,迫使私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谨慎地估价收益取得与风险承担的关系,通过奖励效率、惩罚浪费方式,提高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但是,如果政府活动在客观上不能让市场过程对所有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发挥它的全部影响,市场对私人活动的约束力将被削弱。其结果,就是在私人经济活动层面上产生大量道德风险。就本质看,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风险,就是在市场约束力被削弱的情况下私人部门把原本应该自己承担的风险通过各种渠道转移给社会承担。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风险,就要适当限制政府的行动,使之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就是说,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建立,最终要以政府与私人都必须遵循市场纪律为基础条件。

第四,即使现代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没有根本性的错误,从事市场干预的政府也必须能够有效地避免陷入政策困境。所谓政策困境:就政策制定的动态性质而言,政府政策应该是可以修订的,这可能会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某种刺激,即利用经济政策修订过程达到其他目的。政府如果这样做,纵然可能取得一时效果,但由于违背了政策的可信性原则,政府难免要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不过,如果不允许政府按照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及时修订政策,也同样会损害政策的科学性。

第五,政府应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政治压力、制度约束、经济理论、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尽量制定出有利的经济政策,其不仅能够改善本国的国民福利,而且会有益于其他国家。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能够有效地建立中、长期政策环境并以稳定的、信任度高的政策取代诸多的带有浓厚权宜之计色彩的短期政策与政府

行动。

9、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有四个:一是非直接生产性特征。虽然经济社会赋予政府以满足公共需求的任务,但是,这并不要求政府一定要象私人那样亲自从事各种物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收入分配活动。事实上,政府可以通过预算支出——私人生产——集体消费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不断增长、不断变化的各类公共需求。政府也可以通过国家税收与转移支付方式,按照社会确定的公平标准调节社会收入与财产的分配格局。政府还能够通过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发生积极影响作用,以便实现保持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基本目标。总之,政府只要对其掌握的有限财政资源实行有效运作(主要是通过税收活动),就能在不扭曲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履行政府职能及其财政职能。

二是非破产特征由于国家将会长期存在下去,这就决定了政府财政活动的不间断性。另外,与私人和私人企业不同,政府通常不会遇到所谓的“破产”、“倒闭”问题。因此,政府理财可以在长期过程中交替使用“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

三是规制约束特征。因为在公共经济中,代表公众进行决策的政府官员在偏好上未必总是与公众的偏好相一致,在贯彻经济政策上表现出来的某些主观随意性,也可能给公众利益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经济损失。此外,如果对政府的权力、政府的规模失去有效控制,不仅难以保证财政资源在使用中避免无谓的浪费,而且实际上会刺激政府官员(在形成自我服务的利益集团情况下)集体地盗窃财政资源以牟取私利。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经济社会就要建立和不断改革规范政府财政活动的法律框架、规章制度,以及公众监督体系。尽管这样做,经济社会要付出相当的额外费用,也可能在处理新情况时减少了政府决策所需要的灵活性,但是,无论如何制度改革总可以在确保有限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限制政府官员迎合利益集团要求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政府财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套严格的制度约束(如预、决算程序)和规范监督下有序地进行。

四是政治参与特征。历史上每一种政治与经济制度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金钱决定政策形成”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只能借助政治行为予以解决。具体到公共财政领域,经济社会借助特定的政治过程或政治行为方式,影响政府的各类涉及公共利益的经济财政决策活动,有助于(通过政府组织、行政官员)较好地平衡社会整体与各社会阶层,或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

10、如何理解公共财政的本质?

答:财政的本质,就是集中提供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财政理论中把这种观点称为“公共需求论”。明确(以上表述的)政府财政本质,其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几点:(1)经济社会必须按照满足经济社会公共需求的范围来大体限定政府发挥其基本职能作用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能过于宽泛(即财政越位),也不能过于狭窄(即财政缺位)。(2)经济社会原则上规定了政府财政活动的主要目标,即要求政府选择有效的途径,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按照公众合意的标准来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与公共劳务。(3)即使从动态角度看,政府也不能任意地、随意地变动其财政活动内容,而只能按照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公众对公共需求内容与数量的改变来调整它的财政活动内容。(4)无论在现代经济过程里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何等重要性,政府也只有在使构成公共财政的所有不同要素(国家税收、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公共债务等)圆满完成其基本任务的情况下,才能被共同地用于实现其他各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这就是说,过分强调政府主持的公共财政活动之政策含义而忽略其基本作用是错误的。

总之,对于政府财政本质做上述理解,即对政府财政本质做“公共需求论”理解,实际上是强调市场经济之主导地位,在此前提下经济社会要求政府(充当社会的代表)对有限财政资源实行高效运作与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各项经济职能。

财政学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习题集()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提供的大多数基础设施的产品性质通常是 ( )。 A.公共产品 B. 私人产品 C.混合产品 D.奢侈品 答案:B 2.下列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是( )。 A.服装业 B.农业 C.餐饮业 D.家具业 答案:B 3.根据投资乘数原理,乘数与()同方向变化,与()呈反方向变化。 A.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 答案:A 4.下列关于政府支出乘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B.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C.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支出乘数越大,国民收入增量越大 D.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政府支出乘数越小,国民收入增量越小 答案:A 5.财政投融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居民 D.国外公司 答案:A

6.以融物形式达到融资目的的筹资方式是()。 A.借贷 B.抵押 C.透支 D.租赁 答案:B 7.在投资修建高速公路时,能体现出公共财政非盈利性的方式是()。 A.招标 B.贷款 C.引进外资 D.政府补贴 答案:D 8.下列项目不属于投资性支出的是()。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答案:C 9.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答案:B 10.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专项支出 答案:A 11.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练习题1及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是下列各项中,(B)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A出现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 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B)。 A弥补市场失灵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D加强法制 3.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通过(D)的方式体现出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 A招标B贷款C引进外资D补贴 4.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可以(A)。 A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5.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

6.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是(C)。A增加税收B减少财政转移支付 C增加支出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7.“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是(B )提出来的。 A配第B斯密C瓦格纳D凯恩斯 8.一国政府制定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是(C)。 A税收法律B税收原则C税收负担D税收机构 9.收费也是政府参与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D)。 A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B临时性、区域性和有偿性 C特定性、福利性和随意性D自愿性、受益性和普遍性10.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A )。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1.买主在购房时,将该房未来的应纳税款从房价中扣除,这样,该收款实际上由卖主承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D)。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2.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B)。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从价税与从量税 13.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B)。 A筹集建设资金B弥补财政赤字C调节收入分配D调节经济运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2020智慧树,知到《财政学(吉林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财政学(吉林联盟)》 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财政学(吉林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因为大部分公共产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因此,市场对于提供纯公共产品是失灵的。 A:对 B:错 答案: 对 2、上游的水库可以使下游地区从中受益,但水库并没有从下游获得收益,这种现象是() A:公共产品 B:外部性 C:效率损失 D:公地悲剧 答案: 外部性 3、以下产品中()属于纯公共产品。 A:海滩 B:公园 C:国防 D:图书馆

答案: 国防 4、政府可以采用资格管制、信息管制以及质量管制等措施,彻底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A:对 B:错 答案: 错 5、准公共产品可以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方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6、以下产品中()属于资源性公共产品。 A:海滩 B:草场 C:公园 D:博物馆 答案: 海滩,草场 7、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A:市场垄断 B: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C:外部性 D:收入分配不公 E:经济波动

答案: 市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8、外部性的纠正方法有()。 A:征税 B:经济一体化 C:财政补贴 D:许可证制度 答案: 征税,经济一体化,财政补贴,许可证制度 9、准公共产品可以采用()提供方式。 A:政府提供 B: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 C:政府授权 D:政府参股 答案: 政府提供,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政府授权,政府参股 10、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中性财政政策 D:消极财政政策 答案: 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第二章 1、下列关于转移性支出的表述正确的有()

财政学第15章在线测试

《财政学》第15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23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A、政府 B、财政部 C、企业及行政机关 D、财政工具 2、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 A、发行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 B、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 D、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3、发行国债使民间货币转移到财政,并通过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称作:() A、排挤效应 B、货币效应 C、收入效应 D、支出效应 4、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税收 B、公债 C、公共支出 D、利率 5、当国民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并且物价上涨较快时,应选择的财政政策是:() A、扩张政策 B、紧缩政策 C、中性政策 D、轻税政策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税收 B、国债 C、公共支出 D、政府投资

2、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财政政策可分为:()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3、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是:() A、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B、存款准备金制度 C、利率 D、公开市场操作 4、公债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A、排挤效应 B、替代效应 C、货币效应 D、收入效应 E、支出效应 5、从财政政策乘数原理分析可以得出的政策指导意义有:() A、增加财政支出对总需求有成倍扩张 B、增加税收使需求成倍缩减 C、减少税收使需求成倍扩张 D、平衡的财政政策不具有扩张效应 E、增税的同时也增加等额的支出,同样有扩张效应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的两种主要形式。

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志超《财政学》10第十章 习题与参考答案

章节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平衡 2.结构性赤字 3.公债依存度 4.李嘉图等价定理 二、判断题 1.预算赤字并不是真实的财政赤字。 2.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是一回事儿。 3.财政平衡就是财政收支相等。 4.因为公债具有排挤效应,所以公债的规模越小越好。 5.主张公债有害论的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凯恩斯等。 6.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是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的重要举措。 三、选择题 1.以下属于公债的特征有()。 A 自愿性B有偿性C灵活性D强制性 2.公债负担率是指政府债务余额占当年()的比重。 A 财政收入 B 财政支出 C GDP D GNP 3.根据债权主体不同,公债可以分为()。 A 国内公债 B 国外公债C国债D地方政府债 4.公债风险的特征表现为()。

A 风险主体的政府性 B 风险范围的社会性 C 风险是各种社会风险的综合 D 风险过程的长期性 5.以下属于政府直接隐性负债的是()。 A 未来公共养老金 B 政府担保形成的债务 C 失业救济负担 D 军事拨款 四、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财政赤字的软赤字和硬赤字。 2.简述公债的宏观调控职能的主要表现。 3.简述公债的货币效应。 4.简述影响公债发现规模的因素。 5.简述古典学派的债务理论。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 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等量对比关系,即指预算年度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财政平衡有三种形式:一是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略有盈余;二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略有赤字;三是财政收支相等。 2.结构性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 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它是预算赤字与实际赤字之间的最大差值,通常表现为那些非政策性或常规的税收调整和支出变动引起的赤字。这是一种外生变量引起的,体现政府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3.公债依存度:公债依存度指当年的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 的比例,它反映了政府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是衡量公债负担大小的重要指标。 4.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可简单表述为:无论政 府是以征税来增加收入,还是以借款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从效应上看,赋税和债券融资是等价的。 二、判断题。 1.√

财政学期中思考题

第一章财政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条件?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目的是高效率,实现高效率的机制是市场,而市场失灵时,就为政府的介入找到了理由,政府失灵时也可以靠市场来调节。所以,以市场为主,政府财政为辅为补充,来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在二者之间的分配,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尽管认为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由政府来解决诸如提供公共物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使经济外部性内在化;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等问题。似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一种互补品的关系,但政府与市场远远不是照相机与胶卷的关系那么简单,至少不是纯粹经济意义上的“互补”。并非离开政府,市场就无法运作;离开市场政府就无所适从,政府是有意识的来调节市场的缺陷,从而完成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二者关系不应界定在互补的范围内,而应界定为替代品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作用中,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与其说时间影响着二者的相互作用,不如说是市场规律在自发的支配其自身的运作。既然市场自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作为政府就不能够回避这个规律。政府有着强大的宏观调控部门,有着完善的信息收集机制。在明确市场动态的同时,可以调整自身干预范围的大小及自身适应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建立一个对市场反应灵敏,并能够及时回应市场要求的机制体系。 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表现? 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决策受信息充分程度的影响,信息越充分,政府干预就越有效 2.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往往受政府控制经济能力所影响。比如政府干预房地产租金价格,由于政府无法限制私人部门的投资行为,只能减缓中方供给量减少或服务质量恶化的程度。 3.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还受其决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影响。政府作出的各种决策最终是需要政府中的某个机构予以执行的。 4.政府干预还受决策的政治过程所影响。政府干预会影响到很多人,但决策是由一部分人进行的,所以政府需要协调不同偏好。 市场失灵的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2.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4.失业问题。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外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国防、路灯、航标灯等,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

财政学练习题多选

第一二章 1.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 国防 B. 花园 C. 教育 D. 桥梁 2.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 国防 B. 花园 C. 教育 D. 桥梁 3.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 垄断 B. 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 收入分配不公 D. 经济波动 4.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 立法和行政手段 B.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 财政手段 D. 强制手段 5.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 政府决策失误 B.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 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 寻租行为 6.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历史性 B. 非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单一性 7. 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 资源配置职能 B. 收入分配职能 C. 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 D.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8.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A. 家庭 B. 企业 C. 政府 D. 中介 9.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 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 规范工资制度 C. 加强税收调节 D. 通过转移支出 答案:1. A 第三四章 1. 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A. 平均成本定价法 B. 二部定价方法 C. 市场定价法 D. 负荷定价法 3. 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表现在: A. 提高效益的目的不 B. 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C. 选优标准不同 D. 评价方法不同 5. 下列产业中,应由财政进行投资的有: A. 环境治理 B. 治理国土 C. 能源开发 D. 教育

财政学第五章答案

Chapter 5 – Externalities Brief Outline 1.The Nature of Externalities 2.Graphical Analysis a.Implications b.Conclusion 3.Private Responses a.Bargaining and the Coase Theorem b.Mergers c.Social Conventions 4.Public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 Taxes and Subsidies a.Taxes b.Subsidies 5.Public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 Emissions Fees and Cap-and-Trade Programs a.Emissions Fee b.Cap-and-Trade c.Emissions Fee versus Cap-and-Trade https://www.doczj.com/doc/8514823130.html,mand-and-Control Regulation 6.The US Response a.Progress with Incentive-Based Approaches 7.Implications for Income Distributions a.Who Benefits? b.Who Bears the Cost? 8.Positive Externalities a. A Cautionary Note Answers to End-of-Chapter Questions 1.Before passengers were charged for checked bags, they would choose whether to check bags or carry them on based on whether they were willing to trade time for the hassle of dealing with carry-on bags. That is, passengers who valued saving time by not having to deal with baggage claim more than the cost of dealing with carry-on baggage will choose to carry on. The fact that passengers are now charged for checked baggage but not for baggage carried onto the plane will inefficiently allocate overhead space. Passengers will carry on more and bigger bags to save the fee charged, resulting in full overhead luggage containers. Overhead space will go to the first passengers on the plane, rather than being distributed more evenly. Bags checked (without a charge) at the gate forces some who would choose to carry on even without the fee to have to check, which is a loss in efficiency. Those who elect to carry on to avoid the fee, but would rather check their bags, also result in an inefficiency. 2.The Coase theorem suggests that the church and the comedy club could negotiate. If the church possessed the right to the “noise” in the building, the comedy club could pay the church to be quiet. If the comedy club possessed the right to quiet in the building, the church could compensate the club for the noise.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公共财政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2.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1] 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5.税负转稼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6.李喜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7.外部性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二、简答题 1.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类别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2.地方政府存在的经济学理由 国家治理的必要条件;有效提供地方公共物品;受益原则和规模经济;竞争的理由;经济干预的理由;制度多样性和改革试验 3.税收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得纳税人的收入下降,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商品实行征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4.简述公共收费的理论依据。 第一,政府收费是在行使国家公权力 第二,国家公权力是用来对抗公民私权利的 第三,国家公权力的来源是私权利的让渡 完全意义上的民治政府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悖论。私权利让渡产生公权力,这也是现代民主制理论共同认同的。但是若过分强调私权利,则公权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当社会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政府财政支出分类法有()。 A、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B、按照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C、按照开支重要性程度分类 D、按照使用财政支出的部门分类 E、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F、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流向分类 5、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其剩余收入就会越来越多地用与“二类需求”。在“二类需求”中通常要求政府财政活动予以满足的项目主要包括()。 A、对公共教育的需求 B、对公共卫生保健的需求 C、对海外旅游的需求 D、MRT G、Y =MRS A G、Y -MRS B G、Y 8、一国国防支出的规模通常受以下各因素影响()。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国际政治环境 C、国防战略 D、国防支出的效率 9、财政教育开支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义务教育

财政学作业与思考题(1)

第一专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及职能 1、公共财政的概念及职能。(大纲P66、课本P17) 概念: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这种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又叫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职能:(1)资源配置功能(2)收入分配功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功能(4)监督管理职能 2、市场失灵及表现。(大纲P66、课本P24)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现: (1)市场无法消除垄断 (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 (4)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5)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3、政府失灵及表现。(大纲P67、课本P27)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即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失真或不及时 (4)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

4、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课本P28)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者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5、什么是外部效应?(课本P24)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简单说就是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得到应有报酬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外部效应有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6、简述政府失灵及表现。(大纲P6 7、课本P27)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即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选择不当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为

《财政学》练习题(1-6章)(含答案)

《财政学》第一至六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B )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 B、国防 C、教育 D、私人住宅 4.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D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 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 B、计划失灵 C、GNP D、GDP 6.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 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 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8.若按社会中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类,以下各项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B )。 A.基本建设支出 B.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9.按国家职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 )。 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积累性支出 10.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1.以下各项指标更能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实际状况的指标是( A )。

A.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C.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D. 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 1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A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 13.尽管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但它也只是( B )的一部分。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补贴 D.财政透支 14.政府采购中最能体现公开原则的采购方式是( B ) A.询价 B.招标 C.协商 D.谈判 1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B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16.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D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7.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A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专项支出 18.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当由( C )承担。 A.银行 B.金融市场 C.政府 D.微观主体 19.医疗卫生服务应当主要由( C )承担。 A.福利机构 B.金融市场C.政府 D.微观主体 20.我国目前点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为( A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 21.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B )。 A.准公共需要 B.纯社会 C.私人需求 D.以上都不对 2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应当( A )全社会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A.≥ B.≤ C.= D.< 2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 A )农产品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

财政学思考题讲解

《财政学》思考题1516一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C ) A、社会总产品 B、社会商品 C、剩余产品价值 D、货币 2、市场失灵的原因有(D ) A、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B、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C、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D、不完全信息 3、政府在以下支出过程中,能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的是(C ) A、消费性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4、我国参与财政分配的主体主要是(A )。 A、国家(政府) B、财政部 C、国有企业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5、资源配置的机制不包括(A) A、垄断 B、市场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6、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D ) A、高等教育 B、医院 C、城市基础设施 D、国防支出 7、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会使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发达,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不发达,这叫做教育水平使经济增长产生( B ) A、“负外部效应” B、“马太效应” C、“正外部效应” D、“溢出效应” 8、财政用于卫生设备的购置从性质上看,属于(B ) A、转移性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中央财政支出 D、地方财政支出 9、以下不属于政府采购原则的是(A ) A、垄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竞争原则 10、财政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C ) A、教育支出 B、水利费支出 C、住房补贴支出 D、行政公用经费支出 11、购买性支出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D )。 A、国防支出B、公共教育支出C、公共保健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 12、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D ) A、重要的社会投资 B、重要生产性项目的投资 C、非生产性部门的投资 D、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13、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是(B ) A、投资的内在成本的大小 B、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C、投资的生产成本与收益 D、投资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14、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效益对财政收支规模与效益起到(C ) A、制约作用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限制作用 17、既能扩大需求又能增加供给的财政支出手段是(B ) A、社会保障支出 B、政府投资 C、消费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8、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的基本原因是(A ) A、市场存在失效 B、政府干预有效 C、实现国家职能 D、实现供求平衡 19、能够有效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支出管理手段是(B ) A、公共支出 B、政府采购 C、资源配置 D、零基预算 20、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障税和(C )。

第十章练习题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一、填空题 1. 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 的发展,如果社会上没有较为充裕的闲置资金,国债就成为无源之水。 2. 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 的有机结合。 3. 国债的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 的过程。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定国债售出的方式,即国债发行的方式。 4. 国债利率必须与 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才能使国债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国债发行不遇到困难。 5*.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 。 6*.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具有深远的政策意义。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发国债为手段的 就不会影响总需求。 7.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资金供求紧张,发行国债会带动利率上升,可能对民间投资发生 ,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如果在经济萧条时期,实际上则是商业银行暂时闲置的资金转由财政使用,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弥补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这样不但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答答案案:: 11.. 信信用用经经济济 22.. 发发行行期期限限 33.. 个个人人和和企企业业认认购购 44.. 市市场场利利率率 55.. 或或有有事事项项是是否否发发生生以以及及由由此此引引发发的的债债务务是是否否最最终终要要由由政政府府来来承承担担 66.. 扩扩张张性性财财政政政政策策 77.. 排排挤挤效效应应 二、判断题 1.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供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2.现代社会中,利用国债利率升降调节证券市场运行和资金运转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于国债利率结构的调整是对不同期限、不同用途的国债规定差别较大的结构性利率,长期国债利率高于中期国债利率,中期国债利率高于短期国债利率,国库券利率高于经济建设债券和其他财政债券利率。 4.从本质上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原理:认为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国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答答案案:: 11.. √√ 22.. √√ 33.. ×× 对对不不同同期期限限、、不不同同用用途途的的国国债债规规定定差差别别较较大大的的结结构构性性利利率率,,长长期期国国债债利利率率高高于于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第二节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第三节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第四节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本章乃至本书提及的税收制度,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3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 (1)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所得税、单一的消费税等。 (2)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 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的交替的历史过程。

1.各国各时期开征的税种可以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早期的直接税是十分粗陋的。 对人课征的税种,有人头税、灶税、户税等,如“口赋”、“算赋”、“更赋”等。 对物课征的税种,有土地税、房屋税、车马税等,如“田赋”、“马口钱”、“间架税”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特别是随着社会产品的占有形式和分配形式的变化,直接税演变为现代的直接税。如对人课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对物课税,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间接税最早的间接税也是很简单的。 早期的间接税,如中国古代的“关市之赋”、盐税、茶税、渔税。西方的市场税、入市税等。 现代的间接税,如销售税(营业税)、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2.主体税种的变化 xx的直接税阶段 近代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阶段 现代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阶段 3.所得税制度的确立 xx 1799年,英法战争,为应付军费急需,首次开征所得税(与后来的所得税有所不同);1802年随战争停止而停征; 1803年因战争复发又开征,战争结束又废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