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zyyhx

zyyhx

课程学习笔记

网院学号:___________ 批次:_________ 辅修专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学习内容(30分)

1.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央银行学的学习,我们主要要认识到以下几个层次的知识

第一,要了解中央银行的制度和发展的历史和原因;了解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的基本作用和地位;清楚地知道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具体包括内容,以及中央银行基本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尤其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3大法宝:货币,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

第二,通过对第一层次的深入,了解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内容和作用;并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与中央银行职能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宏观经济分析,了解相关操作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检验的优劣。

第三,了解中央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巴塞尔协议等之后对金融业,存款性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外汇的管理和原则。并学会如何实现维护金融稳定,规范金融秩序的基本知识。

2.章节重点及关键词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1. 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国家以法律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的银行券发行权的方式,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几家以至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

2. 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保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2. 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金融运行的稳定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欧美国家中央银行以国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改组和加强;

◆二是亚洲、非洲等新独立的国家普遍设立中央银行。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表现在: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具有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1. 代理国库。

2. 代理政府持有。

4. 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

5.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7.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第三节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

(一)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二)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三)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四)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

★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大致可归并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1.如果把中央银行放到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大体系中去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责又可以归纳集中为三个方面:★第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第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第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中国相对独立性较弱,但是在不断增强。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

资产结构:

第一位——国外资产

第二位——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

第三位——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第四位——对中央政府债权

负债结构:

第一位——对金融机构负债

第二位——发行货币

第三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

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与特点

(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

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3.有利于资金的支付清算

4.有利于政府资金融通并保持货币稳定

(二)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

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

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

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

4.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

二、准备金存款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业务

四、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作用的关系

1.作为发行的银行,存款业务与流通中现金的投放有直接关系。

2.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准备金存款业务,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支付能力有决定性作用。

3.作为政府的银行,为政府经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

(一)货币发行业务的含义

★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

★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回笼的数量。

第五章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

一、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的重要性

★中央银行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和贷款,是其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

渠道。

贴息额=票据面额×日贴现率×未到期天数

日贴现率=(年贴现率÷360)=(月贴现率÷30)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一、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

★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三大基本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2)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交易品种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一、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的目的及意义

(一)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的意义

●稳定币值

●稳定汇价

●灵活调节国际

●三种储备资产的比较。

第六章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一、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

二、支付系统风险类型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系统风险:

★法律风险:★其他风险:

第七章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第一节经理国库业务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调查统计业务

1.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基础货币统计

我国于1994年10月份正式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

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 + 活期存款

M2=M1 +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第八章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

(二)国民账户的分析框架

国民账户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表述总产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GDI)。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GDP=C+I+(X-M)

GNP=GDP+YF=C+I+(X-M+YF)

GDI=GNP+TR=C+I+(X-M+YF+TR)

(三)货币账户

(一)货币账户的基本内容

一国的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可分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三类,因而货币账户也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货币当局的账户

★第二层是货币概览

★第三层最为综合,即金融概览(银行概览?)

★四大宏观经济账户在确立两个分析要素,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

1.经济主体。

2.记录经济交易。

(四)综合因素分析

经济的运行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中央银行的综合因素分析一般包括

1.总体经济因素分析。

2.金融因素分析。

3.企业因素分析。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与决策(1)货币政策的目标:

币值稳定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

(2)货币供给量内外生变量对货币乘数影响

式中:C/D为通货──存款比率;

R/D为准备──存款比率。

(3)ad对as曲线的影响

(4)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

标准与客观条件

主要标准:

1. 相关性

2. 可测性

3. 可控性

4. 抗干扰性

(5)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贷款量汇率(6)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分析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

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一)准备金

(二)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决策机构与程序

(7)决策机构

最终决策权在国务院。

第十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一、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

(一)内部时滞

⑴认识时滞。

⑵决策时滞。

(二)外部时滞

⑴操作时滞。

⑵市场时滞。

第十二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体制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原则各国大致相同。

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2.依法监管原则;

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4.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

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三、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三道防线”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而设计的预防性监管;

二是为保护存款者的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

三是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性困难,由货币当局在非常状态下所提供的紧急救助。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监管

一、审批制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通行制度。我国自2003年12月起也实行这种制度(一是自由主义;二是特许主义;三是准则主义;四是核准主义,又称审批制)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保险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监会对保险业的监管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保险市场准入的审慎原则。

2.分别对保险监管的主要领域进行了规定。

3.进一步完善对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的法规,明确有关监管操作程序,加强依法行政和保险监管的效率。

4.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

5.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条件、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运作模式等作出了规定。

第十五章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监管

一、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一)中央银行作为资金供需双方的中介和调节者参与金融市场活动

★一方面是作为中介参与市场活动,并为融资双方提供融资便利和清算服务;

★另一方面,调控金融市场的资金运行,进而调控整个宏观、微观经济。

二、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监管是其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需要

★其一,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而保持金融体系的总体稳定往往是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

★其二,由于各类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最活跃的主体,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往往同对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监管联系在一起。

第十六章中央银行与外汇管理

一、★现阶段我国实行外汇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外汇管理,大力增加外汇收入,合理使用外汇,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次,通过外汇管理,促进对外金融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再次,通过外汇管理,还可促进国内经济协调发展。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关系与业务往来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

二、巴塞尔协议

三、牙买加协议

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稳定具有以下特征:

1.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

2.金融稳定具有动态性

3.金融稳定具有综合性

二、知识掌握程度(30分)

一、《巴塞尔协议III》:

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各方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根据这项协议,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将由目前的4%上调到6%,同时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这样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达到8.5%-11%。总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维持8%不变。此外,还将引入杠杆比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来源比率的要求,以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初衷,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联。新资本协议作为一个完整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三是银行业必须满足的信息披露要求。

这三点也通常概括为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

首要组成部分

三大支柱的首要组成部分是第一点,即最低资本要求,其他两项是对第一支柱的辅助和支持。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新协议进一步明确了资本金的重要地位,称为第一支柱。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而充足的资本水平被认为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中心因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此增加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要求大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但这一定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另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建议各银行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一些企业在贷款时,由于没有经过担保和抵押,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会在还款方面发生困难。通过评级银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事先预备相应的准备金。

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

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监管约束第一次被纳入资本框架之中。基本原则是要求监管机构应该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控制,确保银行有严格的内部体制,有效管理自己的资本需求。银行应参照其承担风险的大小,建立起关于资本充足整体状况的内部评价机制,并制定维持资本充足水平的战略;同时监管者有责任为银行提供每个单独项目的监管。

市场对银行业的约束

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次引入了市场约束机制,让市场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地经营以及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稳健的、经营良好的银行可以以更为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债权人、存款人及其他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而风险程度高的银行在市场中则处于不利地位,它们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市场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促使银行更有效地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市场对金融体系的安全进行监管,也就是要求银行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准确的信息,以便市场参与者据此作出判断。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行应及时公开

披露包括资本结构、风险敞口、资本充足比率、对资本的内部评价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战略等在内的信息。

二、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必要性

★第一,金融自由化、一体化趋势使各国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它们的连锁效应也使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协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第二,跨国银行的发展和资本国际化使国际统一金融监管成为必要。

★第三,传统的各自为战的中央银行监管机制在金融创新迅速发展和国际游资的冲击下必须作出调整。

★总之,为了控制世界金融体系风险,在金融领域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三、国际清算银行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国际清算银行于1930年5月17日在瑞士巴塞尔正式运营。

★国际清算银行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对外发行股本。

★国际清算银行的业务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

四、我国国库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我国的国库制度经历了由实物国库制演进为委托国库制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库管理体制经历了集中统一金库制、分级管理金库制、四级金库制等不同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经理国库,保证了国家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对国库资金的及时收付、准确核算及安全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意义:

★中央银行经理国家金库符合对国家财富运用、保管及监督的特殊需要。

★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便利于国家预算收入的及时入库和预算支出的按时拨付。

★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及相互监督,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助于扩大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对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具有直接影响。

★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经办政府的财政收支,按国家预算要求协助财政、税收部门收缴库款;根据财政支付命令向经费单位划拨资金,充当国家金库的出纳。

★代理国债的发行与兑付。

★随时向政府及财政部门反映办理预算收支过程中的预算执行情况,负有对国家预算收支和国库资金转移的监督责任。

五、准备金存款业务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藉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存款货币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基本内容

1.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规定可充当存款准备金的内容。

西方国家:第一准备: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第二准备金:指银行容易变现而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券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叫“保证准备”。

我国规定,只有上存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才能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

3.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

(1) 确定存款余额

一种是将商业银行存款的日平均余额扣除应付未付项

一种是以月末或旬末的存款余额,扣除当期应付未付款

(2) 确定缴存存款

准备金的基期

一种做法是采取当期准备金账户制,即一个结算期的法定准备金以当期的存款额作为计提基础

一种做法是采取前期准备金账户制,即一个结算期的法定准备金以前一个或前两个结算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基础

(三)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与调整

1.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

一般而言,存款的期限越短,其货币性越强,对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其一般顺序为:支票存款准备率最高,活期存款次之,定期存款再次,储蓄存款准备率最低。

目前,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各种外币存款按照3%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执行,与各种本币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同。

2.按银行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规定为6%,就是考虑了农信社单体规模较小、农村金融环境特殊。

3.规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幅度

4.规定准备金中现金和存款的比例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业务

四、中央银行存款业务与其发挥职能作用的关系

1.作为发行的银行,存款业务与流通中现金的投放有直接关系。

2.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准备金存款业务,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支付能力有决定性作用,从而成为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

3.作为政府的银行,为政府经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

六、货币发行的含义、种类、渠道与程序

(一)货币发行业务的含义

★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

★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二)货币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

★货币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货币财政发行,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财政发行:政府可以通过发行纸币直接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公债,迫使银行额外增加纸币发行

(三)货币发行渠道与程序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渠道是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将货币注入流通,并通过同样的渠道反向组织货币的回笼。

二、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

★垄断发行的原则

★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

★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三、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定义:

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贵金属或某些其他资产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的制度。

(一)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

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

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券等等。

(二)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比率

指一国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准备与证券准备各占多少比例。

(三)主要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弹性比例制度

★保证准备制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现金准备发行制

★比例准备制

(四)主要国家及地区货币发行制度的比较

★美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英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日本的货币发行制度

★加拿大的货币发行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发行制度

四、货币发行业务及管理

(一)发行基金的含义

(二)发行基金计划

(三)发行管理

1.发行库和业务库的职能及区别。

2.发行基金运送管理。

3.反假币及票样管理。

4.人民币出入境限额管理。

(四)发行收入

七、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和不动产信用控制等。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款的管理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在消费过度膨胀时:可对消费信用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

(1)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

(2)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

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它是对证券市场的贷款量实施控制的一项特殊措施,在美国货币政策史上最早出现,目前仍继续使用。

★中央银行规定保证金限额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的需求,稳定证券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调节信贷供给结构,通过限制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使较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

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主要在于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

四、优惠利率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实行优惠利率的两种方式:

其一,中央银行对这些需要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企业和产品规定较低的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执行。

其二,中央银行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票据规定较低的再贴现率,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和投量。优惠利率多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我国在此方面也使用较多

三、思考题(40分)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首先,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是中央已哪行---金融市场----投资者----国民收入(居民消费0),这是市场传导机制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经融体制的不健全和缺陷,其政策常常会遇到阻塞,造成政策有效性不足,

其一,我国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较弱,,其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长,并且容易受到其他政治因素的冲抵。

其二,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融资门槛高,各企业对银行的融资依赖性较强,而银行本身体制不健全,经常出现周期性流动性失灵和停摆。

其三,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受政策性的依赖过重,出现融资困难,或者年末抢融等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

其四,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不健全,股票的套期保值,避险功能不完善,现货和期货的对冲作用不明朗,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效果的传导阻塞。

其五,由于中国经济的地域差异性,行业差异性的问题造成经济的非均质的特征,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在不同地域的作用的反应快慢不同。

其六,金融压制现象。

增强的途径:

1、完善商业银行制度,剥离其不良资产,减少其贷款增加所产生的资金链断裂等风险,信息公开,转变经营思维,提升商业银行在人民心中的信任度和好感度,,建立健全发放贷款的相关分级,保险保障制度,并且提供政策性的引导,让银行更愿意为中小企业发展放贷

2、完善金融市场,增加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数量和种类,加强监管,完善和拓展百姓的融资渠道。

3、改革中央银行制度,提高其独立性,尽可能的减少其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4、进行国企改革,减少国企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和浪费,引导市场内国企和私企的良性竞争,破减少垄断的行业和板块。

5、建立健全各层次的保障政策,刺激各层次人群的消费投资的参与度

6、减少经济的非均质和金融压制,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等加强融通渠道,金融渠道联系的政策,引导金融传导机制的畅通。

7、最后积极与财政政策配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社会担保,社会福利保障,社会信托投融资渠道,完善和提升整个金融业的整体实力,促进金融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