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语拼音

奥语拼音

奥语拼音
奥语拼音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对小学语文汉语拼音学习有以下论述:1、在“阶段目标”中的论述:“能正确拼读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2、在“内容与要求”中的论述:(1)一至二年级“能正确认读声母和韵母;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用音序查自法和部首查自法查字典。”(2)三至五年级“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识字。”3、在“评价意见”中的论述:“汉语拼音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小学一至二年级不要从默写的角度考查、评价学生。”

由以上的论述可见,《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从实际出发,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的需求,将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借助汉语拼音自主地学习汉字;二是借助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三是帮助使用工具书。二、???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和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和国家《汉语拼音方案》(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有关规定,小学阶段汉语拼音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这些基本内容:

1、了解音节的构成并熟练拼读。

(1)认读21个声母。

(2)认读35个韵母。

(3)认识并掌握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4)根据声母、韵母和声调拼读音节。

(5)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6)认读零声母的音节。

2、了解拼读的规则。

(1)声母j、q、x、y与ü相拼,去掉ü上两点。

(2)声母b、p、m、f与w只同o相拼,不与uo相拼。

(3)韵母i、u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字母上。

3、了解读音的规则。

(1)轻声。

(2)变调。

4、认读字母表,分清字母的大小写。

5、认识隔音符号并了解作用。

三、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难记,以及拼读和书写要求高,拼读音节时要求学生能直呼音节,书写要在四线三格上写得正确、工整。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要反复训练,这种单调、机械的反复操练必然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汉语拼音书写要求高必然延长了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占用了学习其它内容的时间。同时,以往过高要求的书写对刚入学不久,手指小肌肉群尚不发达的孩子而言是不合理的。另外,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在写话时用拼音替代汉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促进思维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学生在遇到不会写或遗忘的汉字时,用拼音替代省时省力,谁还愿意去借助字典查找汉字呢?长此以往,学生对拼音的依赖性增强,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主动识记汉字的良好学习习惯就不能养成,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等也无法得到促进。因此根据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要求和任务,小学阶段汉语拼音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小学阶段对汉语拼音掌握的关键是“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识字。”

过去学习汉语拼音往往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要求会读会写会背会默,掌握拼音术语及相关的专门知识。这些都增加了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而在实际使用中又没有多大作

用。基于对小学阶段汉语拼音功能定位的认识,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关键就是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运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师应在不断识字、阅读和使用工具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实际的拼读音节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重运用、重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2、?????????? 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它有一个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的过程。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其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渗透——强化——巩固阶段。渗透阶段是指学生在初学汉字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汉语拼音的学习。如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单韵母与声母相拼的字拼读给学生听。这一阶段只要学生听,可以适当跟读,使学生对拼音有些接触,有些了解,培养情感。强化阶段是指学生在阅读识字的过程中集中学习声母、韵母,音节的拼读等,其主要是集中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巩固阶段是指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过程中,以及教师有计划地分阶段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使之能逐渐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使用工具书和学说普通话。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3、?????????? 对一二年级阶段拼音学习的考查,主要看运用拼音的能力,而非“默写”。

汉语拼音怎样考查,涉及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反应。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不默写,主要看运用拼音的能力,对于教材编写和具体教学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老师们可以放开手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上,学生更可以解开束缚,集中力量练习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查阅工具书,提高自己的运用水平。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应加强音节的拼读训练,淡化拼音知识的讲解;加强实际的运用;延长拼音教学的时间,变过去“短时集中学习,统一达标”为“集中认识字母,阅读中练习拼读,分阶段滚动复习,抓重点归纳知识,有弹性逐步达标。

四、??? 汉语拼音教学的几条基本策略

1、??????????? 学习汉语拼音与识字互为渗透,有机整合的策略。

上海市新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学习是在识字和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实现,由儿歌引出汉字,由汉字引出拼音,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识字边学拼音。儿歌内容浅显,易诵易记,为识字和汉语拼音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改变传统“单纯的”“孤立的”学习汉语拼音的状况。这个过程中的拼音教学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读字母,并逐步地学习拼读音节,而无需描、抄、默,也不需要学生掌握拼音术语及相关的专门知识;在不断的识字、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实际的拼读音节能力。识字与汉语拼音的学习同步进行,建立“音”与“字”的双向联系,使学生通过拼音字母的学习,能借助音节认识汉字,同时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拼音的拼读。

如《看天鹅》(一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的教学。在学习a、o、e三个单韵母时,老师可从儿歌入手:小天鹅,大天鹅,天鹅湖上天鹅多。阿姨带我看天鹅,哦,飞起一群白天鹅。老师让学生认真听自己的范读,对与a、o、e三个单韵母的汉字读得比较夸张,并多次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口形,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字母的读音。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地跟老师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逐步掌握字母的读音,同时认认汉字,读读字母,进而建立起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双向联系。老师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字母的特点编出顺口溜:“半圆加竖aaa”“一个圆圈ooo”“一横半圆eee”,加强了字形的记忆。

韵母

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一个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成分。韵母至少要有一个元音,也可以有几个元音,或元音之后再加辅音。由几个音素组成的韵母又可以细分为韵腹 (主要元音) 、韵头 (又称介音) 、韵尾,如官〔guan〕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uan〕是韵母。韵母〔uan〕

中,〔a〕是韵腹,〔u〕是韵头,〔n〕是韵尾。

普通话韵母共有三十九个,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ê、i、u、ü、-i(前)、-i(后)、er。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复韵母。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 、iou、uai、uei。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鼻韵母。鼻韵母共有十六个:an、ian、uan、üan 、en、in、uen、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普通话中的韵母共有39个,数目比声母多,系统也比较复杂。

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通常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韵腹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韵头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韵尾则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有的韵母只有韵腹,这种韵母在发音时,发音部位不变,始终如一,称为单韵母。有的韵母只有韵头和韵腹,发音时有一个发音部位的转换,因为发这类韵母时,较响亮的音在后,因此叫做后响复韵母。

韵尾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另一种叫口韵尾。有鼻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对于有口韵尾的韵母来说,有的没有韵头,发这类韵母时,较响亮的音在前,因此叫做前响复韵母;有的有韵头,也就是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兼备,发这类韵母时,较响亮的音在中间,因此叫做中响复韵母。鼻韵母也有有韵头、无韵头之分。

所有韵母中,除鼻韵母的韵尾是辅音外,其他的音都是非鼻化元音。非鼻化元音的发音要点是软腭始终上升,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如果软腭的位置不好,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元音就成了鼻化元音。在普通话中,鼻化元音只有在儿化音节中才会出现。儿化的问题将在后文叙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